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日月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伯伦散人
“老陶,这边有什么新情况吗?”夏天阳问道。
“没什么大的变化。”陶守庆回答道,“朝廷关于收税的旨意来了半个多月了,但是王可宗那边一直没什么动作。我问过陈民城,他支支吾吾的也没和我说明白。”
“他们还是在揣摩崇祯的真正意图,不敢冒然行事。”陆天翔笑道,“琼州府的这些商户有什么反应吗?”
“我让何文焕把这个消息撒出去了,商户们的抵触情绪还是蛮大的,这恐怕也是王可宗迟迟没有行动的原因。”
“能不能先安排一下,让我们先和陈民城见个面?”夏天阳问道。
“这个没问题,我随时可以安排。”陶守庆回答完又说道,“这两天澳门有点变化,我还没来得及向家里汇报。”
“澳门出什么事了?”
“也没什么大事。”陶守庆理顺了一下思路,“就是那个葡萄牙商人穆里尼奥最近来的比较勤,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让咱们加大给他的定量。”





大明日月 第四百一十五章 王可宗的忧虑
“他要加大定量?”夏天阳问道,“这几年他的订单一直很稳定,他现在的生意做大了吗?”
“应该不是。”陶守庆回答道,“当初孙天昊和他商定的是一年五万两的供货,而且必须现款。他现在要求增加到15万,但是听他的意思他没有那么多银子,他想赊账。”
“他为什么会突然要赊账。”夏天阳自言自语道。
“不用瞎猜了,原因很简单。”陆天翔说道,“穆里尼奥肯定是听到了什么消息,他担心葡萄牙和咱们翻脸,所以能先多订点就多订点。”
“陆老,那咱们怎么办,答应他吗?”陶守庆问道。
“这件事要夏委员长拿主意。”陆天翔笑道,“穆里尼奥的事不算什么,咱们控制海南岛才是头等大事。”
陆天翔等人终于和陈民城在一家酒楼见面了,自从上次王可宗陪着王承恩到榆林湾之后,陆天翔已经快三年没见到陈民城了。
“陈老先生英姿不减当年,这些年越发的精神了。”
“哪里,哪里。陆老先生才是老当益壮。”
两个人互相寒暄着各自就座。
几杯酒下肚之后,夏天阳知道该谈正事了,冲着陈民城一端酒杯:“陈老先生,想必您也知道在下这次来的目的。”
陈民城微笑的看着夏天阳:“我家大人同你们榆林湾相交多年,学生也和你们诸位来往多年,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你们可是为了收取工商税之事来的?”
“陈老先生真乃当世诸葛。”夏天阳恭维了一句,“不瞒老先生,收税一事的确是我们榆林湾向皇上建议的,朝堂上有所争论是在所难免。但是这件事是圣上的旨意,却不知为何王大人迟迟不见动静。”
夏天阳这么说多多少少有点逼问的意思了,难道皇帝的意思你们也敢不遵吗。
陈民城的脸上稍稍有点变色:“学生也不瞒夏公子,万岁现在看重你们榆林湾我家大人也是知道的。但是万岁看重的是你们榆林湾却不是我家大人。诸位有所不知,万岁的旨意前脚到,后脚我家大人就收到了几封来自内阁个司礼监的信件,我家大人难做啊。”
“陈老先生所言之事我们也考虑过。”陆天翔接过话去,“老朽想斗胆问一句,王大人可是担心收税会引起民变?”
“这个我家大人倒不担心,我家大人也明白,收取税负是于国于民都有好处的事。”陈民城有些犹豫的说道,“只是,就怕有人暗中使绊。”
“敢问陈先生,琼州府城内如今有多少家商户?”夏天阳问道。
“这还要多谢你们榆林湾了。”陈民城说道,“自从你们在此地开设糖厂、商号,并将府城当做是运往大陆的货物中转站,这些年商号的数量成倍增加。现在嘛,大大小小的商户差不多有二三百家了。”
“那陈老先生认为这几百家商户会掀起什么风浪来吗?”陶守庆插话问道。
“陶公子。”陈民城把头转向了陶守庆,“几百个商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大的风浪,但是朝堂上悠悠众口。朝廷的旨意虽是如此,可上上下下都盯着呢,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我家大人可就百口难辩了。”
陆天翔听陈民城这么说,暗暗地给夏天阳使了个眼色,夏天阳掏出了一封书信:“陈老先生,这是北京王公公给王大人的一封信,我们也没敢拆看,还请陈老先生转交王大人。”
“这是王公公的信?”陈民城并不清楚现在王承恩在崇祯面前的地位有些下降,但是他心里有些疑惑,为什么王公公的信会让榆林湾转交。
陈民城没有多问,伸手将书信接过来:“诸位放心,学生一定当面呈交我家大人。”
这封信的确是王承恩写给王可宗的,蒋北铭在北京的时候当面和王承恩坦诚不公的细说了琼州府收税的好处和可能引发的后果。并将榆林湾的想法全部和盘托出,只是略过了榆林湾想在各地驻军的计划。王承恩觉得既然自己已经打定主意要和榆林湾站在一起,并且已经把两个侄子托付给了榆林湾,所以能出点力还是出点力,这才按照蒋北铭的意思给王可宗写了这封信。
酒宴散尽,双方各自回家。陈民城没敢耽搁,连夜进府拜见了王可宗。
王可宗看完了王承恩的信久久没有说话,陈民城不知道王承恩的信里到底说了些什么,站在一旁也没敢多问。
“老夫子,你也看看。”王可宗把信递给了陈民城,却又有些哀怨的说了一句,“这个榆林湾,本官想躲躲清净也是不能。”
陈民城大略的看了看书信,王承恩在信中说的很简单,只是拜托王可宗要按照朝廷的旨意,尽快把工商税收上来。至于朝堂上的非议可以不用去管它,因为这个旨意毕竟是崇祯的意思。
王承恩在信中说到,如果因为收税的问题引起什么变故的话,琼州府可以宣布免除农业税,榆林湾已经答应,免除的这块农业税会由他们补上。
“老夫子。”王可宗等陈民城看完信问道,“你意下如何?”
“大人,难啊。”陈民城说道,“虽说王公公在信中说的很清楚,这件事是圣上的旨意,榆林湾也会填补一些空缺。可琼州知府毕竟是大人您,学生这些时日也关注过,现在街面上已经在流传收税的消息,商户们的意见很大。一旦真的引起什么变故,朝廷首先要过问的可是咱们,而不是王公公和榆林湾。”
“本官担心的也正是如此,县官不如现管,朝野上下关注的并不是琼州府,但是琼州府却是焦点。”王可宗说道,“但是如果我们一直拖着不办恐怕也不行,朝堂上照样有人会说我们抗旨不遵。”
“大人,那咱们究竟应该怎么办?”
王可宗思索了一会,“老夫子,你再去见一见榆林湾的人。你可以告诉他们,琼州府可以开始收税,但他们要保证琼州府的安稳,决不能引起民变。”




大明日月 第四百一十六章 戒严
陆天翔和夏天阳回到榆林湾的时候是崇祯九年的九月中旬,许朗和叶战已经带着第二舰队开赴越南,韩万涛正在和徐田彬训练从难民中招募的一千多名新兵,曾广贤在台湾一直没有消息传回来,榆林湾并不知道台湾现在的状况如何。
夏天阳召开了两个委员会的扩大会议,所有在家的委员和局长、主任都参加了这次会议。
“诸位,请安静一下。”夏天阳挥了挥手,“我这次和陆老一起去琼州府结果还算是满意,王可宗答应了要收税,但是他也提出了要求,咱们必须要保证整个海南岛的安定。”
“老夏,这不就是咱们原先的目的吗?”孙天昊问道,“咱们正好趁着这个机会驻军海南,不驻军怎么保证安定?”
“问题就在这,要是这么简单就好了。”夏天阳说道,“今天把你们大家叫来就是要大家出出主意。我们和陈民城说起过这件事,王可宗坚决不答应咱们驻军,但是咱们还必须要保证不会引起民变。”
“不驻军怎么保证?”韩万涛嚷道,“王可宗这不是为难咱们吗?”
“除了驻军一个办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陆天翔缓缓说道,“现在来看,驻军的可能性不大。”
“别的办法,还能有什么办法?”众人纷纷议论起来。
“陆老,诸位。”程依依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信,“这是许朗临走前留给我,让我提交给委员会的。许朗在走前和我说起过,王可宗可能会不同意咱们的驻军计划,所以他想了另外一个方案,税警。”
“税警,什么税警。”众人又嚷起来,“税务警察吗?”
陆天翔笑道:“这个许朗,倒是和我想到一起了。”
“陆老,您什么意思?”张国栋问道。
“诸位,我先给你们讲一段历史。”陆天翔微笑道,“大家前世都学过中学历史,也肯定都知道《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中有一个规定,从山海关到北京的铁路必须由八国联军驻守,中国军队不得进入。但是当时的慈禧太后要从西安回北京必然要在北京火车站下车,没有军队的保护怎么可能。”
“是啊,陆老,怎么可能?”魏阳傻呵呵的问道。
“袁世凯聪明,他想了个办法。”陆天翔解释道,“把军队调过来,脱了军装,全部换上警服,开进火车站,中国从此有了近代的第一支警察。”
“哈哈哈哈,袁大头还真是聪明。”众人一阵大笑,“看来咱们也可以这么做了,柳冠南,孙大雷,你们可以组建税警啊。”
门外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进来。”一个巡捕急匆匆的跑了进来,对着屋子里的人敬了一个礼,趴在柳冠南的耳朵边上说了几句话。
柳冠南忽的站起来了:“诸位,董主席,出事了,我们需要军队的协助。”
“出什么事了?”张国栋先问道。
“流民安置地发生了骚乱,流民和本地人发生了大规模械斗,已经死了十几个人了。巡捕房人手不够,希望军队能协助。”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什么原因引起的械斗?”屋子里又开始乱了。
“都别乱。”张国栋喊道,“韩万涛,马上带两个营赶往安置地,先把两帮人分隔开,平息骚乱,参与械斗的人全部交给巡捕房处理。另外,必须看好招募的新兵团,决不能让他们也乱起来。”
“是,张主席。”韩万涛答应了一句和柳冠南一起跑出了屋子。
“咱们也别在这等着了,都去看看吧。”众人纷纷站起身。
“大家先等一下。”夏天阳喊住了众人,转头向陆天翔问道,“陆老,按照咱们的规定,如果在榆林湾内实行戒严需要什么程序?”
“按照穿越大会做出的规定,如果是局部地区的戒严,需要委员会和军委会共同表决;如果是整个榆林湾戒严,则需要由穿越大会集体表决。”
“正好现在两个委员会的人都在。”夏天阳举起了手,“我提议,流民安置地实施戒严,同意的请举手。”
“夏委员长。”魏阳提出了异议,“咱们现在还没弄明白事情的原委,现在就戒严合适吗?”
“我认为合适。”董非也举起了手,“我们现在必须先将骚乱平息,如果不戒严,一旦军队撤离很有可能会再乱起来。况且只有戒严,我们才有合法的理由让军队参与。”
“现在不是争论的时候。”夏天阳举着手说道,“先表决,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了同意,榆林湾的第一次戒严令颁布了。流民安置地实施戒严,所有流民全部待在安置地不许离开。
夏天阳和董非等人赶到流民安置地的时候,骚乱已经平息,燃烧未尽的余火依旧在冒着滚滚浓烟。
“报告董主席,夏委员长。”韩万涛从远处跑过来,“骚乱平息,军队冲天开了两枪,一共控制了大约三百多人,已经由巡捕房带走了。”
“伤亡情况怎么样?”夏天阳问道。
“死了24个,4个是榆林湾的人,20个是新来的流民。另外伤了大约30多个,重伤的已经送医院了。”
“什么原因引起的。”董非问道,“怎么会发生这么严重的械斗?”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柳冠南应该正在调查。”
夏天阳没有再问,向韩万涛展开了一张纸:“韩少将,这是榆林湾两个委员会共同发布的戒严令。在流民安置区实施戒严,时间就从现在开始,具体操作由你负责。”
“是,委员长。”韩万涛接过了戒严令,“我马上去安排。”
“老董,这里交给韩万涛吧,咱们去巡捕房看看。”
整个巡捕房人声鼎沸,里里外外全是端着燧发枪的大兵和挎着手铳的巡捕。参与械斗的几百人被分成两拨蹲在巡捕房外面的一块空地上,不断有人被带进去,带出来。




大明日月 第四百一十七章 和流民的谈判(上)
柳冠南正在办公室里对叶严等几个探长布置着工作,见夏天阳和董非进来,柳冠南挥了挥手:“你们先出去吧,抓紧时间问话,有什么事立即向我汇报。”
探长们都出去了,夏天阳问道:“问出来了吗,到底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规模的械斗。”
“你们先坐。事情的起因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柳冠南先在椅子上坐下,“第一批流民来了以后,为了便于管理,咱们把他们都安置在了一起。但咱们忽略了一个事情,这些流民都是北方人,而且人数一万多,他们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融入到榆林湾,现在流民和榆林湾的原住民矛盾越来越深。今天的事情是因为吃饭引起的。”
“吃饭怎么会引起械斗?”董非奇怪地问道。
“咱们这里都是大米,没有白面,有些流民吃不惯大米。”
“都快饿死了还挑食啊。”董非不满的嘟囔了一句。
“刚来的时候是不挑食,现在不是都吃饱了吗。”柳冠南说道,“今天给他们分饭的时候,有几个流民抱怨了几句,分饭的人回了几句嘴,结果双方吵了起来。分饭的人认为自己吃亏了,叫了几个人想去报复,没想到有几百流民都是一个宗族的,双方的人越聚越多,最后酿成了这次大规模的械斗。”
“冠南,你现在打算怎么处理?”夏天阳问道。
“如果按照法律来的话很简单,该抓的抓,该起诉的起诉。”柳冠南看向了夏天阳和董非,“但我觉得不能这么处理。”
“为什么?”董非不理解,“你柳大总探长不是最讲法律的吗?”
“我上辈子处理过农村的宗族械斗,和他们不能谈法律,如果一切按照法律来,会引起更大的麻烦,更何况现在还是四百年前。”
“可现在毕竟是死人了,而且死的还不少。”夏天阳说道,“如果绕开法律的话,也不太合适吧?”
“正好你们两个都在,我有几个想法先汇报一下。”柳冠南问道,“抓进巡捕房的人先关着,一个不放,一个不逮捕。但这么做不符合法律规定,我希望能有穿越大会的授权。”
“这个没问题。”夏天阳答道,“现在流民安置区已经戒严了,按照咱们的规定,穿越大会可以授权你将拘留期限延长到十五天。”
“戒严了?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柳冠南一下子问了好几个问题。
“你和韩万涛去处理械斗的时候,两个委员会临时做出的决定,也不算违反规定。”董非解释完又问道,“你把这些人关着是什么意思?”
“我是这么想的。”柳冠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现在就用法律来裁决谁对谁错,那只能激化矛盾。现在的流民大致来自山西的几个地方,其中也有几个比较大的宗族,所以我想先把他们当中说话算数的人找过来,大家开诚布公的谈一谈,问一问他们的意见再说。榆林湾这边也是一样,现在联合总会的改选已经结束了,宋应星和武承宗他们也还在主席团里,再问问他们的意见。如果双方都能让步的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好。这种事是说不清的。”
“老董,你的意见呢?”夏天阳问道。
“我没什么意见,可以先这么做。”董非说道,“但是还有一个后续问题。咱们以前榆林湾招人从没有这么大的规模,而且还都是北方人。马上就会有第二批流民到达,我觉得下面不能再这么安置了,穿越大会应该马上拿出一个新的安置措施,否则恐怕还要出事。”
“你说的很对。”夏天阳点了点头,“咱们以前招人,一次最多几千人,而且来了以后立马安置进了工厂或者军队。只要有活干,有银子挣,能忙起来就不会有人闹事。这一次也怪我,最近事情太多,除了招募新兵之外,这些新来的流民基本没有安置。每天吃饱了饭就无所事事,难怪会出这事。”
“那么事不宜迟。”柳冠南站起身,“我现在就去找流民的人谈谈。”
“冠南。”夏天阳喊住了柳冠南,“那边已经戒严了,你找人的话先和韩万涛打个招呼,他现在具体负责戒严的事。”
“我知道。”
柳冠南带着几个巡捕在戒严司令部找到了韩万涛,把自己的想法和韩万涛说了一遍。
韩万涛犹豫了半天:“冠南,找他们谈谈没什么,但是现在是戒严时期,军队已经封锁了整个安置区,他们一个也出不来,恐怕也不想出来。要是贸然进去带人可能又会引起骚乱。”
“我可以进去和他们谈。”
“那不行。”韩万涛连连摆手,“万一他们再把你扣了,那里面可是一万多的流民。”
“那怎么办,我进不去,他们又不出来,那还怎么谈。”
“你看这样行不行。”韩万涛出了个主意,“你不是带回巡捕房三百多人吗,在那里面找个领头的流民,让他先替你传一下话,看看他们的反应再说。”
“行,你这主意不错,我回去看看。”柳冠南又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巡捕房。
一个连的大兵端着燧发枪站在流民安置区的前面,柳冠南带着几个巡捕坐在大兵前面的桌子前,他的对面也坐了三个老者。
“三位老人家。”柳冠南抱拳拱手,“在下是榆林湾巡捕房总探长柳冠南,在下的意思我想你们的人已经和你们说过了,在下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柳大人。”当中的一位老者对柳冠南回了一礼,“我等当初都是相信了你们榆林湾的承诺,这才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可是自从到了这里之后却和你们当初的承诺完全不一样,你们当初说什么人人都会有地种,人人都会有银子挣。可如今我们这些人,除了那些青壮被你们征招入了军伍,剩下了什么安排也没有,还要天天看你们的脸色。小老儿敢问大人,你们当初的承诺都是在骗我们吗?”




大明日月 第四百一十八章 和流民的谈判(下)
柳冠南没想到这个老者压根就没谈这次械斗的事,而是上来就编排榆林湾的不是,不觉有点楞。叶严在一旁忍不住说道:“安置你们也需要时间,你们这么多人如何一下子安置的完。现在你们天天有饱饭吃,有干净地方住,难道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还要闹事。”
“这位大人。”右边的老者说道,“不是我们要闹事。我们这些老幼妇孺都是北方人,本来就吃不惯你们的稻米,今天只不过有个孩子哭闹了几声,你们的人上来就骂,我们又岂能逆来顺受。”
“几位老人家,我们不谈这个问题。”柳冠南知道再说下去又要吵起来,“只是今日之事十分的严重,这么大规模的械斗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而是还死了那么多人。”
“我们死的人更多。”左边的老者开口打断了柳冠南的话,“我们不但死人了,还让你们抓去了几百,你们现在还把我们关在这里不许出去。大人既然要和我们谈,先把我们被抓的人放回来,严惩打死人的凶手,咱们再谈别的。”
柳冠南盯着面前的这三个老头心里暗暗奇怪,这种口气,这种条件,这还是大明的百姓吗。如果是榆林湾的人这么说,柳冠南倒也可以理解,可他们是刚刚来榆林湾的流民。在鞑子和官府面前,这些人温顺的像羔羊一样,为什么在榆林湾面前却这么咄咄逼人。
“你们怎么和我们总探长说话。”叶严火了,“我告诉你们,想在榆林湾闹事可没有好果子吃。”
“叶严。”柳冠南喊住了叶严,自己的口气也不觉得强硬了起来,“在下来这里和你们谈是真心想解决这件事,不是要来追究谁的罪过。如果按照大明律法,按照榆林湾的法令,你们这是杀官造反,后果怎么样你们自己想想。”
柳冠南说完站起了身:“希望三位能想清楚,咱们过几日再谈。”
柳冠南并没有回巡捕房,和叶严交代了几句就急匆匆的来到了委员会,两个委员会的委员正在会议室里开碰头会。
“冠南,什么情况,谈的怎么样?”夏天阳急切的问道。
柳冠南没回答夏天阳,而是向王华问道:“王校长,你们总务二处最近有什么新情况吗?”
“你问的是哪方面的新情况?”王华没明白柳冠南这句没头没脑的话是什么意思。
“各方面的,尤其是北京和满清的。”柳冠南坐下把刚才谈判的情况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我现在怀疑这次的事情是有人暗中捣鬼。”
在座的众人听完柳冠南的讲述都把头转向了王华,倒把王华看笑了:“你们都看我干嘛,我现在也不知道谁在捣鬼。北京和满清的消息是有一些,但和这次的事应该没什么关系。”
“这件事究竟要怎么解决,我需要委员会或者穿越大会拿出一个决议来。”柳冠南继续说道,“而且要快,如果拖下去的话还会出乱子。”
1...176177178179180...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