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极品太子爷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浮沉
“你还知道。”
看着王安狼吞虎咽糕点的样子,炎帝白了自己这傻儿子一眼,摸着自己的胡须,想到太子刚从戚国一路奔波回来,就参加了这么久的朝会,刚下朝还没歇口气,就被自己叫来,心里颇有些心疼。
不过,这件事还真是没有王安不行,毕竟奏折还是他上的,解释还得他来解释才成。
叹了一口气,炎帝挥挥手让李元海再上了一盘糕点,扬起下巴示意给诸位大臣赐坐,等王安吃得差不多,才缓缓道:“你上的第二道奏折,朕给几位爱卿看过,都有些问题,还需要讨论。”
王安上的第二道奏折,就是答应何长安要在镇北军设定互市的事,虽然何长安没有写在他递给炎帝的奏折里,但王安可没什么顾忌,既然答应了,就要做到。
“唔,是诸位大人,都不同意?”
对这些炎帝的嫡系,而且还对他也不错的大佬们,王安还是颇为客气,只是歪歪倒在座椅里,手里捧着茶盏,神色平淡。
炎帝点点头,一挥手:“你们都把自己的想法说说吧。”
几位大佬对视一眼,最后还是贾希言站出来,有些为难地叹息一声:“罢了,这里的都不是外人,老臣就坦白说了。”
“殿下,老臣认为,此事万万不可。”
贾希言认真地看着王安,语气坚定。
“为什么?”
王安若有所思,放下茶盏,同样认真地看向贾希言,思索着说服他。





极品太子爷 第1130章 利弊相生(二)
“贾相老成持重,应该能看出来此事对我大炎军需后勤和保持镇北军战力的好处。镇北军如今在宣州饱受郑氏等世家豪族掣肘,如果没有互市这份筹码,镇北军,是打不好仗的。”
“殿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贾希言叹息着摇摇头,“不错,正因为老臣老成,才能看清此事背后的危害。”
说着,贾希言正色道:“殿下,老臣就明说了,世家豪族掣肘让镇北军打不好仗,但是,同样也能让镇北军保持求战之心,因为,只有打仗,才能让平时没有资源的镇北军得到军资。”
听闻此言,兵部尚书曹威略略叹息一声,却没有出言反驳,显然也是默认了。
前世身为军人,王安当然能明白贾希言的意思,但是,也因此愤怒了。
“贾相的意思,是给兵将带上镣铐,才能让它们跳舞咯?”
王安茶盏往桌上一放,神色冷冷,显然压抑着怒火。
“带着镣铐跳舞……”贾希言重复了一遍王安的话,神情复杂,最后还是化为了一声叹息,“不错,老臣就是这个意思。”
“殿下,军队,是最不能享乐的地方。一旦进了军队,就意味着带着镣铐跳舞!”
贾希言声音逐渐严厉。
“若是按殿下的想法来,不错,镇北军摆脱了世家豪族的束缚,也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那下一步呢?”
“殿下要如何保证镇北军中不会滋生贪腐,不会让兵将耽于享乐而影响战斗力,没有压力的兵将,又能打好仗吗?”
“更进一步,若是互市导致宣云燕青四州勾连,军阀作乱,没有粮食和资源的制约,朝廷又将如何管理边境,如何防止叛乱?”
听到这里,杨羡也忍不住开口,定定地看着王安:“殿下,这是在为大炎埋下祸根啊,陛下春秋鼎盛,又有多年积威,可若是……殿下,又该如何是好?”
杨羡没有明说,可每个人都听懂了他的话。
炎帝不会出事,那出事的会是谁?还不是太子继位以后!
炎帝微微一叹,没有怪罪杨羡冒犯,因为炎帝对王安的建议不置可否也正是因为这样。
他不想在他这里没有处理好的事,留下去给了王安。
太子,你能明白朕的苦心吗?
所有人目光灼灼地看着王安,而王安已经陷入了沉思……




极品太子爷 第1131章 谁才是根基
“但问题摆在面前,总不能不解决吧。”
王安思索片刻,还是反驳了贾希言和杨羡的话,眼神明亮。
他知道贾希言和杨羡,包括炎帝,都是为了他好,但,有些事不能不做。
至少,前世作为军人,王安深知军人心中的想法。
他们是心甘情愿为了国家奉献一切,再艰难困苦也无所谓,但,军需不能限制。
没有人想要上了战场,枪里的子弹,却没办法打响!
而军队收到世家豪族的限制,也绝非好事。
现在的飞龙侯何长安还有底线,知道投靠朝廷才能对抗那些世家豪族,就像贾希言所说的,是朝廷控制军队的一种手段。
但这样的手段在拥有前世五千年视野的王安看来,太粗糙也太容易崩盘了。
“别的不说,就算放着不管,哪怕镇北军的将领对朝廷忠心耿耿,有多少底层士兵,会被那些世家豪族的手段威逼利诱,导致谁也不想看到的后果?”
王安目光灼灼,放下了茶盏,向在场的诸位大臣看去,神情严肃,犀利地指出了贾希言话中最大的漏洞。
“朝廷能借此控制军队,而离军队更近,甚至许多生意就影响着军队的士兵甚至是他们家人的世家豪族……难道就不行?”
当然,也可以。
贾希言微微叹息一声,捋着长须没有说话。
他又哪里不知道,现在朝廷对此事的处理方式,就相当于拖字诀,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平衡!
现在朝廷和世家豪族关于此事上,达成了微妙的平衡,但要是这样的平衡一旦打破……难保那些能量更大的世家豪族不会反扑。
“那殿下又怎么保证,若是开了互市,世家豪族不会干脆与军队勾结,形成军阀?”
杨羡深深看着王安,眉头紧皱。
“没法保证!”王安一摊手,“世家豪族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无论朝廷做什么样的动作,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做出比普通百姓,甚至军队还要快得多的反应,这一点,想必诸位大人,也是知道的。”
太子这是在耍赖皮?
贾希言和杨羡对视一眼,纷纷苦笑。
换句话说,现在的问题已经陷入了僵局,他们提出因循守旧,但他们没有办法保证事情继续这样下去,军队会不会被逼急,世家豪族会不会控制军队。
同样,就算按太子的方法,将互市交给镇北军,可随即带来肉眼可见的后果,也是朝廷所不能承受的……
这些可真是麻烦了。
“不过要本宫说,倒也没有那么麻烦。”
王安耸耸肩,喝了一口茶,眼中智慧的光芒闪烁:“至少我们直到,短时间内,如果一切照旧,那至少在和北莽作战期间,镇北军一定会被拖后腿受到影响,但要是改变……至少能保证在这一次打北莽的过程中,镇北军士气如虹!”
没错,王安手里还握有一张底牌,就是现在正在打仗!
说一千道一万,什么控制军队,都统统要排在打北莽之后,要是北莽打不赢,那还说个屁,北蛮子破关而入,谁也别说什么军队在谁手里,到时候,全都要嗝屁去阎王爷手里。
“殿下,您这可就是耍赖了。”贾希言有几分无奈,“与北莽的交战只是一时,朝廷又岂能在乎眼前的利益。”
“可眼前确实有一道难关啊。”
王安打定主意,把耍赖进行到底,他转头去看卢福舟:“再说,就算看长久的利益,互市所得,除了能支持镇北军以外,还能为国库省下一大笔开支,开源节流,国库有了钱,也能为大炎做更多的事,卢尚书,你说是吧?”
在一旁什么都没说的卢福舟猝不及防被太子拉下水,一脸无奈:“臣确实想要开源节流,说实话,互市一事的种种好处,臣要说不心动,那肯定不可能,但互市设立在镇北军中……”
卢福舟摇摇头,心说我又不傻,这么明显增强武将实力的事,他不管是作为朝廷一品官员,还是作为文官,也都不可能答应啊。
要知道,文官和武将,可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体系,尤其是现在的武将多半是勋贵出身,勋贵的利益,与文臣的利益,天然就是相悖的。
虽然作为心怀家国的大臣,卢福舟不至于做出给武将使绊子和勾心斗角这种事,但要他给武将集团的实力添砖加瓦?
怎么可能……
“殿下,在钱这个层面上,老臣的确赞同殿下的看法,但,有一点,殿下说得不对。”
卢福舟思索着开口,在太子与贾相和杨羡的对答中,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件事,这件事,说是会动摇大炎的统治,也毫不为过。
“敢问殿下,您认为,军队与世家豪族,谁才是大炎基层的根基?”
听到卢福舟严肃的问话,群臣深深沉默下来。
他们不是没有察觉到太子的想法,但这种事情,他们实在不好开口。
毕竟,他们当上了官员,也属于世家豪族的一员,不可能当着炎帝的面坦坦荡荡地说他们才是国家的根基,这种事,大家心知肚明,也就差不多了,反正炎帝这么多年,早就对这些有了默契。
但太子嘛……
之前不管太子是装傻还是真傻,至少,太子确实还没来得及接受这方面的教导,他才十六岁,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也很正常,慢慢也就明白了。
没想到,这件事竟然会在今天,在这样的环境下,被卢福舟揭露出来。
太子的确忧国忧民心怀天下,但这民的对象,可有点歪……
听到这个问题,王安也是一愣,他慢慢端起茶盏,掩盖住眼中锐利的目光。
要是作为前世的王安,他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人民军队当然是国家的脊梁,人民群众就是国家的根基。
打土豪分田地,在王安的前世,可真的不止是说说而已!




极品太子爷 第1132章 两个都是
但,和王安前世不同,大炎的土豪,都是不能打的。
哪怕是王安也不得不承认,手上握有百姓的命脉----土地的那些土豪,才是大炎真正的根基。
包括站在他面前的这些朝臣。
真以为农民可以考科举,闹呢,往上数几十代都是小老百姓,甚至是帮大户人家干活的佃户的后代,在科举上,能比得过那些耕读传家、积累了几代甚至几十代的狗大户?
这也是世家永远存在的原因。
大炎推出科举,只是让前朝那些靠着内部传袭官位的世家被迫让出了朝廷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和大部分官位。
但本质上,科举也只是造就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世家而已。
只是这种世家,并没有以前那种传袭官位的世家传承得那么久,前朝的世家哪怕后代没有能读书的,也能有官可以做,甚至,还是地位不低的官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就是前朝世家的状况。
而哪怕是上品无寒门中的寒门,也不是现在科举能够选拔出来的布衣百姓,而是曾经繁盛过,现在落魄的世家,简单来说,就是前朝能当官的人,都起码祖上阔过。
影响了镇北军的平原郑氏,就是前朝的这种世家。
甚至,已经不是祖上阔过可以形容的了,人家一直在阔,从来没下去过。
在这种状况下,无论是前朝遗留的旧世家,还是有了科举之后诞生的新世家,都同样牢牢把控了朝廷甚至国家的方方面面,对朝廷也有巨大的影响力。
否则,照郑氏在大雁关的所作所为,换个人何长安早就把他砍了,但现在何长安敢吗?
不仅何长安不敢,王安面前的这些朝廷数一数二的大佬,包括炎帝,也不敢!
无论是哪个世家,什么豪族,都是大炎的根基,对他们动手,就是在自断根基。
放任军队被世家欺压,或者让军费支出成为朝廷拖累,最多就只能算是自废武功,比起自断根基来说,是个人闭着眼睛也不可能选错。
可,这是这个时代的人。
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年才智的王安,不想这样选。
“这两个,都不是大炎的根基。”
王安放下茶盏,眼神平静。
不装了,老子摊牌了。
“百姓,才是大炎真正的根基。”
“没有百姓,世家豪族就什么也不是,军队,也不可能有士兵。”
“每一个作为底层的士兵,每一个勤勤恳恳在地里耕地的百姓,才是大炎的根基!”
他目光从每一个人脸上扫过去,捕捉到几乎一模一样的惊疑不定,忽然笑了,抬头向炎帝看去,一字一顿道。
“父皇,为大炎的统治埋下祸根的,从来不是对普通百姓的优待,而是,制造超出统治者的特权阶级。”
一旦特权阶级压倒了统治者,国,还是这个国吗?
王安深深地看着炎帝,平淡的目光却让炎帝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紧紧捏住了手上的奏折。
“超出统治者的……特权阶级。”
炎帝细细品味着太子的这几句话,眼中光芒闪烁不定。
不错,他确实有这样的感觉,那些世家豪族,除了是大炎的根基以外,还是大炎的毒瘤。
因为,炎帝不敢对他们做任何的动作,而那些世家豪族,却仗着这一点,对炎帝有种种的要求。
以往,炎帝都是在朝堂上摆弄制衡之道,利用好世家豪族这些好用的工具,心照不宣地将大炎这台机器推着走。
但现在被王安的话一点醒……
大炎,真的是被世家豪族推着走的吗?
还是说,是他们皇室,推着大炎和世家豪族,在往前走?
不,甚至是,大炎在推着世家豪族往前走!
铁打的世家,流水的朝廷。
无论朝廷怎样变化,世家永远像一根定海神针一样在那里杵着,这对统治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对统治者和大炎而言……就未必了。
“大胆!”
炎帝脸色一沉,故作生气,沉着脸看王安:“胡说八道个什么,朝政你又懂多少,就在这里大放厥词,朕看是对你太好了,朕还在这呢,你就敢指点江山,还不向各位大人道歉?”
王安被炎帝发脾气的时候多了,一看炎帝这脸色,就知道他是假生气,当即眼珠一转,就知道炎帝的心思。
这是怕他的言论传出去,得罪了那些世家豪族,丢了基本盘啊……
他很快明白了炎帝的意思,表面上是在骂他,但实际上,分明是在提醒他,现在他还是太子,地位不稳固,哪怕对世家有意见,也得慢慢来,别莽莽撞撞。
到底是老父亲,对他这个儿子,还是疼爱的啊。
王安和炎帝对视一眼,彼此心底都松了一口气,朝上拱了拱手。
炎帝看自己这傻儿子明白过来,也欣慰地低头喝茶,心中却美滋滋的。
不愧是他儿子,就是聪明,还一心为了他这个父皇着想,看到了他的委屈,真是没白疼这混小子。
“咳咳。”王安轻咳两声,唰地站起来,朝对面几位朝臣深深作揖,抬起头来,脸上的表情已经变成了懵懂:“各位老大人,对不住了,本宫对这些一知半解,大放厥词,哎呀,刚刚本宫说的什么,本宫一点都不懂。”
说着,王安坐下来翘着二郎腿,装出一副不通世事的纨绔模样,捂着脑袋做痛苦状:“哎呀,脑袋疼,肯定是饿晕了才说胡话,各位大人,不会怪本宫胡言乱语吧。”
装,你接着装。
在场的都是炎帝心腹,谁不知道谁啊。
所有朝臣都心中鄙视,面上还是打着哈哈,慌忙帮王安叫了几盘糕点,塞住他的嘴,算是将这件事默契地抛在了脑后。
毕竟,在场的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太子说错话不要紧,可要是传出去,就是大事了……
卢福舟既然敢问,当然也是抱着不怕泄露的心态,不管太子回答什么,他们是帝党,他们也不会怕,就算忍不住。
炎帝向李元海递了个杀气腾腾的眼神,李元海低下头,盘算到哪里去找一批新的太监。
下次太子在御书房,他还是把人调远点吧,免得听到太子说一些惊世骇俗的言论,白白害了那些小太监的命。
“那,互市之事,众卿家还有什么意见?”
炎帝转头淡定地看着朝臣,无奈地把话题拉了回来。
不管那小混蛋说了什么话,就像这小子说的,问题摆在这里,该解决,还是得解决……




极品太子爷 第1133章 躺赢
贾希言等人面面相觑,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接着说互市设立在镇北军中的危害吧,万一太子又扯世家豪族出来怎么办,哪怕在场的都是帝党心腹,可也是世家,这话可不兴听啊,怕了怕了。
“臣倒是赞成太子的想法。”
一个声音响起,贾希言等人直接侧目而视。
这谁啊这么头铁?
仔细一看,哦原来是兵部尚书曹威那个武将出身的莽夫,那没事了。
在场的要说谁和世家最没有关系,也最有可能赞成太子的意见,那非曹威莫属了。
因为只有曹威是真正从军队里摸爬滚打过来的,也不是权贵,他才能当上兵部尚书,而没有被太过阻拦。
更何况,太子对曹威,还有狄云那件事的情谊在,曹威一向对太子十分友好,在这种情况下,曹威无论怎么支持太子,都不奇怪。
“哦?”
炎帝也不意外,只是不置可否地点点头:“曹爱卿说来听听。”
“臣驽钝,对贾相他们所说的朝廷如何制衡军队,没有什么心得,只是在边关比较久,对边关还算有几分了解。”
曹威沉吟着开口,一边看了一眼太子。
“支持太子不为别的,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以臣对边军的了解,即便在青安州设立互市,在朝廷军粮运输不及的情况下,边军同样会偷偷参与互市。”
这个理由,倒是无法反驳……
贾希言陷入了沉思,捋着胡须,没有说话。
“朝廷运输军粮,都有计划安排,运输不及的情况,恐怕很少。”
卢福舟不敢怼太子,还不敢怼曹威吗,当即反驳道:“更何况既然青安州有了互市,那么军粮和军需自然可以从青安州运输,又岂会有运输不及的情况?”
就是因为从青安州运输才会有运输不及的情况啊。
曹威无奈道:“冬天快到了,青安州自己也有边军,怎么向宣州运粮?何况青安州和宣州中间,可还隔着云州和燕州,这两个州也是直面北莽的战场,青安州跨过二州给宣州运粮,云燕二州的边军,就不会意动了?”
这话说得,给卢福舟噎了半晌,他不了解边军,但朝廷大员都要有地方经历,他也是在地方当过地方官的,州与州之间的调配有多慢,他还是知道的。
更何况要是从青安州向宣州调粮,还要借用青安州的兵力,这一点,青安州恐怕就难以配合,哪怕四州其实都在镇北军的管辖下……
但就像是曹威说的,就宣州有边军?其他地方就没有?给宣州运粮,要不要给云州运粮,要不要给燕州运粮?谁还不是个镇北军了似的。
这个问题,仔细想想,居然还是十分有可能发生的。
卢福舟越想越愁,不由开始唉声叹气。
曹威可不管卢福舟怎么个愁法,只是神情越发严肃,继续道:“互市存在,边军便有可能偷偷参与,在没有朝廷管制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售卖军需!”
别说不可能,就曹威在当将军的时候,就不知道抓了多少个中饱私囊的后勤官,这还是没有互市的情况下,贩卖军需的情况尚且严重,这要是有了互市这个渠道……
曹威想都不敢想,只是长长一叹。
“对军队也是一种伤害,若真是有这样的情况,恐怕,还会产生军头。”
“军头?”
贾希言也开始认真跟着曹威的思路分析,忍不住问道:“何解?”
曹威挠挠头,解释道:“士兵既然要偷偷参与互市,那其中就会诞生有能力参与互市的兵将,和没能力参与互市的小兵,其中有能力参与互市的,就会对下面的小兵压迫更甚,导致底层士兵的境遇变差。”
虽然曹威说得七零八落,但在场的都是聪明人,一听就明白了。
说白了,就是一种渠道垄断。
掌握了渠道上游的人,就可以压迫渠道下游的人,因为,上游的人掌握了最重要的定价权。
甚至,一旦掌握了渠道上游,要求下游的人缴纳参与的费用,也不是不可能,而小兵是肯定不可能成为上游的,他们没有这个实力,也没有这个资源,只能乖乖等着被压榨。
“也就是说,如果放任下去,情况严重,甚至会导致……哗变?”
王安眉头紧皱,头一次认识到这个角度,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他虽然想要在镇北军中设立互市,但也从来没有想过互市一旦不由镇北军掌控,会导致什么样的情况。
说到底,王安对这时代的军队了解还远远不够,甚至不管是王安也好还是在场的其他人也好,都没有意识到互市对邻近军队的影响。
还好,这里有曹威。
“也就是说,互市设立在镇北军,非做不可?”
炎帝也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不由眉头紧皱。
“恐怕,是这样。”
贾希言苦笑一声,没想到,说了半天,最后竟然是被曹威的理由说服的。
1...341342343344345...4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