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太子爷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浮沉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郭淮是不是以庶子抢夺家业,这倒是郭家的家事,但让妾侍顶替正妻诰命,这可是视朝廷于不顾啊,怎么了得?
但顾念当时郭淮正在掌军,因此也只是让刑部、兵部和大理寺秘密调查,查证郭泗举报郭淮的数十款罪行,禀报炎帝处置之后,郭淮罢官免职,押往京城关押。
而当时燕州内部并不安定,为了迅速让燕州当地平静下来,还在京城的王瀚就举荐郭泗担任燕州刺史,以稳定大局。
那个时候正是王瀚在京城势力最为鼎盛的时候,炎帝将他当做半个继承人培养,朝廷也多有人愿意附和,这样离谱的建议居然通过了朝议,郭泗就此弟承兄职,当上了燕州刺史。
这个案子当初只有刑部、兵部和大理寺办理,所以其中内情,朝中大部分官员都并不了解。
“这个案子倒确有其事。”
徐忠年终于叹了口气,脸上浮现回忆之色:“当时,臣还在刑部担任郎官,虽然所知不多,但也跟着上官调查了这件事,倒也有几分有印象,只是……此事毕竟是弟告兄,有悖人伦,所以是低调处理,许多人都不知情,臣也一时半会儿没有想起来。”
见徐忠年站出来确认,张征也终于无话可说,看着徐忠年沉吟道:“既然如此,那这件案子,办案时可有蹊跷?”
“怎么可能?”徐忠年失笑,摇头道,“就算此案是秘密调查,事后也没有声张,但正因如此,刑部调查此案时,只会更加小心翼翼,唯恐冤枉边疆大员。”
说着,徐忠年看向范进,疑问道:“范大人,恕我冒犯,只是此案当时证据十分充足,情节非常十分明确,而定案的旨意也是陛下亲自下的,当时郭淮并没有申辩,种种证据都可证明,郭淮并没有冤枉之处,既然如此,这个怎么能算郭泗的把柄?”
“何况……”
徐忠年叹息一声,摇摇头。
“像这样的陈年旧案,一旦要翻案,当时牵扯进去的不少人,可都不会答应。昌王,便是其中的头一个。”
“徐大人误会了。”范进笑着摇摇头,“下官说出此案,并没有为郭淮翻案的意思,无论此案是否冤案,也并不影响我们利用此案。”
这又是怎么回事?
徐忠年和张征都为之一愣,没有反应过来。
“恐怕范大人说到这个案子,并不是为了翻案,而是为了强调。”
王安沉吟少倾,冷静分析道:“这件案子之中,最重要的并不是郭泗如何扳倒自己的兄长,而是他能担任燕州刺史这件事。如果说当时郭泗能担任燕州刺史,是因为燕州情况复杂,不得不让郭泗上位安抚,而不是因为郭泗本人有能力,那么,莫非现在,燕州情况就不复杂了吗?”
虽然他本人真的对这种因为家世上位的行为深恶痛绝,甚至,想要把郭泗拉下马来,但无论如何,事情总有重点,郭泗在这个燕州刺史位上,什么时候都能让他滚下来,而一旦他成为互市主官,事情可就不那么简单了……
王安脸上闪过一丝嘲讽:“范进是想借这件事说,因为燕州情况复杂,当时能让郭泗无视避嫌上任燕州刺史这个位置,现在,同样也就不能轻易乱动,尤其是如今这等……大炎和北莽正在作战的关键时刻。”
世家把持朝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算王安现在想要改变,也改变不过来。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现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阻止王瀚的谋划,让郭泗当不成互市主官,至少把互市,捏在朝廷的手里!
竟然是这样……
张征和徐忠年这才恍然大悟,看了一眼范进,对视一眼,彼此端起茶杯掩盖眼中的震惊。
虽然这位范进没有在中枢,不过这份政治嗅觉,竟然一点不弱。
徐忠年两人一时也有些纳闷,弄不明白范进究竟是哪里冒出来的人才,怎么还偏偏被太子捡到了?
不过,能够看出范进的才能,听到这件事之后就能准确猜到这件事怎么用的太子,才更是英明神武,这样的太子,又怎么可能前十六年都是一个纨绔?分明,太子是在藏拙啊……
想到这里,张征想起太子发威的第一场,正好是他主持的比试,额上顿时冒出细细的汗珠,眼底也多了一丝庆幸。
幸好,幸好自己失败,才能现在坐上太子的船。
也幸好,太子是个不记仇的人啊……
张征不着痕迹地摸了一把额上的汗,忽然灵光一现,提出了一个问题。
“等等,就算用这一招能够让郭泗无法赴任,始终都需要一个合适的人选主持互市,这个人选……又怎么选择呢?”
极品太子爷 第1211章 有打工人的感觉真好
“此事嘛……”
一说到这一点,就连出主意的范进也犯起难来。
“这一点,下官久不在中枢,出国出使的时间倒比在大炎的时间多些,对朝堂官员,下官并不熟悉,只有一些小小办法……不知张大人可否知道,户部情况如何?”
听到范进的话,王安立刻就明白了范进的意思。
范进的意思很简单,既然派人出任主官怎么都可能有风险,而王安的势力又不可能插手,哪怕是借助何长安那边,因为何长安本身就要坐镇北方前线,也不可能直接插手互市。
而何长安的儿子,少帅何方平,不管是资历还是品阶都不够主管此事,真要让王安能插上手,最好的方式,还是把互市之权,归于户部。
其实这个主张,本来也是王安提出来的,范进正是知道,才这么问。
吏部那边之所以没有采取王安的建议,只不过是因为如果真这样,吏部可就失去了任命互市官员的权利,而转而被户部接手,吏部怎么可能答应?
范进这问话的意思,就是想问问户部的情况,看看王安究竟能不能和户部联手,把主管互市官员的权利,硬生生从吏部身上扯下来!
张征看了一眼王安,见他也有询问之意,便沉吟道:“其实这些事在朝中倒也不算什么机密,不过下官总算当了不少年御史,对这些事了解得的确比其他更清楚一些。问下官,算是问对人了。”
说完,张征喝了口茶,才缓缓道。
“户部尚书卢福舟乃是宁阳伯的族侄,若是对殿下和陛下来说,自然算是半个勋贵,也能说是自己人,但户部最大的问题,却不是卢福舟,而是户部之权,大半不在卢福舟手里。”
“比如最重要的审查与度之之权,便掌握在户部度之侍郎手中。”
说到这里,张征看了一眼王安。
户部度之徐怀之自然也是太子的老熟人,当初和他一起考察太子,结果被太子啪啪打脸,真是人与人不同,谁能想到,他张征现在是太子的马前卒,徐怀之还在昌王麾下效力……
想到这里,张征忍不住一声叹息,说起话来也有些恹恹:“这样一来,加上户部左右侍郎为人都并不强势,户部大权就大半掌握在户部度之侍郎徐怀之手里,徐怀之又是昌王的人,所以户部现在,能勉强做到不偏不倚,已经算是侥幸了。”
张征忍不住笑了一声,看向王安:“殿下可知道,卢福舟私下在不少朝臣之中,都有一个外号,我们管他叫做泥菩萨,也就是暗指他为人喜欢和稀泥,总是一副好人模样,实际上处境却犹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说到这里,连徐忠年都忍不住笑出声。
王安笑道:“这可未必。”
以他和卢福舟的简单接触下来,卢福舟未必是什么丝毫没有想法之人,光看他当初在朝堂上公开对他举办万国科学博览会表示支持,就知道卢福舟虽然是个泥菩萨,但却并不是完全没有想法。
更何况,他也不认为,炎帝会把自己的钱袋子,完全交给一个实力平庸的人。
“泥菩萨也有三分火气,依本宫看……”王安若有所思,轻笑一声,“这个卢福舟,恐怕也并不简单。”
说不定,互市这件事,倒真可以卖给户部一个好处,毕竟在御书房议事的时候,卢福舟也是在场的。
如果真的能得到卢福舟的支持,昌王的算盘,就打不通。
“看来,还是得和卢尚书接触接触……”
王安喃喃自语,目光渐渐朝张征三人身上投去。
月亮渐渐爬起,宫门下钥之前,张征三人及时出了东宫。
“二位,太子有命,我就不与两位同路了。”
张征登上马车,看着旁边的徐忠年和范进,语带炫耀,意气风发地拱拱手。
“张兄不送。”
徐忠年和范进眼角抽抽,要不是只有你和卢福舟有旧,太子会派你去?
张征也不管他们在想什么,哈哈一笑,坐回马车。
车行辘辘,朝户部尚书府邸缓缓而去。
有打工人的感觉,真好啊。
王安沐浴更衣,伸了个懒腰,懒懒地朝寝殿而去。
别人跑断腿,本宫睡大觉。
王安打了个哈欠,接下来几天,恐怕还有一场硬仗要打,他还在长身体,还是早点睡觉比较好。
深夜和朝臣谈心这种事,不适合他。
长夜漫漫,独自安眠。
数日之后,天刚亮不久,炎帝就派了人到东宫传讯,让王安做好准备。
一见到炎帝派来人,王安就明白,炎帝承诺要压下来的朝议,终于还是拖不下去了。
好在,这些天他也不是什么准备也没有做。
在彩月的伺候下换好衣服,王安双手背负,气定神闲地朝金銮殿走去。
走到殿外,众臣纷纷行礼,张征连忙走上来,自从前几天之后,大家都知道张征已经投靠了太子,见张征如此迫不及待和太子说话,众臣虽然理解,但眼中鄙视、羡慕、嘲讽,种种神色,不一而足……
“参见殿下。”
张征根本不在意那些眼光,开玩笑,要是他在乎,当初还会背叛惠王吗?
他靠近王安,低声道:“殿下,这些天臣拜访卢尚书,就在昨日,终于得了句准话,殿下且放心就是。”
“哦?”
王安下意识抬头朝卢福舟的方向看去,视线却正和卢福舟投过来的视线碰上,两人对视一眼,彼此微微一笑,轻轻点头。
“干得不错,辛苦你了。”王安放下心来,拍拍张征的肩膀。
喜得张征连忙摇头,连道好几声不辛苦。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很快,朝会就开始了,张征也回归自己队列。
今日的朝会注定不会平静,一开始,就上了个重磅炸弹。
“启奏陛下,经过这几日的审讯与整理,此前的施有方枪击案,总算有了一个结果。”
作为刑部大佬,阎敬明第一个站出来,没等大家缓过神来,就直接上前禀报。
“哦?细细说来。”
极品太子爷 第1212章 这才是今天的重点
朝堂上,不少人神情都有些担忧。
施有方这个案子,早在前几天伤口对比的时候,就已经证明他并非死于枪击,火枪并没有真正泄露,但正是因为这样,问题才更加严重。
谁泄露的火枪消息?又是谁指使张忠和李源作伪证?这个案子里,到底会牵扯多少人?
这些,才是这件案子背后更重要的那些东西。
而且,主审的还是阎敬明这个油盐不进的活阎王……
朝臣屏住呼吸,刚上朝的困意荡然无存,定睛朝阎敬明看去。
“陛下,此案经调查,施有方并非死于火枪,而经过验伤,证明苏成当日说自己被袭击一事证明无误,经过现场勘验,飞鱼卫协助,现在已经确定,施有方一案的证人张忠、李源和施达均有作案或勾结伪证嫌疑,故而,已经将三人都下了诏狱。”
阎敬明一板一眼,所说的话却引起了渲染大波。
这、这刑部尚书怎么不讲武德啊!
飞鱼卫那是能这么寻常牵扯进来的吗?
还诏狱……
听到这几个关键词,不少朝臣都感觉头皮发麻。
炎帝显然早就知道,只是淡淡点了点头:“那三人的审讯结果呢?”
“回陛下,三人都还在审讯之中,详细的情况,还待验证。”飞鱼卫大统领燕无双站出来回话,补充道,“不过,据张忠供述,此事与禁军两位千户有关,据粗略调查,尚有两名京兆尹府官吏牵涉其中,请陛下恩准,由飞鱼卫接管此案。”
众臣的目光朝刑部尚书阎敬明看去,却只看见他一脸淡定,就知道这件事肯定事先通过气。
不过想想也是,禁军两位千户和两名京兆尹府官吏……
这件事的程度已经完全超出了刑部能处理的范畴,交由飞鱼卫,倒也正常。
但、但你可是刑部尚书啊,怎么都不抗争一下的?
万一飞鱼卫胡乱攀扯呢?这朝堂上,真要查起来,可真没几个敢说自己完全干干净净,说不定,那几个官员就和自己有牵扯呢?
不提不少背后除了一身冷汗的官员,炎帝倒是颇为欣慰,严肃点点头,看了一眼太子,嗯,这小子没什么意见,那就这样定了吧。
“好,那朕便将此案交由飞鱼卫查办。”炎帝微微颔首,下达指示,“记住,此事一定要严查,一定要把如何泄密的,调查个水落石出。”
燕无双领命归队,炎帝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有意无意滑到了昌王身上。
“既然如此,那有些事,朕也不得不提了。”
炎帝沉吟片刻,看着老神在在的王安,开口道:“太子研发火枪一事,本是机密,但如今因施有方此案,却已经公诸于众,所以,朕,自然要对太子论功行赏。”
说着,炎帝的目光严厉地朝底下扫去,看谁想要反对。
为首的昌王老老实实低下头,神色莫名,惠王虽然有心反对,但也不想触了父皇的霉头,再说这件事,确实也不好反对……
反对什么,反对父皇赏罚分明吗?
带头的两位皇子不出头,其他朝臣虽然心中各有想法,但也不敢站出来,只得盯着王安的背影,幽幽叹息。
炎帝见状,满意点点头,沉吟道:“因太子研发火枪有功,故,准予建立詹事府,此事,由贾相领头,吏部和礼部早日拿出章程。”
没人反对,太子要建立詹事府的事自然顺利通过。
贾希言、陆长夫和杨羡三人一一站出来领旨。
而在他们背后,几乎满朝哗然。
“太子要建立詹事府了?太子一系是真的要……”
“嘘,别说了,看上面两位皇子的脸色,都快滴出墨了。”
“这脸色能不黑吗?太子要是建立詹事府,就直接能处理朝政了……我看,倒是徐忠年和张征他们几个,可真是发达了。”
众臣羡慕嫉妒恨的目光都朝徐忠年和张征飞去,范进的官阶太低,当然是没有进殿上朝的资格。
徐忠年和张征二人对视一眼,都是满面红光,努力按捺住心中的激动。
发了发了,太子要建立詹事府,这是什么信号,这是太子之位越发稳固的信号啊!
他们这批最开始跟着太子的,还不水涨船高?
这不比跟着其他皇子强多了……
张征看了眼惠王的背影,心中暗自庆幸,还好他知情识趣,跳车跳的快。
“大皇兄,这么淡定,可不是你的风格啊。”
王睿站在王瀚旁边,嘲讽一笑,暗戳戳拱火。
“呵呵,本王看起来很蠢吗?”
王瀚冷冷瞥了王睿一眼,淡淡回了一句。
要不是父皇警告本王……
想起炎帝之前看他的两眼,王瀚捏紧了拳头,深吸一口气,目光淡淡地瞥向吏部的方向。
“启禀殿下,臣有事启奏。”
正当炎帝高兴没有人反对之时,吏部尚书陆长夫站了出来。
一看到陆长夫,炎帝就知道他要奏的事是什么,当下便瞥了王安一眼。
小混蛋,希望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吧。
炎帝无奈地点头:“爱卿请说。”
王安一看陆长夫站出来,也来了精神。
来了来了,这才是今天的重点,之前的都只能算前菜,詹事府就算再吸引人,现在也还只是炎帝画的一个饼罢了,什么时候弄出来还不一定呢。
这个,才是眼前的当务之急!
毫无意外,陆长夫直接奏请说互市已经有了章程,举荐郭泗担任主官,其他人的名字也略微说了说。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炎帝惯例问话,其他人还没有反应,贾希言就直接上前反对。
“臣有异议!”贾希言出列行礼,眉头紧皱,“郭泗乃是朝廷藩镇重将,怎么能轻易调派,况且边镇刺史调派,必须经过臣的丞相府,可为何,臣却从未听闻此事呢?”
好脾气的贾希言难得脸上带了几分怒色,瞪着陆长夫。
看着贾希言的目光,王安忽然想起昨天张征说户部复杂,这才有了几分明白,若有所思地看着贾希言。
怪不得之前给炎帝的奏折是右侍郎呈上的,看来,右侍郎才是真正炎帝的人。
而陆长夫在这件事里,恐怕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他是在和贾希言打擂台。
因为贾希言这个丞相管理郡县,按理说,如果是封疆大吏的调动,就一定要经过他。
但吏部身为六部之首,管辖的就是官员的升迁调动,却不能完全掌控封疆大吏,对吏部的权威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所以陆长夫,其实是在借这个事情,和贾希言争夺地方官员的任免权。
想通了这一点,王安心中大定。
现在看来,可能站在他这边的,不止是一个户部尚书,再加上一个利益相关的丞相,那件事的把握,就更大了。
看着针锋相对的贾希言和陆长夫,王安微微勾起了嘴角。
极品太子爷 第1213章 张征的高光时刻
“呵呵,何况,现在正值大炎北伐之际,北方边境正面临战火,燕州乃边关重镇,臣不明白,陆大人究竟有何想法,竟敢在此关头将燕州刺史调走?”
贾希言可不是什么善茬,一旦决定和陆长夫开炮,直接犀利地直指问题关键。
陆长夫既然敢公然和丞相叫板,身为六部尚书之首,自然底气十足,反问道:“这等关头?臣倒要问问丞相大人,什么叫在此关头调走燕州刺史?”
“且不说燕州并未主战场,郭泗也并未此战主将,老臣并非临阵换将,就说只是因为打仗就不能调走边境官员,臣实在闻所未闻!”
陆长夫索性不再看贾希言,直接对炎帝拱手道:“陛下明鉴,正是因为北伐,臣经过多方思虑,才决定调选燕州刺史郭泗担任互市主官,原因有二。”
“其一,郭泗本为燕州人士,又在燕州担任刺史多年,对边境情况有足够了解,多年下来,也与飞龙侯配合默契,若是调任互市主官,当能迅速熟悉情况,将互市管理妥当。”
“其二,我大炎向来有任职避嫌一说,之前燕州随时面临战火,所以,郭泗虽然为燕州人士,却因为其能力过人,才调任燕州刺史,如今既然燕州并非主战场,飞龙侯又在大雁关将北莽死死压制,因此,微臣认为,这才是拨乱反正的最佳时机!”
说到最后,陆长夫朝上首深深一礼,语气铿锵有力,不容辩驳。
“拨乱反正?”
贾希言可不是省油的灯,面对陆长夫的咄咄逼人,他仍然谈笑自若,轻笑着摇头:“陆尚书向来沉稳果断,此言却有些轻浮过头了。”
“敢问陆尚书,郭泗担任燕州刺史已经多少年?陆尚书你担任吏部尚书又多少年?中年这么多年,如此多的机会,陆尚书都对此事视而不见绝口不提,如今,却来说拨乱反正?”
“陆大人,不觉得太迟了吗?”
“贾相何必胡搅蛮缠,本官的意思分明已经很清楚,贾相这般曲解,可不是名士所为。”
陆长夫反唇相讥,与贾希言唇枪舌战,一时间竟成僵持之势,谁都说服不了谁。
王瀚站在一旁,微微垂眸,给了一个眼神,昌王的党羽立刻跳了出来,在旁边摇旗呐喊。
“臣以为陆尚书所言实在有理有据,当前来看,燕州刺史郭泗确实是最佳人选。”
“臣附议,虽是北伐,但互市乃重要军务,自然应当重视,何况燕州刺史郭泗精通军务以及边境各种情况,没有比他更恰当的人选了。”
朝堂上众多朝臣站出来,贾希言虽然是宰相,但终究双拳难敌四手,毕竟他之所以当上这个丞相,就是因为他在朝中毫无根基,这才被炎帝信任。
眼下被昌王党羽众口一词反对,一时间竟显得贾希言无理取闹,十分势弱。
眼看贾希言渐渐有些支撑不住,王安轻咳两声,给张征递了个眼神。
接收到信号,张征立马跳出来,义正言辞道:“诸位所言大谬,以本官看,郭泗担任互市主官,才是大大不妥!”
看到太子的人跳出来,贾希言松了口气,向王安投去了一个感激的眼神。
王安微微一笑,看着张征,心中十分满意。
别说,这种感觉还真不错,怪不得王瀚和王睿总喜欢让自己的党羽说话。
找个代言人也挺好,省得本宫总说那么多话。
盯着满朝文武的目光,张征激动得浑身发抖,几乎老泪盈眶。
对一个御史来说,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不是被罢官,而是被无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