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皇叔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孤舟书生
漫步走到在后院里,朱常浩听到一个嫩嫩的女声,他悄悄地过去一看,原来是自己在粥棚里面,认下的干女儿——杨依依在读书。
“依依”这名字,其实也是朱常浩取自《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诗句,而且女孩姓杨,和杨柳依依字节上相同,名字也很有诗意,故名为叫杨依依吧。
想到这两月来,自己对这个干女儿关心甚少,而干女儿也很少打扰到自己,觉得自己应该和孩子亲昵一下。
朱常浩轻轻地看着这家伙摇头晃脑的读书姿势,顿时意识到,就这样摇头晃脑,依依呀呀地读下去,那早晨的美好时光都用在晃脑袋上,头都摇晕了,还记个屁呀。
他慢慢地走到前面,发现杨依依背的甚是认真,仔细一看,正在背诵四书之一的《论语》。
杨依依看见朱常浩,高兴地一本三尺高,扔下书,一把就抱住了朱常浩的腰。
朱常浩也很高兴,一把把杨依依抱起来,轻轻地刮了刮她的鼻头,笑嘻嘻地问道,“依依啊,想不想父王啊?”
“想,依依天天都在想父王,每次看到父王,依依都很想让父王抱抱,可是,害怕父王不高兴。”
“傻孩子,父王怎么会不高兴呢?父王高兴都来不及呢。
那在学堂里面,先生给你们都教授什么啊?”
“父王,学堂里面可好玩了,先生每天都让我们写字,描红,还用戒尺收拾不听话的孩子,只不过,先生老是子曰子曰的,他现在正在给我们讲《论语》。讲的可好了。而且,他对不听话的孩子就打手心,打屁股,和我玩的最好的有叫折紫月的,先生把他手心都给打肿了,有时候,疼的她她哭的鼻涕眼泪都下来了。
但依依不哭,上一次,依依上课不心睡着了,被先生打了三戒尺,好疼啊!”
朱常浩明白,折紫月其实是王府五管家折忠信的女儿,今年刚九岁,这家伙也在王府里面,虽然年龄不大,但也是大姐大的角色。
记得上一次,折忠信就揍这丫头,就是因为吃饭的时候,这丫头将一只老鼠扔在他二哥的碗里。顿时,,一家人就炸锅了,折忠信更是气得一把抓住丫头,“啪、啪、啪”,蒲扇大的巴掌就狠狠地拍在丫头的屁股上。
三十五岁的折忠信,正在壮年,含怒而拍的三巴掌,直接把丫头的屁股拍成猪尿泡,屁股肿的连裤子都穿不上。
但丫头还是调皮,穿着她爸的短打在王府里面上蹿下跳,鸡犬不宁。
想到这里,朱常浩回忆起了二十一世的学生生活:他们手里拿着爱疯六,玩着微信扣扣哦,开口闭嘴欧巴老,老师管教错大了。还有什么“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话不能笑。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
这些顺口溜反应了二十一世纪的文思泉涌,只是朱常浩回不去了。瞬间朱常浩的情绪变得失落,而孩子对大人的情绪变化还是非常敏感的,特别是失去亲人的孩子更敏感。
杨依依也顿时感到父王有些黯然,她没有办法安慰,想无所想之下,撅起嘴,狠狠地吸了一口朱常浩的腮帮子。
这一幕刚好被出来倒水的巧儿看见了,她一下子变得有些生气。在巧儿的心里,王爷她都没有亲上嘴,怎么让这个女娃给抢先了!况且,王爷还把女娃抱在怀里,手还搭在屁股上,简直,简直就是禽兽啊,虽然你们是父女,可是她不是你的亲女儿啊?姑奶奶都已经十八岁了,王爷你也没有抱过我i,亲过我啊,手也没有搭在我的屁股上……呜呜呜,巧儿这个通房丫头的心里在滴血。
正在逗弄丫头的朱常浩,也感到自己此时头皮发麻,耳朵发烧,抬头一看,巧儿那幽怨的眼神让自己有些心惊肉跳,那种眼神,朱常浩发誓,绝对是久旷怨妇,得不到甘露滋润的火热期盼。
朱常浩不由自主地将杨依依放下来,然后牵着她的手,朝八喜宫走去。
进去发现刘紫莲在写书法,心里觉得美滋滋的的,因为自己的老婆不喜欢做女红,而嗜爱书法,弹琴,画画。
这种表现很对朱常浩的口味,这真的就是一种古典美啊,虽然自己也处在古代,可他就喜欢这种文艺范。
刘紫莲看见郎君带着干女儿进来了,对这朱常浩微微一笑后,也爱怜地上前牵住杨依依地手,拉过去坐在了她的腿上。
朱常浩也非常欣慰自己的老婆对这个干女儿没有成见。
其实是刘紫莲看见杨依依,就想到自己跟不下蛋的母鸡一样,这么长的时间也没有怀孕。这对刘紫莲来,简直就是一种煎熬。在内心更深处,刘紫莲其实希望御医们能够给自己的郎君检查一下,是不是他的那玩意尽打桩,不出水啊!但这话他不敢,因此只有埋怨自己了。
这些事情朱常浩没有意识到,在他的潜意识里,三十岁之前生孩子就好了。
看到孩子和刘紫莲一起玩,朱常浩觉得自己一个大男人,大明朝里面最有前瞻性的王爷(穿越时空四百八十年),可以是知晓前五百年,后五百年,现在竟然看婆娘和娃戏耍,忘了国家大事,简直是不可饶恕。
朱常浩这时脑筋大条,也没有给王妃和依依一声,就回到了前院的正气堂。
在正气堂里,看见折忠信正在将一些情报进行归纳和总结。张公礼和华芝廉正在结算一些钱财用度……
猛地感觉到这个正气堂就像王府的办公楼一样,几个管家就是中层领导,王管家是高级副职,朱常浩就是一把手。
这样,很大程度低提高了王府的办公效率和廉洁。朱常浩也有些高兴,前世自己只是一个科员,现在是王府一把手了。
极品皇叔 第十四章 抖一抖王(霸)八之气
正气堂一把手的感觉,对于朱常浩来,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因为现在都已经是王爷了,一个王府里面的行政机构的一把手,还不是自己一句话的事情。
喜悦和高兴也只是朱常浩前世**丝的一印记,对当前世界的改变,扭转大明的败亡才是朱常浩必生的追求。
再看看青砖红瓦的正气堂,在瑞王府里虽然只是几间房子,但给朱常浩的感觉是,它孕育着无限的希望,大明朝的涅槃和重生不定就要在这里。
朱常浩的一番感叹和视察后,时光已经到了中午,无所事事的他翻出了一本缩版的《三宝太监航海图》,看着这位太宗年间,曾经巡航到非洲的大明太监,朱常浩佩服地莫名异常。
就在他想写出一感概的时候,王海珍送来了两份情报。朱常浩翻开第一份情报,心里不禁叹道,历史他妈的还是重复了。
原来十月中旬的时候,浙江嘉兴贡生钱嘉征弹劾魏忠贤十大罪:一与皇帝并列,二蔑视皇后,三搬弄兵权,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无圣人,七滥加爵赏,八掩盖边功,九剥削百姓,十交通关节。
而自己的皇帝侄儿刚好借助着十大罪,要把这魏忠贤给赶出中枢。就在十一月初,崇祯便将魏忠贤发往凤阳安置,魏忠贤在去凤阳的途中,豢养一批亡命之徒。
崇祯闻悉后大怒,命锦衣卫前去逮捕,押回北京审判。司礼系笔太监李永贞得知消息,连忙派人密报魏忠贤。
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行到阜城时,听到后一项命令,便与同伙李朝钦在阜城南关客氏旅店痛饮至四更,最后一起上吊自杀。崇祯诏令将魏忠贤肢解,悬头于河间府。将客氏鞭死于浣衣局。魏良卿、侯国兴、客光先等都被处死,并暴尸街头,还抄了他们的家。
情报看完了,朱常浩心里默默地想到,“阉党一系就这样被咔嚓了,虽然是崇祯指名道姓的要求严办,但这也是士林大臣们一直要完成的目标,可惜的是,崇祯这位自己的傻侄儿,没有构建出新的,更加有效的为自己服务的组织体系,才被东林架空,这样看来自己的人才和尾大不掉计划要加快速度实施了。”
第二份情报,只有短短的几行文字,原来是折忠信写来的信件,意思大概是孙传庭答应为王府效力,估计在十一月初六,将抵达王府。
朱常浩看到这里,心里笑了,他咧着微微有些的四环素牙齿,对王怀珍道,“王伯,你看,这是不是好事啊?”着,就将第二份情报递道王怀珍的手上。
这位人到中年的太监,看到这份情报,脸上的纹理像菊花一样绽放,立即拱手向朱常浩道,“恭喜王爷,贺喜王爷,王爷得到孙博雅,就是如虎添翼,翱翔四海啊!”
“呵呵,感谢的王伯的吉言,其实孤王也要对这孙传庭考较一下,看是不是真正地千里马!”
两份情报就像化学实验中的催化剂一样,让处于消极等待中朱常浩感受到了春风。
这厮喜悦地抬头问道,“王伯,今日几何?”
“十一月初五”
“那不就是明天吗?王伯,孙传庭如果来了,我们就按照王府的最高礼仪迎接,中门洞开,出城门外,鼓乐齐鸣,要让整个汉中城的人都知道,孙传庭是我朱常浩的人。那下来,你和张(公礼)管家、华(芝廉)管家将此事好好操持一下,明天我们就迎接孙传庭吧。”
“是,王爷,奴婢这就去办”
管家们都在为迎接孙传庭之事忙活起来,可是,朱常浩却有些不自信了,因为距原先的历史记载,这孙传庭是个猛人,就自己那二流大学中文系的才华,估计有些降服不了这个猛人。
既然才华够呛,那就只好用超越古人近五百年的见识,才会让这位猛人拜倒在我的八蟒袍下吧!
况且,对于这样的猛人,除了招待的规格外,还有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为他描绘出一幅为之奋斗一生的蓝图。那么,孙传庭就会为朱常浩效力终生,为大明的万里江山,金戈铁马贡献出自己一生。
在路上行走的孙传庭丝毫不知道,远在汉中的朱常浩正在算计他的一生。
若干年后,有一次朱常浩喝醉了,不由自主地起了自己和孙传庭之间的琐事时,也将自己的这段算计吐了出来。
只是,年过古稀的孙传庭听到这事,也是哈哈大笑,他对当初的效忠并不后悔。因为他一生的梦想蓝图,是在朱常浩的支持下超常完成,最主要的是,朱常浩也没有因功高震主而猜忌他。
十一月初六,宜嫁娶,开光,祭祀,祈福,开市,交易,出行……
而就在早上,瑞王府的流星马哨,陆续不断地将折忠信等人的距离不断汇报。
就在距汉中城还有三十里地的时候,朱常浩协同王妃刘紫莲,参将张志新,华芝廉留守府第以外,所有的人都到了城外。
欢奏喜庆的音乐声震十里,而在城门口,明黄色的八蟒袍边,身着紫秀云衫的刘紫莲,富贵逼人,雍容华贵,夫妻俩人站在一起等待这孙传庭的来临。
身后的五百名王府亲兵,彪悍雄壮,杀气腾腾,也在朱常浩的后面,凝神愿望。
一刻钟的功夫,马蹄声急,八个黑也由远到近,逐渐显现清晰。朱常浩也是求才心切,看见折忠信和孙传庭这八人过来。赶紧几步迎上前去。
三十四的孙传庭,看见朱常浩器宇轩昂地迎了上来,嘴里激动地直打哆嗦。朱常浩估计是孙传庭看到自己这样帅,差亮瞎了了他的眼睛才大哆嗦的。
其实,不是,是因为孙传庭觉得,在大明如果有一个人懂我,那绝对不是皇帝,也不是自己的老婆,而是汉中的瑞王爷朱常浩。
因为在那份书信的字里行间,孙传庭觉得自己和朱常浩是同类人,都有一个抱负,有个共同的信仰和理想,这简直就是知音啊。
孙传庭哆嗦着不出来话,只好“噗通”一声跪下,来表达自己的心迹。
朱常浩赶紧一把扶住了孙传庭,诚恳地到,“博雅兄(孙传庭,字博雅),今日你和孤王一见如故,切勿行此大礼,博雅兄痴长孤王几岁,切不可行礼折煞了孤王啊,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啊~。”
大家看到孙传庭是跪倒在地上,才被朱常浩热情地扶起来,这其实是朱常浩故意的,就是让大家明白,我瑞王朱常浩才是正主。
大家也清楚,瑞王对孙传庭热情,体现了瑞王礼贤下士,不畏强权,是一位大明的贤王的逼格。
激动的孙传庭没有想到自己面前的这位光彩夺目的王爷,其实内心阴险、龌龊不堪。巨大的喜悦把孙传庭包围了,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这时折忠信上前道,“王爷,孙兄弟的家眷也快要来了,他们坐马车,比较慢。”
朱常浩没有接折忠信的话,而是喜悦地对孙传统道,“博雅兄,嫂子他们也来了。”
孙传庭那长得跟窝瓜一样脸庞,突然露出了几颗大牙,骚.情的到,“回王爷,是的,草民的家眷也来了,草民感谢王爷的大恩啊!”着,又要跪下来,朱常浩赶紧一把上去抓住孙的双手,热泪盈眶,基情四射地道,“孙兄啊,你咋能顿不顿就下跪的,你是孤王的兄长啊,照顾兄长的家眷是天经地义的,须知男儿膝下有黄金啊,孤王也不是那气的斤斤计较之人,以后不要随便下跪了。”
孙传庭这时已经哽咽地不出话来,想起这几年前辞官回乡后,他的日子过得并不好。乡邻的嘲笑,家人的不解,阉党的欺凌,皇帝的昏聩,让他自己感到生活其实就俩个字:煎熬。现在朱常浩让他一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感觉。
后面的马车这时也赶到了城门口,孙传庭的家眷就在离瑞王有百米的时候,家眷们下车了。
一大群人赶紧跑到朱常浩身边,跪下后,三呼千岁。
朱常浩二话没,将孙传庭的长辈们扶了起来,然后在让后面的自己起来。
接着又鼓励了一下孙传庭的老爷字,寒暄了一会,朱常浩亲自把孙传庭请到自己的王架上,缓缓地瑞王府兴行去。
五百亲兵缓缓地走着,孙传庭的眼睛却没有闲着。这一路走来,孙传庭也看到了大明北地山河的荒芜和颓废,更重要的是看到百姓们每天都在死亡线上挣扎,这种境况不但野外有,就是一些府城也不例外。
但现在看到汉中府,这座府城现在看起来很贫穷,但人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希望,破破烂烂,满是补丁的衣服,也挡不住城中百姓对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再看看王府的亲兵,在和山西晋王的亲兵一比,那晋王的简直就是一包渣!
而身边暗自偷窥的朱常浩,看到孙传庭的表情越来越舒展,眼神也越来越明亮,顿时明白了孙传庭是看上本王就藩之地的民情风尚了。
朱常浩侧过来一想,心里又活泛起来,嘴里暗自丑美道,“看来孤王真的是天命所归,抖一抖王八之气,大明督师级的人物都能收归到我的手心,看来大明的乾坤要孕育出新的希望了,哈哈哈…。”
极品皇叔 第十五章 为国不忠者,杀
朱常浩和孙传庭在王驾上招摇过市,负责汉中城的锦衣卫看到这一幕,立即通过信鸽将此事上报到京师,相信过不了多久,崇祯就会知道。
汉中城中百姓们看见瑞王正在回府,立即在道旁纷纷下跪,问好。
而朱常浩见百姓下跪了,赶紧深处自己的双手,朝两边不停挥动。而一旁的孙传庭通过这一幕,也看得出来了,这些百姓是由衷的热爱这位王爷的。
在孙传庭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准则,那就是百姓热爱的人一般不是坏人。目前看朱常浩这样受百姓爱戴,那一定是善待百姓的,不残暴的良心王爷啊。
王驾缓缓移到了瑞王府,只听见青天白日下,七十二声隆隆的爆竹声不断地炸响,这是王爷欢迎贵宾所能使用的最高礼节。而皇帝的是九九八十一响,象征着九九归一,天地我有的帝皇礼节。其他人如果使用就有谋反的嫌疑,朱常浩也不敢让爆竹八十一响啊。
而王府门前,红毯平铺,三门洞开,鼓乐齐鸣。朱常浩亲自挽着孙传庭的手一步步地走下了王驾。
而瑞王爷的这种好基友,执子之手,把子推到的贱贱表情一下子让周围的人,对这位山西的汉子刮目相看。
众人三呼千岁后,朱常浩亲自将孙传庭迎进正气堂,孙的家眷已经让张公礼进行妥善安排,而且,在正气堂傍边的隔院里,直接给孙传庭划了一所庭院,里面的衣食住行全部配备完善。
风尘仆仆的孙传庭,进去后就被朱常浩打发着前去洗漱了。
而朱常浩呢,也是回到了八喜宫,他要听一下折忠信的对孙传庭的看法。
八喜宫朱常浩的书房里,折忠信正在一五一十地提出自己对孙传庭的看法。
折忠信道,“王爷,孙传庭这人确实有大才,但对待事情上有些太轴,人比较古板,不好色,不贪财。不过,对礼仪看的非常重,大概是受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的影响较深。在我们这几天的归途中,他孙传庭的一举一动,很有正气,是一个干大事的人杰。”
“恩,那孙传庭有没有什么嗜好?”
“回王爷,据的观察,他除了下围棋以外,大多数时间都用来看体察民情,观看沿途的山川地理,还有读书,特别对孔子,孟子,还有朱子的著作是爱不释手啊,嗜好不怎么明显啊!”
朱常浩听完,心里就暗自分析,“喜欢围棋,明有勇有谋,做事冷静;体察民情,明心中藏着百姓,心有大善;观看沿途山川地理,明知兵,学问广博;爱读书,明是个有进取心,不骄傲,可以做到以史为鉴。”
朱常浩通过折忠信的回答,总结出了这五条,再结合前边所的不好色,不贪财,这人简直就是完美。
其实也不是完美,按照历史记载,孙传庭由于太拼命,最后战死潼关。
朱常浩对孙传庭心里是有谱了,那接下来,他决定接风宴必须整的热闹一些,然后,找一个黄道吉日,给孙传庭拜将。
紫气阁里,张灯结彩,二十八桌上,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能做菜的都已经上桌了。
洗漱完毕,焕然一新的孙传庭,被朱常浩牵着手,一起步入了正席。
遏制住大家的行礼以后,作为王府主人的朱常浩,开始发表自己的“获奖”感言。
这厮用浑厚的男中音道,“在座的诸位,今天本王将博雅兄请到敝府,就是本王最大的荣耀啊。因为博雅兄,和本王是知己。
古语,“高山流水,知己难寻啊。但今天本王有了,那还不是最大的荣耀吗?来,诸位,为博学多才,忠肝义胆的博雅兄的到来,请满饮此杯,干!”
喝完一杯酒的孙传庭,头一次听到朱常浩将他称为知己,心里有一种难以表达的言语,堵住了嗓子眼。
刚要几句感谢的话,却不妨朱常浩又开口了,“诸位刚才和本王同饮了一杯酒,接下来,本王要的是,孙博雅是有大才的人,希望和大家在以后共事的年月里,诸位不要使绊子,挖坑,立套子,如果王府里面发生这样的事情,本王不管你立多大的功劳,都会将你抹杀。请诸位记住,下黑手,抽冷子,那你就不要想着活了。因为我瑞王府的人必须精诚团结,为国为民,不是下黑手的,希望诸位记住。”
“是,谨遵王爷教诲!”众人立马离席呈恭敬状的道。
朱常浩一看大家这样恭谨,心里还是很满意的,不过嘴上却道,“大家不要这么拘束了,赶紧坐下来,我们吃菜。”
众人听话归席,吃过没几口后,孙传庭通过眼神征得朱常浩的同意后,举着一杯酒站起来道,“诸位,今天是我最孙博雅人生中最辉煌的日子,也是我人生中最得以铭记的日子。因为从今天起,我就是瑞王爷的人了。我不想别的,只要瑞王爷不赶我孙博雅走,我肯定不会辜负瑞王爷,一生一世。就是来世也会结草衔环,侍候瑞王爷生生世世。我孙传庭以酒为证,天地可鉴,干~~~”
“跐溜”的一声,一杯酒被孙传庭一饮而尽。
而朱常浩也赶紧站起来,道,“孤王定也不会负博雅兄,因为我朱常浩和博雅兄是一生一世,肝胆相照的好兄弟啊,不别的了,请大家为孤王和孙博雅做个见证。满饮此杯,干~~~”
又一杯干完了,接下来就是王府里面的一些有头有脸的人,顺次给朱常浩和孙传庭来敬酒。
朱孙二人今天也成了傻.逼,敬酒居然来着不拒。
孙传庭还在空闲的时候吃些菜肴。可是朱常浩呢?菜根本吃不下,杯杯满饮,不一会,就有些昏昏然了。
然后被王妃给接走了,这厮在走的时候,还道,“孤王不甚酒力,可今天…今天…是博雅兄到…到来的日子,大家一定要…要让博雅兄吃好,喝好啊…大家不要行礼了,孤王走了!”
朱常浩离开了,酒席上一下子变得更活跃了。
大家觥筹交错,吹牛打屁,划拳行酒令,玩的不亦乐乎。
而朱常浩回到后堂后,洗了把脸,喝了口茶,哪有还有醉意朦胧的模样。
他把书房里面的一个红漆木箱打开,琢磨起了王府的军事主将人选。
对于王府的参将张志新,朱常浩已经非常不满了,虽然此人到现在,看起来对自己忠心耿耿,但是,他私通皇太极,将大明的一些重要信息,还有物产,通过商人带给皇太极。
这种卖国行为,朱常浩就觉得此人该杀,哪怕他对自己再忠心!但怎样将张志新杀得更加清新脱俗,不明觉厉,更有教育意义呢?
那还得朱常浩好好谋划一下。
就在朱常浩谋划的时候,参将张志新忽然意识到情况不妙,不过想到,王府的八百亲兵都被他控制成铁桶一般,心里顿时有些安慰。但他已经有了异心。
张志新觉得,自己把朱常浩狠狠地要一口后,就离开王府,到东北给皇太极效力去。
晚上的觥筹交错,第二天对于好多人来是一个晚起,头疼啊!可朱常浩没有,他今天还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干掉自己参将张志新,而且,要将此卖国贼,汉奸式的人物给斩草除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