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皇储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回龙峰
最初的坦克主要武器为1门37毫米火炮,辅助武器为5挺762毫米机枪:1挺安装在火炮右侧,1挺安装在车体前部右侧,2挺安装在车体两侧机枪座内,1挺安装在炮塔顶部。炮塔顶部有1个小指挥塔。不久之后又对炮塔进行了一些改进,变为焊接结构,取消了炮塔顶部的小指挥塔,两侧的机枪也予取消,辅助武器变为3挺762毫米机枪:1挺并列机枪、1挺前置机枪和1挺高射机枪。
可陆军可并不满足,在他们看来这种坦克只装备了37毫米口径的主炮远远比不上德国人的50口径主炮,装甲也落后了不止一点,显然已经落伍了。
也许是设计部门受到了刺激,他们竟找来75毫米火炮硬生生的搬上了车身上,反击陆军嫌弃他们的坦克这也不如德国,那也不如德国的嘲讽。你看,德国人的坦克口径也就50,我给你装上了75毫米,这总比德国强吧?
可这也导致新的坦克一共3层的布置类似一个移动的塔。驾驶席的左边安装两挺固定机枪。在驾驶席之后,安有一双人炮塔。车长及一名炮手负责使用炮塔内的一门由373反坦克炮衍生出的5或6坦克炮,及一挺同轴机枪。车长拥有一个带机枪的指挥圆顶用于观察。由于车内武器众多,所以乘员足足有7人(格兰特式为6人),比各国同期坦克要多,显得十分拥挤。
这种被命名为3中型坦克虽然具有相当强大的火力,机动性也不错,但防护性相对差一些,表现在车姿高,装甲较薄,铆接车体等方面。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车内有7名乘员,加上两门火炮,显得十分拥挤。采用两门火炮,又分为两个层次,不便于车长指挥和迅速发扬火力。
虽然陆军依旧对这种整体实力远不如德国坦克的“破玩意”深有不满,可毕竟现在的美国也没有受到强烈的坦克威胁,陆军也就捏着鼻子准备装备整整3000辆这种“破玩意”。
既然地面部队都“鸟枪换炮”了,那飞翔天空的雄鹰岂能落后?
陆航部门(二战时期美国没有独立的空军,有的是陆航和海航)也急着更新装备。虽然没有面对面挑战过,可光对比一下双方的性能数据就知道自己的p-36战斗机远不是德国人bf109的对手。
还好早在1939年1月洛克希德公司就交付了xp-38原型机,也首飞成功了。(p-36跟p-38中间原本应该还有个p-37型号。通用汽车爱利森分公司设计了v1710-11型液冷发动机。同时还采用了一台通用电气的涡轮增压器来使发动机散发出更强劲的动力。为了证明改进的效果,他们采用了实验的方式,造出了十几架xp-37。虽然不知为何这批这种试验机未被采纳,但据传收集到的数据被用在了p-40的设计上。)陆航现在只等新的飞机进入量产。
就在美国人奋力缩小与德国武器性能上的差距时,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消息传到了美国白宫。
被困于敦刻尔克地区的几十万英法联军在英国远征军最高司令戈特子爵的带领下举起了白旗。
欧洲战局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完全超出了美国人的预料,甚至有情报传来说法国人也即将投降,德国人会乘胜追击登陆英国本土。
“这可不符合我们美利坚的利益。我们得拉英国人一把。”一旦德国真的登陆英国并站稳了脚跟,那美国干就会失去干涉欧洲的跳板,野心勃勃的罗斯福可不容许整个欧洲的统一。
“可是国会不会轻易答应的。”开口的是陆军参谋长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
欧洲战争爆发后美国国内有人主张全力避免战争,有人主张积极备战。不过现在的美国依旧盛行孤立主义(简单来说因为一战时期,美国参战,伤亡惨重,但是巴黎和会的时候,分发战争红利,美国却没有得到多少,所以二战刚刚开始的时候,美国人并不愿意参战),即使宣扬积极备战的人也不希望美国贸然卷入战争。
马歇尔将军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无论愿意与否,不远的将来美国必然要卷入战争。而他作为陆军参谋长,积极备战更是责无旁贷。现在美国需要的是时间,而最能拖住德国人步伐的只有英国,援助英国就等于是在给美国自己争取时间。
可怎么说服国会那帮保守主义派议员们呢?
(iishu)是,,,,!
第二百八十三章 蠢蠢欲动意大利
【】(iishu),
结束了围歼敦刻尔克英法联军主力的任务后德军马不停蹄的调转矛头南下而去!
原时空中接替甘末林任法军总司令的魏刚在索姆河和埃纳河一线仓促构筑“魏刚防线”,准备据险防守,阻止德军南下,但法军精锐之师已遭重挫,所剩的71个师装备甚差,且无空军支援,要顶住100个德国师饿虎扑食般的攻势,已几乎没有可能。
而这时候甘末林依旧是法军总司令,摆在他面前的只有逃亡或投降两个选项,已经没有坚持抵抗这一项了。
在继续作战还是通过求和结束战争这个问题上,法国政府内部分为两派,一派以雷诺总理为首,另一派以贝当元帅为首。贝当公开而毫无保留地出来当了投降派的领袖。贝当向内阁宣读了一份备忘录,排除了在法国本土以外继续战斗的任何想法。“我们是拥有大量的殖民的,可大家也清楚法兰西经济和工业都集中在本土,殖民地没有什么工业,也没有什么经济,本土一旦丢失也就失去了抵抗的资本。”
而本土的抵抗那更是扯淡。法国国土面积小,地形较为平坦单一,加上法国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四通八达,德国机械化部队在法国简直如鱼得水。如果法国选择抵抗,用不了多久本土就沦陷了。本土沦陷后别说翻盘,能不能保住海外殖民地还不一定。如此一来,还不如直接投降德国,起码能保留部分领土和海外殖民地。
贝当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口吻说,“法国的复兴不可能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来取得,而应是祖国及其子孙承受苦难的结果。停战并不是对战败的惩罚,而是一个新的开端,是保证不朽的法兰西永世长存的一个必要的条件。”会议室里面没有人说话,当贝当说完这些话之后,也觉得非常扫兴,于是他也闭口了。
贝当和雷诺之间的争论还在继续,但是军方的态度十分明确:“我们支持贝当元帅,战争已经进行不下去了。”
此时又传来数个噩耗,德军轻而易举的冲破了瓦兹河防线,先头部队抵达巴黎北郊。而另一支部队冲向了马奇诺防线。守卫防线的军队,根本就没有守住的可能,防线被突破也只是时间问题。
更重要的是现在看来图尔也不够安全了。雷诺总理也顾不得继续争执了,当即决定政府机关搬迁到波尔多。
在图尔仅仅呆了两天,法国政府就要再次迁都!而且执行效率前所未有的迅捷。
就在雷诺总理准备上车离开的时候随他们一同迁都过来的英国大使匆匆找到他。“总理先生,丘吉尔首相希望贵国海军立刻拔锚起航,开动到英国去;巨额不能留下来给德国人接收。”他早已看出如今法国政府根本就没有抵抗的打算,继续这么逃下去投降是早晚的事。
雷诺皱了皱眉头,现在这形势下就算他下达命令,海军也不一定听从,尤其是海军总司令达尔朗坚决反对将舰队交给英国人。所以他只能敷衍一句。“这件事等到我们搬到了新的首都,再作商议。”
等到他们撤到波尔多时又传来骇人听闻的消息。
意大利人派出十几个师的兵力集结在两国边界!
在德国准备发动战争时不少人都有些顾虑,希望能找个盟友结盟,就算帮不上什么忙,至少壮壮胆也好嘛。毕竟以德国一己之力单挑欧洲诸国并不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
可周围的邻居选来选去要么是仇敌、要么是中立国、要么就是弱鸡,似乎只有一个意大利可以结盟。
墨索里尼倒是委婉的提出过结盟的意向,却被雅尼克更加委婉的拒绝掉了。
要知道在原时空德国跟意大利签订《钢铁条约》时,德国国防军中就存在反对与意大利结盟的声音。德国国防军对于意军战斗力到底是何水准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当小胡子询问该条约利弊时,他们曾经如此警告自己的元首。“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就相当于我军增加10个师的力量;如果意大利加入对方,我们用20个师就能搞定它;但如果意大利要加入我方,我军就必须耗费50个师的力量去保护它。”
后来的事实恰恰证明了德国国防军的明智。盟友意大利顺境时跟在德国后面呐喊助威,逆境时率先投降倒戈,大忙没帮上,关键时候还老掉链子。
意大利这货到底弱到什么程度呢?
1895年3月,意大利军全面进攻埃塞俄比亚,打了10年,损兵折将、屡遭重创,最后被迫与对方缔结合约,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并赔款给埃方1千万里拉。
1899年2月,意大利政府向清政府发出照会,要求租借浙江的三门湾为军港。一看没人搭理,意大利政府便发出最后通牒,称如果在4天之内不接受要求,意大利舰队将攻取三门湾。意大利很气愤,慈禧也很气愤,发誓一把黄土都不给意大利。意大利带着4艘军舰开到大清近海,可一看大清海军已经做好迎敌准备,意大利人毫不犹豫地生火起锚回了欧洲,打都没打就跑了,成了欧洲媒体的笑料。
40年9月,意军在人数占优势的情况下,企图夺取英军的海军基地亚历山大港和苏伊士运河。但他们很不幸,遇到了素有沙漠之鼠之称的英军第七装甲师的反攻。面对强悍的英军坦克,意大利人能跑的就跑,不能跑的就投降,十分干脆。
在美军登陆意大利的撒丁岛时,岛上一共有上万名意大利驻军,在被盟军轰死了40多人后,意大利人果断地选择了投降。登陆亚平宁半岛时,盟军面对的也不是顽强的抵抗,而是喜笑颜开投降的意大利军队。一个美**官在日记中这样记录:“意军打仗不行,但是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向战俘营却是一流的素质,将军们提着小箱子,神态自若地走在队伍中,活像是在阅兵。”
作为德军盟友,意军也去帮忙打苏联,被派去攻打斯大林格勒。结果意军第8兵团的防区成了苏军的突破口,不到一天就被打开了一条27公里宽的缺口,3天后扩大到90公里。22万意大利官兵仓皇溃逃,将德军的侧翼完全暴露在苏军面前。当时,正在柏林访问的意大利外交大臣齐亚诺,询问自己的军队在这次战役中的损失,一个德**官回答说:“根本没有损失,他们全都拔腿溜走了。”
连清朝都不鸟他的国家,雅尼克更是嗤之以鼻。“就算我们要跟意大利结盟,结盟之后谁说了算?那个本事没有,心比天高的墨索里尼会乖乖听我们的差遣吗?与其意大利,我倒更看好匈牙利跟罗马尼亚还有西班牙。”
(iishu)是,,,,!
第二百八十四章 西尔维娅公主
【】(iishu),
西班牙不用说,掌控西班牙的元首是情报处的密探。
而罗马尼亚,在原时空中罗马尼亚跟匈牙利就是德国的铁杆盟友,比意呆利日本靠谱多了。
在二战时,参战国家分为两个阵营:轴心国和盟军。我们都知道集团主要是以德意日三国为核心,但是跟德国和日本相比,意大利的实力就常常被大家挂在嘴边取笑,总是拖德国的后腿。而当时德国在欧洲有个更为坚实的拥趸,这个拥趸就是匈牙利和罗马尼亚。
虽然战争后期罗马尼亚一看德国要完蛋了,立刻反水了,加入了苏联红军和德国作战。但之前罗马尼亚无疑是东线第二大轴心**队,第3、第4两个集团军辖27个师,总兵力达382万。匈牙利也从1941年的喀尔巴阡集群(约相当于一个军,444万人)增加到一个集团军(第2集团军),209万人。
在苏联向德军一路推进的过程中,匈牙利军队曾在布达佩斯爆发出惊人战斗力,多次配合德军对盟军造成巨大损失。相比另一仆从国罗马尼亚的倒戈,匈牙利真可谓是德国最忠诚的小弟。到了战争后期,随着德军的节节败退,仆从国们纷纷开始脱离德国,而匈牙利却是唯一一个选择一条路走到黑的。
德国毅然闪击了波兰,仅仅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就彻底灭掉了东欧第一强国波兰,接着是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一口气将这些国家全部吃进了自己的嘴里。这让原本准备看德国笑话的墨索里尼怎么都笑不出来了。
接着连号称欧洲第一强国的法兰西也被揍得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
这一系列迅如闪电般的胜利让还在犹豫该站哪边的的墨索里尼顿时目瞪口呆。虽然之前心里有小九九,可英法毕竟是一战的胜利者,这不免让墨索里尼心中犯怵,不敢轻易的跟英法宣战。而现在德国一跃成为了欧洲第一,他更是不敢得罪德国。
现在法国的溃亡就在眼前,似乎是到了该动手的时候,从法国领土上啃下几块肉!
被自己的美梦冲昏脑袋的墨索里尼甚至没有通知德国方面就出动了十几个师,集结到法国边界。
这下可把法国吓坏了,虽然意大利还没有正式宣战,可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意大利在边境集结军队是何意。眼看法国处于被灭国的危机中,以贝当元帅为首的主和派组成了新的内阁。贝当元帅上台之后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跟德国人媾和。他下令法军全线停止抵抗,然后派遣特使前往柏林,与德国人进行谈判。
法国特使知道如此示弱的表现会让他在接下来同德国谈判停战议和条件时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可他又能奈何呢?
路上哭肿了双眼的特使赶到柏林,在里宾特洛甫外交部长的陪同下来到柏林皇宫。
“安妮小姐,麻烦禀报一声,法国特使到了。”
“殿下现在在花园b区,殿下之前吩咐您来的话可以直接过去找他。”
里宾特洛甫带着法国特使来到花园b区,远远的看到坐在百合花坛前的雅尼克。而他的腿上坐着一个女孩,正对着面前画布涂涂画画。“特使先生,认识那个女孩吗?”
看到法国特使一脸茫然的摇摇头,里宾特洛甫笑笑道。“她的身份可不一般呢,她可是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的亲孙女;西尔维娅公主殿下。”
“意大利的公主?”法国特使的脸色狂变,显然他是想到了正在边境集结的意大利军队。而此时的意大利公主正依偎在德国皇储殿下的怀里,那用意似乎也不用多解释了。
里宾特洛甫冷笑一声。“痛打落水狗可是人人都喜欢做的事情,哦,抱歉,也许我该说是‘落井下石’或是‘乘人之危’更加礼貌一点。”
“……”作为战败国的特使,法国特使可没心情也不敢对里宾特洛甫的“阴阳怪气”有什么意见。
法国特使自以为是的猜测意大利公主来访是商量他们分刮法兰西的事宜,可如果让他听到雅尼克跟意大利公主谈话,说不定会惊掉下巴。
“雅尼克哥哥,上次我拜托你的事真的会帮我吗?”
雅尼克轻轻地在她的脸蛋上亲了一口。“放心吧,我已经派人去安排了。”不久前他才得知西尔维娅不肯回去的原因,对他的三观冲击可不小。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发现不少西方拍摄的描写西方中世纪的影视作品,其中的贵族与皇室的生活乱的足以让人目瞪口呆。
法剧《凡尔赛》中貌美如花的王兄王弟,王兄种马,王弟搞基。
俄剧《叶卡捷琳娜二世》,讲的是俄国的皇室乱仑。
英剧《都铎王朝》里面某些桥段是更是不可描述。
反正这些文学影视剧里描述的哥哥死了娶嫂子,弟弟死了娶弟妹,爸爸死了娶后妈,儿子死了娶儿媳的不要太多,简直乱七八糟到了极点。
后世有个最婬乱的十个国家排行榜,其中意大利排到了第三位。
也不知道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后遗症还是因历史的惯性一直抹黑到今天?
不过雅尼克知道西尔维娅遭遇后觉得这些影视作品或是排行榜根本不是什么抹黑。
虽说西尔维娅是翁贝托的私生女,可毕竟都是一个爹生出来的,怎么能对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提得起性趣?简直就是一群畜生啊!干掉这些人渣雅尼克可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