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南山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初袅
赵大川爽朗一笑:“这有什么苦的,和以前比,这就是天堂生活。
“是啊,我做梦也想不到我们家现在能过的这么好,那时候你爹刚走,你叔叔婶子闭我们分家,娘真怕养不活你们兄妹三个。”赵大娘忍不住也插了一句。
以前说起过去,她就是泪,现在好了,提起也是轻描淡写,这么好的生活,只能怨老头子没福气享受,她是不哭了。
“以后只会越来越好。”黄豆安慰地拍了拍婆婆的手。
&n
第187章:航哥儿的娘
赵二婶早早就等在门口,看见赵大山的车远远驶来,连忙跑过来,就要去抱航哥儿:“奶奶的乖孙哎,可想死奶奶了。”
谁知道航哥儿身子一拧,转向赵大山:“三伯,抱我。”赵大山答应一声,转身把航哥儿抱了下来,又等着黄豆她们都下来,才把车赶到一边卸了,骡子栓在一旁的树低下。
“航哥儿,你别跑,让奶奶抱抱。”赵二婶连忙追着航哥儿就跑。
航哥儿拉着敬哥儿一直跑到太爷爷的屋才停了下来。
“太爷爷太奶奶,我大奶奶给你们带肉带鱼带满满一篮子鸡蛋来了。”航哥儿喊道。
“还有还有,还有糖,还有好吃的点心。”敬哥儿也喊道。
“好好好。”赵老爷子柱着拐杖走了出来,老婆子在屋里躺着,这几天有点受了凉,不大好,刚吃了药。
赵大娘拎着一篮子鸡蛋,黄豆拎着鱼肉菜被赵二婶眼疾手快接了去,一起走在后面。
等赵三婶急急忙忙从茅厕里出来,赵大山和赵大川都进了老爷子的屋里了。
看了赵奶奶,和奶奶说了几句话,赵大山顺手在枕头边塞了个十两的银锭子,就和赵大川就退了出来。
赵爷爷赵奶奶现在有赵大山补贴,手里不缺钱,可每次来,赵大山还是习惯给塞点钱。人老了,心里有钱就不慌张了。
说好了先上山,不在这里吃饭。老人也怕天不好下雨,就答应了。
今年是赵二叔赵三叔领着赵大山兄弟几个一起上山,赵爷爷就不去了,他腿脚不好。
因为赵大娘要去,黄豆跟着也没什么不妥当。一群人一起往山上走,刚走到山脚下,就看见航哥儿的娘站在一颗柳树下等着。
大家都没想到她会来,都不由得愣了愣。赵大娘连忙走过去:“你来了怎么没家去,这里这么热。”
“大妈,不热,我刚来一会,就是过节了来看看大雕,再看看孩子。”航哥儿娘一边说话一边眼巴巴地看向航哥儿。
她知道航哥儿被赵大山领回去了,她去南山镇绕过几次山庄的门口。不敢出现,都是躲着远远地瞧一眼。
她没看见航哥儿,却看见山庄里高大气派的房屋。一人多高的围墙。有一次,她还听见航哥儿和黄豆一边走一边唱歌的声音。听见声音,她吓得趴在草丛里半天不敢抬头。
她怕黄豆看见她不高兴,也怕航哥儿看见她哭着要跟她走。
跟着她有什么好,吃不饱穿不暖。在他三伯家,吃的好,穿的暖,多好。
她好有一个月就要出嫁了,等嫁人就不能再来给赵大雕上坟了。这一次,她还是瞒着爹娘偷偷跑出来的,她实在是想航哥儿想的心都疼。
今天航哥儿穿得一身棉布短褂短裤,头上扎着揪揪。皮肤白皙,胖乎乎的小手上都养出漩涡来了。
这哪里还是当初又黑又瘦的孩子,分明是那家大户人家的小公子。
航哥儿娘又是高兴,又是心酸,眼泪止也止不知。都是自家无能,如果自己有三嫂一半本事,她就能自己带着孩子过,不用被航哥儿奶奶赶回娘家去。
“航哥儿,去,叫娘,那是你娘。”
黄豆轻轻推了一把航哥儿,航哥儿不但没去,反而越发抱紧了黄豆的腿。
他记得他娘,却已经模糊了。爹死了一年多,娘就被奶奶赶回外婆家,很少回来。一年多,足够一个四岁的孩子忘记当初娘的怀抱。
黄豆蹲下身,摸了摸航哥儿的头,低声说:“这是你娘,她生养你,就像小羊羔妈妈照顾小羊羔一样。你不记得
第188章:二嫁送嫁妆
航哥儿娘很平静地给赵大雕烧了纸,眼泪都没流一滴,大概是该流得早就流完了吧。
“三嫂,航哥儿要是不听话,你就打他,不要舍不得下手。孩子不打不成人,没事的。”航哥儿娘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舍不得,却还是强忍着把要说的话说了出来。
“航哥儿很好,不用打,他很乖很听话很聪明。你不用担心,没事,我一定当我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照顾他。你放心,他真做错了,我还是会打的。对不对,航哥儿。”黄豆拍了拍航哥儿的小脑袋,他还是不肯和他娘亲近。
“多谢三嫂,我人笨不会说话,心里是知道的。”航哥儿娘看了航哥儿一眼又一眼,儿子对黄豆亲近她是又高兴又心酸。
两个人烧了纸,都在赵大雕坟前站了一会,一起往山下去。
到了山脚,航哥儿娘躬身向赵大娘和黄豆施礼,准备告辞。黄豆一把托住她,在她手里塞了个荷包:“这是航哥儿和我一起做的。给你,留个念想。”
航哥儿娘捏在手里,并没有什么硬东西,也就放心收了下来。拿出随身挎着的一只布包递给黄豆,里面是她抽空纳的两双鞋,一套夏天的衣裤,一套春秋天的。
黄豆收了下来,看她一个人顺着田埂远去,似乎在低头抹泪,心里很酸楚。最终,航哥儿也没让她抱一抱,喊她一声娘。换了谁,心里都不会好受吧!
“走吧,回去,别看了。”赵大山走过来,抱哥儿,和黄豆一起往赵庄走去。
远远的,航哥儿娘转回头来看,看着赵大山抱着航哥儿,黄豆走在一边。
绿树成荫,远处的山庄映照着他们的身影,就像一家人一样。
航哥儿娘“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结结实实冲着远去的身影嗑了三个响头,才站起身。
她手里还握着黄豆和航哥儿一起做的荷包,那里面是张一百两的银票。航哥儿娘不认识字,却知道这应该是不少钱,哆嗦着又塞进了荷包。
这个钱,她舍不得用,她要留给航哥儿。她不能即让人给她养孩子,还给她钱。
八月十六,航哥儿娘再嫁。
这一天,农家小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热闹。毕竟双方都是二婚,对方还是有心借了辆驴车来接航哥儿娘。
航哥儿外婆端出三碗糖水荷包蛋,一碗给了新女婿,一碗给了赶车的邻居大伯,又把另一碗端进屋给了穿了一身新衣裳的闺女。
吃了这碗糖水荷包蛋,闺女就要走了。这身新衣服,还是她嫂子给她做的。闺女回来,赵家给了十两银子,闺女给了大哥五两,给了娘老子二两,自己留了三两在身上。
航哥儿大舅妈也不是那刻薄人,拿了小姑子的银钱,就给她做了身出嫁的衣服,用了二十几文钱。还给她弹了一床新被子,也算尽个心意。
吃了鸡蛋,新女婿和邻居就要带着闺女走了。航哥儿外婆忙忙跌跌地给闺女梳了头,拉着闺女的手嘴唇直哆嗦。
她不知道该叮嘱什么,该说的该叮嘱的,当初闺女嫁赵家都说过了叮嘱过了。
用力握紧了闺女的手,扶着她往外走。那个憨厚的新女婿正在门口站着,今天是他新婚的日子。虽然是二婚,还是讲究地穿了一身没打补丁的衣服。
衣服还好,就是裤子有点短,掉在脚脖子上面。明显不合身,应该是借得别人的。
看他拘谨的样子,航哥儿的娘心里就软了几分,也是个老实的,自己终究是二嫁,也不能太挑剔了。
他人还是好的,就是家里穷点。
一对新人刚好出门,门外院子的大门被人敲响,航哥儿舅舅走出去一看,不认识。
来人是孙武,进门一拱手,说替航哥儿给娘送嫁妆。
第189章:张家要分家
酷热难挡,怀孕的黄豆越发娇气。
孕妇不能吃冰,冬天储存在地窖的冰,赵大都不敢随便拿出来用,怕她受了寒气。
不用冰,山上也不算热,位置高,绿树成荫下,凉风习习。
然黄豆自怀孕,心火旺盛,辗转难眠,睡不着了就会各种胡思乱想,以至于还会落泪。
第一次把赵大山惊得半天不敢大声说话,他很少见黄豆如此娇气,没想到她会为了早晨做的不合胃口流泪。
会为了早晨花开的不够多落泪,会为了睡觉热而落泪。
次数多了,赵大山也摸准了规律,一般不惹她。她想干嘛,要干嘛,都依着她。
这一宠,黄豆脾气越发的大了。
这天,航哥儿不听话,竟然把写大字的纸拿去叠小船。把黄豆气得,折了树枝要打他。航哥儿吓得哇哇大哭,黄豆气得摸眼泪。
唯有赵大山,左右为难,原本这不是大事,换成以前,黄豆可能还会和航哥儿一起叠一起玩。只是现在成了孕妇,大概有点自己宠自己的感觉,就娇气起来了。
赵大山哄了航哥儿和孙武媳妇去喂小羊,回头来找黄豆,见她躺在床上发呆,不由叹口气硬着头皮上去哄她。
“怎么了,还生气呢航哥儿还小,他只是个孩子,你和他置什么气。”
赵大山话刚说完,黄豆一个翻身,脸朝外,哭得微微有些红肿的眼睛看着他。
“我不是和航哥儿置气,我是气我自己。我是不是因为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就不把航哥儿当一回事了”
看着昂首看向自己的黄豆,赵大山无奈地在床边坐了下来,拂了下她的头发。
“乱讲,你不是因为有了自己的孩子,就不把航哥儿当一回事。而是,因为有了自己的孩子,太把航哥儿当一回事了。你怕自己冷落了他,怕自己对他不够好,怕自己偏心,所以才患得患失了。”
听赵大山这么说,黄豆在想想自己自从知道有了身孕到现在,确实是这样。
她在害怕。
七月十五后,赵大娘知道她有喜的消息,怕她和赵大山不懂,一路叮嘱又叮嘱。如果不是黄小雨月份大了,照顾不过来敬哥儿,她都要搬上山来看着黄豆了。
七月十六,赵大山给黄家报了喜。黄三娘立刻就和黄老三上山来了,拉着黄豆又是一番叮咛。
这个孩子来的太不易了,黄德磊已经告诉她黄豆身体的状况不易受孕,她常常半夜睡不着,起来烧香祷告,希望老天爷能赐黄豆一个孩子。
现在孩子有了,可得小心。
并不是孩子有了就万事大吉,怀孕的过程,生产的过程,孩子成长的过程,都有可能碰到潜在的危险。
养大一个孩子,太不容易了。
从知道黄豆有喜开始,黄三娘和赵大娘这对亲家,就跟比赛一样,轮流往山上跑。
要多吃,多睡。在她们的理念里,吃饱睡好,营养充足,才能生出健康的孩子。
然而,黄豆却不听。
她们的想法没有错,那是因为她们所生活的大环境就是这样,条件艰苦,一大家还在为温饱忙活,怀孕了多吃一个鸡蛋就是特殊待遇了。挺着大肚子还要下地干活,不到生产的时候都不会休息。
当然要吃好喝好,睡好。
而现在的生活,只要黄豆想吃,赵大山天上月亮都想着怎么摘下来给她喂到嘴里。更别说下地做事,就连捡鸡蛋喂小羊的事情都不许她做了。
黄豆最大的运动就是每天早晚散步,陪着航哥儿游戏。
越是怀孕时间长,黄豆越是注意饮食和休息,每天雷打不动要走多少路。家里她
第190章:新媳妇进门
张三家的嫁过来正好赶上秋收,新媳妇没两天就挽起衣袖下了地。
今年,不但张家自己家地要忙,还有陪嫁的二十亩地,等人家收获过后就要交给他们种麦子了。
这二十亩地,是黄豆和赵大山知道航哥儿娘,也就是现在的张三家的,定下的人家是哪家才开始寻摸着买的。
买地不是那么容易的,古代人把地看的比性命还重要。
恰好,那边有个地主,家里在那边有几百亩地。赵大山放出要买地的讯息,知道只是买二十亩地他主动找上门。
二十亩,他还是舍得的,能和黄家赵家搭上关系,这才是关键。
二十亩地买的轻而易举,只等秋收过后就可以交到张三两口子手里。
张三和媳妇趁着下地回来的空隙,两口子跑去仔仔细细看了地。跟着去的还有张老汉,他也想看看地在哪,怎么样。
这二十亩地靠近张家不算远,地主既然想搭上赵家,卖给他们的地自然不是差的。二十亩都是良田,灌溉也方便,是真正的好地。
张老汉看的很满意,这二十亩地要是自己的多好,三个儿子就可以分分了。可惜,是老三家的嫁妆。
听说,老三家的前面一个男人跟黄港码头的那个赵家是堂兄弟。老三家生的个儿子还在他家养着,这情分自然非比寻常。
老婆子眼皮子浅,想着要么不分家,用老三家的二十亩地,再加上家里的几亩地养活一大家子多好。
好是好,可老三家的肯定不愿意。要是闹起来,大家都不好看。
张老汉从媳妇进门就开始寻思,一直到秋收秋种结束,都没寻思好。
分家是要分的,怎么分,才能让大家都满意。
好在四个儿子加上四个媳妇都没多说,多出来的二十亩地一起帮忙种了。也是家里有了牛,才忙活的这么快,这大畜牲别说张家,就是整个村子也没有一家有牛的。
自从三媳妇进门,张老汉天天早起,去割最嫩的青草给牛喂饱了才忙活自己。
几个儿子,谁都不许碰,天天都是他看着。舍不得牛放在外面,特意在东厢又搭了一间牛棚四周遮得严严实实的,晚上还熏了艾草。
用张老婆子的话说,张老汉恨不得跟牛同吃同住才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