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医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大漠孤旅
官家赵祯听完范仲淹的话,再次扫视一边朝堂之后,淡然对下面问道:“范爱卿的话,诸位可有异议?”
殿中依然无人出声,然而不少人将眼光朝宰相吕夷简看去,毕竟这次处理的官员中吕夷简的儿子也在其中,如果儿子罢官身为老子地吕夷简不说话,那么其他人估计也不会反对范仲淹的意见。
“官家!老臣不反对范大人的提议,却对范大人这次考试的内容有很多好奇之处。”吕夷简缓缓地抬起头淡然的说道,而他的开口,说明范仲淹主持新政以来,吕夷简开始了第一次面对面地碰撞。
“不知宰相大人为何好奇?”范仲淹听到吕夷简开口,却仿佛早有准备的自信说道。
“鲁安鲁大人想必范大人不陌生吧!”吕夷简语气依然缓慢,看上去很沉稳的对范仲淹问道。
“以故宰相鲁宗道之子鲁安是这次参加蒙荫官员考试的考生之一,下官自然不陌生。”范仲淹眉头一挑看着吕夷简说道。
“鲁安鲁大人这次也没有通过考试,是否有这回事啊!”吕夷简看着范仲淹沉声问道。
“不错!鲁大人字迹模糊潦草不好辨认,所
通过考试。”范仲淹认下吕夷简的问题说道。
“范大人可曾想过,鲁大人右手有疾,是当年河北天灾之时,为救护百姓而受的伤,如今户部存有当年河北上万百姓为鲁大人上的万民书,如今鲁大人根本不能持笔写字,公文全靠幕僚代笔,让鲁大人去亲自参加蒙荫官员考试,未免强人所难了吧!”吕夷简抛出他想好的第一个打击范仲淹的理由缓缓说道。
“有这种事!”范仲淹微微一愣,愕然对尚书户部侍郎问道。
听到尚书户部侍郎肯定的回答,范仲淹心中知道这次麻烦了,鲁安这个口子可能成为吕夷简他们这些反对派攻击的借口。
想到这里,范仲淹连忙弥补错误说道:“这次蒙荫考试太过匆忙,很多问题我们考虑不周啊!既然鲁大人右手有疾。而且是为民而残,那么这次考试鲁大人就排除再外,无须通过之说了。”
“范大人这么快就想推脱责任吗!鲁大人虽然调回汴京,但在河北民间威望甚高,如果让那些人知道鲁大人的事情,某些人一定会臭名远扬的。”杜衍这时站出来对范仲淹朗声讥讽说道。
“无知者不罪,这件事情是本官地错,却不是故意的,本官会亲自和鲁大人道歉。”范仲淹很光棍的认错说道。
“说不定没有通过考试的蒙荫官员,很多都有内情呢!范大人是不是再全部清查一边。人不能总在无知中度过啊!”吕家三子吕公着这时站出来同样以讥讽的语气对范仲淹说道。
“好了,这件事情不怪范大人,要怪只能怪考试准备的太仓促了,对了,本官还有一个问题要请教范大人。”吕夷简突然站出来呵斥吕公着之后,对范仲淹问道。
“宰相大人请说。”范仲淹恭敬的说道。
“如果有人蒙荫为官,向来清正廉明,从八品县丞干到一府知州,无论民间和官场,名声一项很好。政绩也十分突出,地方上兴修水利、重视农桑。到京中一心为国,两袖清风,如果这种人不能通过蒙荫官员考试,范大人有什么看法。”吕夷简沉稳的看着范仲淹问道。
吕夷简的话说出来之后,殿中众人才明白,原来吕夷简在抨击蒙荫考试内容,不能不说吕夷简这番话很毒辣,大宋可不少政绩突出然而学问不突出的官员,治理地方可不是吟诗作词,以前大宋科举考地就是诗词。结果考出来的官员精通诗词却无力政务,而范仲淹这次考试,偏偏诗词占地比例不小,而政务却几乎没有。吕夷简说得这种情况肯定会出现,好官和好学生绝不能划等号,抨击蒙荫考试。就等于抨击新政,一旦蒙荫考试作废,范仲淹的新政,也就别继续了。
“希望这次蒙荫考试通过的官员,不是那种只会吟诗作词的无能官员,记得范大人政审时候可是罢掉很多这种官员,如果这次蒙荫考试选拔出来的是这种官员,范大人可算是渎职了。”濮安王赵允让这时在一边阴沉的低声说道。
“怎么可能,这可是按照科举的考试标准举行的考试,那些有才之人,绝对会通过这次考试,至于不能通过的,绝对有问题。”范仲淹用科举地名义堵死吕夷简和赵允让的意见说道。
“如果这次考试真地将才干官员拒之门外呢?”吕夷简脸上露出笑容说道。
“如果这次考试真的有问题,那只好重考或者减轻没有通过考试官员的处罚。”范仲淹犹豫一下,对吕夷简回答说道。
“范大人说的好,启禀官家,兵部员外郎向统蒙荫为官,政绩突出,外方地方更是万民爱戴,如今却通不过蒙荫考试,可见蒙荫考试弊端极大,无法通过的官员也不尽是无能之辈,所以臣以为,这次没有通过蒙荫考试的官员,降职一级,待明年再考,如果明年依然不能通过,再行罢官不迟。”吕夷简终于说出他的最终目标对官家赵祯说道。
“吕大人说得不错!不过臣这次是按照严格的科举考试标准进行的考试,尽管如此,却依然拥有弊端,不能选拔真正的人才,所以臣以为,朝廷地科举还需改革,策论并不能完全表达考生的能力,应该加大施政、风俗、农杂等方面的重量,继续减轻诗赋的比重,才能为大宋选拔更多地人才。”范仲淹突然借着吕夷简的话,提出改革科举的建议说道。
“臣支持吕大人和范大人地意见!”欧阳修这时突然站出来朗声对官家赵祯说道。
完了!被范仲淹利用了,原来范仲淹举行蒙荫考试的目的,竟然是为改革科举做准备,一场蒙荫考试既打击了蒙荫官员,又为科举改革埋下引子,还将老夫套了进来,好高明的招数!吕夷简这时傻眼了,马上明白过来范仲淹的想法,却已经来不及后悔,心中苦笑的无奈的想到。
大宋神医 第十九章 谋新政恐怖秘卫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宋神医 !
京徐家茶坊是汴京最大的茶坊之一,徐家在大宋各地都有着不小的茶田,无论红茶、绿茶、花茶、白茶还是乌龙茶,五类茶叶的名产在徐家茶坊都能找到,而大宋喜饮茶水已经成为习俗,所以徐家茶坊生意之火爆,让所有生意人羡慕。
“吕夷简老了!”徐家茶坊的单间之中,王素品着杯中绿茶,和对面的赵磊感叹的说道。
单间之中除了王素和赵磊,还有两人带来的四个心腹官员,赵磊带来的是苏洵和薛向,而王素带来的两人赵磊也认识,是王举正和蔡襄。
王举正目前任翰林学士,而蔡襄知谏院为朝廷言官之一,这两人都是信仰道教的官员,因此和王素熟知并加入王素领导的道教官员***,两人才华过人而被王素看重,一向依为左膀右臂。
“是啊!吕夷简真的老了,都七十多了,没有老糊涂已经是奇迹了,如果一年前,他绝对能够看出范仲淹例朝上的圈套,可如今,却一头栽了进去,估计吕夷简的脑子已经不够用了,距离罢相也不远了。”赵磊也笑得很感叹的对王素说道。
“如今可好!范仲淹借助吕夷简的话直接改革了科举,比上次三石改革的更加彻底,考风土习俗、农学百杂,真亏得范仲淹想的出来。”王素很不屑范仲淹提出的改革科举主张,冷笑着对赵磊说道。
“我倒觉得范仲淹的提议很不错,科举选才本来就不是选吟诗作词之人,而是安国保民之才,如今范仲淹改科举考试,那些学子为了了解风俗农学。势必要走出书房,了解民间疾苦,这样一来,科举选到的人才更贴近民间,就能更好的为百姓服务,很不错啊!”赵磊对范仲淹的改革十分赞赏地说道。
“新政的事情我们先不说,今天为兄叫你来的目的,是商量不久的大变。”王素突然声音压的很低对赵磊说道。
“大变?什么大变?”赵磊脸色一变,很是惊愕的同样低声问道。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知道杜衍家中的婢女。正在苦练临摹余靖的字迹。”王素一脸神秘地笑着说道。
“临摹余靖的字迹,杜衍想干什么?或者说吕夷简他们这一群人想干什么?”赵磊马上意识到里面的危机,喃喃自语沉吟说道。
“临摹别人字迹,肯定是想栽赃嫁祸,不是吕夷简的手笔,吕夷简很遵守官场规矩,这件事情,可能是杜衍私自的主意,看来杜衍也知道吕夷简靠不住了。”苏洵这时出声对赵磊分析说道。
“标准的狗急跳墙,看到吕夷简老了之后。杜衍他们现在害怕了,害怕吕夷简压不住范仲淹的新政。所以开始筹谋对付范仲淹他们了。”王素身边的蔡襄这时低声冷笑说道。
“如果杜衍真的存心栽赃嫁祸范仲淹,凭范仲淹那些人的君子作风,中招几乎是肯定地,吕夷简老的即将罢相,范仲淹地新政将会终结,如今朝廷最重要的宰相和参知政事一下空缺出来三个,难道还不算大变吗!”王素低声对赵磊解释说道。
“师兄想更进一步,直接拜相了。”赵磊明白王素的意思,笑着对王素说道。
“上次如果不是吕夷简的阻挠,为兄已经拜相执宰朝政了。为兄从太医局打听到,吕夷简的身体最近很不好,而且已经有痴呆的倾向,执宰之位。是占不了多久了,这么好的机会,为兄怎么可能错过呢!”王素一脸向往的笑着说道。
“只是倾向而已。具体什么时候罢相,还需要官家点头,如今朝堂之上只有吕夷简能够压制范仲淹领导的新政,官家虽然在支持新政,却不想新政脱出他的控制范围,所以官家不会很快罢免吕夷简地执宰之位,王大人想拜相,还有的等。”苏洵这时摇着头,对王素分析目前朝廷的局势说道。
“这么长时间都等了,难道这点时间就着急吗!只是先和三石通通气,免得吕夷简突然下台之后我们措手不及。”王素听完苏洵的话,早有预料地他丝毫不失望的淡笑说道。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下面反对新政的人太多,为兄已经压不住反对新政地呼声,蒙荫的改革让为兄很多朋友的子弟都失去官职,反对新政势在必行,范仲淹和欧阳修说什么也是三石的朋友,所以为兄过来问问三石你的意思。”王素一脸郑重的看着赵磊问道。
“我能有什么意思,新政和我毫无关系,我既不反对,也不支持,师兄准备怎么做,就怎么做吧!”赵磊明白王素这次来的具体目的,沉吟片刻,无奈苦笑的回答说道。
赵磊的回答等于正式和范仲淹的新政撇开瓜葛,而王素代表的小集团,也正式加入反对新政的官员行列,本来基础就不甚稳固
,在王素等人加入反对行列之后,还能维持多久呢!
………………………………
御使中丞杜衍可谓最近汴京最风光的官员,今年六十四岁的杜衍,曾经和吕夷简一样,是太后派的官员,不过在刘太后当政的最后两年里,突然投靠官家赵祯,虽然最后不免被保皇派排挤出汴京,但最后依然返回汴京,任职御使中丞。
杜衍和吕夷简交情极好,两人在真宗时就是好友,同样为刘太后效力,同样该投赵祯,同样的遭遇让吕夷简对杜衍信任有加,如今的杜衍,已经成为吕夷简的左膀右臂,以御使中丞的身份掌控吕家所有言官,
大宋的言官可不比其他朝代的言官,大宋言官权利之大,令人惊叹,汴京官场早有比喻,朝廷台谏两院的言官,就是一把把杀人的锋利钢刀,谁能掌握这些钢刀,谁就能在朝廷上取得更多的胜利,所以拥有参奏弹劾权利的言官,是大宋朝廷最可怕的一群官员,而御使中丞,就是这群钢刀中最锐利的两把钢刀之一,同时也担任着钢刀仓库保管员的职责。
如今我们大宋最锐利的钢刀,正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濮安王府之中,而太宗留下的宗王不得结交大臣的祖宗法度,早被杜衍抛到云外,当年太宗还结交大臣最后推翻太祖当皇帝呢!这个法度如今已经成为一纸空文。
濮安王府的机密书房之中,濮安王赵允让和杜衍对面而坐,正观察着手中的一份临摹字帖。
“差不多有余靖七成的功底,算是不错了,这么短时间能够做到七成的相似,你家的婢女也算天才了。”赵允让仔细看完手中的字帖,对杜衍笑着说道。
“多谢王爷夸奖,府上那名婢女向来有临摹的天赋,不过想将余靖的字迹临摹的十成相似,至少要几个月时间,王爷还需等待几月。”杜衍对赵允让谦逊说道。
“无妨!新政的几项改革主张,对于宗室来说,没有任何的影响,晚几个月就晚几个月吧!”赵允让大手一挥对杜衍宽容说道。
“卑职不明白,新政没有涉及到宗室的利益,王爷为何如此积极的反对新政呢!”杜衍沉吟一会问出一个疑惑许久的问题。
“防范于未然啊!范仲淹现在提出十项改革主张,谁知道成功之后,会不会提出第十一项、第二十项,将范仲淹的改革掐死在酝酿之中,这就是本王的目的。”赵允让对杜衍沉声解释说道。
“掐死范仲淹有什么用,真正伤害到宗室利益的,是赵磊那个小子,别看赵磊如今一副和新政撇清关系的样子,但是当年赵磊的几次改革主张,那一次都比范仲淹的力度要大,为什么不将赵磊直接扳倒,这小子才是我们的大敌啊!”杜衍突然想起赵磊这个改革实干派,憎恨的对赵允让说道。
杜衍的话让赵允让突然冷笑起来说道:“动赵磊,亏你想的出来,看看赵磊立下的那些功劳,那一件不是能让官家名垂青史的事情,如今赵磊就是官家心目中的宝贝疙瘩,动他就等于动官家,吕夷简返回汴京那么久,为什么不动当年的仇敌赵磊,因为吕夷简聪明,知道赵磊动不得,何况如今赵磊掌管国资院,凭赵磊的能力,如果再能弄出来几样东西,到时候可以在汴京横着走了,夏辽还没有亡国,官家不会这个时候烹了他的走狗的。”
“夏辽亡国,那是赵磊尸骨都化灰了。”杜衍很不甘心的埋怨一句说道。
“除非赵磊犯下谋逆大罪,否则谁都不能在官家面前扳倒赵磊。”赵允让眼光有些不屑的看着杜衍说道。
“王爷,能不能让府中婢女临摹赵磊的字迹,给他扣个谋逆的罪名?”杜衍依然不死心的对赵允让问道。
赵允让仿佛看白痴一样看着杜衍冷笑说道:“很傻很天真!你们真的以为做什么都可以天衣无缝,瞒过官家吗!别忘了本王曾经掌控过秘卫,你杜衍的府邸里面,隐藏着两位秘卫,有二十多个下人是秘卫的外线间谍,定时出卖你的情报,你陷害余靖的事情官家知道的一清二楚,臣子之间的纠纷官家一向懒得理会,但如果你敢动赵磊,本王敢担保,你的余生肯定会在吕宋渡过的。”
好可怕的秘卫!好可怕的官家!杜衍听到赵允让的话,心中寒的仿佛光着身子跳进三九天的冰河之中,又仿佛身上没有穿一件衣服暴露在官家赵祯的目光之下,瞬间杜衍对官家赵祯的恐惧达到了人生的顶峰。
大宋神医 第二十章 水泥出风云再起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宋神医 !
光格外灿烂的夏日万里无云,高温肆虐之下,午后的巷行人稀少,不过那些阴凉的角落和茶坊酒楼之中,避暑的汴京人三五成群,谈论着茶余饭后的焦点新闻。
赵磊从国资院而来,坐着马车朝皇城而去。
今天本不是上朝的日子,而大宋官家赵祯除了例朝时间会出现在皇城之外,其他时间都窝在禁中那片小天地之中,享受着大宋帝王应该享受的待遇。
赵磊一脸喜色的坐在马车上,身边还带着厚厚一本书籍,不时拉开马车窗帘朝外观看的动作,显示着赵磊如今心急如焚的心态。
自从范仲淹实施新政一来,赵磊已经很久没有单独觐见官家赵祯了,而这段时间经常入禁中觐见官家的人,除了范仲淹之外,就只剩下支持新政的那批官员了。
这不是说官家赵祯和赵磊疏远了,而是赵磊有意的远离汴京朝廷那个权利漩涡,在赵磊看来,新政过于理想化、范仲淹实施新政的手段太过耿直,所以新政的失败在开始已经成为定局,所以赵磊才远离皇城,建立国资院,隐藏在国资院之中,笑看汴京朝堂之上烽烟四起之势。
不过如今的赵磊,却很难再隐藏下去,因为他计划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水泥被明出来。
水泥这玩意赵磊不陌生,曾经作为工程兵修建道路的赵磊,对水泥可谓一往情深,然而会用和会造区别很大,赵磊除了知道水泥是石灰粉为主要鱼原料制作出来的,其他的根本是两眼一摸黑,所以赵磊将制造水泥的任务交给了大宋的能工巧匠。如今经过半年地试验,不是很标准,但依然效果坚挺的水泥,终于出现在大宋了。
水泥的用途有很多,但赵磊最在意的,无非是用于道路的修建,大宋的交通运输网,依然依靠着隋朝修建的大运河水道,而大宋的北方和成都路,因为道路不畅。时常生种种问题,如今火药威力足够开山,而水泥已经可以用于修路,一旦大宋修出四通八达的水泥大道,大宋朝廷对各路的控制就会大大加强,运输能力地提升,将大大有利大宋商业和军事的展,如此重要的水泥被制造出来,赵磊怎能不欣喜若狂,所以马上进京寻找官家赵祯报喜去了。
………………………………
盛夏时节的汴京皇城懒惰而懈怠。烈阳照射下光明之处,就连巡逻的士卒仿佛也少了很多。这种日子里,就是朝廷那些大臣都懒洋洋不愿到处走动,更别说深居禁中喜欢享受的官家赵祯了。
皇城禁中是官家后宫所在,禁中具体有多达很多人都不知道,不过禁中有差不多近万的宫女和太监这是所有官员都清楚的事情,虽然经过赵磊的禁中改革,官家赵祯这些年一直在释放上了年龄的宫女和太监,然而每年补充入宫地人数,依然是不小的数字,所以禁中宫女和太监地总数一直保持在七千人左右。
禁中面积很大。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数字,然而当年定都之时,禁中是按照汴京十一比例建造的,等于十分之一的汴京最少能够容纳十万人口。
赵磊通过皇城几道城门。小心翼翼的跟着前面带路的内侍来到禁中。
大宋官场之上,没有人熟悉禁中,事实上敢熟悉禁中的官员。不是莫名其妙死了,就是被配到边远几天都看不到人烟的犄角嘎拉里面去了,没事打听官家或者妃子的居所,无论什么居心,都是找死的行为,所以赵磊来到禁中向来很小心。
御花园和御书房,是官家赵祯接见臣子最常用地两个地方,而这两个地方赵磊都去过,也是赵磊唯一去过的两个禁中地方。
亭台楼阁、小溪流水、百花齐放的御花园,是大宋最美丽的园林之一,御花园静水湖边,两驾水车对立缓缓转动,带起地水雾不时形成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官家赵祯惬意的躺在静水湖边地长椅之上,他的身边一位年轻美貌的妃子温柔陪伴,身后的宫女在轻轻的捶打着他的手足,他的前面是一群翩翩起舞的美丽宫女,面前的圆桌之上,一叠叠点心水果整齐的排列,让悠闲的赵祯不停的打着牙祭。
“官家!赵磊来了!”眼尖的内侍甘龄现赵磊的身影之后,马上俯身对官家赵祯恭敬说道。
“宣他过来吧!”赵祯懒洋洋的躺在长椅之上说道。
………………………………
“官家真是悠闲惬意,让臣羡慕啊!”赵磊来到静水湖边,参
家赵祯之后,羡慕的说道。
“既然羡慕,为何不在家中休闲呢!跑到朕这里,肯定有什么要事吧!”官家赵祯和赵磊也不见外,连起来都没有起来,就躺在那里,对赵磊示意坐下之后,笑着说道。
“官家看看这个。”提起正事,赵磊马上变得沉稳的对官家赵祯说道。
赵磊递给官家赵祯的书籍里面,详细的记载了水泥的各种用途和能力,而官家赵祯看过书籍之后,本来惬意的笑容变得狂热起来,马上坐了起来,对赵磊沉声问道:“这里面记载的事情可是真的。”
“臣已经经过上百遍的试验,完全属实!”赵磊坚定的回答说道。
听到赵磊的肯定回答,官家赵祯挥手让宫女还有身边的妃子退下,然而站了起来,度步憧憬一会之后,清醒过来的他,对赵磊仔细的问道:“这个水泥,造价几何?产量几何?”
“这种水泥价格很低廉,它的主要原材料是石灰和河沙,都不是什么贵重之物,产量也很高,凭国资院的人力,出产足够维持修路所用。”赵磊清楚的对官家赵祯回答说道。
赵祯听到赵磊的回答,神情更加热切起来,不过转脸却变得的低落说道:“不过修路始终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最近两年天灾不断,朝廷粮食储备有些不足,而百姓的劳役也使用过多,朝廷已经很多官员呼吁休养生息,减免劳役,如果这个时候要求加劳役修路,纵然明知道有利于大宋江山社稷,恐怕还会有不少官员反对的。”
“官家多虑了,铺桥修路可是大善之举,就算有官员反对,赞同的官员会更多,况且水泥修路不同于一般修路,动不动几万几十万民壮根本没用,再说国资院也生产不了那么多的水泥啊!模已经足够了,枢密院不是有禁军后勤青壮数万人吗!从里面挑出一万人修路,给他们俸禄口粮,只要不让百姓负担劳役,那些官员不会反对的。”赵磊对此早有对策,胸有成绣的对官家赵祯说道。
“好!就按爱卿说的办,先修一条短路,让百官看看水泥道路的成果再说。”官家虽然豪兴大,但骨子里面的谨慎却让他说出另外一番话来。
赵磊对官家赵祯的性格可谓了如指掌,赵祯的性格说的好听叫稳重谨慎,难听点就是懦弱优柔,所以官家赵祯的回答到不至于让赵磊吃惊,沉吟片刻,赵磊沉声说道:“官家!夏天正是修路的最好时间,臣可以在十天之内修一条国资院到汴京南门的水泥大道,不过修路的费用和劳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