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道
来歙上任的第三天,一支蜀军出了落门聚,再次来到西征军大营前,挑衅求战。大营内的汉军将士,士气低落,毫无斗志可言,对于外面的敌军,也是视而不见。
坐镇中军帐的来歙,听闻消息,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召集众将,准备出战。来歙的将令传达下去,可来中军帐参见的将官,加到一起还不到十个人。
偌大的中军帐,除了居中而坐的来歙,下面就零零散散的站着六、七名将官。而在这六、七名将官当中,还有好几个人不是自愿来的,而是受同袍的托付,前来请假的。
看着下面这几个人,来歙都差点气乐了,他问道:“大将军病故,你等可愿追随大将军而去”
来歙这句话,把在场众将都吓了一跳,追随大将军而去来歙是要杀他们
其中一名脾气暴躁的将官大声嚷嚷道:“大将军对我等有知遇之恩,恩同再造,今,大将军壮志未酬,含恨而终,我等追随大将军而去,又有何不可”“说得好!不愧是大将军看重的将领!”来歙站起身形,说道:“你等随我出战,迎击敌军!倘若我等侥幸未死,则以敌首,祭奠大将军在天之灵;若我等不幸战死,就于九
泉之下,去找大将军把酒言欢!”
一听这话,众将面面相觑,刚才说话的那名将领血气上涌,大声道:“去就去!谁怕谁!”
来歙一笑,紧接着面容阴沉下来,凝声说道:“点兵,众将士随我出战!”
这是来歙接任西征军主将之职后的第一次作战,西征军也很给他‘面子’,愿意跟随来歙出战的将官,共有六人,愿意跟随来歙出战的兵卒,共有五千。
西征军十万将士,校尉、偏将军、将军接近上百号人,而最终跟随来歙出营一战的,就只有这么几个。西征军的其他将士们,都抱着看热闹的心理。
你来歙不是立功心切吗那你就去立功吧,倒要看看,你这个功是怎么立的。
一把年纪的来歙,也没有强求其他的西征军将士随自己一同出战,只带着这五千人,冲出了西征军大营。
外面前来讨战的蜀军,数量也不多,只有万人左右,与其说是来讨战的,不如说是来气西征军的。
原本在冯异死后,一直避而不战西征军,突然有兵马出营,外面的蜀军皆被吓了一跳。
人们正打算逃回落门聚,不过定睛一看,见出营的西征军将士只有五千人左右,还不到己方兵马的一半呢。
见状,蜀军立刻镇定下来,人们也不跑了,打开架势,要与这五千西征军决一死战。来歙率领五千兵马,望着对面的敌军,他大声喊喝道:“我还是那句话,此战,要么杀敌,祭奠大将军,要么被杀,到九泉之下,去与大将军团聚!有不怕死的弟兄,随我
上阵!”
&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平陇之战
王元哭了一阵子,对隗纯说道:“大王,臣去找周宗、行巡他们再谈一谈,劝他们不要向汉军投降!”
隗纯带着哭腔,声音颤抖地问道:“他们……他们会听大将军的劝说吗”
王元苦笑,对此,他心里也没抱多大的希望。
对于要不要向汉军投降这件事,王元和周宗等人争论了好多次,王元的主张很简单,与汉军死战到底。
不为别的,单单是为先王报仇,他们也该与汉军死战。
而周宗、行巡等人的意见一致,战至现在,己方已精疲力竭,资源耗尽,无力再继续打下去,执迷不悟,最后只有死路一条,而且死得毫无价值。
双方各持己见,根本谈不拢,每谈一次,最后都是不欢而散。
这次为了隗纯,王元再次找上周宗、行巡等人,劝说他们,己方不能投降。
听闻王元还是老一套的说词,周宗等人不约而同地哼笑出声。
赵恢说道:“大将军,倘若落门聚仍在,我方还可分散汉军之兵力,现在落门聚被攻破,汉军可集中兵力,强攻冀城,届时,我方如何抵御”
苟宇说道:“西征军未到冀城,我军抵御城外之汉军,尚且艰难万分,等到西征军抵达冀城,汉军和兵一处,我方必败无疑!”
周宗连连点头,说道:“赵恢、苟宇两位将军言之甚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乃匹夫之勇!投靠成都,我们是公孙述之臣,投靠洛阳,我们是刘秀之臣,两厢比较,又有何分别”
行巡说道:“现洛阳势大,成都势衰,投靠洛阳,方为明智之举啊!”
王元抚了抚额头,反问道:“诸位将军,难道先王的仇,你等都忘了不成”
周宗看眼王元,耸耸肩,说道:“先王乃病故!”
王元猛的一拍桌案,站起身形,大声说道:“先王对我等有知遇之恩,现先王之遗孤,生死系于一线,你等只图自保,却要弃先王遗孤于不顾”
周宗也站了起来,同样大声说道:“天子仁德,只要大王肯降,天子定然不会难为大王!”
“哈哈——”王元闻言,仰面大笑,被气笑的,他咬牙切齿地说道:“天子仁德
好一个天子仁德!赤眉的樊崇是怎么死的,你们都忘了吗
齐地的张步又是怎么死的,你们也忘了吗”
说着话,他环视在场众人,说道:“我等是臣,即便投降,刘秀也不会难为我等,可大王不同,大王是王,即便投降,刘秀又岂能容忍大王存活于世
向汉军投降,就是让大王去死!”
“简直一派胡言!”
苟宇气呼呼地站起身形,挥手说道:“继续与汉军为敌,就是死路一条,哪怕你说出个天花乱坠,这个降,我也是投定了!如果没有其它的事要议,请恕我不奉陪了!”
说完话,他向众人拱了拱手,大步流星地向外走去。
看到苟宇要走,王元下意识地抬起手,握住佩剑的剑柄。
苟宇有注意到他的举动,完全没放在眼里,只哼笑了一声,继续往外走。
周宗、行巡、赵恢也都齐刷刷地起身,周宗目光深邃地看着王元,意味深长地说道:“惠孟,你我相识多年,我想,我们之间还不至于走到兵戎相见的那一步吧!”
他话语中警告的意味已经很明显了。
如果王元现在要对苟宇动武的话,就是在和他周宗为敌,在和行巡、赵恢为敌。
哪怕真动起手来,王元也占不到任何的便宜。
看着周宗等人对自己怒目而视,王元握住剑柄的手慢慢松开。
他一个人的力量太薄弱了,哪怕军中的将士有一部分是他的心腹,但听从周宗、行巡、赵恢、苟宇号令的将士更多。
思前想后,王元对周宗等人点了点头,说道:“你等扪心自问,对不对得起先王的在天之灵!”
说完话,王元一甩袍袖,含愤而去。
周宗冲着王元的背影大声说道:“我等庇佑大王不死,就是对先王最大的尽忠!”
他这话,既像是说给王元听的,又像是自我安慰。
目送着王元走远,在视线中消失,赵恢走到周宗近前,小声说道:“大将军,我看王元这个匹夫,要坏我们的大事啊!”
周宗皱了皱眉头,诧异地看向赵恢。
赵恢说道:“只要王元还在冀城,他势必会破坏我们的投诚,依末将之间,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说着话,他抬起手掌,做个下切的手势。
周宗和行巡倒吸口凉气,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惊骇之色。
赵恢正色说道:“倘若王元执意不降,弄不好,城内会发生内战,而城内一乱,城外的汉军势必会趁机来攻,到时汉军杀入城内,又岂会分青红皂白,我等怕都有性命之危啊!”
他这话,让周宗是身子又是一震。
仔细想想,赵恢的话不是没有道理。
他问道:“赵将军,依你之见,当如何”
赵恢说道:“事不宜迟,可于今晚动手!明日,我等便可让大王派出使者,到城外的汉军大营,向汉军投降!”
“大王他……”“没有了王元从中作梗,大王会听我们的话,会向汉军投降的!”
赵恢自信满满地说道。
在他眼中,隗纯就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娃娃,只要王元不在了,隗纯失去了主心骨,还不随便他们摆弄
周宗缓缓闭上眼睛,长叹一声,感慨道:“我与王元,相识十余年,今日要……我于心不忍啊!”
赵恢急声说道:“大将军,当断不断,反受其患!大将军一片赤诚对王元,可王元他有一片赤诚对大将军吗
现千钧一发之际,大将军不要再犹豫了!下决断吧!”
“也罢!”
周宗露出一副痛苦万分的表情,说道:“就依赵将军之见!”
周宗和赵恢把事情商定下来,决定今晚就对王元下手。
一旁的行巡听得清楚,整个心都揪成了一团。
&n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平羌之战
隗纯在冀城投降之后,谁都没有发现王元,直至一个多月之后,洛阳这边才得到关于王元的消息,原来王元早已不在冀城,而是跑到成都。
隗嚣生前,麾下有那么多的文武大臣,谁都没想到,在隗嚣病故,隗纯投降之后,只有王元一人,死活都不肯投降,跑到公孙述那边,继续与洛阳为敌。
王元这个人,能力一般,领兵打仗的本事也谈不上有多厉害,但要说对隗嚣的忠诚,王元绝对是首屈一指。
在王元看来,逼着隗纯向刘秀投降,那就等于是逼着隗纯去死,对于周宗、行巡、赵恢、苟宇等人的做法,王元十分不耻。
事实证明,王元的推测一点没错。隗纯投降之后,的确没能长久,若干年后,终因勾结羌胡的罪名,而最终被杀。至于是真勾结,还是假勾结,那就没人知晓了。
最近这段时间,刘秀倒是喜事不断,隗纯投降,平陇之战大获全胜,阴丽华又为他诞下一子,刘秀为其起名为刘苍。
阴丽华诞下刘秀的第五子后不久,郭圣通又怀孕了。皇室开枝散叶,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件大喜事,天子后继有人,朝廷的根基也才能得以稳固。
这段时间,本来是喜事连连,不过没多久,凉州传来的消息破坏了刘秀的好心情。
先零羌族、五溪羌族等羌人,联手攻入凉州的陇西和金城,于陇西、金城二郡内,烧杀抢掠,两郡百姓,民不聊生。
羌人,并非是一个族,而是有许多个部落组成,一个部落一个族。
先前羌人也有侵入凉州,被冯异和牛邯击败,而这次侵入凉州的羌人,和先前那批羌人不是同一族,其中先零羌族的人数最多,实力最强。
来歙在向洛阳报信的同时,还向朝廷举荐,让马援平羌。来歙和马援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刘秀和隗嚣还没撕破脸的时候,两人便私交甚密。
另外,马援也确实很有能力,善于领兵征战。
刘秀接到来歙的书信后,没有多做考虑,便采纳了来歙的提议。
现在来歙可是刘秀眼前的红人,他接管西征军后,一举攻克落门聚,直接导致隗纯率部投降,可以说在平陇之战的后期,来歙的功劳是最大的。
不日,刘秀下旨,封马援为陇西太守,主治陇西、金城二郡之羌患。
马援走马上任后,还真没让推荐他的来歙蒙羞,也没让刘秀失望。马援携马成、牛邯诸将,率领汉军,于临洮大败先零羌人。
这一战,汉军杀羌千余众,缴获的牛马羊上万头,缴获的粮食堆成了米山。
之后,马援率部,向西推进,到了凉州边境,又与羌人各族展开一场大战。
这一战,汉军再次大胜,俘获各族羌人八千余众。这可是一场了不起的大胜,羌人善战,作风彪悍,能俘虏八千羌人,可是极为罕见的。
捕获这么多的俘虏,放回去,没准还要与朝廷继续为敌,不放回去,继续关押,又要消耗己方的粮食。
要知道自打刘秀登基以来,施行三十税一的低税收,粮食问题一直都是困扰洛阳朝廷最大、最头痛的难题。马援这位陇西太守,虽然在对羌人作战中缴获了不少的粮食,但也没必要把粮食浪费在羌人俘虏身上。马援经过一番思量,给来歙去了一封书信,询问来歙的意见,被俘
的八千羌人当如何处置。
很快,来歙便给马援写了一封回信,在这封回信里,来歙引用了陈汤的一句名言: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应该把敌人的头颅都砍下来,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槀街,以此来告诉他们,胆敢来侵犯我大汉江山者,无论你跑到多远,我汉军比将你诛杀殆尽。来歙的这封回信,主要向马援表达了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羌人的俘虏皆可诛杀,这没什么好顾虑的;第二个意思是,明确的告诉马援,不要以为把羌人逐出陇西、
金城二郡,这仗就算打完了,你应率部攻入羌地,给予羌人惨痛之教训,以达到震慑的目的。
接到来歙的书信后,马援立刻领悟了来歙的意思。
对来歙,马援还真是言听计从,不久后,马援便下令,将俘获的八千羌人俘虏,全部斩首,后来,马援率领汉军,杀出陇西,攻入羌地。以马援为首的汉军,大张旗鼓的进入羌地,这是羌地各族所不能忍的,虽然他们各族之间也有矛盾,但对面来势汹汹的汉军时,羌人各族倒是团结了起来,组成一支数万
人的联军。
马援率领牛邯、马成诸将,与羌族联军,于羌地展开一场大战。此战,汉军再次挫败羌人,斩杀羌人数千之众,羌人溃败,汉军缴获的牲畜和粮食不计其数。
此时汉军已经深入羌人腹地,再往前推进,就不知要打到哪去了,继续往下打,羌人必定会集结更多的兵马,与己方殊死一战。
思前想后,马援认为,此战已经对羌人造成足够大的震慑,己方并没有必要与羌人拼个鱼死网破,结下解不开的死仇,这恐怕也不是朝廷愿意看到的。
他下令,全军不再追杀羌人溃军,回撤陇西。至此,以马援为主导,以来歙为幕后指挥的平羌之战,宣告结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