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茶碗的彼岸
“那你可要仔细想好了,本官最后给你一次机会,如果你说不,本官可以当做什么都没有听说过。”
“处置使大人,下官所言句句为真。”
杨廷玉两只眼睛顿时立了起来,杀气不由四处散发,“那好,你可有证据”
董诚:“下官自有证据,请大人稍等!”
董诚说完后,亲自带着几个属下去取那证据。
杨廷玉命两个金吾卫跟着一起去,大有阻止董诚逃跑的意思。
董诚显然早有准备,他取来了一大包资料,返回后,只见杨廷玉已经端正坐在一把椅子上了,椅子前面是一张审案桌。
审案桌上依次摆放有官印、文书、案卷、签简、笔架、朱砚、惊堂木等,一应俱全。
显然,杨廷玉是要在这街头之上审理此案了。
董诚和祝修远都愣了一下,随后快步走来。
“大人,此为下官整理的证据,大人一看便知!”董诚两手呈上那一堆文书。
杨廷玉面无表情,亲自接过,将之展开,一一查阅起来。
他查阅文书资料的时候,整个街头上寂静无声。
现在是一个关键时刻,如果董诚告赢了,那么方塘、花朝仕、万谦等,将死无葬身之地。
反过来,如果董诚是诬告,那么董诚就要承受反坐之罪,同样也是死无葬身之地,还会祸及家人。
不过董诚提供的这套证据已经是铁证了。
因为董诚本身就是衙门中人,对刑狱之事了如指掌,况且董诚一直在暗中收集足够多的证据……
所以,杨廷玉越往下看去,越心惊胆战,两道稀疏且泛白的眉毛彻底挤在一起……
良久,杨廷玉看完这份证据后,又提审了一些人,包括正跪在街上的茶马御史等,所有证据都表明,方塘等人的确侵吞了三十余万两!
杨廷玉厉声逼问方塘、花朝仕、万谦等,结果他们死鸭子嘴硬,或不说话,或矢口否认,一口咬定是董诚做局构陷他们。
杨廷玉又扬言大刑伺候,结果万谦被吓得体若筛糠,竟直接招认了……杨廷玉依照万谦的招认,派出金吾卫全城搜索,查出三四座私宅,从中搜出大量赃物赃银……
铁证如山,人证物证具在,这下方塘和花朝仕也不得不
169 董诚升刺史,祝修远升司马【求订阅】
行刑的场面很大,被砍头的人很多,前来看热闹的人更多!
董诚、祝修远也去看了一回。
观刑回来的路上,董诚重重松了口气。
自祝修远来到董家后,董诚的眉宇间就始终残留着一种疲态。
如今,这种疲态已经消失!
岳父大人的心腹大患终于消除了!
祝修远从董诚脸上看到一种难以言述的放松。
祝修远也跟着松了口气,这整件事……算是彻底了结了吧!
那花朝仕之子花间虎,还想纳董淑贞为妾……嘿,这下人头落地,看你还怎么痴心妄想!
……
衙门大堂。
祝修远、董诚、鄱阳王、杨廷玉等聚在一堂。
杨廷玉仔细询问了瘟疫爆发以来,董诚他们的所作所为,并着重了解了一番那瘟疫防治之法。
杨廷玉敏锐的意识到,这瘟疫防治之法是一个国之重器。
江州这场瘟疫可用,其他地方发生了瘟疫也可以用!
详细听罢董诚和祝修远的讲述后,杨廷玉捻须哈哈大笑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好,好啊,我陈国出了你们这样一对翁婿,真乃是我陈国之福!”
鄱阳王也在一边旁听了董诚和祝修远的讲解,他也哈哈笑道:“不错,本王果真没有看错人。”
鄱阳王看向杨廷玉,笑道:“大人,先前本王就说过,这祝公子乃是一个有趣的小家伙,现在大人相信了吧”
“信,本官怎么会不信呢,王爷眼光独到,本官望尘莫及!”
“大人谦虚了……”
杨廷玉难得高兴,与鄱阳王说笑一阵后,忽然转头看向祝修远,面色逐渐严肃起来:“祝参军,你的瘟疫防治之法乃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功劳。”
“当然,还有董大人,你的功劳也很大。本官将上奏朝廷,到时陛下必有重赏,祝参军,你可愿将瘟疫防治之法笔录而出,待本官上奏朝廷之时,一起呈给陛下吗”
“本官将请求陛下,将此法昭知天下,让天下百姓都为此受益!”
祝修远想也没想,立即答道:“大人,下官自然愿意,能够拯救天下万民于瘟疫的水火,下官自然义不容辞!”
祝修远说完后,感觉自己遍体都生出了耀眼的豪光,心底暗道:“我真是太伟大、太善良、太大公无私了!”
其实……祝修远可以说不吗
自然不可以!
人家可是江南西道观察处置使大人,人家都开口了,你却拒绝……
祝修远两世为人的经验可不会白混的,江南西道观察处置使和朝廷这两根大腿,够粗,如果可以抱上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抱上去。
这不是什么丢人之事。
当下这个时代乃是一个纷乱的时代,躲在地方上做贤人是不行的,说不定哪天就成了牺牲品。
只有往上爬,争取进入朝堂,与皇帝陛下拉上关系,地位足够稳固之后,他们这一家人才能更好的生活在这纷乱的时代。
记得半个月前那场暴雨爆发之前,祝修远就曾担忧过,董家茶庄的生意越做越大,财帛动人心呐,他当时就怕岳父大人董诚的官位太小,恐怕护不住这份产业……
更何况,祝修远莫名对“权力”十分渴望。
记得初次见识鄱阳王的家将时,祝修远曾羡慕得紧。
后来见识到杨廷玉的霸气和“随心所欲”,祝修远心里那个羡慕啊,眼睛都直了……
看看人家鄱阳王,看看人家杨廷玉,这才叫霸气,这才叫牛逼拉丝!
……
“哈哈!”杨廷玉哈哈大笑,捻了两把稀疏的山羊须,忽然面色陡然严肃,“董诚,祝修远,上前听封!”
董诚和祝修远齐齐一怔,接着立即反应过来,两翁婿走到杨廷玉对面。
杨廷玉取出一把金灿灿、剑鞘雕刻着一条金龙的宝剑,横举在手中。
170 荒迎的昏君
如今竟然一飞冲天,直接坐上了刺史的交椅。
连着跨了好几大步,董诚能不高兴么,能不激动么!
……
众人闲聊一阵,杨廷玉与鄱阳王亲自去到城中各处转悠了一圈,查看瘟疫防治之法的具体细节,董诚和祝修远做向导,讲解其中关窍。
转悠完后,杨廷玉大喜。
他当日就从江州抽调大批“专家”,计有州兵、民夫,还有原灾民中的青壮等,为数几百人。
杨廷玉带着他们随行,一起前往下一站。
这些人不一般,他们都曾负责过瘟疫防治之法的某一项具体项目,比如如何处理水源,比如如何处理食物,比如如何焚烧秽物……
这些人组合起来,就可以完整施行祝修远的瘟疫防治之法。
在杨廷玉看来,这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在接下来的行程中,他们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其实深入灾区的赈灾队伍,并不只杨廷玉亲自率领的这一支,另外还有从抚州、袁州、吉州、衡州等地出发的赈灾队伍。
杨廷玉要尽快与他们会合,将瘟疫防治之法传授给他们,以免他们误饮了灾区的水源,从而再次感染瘟疫……
杨廷玉一行人又出发了,鄱阳王也跟随一起,直奔鄂州而去。
董诚、祝修远,以及衙门大小官吏、城中百姓等,出城十里相送。
……
董府。
董漱玉、董淑贞两姐妹,以及府中管家、管事、小厮、丫鬟等,全都聚拢在府中前厅,严阵以待。
他们先是经历了地狱般的煎熬,接着画风一变,又经历了一番天堂般的喜悦。
衙门后宅大门前的大街上,那场人山人海的审问,董氏姐妹并没有去。
但是,她们对那场审问的任何细节都了如指掌。
特别是董诚祭出那件大杀器的时候,她们的心都提了起来。
稍不注意,整个董家就会跟着完蛋。
因为诬告反坐!
幸好最后董诚告赢了,董家没事了,两姐妹及众位小厮、丫鬟等皆重重舒了一口气。
再后来,董诚就任江州刺史,祝修远就任江州司马的消息传回来,整个董家瞬间陷入狂喜。
董漱玉亲自吩咐张灯结彩,装扮董府。
并准备宴席,恭迎董诚和祝修远回府。
董家如何欢乐庆贺等,略过不提。
……
……
三日后。
润州府健康城。
同时也是陈国都城。
皇宫,钦安殿。
钦安殿,是陈皇刘叔宝与尤贵妃尤丽华的嘻戏游乐之所。
殿内一张紫檀木打造的矮塌上,刘叔宝倚身半靠。
尤丽华着盛装,依偎在刘叔宝的怀中,两手一边比划,口中一边唱着一支小曲儿。
尤丽华色艺无双,跳舞是她的强项,但她的曲儿也唱得不错。
她一开口唱曲儿,就好似黄莺出谷,宛转悠扬。又如呢喃软语,似水如歌,直透心田,让人心旷神怡,甜如浸蜜。
真是余音不绝,洋洋盈耳啊!
刘叔宝以手支头,轻轻闭着两眼,缓缓摇晃着脑袋,沉浸其中。
另一只手则环着尤丽华腰肢,按照曲调的节奏轻轻拍打着。
一片安乐祥和。
一片岁月静好。
仿佛江州等地爆发瘟疫之事并未传到此处,也并未被陈皇刘叔宝知晓似的。
少时,尤丽华一曲唱毕。
刘叔宝嘴角带笑,睁开两眼,环着尤丽华腰肢的手一用力,顿时将之揽入怀中。
&n
171 宫中来使
【这两天在考虑合并章节的事,每天更四章可能合并成每天更两章】
“好!”刘叔宝立即败下阵来,咳嗽一声清理了一下嗓子,然后对外面的小太监吩咐道:“送进来吧!”
那小太监的了令,推门而入,躬身送来一份奏章。
尤丽华接过了,然后吩咐小太监退下。
小太监立即躬身退下,并带上了房门。
那张紫檀木打造的矮塌上,刘叔宝又躺在上面了,以手支头,半咪着两眼,极为舒适。
尤丽华自动缩过去,半靠在刘叔宝怀中。
刘叔宝的手自然环住她那水蛇般的腰肢,嘴角不觉已经戳上一抹微笑。
尤丽华展开奏章,快速翻看起来。
不多时,尤丽华忽然发出一声惊讶的:“咦!”
刘叔宝随口问道:“爱妃怎么了,那杨老头说什么了”
尤丽华满面惊讶,听见刘叔宝的问话后,她才将视线从奏章上移开。
微微侧仰头,瞧着刘叔宝,面上的惊讶之色不减反增,“陛下,杨廷玉杨老在奏章里说,江南西道宣州东至县、江州彭泽县等地的百姓,已经悉数感染瘟疫而亡,幸存者只有寥寥几百人……”
刘叔宝脸上的微笑稍减,但并未全部消失,“正常啊,在那种瘟疫爆发的情况下,有谁能够幸免于难呢”
“可是陛下,杨廷玉杨老在奏章中又说,那江州……”
“江州应该空无一人了吧”
“不,江州还有二十多万幸存百姓!”
“什么!”刘叔宝无比惊讶,微咪的两眼顿时瞪圆,“还幸存二十多万百姓,这……这不可能吧,据朕所知,那江州不是正处在瘟疫爆发的中心地带么”
刘叔宝脸色逐渐转冷,哼道:“那杨老儿怕不是想捞功劳想疯了吧,竟编造出这等荒诞理由,真当朕是那无能昏君么哼!”
“陛下息怒!”尤丽华忙劝慰。
刘叔宝瞧向尤丽华,脸上的冷色顿时消失,笑道:“那杨老头后面怎么说”
“杨廷玉杨老说……”
尤丽华娓娓道来,将祝修远与董诚的功劳讲述一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