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思丽斋
我看着徐恩美,脸上多少有些尴尬,她的心思都写在脸上了,我能看不出来嘛!“你喜欢的事我当然可以给你办到,刚好我前时想过办医院的事情,我会给你弄一座妇幼专科医院,我想你绝对会满意,对了,你真的对我一点感觉都没有吗?”被人如此轻视,我的自尊心或者说虚荣心倍受打击。
“妇幼专科?”徐恩美听着弘光帝说着鲜见的词语愣了一下,听罢弘光帝的问题她微微一笑,“我知道怎么做会让自己的丈夫高兴,不过你真的有些笨。”
三个时辰后,我终于看见了前面开过来的上千人马,看旗帜是桂王朱由榔的人马,想到胡茂桢所说只有朱由榔不知道我失踪的消息,看来所有人都怕他会去争夺皇位啊!可见古人在有嫡子的情况下,多半不会把家业传给兄弟,也算是骨子里的一种传统吧!
朱由榔正在归德府的衙门里办公,听说有人自称是驸马施琅部将的人求见,他不敢怠慢马上召见了赵达,等看过赵达呈上来的书信,朱由榔当即就从椅子上蹦了起来,马上命人准备赶紧前去接驾,让知道实情的赵达傻到当场了。
朱由榔带领着田雄,赵霆二人前来迎接圣驾,三人来到近前当先而出跪倒口呼万岁,“臣迎接圣驾来迟,望皇上恕罪。”
我寒着脸看着跪倒在地的三个大臣,他们三个可以说都是我的心腹之人,尤其是赵霆,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中的心腹,“朕确实得治你们的罪,你们三人各罚俸禄半年,朕问你们,黄河沿线为何没有兵马看护,倘若鞑子突袭怎么办?”
朱由榔闻听弘光帝的喝问,脑门有点冒汗,“回皇上,是臣的疏忽,臣领罪。”朱由榔没想到弘光帝会赶在这个空档出现,说来也是他太倒霉了。
一旁的赵霆赶紧为朱由榔辩解,“皇上,末将有下情回禀。”听见弘光帝说讲,赵霆接着道:“皇上,本来黄河沿岸都有兵马驻守,巡逻的人马也从不间断,可前几天河南大部的冬小麦出现了一点问题,王爷为了帮助百姓保护麦苗,不得不调拨兵马,所以造成了极个别偏僻之地防守出现漏洞。但末将等人也有疏忽的地方,皇上治罪末将等人毫无怨言。”
我听了赵霆的话,怒气稍微平了些,“都起来吧!你们能以民为重,朕很欣慰,但你们首先要保住的是黄河防线,国将不存,家有何用?责罚减半。田雄,赵霆,朕命你们马上集结人马听候调遣,粮草辎重等物也要在半个月之内备齐……!”我想到多尔衮即使不死,他一病,满清内部的协调肯定会出问题,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北伐良机。
徐恩美咬着下嘴唇有些木然的跟着弘光帝来到城中,徐恩美在弘光帝和赵达夺取李成万的兵权的时候就猜想弘光帝不一般,可她万万没有想到弘光帝会是她向往国度的一国之君,他竟然是明朝的皇帝,徐恩美再怎么冷漠看世,此时也有些心跳不合拍了。
到了归德府已经是傍晚,好好的吃了顿饭后我换上朱由榔的衣服召集众人开了个会,好歹朱由榔这也算龙袍嘛!
当田雄问我为何从鞑子的辖地回来,并且带回这队朝鲜人马的时候,我为了不让朱由榔跟我产生隔阂,避重就轻的说了说,当我说到误射多尔衮的坐骑的时候,我顿了顿看看他们,“现在是个千载难逢的北伐良机,朕已经写好圣旨命黄得功接旨后即可进攻荆襄,这次最差也要把荆襄夺回来,因为事起仓促,所以困难可能会很多,但朝廷多年来以北伐为大计,时刻都在准备着,相信短暂的困难一挺就过去了。”
朱由榔点头不已,“皇上说的是,这确实是个好机会,不过当务之急是把皇上在这的消息告诉王铎等几位大人才是。”朱由榔不是傻子,弘光帝说的虽然闪烁,但他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利害,自己这个皇兄失踪了这么长时间都没人通知他,摆明了是怕他夺取皇位,可朱由榔却没有一点怨恨的意思,他早就给自己摆好了位置,觊觎帝位的心根本就不存在。假如弘光帝真的出了什么意外,他更期望做一个辅国的周公,因为争夺帝位根本就不现实,且不说旁的,身边的二位武将恐怕得到的信息都比他多。
“朕已经命赵达前去。”我让赵达先把孝明翁主和徐恩美送回南京,赵达这个人精通朝鲜语,现在又跟孝明翁主“恋奸情热”,看来以后可以把他派到朝鲜去当驸马,这对于以后在朝鲜的动作会有很大的帮助,“现在我们盘算一下,是给黄得功打掩护渡河作战,还是集中兵力进逼荆襄。”
“皇上,微臣认为应该全力拿下荆襄,荆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就像是插在我们后面的一根钉子,非拔除不可。”朱由榔倾向于后者,相对于渡河作战,包抄荆襄的胜算更大,出力最少。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 第二一二章 令人头痛的问题
朱由榔是个有心人,这几年经营中原积累了丰富的治军从政经验,时不时的也跟田雄赵霆等人研究北伐的事情,心中多少有个大概的计划,“皇上,微臣和二位将军前段时间正好假设过如何北伐,草拟的北伐方案已经送交军机处,现在皇上在这,那微臣就借这个机会跟皇上说一下。”
我听完朱由榔的北伐大计,跟以前的总体设想差不多,一是夺取荆襄,二是河南和山东沿河全线推进,三是用海军进逼北京迫使满清退出关外。
朱由榔人虽然在河南,但跟沈廷扬施琅宋志勇等人书信不断,对海军也颇为倚重,三个方面全面开花,而重点就是海军,满清占据北京才几年,一旦遭遇明军来自海上的威胁,加上荆襄和河南以及山东的混乱,肯定能让满清方面人仰马翻。
“御弟的北伐大计甚妙,但时间上恐怕无法一一安排到,这样,朕已经让高狄和金声桓,高元照和郭怀一率兵五万奔赴这里,李定国和李过,刘文秀和高一功率兵五万进逼山东,如此一来,加上黄得功夺取荆襄,鞑子肯定会顾此失彼,施琅所部的海军不知道是在朝鲜还是在海上,为了稳妥起见朕会命令沈廷扬所部海军沿海北上逼近北京,如果施琅的海军在朝鲜诸事顺利的话,不但可以协助沈廷扬以振声势,连朝鲜的李?也会出兵跨过鸭绿江敲开鞑子的后门,这样一个大包抄,鞑子恐怕挺不了多久。”我的设想就是这样,满清的兵力一旦集中起来,战斗力非比寻常,可如果我这样发动全面攻势,满清方面一定会坚守某一地,而另外的只能放弃,满清肯定不会跟我打全面开花的战争。
田雄眉头一皱,“皇上,如此一来后勤辎重压力太大,虽然几年来各地都存储了一些战备辎重,可数量还无法应对如此大规模的作战,加上时间仓促,调度方面可能会出问题。”
“朕也知道,困难是有,但却可以克服,多尔衮的身体状况朕亲眼所见,即使能拣一条命也够戗,错过这个机会,让鞑子的权力顺利交接的话,对我们很不利,但夺取一地一城却又不值,所以朕才决定全面北伐,朕待金声桓和李定国的人马到了预定之地后,会亲自回南京督办军需,只要挺过头一个月,后面的事情诸位爱卿尽可放心。”我之所以要等大军来了再回南京,主要是想跟高狄等人谈谈心,对高狄拥戴老二朱慈炯的行为,应该跟他交交心,看看他是怎么想的。
待田雄和赵霆出去忙着备战后,我叫住了朱由榔,“御弟,朕有件事想听听御弟的意见,兄弟之间就不用遮掩了,如果朕要册立太子的话,御弟认为朕的几个皇子哪个合适?”
朱由榔没想到弘光帝会如此直白的问他,他沉吟了一下,“皇上,如果让臣弟说,那么自古以来长幼有序,当然是嫡长子承天下,但实际情况是皇上没有册封皇后,臣远离南京不甚了解详情,当然,几位皇子年纪尚幼,论才德而立又不太现实,所以臣比较赞成册立大皇子为储君。”
我叹了口气,把从胡茂桢那听到的都告诉了朱由榔,“御弟,现在看来老二得到了高狄等人的支持,老四得到了诸多文臣的支持,朕这一失踪暴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啊!”
朱由榔听罢深以为然,但他微微一笑,“皇上,臣弟在皇上面前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圣贤虽然说了那么多教化的贤语,但真正临到头上,绝对是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拥戴的问题无非是获得利益的问题罢了,高狄是淑妃娘娘的妹婿,高元照的生母又跟高狄有那层关系,所以他拥戴二皇子是必然的,傅山又是二皇子的外公,那更是没什么说的,他们是以亲而显,臣弟说的重了些,他们算是外戚吧;宸妃娘娘的娘家在江南士林地位颇高,连带的地方上的大员肯定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算是结党,选择站在四皇子一方自然也是为了利益。可是,那都是在皇上没有册立太子的情况下,他们顾及自身利益的一种本能,一旦皇上册立了太子,到时候这些人肯定是围着太子转。”
“御弟之言甚是,朕知道这件事后有几点很是欣慰,首先是王铎没有表态,这很重要,其次是除了高狄高元照之外,其他的诸如李定国,李过,高一功,郭怀一等等将军也没有表态,可见在这个问题上,争执只是小范围的,远没有波及到社稷的稳定,这很难得啊!”
“高狄那是关己则乱,有着切身的厉害关系,李定国等人身在局外,对皇上忠心耿耿,皇上所言的以军队促稳定他们深有体会,就是臣弟在军学院学习的那一年也明白了很多东西,臣弟相信,如果高狄不是和淑妃娘娘以及二皇子的亲戚关系,他也绝对不会作出如此的表态。”朱由榔对大明皇家军学院那一套非常赞赏,可以说从军学院出来的人,首先忠于的就是皇帝,其次是国家,说的夸张点,军队除了高狄这样出现个别的问题外,忠心的对象只有弘光帝一人,也就是说哪怕弘光帝真的不在了,他们也不会乱,更不会卷到拥戴哪个皇子的事情中,像弘光帝登基那时的镇将拥戴的事情已经是历史了,今后永远都不会出现。
跟朱由榔一番交流,使我想的更多了,册立太子乃当务之急,可到底册立谁为太子,真的是个头疼的问题,难道让我学康熙,把继承人的名字放到金銮殿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吗?那恐怕只会更糟糕吧!
高狄在南京接到弘光帝的圣旨,着实是又惊又喜,正如朱由榔所说的,只要弘光帝还在,他高狄对弘光帝的忠心无人可比,可一旦弘光帝不在了,那么砸锅分家也不稀奇,毕竟高狄和朱慈炯的关系在那摆着,让高狄换个效忠的对象,舍朱慈炯还有谁啊!
跟随高狄一道领兵赶赴河南的高元照心里有些不得劲,他害怕弘光帝拿这次的事件整治参与其中的人,现在他算明白为什么李定国和金声桓等人不参合进来了,如坐针毡的滋味一点都不好受。
高狄看出高元照的担心,拍胸脯保证弘光帝不会把他们俩怎么样,高狄对弘光帝自认比较了解,弘光帝也了解他,应该不会拿这次的事情责难他,再说二皇子朱慈炯本身就够聪明,在几个皇子中是很出色的一个,因此高狄已经想过坚定的支持朱慈炯,他见到弘光帝后一定要向弘光帝进言,册立朱慈炯为太子。
一路无话,大军很快就到了河南归德府,让高狄没想到的是,弘光帝没有先召开军事会议,而是把他先单独叫了进去。
金声桓和郭怀一互相看了看,金声桓叹了口气,小声的跟郭怀一说,“高狄先前劝我拥立二皇子的时候,我就知道事情不那么简单,看来高狄这步棋走错了。”
郭怀一倒是不以为然,“话不能这么说,如果我是高狄,那我也只能那么做,难道让高狄拥立四皇子为太子不成?不过皇上这一回来,高狄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恐怕就不那么牢靠了。”
高狄自然不知道背后的人言,他进来一看弘光帝正在看着地图,“臣高狄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高狄跪倒参礼。
我抬起头看了看高狄,“平身吧!知道朕为什么要见你吗?”
高狄点头称是,“微臣知道,皇上责罚高狄,高狄领罪,但微臣有一言,不能不讲。”高狄见弘光帝没言语,接着道:“皇上,微臣以为,国不可一日无君,早立太子对江山社稷来说是莫大的福音,淑妃娘娘之子,聪颖非常,当可立为太子……!”高狄今年已经二十多岁了,与以前半大小子那会相比成熟不少,当然,高狄之所以能“进化”的这么快,刑氏夫人功不可没,高狄会拥立朱慈炯,多少也有刑氏的意见。
我听高狄给炯儿说了那么多好话,知道高狄在知道我回来后反而更是成了炯儿的坚定支持者,古代家天下的潜意识潜伏在这个时代的每个人心里,高狄这样为炯儿争取皇位也不能说不对,人之常情嘛!“朕知道了,会考虑爱卿的意见,桂王现在应该在和金将军等人商议军事,爱卿去看看吧!”看见高狄施礼告退出去了,我从椅子上站起来,“你觉得怎么样?”
弘光帝问完,阴士勋从内间走了出来,阴士勋也是从南京来的,但比高狄等人早了两天,已经把所有的事情跟弘光帝讲述了一遍,所言比胡茂桢那是详细的多。
“皇上,二皇子确实有独到的优势,高狄代表了军方,傅山的国学院中应该也有不少支持者,在诸位皇子中二皇子得到这么多的支持,可谓得天独厚,但臣以为,二皇子不宜成为太子,自古以来,外戚专权乃国之祸也,汉初诸吕,汉末王莽,例子多的是,一旦二皇子成为太子,则高狄高元照傅山等等,凭空坐大,不是好事。”阴士勋的考虑角度完全是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在他看来限制高家的权力非常重要,现在高家已经是南明第一大家族势力,上有淑妃傅昭仪皇子朱慈炯,下有军队的心腹和文臣方面傅山的人,这样的家族一旦家族中再出一位太子,那对朝廷来说不是好现象,人都有趋炎附势之心,即使高家集团不想怎么样,热心往上贴的人多的去了。
我听了阴士勋的话,算是知道这个问题是一人一个看法,也不能说某某的想法不对,只是看的角度不同而已,难道让我掷骰子来决定吗?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 第二一三章 竞争上岗和监国
我回到南京屁股还没等坐热乎,就听到了两好一坏三个消息,第一个好消息是阴士勋到南京就接到了胡茂桢的快传,多尔衮死了;第二个好消息是杨可观传回来的,李?在大明海军的帮助下已经重掌权力,处理掉李伟李桢等人后正积极的配合明朝北伐;第三个是个坏消息同样是胡茂桢传回来的,满清内部虽然对多尔衮的死感到震惊,但马上任命洪承畴担任了陕西,山西,山东和京师的四省总监军,洪承畴考虑到可能会起战事,已经命令前锋大将卓布泰已经领兵三万进驻河北原阳,双方已经形成了对峙之势。
满清也有人才啊!估计是一个多尔衮把其他人的光芒都掩盖住了,既然洪承畴出任了四省总监军,这个仗的先手怕是有点用不上了。
阴士勋看出弘光帝的忧虑,“皇上,虽然洪承畴得到了鞑子的重用,可那也是不得以而为之,鞑子的兵权还集中在阿济格鳌拜等掌兵八旗大将手中,洪承畴能否调得动都是两说,再说鞑子内部多尔衮一死,势必要对权力进行一番调整,很难把全力都用在外部,开局对我们非常有利。”
“朕最担心的是孝庄母子,跟你说这些你也不知道,王铎还没有来,我先回内宫看看。”我总不能告诉阴士勋说多尔衮马上就会被鞭尸夺爵吧!回来后还没去看看诸位嫔妃,一会又要跟王铎商议册立太子一事,先跟她们见个面也好。
弘光帝平安归来的消息已经让后宫沸腾起来,第一个跑来见弘光帝的是白静,“我就知道皇上不会有事的,肯定不会有事。”白静这几年来跟后宫诸人在一起,说话已经变成了夹生饭,有时说的话很文言文,有时说的又很直白通俗,现在哭着说更显得不伦不类。
对于太子之位引起的争执,还有一点让我高兴的是白静没有参与其中,在我听胡茂桢讲述的时候,最怕的就是白静了,虽然白静没有娘家人的帮助,可她和我来自同一个时代,见识和心计远非旁人所能比,她要是再搅合一通,局面肯定比现在糟糕。
“朕就是福大命大的主儿,估计飞跃千年都没问题,你瘦了。”白静比我离开的时候明显瘦了许多,看来她真的担心我呀!待我看见其他人的时候才发现每个人都瘦了,衣带渐宽人憔悴,我现在终于切身体会到了诗人的意境,“朕不是回来了嘛!都哭什么。”我见众人眼睛都红了,赶紧让她们打住,这要是哭起来,没个一时三刻肯定没完。
韩双不管那个,哭着扑到弘光帝怀里就不下来了,弘光帝只得抱着她走,让后来的柳如是等人很是嫉妒一番,现在谁不想让弘光帝抱一下啊!相思之苦那个滋味这些人可都尝够了。
看着已经换上华服的李香君和玉京,我冲二人点头微笑,“衣服很漂亮合身,不过人就憔悴多了。”这几年的日子越来越好过,皇宫之中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节俭,但却不奢华。
田荣进来的时候见弘光帝正在和诸位娘娘说话,他咳嗽一声,“皇上,王大人已经到了。”
我点点头,“诸位爱妃,朕还有事要办,田荣,告诉御膳房晚膳丰富一些,朕要和诸位爱妃共同用膳。”
“皇上,那位徐姑娘已经安顿好了,但她一直想要见皇上。”田荣把徐恩美安排到禁宫的侧院,“朝鲜的孝明翁主也和徐姑娘在一起。”
我点点头,“现在也没时间顾及到她们,朕一会儿会让钱谦益拟个折子,孝明翁主跟赵达情投意合,这个美事朕不得不玉成,但赵达这个人跟朝鲜联姻还不够分量,最好让李?再嫁过来一个翁主,就给桂王做偏妃吧!”我让赵达去朝鲜当驸马可以,但怎么也得让朝鲜的一个翁主再嫁过来,这样联姻的话效果会好一点,受到的启发当然是蒙古科尔沁部和满清的联姻制度。
王铎依旧精神头十足,看见弘光帝走进御书房,赶紧跪倒,“皇上洪福齐天,诸神僻佑,万岁万岁万万岁。”
我快走几步伸手相搀,“爱卿免礼,阴爱卿也不要多礼,快快起来。”王铎在关键时刻的坚持让我分外看重,否则我现在恐怕已经被冠上一个太上皇的名衔了。
当御书房中只剩下阴士勋王铎合我的时候,我叹了口气,“两位爱卿,朕知道满朝文武对朕都很忠心,但要说到心腹重臣,在文臣之中,非二位爱卿莫属,阴爱卿虽然现在还在吏部当二品候补,但实际情况王爱卿也知道。朕现在想册立太子,阴爱卿已经明确表示反对册立慈炯,不知王爱卿有何意见?你我君臣之间不必有什么顾虑,尽管畅所欲言。”
王铎顿了顿,“微臣对册立慈炯皇子也不赞成,微臣和阴大人私下里通过气,皇上已经知道了我们不希望册立慈炯皇子的原因,微臣跟随皇上多年,但对皇上的后宫中事却知之甚少,连好几位娘娘的身世都不清楚,因此微臣想请皇上告诉一下微臣,微臣也好发表意见。”王铎除了见过敬妃白静,知道庄梦蝶和傅昭仪的身世外,对禁宫之中的事情根本就不清楚。
我听了王铎的话脸色微红,但都这个时候了,有没有遮羞布都无所谓,“王爱卿应该看过尚宫局的东西,朕的几位嫔妃虽然登记造册了,但其中的事情也复杂的很,宸妃,淑妃,惠妃和庄妃四人的身世写的最明白,底细两位爱卿都知道。”
傅昭仪,施婉婷和彩云以及庄梦蝶的身世最为清白,除了大儒和士林之家就是商贾巨富,余下的人让我有点难以启齿,虽然我不在乎她们的身世,可王铎这样的人就不一样了,阴士勋多少还好点,香君还是他帮忙弄到手的呢!
“这个……那个康妃是晓爱,也就是柳如是,是钱谦益以前的妾室……顺妃是李香君,是侯方域的妾室……宁妃是卞玉京……以前在媚香楼……贤妃是宝儿……是先镇北王袁崇焕的女儿……以前也在媚香楼……两位贵妃以前是唱戏练杂耍的……敬妃先前是宫中皇太后的侍女……!”我吞吞吐吐的把王铎不知道的事情讲了出来。
什么叫天旋地转,王铎这算是尝到滋味了,这都是什么呀?皇帝的后宫简直成了藏污纳垢的所在,光妓女出身的就四个,有两个还曾经是大臣的妾室,两位贵妃竟然是唱戏练杂耍的出身,看来早年间的传闻一点都不假,皇上真是够荒淫无耻的。
王铎心里这么想但脸面之上哪能表现出来,又想到钱谦益找到他,说了一通长幼有序,这个纲那个常,想要立大皇子为太子,原来大皇子的生母是钱谦益以前的妾室柳如是,怪不得钱谦益这么下力气,这都是哪跟哪啊!乱套也不能这么乱啊!
我见王铎半晌不语,晓得他得消化一阵子,“朕是怎么想的,爱卿可能永远也不明白,这后宫之中乱就乱去吧!眼下当务之急是册立一位太子,稳定一下人心,爱卿?”
王铎嗓子有点冒烟,喝了一大口茶,“皇上,为臣子者不敢非议君之事,但臣也要说,实在是太荒唐,本来微臣比较倾向于册立大皇子为太子,这样也没有人会反对,可大皇子的生母康妃娘娘竟然是柳如是,这一点就使大皇子失去了成为太子的资格,二皇子不必说了,三皇子的生母贵妃娘娘出身也不好,五皇子那也一样,算来算去,居然还是二皇子和四皇子比较贴边,臣实在是不知该说什么好,只能这么拖着了。”王铎心中其实是在生弘光帝的气,否则也不会如此说。
我见王铎要撂挑子,那哪成啊!“爱卿,朕知道朕行为不检点,那一篇就揭过去,眼下朕要投身北伐大业,这个问题又不能不解决,否则人心不稳,军心不稳,社稷不稳啊!”
王铎又喝了一口茶,“皇上,您怎么评价唐太宗皇帝?”王铎没有回答弘光帝的问题,而是问了弘光帝一个问题。
“那还用说嘛!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帝王中的佼佼者,朕很钦佩和仰慕,唐太宗更不用说了,贞观之治奠定了大唐二百余年的盛世,可谓居功至伟。”我知道王铎不会无缘无故问我这个问题,所有配合着回答。
王铎点点头,“可唐太宗并不是太子,当时他只是秦王,太子另有其人,太宗皇帝最后发动了玄武门兵变一举斩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迫使李渊退位,这从人伦来说大逆不道,但李世民用自己的政绩证明了他才是大唐王朝最佳的继承人,臣有时看史书看到这一段,不禁想,如果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那历史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呢?会不会像秦朝隋朝那样历二世而亡呢?因为当时的太子李建成的确不如秦王李世民英明神武,可见太子当时如果继位的话,大唐盛世很可能就不会出现了。”
1...9091929394...12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