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兰辞
作者:亦函
入乡随俗,嫁人生子,把赚钱养家顶立门户的活儿交给男人,发奋富强光宗耀祖的活儿交给儿子,自己只要打理好后宅这一亩三分地儿,坐吃等死就好。
解沐兰决定自己这辈子就这么过了,可总有那么一个人不让她如愿。追求者叫弄残了,未婚夫被出轨了,贵族圈里的大好男儿都谈“兰”色变了。
沐兰出离愤怒了,“你丫到底谁啊?阻挠我结婚是几个意思?把我熬成大龄剩女谁负责?”
某男施施然站出来“我负责!”
沐兰辞 第001章 守贞岛
大晋开国之前,社会风气已相当开化,女子地位空前优越。~
大晋的开国皇帝姓薛名兆,草莽出身,自幼丧父,其母莒氏行为不端,多有不贞之举,使他饱受屈辱和鄙薄。
许是童年留下的阴影作祟,薛兆平生最恨女子不守妇道。登基伊始,便颁下一系列约束女子德行的律法规条。并无视开明人士的反对,一意孤行地推广新政。稍有反抗者,一律进行血腥镇压。
人到晚年愈发多疑乖戾,对女性的压制也变本加厉。不仅着人重新俢撰《女德》、《女诫》等道德范本,添加近百项堪称苛刻的规条,还勒令京城乃至各大州县修建贞女庙,塑立贞女像,强制女子崇拜信奉。
在他看来,“处死”这样的惩罚还远远不够,遂下令将失德女子悉数流放至东海某岛。
此岛四周遍布暗礁漩涡,终年浓雾缭绕,被流放女子往往连海岛面貌都不得窥见一二,便连人带船卷入漩涡,葬身海底。与其说流放,不如说是海葬。
晋朝传世三百余年,几经变迁,对女子的管束早已不似开国之初那般严苛,“流放”这一习俗却根深蒂固,一直延续至今。人们也早已忘记了海岛原本的名字,都称其为“守贞岛”。
岛上无四季,天儿好时似酷夏,天儿不好便似入了寒冬。
此时刚进三月,晴空万里,海天一色。午后的阳光炽烈如火,烤得叶也卷了花也合了,连沙滩上的石子都明晃晃的好似出了一层油。鸟归巢兽伏穴,整座岛都静悄悄的。
本应杳无人烟的所在,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身影。
这是一个十岁出头的女孩儿,细细的眉,大大的眼,不足巴掌大的小脸。皮肤黝黑,颇为粗糙,想必是常年风吹日晒的关系。
一件式样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袍子,已经洗得泛白,辨不出原本的颜色。穿在身上宽宽大大的,衬得身形愈发瘦小。稀疏干黄的头发盘在头顶,用一块青布帕子裹住,余下两缕布条,在脑后打成蝴蝶结。
背上背着一个软藤编制的扁圆小篓,左手提着袍子下摆,右手握着一根儿臂般粗细的木棍,熟练地拨开矮木丛,一路来到海边。
在沙滩上停住了,张开双臂,深吸一口充斥着海水味道的空气,又拿手罩眼望向海天相接的地方。不管多么好的天儿,那里永远是白蒙蒙的一片,没有生机,没有希望。
她却看得出神,久久不动,把自己站成了一尊雕像。
一只急于觅食的海鸟掠着海面一飞而过,溅起一朵硕大的浪花,潾潾闪闪,碎金一样飞落四散。
她似乎被这动静惊醒了,收回视线,手也放下了。轻轻地吁出一口气,摘下小篓,麻利地脱去身上的袍子,露出里面穿着的紧身小衣来。
将袍子折好,连鞋子一道搁在高处一块平整的青石上,顺手捡一只拳头大的卵石压住。将那小篓重新背好,活动一下手脚,蹚着水下了海。走到深处,一个猛子扎下去便不见了人影。
太阳渐渐西斜,树石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海面上起了风,将积蓄了大半日的热度扫去一半。几只叫不上名字的小兽探头探脑地来到沙滩上,翻食着被冲上海岸的虾蟹。
只听“哗啦”一声巨响,先前消失的女孩儿自海面上露出头来。小兽们惊然四散,甩开四蹄,一溜烟儿地钻进树林。
“胆小鬼。”
女孩儿轻笑一声,抹一把脸上了岸,将背上犹自滴着水的小篓摘下来。下去之前空空瘪瘪的,这会儿已鼓鼓囊囊地装满了东西。
这个时节天黑得快,她也不在海滩上多作停留,飞快地穿好了衣服鞋子,提上小篓,循着原路往回走。穿过一片树林,越过两个小山岗,再沿着一条小河往上游走个一半里路,就到了一片开阔的谷地。
两间倒塌的小木屋,几片刚刚开垦出来尚未播种的田畦,四周圈了一圈树枝插编的篱笆。靠近河边的空地上架着火堆,上头悬着的瓦罐正咕嘟嘟地冒着热气。
一个年近三十、头包青帕的妇人正在河边洗着一把野菜,不时地扭头看向谷口的方向。一眼瞧见那女孩儿,便忙忙地站起身来,“沐兰,你回来了?”
“张婶。”被称作沐兰的女孩儿笑着喊了一声,加快脚步来到她跟前,晃了晃手中沉甸甸的小篓,“今天运气不错,捞到不少好东西呢。”
张氏不急着去看篓里的东西,拉着她关切地打量,“没伤着吧?”
“哪儿能伤着。”沐兰满不在乎地笑道,“又不是头一回下海了。”
张氏抿了抿唇角,还要说什么,就听身后传来一声娇笑,“张姐姐还当沐兰是小孩子呢,她都快十二岁了,若不是困在这鸟不生蛋的地方,都该绣嫁妆准备嫁人了。”
“嫣红,你胡说什么?”张氏拉下脸来。
她最是疼爱沐兰,平日里没少为沐兰的将来操心,嫣红说这话无疑是戳她的心窝子。
嫣红撇了撇嘴,似是不屑于跟她争论,自去翻看篓子里的东西。
张氏抢在她前头将那篓子一把提起来,“上有老下有小的,且轮不到你先挑。”
嫣红鼻子里“嗤”了一声,“我就看看怎地了?当谁稀罕这些个死人的东西呢。”
“你……”
“张婶,莫跟她一般见识。”沐兰拉住气红了脸的张氏,又瞥了嫣红一眼,“不稀罕我捞回来的东西就自个儿想法子去,莫在这里说三道四讨人嫌。”
嫣红不怵张氏,倒对沐兰有几分忌惮。见她着恼,忙又“噗嗤”一声笑开了,“哎哟哎哟,瞧你那小脸儿,绷得跟门神一样。
你也知道姐姐我不会说话儿,有时候就是图个嘴上痛快,没旁的意思,你就饶了姐姐这一遭吧。”
说着便贴过来,伸手去搂沐兰的肩头。
沐兰不耐烦跟她纠缠,借着跟张氏说话的机会闪开去,“张婶,我先去洗洗换身衣服,一会儿来帮你做饭。”
——
沐兰辞 第002章 流放者们
除去沐兰、张氏和嫣红,岛上还住着三个能喘气儿的人。{
六个人中数辣椒婆年纪最大,今年已经六十有二。她不是第一个活着来到岛上的流放者,却是在岛上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个。三十四年七个月零九天,每一天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次之便是郝姑姑,来到岛上也有将近二十年了。张氏十三年,嫣红六年,吴语桐时间最短,是去年才被流放过来的。
至于沐兰,她是本地人,一出生就在这个岛上了。
上辈子她是一名中学的体育老师,运动会上出了事故,她挺身挡住飞来的铅球,救了学生的命。送到医院抢救无效,然后她的照片就被挂在某市专门用来缅怀烈士的纪念馆里了。
生得不算伟大,死得还算光荣。
再然后,她就带着上辈子的回忆,变成了一个呱呱坠地的小婴儿。说得通俗点儿,就是穿了。
她这辈子的娘姓杨,名如玉,曾是大晋朝名声显赫的解国公府的三少夫人。
杨如玉出自商贾之家,若不是解三少爷病重,急需寻摸一房媳妇冲喜,她这样的身份想嫁入国公府那样的人家做正头娘子是绝计不能的。
可惜解三少爷寿数到了,娶上媳妇也没能把病冲好,新婚三日就撒手去了。停灵七七四十九天下了葬,办完丧事杨氏就诊出了喜脉。
亡人有后本应是喜事,解国公府上下知情人等却高兴不起来。
解三少爷先天不足,打出娘胎就泡在药罐儿里,看了多少大夫都说留不了后。他成年之后,解国公夫人也给他安排过几个暖房丫头,事实证明他的确无法人道。
杨氏这身孕来得着实蹊跷。
然不管解国公夫人怎么审怎么问,杨氏都一口咬定那就是解三少爷的种。
解国公夫人如何肯信?
杨氏嫁过去的时候解三少爷都快不行了,哪儿还有圆房的力气?果真圆过房,喜帕上怎不见红?定是她做下对不住解三少爷和解家的事,打量着解三少爷没了死无对证,想和那野种一道赖在国公府享受荣华富贵呢。
不是没有人劝解说国公夫人将错就错,左右解家从一开始给解三少爷张罗亲事就打着从别房过继的主意,若杨氏能生下个男孩儿,岂不省了过继的麻烦?
理儿是那么个理儿,可解国公夫妻两个都是爱重名誉的人,如何容得下一个妇德沦丧的女人堂而皇之地住在府里,给他们最疼爱的小儿子戴一辈子的绿帽子?
解国公夫人原打算一碗汤药送杨氏和她肚子里的孽种归西的,谁知动手前天夜里做了个梦,梦见解三少爷怀里抱着个孩子冲她直掉眼泪。
醒来之后便陷入了两难,既不敢冒险相信杨氏,又担心误杀了自己的孙儿,叫儿子九泉之下难以安眠。思量再三,便瞒着解国公,叫人将杨氏送到一座庄子里,打算等孩子生下来再作定夺。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解国公终究还是知道了,对着老妻大发雷霆。
他是个眼睛里揉不进沙子的主儿,把祖上累世积攒下的名声看得比天重。莫说杨氏肚子里揣的不可能是解家的种,即便是,留下来也够叫外人说嘴的了,不如除掉干净。
解国公夫人到底是放不下那个梦,费了好一番口舌,又搭上不少眼泪,才叫解国公同意将杨氏流放。
依着解国公夫人的心思,虽说流放最终也免不了一死,可不用亲自动手造下杀孽,心里多少舒坦一些。若杨氏果真问心无愧,老天自当照拂,能够叫他们母子两个保住性命也说不定。
甭管结局如何,总能留个想头不是?
大户人家要脸面,家里若是出了不贞不洁的女人,都是先报个病,过得一阵子放出风声说不治而亡,办上一场丧事遮掩过去便罢了。有真个死了的,也有被远远打发了的,鲜少有主动送去流放的。
反倒是乡镇村子里更严格地遵循着古制,一旦发现哪个女子不守妇道,便押送到流放的官船上去。
解国公府比哪家都要脸,自是不会大张旗鼓地送了杨氏上官船。自家出得一艘船,到了地方,把人放到一艘小船上,它便顺着海流往守贞岛那头去了。
官船流放没有这样好的待遇,一架竹排放上七八个甚至十几个人,漂不了多远就散了架,人也沉到海里喂了鱼。
杨氏能够活下来,也多半是那艘小船的功劳。她被冲到守贞岛附近的时候,手里紧紧地抓着一块船板子。正赶上辣椒婆和郝姑姑到海边捞海菜,将她救了上来。
杨氏不是一个好母亲,从沐兰出生起,杨氏就没有正眼看过她,更别提给她喂奶了。若不是辣椒婆和郝姑姑、张氏几人设法弄来一头刚生产过的母鹿,她只怕早就饿死了。
她知道杨氏心里是埋怨她的,如果不是怀上了她,杨氏就不会被解国公府的人怀疑不贞,更不会流落到这个荒岛上。
许是受上辈子的记忆影响,她也没有将杨氏当成自己真正的娘,她对辣椒婆几个人的感情,哪一个都比对杨氏要深。是以当杨氏得知解杨两府被抄家跳海自尽的时候,她并没有感觉多么伤心。
岛上的日子无疑是很苦的,缺衣短食,无医少药,还要对抗狂风巨浪和野兽,但这并不妨碍她苦中作乐。
只要天气好,她势必要下海。一是熟悉水性,锻炼身体,二是搜救,看有没有活着冲到这附近的人,三是打捞一些用得着的东西。
打捞是她最喜欢做的事情,晚饭后开篓分东西也成了大家一天之中最开心最期待的时刻。
晚上没什么消耗,晚饭便简单一些。鱼骨海菜汤里搁几片腊肉,撒一把米,再放几颗新鲜的野菜,每人喝上那么一碗。
嫣红拿筷子搅着碗里的汤饭,眉头皱成一个“川”字,“清汤寡水的,吃得人肠子都细了。多放几块肉多搁点儿米又不会死,抠抠搜搜的还能过好了不成?”
饭是张氏做的,她这一通埋怨可不就是冲的张氏吗?
张氏本就因她乱说话记她一笔账,听她又在那里找茬说嘴,哪里还忍得?立刻冷笑出声,“我抠抠搜搜?你倒是大方,那肉是你猎的?那米是你捞的?
数算数算,满屋子就你一个吃白食不干活儿的,偏就你毛病多!”
——
沐兰辞 第003章 同命不同人
嫣红一听这话就撇了嘴,“不是我猎的捞的,也不是你。{
说着眼睛便瞥向吴语桐。
吴语桐气息一滞,一口汤没咽好,呛得咳嗽起来。
沐兰赶忙放下碗筷,靠过来给她抚背。
吴语桐命不好,打小就没了娘。
语桐爹人穷性子又软,好不容易续娶了一房媳妇,那腰杆子就再也直不起来了。婆娘说一他不敢说二,婆娘指东他不敢往西。等那婆娘给他生了儿子,更是俯首帖耳,恨不能打个板儿把人供起来。
赶上年景不好,家里日子难过,婆娘便动了把语桐卖掉的心思。语桐爹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就依着婆娘说的话办了。
别人家也有活不下去卖儿卖女的,爹娘有良心,给几个钱,叫牙婆帮着寻摸个好的去处。要么去大户人家当了丫头小厮,要么去作坊码头当了学徒小工。签的活契,过个几年日子宽裕了还再赎回来。
像语桐爹这样一纸死契卖上十两银子,连一个大子儿的茶钱都不曾给牙婆打点的,就只能卖到那种脏地方去了。
青楼的姑娘也分三六九等,越是有钱有势的老爷少爷,越喜欢那看得见摸不着的。语桐模样儿生得好,又能歌善舞,虽说也吃了不少苦头,可因得了鸨母的青眼,倒没沦落到卖皮卖肉的地步。
鸨母当她是摇钱树,自然舍得在她身上花钱,照着大家闺秀那样娇养,把她养得指若剥葱,一身的冰肌玉骨。
可楼子里的姑娘再怎么金贵,终究免不了走到那一步。眼见她年纪越来越大了,鸨母也拿她吊足了那些老爷少爷们的胃口,自然要卖个大价钱,连本带利地捞回来。
语桐一心要从良,自是不肯的。被鸨母逼得狠了,便由一个纠缠她多时的富商帮着赎了身。原以为跳出了火坑,谁知又入了虎狼窝。
那富商的元配善妒,趁丈夫出门做生意的空当,给语桐栽上一个与人私通的罪名,将她送上流放的官船。
语桐命大,冲到守贞岛附近的时候还有口气儿,被下海打捞的沐兰救了上来。性命是保住了,可在海里受了凉,两条腿几乎是废了,还落下个咳喘的毛病。
嫣红跟语桐的经历差不多,也是打小被家里卖了的。只不过她的运气比语桐要好一些,在大户人家里当使唤丫头。
那家的少爷生得满腹花花肠子,但凡有几分姿色的丫头就没有他不沾手的。
嫣红的模样儿比着是语桐稍差了些,在那府的丫头里面却算得上出挑的。有几分小聪明,心气儿又高,总惦记着有朝一日能够出头。
那少爷虽不是良配,到底是根高枝儿。若能攀上,麻雀纵变不成凤凰,也是只喜鹊。打着这个主意,跟那少爷周旋,一来二去的,就有了首尾。
那家的太太宠着儿子,把丫头们当成叫儿子消遣的玩意儿,只要做得不是太过火,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他玩闹。
也该着嫣红倒霉,跟那少爷不清不楚的时候,恰逢府里唯一的嫡出姑娘去花园摘花,给撞了个正着。不到十岁的小姑娘冷不丁瞧见那种事儿,连惊带吓大病一场。
那家太太不舍得怨怪儿子,一揽子罪责可不都落在了嫣红的头上?赏了她一顿板子,交给牙婆远远地卖出去。
像她这种勾引主家被赶出来的,想到别家继续当丫头再不能够。加之年纪大了,又破了身子,便是卖到青楼也卖不上好价钱,只能送到奴市去。
奴市紧挨着牲市,人跟牲口一样由着挑拣买卖,讨价还价。卖的价钱高,牙婆抽成便高,卖得低了说不准就赔了,说白了就是赌一把。
奴市上买回去的,是拿来当骡子当马,还是烹了煮了吃肉了,都无人管问。嫣红运道还算不错的,叫一个瘸腿的鳏夫相中了,五两买回去做了媳妇。
鳏夫人长得丑了点儿,倒是个知冷知热的,把嫣红当个宝。可惜好景不长,没几日嫣红就露出了孕相。
那鳏夫几乎赔上全部家当,才讨上这么一房媳妇。旁的都还忍得,唯独替别人养儿子忍不得,一怒之下就将嫣红送到了流放的官船上。
嫣红被辣椒婆救起来的时候已经小产多时了,在海水里泡了好些天,身上都不能看了。得亏当丫头那些年练就了一副好身板,靠着辣椒婆给寻的几样草药,硬生生地撑了过来。
她自觉受的苦比吴语桐多,出身也比吴语桐高贵,处处都要跟吴语桐攀比。
张氏最看不惯的也是她这一点,“无端端的攀扯语桐做什么?语桐身子不好,跟你能一样?”
“哪儿不一样了?”嫣红一百个不服气,“一样是被流放过来的,她就该当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千金小姐,我就该当那洗衣做饭的粗使丫头?
张姐姐,你这心偏得也太厉害了吧?”
张氏叫她气得嘴抖手也抖,半晌说不出话儿。
吴语桐好不容易把气儿喘匀了,两颊泛着潮红,眼睛里泪光隐隐,“都怪我,我这身子骨太不争气,我拖累大家伙儿了……”
嫣红眼睛斜着她嗤之以鼻,“这儿又没男人,摆出那副楚楚可怜的模样儿给谁看?”
辣椒婆听不下去了,将筷子重重地拍在桌上,“你们都说够了没有?”
听得这一声气势十足的断喝,嫣红立时乖乖地闭上了嘴巴。张氏和吴语桐也各自低了头,大气儿也不敢出一口。只有沐兰不怵她,依旧端了碗喝汤。
每到这个时候,就该郝姑姑出面打圆场了。她天生一张圆脸,即便不笑也带着三分和气,说话儿柔声细语,脾气再暴的人冲着她也发不出火来。
“好了,好了,天长日久住在一块儿哪有不拌嘴吵架的?拌完吵完还是一家子人。都快吃饭吧,凉了可就不好吃了。”
见那几个都觑着辣椒婆不敢动筷,便笑呵呵地推了辣椒婆一把。
辣椒婆咳一声,摸起筷子,“吃吧。”
大家这才端碗执箸,各自吃了起来。
一顿饭静悄悄地吃完了,收拾了碗筷天也黑透了。熄掉外头的明火,堵好山洞口,便围坐在一起,开始清点沐兰打捞回来的东西。
——
沐兰辞 第004章 沐兰的心愿
沐兰先从篓里摸出一个牛皮纸包,打开来,里头整整齐齐地裹着四根蜡烛。[
张氏欢喜得拍了一下手,“这可是好东西,多少年没见着了。”
只要有火,岛上便不缺照明的东西。沐兰出生之前,她们一直用篝火。
天儿热的时候还好,挪到外头住木屋,晚上总要在房子四周点几堆火吓唬野兽,顺便照了亮。赶上天不好住在山洞里,通风不好,容易煤气中毒。
沐兰才生下来那会儿说不了话,没法子提醒她们这样有多危险,只要瞧见她们堵了洞口点起火堆,便哭闹个不停。有个几次,她们便琢磨出味儿来了,这小丫头不喜欢火堆。
辣椒婆和张氏先是猎了动物剥皮熬油做灯,只是她们能猎到的动物有限,又没有趁手的家什,耗时耗力还嫌糟践东西。
后来割了树皮刮出树油来用,这东西收集起来倒是不难,可惜烟大,点上一阵子就叫熏得眼辣头疼。几个大人都受不住,更别说沐兰了。
尝试过许多法子,才找到一种颗粒极大的草籽。这草连沐兰都叫不上名字,叶子细长坚韧,专长在树木稀疏的地方,一丛一丛的,有半人来高。
赶上结籽的时候多多地采了,拿草叶编成的袋子装好,压上几块石头,等那油从四周流出来,用瓶瓶罐罐接了,装上个捻子便能当灯点。
这草籽油灯做起来便宜,就是味道不好。乍闻是青草香,烧得时候长了便有一股子鸟粪味儿。张氏嗅觉较别人敏感,闻了多少年都不习惯,一下子瞧见蜡烛怎能不欢喜?
在鬼门关打了个转儿回来,嫣红便觉自个儿这辈子过亏了。别个都为过长远的日子精打细算,她却把享乐摆在头一位。依着她的意思,就该有米吃个饱,有肉一顿光,明天再作明天的打算。
这会儿见着更好的,哪有不想着用的道理,立时怂恿沐兰道:“快点上一支,把那鸟粪灯换掉。”
沐兰看了辣椒婆一眼,见她微微点头,便抽出一根点着了。
橘红的火苗微微晃动着,照亮了每一个人的面庞。张氏迫不及待地吹灭那盏草籽油灯,凑到蜡烛跟前狠嗅一口,满足地喟叹一声,“真好!”
沐兰瞧她这模样儿,心里微微发酸,将蜡烛递到她手里,“张婶,等离了这岛,我叫你天天点蜡烛。”
张氏心知这辈子再没机会离开这岛了,就算能离了这儿,她也没地方可去了。想起自己那不知是死是活的儿子,眼眶子止不住发热。却怕沐兰失望,强自笑道:“好,好,咱们等着那一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