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太子爷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浮沉
王安爽快点头:“放心吧,儿臣已经准备好了,回头就送到您手上。”
“那还差不多。”
炎帝放心,在白石滩的人指引下朝教学区走去,心中暗忖。
看在化肥和大棚的份上,要是今日出了什么岔子,也不是不能给他兜住。
不过这话倒不用给他说了,省得这小子又把尾巴翘上天去。
炎帝一行人往前越走,朝臣们眼中的惊叹就越多。
“比上次来还要热闹。”
“是啊,不知道太子怎么规划的,真是越来越厉害了。”
已经来过的朝臣们都忍不住窃窃私语,第一次到白石滩来的学生们更是长大了嘴。
“这些是流民?”
“快看!这些是石头做的楼吗?”
“房屋上居然还有琉璃!这可是千金难买的啊。”
国子监学生还好,一向贫寒的太学生见都没有见过琉璃,顿时羡慕得上手去摸,眼中震惊和羡慕之色交织。
流民哪有资格在这种地方居住读书,应该他们来才对!
太学生和国子监生心中升起了同一个念头。
只要这次赢了,说不定能向陛下讨赏呢,万一能在这里读书……
学生们陷入了畅想,斗志昂扬起来。
教学区在白石滩靠近河畔的位置,既有水,又有山。
三层楼的校舍十分宽敞,中间还有一片广场似的区域,上面种了些草,周围像年轮似的画了一圈圈的白色条纹。
校舍对面有一个高高的台子,最前面立着大炎的旗帜,旁边是东宫的旗号,后面则十分宽敞,还安排了不少座位。
朝臣们倒吸一口凉气,白石滩的校舍着实让他们震惊,就连最好的书院也未必有这样的配置。
跟着王安走到台上,炎帝看了看四周,指着底下像是广场的地方道:“太子,这是什么?”
“哦,这是操场,中间是给学生玩球的地方,四周是跑道。”王安微微一笑。
这可是按照前世的学校设计的标准学院配置,虽然现在还简陋了一些,不过等到白云山的矿开采出来,制作出了橡胶。
到时候统统换成塑胶跑道!
“哼,不过是表面光鲜,实际上还是得看学习成果。”
“不错,太子殿下可别只在表面做功夫,屋舍再好,也要用的人得当啊。”
昌王和惠王的人在背后冷嘲热讽,他们也被这里震惊了,但也不妨碍他们对太子疯狂攻击。
倒不如说,太子把这里做得这么好,若是配不上这排场,可就丢大人了!
炎帝叹了口气,是啊,最关键的东西还是要教学质量。
臭小子,希望你没放大话!
王安微微一笑,拍了拍手,和炎帝施施然坐在主席台上。
徐渭立刻让人把国子监和太学的学生都带到操场上,拿起腰间一个喇叭,喊道:“所有学生,到操场集合!”
徐忠年看着自己儿子,欣慰地捋了捋胡须,期待地看着接下来的发展。
只见校舍里突然有序小跑出来几十个学生,身穿白袍,衣服上纹着大大的白石滩小学几个大字,迅速地到主席台前列好了队。
昌王眉头一皱,瞥了太子一眼。
他在边境这么久,自然能看出来,太子这不是训练学生,分明是练兵的方法。
不过……父皇也看着,他都没什么反应,要是这时候自己捅破,反倒会被训斥。
兵部曹威没那么多顾忌,眼前一亮,拍手叫好:“太子练兵真有一手,连学生都能这么令行禁止。”
他赞叹地看着太子,之前在朝堂他没法替太子说话,现在可不一样!
“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本事罢了,他们是学生,可不是兵。”王安谦虚地摆摆手,清醒道,朝徐渭示意一下。
徐渭立刻拿起喇叭道:“敬礼!”
不等国子监和太学生反应过来,白石滩小学生立刻跪下,齐声高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直到这时候,国子监和太学生才稀稀拉拉地跪了下去,混在人群中行礼。
炎帝微微颔首,暂时放下心来。
不管太子这白石滩教学究竟怎么样,就冲这个能把学生教出士兵的纪律性的本事,今天,他都保了!
至于白石滩教学?
难不成太子这些学生能赢过国子监生和太学生?
想想都不可能!
极品太子爷 第960章 不一样的考校!
“太子的白石滩做得不错。”
炎帝微笑颔首,夸奖了王安一句。
潜台词也很明显:太子做得怎么样他看在眼里,其他问题都不是事,不管白石滩教得怎么样,人他保了!
昌王微微低下头,徐怀之立刻上前冲锋陷阵:“陛下,太子在白石滩的经营固然惊艳,今日我等前来,却是为了白石滩教学一事,国子监和太学生都已就位,不如……”
炎帝瞥了徐怀之一眼,再看看太子,心中叹息一声,点点头:“那就……随意抽几个学生考校学问吧,”
听着炎帝的话,昌王和惠王嘴角一抽。
父皇对太子也太偏心了,听听这话,什么随意抽几个学生考校,言外之意不就是随便问几个基础问题就算了吗?
朝臣们心中也有些愤愤不平,有些人心中盘算着要给太子一个教训,到时候就出一些看似简单实则考校功底的题目。
炎帝余光看到王安撑着下巴,神色奇怪,便问道:“太子,你有不同意见?”
“的确是有。”
王安爽快地点头:“父皇,你那种方法,怎么可能考校得出白石滩和普通学生的不同?”
炎帝瞥太子一眼,混小子,有想法也不跟父皇说,非要等朕说了才出来反对?
“说罢。”炎帝无奈地摆手,还能怎么办呢,自己的儿子,就宠着呗。
王安折扇一展,笑道:“白石滩的教学之所以和应试不同,正是在于所学的东西,乃真正经世致用的学问,而不是那些经义上的空谈。”
“咳咳,太子。”
炎帝不用回头都知道背后那些朝臣听到这番话的表情,轻咳两声,提醒王安慎言。
他是可以保白石滩,可要是太子这样反复得罪朝臣,恐怕要保也得费点劲。
“好吧,是一些死读经义的儒生空谈。”
王安十分给炎帝面子,直接改口。
“总之白石滩要培养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不是只会注解经义的学生,所以当然不能用经义来考察。”
“敢问太子,不用经义怎么考察?”杨代善嘲讽道,“莫非还要太子指定范围,太子出题考察太子教出来的学生吗?”
“呵呵,杨大人何必如此着急。”
王安坦然一笑:“父皇在此,怎么轮得到本宫考察?本宫所说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自然是要考察实际问题。”
“实际问题的范围可大了,莫非考察政务军事,也可以吗?”惠王忍不住冷笑一声。
王安毫不犹豫:“当然,无论天文、地理、水利还是战略,都可以考察。当然,如果说政务理论,白石滩的学生肯定比不上国子监和太学院的高材生。”
“但要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白石滩的学生一定比任何学生都强!”
因为,这就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区别!
看着太子自信满满,不管是半信半疑的炎帝,还是朝臣,都没有反驳太子的意思。
是骡子是马,马上就可以牵出来溜溜,何必现在呈口舌之快?
“太子所言有理,不过,书中自有黄金屋,太子也莫要小看了圣人言论!”杨代善捋了捋胡须,思考片刻,赞同了太子的方法。
反正不管是什么方法,若是届时陛下提出的问题白石滩答不出……
那太子更丢人!
炎帝看朝臣没有意见,思索片刻,也颔首道:“既然如此,就照太子的方法考校吧,且先选五名国子监生、五名太学生、五名白石滩学生,待朕出题。”
李元海领命而去,先领了十个国子监生和太学生,王安朝艾迪生点点头,艾迪生配合李元海选出了五个学生,十五人很快站到了主席台前。
“参见陛下。”
国子监生和太学生有功名在身,只是拱拱手,白石滩学生直接跪了下去,脸上丝毫没有异色。
炎帝看着白石滩学生,心底暗自点了点头,抬抬手:“平身吧。”
白石滩学生乖巧站起来,垂着手站在一边,国子监生和太学生对视一眼,看着朴素的白沙滩学生,心中不由升起几分轻视。
先前人多还不觉得,如今靠近一看……
这些人的气度连一些乡下秀才都不如!
就这?学问能比过他们?
哪怕知道了考校方式不同,他们这些正经儒生也丝毫不觉得这些学生能比得过他们。
谁没看过几本游记杂史,不就是天文地理,就算是政治军事,他们可也是要写过策论的!
炎帝沉思片刻,看了一眼太子,问道:“朕问你们,可知为何宣州、燕州等地干旱缺水,而昌淮州、泉州等地却多水,甚至有洪涝之患?”
太子刚处理过治水问题,白石滩应该也能答出来吧。
炎帝思忖,暗自叹了一口气。
太子啊,为父为了你可真是费尽了心啊。
国子监生和太学生愣住了,他们一时有些无措。
要说知道北有旱灾,南有洪涝已经成了常识,但要说为什么……
一个国子监生被推出来,硬着头皮道:“这……所谓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南北之差,在于地域,岂是人力所能揣度。”
这话意思就是灾害是上天的惩罚,异象是上天的警告,这些差异都在于南北地域的差异,不是平凡人可以猜到理由的。
还没等炎帝说话,王安就嗤笑一声:“天人感应竟然现在还在儒生中传播,实在……”
话还没说完,炎帝就朝太子看了过去,王安做了一个闭嘴的手势,摇着扇子,一脸嘲讽地看着那些监生。
监生自己也觉得答非所问,但在他看来,竟然都用出了圣人语录,那肯定没有问题,太子这么嘲讽他们,他倒要看看,白石滩能回答得多好!
炎帝微微点头,没有反对也没有赞同,只是看向白石滩学生道:“你们说说。”
“是。”
白石滩学生十分恭敬,拱拱手站出来,朗声道:“南北之所以有水旱之分,在于气候不同。”
气候不同?
这些白石滩学生还真会取巧!
国子监学生一听,顿时深悔自己没有让他们先答,早知道自己也答一个气候不同,多轻松啊!
但白石滩的回答远远不止这些。
在国子监学生后悔的时候,另一个白石滩学生开口了。
极品太子爷 第961章 用实践探寻真理!
白石滩学生一人一句,流畅回答着炎帝的问题。
“南方靠海,海上和大陆随着气温变化,会来回吹风,这样的风叫做季风。季风吹向大陆,带来大量降水,所以南方多有暴雨,降水充沛。”
朝臣交头接耳,都是若有所思。
他们虽然被天人感应教导,但为官到了这地步,早就不相信什么天人感应。
说到底儒家对这些官员来说,都是手段!
所以一听到白石滩学生的话,他们就敏锐得察觉,这些答案很可能是对的。
但正因为正确,才更让人忌惮。
杨代善听着白石滩学生答题,看着吊儿郎当的太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
“另一方面,南方多山,降雨落到山中,不利于排水,又是河流下游,被上游冲刷出许多湖泊,因此聚集起来,南方自然多水。”
白石滩学生并不知道朝臣们的暗流涌动,他们只是按部就班说出太子和艾迪生部长教导的答案。
“至于北方,则与南方相反,温带季风气候导致降水量较低,而河流一般并不宽广,北方的平原也导致降水容易蒸发,故而缺水。”
说完,白石滩学生齐齐下拜,等着炎帝问话。
年少时曾经在大江南北征战过的炎帝,一听就明白白石滩学生说得不错。
南方降雨多,北方降雨少,这些都是人能亲身体会的,但之前从来没有人思考到底为什么。
“这也是你教他们的?”炎帝不置可否,反倒瞥了旁边眯着眼睛的太子一眼。
“一部分吧。”
王安摆摆手,朝艾迪生一指:“儿臣也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具体的教材是艾迪生和地震局的宋一飞编写的。”
“宋一飞确实是个人才。”炎帝当然知道自己这个得力能臣,赞许地看向王安,“你能妥善安置宋一飞,也算不错。”
“呵呵,宋大人现在身处白石滩科研部里,乐不思蜀呢。”
王安轻轻摇了摇扇子,玩笑道。
炎帝微笑着点点头,沉声宣布结果:“这一场不用多说,朕宣布白石滩赢了。”
“陛下!”
国子监生急了,本来白石滩的说法他们就不赞同,现在炎帝这么轻易宣布胜负,他们怎么可能甘心。
情急之下,国子监生也顾不得许多,直接不甘道:“白石滩所言皆未经证实,如何能够服众,所谓季风、降雨,谁又能证明?此前可没有任何先人典籍有过此等言论!”
“哦?”
炎帝眯起眼睛,面无表情地看向那儒生:“你在质疑朕?”
面对炎帝的威势,国子监生吓了一跳,吃吃说不出话,满头大汗:“学生……学生……”
收服国子监的好机会!
王睿眸光一闪,站出来道:“父皇,这监生虽顶撞父皇行为不当,不过,话中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炎帝朝身侧王睿看去,没再管那监生,平静道:“惠王有何想法,且说来听听。”
那监生顿时松了一口气,朝惠王投去感激的一瞥,赶紧退回队伍,假装自己是个小鹌鹑。
王睿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像是真心为这次考校考虑似的道:“虽说白石滩回答对答如流,但其中闻所未闻的词汇太多,难以评判,诸位大臣见多识广,不如请大臣打分,以免外人误以为父皇偏心太子,如此传出去,太子的白石滩,仍然不能服众啊。”
“毕竟,太子所言白石滩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如果要说实际问题,恐怕没有任何人比朝中百官更加专业了。”
王睿补充了一句,一副大公无私的样子。
还有这一招?
朝臣眼前一亮,赶紧附和。
“不错,虽然我等都知道陛下公正,但百姓向来以讹传讹,若是程序不够显现公正,恐怕太子也会遭受非议啊……”
“白石滩和国子监回答截然两派,实在难分高下,陛下轻易判断胜负,恐难服众啊……”
朝臣纷纷进言,趁热打铁,他们都以为这次肯定由炎帝评分,直接暗箱操作,太子赢定了,没想到,没想到啊!
惠王这一说可算给反对太子的朝臣一个参与的希望和抨击太子的理由。
什么是公平?
当然是他们来评价最公平!
“呵呵。”
就在大家纷纷齐心一致的时候,忽然传出一个不和谐的嘲讽声。
是谁?
朝臣们扭头一看,果不其然,太子正摇着扇子,一脸嘲讽地看着他们。
王安不屑冷笑:“诸位大人睁眼说瞎话的能力,还是一如既往地让本宫叹为观止啊。”
朝臣们左右看看,一个惠王麾下的言官直接跳出来,理直气壮道:“敢问太子,我等所言有什么不对吗?我等可全是为了太子名声着想,太子竟说出这等话,实在让臣等寒心!”
“就你这种智商,说出来的话还能对吗?”
王安语气十分强硬:“就算听不懂白石滩说出来的理论,难道当大家都是傻子,听不出来哪个是务虚哪个是务实吗?
“白石滩的答案,不管对不对,是可以证明的,有理论支持的答案。而国子监的答案呢?之乎者也,既没有自己的思考,也没想过实际问题!
“本宫问你,真的要去解决水患,是靠天人感应祈祷上天停下洪涝、干旱,还是实际根据原因去解决问题?”
“若是不能保证所言正确,就算按白石滩的理论去做,若是错了岂不是南辕北辙……”
那言官勉励坚持,反唇相讥。
“不管是错,还是对,本宫只坚信,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王安提高声音,压迫感十足。
“这!就是白石滩教学的理念!”
“不管是不是错了,用实践来验证,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所谓的,圣人之言!”
“圣人,不是万能灵丹!”
“这世上没有什么佛祖圣人,也没有神仙天意,能解决大炎问题的,只有大炎人自己!”
王安肃然道:“这,就是本宫设立白石滩教学的真意,在实践中,摸索适合大炎发展的特色道路!”
极品太子爷 第962章 哪儿来的圣人?
在实践中探索道路和真理吗?
还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贾希言和杨羡对视一眼,收敛起眼中的震惊。
这位太子,是要改变大炎教育的格局啊!
但这样的改变,毫无以为,是治理国家所需要的,是当政者喜闻乐见的。
教育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在他们好像开始明白太子说的这番话了。
他们好像开始明白,为什么这样的太子,能在白石滩搞出这么多新事物,又解决几千年也没有解决的土地问题了。
这些言论,没有经过成体系的思考,没有对大炎国情的深入考察,对政务的透彻理解,说不出来这样的话。
这世上哪里没有圣人啊。
贾希言深深看了好像浑身发着金光的太子一眼,太子殿下您,不就是上天赐给大炎的天生圣人吗?
王安说完,看着朝臣们陷入深思的反应,长长吐了一口气。
红,自己实在太红了!
这大炎,眼看着要被自己搞成红色大炎了。
这可真是,误打误撞。
王安心中苦笑,这时,反应过来的杨羡率先朝王安深深鞠了一躬:“听太子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老夫这数十年治学,反思过来,竟是白学这么许久,直到今日,才知道治学的真意,请太子殿下受老夫一拜!”
“杨大人不必多礼。”
王安怎么敢让杨羡这个老头给自己行礼,赶紧扶住:“本宫也不过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说出这样的话罢了,没有杨大人这样的大家在前探索,又怎有今日的王安呢,杨大人才是前辈啊。”
说着,王安又朝杨羡深深行了一礼。
杨羡连称不敢,又要朝王安拜去,两人在那边拉拉扯扯,看的王睿和王瀚嘴角抽抽。
好家伙又被这小子装到了。
杨羡这老家伙也是,怎么这么配合,就这么硬舔,平时不是那么有风骨吗?
炎帝见状,心头不由美滋滋起来,看向王安的眼神十分满意。
好,不愧是朕的好儿子,就是给朕长脸!
听听这话说得,高屋建瓴,多有水准,能解决大炎问题的,只有大炎人自己!
可不是吗,平时一有灾祸,这些大臣就赶紧上疏说天人感应让自己下罪己诏,问到解决办法,又开始互相推诿,要不是吐苦水说没钱,要不就是装聋作哑说没办法。
实在可恶!
太子这一番话,可太给他解气了!
“咳咳,杨卿也不用和这小子客气,他才几岁啊,说的话能有三分道理就不错了,怎么担得起你这么捧他。”
炎帝轻咳两声,嘴上谦虚,眼神里却全是骄傲之色,嘴角都要扬上天了。
杨羡连忙道:“不不不,达者为师,不分年龄高低,只是臣心系学问,倒是御前失礼了,请陛下恕罪。”
“无罪无罪。”
炎帝嘴角越翘越高,心中十分得意:“杨卿性情中人嘛,朕是知道的,太子这小子,还有得学,杨卿就不要捧他了。”
你要是不是这么得意,兴许这些大臣还相信一点。
王安看着炎帝得意洋洋的样子,心中腹诽,但他也不敢说啊,只能乖巧一笑,拱拱手:“不错,小子浅见,还请各位大人恕罪。”
“不不,太子见解高深,臣等远远不如。”
“对对,微臣自愧不如,自愧不如……”
群臣纷纷拱手还礼,不敢居大。
废话,名气最大的大儒杨羡都给太子鞠躬认为达者为师了,他们比杨羡差远了,怎么敢托大,莫非你觉得自己比杨羡还厉害?
也没看出来杨尚书以前是这种人啊……
群臣心中纷纷叹息,勉强撑起笑容,皮笑肉不笑地朝太子拱手。
他们知道,这一次……
儒生输定了!
不在于学问的输赢,而是……格局!
儒生,格局小了!
这时,文官里一个魁梧的身影站出来,声音如雷道:“太子殿下此言一语惊醒梦中人,实在是治世良言!臣没读过多少书,但臣也知道,就凭太子刚才说的那番话,圣人也不过如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