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幻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阿木小道士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三大名楼
方静带着方园进到岳州城后,寻了一家客舍住下,两人一间,倒也不怕别人说什么,要是前世的话,必定有人说这说那的。
“哥哥,我们今天晚上吃什么”进到房间后,方园坐在床榻上问着方静。
“要不买些吃食吧”方静懒得自己做,随便吃点就行了。
“哥哥,外面的吃食不好吃。”小丫头的嘴算是在家给养叼了,外面吃的东西,基本都下不了口了。
就在船上吃的那两个胡饼,还留着一个呢,两人分了一个吃,大部分还是被方静给吃了,方静只得无奈,这是带着个小祖宗出来旅行来了。
“那我们先去看看这岳州城有什么吃的吧,这等一会儿就要净街了,可就出不去了。”方静牵着小丫头出了客舍。
方静兄妹俩随意的看着路两边的店铺,倒也没发现什么好吃的吃食,倒是看到一些卖油糕,胡饼,汤饼的,当然也有米饭和一些煮菜,方静看的一直摇头,更不用提小丫头了。
“哥哥,你看,这些吃的都不好吃。”小丫头嘟着个嘴向着方静小声的说道。
“那就不吃吧,一会回客舍,叫伙计烧壶热水来,我们吃面吧。”方静也没啥好主意,只能吃碗方便面了,要不然,可真没啥吃的了。
方静只得带着方园往客舍回去,毕竟在外面也没啥可以入眼的,回到客舍后,向了伙计要了壶开水回到房间,又从哑巴神仙那儿要了几碗泡面来。
“哥哥,这个方便面真好吃呢,我还要吃一碗。”方园捧着一碗方便面大口大口的吃道。
“行,一会儿哥哥再给泡一碗,不过这个可不能多吃,最多就吃两碗,不能天天吃,要隔些天才能吃一碗。”方静倒不是怕方便面有毒,只是觉得小孩子还是少吃些为好。
“好的,哥哥。”方园头也不抬,继续吃着泡面,嘴里含糊的回应道。
方园算是头一次吃泡面了,这也使得这味道大大的增加了她的食欲,方便面说好一点,只是速食品,说难听一点,其实里面加了些什么谁也不知道,流水线上集体出来的面,总有哪个环节会有点小问题,方静前世就吃出过一个小铁片,还没法找谁找地方说理去。
第二天,方静带着方园逛起了整个岳州城,当然也是见识到了华夏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了。
岳阳楼,位于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原本只是巴陵城楼而已,李白的一首‘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描述的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才使得岳阳楼流传至今。
而岳阳楼建于公元二一五年左右作为军事训练之阅军楼,历次在战火中被毁,又历次重建,而唐朝之前都称之为阅军楼,直至宋朝公元一零四四年,滕子京至岳州为官时,重修的岳阳楼,而此岳阳楼至明朝一六三九年被毁,第二年又重修,清朝时期被毁多次,又重建多次,直至一九八四年五月一日才算是现在看到的岳阳楼。
华夏江南有三大名楼,岳阳楼算是被这些古代先贤赋诗较多的,名篇也最多的古楼了,而且建成时间也是最久的,于公元前两百年前建成的;华夏江南的三大名楼分别为岳阳的岳阳楼,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当然黄鹤楼算是被古代的文人赋诗最多,但名篇相对少一些,而岳阳楼诗多名篇也多,滕王阁诗少名篇也少。
黄鹤楼,建于公元二百年后,而且当时只是作为军事建筑,并不是文人骚客们可以随意登楼赋诗,也只是到了唐宋时期才算是开放。
滕王客,建于公元六百年后,也就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由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滕王阁当时只是做为藏书以及达官显贵宴请宾客的场地,而非常人可以进入的地方。
“哥哥,下面我们要去哪里”方园抬着头看着方静问道。
“我们去沔州,刚才我们不是看了岳阳楼了吗一会我们去看黄鹤楼,那里也是不错的。”方静牵着小丫头边走边说,步伐轻缓,完全一副走走看看的姿态。
“哥哥,那我们还要坐船吗能不能不坐船了坐在船上好无聊的。”方园手里拿着个油糕吃着,嘴里还不忘说着。
“行,听你的,你现在最大,哥哥都听你的,那就不坐船了。”方静也是笑着答应着这小丫头。
想来昨日的长江之行,让小丫头有些小情绪了,一整天无所事事,又没啥吃的喝的,这对于小娃来说,自然是无聊透顶的一件事。
方静带着小丫头随既出了岳州城后,钻进一小片杂草林地,带着方园窜上天空,沿着长江往着沔州踏空而去。
沔州,唐朝时期的称呼,本是武汉汉阳,南临长江,沔州作为长江中上游最是繁华的城市,方静必然要带着方园去看看的,虽然大唐地域宽广,但人口却是少得可怜,至少方静感受到的就是人太少了,比之前世,那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唐初时期到现在贞观二年,人口也只有一千几百万而已,不到两千万人口,你能想像到荒野之地何其大,何其广。
“小妹,那里就是沔州城和鄂州城了,你看,江边那座楼就是黄鹤楼了,是不是很漂亮”方静兄妹俩站于天空之上,指着远处沿长江两岸所建的两座大城说道。
“哥哥,怎么有两座城在一起呢,那个是黄鹤楼吗我们下去看看吧。”方园看着远处说道。
随既兄妹俩快速落下地面,往着城门走去,兄妹俩这会到真像个农村人头次进城,转着头到处看,虽然这大唐的时候,真没啥可看的,但方静只是好奇而已,为什么隔江要建两座城,这明显有些不符合正常人的理解。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好河山
方静兄妹俩随意的逛着鄂州城,欣赏着这坐古城的魅力,或许再过不知道多少年后,此处城廓将不复存在,历史中的战乱总会率先把这些近似于军事大城催毁,更或者是直接拆除。
方静感叹着华夏的历史上,根本就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古城留下不少,但完整的没有一座,宫殿更是少之又少,方静可是知道,每朝每代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缮,更有甚者是重建。
就好比长安城,到了明朝时期就重建了,更多的古城基本重建于明朝时期,当然,清朝时期也进行了不少的重建与修缮,要不然,留给后辈们的就有可能是残垣断壁了。
“小妹,我们走吧,沿江而下,去看看这大好河山。”方静向着身边的小丫头说道。
“哥哥,我们可以买些这个吃吗很好吃呢。”方园举着手中的吃食,向着方静渴望的说道。
“好,你喜欢吃,那咱们过去多买上一些。”方静带着方园重新回到刚才卖吃食的老妇人摊位。
方静掏钱买了些吃食后,牵着方园往着城南行去,也就只有出了城南,才会有一些小树林,毕竟城里人员众多,方静可不愿在大众面前如此离去,这会使得整个鄂州城造成混乱的。
方静兄妹俩出了城后,钻进小树林当中,随既飞窜上高空,踏空而去,远离着这座历史古城,远离着这座曾经在战火之中挣扎的古城。
华夏人民的勤劳智慧,永远是这片大地之上最牛的存在,方静的前世,华夏可是曾有基建狂魔的称呼,可以想像基建对于华夏人来说,那是骨子里就已然存在的,拆了建,毁了建,根本无视任何艰难困苦,更何况只是重建一些建筑,或者重建一座城呢。
方静带着方园在高空之上前行着,看着这脚下的山河大地,长江由西往东延伸,仿佛就像一条巨龙趴在这片大地之上,展示着他的雄姿,向着上天表示着他的不服以及不甘。
“小妹,那里那座城叫江州(九江),江州之南就是彭泽湖(鄱阳湖)了,你看,就是那片大湖。”方静指着脚下远处的一座城以及大湖向着方园说道。
“哥哥,那湖真的好大啊,那湖里是不是有很多的鱼”方园听闻方静的话后,看着远处的大湖说道。
方静只是想让小妹看看这世界,或者让其看看这大唐是如何样子的,可小丫头心中好像一直只想着吃的,或者能吃的,这使得方静想给这小丫头上上课都不行。
“嗯,这湖很大,华夏第二大湖,湖中鱼虾蟹螺那是多不甚数,你看那湖中的船只是不是很多,那些船只看来就是打鱼的船只吧。”方静只能顺着小丫头的话往下说。
“哇,第二大湖,那得多大啊,那最大的湖叫什么啊在哪里呢”方园听闻方静的话后,心中惊呀道。
“第一大湖暂时不属于大唐境内,在吐谷浑,不过那座湖是咸水湖,那里牛羊鸟兽成群,以后哥哥会带你去那里看看的。”方静向着小丫头解释道。
“嗯,哥哥,以后我要去看。”方园听后也是点头应道。
江州,古时也称浔阳,因依浔阳江而得此名,浔阳江属长江浔阳段,所以也被称之为浔阳江,属于现代的江西九江,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名城,浔阳城中浔阳楼,座立于长江江畔,建立于唐朝时期,具体时间无从考究,古时只是一座民间的酒楼,后来被文人骚客们题于诗中,名声渐渐远播,现今的浔阳楼重建于一九八七年,自然与古时原有的浔阳楼有所不同。
方静兄妹俩远离江州,继续沿着长江向东北方向而行,长江两岸各色的村镇城市,倒是比之北方要繁华了许多,至少在长江两岸的百姓有了衣食之来源,但这也必须是和平年代才有的景相,战乱之时,百姓也最是受苦受难的一类人了,就如前世很多战争电视或电影中一样,战乱起时,百姓们只得拖家带口的往着各处逃散,以此来躲避灾祸,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方静前世无法理解古代的百姓有多苦难,但此时的方静来到大唐已有几年时间,早已见识过大唐当下的情景,说是盛世,观大唐历年的征战,方静很想问问,这是所谓的盛世吗
前世的方静生活在和平年代,比之如今的大唐,那是好上不知道多少倍了,吃饱穿暖是基本,如果没有太祖,华夏能有这么好的盛世吗前世的十几亿人如何活命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农作物培育科学家以及研发人员,无法想像有多少人吃不饱饭,难道让那蒋光头他们带着一群吸血虫,继续吸着华夏人民的血吗至少方静无法想像,但此时却是深有体会了。
“哥哥,你看,那儿有一群大鸟。”方园拉着方静的衣服,指着不远处的一群候鸟喊道。
“小妹,那是候鸟,到了一定季节,他们就要南北的来往迁徙,冬天去到南方过冬,夏天就回到北方继续生活,那群是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方静向着不远处的候鸟看去,向着方园解释道。
“哥哥,那它们为什么要南方北方的飞啊,它们不安个家吗这样飞不累吗”方园对于这些候鸟的习性有所不知,好奇的向着方静问道。
“候鸟嘛,至然要迁徙,它们的生命中是没有安家的这个概念的,因为它们受不了北方的冰雪天气,太冷了,留在北方过冬,没有食物,也容易冻死,只能迁徙到南方过
第一百六十八章 到江都
兄妹俩吃完吃食后,起身窜向高空,直接往着扬州而去,方静没有过多的放缓速度,也没特意的加快速度,沿江而行,虽然方静不知道此时的扬州城如何,但想来必然是繁华似锦,人来人往。
时过两刻钟后,方静带着方园已然到了扬州城的上空,望着脚下的大地,长江延伸至大海。
“小妹,看到没那里就是这长江的出海口。”方静指着远处长江的出海口向着方园说道。
“哥哥,长江为什么要往海里流呢”方园看向方静指的地方说道。
“长江总长有一万两千六百里,地势由高往低走,长江的水自然要流向最低处的大海了。”方静向着方园解释道。
“哥哥,长江有这么长吗长江的水从哪里来的呀源头在哪里啊”方园看着方静问道。
“小妹,这长江的源头在三江源,长江的水由很多的小江小河汇流而成,而这些小江小河的水又来自吐蕃藏地的一些山脉,而这些山脉基本是连年积雪,冰雪化水后汇流到长江,这也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长江,所以长江之长,总计一万两千六百里。”方静向着方园一句句解释,却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但想来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好了,小妹,我们先下去,一会儿去扬州城逛逛,这两天我们就在扬州城随便看看。”方静带着方园下落到一处山林,抬腿往着扬州城而去。
扬州城,建于公元前四百年前,古称江都,广陵,维扬,南临长江,北临津湖,津湖也就是高邮湖,南北大运河也是途经扬州城,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佳称,又有着华夏运河第一城的美称,而此时的扬州城,才迁城几年时间,武德八年从原来的丹阳城迁治所到江北,形成了后世的扬州城。
此时的方静牵着方园的小手,却是往着老城丹阳城而去,丹阳城的城墙并像长安城那样的大城那么高,但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上得去的,虽然城墙有些破旧,但依然坚挺的杵立在那里,向着世人展示着他的雄伟。
穿过城门后进到城中,连片的房屋,依街而建,青砖灰瓦的样式,尽显其豪放气息,各色人流穿街而行,幼童们也是积攒着力量笑闹着,追追闹闹,好不显示着这座丹阳城的和谐场景,沿街而设的店铺淋立,叫卖声不绝,各色的商贾带着伙计与货物进进出出,繁华的景相,仿佛像是在向着上天宣泄着他的不俗。
“哥哥,你看,那里也有卖油糕的呢,还有那里,有胡饼呢,还有汤饼,还有果子呢。”方园指着不远处的一处摊位向着方静喊道。
“小妹,走,去买些果子吃吃。”方静带着方园往着卖果子的小摊贩走去。
“老丈,这枇杷怎么卖”方静向着商贩老丈问道。
“这位小兄弟,这枇杷一斤两文钱,敢问要几斤”商贩老丈向着方静问道。
“来五文钱吧。”方静从包袱中拿着五文钱递给商贩老丈。
“小兄弟,拿好,如果觉着好吃,可再来买些。”商贩老丈用着荷叶裹着了差不两斤多的枇杷,递给方静,还不忘拉拉客。
“老丈,这枇杷要是好吃,我兄妹俩必然还会来再买些吃的。”方静接过枇杷,向着商贩老丈说道。
枇杷,又名芦橘,金丸,芦枝,原产于华夏东南部,因叶子形似琵琶而得此名,其花可入药,其叶亦是中药的一种,种子与新叶带有轻微的毒素,生吃会产生微量的氰化物,所以建议莫要生吃种子与叶子,其果味甘甜,酸性适合,有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功效。
“哥哥,好甜,你吃。”方园抱着一包枇杷,捡了一颗吃着,还递了一个颗给方静。
“嗯,味道还真不错呢,到时候弄些种苗种在方家村,到时候春夏之季也是可以吃上这枇杷的。”方静尝了颗枇杷,味道甜,酸性反而不多。
“哥哥,那要多种一些。”小丫头真是吃着碗里的,惦记树上的,可是树都还没有呢,就想着要多种上一些。
“行,到时候哥哥多种上一些,反正方家村的荒地多,也不怕没地种。”方静也觉得方园的这个建议不错,至少在果树上,方静是赞同的。
“哥哥,那咱家不是得种好多果树上次你带回来的就有好多呢。”方园想着家里要是果树多了起来,那真是有吃不完的果子了。
“嗯,咱家至少得种十几二十种果树,要不然你们这群小娃娃可就没得吃了,至少每种果树得种个一两亩地才行,就算吃不完,村里的小娃们也可以摘些吃的,或者也可以做果脯呢。”方静想起家里的一些果实的种子还在育苗,估计这躺出行回去之后,就可以长大不少了,到了秋季也就可以移栽了。
“哥哥,那咱家不是以后天天有果子吃了”方园跟着方静边走边吃着枇杷,嘴里还向着方静问道。
“应该可以的,到时候,咱家每个季节都要种上一些果子,春夏秋冬四季不停,大雪天里吃果子,是不是想想都美的很呢哈哈哈哈。”方静也是大怀畅想着,真要到了大雪天吃果子,那可不就美滴很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