极品皇叔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孤舟书生
折忠信也说起了自己的苦衷,“人才缺乏啊,能工巧匠还是那种敝扫自珍的模式,好多东西根本就无法实施。”
朱常浩说道,“不要着急,这种状况在一年半载之后会得到改善的,本王已经奏请京师,要求成立六所皇家学堂,其中有一所学堂就是皇家科技学堂,主攻的就是格物致知,到时候,我会在短期内集训一遍,每三个月派遣一批人,到榷市那里,为本王和大明的制造业补充新鲜血液。”
折忠信虽然不明白什么是大明制造业,也有些迷糊血液什么的,不过他记住了,每三个月派遣一批人这句话。
一个早饭平常两刻钟可以搞定,但今天整整花了半个多时辰,主要就花在对折忠信的教导上面,最后,朱常浩的这些话还被折忠信用毛笔写下来,作为指导自己不断强大的命令。
相逢的时间总是让人感到愉悦,早饭吃完后,朱常浩在和折忠信分别之际,说道,“我的好管家啊,本王真的不想让你走,不过,大明未来的强大和崛起让我们不得不分开啊,唉!既然要走,那这样,你给白河巡检司再拨八条沙船,还三条哨船,在准备上十尊虎蹲炮,将本王这次带来的手雷在配发上一万枚,你对赵元义说一下,干好了,明年就给他升军衔,到时候一个校官是少不了他的。”
“是,王爷,末将尊令。”
“恩,上船吧!”
而在栾川县,今早在县衙门口,好多人围了上来,看稀罕。这稀罕不是什么奇珍异宝,而是福王朱常洵他们。
三人互相背靠背地伸展着腿,毫无形象地坐在。不过,那凤冠霞帔,八蟒龙纹的明黄色王爷冕服,说什么也掩盖不了。
王景生派来的人听到县衙门前有身穿明黄色的男子出现,就赶紧赶过来,一看,可不是吗?
肥胖如猪,长得像鞠球一样正是王爷朱常洵,问题是这厮还在低下头流着口水。
双腿张开,曲线优美,面容姣好的正是王妃邹氏,还有一个少年,不过也看起来到了弱冠之年,歪着脖子,鼻涕在鼻孔里面冒泡,这正是世子朱由菘。
王景生派来的王府小厮一看这三人这种模样,正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人现眼,赶紧要将他们扶上马车。
就在其中的一个小厮手刚伸到福王身上的时候,朱常洵醒了过来,一看旁边没有什么强盗了,而且胸前湿漉漉的一片,正是自己流下的口水,心里腻歪极了。
现在看到有个小厮模样人来拉扯自己,顿时有些生气,仔细一看,可不,这是王府亲卫里面的一个百户刘二虎,现在怎么穿着小厮的衣裳?
刘二虎看见王爷苏醒过来,喜上眉梢,赶紧低声说道,“王爷,您受苦了,我们来接您了。”
就在刘二虎正在表忠心的时候,栾川县县令马进忠出来了。他听到堂下的师爷说,有一王爷躺在县衙门前睡着了,赶紧出来看。
凑近一看,顿时魂飞天外,这不就是大名鼎鼎,富甲天下的福王朱常洵吗?怎么现在就像得了老年痴呆症的人一样,嘴边还在流口水呢!这里不要纠结马进忠知不知道什么是老年痴呆症,他现在关心的是怎样来善后这件事情。
很明显的,福王朱常洵的这种白痴样被自己看到了,那福王还不会恼羞成怒啊,要知道,在河洛大地上,这朱常洵残暴,痴肥,贪婪那可是很有名的,但该行的礼节还是不能废啊。
“卑职栾川知县马进忠参见王爷,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马进忠的这一句话,才真正地唤醒了朱常洵已经融入到骨子里面的那份藩王的骄傲。
这厮一旦激活藩王的骄傲,立即趾高气昂,赶紧让刘二虎他们将王妃和世子叫醒,又让人把他扶起来。
扶着站起来的朱常洵,虽然长得肥胖,但长时间的养尊处优,让他看起来有一股雍容华贵的感觉,特别是明黄色的王爷冕服一穿,那简直就是富含有气质的人渣啊,不,应该是人杰。
朱常洵站起来后,没有理会还跪在地上见礼的栾川知县马进忠,而是鼻孔朝天地看着那霞云朵朵的天空,好像面前跪着的这个七品官是不存在似的。
马进忠跪在地上,脸上没有露出什么不满的表情,反而是一副喜气洋洋,享受无比的下贱表情。
其实,马进忠的心里,已经在狠狠地问候着堂下师爷十八代的所有女性,对朱常洵更是有一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
不知道天上到底有什么,众人无从知晓,王妃邹氏和王府世子朱由菘也苏醒了过来。
就在朱由菘还有些迷糊的时候,邹氏已经明白了眼前的一切。她知道,现在第一要务是离开这里,她受不了众人看她丈夫就像看白痴的那种模样。
邹氏静了静神,说道,“王爷,你还是让马知县起来吧,我们到县衙里去,向马知县询问一下栾川百姓生活怎么样?”
朱常洵虽然对马进忠很傲慢,可是,就怕老婆,特别怕王妃邹氏。
邹氏这样一说,朱常浩向下耷拉了一下脸皮,对马进忠不屑地说道,“起来吧,陪本王进去。”说着,转身就朝县衙里面走去。
后面跟着王妃是世子。
进了县衙的朱常洵三人,对马进忠说道,“准备玉兰花或者刺玫花花瓣沐浴汤,本王和王妃,世子要洗漱一下。”
“是,王爷,卑职这就去安排,请王爷暂且饮茶。”
马进忠出了客厅门,直接让师爷准备花瓣水,让王爷他们沐浴。这可一下子难住了师爷,“这暮春时节,是有花草,可是一下子要找玉兰花,这是秋天开放的,现在也没有啊。刺玫花倒是有,可王府里面没有栽种,这会要去采摘刺玫花,也不知道具体地方啊。”
为了赶时间,师爷私下来做主,直接将后院里面的一树苹果花给采摘下来,用开水烫过,就是花瓣沐浴汤了”
这边朱常洵正在折腾着栾川县衙,那边的安康巡检司码头上,安康知州王在仁正在看着逐渐西去的伏波水师。
而就在那些从襄阳王哪里缴获来的旗舰上,朱常浩,孙传庭,刘正,宋献策,俞开义,还有一直从未离开过王爷身边的大管家王怀珍,站在船头,相互交谈起来。
朱常浩用平易近人的口吻,对俞开义说道,“俞将军,这次我们缴获这这么多的粮食,还有大量的金银财物,最主要的是那些从上古流传下来的金石文化典籍,确实是你和孙将军立了大功了,本王的记功薄上已经将二位将军放在首位。
不过,两位将军回到汉中以后,本王还有大事情要安排,首先,回去后,伏波军就要大量招募水军了,因为接下来,我们还要疏通长江航道,打通湘江,疏浚灵渠,直接通过粤西的漓江,将粤西以南的大米运到关中、甘肃、豫州、晋州等地,赈济灾民啊。在运送大米的同时,还要将豫州,北直隶地区的灾民,用船移民到安南那里去啊,你们的任务不轻松啊。”
“王爷这么一说,末将在感到责任重大的时候,更多的是激动和振奋啊,因为我们伏波军虽然要疏通水道,护航运粮、移民,但这也壮大了我们伏波军啊,也锻炼了伏波军,父帅说过“士卒见血,才能不畏死”,这是给了我们伏波军见血的机会啊,末将在这里感谢王爷”,俞开义激动地说道。
接下来就时和孙传庭交谈,大概意思和俞开义如出一辙。
就在交谈的末尾,朱常浩说,“现在我们的伏波军和青龙军里面,最突出的问题是啥?”
王怀珍憋了半天说道,“士卒们多为光棍,没有媳妇,焦躁不安,憋得慌啊。”
朱常浩听了,哈哈笑道,“我们粮食有了,还怕女人不来吗?”
今天是上架的第一章,你如果觉得此书不错,请订阅一下,支持书生那颗“极品”的心!
极品皇叔 第一百零七章 工业起步,白虎军成(续完)
今天查了大量的钢铁工业生产,唉,这一章不容易啊!
对于朱常浩来说,有了这些机床,对于他们汉中来说,还需要进行消化,一点一点地完善,逐渐建立起来一个完整了汉中地区性的工业体系。
现在一下子造不出来蒸汽机,朱常浩也理解,毕竟每次所谓生产力的转变,都是军事或者而经济的需要。现在汉中要建造属于自己的钢铁作坊,那就必须摒弃过去的生产模式。
首先就应该有原材料的供应,在这汉中这里,铁矿山也是有的,不过,出矿量不大,但满足二十万人的军械装备还是可以的。
在朱常浩心里,矿山还是建在炼钢厂旁边,不然,就靠大明现在的运输能力,估计所有的精力都花在运输上了。
按照这钢铁冶炼的流程,可以说,这制造上,可以用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
这里面大件东西都是连铸打造的,连铸出来的东西就是一些坯钢,有小方坯,大方坯,还有板坯等。
接下来就通过轧钢,将这些东西制作成轧制成型钢,棒线材,热轧板,卷轧制,冷轧,焊管,无缝∴←,钢管轧制。
最后就是定型出来的东西,有钢轨,钢棒,钢丝,钢板,钢皮,含有铸钢件等。
朱常浩记得自己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也到钢铁厂参观过,由于要写参观记录,他还对钢铁生产流程和高炉炼钢进行过拍照,问题是,就大明现在生产水平,这高炉是搭建不起来的。
不过,搭建一个深九尺,炉口为四尺五,炉腹低为六尺的高炉还是可以的。
为了安全,外面的包砖至少要有六尺厚,里面还要在用火泥对炉膛进行包裹,这是土法冶炼,但朱常浩对其进行了创新,冶炼机制和模式都是二十一世纪的。朱常浩就不相信,二十一世纪,已经通过实践检验过的高炉炼钢机制,难道就比不过它葡萄牙,佛郎机,英吉利人钢材。
再说,现在英吉利人的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珍尼纺纱机也没有出现,能够工作的蒸汽机已经出现,这种蒸汽机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从矿井里面抽水。
这种蒸汽机将蒸汽引入气缸后阀门被关闭,然后冷水被撒入汽缸,蒸汽凝结时造成真空。活塞另一面的空气压力推动活塞。在矿井中联结一根深入竖井的杆来驱动一个泵。蒸汽机活塞的运动通过这根杆传到泵的活塞来将水抽到井外。
朱常浩觉得,这种蒸汽机自己可以制造出来的,以后,炼钢过程中,要冷轧钢的时候,给钢材退火,直接就可以用蒸汽机了。
思考完这些以后,朱常浩也就待在军器监里面,把大匠的三角木尺拿来,从火药生产车间拿了几根削好的碳条,开始要画这种炼铁炉架构图。
于是,大明朝的第一幅立体三维绘图就出现了。
朱常浩通过尺规作图,设计高炉两侧除了进料口以外,还有两个小孔,这是排气孔和水气孔。
这个进料孔运进去的是铁矿石,焦炭,还有石灰石等。
炉腹的位置,就是生成生铁和炉渣。
而炉底,在两边相对的方向,分别开一个二尺见方的孔洞,孔洞上边是进风口。
这两个孔洞,一个是出铁口,一个是出渣口。
按照铁水和炉渣的密度不同,上边位置的就是出渣,下面就是铁水。
由于铁水里面,有石灰石的存在,里面的一些不易融化的硅类物质就会附着在石灰石上,然后通过输送进大量的空气,空气里面的氧气会将这些硅类物质氧化,从而制造出钢和熟铁。
而焦炭的作用,就是拖过碳的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这种一氧化碳可以对生铁里面的硫,氧化物进行置换。
因此,这个炼铁,就必须要对焦炭,石灰石的投放,把握好时间。
冶铁炉很快就画好了,接下来就是对铁水的运输和转炉。
由于有大量的焦炭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一氧化碳会燃烧不干净,这样,他就会排泄出来。
朱常浩打算,将这排泄出来的一氧化碳,通过细钢管导流出来,自己当做煤气使用。
炉渣不是有石灰石吗?朱常浩决定,用炉渣来制作水泥。
这样,初步的一个工业体系就形成了,以钢铁生产,军械制作,水泥制造的重工业模式不就搞定了,然后在重工业的作用下,促进大明国内轻工业的发展,什么纺织业,面粉业,还有木材加工等等。
还有火柴,玻璃制品,以后从安南那里橡胶林,割来的橡胶就可以制作轮胎了,还有可以从焦炭里面制作塑料什么的,唉,这些对朱常浩来说,还是有些太遥远。
现在只要把这个高炉给完成了,那就很不错了。
说干就干,况且,这汉江边的粘土也不少,刚好用它来制作火泥。
军器监里,也有两个匠工,以前是汉中勉县青羊驿镇龙沟铁矿的,后来,由于当地官府的盐铁专卖,这个铁矿被内务府给管辖了。
朱常浩立即让这个高炉图给两人讲了,两人完全听懂后,也不感到诧异,毕竟王爷的这幅图,也就一般,只不过在上面加了个排气孔,下面就是一些炉渣,生铁,进气孔的堆砌而已。
图是没问题,但其中的一人看了一会儿,就对朱常浩说道,“王爷,小的斗胆,这进气孔这样大,恐怕我们的风箱不好做,而且,风力估计太小,炼出来的铁也就是渣铁啊,再说,这炉口四尺五的直径,有些太大,我们进料有些吃力啊,会耽误王爷的大事啊。”
“呵呵,你说的不错,不过,你就按照本王画的进行砖砌就行了,关于进料,鼓风,本王自有妙计。你叫啥名字?”
“小的叫刘二蛋,勉县青羊驿人。”
“那好,刘二蛋,这冶铁炉你给本王砌在那个地方。”
刘二蛋一看,这个地方,离汉江水位好高啊,有三丈多高,而且江边的水流湍急,但王爷要求建在这里,刘二蛋也只好应了。
孙元化看见王爷这样做,也看了一下炉子图,心里明白,王爷将炉子建在这水利湍急的地方,不会是要利用水力鼓风吧?
其实,对于炼铁,孙元化也很熟练,毕竟制造火炮的人,对各类金属都要有所了解。
这冶铁,他是很熟悉的。因为大明的《梦语录》里面有记载:遵化铁冶“铁炉深一丈二尺,广前二尺五寸,后二尺七寸,左右各一尺六寸,前辟数丈为出铁之所,俱石砌,以简千石为门,牛头石为心,黑沙为本,石子为佐,时时施下,用炭火,置二鞴扇之,得铁日可四次。妙在石子产于水门口,色间红白,略似桃花,大者如斛,小者如拳,捣而碎之,以投于炎,则化而为水。石心若燥,沙不能下,以此投之,则其沙始销成铁。”
因此,朱常浩画的这幅炼铁炉图,其实也比遵化的还矮三尺。
关于鼓风问题,其实是由于刘二蛋少见多怪,那个勉县的青羊驿,是有铁矿石不假,但大明在这里的冶铁炼钢技术落后,鼓风是人工,也就不见多怪了。
在工部的《拾遗志》里面,有这样的记载,炼铁所用鼓风器多为双动作的活塞式木风箱。由于箱体结构和活门的巧妙设置,使得正、逆行程都能送风,为炼炉提供连续风流。
四人拉拽的大型木风箱,风压可达三百毫米汞柱,在当时世界上是一种先进的鼓风设备。
有些铁场还使用了机车,如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广州铁场装填矿料“率以机车从山上飞掷以入炉”,节省了劳力,提高了工效。
送料口也有机械了,广东佛山哪里,自古以来就是铁器生产基地。
再说,焦炭至迟于明代已用于炼铁。方以智《物理小识》说:“煤则各处产之,奥者烧焙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绝灭,煎矿煮石,殊为省力。”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说北京地区“炼焦炭,备冶铸之用”。按木炭所含灰分只百中取一或二,磷分千中取一,硫甚少,可不计,并且气孔度大,料柱透气性好,利于熔炼操作。但由于其强度低,炉高不能超高十米,限制了高炉的发展。
煤的杂质多,炼铁时须加大造渣量,兼以热稳定性差,易使炉况不顺,所得生铁含硫量高,质较次。焦炭在制备时经过蒸馏,除去大部分挥发物,强度大,发热量高,为竖炉炼铁的理想燃料。英国于公元一七零九年由阿拉伯罕·达比创用焦炭炼铁,其后竖炉高度迅速超过十米以上。所以,明代发明炼焦并用于炼铁生产,是有重要意义的。
朱常浩不知道孙元化在想什么,可是看到这厮胸有成竹的样子,就觉得这堆砌炼铁炉的事情,成了。
当下,看到已经到饭点了,还有自己的大舅哥明日要走,那自己应该回去安顿安顿,然后陪他乘船东下,到白河巡检司哪里,还需安顿一下。
乘船上岸,刚到岸边,一份文书就来了,朱常浩一看,《白虎军编制名册》,再一看人数,有八千三百二十六人。心里顿时明白,看来这卢象升是把这支陆师建立起来了。
极品皇叔 第一百零八章 六月汉江,桨声灯影
一个下午,朱常浩在军器监就画出了一个冶铁炉的草图,但在这只是开始,因为后续的工程的,还有配套设施,那是很漫长的,许多工程也许会反复,这些朱常浩已经已经不在意了,只要在十月之前,从安南那里的大米运来,能出钢,那一切将不是问题。
粮食危机日趋严重,今年开始,已经都快半年了,降水稀少,夏收时节,整个汉中的小麦,只是平时产值的六成,这还主要是因为在朱常浩的倡导出资下,大力修建农田水利,从老天爷手里夺来的粮食。
但这农田水利也不是任何人能够修建的,那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汉中知府也用劳役修建,可知府衙门里面只能以服劳役的方式,拉不出一点银两,这样的农田水利,也就是短命的弄明的农田水利设施了。
他们用干土石夯实,没有石灰,就连劳役的吃食都得不到有效保证,老百姓们喝面汤,来堆砌石头,那大的石头根本就抬不起、搬不动啊,水渠都是鹅卵石堆积的。
按理说,每年服劳役有三旬天数,也就是一月。但知府王在台看着这些服劳役的老百姓所干的事,最后皱了皱眉n道,“就干上这八天吧,剩下的以后再说。周师爷,这次劳役布政使司给我们多少粮食?”
“回大人,票.据上是一万斤,但实际上只有六千斤。”
“现在还剩多少?”
“不足四千斤。”
“取过零头,剩下的三千斤发给这些役工吧!”
“那大人,这次役工也就千把人左右,每人只好三斤了。”
“恩,三斤就三斤,一把米都救一条命啊。”
引水灌溉渠道由于粮食不足,银钱急缺,知府衙门就八天歇息了,剩下的粮食发给老百姓后,今年汉中府的劳役就完了。
好在这三斤米,可以让一个人吃十天啊,如果再搭点野菜,榆钱叶,一家人也可以吃十天。
唉,官府的水利设施半路夭折,小地主,自耕农们又负担不起,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夏收最多也就是往年的二成。
如果十月份的时候,秋粮也收不上来,那就是真正地的饥寒到来了。
“必须在十月份之前,让俞开义运来粮食,再将一些条件极端恶劣,人口稠密地方的人给运到这粤西以南的地方去,到哪时候,就要给三尺青一个官位了,因为这些移民,朱常浩要纳入到自己的管理之下,安南都统使司是无权干涉的,只不过这些事情,还得和京师的那位商谈一下,还需的花费大量的银子”,朱常浩无奈地筹划到。
安南都统使司在朱常浩的眼里,慢慢被架空,最后,瑞王府的势力完全控制中南半岛和两广闽粤之地。等在合适的条件下,南北相向,从而改良天下。
好事情也有,这一天汉中街面上的好多商铺都笑开了脸,他们铺子里的好多东西都直接清仓了,特别是茶叶店,全部清理光了。
大量的字画铺,胭脂水粉,铁器店都扫货了,商铺的掌柜地和老板都高兴的像过年似的,他们的货物,都被吴克善买下了。
晚上,朱常浩回来的时候,吴克善已经在客厅里面等候了。
朱常浩洗把脸,换了一身短打便服后,来到了客厅。他明白,这位大草原未来的族长,是有话要对自己说的。
果不其然,吴克善说道,“王爷,明早小王就要走了,今晚到这里来,就是有几句贴心话要对王爷说。”
“大舅哥,你有啥话就说吧。”
“那小王就放肆了,王爷,今天小王在北关的骡马市场,发现了大量的察哈尔商旅,本王装作买马,就上去攀谈了几句,他们说,是来汉中卖马的,还是王爷你允许的。”
“难道这里面有说道吗?”
“王爷,小王觉得,你既然要和我们科尔沁做生意,那马匹也是首当其中了,我们科尔沁的海拉尔马。
体质结实干燥,结构匀称,外貌俊美,肌肉结实丰满,气质属平衡稳定型,有悍威,性情温驯。头干燥,直头,部分呈微半兔头,眼大有神,鼻孔开张,颚凹宽。颈略长,直颈。髫甲明显。胸宽而深,肋拱腹圆,背腰平直宽广,尻较宽略斜。四肢干燥结实有力,肢势端正,关节明显,肌腱、韧带发达,管骨较长,系长短适中,关节发育良好,部分马匹后肢呈外向,蹄质坚实。鬃、尾毛疏而细,距毛不发达。毛色整齐一致,主要为骝、栗两色,杂色极少。”
“停,那本王问你,这马的跑速和耐力咋样?”
“回王爷,这海纳尔马,它一百里路也就是一个时辰,除了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外,马儿抗寒力强、耐粗饲等优点。头直,颈长适中,鬐甲明显,胸深广且长,背腰平直,尻较宽,四肢坚强有力,耐力也不错。”
“那有什么缺点吗?”
“有的,缺点是但蹄质欠坚实,要需要大量的铁马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