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明
作者:我背西瓜上网
“报,禀告摄政王,十里外明军驻扎!”一名探子跪在多尔衮面前禀报着军情。“领兵何人?有何作为?”多尔衮冷笑。“领兵的是文官高仲,他,此刻他正带领明军在十里外开荒种地……”……十里外高仲指着大片的土地“乡亲们,我们农家离不得土地,大家跟着我一起开荒啊!”
农明 第一章文曲
黄桷嘴村,一个极富西南地域特色的村子,村子依山而建,多林木,其中黄桷树最多,故借此为名。{
这对于不尚文风的西南而言算是比较文艺的名字,相对于什么乱田坝、较场口什么的都好了太多。
太阳初升,村子里的劳力便上了坡,开始了一天耕作,农家的一天便这么开始了。
一棵大黄桷树下,一个老汉坐在树荫之中,轻摇着蒲扇,喝着热茶。
“杨三老今儿又得麻烦您了。”
在这个时候农妇背着一个背篓,背篓里面装着一个五六岁的孩童,孩童长得挺乖巧,衣衫缝补的有些破烂,五官却非常的俊俏,显得挺可爱。不过,这孩童目光有些呆滞,双手一左一右握着两个土疙瘩,不说话也不闹,一点儿也不像同年的孩子,活蹦乱跳的。
“你放着便是。”
被叫做杨三老的老人点点头,看了一眼背篓里的孩童喝了一口茶。
农妇继续朝着老头儿道了一声谢谢,然后才扛着锄头走了。
在黄桷树不远处,有一个用竹子筑成的小屋,小屋离着一条小溪很近。屋内有一儒士,正着衣衫,手持长卷正在摇头晃脑的苦读,在他的一边站着一个书童,为他轻摇蒲扇,端茶递水。
“这杨三老放着一孩童这般近是何意思,吵着少爷读书了,他能担待?”
见着农妇在树下放下了一个大孩子,儒士身旁的书童却是不干了,他放下了蒲扇便准备去和这杨三老说道说道,若是这孩童顽劣,闹腾起来定然扰的老爷无法读书。
杨三老并不是老人的称呼,杨是老人的称呼不假,三老却不是老人的名字,而是老人的官职,是专门负责村里赋税的官职,和村长、村正一样属于村官,可影响力却是要超过村长和村正的,村里大小事情的决议是离不开三老的。
“孩童?”
听闻这话,儒士也是放下了手中的书卷,朝着黄桷树看了过去。见着杨三老身旁背篓里的装的是一个孩子,却是摆了摆手:“算了,我在此苦读已经累了不少人,这周围也不敢有人大声说话了,本来来这里是苦读,却没想反倒害苦了村民。”
似乎是意识到了儒士这边情形,杨三老已是站了起来,面带着笑容朝着这边走了过来:“张老爷见谅,这孩童不吵不闹,不会叨扰您这文曲星读书的。”
“只要是顽童便会吵闹,我们家少爷可是文曲星下凡,这涪州有多久没产生举人了?我家老爷可是这一二十年来的头一遭!”
书童可不在乎这杨三老的身份,一个小小村三老和举人比起来那可差了太多,尤其是自家老爷还是这涪州二十年来头一号举人,那可是涪州文坛的宝贝儿。
听着这话杨三老也是满面的尴尬,这张老爷叫做张与可,可是涪州城内的大户人家,去岁中的举,今岁父亲仙去,葬在这黄桷嘴村里面,照着明朝的规矩是要丁忧三年,于是便在父亲坟前搭了这竹屋,一面守孝,一面苦读。
于是乎整个黄桷嘴村便是将张与可当做了宝贝儿,杨三老的任务就是确保张与可读书环境,周围不许有人喧哗,不许有人走动,不允许任何人惊动文曲星,甚至连张与可竹屋附近的农田现在也是荒芜了起来。
“这孩子命苦,前些日子落入溪水之中,待捞起来之后便是换了一个人,手中拿着两个土疙瘩一直不松开,也不开口说话,也不愿走动,怕是已经痴了!”
说起那个孩童杨三老也是一脸的叹息,本来好好的一个聪颖的孩子,如今却是变作了这般。
听着杨三老如此说来,张与可便是来了兴趣,朝着那孩童看了过去。
背篓的中的孩童两手死死抓着两个土疙瘩,一个红红的,一个土黄色,显得非常分明,他的脖子上还挂着一个锦囊,看样子也是十分宝贝。
这孩童在背篓中十分乖巧,不哭也不闹,不说也不笑,若是杨三老不解释张与可还认为这是一个思维深沉的孩童。
在这个时候孩童从背篓之中爬了出来,看了看周围,见着张与可这边,然后小心翼翼的将手中的两个土疙瘩放入到了背篓之中,小跑到了一边,扒下了裤子开始嘘嘘。
完事儿之后便很快穿上裤子,又小跑到小溪边蹲下洗手,洗完之后才回到背篓那边,将一双小手擦干净之后又将两个土疙瘩抱在手中,自己又钻入到了背篓之中,傻呆呆的望着远方继续一言不发。
“这孩子看着还挺聪明的!”
张与可皱了一下眉头,从头至尾这孩子一言不发,不过每一个动作却是井然有序,尤其是便后洗手这一举动更是让张与可吃了一惊,这可是大富之家的人才会这般讲究的。
“原来是挺聪明的,”杨三老摇了摇头:“现在痴痴呆呆的,再加上这孩子是入赘生的,怕是往后的日子更苦了。”
“这孩子叫什么?”
农家的赘婿可不同于大户人家的赘婿,大户人家好歹有着姑爷的待遇,吃喝不愁。农家的赘婿不仅要改姓,生的孩子也得跟妻家姓,而且还得下田劳作,跟个下人没啥区别。所以听到如此张与可好奇的询问起来。
“唉,”说道孩童的名字杨三老猛的一拍自己的额头高声的说道:“说道这孩子的名字却是对张老爷您而言,寓意好极了!他叫高仲,高中啊!”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书童,听到高中二字他当即朝着张与可说道:“恭喜老爷高中,贺喜老爷高中!”
“高仲?”听着这名字张与可咧嘴一笑,高仲在此,在此高中,这寓意还真好:“这孩子不哭也不闹,以后就让他在这里罢,我不在乎的。”
张与可笑了笑又点点头,朝着杨三老说道:“三老您忙您的去吧,我要温书了。”
杨三老微微一笑,便转过了身子朝着黄桷树方向走了过去。
在黄桷树下的高仲看了一眼竹屋中说话的三人,儒士和书童在竹屋内朝着窗户外的杨三老说话,满面全是笑意。
叹了一口气,高仲看了看手中的两个土疙瘩,又看了看周围,轻声骂了一句:“骂了隔壁!好不容易下乡考察,却没有想到跌了一跤,跌到了大明朝,还是明末……”
高仲所言的三件法宝分别说手中的红薯、土豆,以及脖子上所挂着的玉米。当初高仲穿越的时候正陪着市委领导在乡下考察,原本是想拿着红薯、玉米这些东西照相的,结果照片没照好,人一个筋斗跌到了大明朝。
鬼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三件东西也跟着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
想到这三件宝物将会是自己日后活命的利器,高仲便是将这三个物件拿在手中,免得怕坏了。
“有人土豆这些东西是明末清初传到华夏的,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其余人有这东西?”
高仲叹了一口气,继续缓缓说道。
土豆、玉米以及红薯是在明末传入到明朝的,可是大明连连战乱这东西却没怎么传播,等到了清朝稳固之后才开始大规模的推广和种植的。
杨三老笑嘻嘻的朝着高仲走了过来,走到高仲面前之后便是蹲下来,摸着高仲的脑袋:“你小子命好,文曲星老爷不追究,以后可得好好谢谢你杨爷爷我,你这名字可是我给取的。”
说完杨三老便又开始搓揉着高仲的脸蛋。
高仲疑惑的看了一眼杨三老,不明白老人说这话的意思。
看着高仲疑惑的眼神,杨三老吃了一惊,这么多天来他是第一次见着高仲有了如此反应。便是面上一喜,继续说道:“你知道那张老爷是何许人?”
高仲摇头,将手中的红薯和土豆放入到了背篓中,张大了眼睛看着杨三老。
杨三老又见高仲不似之前痴呆,更又是来了兴趣:“那可是举人,自万历27年来我涪州又一个举人,那才学可是得了巡抚大人首肯了的。”
秀才、举人、进士这是明朝科举制度的产物,得了举人可就等于半只脚踏入到了仕途,那可是拥有了当官的权力,作为后备官员对待的。
可惜整个西南不尚文,整个大明朝共开科举89科,一共录取进士24866人,而整个涪州在明朝中举的一共34人,排整个四川第四。也就是说涪州的进士人数还没有明朝所有进士的零头都比不上。
和安徽桐城、江浙沪以及福建几个科举大省比较起来那更是连渣都不如。
所以说在涪州举人很宝贵,进士更是宝贝中的宝贝。明朝一共276年,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其中涪州才三十四个进士,平均八年才出一个进士,这是何等的凄惨。
到了而今偌大的涪州仅有一个举人,自然这个举人老爷无论是到了哪里,都会被当做宝贝的。
农明 第二章农家
秀才好取,举子难求。~
这是涪州的真实写照,因为四川人口基数大,学子也多,正才少,怪才、偏才多。秀才是州府考取,所以为了各种原因,中秀才却是简单得很,可要去成都府考取举人就很难了。
杨三老毕竟是官府的人,虽然只是一个村三老,可毕竟也是童生出身,加上和官府走动的多,晓得的事情也比周遭的农户要多得多。
估计是守着文曲星没其他事情,杨三老这些日子也是显得无聊,一开了腔便是停不下来,愣是将涪州所有的事情全都说了出来。
涪州,隶属于重庆府,是重庆下面比较大的州。也就是现在的榨菜之乡重庆涪陵加上长寿以及武隆。是长江航线上游的城市。
“唉,你娃子聪明,如果不发生那事儿而今该去蒙学,进乡塾的。”摸着高仲的脑袋杨三老叹了一口气:“不过,你那姨爹怕是不许你进学堂……”
日头沉了下来,夕阳别样红,农妇已经背着锄头从地里回来,带着歉意朝着:“今天也是麻烦您了,这孩子,没惊扰到文曲星吧?”
杨三老摆摆手:“没有,没有。这孩子老实,唉,就是未见着开口说话,可惜了……”
农妇背起了背篓,哀叹了一声朝着杨三老道别之后便是趁着夕阳朝着回家的方向走了去。
高家,同一般的农家差不多,低矮的土房子,上面盖着茅草,一旁是牛舍,一边是猪圈,没有院子,只平整出一块土地当做秋晒用的晒坝。
农妇背着高仲朝着来到了家门口,见着一个粗壮的汉子站在门口,双手搓动着,表情显得非常不安。
见着农夫回来了,那汉子便是小跑到了农夫的面前:“娘子,姐夫他们过来了!”
这汉子叫高巍,人如其名长得非常壮实的庄稼汉子,为人也老实巴交,农闲时在涪州城里当苦力,见他一身短打应当是刚从城里回来。
“他们怎的来了?”
听着如此农妇的表情变了变,直接放下背篓,皱着眉朝着屋内快步的走了过去。
高巍也立即迎了上来,将背篓中的高仲给抱了出来,然后皱着眉跟在了农妇的身后。
进了门,屋内有四个大人外加一个七八岁的胖小孩,他们围坐在餐桌上吃着晚餐,晚餐非常丰富,有酒有肉,那个七八岁的孩子用着自己肥嘟嘟的小手抓着一个猪蹄在一边疯狂的啃着。
“安娃子,你慢些,吃完了这里还有,还有哩!”
坐在胖小子身边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他一面用手绢擦拭着小胖子的嘴角,一面笑呵呵的说道。
“娘,你也来吃,别管安娃子,这小子最近吃得好,饿不着。”
此刻在桌上的另一妇人也是开了口,这妇人看模样也是农家出身,不过一声穿戴却比高仲母亲要好得多,虽比不上什么绸缎绫罗,可也比一般农妇要好得多。
老妇人颔首一笑,看了一眼身旁的农家老汉,用身子轻轻撞了一下,老汉拔了一口旱烟,笑了笑。
见着这副模样,坐在妇人身旁的一个文士轻轻摇动着折扇,咧嘴也是跟着笑了笑。
整个饭局不仅丰富,而且还显得非常温馨,在油灯的照耀下是那么的幸福美满。
“阿爹,阿娘。大姐、姐夫你们也来了?”
农妇走进了房屋,看了房内一眼,眉头一动说道。
一家人在此吃好的,喝好的,却将自己男人和自己撇开,太过分了。
“阿妹回来了,你坐罢,生哥儿带了些饭菜,大家一起吃罢。”
见着农妇,妇人嘴角微微一样,露出不屑的笑容,生冷着语气朝着妇人说道。
在这个时候高巍也抱着高仲走了进来,见到屋内的一切,高巍低着头站到了一边儿,而高仲便是瞪大了眼睛看着屋内的一切。
坐在主位上的两位的老人正是高仲的外公外婆,因为高巍是入赘的关系所以应当叫爷爷奶奶。而那个穿着华丽的妇人则是高仲的姨娘周氏,那个文士就是高仲的姨父周生,胖小子就是他们二人的孩子叫周安。
姨父周生是一个秀才,黄桷嘴村里唯一的一个秀才,也是乡塾里的教书先生,可以说在整个黄桷嘴村之中他的地位也不低,加上秀才的身份隐然已经是村里最具有影响力的人了。
其实这周生以前只是一个穷书生,考了府试多次没有一次考过,一直过得穷困潦倒。
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高家对于这个书生女婿并不喜欢,反而有些讨厌。因为膝下无子,加上大女婿是个穷书生,没有法子高老爷子才招了高巍入赘,因为高巍身强力壮,有着一棒子力气,而且为人吃得苦,为人好,逆来顺受。
照着农家人的看法,有高巍这样的女婿入赘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不仅劳力有了保障,而且为人踏实,家中也无长辈,将来养老也应当不会成什么问题,而且这女婿一入门每两年就有了孩子,还是一个男丁,
本来这一切在村里人看来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事情发生了突变。
那个不成器大女婿,竟然一夜之间中了秀才,虽然只是末榜,不享受廪生的待遇,只是一个普通的秀才,但这也是秀才啊!
一下子周生的身份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恰逢在这个时候村里乡塾的教书先生因病退休,为了更好的让村里的孩子接受更好的待遇,便邀请了周生来乡塾教学。黄桷嘴的乡塾那可是一个肥缺,周遭的村子都没有乡塾,十里八村想要出人头地只能到乡塾来读书写字,这算来一年的束脩就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再加上逢年过节、两寿三节一些家长送的礼钱,也是不菲。
于是乎,周生因为又是秀才,又是村里唯一的教书先生,一下子地位提升的飞快,也使得他有些飘飘然了。
地位有了,周生的下一步计划就是镊取钱财。他在整个村子看了一圈儿,最后才确定了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老丈人!
高家是黄桷嘴村里的老人,虽然和普通农家人一样都是苦哈哈的农民,可老高家的土地在整个黄桷嘴里面是最好的,土壤肥厚,种出来的庄稼非常的健硕,让人看着就是眼馋。
再加上之前受了不少老丈人和丈母娘的白眼儿,现在正是是时候报复的时候,一想到那肥沃的土地,还有复仇的快感周生当即便是煽动着自家婆姨开始了行动。
于是乎周生便在世人的眼中表现出一个儒家修士应有的仪表,居然善待着自己的丈母娘,一下子成为了村里好女婿的代言词。
和现在的金龟婿比较起来,这高巍自然是差了一大截,再加上周生和大女儿的一系列的挑拨一下子高巍就成了不成器的代表,各种嫌弃。
“来了,”高氏看了一眼自家女儿,又看了一眼高巍和看起来傻乎乎的高仲,露出了不耐烦的表情:“坐罢。”
语气生硬冷淡不说,动作之中也露出了不屑和讨厌,现在想想还是跟着大女儿好,天天吃肉喝酒,跟着这赘婿还不得天天在田地里苦哈哈的。
听了高氏的话,农妇和高巍二人才在桌子上坐了下来。
高巍依旧抱着高仲,高仲眼睛转动,看了一眼周生。
照着前高仲的记忆,高仲落水是被人推下河沟的,而推高仲下水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个周生。
现在又看着了周生如此做法,高仲也是明白了这人想要作甚。
见着高仲坐了下来,一双黝黑而又硕大的双眼盯着自己,周生身子哆嗦了一下,不过看着高仲依旧满面心思的面孔很快就驱走了心中的恐惧。
“对了,安娃子明日就要去乡塾进学了,照着生哥儿的本事将来也一定是一个秀才!”在这个时候周氏开了腔,朝着农妇得意的说道:“以后安娃子当秀才、做举人,仲娃子刨地,守着祖地多好!”
周氏说话的时候还不忘记贬低一下高仲,意思很明显,现在进学需要靠周生,可是他们不会给高仲机会的,以后这小子还是安安分分的扒地就好了。
听着这话高氏面色变了变,看向大女婿的眼色更是喜爱了。
听到如此高巍便是低下了脑袋,面色深沉了一下。其实前些日子高巍已经准备让高仲蒙学的,那个时候乡塾的老先生还未有生病,也挺喜欢高仲这个聪明的娃儿的。可是谁没有想到从老教书先生生病之后一下子什么都变了。
乡塾的老先生走了,自己儿子也就这么呆了。
“岳丈、岳母,其实今日小婿来还是有一件事事情要和您而老说,正好妹妹和妹夫也在此,我便直说了。”
周生首先观察了一下高老爷子和高氏的表情,然后摇动着自己手中的折扇和周氏换了一下表情,慢悠悠的朝着所有人说道。
农明 第三章分家
正戏来了!
见着周生的表情,高仲已经明白接下来这周生要说的是什么了。{
高巍和高仲的母亲面色一变,他们也知道这周生要说的是什么,紧张的看着高老爷子和高氏。
高老爷子和高氏面上却是露出了笑意,看着周生缓缓说道:“什么事儿,和岳母说!”
“还是我来说吧,”周氏看了一眼周围的环境,咧嘴一笑轻轻地说道:“阿爹,阿妈,我们生哥儿现在状态你们也知道,我们不像以前了。现在他做了乡塾先生,日后十里八村也是一号人物,再加上秀才身份往后的日子定然是越来越好的。”
“恩,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高氏点点头,脸上带着笑意,看着眼前的大女儿显得有些期待。
听着这话高仲的母亲面色一变,作为一个聪明的农家妇人,她已经晓得这后面要说的是什么了。
“阿娘,其实我和生哥儿打算让您和阿爹跟着我们一起,您看着二妹和妹夫两人整日耙地辛苦,加上现在仲娃子这般情况,日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所以为了你们也好,还是为了妹妹和妹夫也好,我觉着这家我们还是重新分一下,减轻一下妹妹和妹夫的担子,也让你们过上好一点儿的生活。”
周氏的话说得面面俱到,仿佛每方面都是为他们考虑的一般,若是换了一个人高仲自然会选择相信,可是看着周生面上狡诈的表情就知道这里面的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这……”
听闻这话周氏的面上先是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不过转眼看着小女儿以及高巍二人便是皱了一下眉头,朝着大女儿使了一个眼色。
周氏会意,扭过头朝着高仲的母亲和高巍二人说道:“不知道妹妹和妹夫你们是怎么想的?”
“这个便是要听父母的,如果阿爹他们愿意我们也没别的说的。”
能有什么想法,现在家里主事儿的是高老爷子和高氏二人。高巍是没有话语权的,自己作为家中小女也是坐不得住,所以高仲的母亲只能如此说道。
听着这样的回答高氏笑得很开心,高老爷子拔了一口旱烟干枯的脸上也露出了些许笑意:“这些年,高巍也是辛苦了,你照顾我们很用心,我们也是知道。田地里的事情全是你和高巧儿两人忙活,而且为了家里活计你还去了城里做工,这很不错。“
又抽了一口大烟,干咳了一声,高老爷子继续说道:“不过呢,而今仲娃子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儿,你们生活也是不易。现在阿生日子变好了,吃喝不愁了,我觉着我和老婆子就不跟着你们了,你们两个苦娃儿自己过日子,说不着没我两个老东西拖累,你们应当会生活的更好。”
一席话说出了高老爷子的决定。
“正是如此,这么些年我们两老也是连累你们不少,日后你们两口子继续这般,一定能成小康之家的。”
高氏在一边补充道。
听到这话周氏和周生便当即浮现出了得意的笑容,两口子对望了一眼眼中满是得意。而在一旁的小胖子周安则继续埋着头啃着骨头,四号不在乎周围的人在说些什么。
高巍面色难堪,高仲的母亲高巧儿也摆出了一副痛苦的表情,作为农家人他们晓得这意味着什么。
在高巍怀中的高仲冷静的看着一切,他张了张口想要说些什么,却又想到人家周生已经布局很久了,现在大局既定,他一个小娃娃还不足以扭转乾坤。
最重要的是老人家已经有了决定,想要跟着别人去过更好的生活,做后辈拦着可是要招人诟病的。
既然现在木已成舟,自己怎么开口都是不行的。
于是乎,高仲捏了捏手中的红薯和土豆,继续以一个看客的身份看着事情的发展。
“既然阿爹已经有了这样想法,那么我们这些做晚辈的自然是尊重的。那我们便找些日子将家产分一下,这家就这般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