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传媒巨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天真的竖瞳

    顺理成章地,这些央行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再将美元借给美国联邦政府,它们之所以选择购买美国国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便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最终,美元在石油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令其日益在各种贸易中占据主导,这就导致了华夏、岛国这样的出口制造业大国的央行里也积累了大量美元,这些国家的央行也同样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将美元借给美国政府。

    这些贸易和石油美元向美国国债的回流人为制造出了对美国国债的需求,如果不是石油美元体系,这种需求可能不会存在。

    这种需求让美国政府、公司和公民能用更低的利率借到更多的钱,因为大部分的贷款利率都跟国债利率挂钩,从而让美国上上下下都获得了利益。

    更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通过美元和石油挂钩,美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石油的价格走向,从而对石油进口国,石油出口国




第三十九章核心之一就是经济学
    如今的红色巨人,对石油出口的依赖性实在是太高了。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为了安稳局势,一方面,给民众不断上涨工资收入;另一方面,严格控制物价上涨,甚至几十年主要商品价格纹丝不动。

    看上去相当幸福,民众家里的钱富得流油,简直是用不掉的苦。真是跑步进入了**社会。

    然而铁幕的存在,苏联人手中的卢布根本就没用,除了去喝一瓶瓶的伏特加和银行存款数字上涨,居然就找不到花钱的地方,苏联可是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免费住房……

    看看这些,上一世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百姓,真的是只余下羡慕嫉妒恨了。

    然而,这样的政策对苏联的企业来说,就分外的苦逼了,想想就知道了,大集体全福利还工资年年涨,产品又不许涨价,那就剩下唯一的结果——生产越多,就亏本越多!

    渐渐的,苏联的那些国有企业除了资源型或者军工型等特殊行业,其他的都变成了比惨大会,就没有哪一家厂不亏本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工厂没兴趣多生产,国家也没兴趣新建扩建工厂,于是市场上的商品就变得越来越少,到最后,每年的工资总额居然超过了商品总额!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苏联祭出了石油这个大杀器!

    而正好勃列日涅夫时期遇到了石油危机,导致油价飞涨,使得苏联政府有了许多许多的小钱钱。

    企业亏本怕什么补贴!商品不够怕什么进口!民众手中的钱太多怕什么集体东欧疗养,提高人民的福利!甚至还有余力与美国在全世界争霸!

    然而花无百日红,美国在七十年代,就想法子建立了石油美元体系,等到了如今利用形势推动,国际石油价格猛跌,极度依赖石油的苏联经济立刻出现了问题。

    首先,国外的进口越来越少,市场上的商品变得匮乏。出国疗养等福利当然取消,甚至砍了其他福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黑市应运而生,官员的**也变得越来越猖獗,而苏联人民手捏着一大堆卢布,却根本什么都换不来,吃饭都成问题,结果可想而知。

    从这方面来讲,美国建立石油美元,可以说是一个超级大杀器。

    其实和苏联相同的是,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同样遇到国企病,可是效益一下滑,还没大面积亏本呢,就已经急得双脚跳,毕竟没有石油等意外之财的补贴,只能靠自力更生了。

    于是什么厂长负责制、增效减能、技术改造、计划外销售,还有x钢经验、xx宪法等等等等,几乎是十八般武艺全都用上,就差每人打一针鸡血了。

    虽然这些措施几乎全部失败,最后逼急了进行国企改制大下岗,可最终咬牙靠着吃苦耐劳,总算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到了重生前,中国已经有资格面对美国的贸易战表现出强硬的态度了。

    其实在保罗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一就是经济学,讲的就是经济规律,你违背了经济规律,怎么会不走上绝路呢

    当然,这些国家层面的东西,保罗不会去深入接触,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趁着这一次石油价格波动的机会,搭一次顺风船,投一笔钱,想法子获得收益。

    临时想到这些,还是因为前段时间在洛杉矶看到的一家金融报纸的报道,若非如此,保罗都要错过了。

    同样也因为时间紧迫,保罗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筹集资金,进行布局,如今只能够先将摩根银行给他的信用贷款额度用掉,凑齐了一千五百万美元。

    同时保罗还想法子获得更多的信用贷款,只是因为之前信用贷款的数额已经达到了三千万美元



第四十章垃圾债券之王
    艾达摩尔小姐并不认为保罗现在转做空是一个好的选择,无奈胳膊拧不过大腿,眼看着保罗将账户中的两千七百万美元,加上刚刚到账的两千万美元,全都利用十倍杠杆做空石油期货,她也无法阻止。

    在做空的当天,这一部分资金就因为原油价格上涨亏掉了一百多万美元,不过保罗却好像放下了心事,他在纽约呆了大半个月,事情总算是完成了,接下来就是等待结果就可以了。

    正准备抽空返回洛杉矶,结果就接到了克劳德的一个电话,邀请保罗参加了一个派对,而举办派对的主人也算是大名鼎鼎的垃圾债券之王迈克尔米尔肯。

    就冲着垃圾债券之王的名气,保罗就没有拒绝的意思。

    垃圾债券也叫高风险债券,一般被评级机构评为bbb级以下的债券,都属于这个范畴,违约率很高,贸贸然买进的话很容易造成损失。

    但46年出生的迈克尔米尔肯却从中发现了商机,一些大公司因为要保护小投资者而不能破产,信用虽低,价值却很高,在提供了高于a级债券的利息收益后,包装一下完全可以推销出去。

    于是他一边收集这些有价值的垃圾债券,一边将其推销给各个基金、投资人,从中赚取利润,并用这个推动“杠杆收购”模型,促使企业并购。

    米尔肯在这方面有着极其强烈的直觉,总能轻易的从一堆垃圾债券中找出最有价值的东西,于是到了80年代初,他基本垄断了美国垃圾债券。

    1982年,德雷克斯公司开始通过“垃圾债券”的形式发放较大比例的贷款来兼并企业,即杠杆收购。

    1984年12月,米尔肯策划了使他名声大振的皮根斯袭击海湾石油公司的标购事件。标购虽未获成功,却证明了米尔肯有在数天内筹集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能力。

    由于企业收购需要米尔肯的债券部配合,如果米尔肯同意为收购该项目包销债券的话,德雷克斯公司就为客户发一封信,声明“有高度信心”为收购企业提供必需的资金。

    这封信的威力无比,一旦发出,没有一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能逃过被收购的命运。因此,不愿被收购的公司的管理人员对米尔肯“有高度信心”的信,莫不胆战心惊。

    随着米尔肯成了中小企业和投资公司的财神爷,他个人的收入也随之飚升。

    印象中最出名的就是,1986年一年的交易佣金收入就曾达到5.5亿美元,他在金融界的影响也如日中天。

    要知道这可是1986年,这个时候福布斯排名靠前的富豪,身家也才三十亿美元左右而已,这些人无不是多年累积才拥有这么多的财富。

    可惜站在历史的下游,保罗却知道,米尔肯接下来风光时间已经不多了,从80年代后期起,就不断有人状告米尔肯违法经营。

    法庭于1990年确认米尔肯有6项罪名,这些罪名都是没有先例的:掩盖股票头寸、帮助委托人逃税、隐藏会计记录,但均与内部交易、操纵股价以及受贿无关。

    米尔肯最终被判处10年监禁,赔偿和罚款11亿美元,并禁止他再从事证券业,从而结束了米尔肯作为“垃圾债券大王”的传奇经历。

    实际上按照相关的法律,米尔肯的罪名比他的许多同行要轻的多了,可最终判处的结果却要严厉的多,明眼人就可以看出来其中肯定有猫腻。



第四十一章巴菲特
    没有特别收拾打扮,或许是因为年轻,保罗在晚上的派对上并不起眼,周围都是身穿正装的男男女女,长桌子上摆放着糕点、水果以及酒水,偶尔有人去吃一些,动作尽量优雅,怕在这种公开场合中丢了面子。

    可以听到几个基金经理们正在说话,这些人讨论股市、外汇、石油、黄金,一个个发表着自己的观点,谁都不知道就站在他们身边的保罗,前不久刚刚投机了石油期货,并且获得了超过一千万美元的收益。

    目光转到了派对的主人米尔肯那边,此时他身边围拢不少人,当中还有些让保罗感到熟悉的面孔,经常在财经类杂志、电视上看见,一眼扫过去,光是亿万富豪就有好几位。

    在看到一个人的时候,保罗心中一动,主动前去拜访。

    如今的“垃圾债券之王”米尔肯正如日中天,巴菲特此时的名气或许还不像是十多年后,被全球的众多投资者称为股神,不过已经是投资行业的顶尖的一员。

    有了他们两个,这个派对的层次很高。

    事实上,保罗和沃伦巴菲特并不是第一次见面,在五年前,保罗随父母一起到纽约参加一个商务酒会,就曾经见过巴菲特先生,在这之后也有过两次交集。

    上一世的时候,这家公司的股票一股达到十几万美元,买房子卖掉几股股票就足够了。

    将一万美元交给巴菲特,最终会变成了大约为二亿七千万美元,还是税后的传闻许多人都听说过。

    这位股神的价值投资的确是很有一套,起码保罗能够肯定,就算重生专门学习了多年的金融知识,也远比不过对方对金融行业的了解深刻。

    小的时候,曾经撺掇过父母投资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可惜的是并没有被采纳。

    等到保罗自己成年之后,能够自己做主进行投资,他却没有投资这家公司的打算了,毕竟保罗已经能够自己做主投资,有了作弊器,现在赚钱的速度,已经超过了投资巴菲特的公司。

    主动地找巴菲特攀谈,主要是希望能够从他那里学到一点什么,同时拓展一下自己的人脉。

    人脉关系在美国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商人们之间,那些金融寡头有个属于他们的小圈子,可以直接跟华府方面联系,进而影响到金融决策的那种高端圈子。

    地位低一些的也有不少,互相结成同盟,大家一起捞钱,比如上一世极为出名的跟量子基金存在牵连的那帮人,成功攻击过英国、墨西哥金融货币体系,还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幕后推手之一。

    这些在网络时代已经是摆在明面上的消息,许多人都知道,只是想要真正的进入相关的圈子却并不容易。

    保罗之前年纪小,好不容易经营的一些根基也都在美国西海岸,在好莱坞,和华尔街这帮人算不上熟悉。

    巴菲特显然也认出来了保罗,他对于保罗也很有一些好感,虽然见面次数不多,但保罗年轻好学,又很有天分,在保罗投机日元外汇的时候,他还专门关注过。

    此时和保罗聊天,还给出来了自己的警告:“首先要恭喜你,应该是赚了一大笔,不过你去年的投资还是太过于冒险了,在这之前,没有人能够肯定广场协议的产生,如果一旦失误,你可是会赔上一大笔。”

    对于巴菲特的警告,保罗只能够表现的虚心接受,毕竟对方肯主动给自己劝告,已经说明了亲近的态度,保罗自然不可能表现的和龙傲天一样。

    巴菲特能给他带来许多东西,人脉、资源、金钱等等都算,交好对方好处很多,保罗也说出来了自己收购了一家基金公司,并且正在操盘原油期货。

    对此巴菲特则说道



第四十二章返回剧组
    聊得还算不错,或许是觉得保罗人还可以,布鲁斯将他介绍给自己的两位朋友,渐渐地聚集了一个七八个人的小圈子,不过大多都是身家几千万的富豪,或者基金公司的老板。

    如果到了顶尖的圈子里,现在的保罗最多算是旁听的小辈,甚至如果没人介绍,也无法加入,比如巴菲特和几个生意伙伴聊天,保罗如果主动发言,就会被视为不懂规矩。

    不过在这里,保罗可以自如的和这些人聊天讨论,有不少人谈起来了自己一些成功的投资经历,把自己打造成很厉害的形象。

    没有人知道保罗通过日元外汇具体赚了多少,不过大多猜测能够过亿,这里面有基金的所有人,有想要从保罗这里拉到投资的想法并不奇怪。

    布局好了做空石油期货之后,保罗和纽约新认识的一家券商签下了迪士尼0.15%股份的认股权证,到目前为止,他签下来的认股权证占据迪士尼公司全部股份的4.33%。

    按照认股权证上面的价格,最晚明年十一月,他就需要花费超过1.7亿美元,完成认股权证,否则之前花费的购买认股权证的费用和给莫利亚的佣金就会都打了水漂。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保罗在日元外汇上的预期收入,就算是他多等一阵子,等日元上升的更高,随着认股权证的增加,资金的缺口仍旧会越来越大。

    这个时候,保罗也庆幸自己找到了投机石油期货的机会,否则到时候真要头疼了,更不用说接下来的投资计划了。

    因为离开剧组已经有大半个月了,为了弄清楚剧组现在的进度,保罗直接飞到了拉斯维加斯,他没有特别通知,到了剧组的时候,拍摄正在进行。

    “詹姆斯!”杜奇查理曼将男主角喊了过来:“你的表情还不到位,我需要你的眼神,你现在心里面充满了烦躁想要发泄,为此不惜孤注一掷,而不是单纯的愤怒,而是更加复杂的感情。”

    作为男主角的詹姆斯兰奇虽然年轻,但很有经验,从小就参与表演,之前还曾经参演过数部电影,经过调整,很快达到了导演的要求。

    “做得很好,詹姆斯!”拍完了这一个镜头,杜奇查理曼继续说道:“你是一个表演天才,将你的潜力都拿出来给我看看,接下来是你和女主角的戏份,该你了科特尼。”

    “好的杜奇导演。”詹姆斯很快保证道,他的演技不错,也有一些人脉关系,可即便是如此,加入好莱坞快三年,才接了几个戏份很少的配角,这次好不容易得到的男主角的机会,他十分的珍惜。

    旁边的化妆师杰克为科特尼补妆,接下来还是试拍,保罗这个导演要调整演员的状态和走位,同时也要寻找最合适的拍摄位置和拍摄手法。

    虽然很多拍摄方式制定计划时都有构思,但具体到细节的时候,肯定会有一定的差别。

    “灯光准备!演员准备!开始!”

    进行了一次试拍之后,无论是灯光师,还是男女主角都迅速进入了状态,特别是后两者,按照设定的走位,出现在了摄像机镜头中。

    经过数次排练和试拍,他们两个对这段戏的驾驭在提升,但杜奇没有使用刚才试拍时的拍摄方式,而是换了一种走位和拍摄手法。

    拍摄中,不止演员以及其他幕后职员需要调整,导演和摄影师同样也要调整,以寻求最合适的方式,拍出最好的效果。

    在影片拍摄时,杜奇作为导演一直试图控制画面中出现的所有元素,这对叙事来说十分有帮助,他也接连使用了开放式取景
1...89101112...1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