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道
光是为了祭遵的身后事,刘秀就连续来到河南两次,一次是前来奔丧,一次是参加葬礼,可见刘秀对祭遵的看重。
那么祭遵小女儿的许配,一定得选一位出身高贵的青年才俊才行。
可问题是,祭遵毕竟已经过世,而且没有儿子,爵位被弟弟继承了过去,只剩下孤儿寡母,祭家的地位一定是大不如前。
真有出身高贵,品行出众的青年才俊,人家也未必还能看得上祭家。
郭圣通和阴丽华对视一眼,谁都没有往下接话。
刘秀琢磨了一番,喃喃自语道:“大司空的弟弟宋嵩,现任河南太守,位高权重,且为人正直,为官清廉,还以孝道名扬于世,我觉得宋嵩就很不错嘛!”
郭圣通和阴丽华闻言,皆是欲言又止。
宋嵩可是朝中最显赫的青年才俊之一,哥哥宋弘,贵为大司空,位列三公,他自己年纪轻轻,就已经做到太守,而且他这个太守,还是河南郡的太守(洛阳位于河南郡境内),地位比寻常太守还要高一截。
这么一个黄金单身汉,京城里,不知有多少的名门千金在惦记着呢,将祭蔓婉许配给宋嵩,不说宋嵩本人会不会同意,单单是宋弘那一关也过不去啊!
阴丽华不好多说什么,毕竟她和宋家不熟,也没什么往来。
但郭圣通不然,宋弘可是太子太傅,是她儿子的老师,宋家的强与弱,也直接关系到刘强的太子地位是否稳固。
郭圣通小声说道:“陛下,宋太守年纪已过三十,虽未婚配,但……和祭小姐,不太合适。”
宋嵩已经三十出头,而祭蔓婉才十六、七岁,差着十多岁的年纪呢!
刘秀一笑,挥手说道:“年龄不是问题,只要两情相悦,又有何不可”
“可是……”
“好了,这件事,改日我找大司空聊一聊,只要大司空同意了,我想,这门婚事也就十之**了。”刘秀乐呵呵地说道。
在郭圣通看来,祭蔓婉配不上宋嵩,她这个祭遵遗孀,也无法带给宋家任何的助力。
而在刘秀的心目当中,祭蔓婉配宋嵩,那是绰绰有余,如果这门婚事真成了,那也是宋嵩高攀了祭蔓婉。
郭圣通说道:“陛下,祭将军毕竟已经过世,祭家没有子嗣继承爵位,家道必然中落,祭小姐她……”
“梓童的意思是,蔓婉配不上宋嵩”刘秀扬起眉毛。
“臣妾不是这个意思……”郭圣通急忙解释。
刘秀摆了摆手,打断她后面的话,说道:“嗯,我知道了。”
郭圣通感觉出刘秀不太高兴,她低垂下头,用眼角余光求助地看向阴丽华。
后者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臣妾想,皇后的意思不是觉得祭小姐配不上宋太守,而是担心,宋太守本人,已有心仪之女子。”
郭圣通连连点头,表示自己就是这个意思。
刘秀沉吟片刻,说道:“丽华,等回京之后,你给祭夫人写封书信,邀祭夫人和蔓婉来京城做客,到时,梓童和丽华亲自接待。”
郭圣通和阴丽华对视一眼,向刘秀欠了欠身,说道:“是!陛下!”
这日,邓禹和贾复来到西宫,他俩倒不是来找阴丽华的,而是来探望刘阳的。
刘阳已快满五岁,拜在邓禹门下,认邓禹为师。邓禹对刘阳可是上了心的,不仅倾囊相授,而且还拉上贾复,传授刘阳武艺。刘阳也没让这两位师父失望,虽然年纪小,但聪明伶俐,悟性也高,不仅一教就会,而且还能举一反三。
当初邓禹来到贾复帮忙的时候,贾复还觉得随便教教就好,但看到刘阳学得快,他也提起了心气,对刘阳的教导变得越发严苛。
今日,刘阳没来上课,只有内侍前来报信,说是四皇子病了,邓禹和贾复都挺紧张,特意来到西宫探望。
听说邓禹和贾复来了,阴丽华走出正殿相迎。邓禹和贾复拱手施礼,说道:“贵人!”
阴丽华笑问道:“仲华、君文是来探望阳儿的吧”
邓禹和贾复一同点头,说道:“听说四皇子突染风寒,臣等前来探望。”
阴丽华带着他二人走到偏殿的内室。此时刘阳正躺在床榻上,脑门上还放着一块湿手巾。听闻开门声,他扭头一看,不仅母亲来了,而且两位师父也都来了。
刘阳一把扯掉脑门上的手巾,从床榻上爬起,说道:“右将军师父!左将军师父!”
邓禹和贾复一同向刘阳施礼,说道:“四皇子!”
“两位师父快请坐!”说着话,刘阳准备下床。不得不说,邓禹这位老师,把刘阳教导得很好。
身为皇子,而且还是刘秀十分宠爱的皇子,身子没有一丝一毫的骄纵之气,反而谦逊谨慎,重视礼数,待人平和,毫无高高在上的傲慢。
要知道,此时的刘阳还只是个不满五周岁的小孩子。
邓禹快步上前,把刘阳按住,说道:“四皇子快躺下休息。”
“徒儿还没有拜见两位师父呢。”刘阳小脸通红地说道。
邓禹和贾复都被逗乐了。阴丽华柔声说道:“师父让你躺下,难道,师父的话,阳儿也不听了吗”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婉言拒绝
贾复清了清喉咙,对邓禹说道:“仲华,让陛下册封祭小姐为郡主,有些过了,能册封为县主,就已是天大之恩惠。”
顾名思义,县主就是一县之主,郡主是一郡之主。
侯的封地,是一个县或者几个县,王的封地才是一个郡或者几个郡,让陛下册封祭蔓婉为郡主,在贾复看来,确实是太过了。
邓禹揉了揉下巴,仔细想了想,笑了出来,说道:“是有些过了,不过,也得看情况。”稍顿,他问道:“君然,你说,大司空会不会同意这门亲事”
贾复沉默片刻,摇摇头,说道:“以前或许会,但现在,应该不会了。”
宋弘做大司空,已有好几年了,心气越来越高。如果祭遵还活着,宋弘虽说也看不上眼,但凭借天子对祭遵的宠信,只要天子开了口,他还是会同意这门亲事的。
但问题是,现在祭遵已经过世,人已经不在了,而且爵位还没传到祭遵这一脉,以宋弘的心高气傲,他恐怕不会接受这门亲事。
见贾复一个劲的摇头,邓禹微微一笑,对阴丽华说道:“贵人,如果大司空同意了这门亲事,贵人可向陛下建议,册封祭小姐为县主;倘若大司空未同意这门亲事,贵人便可向陛下建议,册封祭小姐为郡主。无妨!”
阴丽华暗叹口气,看来仲华是打定了主意,要为阳儿找助力,要推阳儿夺嫡。阴丽华的性情向来不喜好争抢,对于皇位也是如此。
不过邓禹有句话惊出阴丽华一身的冷汗,在皇家,不是你不去争不去抢,最后就能落得个好下场,因为出身的关系,皇子活着的本身就是一种罪过。
阴丽华不是不明事理的人,邓禹、贾复心向自己,心向阳儿,这份情,她铭记于心。
她向邓禹和贾复欠了欠身,说道:“两位将军所言,丽华都有牢记,丽华会按照仲华的叮嘱去做。”
闻言,邓禹喜形于色,忍不住仰面哈哈大笑起来。
他最怕的不是刘阳不争气,他也有信心能把刘阳教导成一代明君。
他最怕的是阴丽华拖后腿,阻挡刘阳的帝王之路,阴贵人能自己想通,能按照他的提议去做,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他们正说着话,红笺从外面急匆匆走进来,到了阴丽华近前,小声说道:“贵人,陛下驾到。”
听闻这话,阴丽华和邓禹、贾复齐齐站起身形,他们刚起身,刘秀便从外面走了进来。
三人各自施礼,说道:“陛下!”
刘秀向三人摆了摆手,说道:“都平身吧!”
等邓禹、贾复直起身形,刘秀看了看桌上的茶杯,说道:“仲华、君文,你们闲来无事,能找丽华喝茶,却不肯去找我吃酒”
邓禹和贾复相识而笑,前者说道:“陛下,四皇子病了,微臣和君文特来探望。”
刘阳身体有恙,刘秀也听说了,他转头看向阴丽华,问道:“丽华,阳儿的病情如何”
阴丽华柔声说道:“陛下放心,阳儿只是偶染风寒,并无大碍。”
“找太医看过了”
“是的,陛下!”
刘秀点点头,悬起来的心也总算是落了下去。祭遵的病故,让刘秀深感天有不测风云,即便只是小病小灾,也不能疏忽。
他走到桌案前,拉着阴丽华坐下,看到桌案上写到一半的书信,拿了起来,大致看了一遍,而后将书信放下,轻叹一声,说道:“第孙走得突然,还未留下子嗣,对第孙,我亏欠颇多啊!”
邓禹正色说道:“第孙以及臣等,深受陛下圣恩,纵然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
刘秀沉默片刻,说道:“第孙之小女蔓婉,已过及笄之年,可还未曾婚配,我以为,河南太守宋嵩是不错之人选,仲华、君文以为如何”
邓禹乐呵呵地笑道:“陛下,微臣以为,陛下心思通透,眼光独到,钦点之婚配,乃天作之合!”
“哈哈!”刘秀仰面大笑,抬手指了指邓禹,说道:“仲华什么时候也会迎合圣意了”
邓禹正色说道:“这是微臣肺腑之言。”
刘秀眨了眨眼睛,说道:“嗯!我以为这门婚事,堪称门当户对。”
翌日,刘秀上了早朝,这是刘秀回到洛阳以来第一次的早朝。早朝的时间比平时要长一些,一直开到中午,还未散朝。
刘秀让内侍准备了一些粥,分发给朝堂大臣,众人是边吃粥边继续议事。
他放下粥碗,说道:“此次,我领兵讨伐隗嚣,先后两次进军汉阳,第一次是败在轻敌,第二次,虽战果累累,屡次重创陇军,但却未能击杀隗嚣,让隗嚣成功逃到了冀城,现,我军将士围困冀城,但粮草已然不足。”说到这里,他看向宋弘,问道:“司空,朝中能不能再抽调些粮草”
宋弘跨步出列,连连摇头,说道:“陛下,南征军正在和公孙述打仗,需要钱粮,西征军正在和羌人打仗,也需要钱粮,朝廷实在是没有多余之钱粮运送到汉阳冀城。”
刘秀眉头紧锁,说道:“如果不能把粮草及时运送到冀城,我军十多万将士,将面临无粮可吃之困境。”
宋弘向刘秀躬了躬身形,小声说道:“陛下,微臣已经尽力了。”
他把话都说到了这个地步,刘秀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他转头对张昆说道:“拟旨,令大司马,择日退兵!”
打仗不能没有粮食,一旦粮草短缺,那对一支军队而言,绝对是致命的。
现代人可能无法理解,那是因为没挨过饿。饥饿能让人变得疯狂,能让人退化成野兽,能让人做出任何事,包括人吃人。
散朝之后,刘秀特意留下大司徒伏湛、大司空宋弘、右将军邓禹、左将军贾复这些心腹大臣。刘秀带着四人,一同去到清凉殿。
君臣几人落座之后,张昆和洛幽端送上来茶水。
因为是在私下的场合,刘秀的坐姿也很随意,他一条腿盘着,一条腿弯着,胳膊肘拄在膝盖上,慢悠悠地喝着茶水。
他说道:“只要能假以时日,我军攻破冀城,生擒隗嚣,并非难事!”
汉阳之战打到现在,双方都是在咬牙硬挺着,汉军这边缺粮,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出言告诫
别看邓禹被刘秀从大司徒降职到了右将军,但邓禹和刘秀之间的情感,是其他大臣远远比不过的,刘秀麾下的万户侯并不多,邓禹是第一个。
刘秀沉吟片刻,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水,问道:“仲华,你认为何人能接替伏公”
贾复勾了勾嘴角,果然,陛下有了更换大司徒之心。
邓禹认真思考了一番,正色说道:“陛下,微臣以为,侯尚书可接任大司徒。”
侯尚书就是侯霸。侯霸目前担任尚书令之职,是尚书台的总负责人。
刘秀最亲信的三大机构,尚书台、云台以及司隶校尉,尚书台其实就相当于内阁。
别看尚书令和麾下官员的俸禄都不高,但却是处理朝廷政务的核心机构,朝廷的很多事务,已经不需要拿到朝堂上去商议,在尚书台就直接处理了。
侯霸作为尚书台的一把手,自然是刘秀欣赏和亲信的大臣,邓禹推荐侯霸接任大司徒之职,其一是,他也认同侯霸的能力,其二,也是在投其所好。
刘秀听闻邓禹的推荐,眼睛顿是一亮,笑道:“君房(侯霸字君房)无论才干还是德行,皆十分出众,而且,形象好,气度佳,就是为人严肃了一些,不过正适合做大司徒。”
王莽还活着的时候,侯霸就因为德行出众,被推荐为县令,后来做到了太守,于兵荒马乱当中,守住本郡的太平,从中也能看出他的才干。
另外,刘秀这个人,向来很重视外表,当初他会重用祭遵,很大程度上也是看重了祭遵的外表。
细数刘秀麾下的大臣,像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岑彭等等,外表都是一个比一个出众,侯霸亦属其中之一,相貌堂堂,仪表过人,看上去就很有精神。
时隔三天,祭夫人收到阴丽华的书信,带上祭蔓婉,来到洛阳。刘秀在皇宫里亲自接见了她母女二人,并且安排两母女,暂住西宫。
作为西宫之主的阴丽华,十分热情地接待了祭夫人和祭蔓婉。对于阴丽华的热情招待,祭夫人和祭蔓婉都是受宠若惊,心里对阴丽华也很是感激。
阴丽华对祭蔓婉的印象很好,她在洛阳所接触的女子,都是洛阳权贵家的夫人或小姐,多数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些骄纵之气。
即便她们在阴丽华面前表现得毕恭毕敬,但对下面的宫女和内侍,还是会流露出傲慢之气。
祭蔓婉则不然,一是祭遵确实教女有方,其二,河南毕竟不是洛阳,没有那么多的权贵,也没有洛阳权贵阶层那么重的乌烟瘴气,小姑娘显得很成熟,也很懂事。
再加上邓禹对阴丽华的提醒,她和祭蔓婉的接触要更多一些,相处得也很融洽。
这天,河南太守宋嵩奉旨到洛阳面圣,向天子讲述河南郡的军政事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