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茶碗的彼岸
而董淑贞、夏舞等,则彻底融入这热烈气氛之中了,欢呼蹦跳,挥臂呐喊,那声音震得祝修远耳膜都颤动。
不过今日的确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董诚都不去管董淑贞了,更不用说祝修远,且由她去吧。
相比于董淑贞的热烈疯狂,一母同胞的姐姐董漱玉则显得文静许多,她只安安静静的看着,不时与祝修远交接一下眼神……
……随着时间往后推移,热热闹闹的重阳诗会即将进入尾声。
当还只剩下最后一首诗未曾念出时,那书吏忽然停止了。
而此时刘文彩已经陷入了一种激动的状态,他紧握双拳,脸色涨红,眼中带喜,因为到目前为止,就只有他的重阳诗作还未曾念出。
也就是说,刘文彩夺得了重阳诗魁
那金玉腰带他倒不怎么看重,刘文彩看重的是重阳诗魁的名头。
只不过刘文彩激动兴奋之余,又稍稍疑惑,奇怪,那书吏怎么不接着往下念了
他还等着当他的大作念出之时,享受众人对他投来的艳羡眼光呢!
众人疑惑间,一个官差似乎在杨廷玉案前的了什么令,掉头直奔祝修远所在的方向而来。
在场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此人身上,犹如“万箭”穿心,不过此人浑不在意,当他来到祝修远身旁时,在场众人的视线又落在了祝修远身上。
“嗯那书吏为什么停了,我还等着听一听本次重阳诗魁的大作如何呢”有人疑惑道。
“那官差……那官差旁边那位,是江州衙门的祝司马,他此时去见祝司马是为了什么”
“哎呀,你们难道没有发现么,祝司马竟然没有参加重阳诗会!”
“咦,你别说还真是,祝司马号称‘江州司马好诗才’呢,在王爷五十寿宴上,还曾打败来自京城的那什么公子,捍卫了我们整个江州的尊严……”
“你们傻啊,那书吏在即将念出最后一首诗前停止,处置使大人
257 有想象不到的好处【求月票】
他虽然是穿越众,身份无比尊贵,可是……人家不知道啊,况且祝修远也不可能让他们知道,不然还不得被当成妖怪烧了才怪。
祝修远快走两步,迎了上去,拱手一礼。
“处置使大人,王爷,两位大人可真是折煞下官了,有事只需召唤一声即可,下官自会亲自上前,劳烦处置使大人和王爷亲自走一趟,下官之过大矣!”
“诶,祝司马不用多礼,也不用多想。”杨廷玉那张苍老的脸上带笑,皱纹沟壑,犹如山峦。
“你既然不愿作诗一首,那本官和王爷只好亲自走一趟了,呵呵。”杨廷玉笑道,言语轻和。
可是,这轻和的话听在围观众人耳中,就犹如晴天霹雳,轰然炸响!
杨廷玉和鄱阳王的“段位”实在太高了,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下面的人过分解读……那么杨廷玉和鄱阳王此举,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
以杨廷玉杨老和鄱阳王地位之尊,竟然亲自来请祝修远,只为让他作诗一首,这也太……太不可思议了吧。
董诚等脑袋晕乎乎,总感觉不太真切,犹如梦中。
“这……下官……”祝修远也是无语了,他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
“哈哈!”杨廷玉仰天长笑,“祝司马,你是不是觉得本官身为江南西道观察处置使,却屈尊来此见你,只为让你作诗一首,甚是无理,也甚是糊涂”
“下官不敢!”
“呵呵,祝司马啊,本官为官四十几载,如何看不出,你乃是在藏拙!”杨廷玉笑道。
“额……处置使大人慧眼如炬,下官敬佩!”
“哈哈!”杨廷玉得意一笑,又说:“祝司马,今日乃重阳佳节,登高赋诗,乃是历代以来的传统,如果你已有了好诗,不妨诵读出来,让大家乐呵乐呵。”
杨廷玉说着,忽然凑近祝修远,低语道:“少年之人,懂得藏拙,本是一件好事,不过在合适的时机,该显露锋芒就当显露锋芒。”
杨廷玉嘴角上扬,“祝司马,相信本官,你在此次诗会上大方光彩的话,将为你带来想象不到的好处!”
杨廷玉说完,已经退回原位,脸上笑眯眯,皱纹如沟壑,一双眼睛苍老而明亮。
“祝司马,大人这是为你好,还不快谢过大人,将那什么劳什子的诗念出来”鄱阳王也笑道。
祝修远猛然回神,尽管他心中想不明白杨廷玉所言的“想象不到的好处”究竟是什么,但祝修远选择相信鄱阳王,相信杨廷玉。
况且,他就算抄诗一首的话,如果这个世界上本无此诗,也只不过增加他那“江州司马好诗才”的名头而已。
如果这个世界上已有了那诗,也不过给他盖上一顶“祝抄诗”的帽子而已。
变好或变坏,影响的不过是他在“诗坛”上的名声而已,而祝修远本就不想在诗坛或文坛上立足,变好或者变坏也无妨。
“下官明白了,多谢大人的栽培,多谢王爷的点拨!”祝修远假装明白了杨廷玉的“良苦用心”,分别对两位大佬拜道。
两位大佬点头,遂退回座椅,先吩咐那书吏将刘文彩的诗作念出,再请祝修远写出他的重阳诗作。
刘文彩喜好钻研诗词歌赋,他的确有两把刷子,他的诗作一经念出,顿时引发一番轰动。
刘文彩红光满面,团团拱手,笑笑呵呵,似乎被巨大的幸福击中。
“好了,接下来请祝司马作出他的重阳诗,司马大人,纸笔已经备好,请!”那书吏说道。
“夫君,加油!夫君,一定要将重阳诗魁夺回来啊!”董淑贞跳着脚大叫,这话顿时让刘文彩陷入呆滞。
“贤婿,老夫看好你!”董诚也出言打气。
“祝司马,祝司马……”
祝修远的视线依次扫过董淑贞、董诚等众人,点头道:“我尽量
258 珠摇玉翠,发钗生香
而对于董淑贞和董漱玉两姐妹来说,这首诗听在耳中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两女眼角湿润,呆呆的瞧着祝修远,恨不能立即投入他的怀抱,好生给他一番安慰。
祝修远虽然没了父母双亲,在这重阳佳节里思念亲人,可是还有她们啊,她们就是祝修远的亲人……
董诚等对此诗的理解,几乎都停留在诗词韵律及意境的表达上面,而董氏姐妹则感性许多,她们设身处地,将自己假想成祝修远。
要在怎样的心境之下才能作出这等悲凉的诗句啊!
“独在异乡为异客”,这句诗说的应该是祝修远离开家乡故土,入住到江州城董府的故事。
董府虽好,但终究不是生他养他的地方,董诚和董淑贞等待他再好,也终究忘不了他属于“异客”的身份……
好可怜,单单这一句诗而已,就让董淑贞和董淑贞眼角湿润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指的就是重阳佳节了,“倍思亲”三个字,则如重锤般撞击了董淑贞和董淑玉的身心。
因为她们都知道,祝修远的母亲早已亡故,而抚养祝修远长大成人的父亲,也在祝修远与董淑贞成亲前一个月仙去了……
身在异乡,作为一个异客,在人人都欢庆的佳节里,祝修远却一个人默默的思念着父母亲人。
董淑贞和董漱玉设身处地一想,顿时觉得心如刀绞般难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稍稍有些违和,因为其中的“兄弟”和“一人”感觉有点不对。
但董氏姐妹稍稍一想,顿时想明白了,这所谓的“兄弟”应该指的是祝修远小时候的玩伴,那么后面的“一人”就好理解了……
……总之,董氏姐妹品读此诗,认为祝修远有了“人在屋檐下”的酸楚,然后又在别人都欢庆的日子里,思念父母亲人及儿时玩伴……
好可怜哦,两女不禁取出手帕,偷偷抹眼泪。
祝修远自然不知董氏姐妹心中已经想了那么多,弯弯绕绕,犹如丝线,一圈又一圈缠绕在那圆筒状的物体上。
他享受着众人的欢呼,拜谢完杨廷玉和鄱阳王,两手捧着那诗魁奖品金玉腰带,一脸喜色,快步而回。
“贤婿,哈哈,老夫就知道,只要你出马,这金玉腰带就是你的了!”
董诚笑呵呵,然而视线一落在那金玉腰带上面后,就再也移不开了。
那腰带上镶嵌的金玉珠石金光闪闪,上面刺绣的纹饰绚丽多彩,做工精细,十分漂亮,董诚一双眼睛都贴了上去。
祝修远见状,淡然一笑,两手捧着那腰带,往前一送,那董诚茫然伸手接住了。
随后祝修远两手撤回,迎着董诚那茫然的脸庞,笑道:“岳父大人,小婿还没有给你送过什么礼物,实为不妥,此腰带乃陛下所赐,就送给岳父大人吧!”
“这……”
董诚两手捧着这腰带,懵逼且茫然,只单单说出一个“你”字,然而祝修远却已经转过身去,面向了董淑贞。
“娘子,你这是怎么了”
祝修远乍见董淑贞的模样,顿时心下一惊,谁呀,谁让他家娘子流泪了
祝修远心想应该没有人会欺负董淑贞,想必是风沙入眼了吧,于是祝修远笑道:“娘子别哭了,为夫来帮你吹吹。”
“嘤!”
哪知董淑贞却娇吟着扑入祝修远怀抱,不管不顾,恍如久别重逢。
祝修远一呆,他家娘子不仅一头扎入他的怀抱,还用一张面比花娇的脸蛋在他衣服上蹭啊蹭。
她吸着鼻子,嘤嘤咛咛,将整张脸蛋都紧贴了祝修远的衣服。
祝修远茫然,从上往下看去,只能看见董淑贞那“大大”的发髻。
但见珠摇玉翠,发钗生香,三千青丝根根分明,发髻中间的“发线”如笔绘,青春的气息很足。
&n
259 弄幺蛾子
当祝修远转过身去面向董诚,只见董诚两手还捧着那金玉腰带。
只不过他的神色已经恢复如常。
李林洲凑在一旁,视线还在那腰带上一瞟一瞟的。
“贤婿啊,在这外面,还是要注意一下影响。”
董诚缓缓说道,他倒是不怎么尴尬,仿佛就跟让祝修远多添一件衣服那般从容。
祝修远稍稍有些尴尬,心说:“看来我的脸皮的厚度还不够,至少要达到岳父大人的境界才可!”
“是,岳父大人说得是!”祝修远且想且回答,都有些不敢去看董诚的眼睛。
“对了贤婿,这金玉腰带……”
“岳父大人,小婿觉得这腰带的款式不怎么样,不太适合年轻人,还是岳父大人戴着好看,您就收下吧,我留着也是堆在箱子里积灰。”
“可是……”
“诶岳父大人,小婿是真心实意的,我真不怎么喜欢这腰带,您就收下吧!”
“那好!”董诚倒也光棍,直接点头收下了。
“对了贤婿,你方才那首诗,叫什么名字”董诚又问。
祝修远想了一下,说:“叫《九月九日忆父母兄弟》!”
……
整个重阳登高野宴欢乐的活动结束了。
众人纷纷收拾东西,依次下山,回归江州城。
在回去的路上,董淑贞自然与祝修远走在一起。
因祝修远好奇董淑贞方才的表现,与董漱玉眼神中的那抹怜惜,究竟因何而生,从何而来
于是就旁敲侧击问了董淑贞。
董淑贞抱着祝修远一只胳膊,就没有松过手。
面对祝修远的疑问,董淑贞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心中所思一一相告。
祝修远听了,不由哑然失笑。
他就是抄首诗而已,根本没想太多。
之所以选这首,是因为这首听起来耳熟,似乎还在课本上学过。
却不曾想,这首诗被董淑贞如此解读,还结合祝修远的实际情况……
这真是一个误会!
祝修远哑然失笑之余,并没有点破,揭开这个误会,因为没有那个必要。
“夫君。”回程的马车中,董淑贞缩在祝修远怀里,糯糯说道:“妾身……想去夫君的老家,走一走,看一看。”
祝修远一呆,心中知道她为什么会冒出这个想法。
但他还是打趣笑道:“娘子,你该不会是想去更远的地方玩耍吧”
“没有!”
董淑贞以一个极亲密的姿势倚于祝修远怀里,用尖尖细细的手指头点着祝修远的衣服,说:“妾身就是想去看一看,看一看夫君以前生活的地方。”
“好!”祝修远点头答应下来。
那个所谓的“老家”,他几乎都快忘掉了。
但那毕竟是他穿越过来初次到达的地方,祝修远也想回去瞧一瞧。
……
第二天。
祝修远和董淑贞一大早就出发了。
乘坐马车,携着丫鬟,带着州兵,当然还有言大山,及丐帮刘、关二位长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