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第一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晨风天堂
许多想挣一份钱的倭人已经开始往东走,在接近大和中都城的地方都贴上的招工告示。
王霸的船队终于将自己领地的新米装船运到了广岛等几个港口。王霸得到的可不仅仅是在这些港口招人,而是连通商权都一起拿到了。这里大唐的商人也多了起来。
昨夜,就有专门的倭人小吏走乡窜村的高喊过。这是到了领粮的日子。
许多倭人都带着一个竹制的小架子,可以背着,然后能放两石米,用绳子再绑在架子上。天不亮,码头上就排了足有几千人,有些人距离远的昨夜听到消息就带着饭团出了,走了几十里路赶到了码头。
广岛的码头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也作了扩建,从勉强停一条船,变成了可以停两条船。同样是勉强停进来,还需要在靠近码头的时候,靠人力拉绳子让船靠岸。
“下马村!”有倭人小吏站在高台上,用铁皮卷成的喇叭高喊着。
普通的下等村民是没有正式的名字的,但也有着自己用来称呼的,被倭人贵族称为贱名的名字,或者说是一种代号吧。
一个个的叫着,排着队一个个的上前来。
那倭人小吏又在高喊着:“这是的干活头一个月的米,大唐的贵人有打赏,所以干的好坏总是有个区别的,需要花些日子来计算,也需要花些日子把米运过来,所以都不要闹,听大唐的贵人吩咐。”
无论如何,总算是有米过来。
倭人原本就没有什么可闹的,倭岛的领主让他们干活却是根本就没有过半粒米的。
许多倭人先是上船下货,然后在这里开始封装,带着草编米袋的不在少数,就算没有带米袋的,也背着许多用于编米袋的草过来。不用人指挥,许多人就坐在地上开始编袋子,这袋子的编法或者说大小,已经印在普通倭人的生活之中。
负责米的只是船上的几个普通的,认识字的船工罢了。
叫名字,一口就叫了十个,那倭人小吏赶紧去应了一声,高喊着十个名字。可许多人却是有些茫然,因为一个村子,同名的人不少。原本就是贱名,许多人叫法都一样。什么一男,大男,二男之类的。
“当时签定合同的时候,每个人过一个竹牌,对上那面的编号。”
编号,这倭人小吏也不认识上面的数字,更不知道如何音。
“让这个村子所有人都过来。”
一个村子去当劳工的,也不太多,一般就是几十个人。
“叫二男的都出来。其余的人每人领一包走!”
分粮食很容易,一石米装上,这可是上等的好米,当下这里就有倭商在收米。一石这样的米,可以换到一石陈米,再加几斤糙米,依然是以物换物的方式。
也有大唐的人在暗中打听着这些商人的来历。
叫二男的有七家,核对编号之后,其中五家去领一包米。
“你,五十包!”负责米的船工指着其中一个用汉语说着,那负责翻译的倭人小吏听着就呆了,五十包,是不是听错了。当下就一脸恭敬的问着:“您刚才是说,五十包?”
那船工也懒得解释,指着那已经打好包的米堆:“从这里开始,然后到这一包。都是他家的,告诉他,那个二男作了领二百人的小队长,有些功劳,所以米五十包。”
那一家人听到五十包米,差一点晕倒。
五十包,他们可是背不回去的,这么多的米要怎么办。
都是同村的,自然要帮了把,村里人都愿意帮着他把米背回去,有这么多米了,自然也不用去把精米换成陈米了,回去可以放开了吃。
正在所有人商量着自己搬米的时候,最后一个叫二男的家人被船工叫到了桌前。
一只袋子被从筐中拿了出来,直接就在桌上打开,满满一袋钱币。“你米五十包,钱一千枚。你不要钱的话,再给你一百二十五包米。你自己选。”那倭人听不懂,翻译之后,依然是一脸的迷茫。
这个钱可以干什么?
倭国到现在还没有钱这种东西,他们的货币就是米,或者是布。象税收就是1户交纳庸布1丈2尺,庸米5斗。所以还是以物易物的时代。
这么漂亮的,亮晶晶的小圆片代表着什么?
只有与大唐作过生意的商人懂,可普通的倭人那里懂这些。
“要不要钱,不要钱的话可以给你一些布。粗麻布可以换到两匹、白麻一匹、丝割半匹。你看着换,要什么你开口。”
那倭人还是一副呆的样子,那怕翻译给他讲的非常清楚了。
负责米的船工眉头已经皱了起来,他不是怕麻烦,只是大唐有大唐的规矩,用秦王殿下的话说,我们可以把倭人当牲畜去用,但答应的工钱,应该的赏赐绝对不能少,这不是对倭人的信用,而是身为大唐人的傲气,大唐人为自己的信用负责。
无奈,这船工叫人从船上搬下了许多零碎的小东西。
专门有一个懂倭语的对这倭人解释,他可以领到多少东西,就算不要米,也可以换成其他的。
“下一个村子。”
几乎每一个村子都有那么一两个拿到比普通人更多的米。
过普通人的那些,少则有五包,多的有上百包米。
“头,那个倭人想要两个罐头,还有上次的香饼一些。再要一匹粗麻布,还想要一根针,一些线。”
“针,给他一包。”负责米的船工很随意的摆了摆手。
针这种东西,靠铁匠打,然后再磨,可是一个很不容易制作的小东西。而且真正的好针都是钢的,所以一根针在飞鸟时代的倭岛,那是贵重物品。
就是放在武德年前的大唐,一根钢针也值两文钱呢。
可现在,工业化生产,有专用的冲压机,以及滚磨的机器,十根一包的针才要一文钱。
当那一位满脸堆笑的接过他要的东西,竟然跪在地上给米的船工磕了一个头,这才招呼着乡亲帮着把东西抬回去。
下午的时候,另一个**出现了。
“长安暴雨下了三天,秦岭修路的工地上第一个扛着沙袋,冲上去。并且及时用油布盖住了水泥堆那漏雨的部位,秦岭工地大管工特别加赏。”
旗帜性人物。
这是最初李元兴提升席君买用的方式,这一招在大唐上层的圈子时已经有许多在使用了。
为了收服倭人,自然要选择出一个旗帜性人物。
一百包米、一匹普通的丝绸、两匹细白麻、精致的鞋子两双、衣服两身、水果罐头两个、肉罐头两个、赏钱三千、外加一个卷轴。
“赏钱留下吧,这钱币可以换许多大唐的商品。这个卷轴要拿好,这是你们家的通行证,未来一年之内,凭这个卷轴家里可以有三个人去长安一游,也可以去工地探望。所有花销都由我们负责,想买些东西,这三千钱可以买不少,凭这个卷轴可以用大唐的物价,不需要加异邦税。”
去大唐,可以探望工地上的家人,还可以一游长安城。
这个赏赐震惊了所有倭人。
前面船工在继续着他的工作,而靠近船的位置,有几个大唐人已经聚在了一起。
“头,查清了。好几个商人都来自大和国都城,还有许多人在不断的打听着咱们的事情。从这个情况上看,大和国已经注意到了咱们大唐。这一次打了赏,怕是很快就会被大和国那边知道,看来有必要派人去一次他们的都城了。”
为的那个低着头:“以什么理由去呢,咱们想混进去也不容易,咱们最低的一个,也比倭人高半头,混进去不容易。”
“那么,靠收买倭人怎么样?”
“时间紧,万一收买的不可靠怎么办?”
几个人在低声商量着应对大和国的办法,同一时间,就在码头外一处草料堆旁,几个倭人也在讨论着。
“内海这周边几国,几十个领主都和唐人有来往,许多人还花大价钱买了许多唐人的武器。他们领地的人在唐人按这样算来,每个月少说也有几十万石米,他们有武器,有粮食。难免不会和出云那里一样,和王城对着干!”
“出云已经很麻烦了,要是这内海这里再反叛了,会是**烦。”
这时,码头上又传来一阵阵欢呼声。有一个倭人过去一打听,却是大唐人让架锅作饭,每个来领米的打赏饭团两个。
这一阵欢呼还没有结束,又是一阵阵欢呼,原来又出现了一个过三十包米的赏赐者。
倭人为的探子脸色阴沉:“你们盯着,我回去上报圣德太子!”





大唐第一庄 第826节 倭人锁国
倭岛大和国都城。
距离粮已经过去数日,探子将收集到的众多信息整理之后,送到了都城。
倭人大和国这个时代,历称飞鸟时代。是一位女天皇,名为推古天皇。在这位推古天皇执政前期,任命了用明天皇第二子,圣德太子为为摄政。
这位圣德太子也是一位人杰。
他大力引起华夏的文化、政治、工艺等各种可以提高倭岛社会展的先进知识。推行了全新的冠位十二阶与律法十七条。
可以说,这位圣德太子是中兴倭国的一位功臣。
密探将两年来收集到了所有的资料交给了圣德太子,圣德太子则真正入王宫去找推古天皇。同时也招集了倭岛大和国重要的权贵。
“我们倭人,花了几百年时间学习华夏的文化。在十几年前,还派出了大量的遣隋唐史。可自从隋亡,大唐兴之后,我们与唐人的交流变少了。上一次派去大唐的使节团,这已经过去两年了,各位可知道如何?”
圣德太子的视线扫过四周,却无人回应。
“正副使以及数位官吏,过的如同奴仆。留下的所有人,不足十人。其余人呢?”圣德太子反问了一句之后,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其余的人已经是以身为唐人为荣,他们不准备回来为我大和族效力了。”
“往年也有留下,没有回来的。”有一个权贵接口说道。
“这次有所不同,就我派出的探子回报。大唐已经不允许任何工匠将技术教给我们倭人,长安城你们知道,洛阳城你们也知道。长安到洛阳只需要几个时辰的时间,唐人用一种名为吞火龙的钢铁机械可以拉动数十万石的重量,在精钢的轨道上跑的飞快。这要多少精钢,我们倭岛一年的精钢产量,也顶不上大唐一天的。”
圣德太子说到这里,却引起一只唏嘘之声。
“大唐繁荣,远不是我们大和国能够相比的。我们大和国也不敢与大唐为敌,我们大和国在前隋的时候,四征新罗,我们与新罗也难分胜负。可大唐一夜之间就灭了高句丽,新罗,百济。所以不可为敌!”
“你有何建议?”又有权贵问道。
“不是建议,而是我们必须作出选择。眼下出云的一条家已经叛变,内海各城与大唐来往密切,他们有偏向唐人之心。仅最近四个月,我们倭岛就有过十五万人远赴大唐作工,大唐给这些人家中每月送来的米,就能堆成山。”
圣德太子说完,命令人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下去。
足足一个时辰的时间,大和国王宫之中只有不断翻着纸张的声音。
这些纸是来自大唐的,花了高价买的大唐的纸。
笔也是大唐的,墨也是。上面的文字,也是汉语,因为倭岛根本就没有文字。真正需要记载的时候,用的只能是汉语。
“唐已经在影响着我们大和国对倭岛的统治。一但所有的领主都偏向大和国之时,那么我们的天皇将无立足之地。现在有十五人去了大唐,将来就会有一百五十万人去大唐。然后会有许多所谓的大唐贵人来到我们倭岛,他们只是普通的平民,却拥有着高于我们贵族的地位,长此以来,我们大和国将不存了。”
圣德太子说的完全没有错。
李元兴就是这么打算的。
“封港,关闭国门。将唐人挡在外面,集中所有的力量,清除出云的叛乱!”圣德太子向推古天皇进言,换一句话说,以他在倭岛大和国政治的影响力,他这个已经不是进言,而是结论了。
十天后……
大唐皇宫之中正在喜悦与紧张的双重气氛之下,就是李元兴都亲自来了长安城。因为这一天是长孙皇后临盆的日子,已经起好名字,未来可能就是大唐之主的孩子既即将出生,这对整个大唐来说,都是一件极要紧的事情。
秦琼非常清楚今天是什么日子,可他却不得不递表请求进宫。
“叔宝呀,来来来,先入席。”李二满脸的笑容,倒是象头一次作父亲时的感觉。自古传说,一个怀胎期的孩子,必然不是普通的孩子。不能正常生产的,就是上天不许。能够正常出生的,这就是上天赐福的。
秦琼抱拳一礼:“圣上,秦王,出了件不大不小,但很麻烦的事情。”
“不大不小,很麻烦。哈哈哈!”李二爽朗的笑着,然后一指李元兴:“麻烦的事情去给五郎讲。”
“倭人与我们亲近的那几个领主被杀了,我们给那些百姓的几十万石粮食被大和国没收。并且下了严令,任何人私通外邦者全家杀光。倭岛所有的重要的海路,港口,倭人准备了投石机,上面装满松脂,或者是其他的油脂,只要我们大唐的船靠近,就点火投过来。并且已经查明,倭人正在调集兵力,准备攻打出云。”
秦琼一脸严肃的说着。
“还有多久?”李元兴追问了一句。
“倭人还在作准备,出云原先与其他的倭将、或者是领主作过战。出云的战力是极高的,而且还有名为大唐佣兵的唐军在背后,所以倭人眼下也只是调集兵力,什么时候开战很难说,会不会主动来与大唐谈判,也是不知道的。”
李二脸上的笑容沉下来了,一把就将自己几案上的菜扫到了地上。
他不是生秦琼的气,秦琼是在尽自己的职责。
“可恨的倭人,今天让朕真的很不痛快。”李二的脸色铁青,杀气十足。几步走到李元兴面前:“五郎,为兄要出兵让那什么倭人大和国知道,那岛上谁说的算。”
“那臣弟以为,先让兵部安排一下,作好出云的防御工作。叔宝兄负责探查出云那些不安份的势力,在这种压力之下,谁敢有动摇谁就是我大唐的敌人。纵然以后收服倭岛,这些人也是下等人。”
听李元兴这样安排,李二脸色才好了一些,满意的点了点头:“五郎你继续!”
“时间就按半年来算,命令准备足够的粮食。在百越与南洋买粮,有多少要多少。攻下倭岛之后,为了保证我们的大唐对倭岛的统治,一些粮食收服民心还是有必要的,至于说打仗的借口……”
说到这里,李元兴停下了,思考片刻之后继续说道:
“叔宝兄,可否安排一下。让那些倭人劳工中听话的写了一些檄文,倭人大和国抢了他们家里的粮食,又让他们的家人去作奴隶,总之要有一个开战的借口。有没有人信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子还是要的。”
秦琼笑着点了点头。
“下一步再议,招集多少条船,需要多少兵力,倭岛那里还是需要调查一下的。具体的作战方案让兵部出吧,时间还是刚才所说的,要打仗也要到半年后。”
说出兵就出兵,看似是痛快。
可这不是防御性战争,大唐没有必要搞什么战争动员令。
一但不顾大唐农、工、商各行业的利益,起战争动员令的话,对大唐的各行业都是一种打击,也会让百姓感觉到不安的。
李元兴正说着,高公公那边过来报造:“圣上,正午时顺产,龙子!”
正午时!好时间呀。李二脸上的笑容又恢复了,哈哈一笑向着后宫走去。
李元兴也站了起来:“叔宝兄,这一战比高句丽之战难打,一战灭国。先灭国都,再扫平整个倭岛,绝对不能手软了。”
秦琼点了点头:“还有一件事情!”
“还有?”李元兴感觉到秦琼的表情不是那么自然,心中不免多了几份紧张。
“还有就是,五郎记得秦岭那次大雨吗?”
“记得!”李元兴心说,怎么可能不记得那次大雨呢。
秦琼从怀中拿出几张纸条来,这是电报的抄文。李元兴一看,也倒吸一口寒气,从秦岭那次大雨开始,剑南道几乎天天有雨,虽然不大,但却影响着铁路的工地,眼下铁路的工地几乎是全停工状态。
剑南道天天是小雨,可山南道却天天是大雨。
偶尔还会有一天,两天的豪雨。
“五郎,我已经查问过了。眼下知道的,至少八十万亩肯定无收了,这已经算是灾了。以往减免赋税就是朝廷的恩典,可现在没有粮税,这些人却要是过冬的。应该早作准备了,根据那边的说法,这雨估计还要下上几天。”
大雨!
山南道就是长江上游呀,这里下暴雨,那么下游呢。
“江南道好些,但这雨也让江南道影响不少。只是江南道人少,损失些十几万亩粮田,他们自己就能救得过来。淮南道现在还看不出,他们本就是水田多,那些养殖珍珠的大户已经修水围了,想来珍珠不会受损。”
李元兴不断的在摇头,很显然秦琼没有抓住这件事情的重点。
长江流域,大唐之时长江并没有任何外在原因受到过损伤,两岸多是山石,或者是峡谷。到了下流,还有多个大湖减少水位压力,所以古时记载只有黄河改道,却没有长江改道之说。而且长江流域的人口密度也远不如黄河流域。
可是李元兴却感觉到了一种危险。
“叔宝,致电长江沿岸各州,长江水位如何?各大湖水位如何?”




大唐第一庄 第827节 长江大危机
李元兴没去后宫,直接要了一匹马,飞马就往秦王庄赶。
李二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整个人都呆了。
“二郎去秦王庄,五郎行事稳重。如果没有什么可怕的大事,绝对不会这样。”长孙皇后第一个冷静下来,虽然不明白生了什么,但能让大唐秦王失去稳重的,绝对不会是小事,上一次五郎慌乱,是洛阳大水。
后来的蝗灾,秦王李元兴都没有当回事。
已经过去好几年了,李元兴这样的表现,如何能让人安心。
李二也没有要车架,同样是骑马去了秦王庄。
李元兴没有在书房,也没有在后院,而是在电报房门外临时拼起的几张桌子前坐着。岚月公主李岚姗脸色苍白,正在低声对李元兴说着什么。
李岚姗对李元兴说道:“别以为长江没有过大水。自汉代到清末,长江有记载的特大洪水就有二百一十四次,只是古代没有测量技术,并不知道那洪水有多大。我记得第一个推算出来的是宋代,就是公元大约一一五三年夏天,每秒九万多立方米的流量。”
“那不是比九八更厉害!”
李岚姗轻轻的摇了摇头:“古代没有乱砍树,水土保持的好些,而且人口没有现代多,受影响也会少些。特别是几大湖的泄洪能力不能小看,我们那个时代水土流失严重,几个大湖围湖造田,建屋,让湖面积减少了许多,所以危害更大。”
“那你记忆中,唐朝有吗?”
“唐初有,但危害似乎不是很大,只有一两万户的损失。”
“死了五万至十万人,还不多吗?”李元兴在李岚姗耳边轻声的说着。
李岚姗却有不同的看法:“古代救灾能力差,遇到灾就是死人。宋、明都有几十万人受灾死掉的记录,以五万人的死亡来说,这洪灾应该不过宋代那里级大洪水!”
李元兴与李岚姗一直在低语,声音极小,因为他们说的话是绝对不能让其他人听到的。
却没想到李二会来。
李二过来,第一眼先看到的是李岚姗那苍白的脸,没有血色的嘴唇。当直就抱怨了一句:“五郎,你可知岚月现在还在月子里?”
突然间李二出现,却是让李元兴愣了一下。
李岚姗脸色苍白是因为洪水紧张的,也并没有受伤。
李元兴愣神的时候,有人将新的电报送了过来,李岚姗也没空说话,赶紧拿过电报在计算。按照宋代的那种记录方式,李岚姗也只是测算数据。
李二看到两人都没有说话,也就再没有追问,很显然是生了大事。作为大唐皇帝,这一点养气的功夫他还是有的。
“十一万!”李岚姗惊呼一声。
“什么?”李元兴都呆了,当下就有些急躁的追问:“你不会算错吗?”
“不会,按照所有的数据,我预测长江最大洪峰绝对过十万了,照这样计算下去,不出一天……”李岚姗说下不去了,这不出一天,长江就可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先出现大洪水,流域的任何一个点位上。
因为没有现代的观测技术,李岚姗也推断不出来,可能会在那里决口。
“报,鄱阳湖东岸移二十七里,湖中各岛已经完全看不见。”
“报,华亭海军已经逆流而上,水流太急,巡航功率下时只有八里。”
李岚姗手中的笔一下就掉在地上,旁边的侍女赶紧过来捡起,双手捧着。而李岚姗却是一脸惊恐的看着李元兴。
“有多少?”李元兴追问着。
李岚姗闭上眼睛,好一会才重新睁开:“五百吨海船的巡航是十节至十一节,就是时事三十六里,差去八,除以二。就是就是二十八,差不多就是每秒三点九米。这个流我已经没有办法形容了。”
李元兴知道李岚姗的意思,九八大洪水的流才三点七三。
大唐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的是后世的数百倍,几大湖的泄洪能力至少是后世的五倍至八倍,否则这样的流量、流,放在后世怕是整个长江流域已经没有多少活人了。
“五郎,长江会有洪灾?”
“皇兄,不是会有,是肯定会有。只是会有多大罢了。岚姗作了些计算,就是一个呼吸的时间,就有差不多相关于三十万石粮食的水从长江流过,水流的度已经达到了五百吨海船的行驶度了。”
1...335336337338339...3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