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鉴宝人生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吃仙丹
:"..",。,谢谢!





鉴宝人生 第六百七十章 真作假时假亦真(续三)
听了楚琛的解释,吴叔笑着说道:“确实是这样,不过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受到人云亦云的影响,当然,马老财人品太差,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如果不是马老财人品这么差,估计就会有人买回去了。”
楚琛也笑道:“这也是他自作自受,当然,如果马老财不是这样的品性,这种好事也论不到我了。”
“小姑夫,这幅字是真品的话,能够值多少钱啊?”林广信就在旁边问道。
楚琛摇了摇头:“这幅作品是赵孟頫晚年所作的精品,此时他字已经是成熟的‘赵体’,再加上这幅《洛神赋》应该可以说是赵孟頫的代表之作,并且其含义还有些特殊,因此价格还真不太好估算,不过总的来说,千万以上肯定是有的。”
虽说,之前异能已经给出了一个价格,但赵孟頫这样的名家作品,特别还是其意义不凡的代表作,市场的价值还真不太好说,因为这东西上拍卖会的话,肯定会受到许多人的追捧,到时竞相争夺,最后的成交价根本没人有能想的到。
“千……千万!”林广信听到楚琛所说,震惊的下巴都快要掉下来了,当然,除了吴叔之外,周围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去。
过了良久,林大成才回过神来,喃喃自语道:“花了四十五万,转眼间变千万以上,这钱也太好赚了一点吧!”
看到林大成有些心动的模样,吴叔就说道:“大成,古玩这行这种事情可是事遇不可求的,我做这行也要二十年了,如果小琛这种事情真这么容易遇到,我早就成亿万富翁了,之前哪还要为小可的学费担心?”
林大成闻言,想了想还真是这个道理,就有些不好意思的讪笑了几声。
吴叔微微一笑。知道自己的话起作用了,要知道,古玩这行的水真的太深了,像林大成这样的人,如果贸然就进入这一行的话,十成中有九成的可能性,被吞的骨头都不剩。他可不想到时林大成家破了财不说,还要怨楚琛。
因为明天就要回京了,大家就决定早点休息,楚琛就把手卷收起来,放回盒中,此时。吴叔开口道:“小琛,我觉得慎重起见,这幅《洛神赋》还是让刘老帮忙再看一看才好!”
楚琛点头道:“是的,我书画鉴定的积累还不够,回去后肯定是要给师傅看一看的。想来师傅他一定会感兴趣的。”
“那肯定了,刘老他的字就是学的赵孟頫,哪会不感兴趣?”吴叔笑道。
“嗯!明天咱们回去后。叫上赵叔一起过去……”
第二天,楚琛等人一早就起了床,吃过早饭后,楚琛先是帮吴婶的大哥把了下脉,随后就问道:“大舅,您真得不打算和我们一起去京城?”
老人笑着摇了摇头,表示故土难离,不想去京城。
这几天。楚琛和其他人也都劝了老人几次了,不过老人比较固执,一直都没同意。
看到老人还是没同意,楚琛也就不打算再劝了,他之所以想要把老人带到京城去,也是为了方便针灸,毕竟武城现在还没机场。没办法坐飞机过来,来回一趟有些耽误时间。
现在老人不肯,楚琛也只能在老人要针灸的时候,跑一趟。好在老人的治疗是以药石为主,针灸为辅,他到也不用常来。
当然,之所以不再劝,这一点也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关键还是老人现在的体质太弱,楚琛怕长途跋涉老人的身体受不了,既然老人不去,到也省得他担心了。
再说了,万一到时真得赶不回来,他还是有药方代替针灸的,不过那药方还躺在书上,并没有临床试验过,所以如果不是没办法,他并不想在老人身上试验。
至于楚老爷子那里,楚琛到不是用药来替代了针灸,而是上次针灸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状况,当然,那不是他治疗所引起的,而是之前的病变他没有发现。
现在楚老爷子只能先吃药,等那里稳定下来才能针灸,至于时间嘛,楚琛估计得要一到两个月才行。
和林大成一家告了别,楚琛就又开始长途跋涉,等他们回到京城的玉华庭时,已经要将近下午两点了。
因为事先打过了电话,赵学义已经在客厅等着他们,他看到楚琛等人风尘仆仆的模样,就说道:“小琛,你们赶了几个小时的路,应该也累了,到刘老那鉴定的事情,还是等明天再说吧。”
胡勇在一旁嘀咕道:“本来我是想去的,楚哥他不同意!”
楚琛笑骂道:“你这家伙,我是看你要当父亲了,体量一下你,让你去多陪陪你家晓萍,你到还不乐意了?”
“这本来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嘛,晓萍也支持我的!”胡勇振振有词道。
楚琛笑道:“得!看来你就是想让我当个万恶的地主啊!那今后我也只能成全你了!反正你也要去金陵,周六就跟我一块去吧!”
胡勇之所以要去金陵,也是因为他给楚琛找的保镖就在离金陵不远的小镇上,算是顺路。
大家哈哈一笑,胡勇也笑着应道:“好咧!”
笑过之后,楚琛就问吴叔道:“爸,您觉得怎么样?”
吴叔笑着摆了摆手:“一路上我都是趟着的,虽然有点累,不过看看你们鉴定还是没问题的。”
“那咱们就去我师傅那边吧!”楚琛说道。
“好,走吧……”
三人来到刘老那边,意外发现,刘老这边还有客人在,其中一人楚琛还认识,正是之前在京城古玩协会组织的交流会上,遇到的那位专精字画的区老。
另外,区老身旁还有一位将近五十岁的中年男子,此人身上有一股子书卷气,衣服穿着的非常得体,楚琛的第一印象,就觉得此人应该不是大学的讲师,就是教授。
打过招呼后,刘老就简单的为双方做了下介绍,果然和楚琛想的一样,那位中年男子姓郑,正是京城大学历史系的副教授。
刘老笑着说道:“阿琛,你来的正好,来看看这幅赵孟頫的书法作品。”
听见这话,楚琛三人就不由微微一愣,他们过来就是准备让刘老鉴定赵孟頫的书法作品的,没想到区老两人的目的居然和他们一样。
刘老看到三人有些惊讶的神色,就问道:“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楚琛笑着摇了摇头:“没什么,那我先看看……”
说完,他就戴上手套,走上了前。等他看到作品的全貌,才知道眼前的这幅作品同样也是手卷,不过不同于他的那幅《洛神赋》,为行书作品,内容则为《太上无极混元一气度人妙经》。
而且还有一点不同的是,这幅作品上的收藏印不少,楚琛细数一下,足有十四枚之多。不过收藏印虽然多,但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些藏家基本都是明清时期,名不见经传的小收藏家,而且有些还是父子关系。
在鉴定书画碑版艺术的真伪要素中,收藏印的作用颇大。铃收藏印最著名的要数清代乾隆皇帝了,众多晋唐宋元巨迹、宋拓孤本,都常铃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宜子孙”等印章,昭示了这批书画曾被帝王收藏的历史。
明清至民国也有不少高水平的鉴定家,由他们铃盖收藏章的书画,其可靠性就较大。如明代项子京的“天簌阁”,董其昌的“玄赏斋”、清代梁清标的“蕉林”、安岐的“仪周珍藏”、高士奇的“江村”,民国庆元跻的“虚斋珍赏”都为收藏界所重视的。
但是,收藏印只是作为一个参考的依据,有收藏印并不代表那幅作品就是真迹,特别还是一些小家的收藏印,对书画鉴定的作用就没那么大了。道理也简单,本身这人的眼力就不怎么样,鉴定出来的结果又能有多大的可信度?
再看字迹,虽说行书和楷书是两种字体,但既然都是赵孟頫写的,那双方的风格应该是相通的,但是看过那幅《洛神赋》之后,再眼前这幅书法作品,楚琛就觉得,两者虽然相似,但最多是形似,在内在精神方面,相差实在太远。……
心里有了数,楚琛就抬起了头来,区老连忙问道:“小楚,这幅作品怎么样?”
楚琛回答之前先是看了刘老一眼,对方笑着说道:“没关系,你尽管说好了!”
楚琛点了点头,开口说道:“诸位前辈,那我就直说了,我认为,这幅作品虽好,但还达不到赵孟頫的高度!”
郑教授到是没有因为楚琛年轻而另眼相看,他皱着眉头说道:“我也知道,这幅作品和赵孟頫后期的风格相差太大,但是从落款来看,至元二十八年,这时赵孟頫才三十七岁,正是他书法生涯的早期。”
“而赵孟頫早期和晚期的风格相差很大,早期的作品被认成是赝品,也有不少,就像那幅赵孟頫的二体《千字文书》,争议就比较大。我的这幅作品,我觉得应该是不能以赵孟頫后期的书法风格为判断依据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




鉴宝人生 第六百七十一章 真作假时假亦真(续四)
赵孟頫的书法,从书风讲,早期笔法苍润,有智永遗风;晚期笔法更加苍劲、秀逸。因为早晚期变化较大,加之同时代及后人作伪的人又多,给鉴定带来很多困难。鉴定史上,把真迹误定为伪作,或者把伪作错定为真迹的,不乏其例。
因此,郑教授的说法,确实是有道理的,不过楚琛却可以肯定眼前这幅作品并不是赵孟頫早期的作品,除了有异能的结果为依据之外,从字里行间的用笔方法,就能看出其中的不同之处。
因此,楚琛说道:“郑教授,您说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您的这幅作品中,写的赵字用笔用的是侧锋,而赵孟頫本人,大部分情况用的是中锋。另外,这幅作品的笔法轻佻,少变化,欠韵致。从风格来看,应该是明人詹僖的特征。”
这詹僖是明代中期伪赵孟頫书画和吴镇墨竹的能手,他又名和,字僖和,又字仲和,号铁冠道人。弘治时初为秀才,书学王羲之和赵孟頫,笔法遒劲,名动公卿,他“常以子昂款落之,识者卒不能辨”……
刘老点了点头,说道:“小郑,想要在咱们这一行玩的好,心态一定要好,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可千万不能钻牛角尖!”
听到这里,郑教授一阵沉默,区老在旁边安慰道:“小郑,这幅作品虽然不是赵孟頫的原作,不过詹僖的字也还是不错的,你是三十万买的。也亏不了多少。”
郑教授长叹一口气,苦笑道:“看来买古玩。想要心存侥幸还真是要不得!”
“你能这么想就对了。”刘老说道:“要我说,你先前就不应该花这么多钱买。你要知道,这东西可是你在小摊上买的,人家小摊的老板难道不知道赵孟頫作品的价值?如果是真迹,怎么可能会给你还价的机会,还卖的这么低?”
郑教授不好意思的说道:“我当时也是觉得东西是真迹,害怕错过了,心急了一点,价格上就没有多在意!”
区老摇了摇头:“你呀,就你这性子。如果不改的话,下次还要吃亏!”
“是是是!下次我一定注意!”郑教授连连点头,不过到底有没有听进去,那就不得而知了。
此时,刘老问楚琛道:“阿琛,你又是带的什么东西?”
“我的也是赵孟頫的书法作品,想请您评鉴一下。”楚琛嘿嘿一笑道。
“啊!”听见这话,大家都非常的惊讶,刘老这时才明白。为什么楚琛他们刚才也会惊讶了。
“你的花了多少钱啊?”郑教授问道。
“四十五万,卖家是当赝品卖的。”楚琛回道。
“这么贵!”听了价格,郑教授就不禁嘀咕了一句。
区老呵呵一笑道:“仿品的水平也是有高有低的,另外作者的名气不同。其价格当然也有高一低,至于小楚的东西,比你的好还是差。咱们还是先看看再说吧。”
郑教授表示知道,等他把他的那幅手卷收起来。楚琛才把东西从盒里拿了出来。
看到手卷的外貌,区老连忙凑上前一看。惊道:“清早期的淮扬装裱手艺?!”
“是的!”楚琛回道。
“区老,这个装裱有什么说法吗?”郑教授连忙问道。
“如果是普通的当然没什么,但这可是大师级的手艺!”区老说道。
“这是大师级的?”赝品用这么高档的装裱,郑教授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是啊,这也意味着里面的作品,八成应该是是名家所作,我虽然不知道这幅作品到底怎么样,不过一般情况下,四十五万肯定是亏不到哪去的,当然,也有那种财大气粗的,花了重金让大师装裱,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
说到这里,区老顿了顿,皱着眉头嘀咕道:“只是有一点奇怪,我怎么好像在哪看到过这东西……”
这时,楚琛已经把卷轴展了开来,区老迫不及待的凑近一看,顿时就惊呼道:“我说怎么这么熟悉,居然是它!”
大家见区老这么大的反应,全都很奇怪。
区老先是叹了口气,才解释道:“当初这幅《洛神赋》我是鉴定过的,不过当时原主人实在太古怪,我们只是说跋尾不对,他的反应就很激动,骂了我们顿之后,直接拿着东西就走了,我们想要表点意见都没机会。”
听到这里,楚琛就明白自己是遇到事主了,连忙就问道:“区老,那人是不是姓马?”
区老对马老财的印象还是挺深的,点头道:“对,就是这个姓,难道这东西你就是问他买的?可是,这都好几年了,难道这人就没问过别的人意见?要我说,这幅作品是真迹的机率还是挺大的。”
“他到是问过别人,不过嘛……”楚琛笑着把事情的原委简单的说了一遍。
刘老他们听说是这么回事,全都摇头失笑不已。
区老叹道:“古人说,宝物需要有德者居之,这话虽然说的挺玄乎的,有时还真就是那么回事。说起来,当初我虽然生气,不过后来想想,觉得宝贝因为我们的话埋没了,那真是罪孽深重,不过当时我也没那人的联系方式,也只能作罢,没想到,今天这幅《洛神赋》又让我遇到了,那我也就放心了。”
“区老,照您的意思,这幅《洛神赋》是真迹?”郑教授有些震惊的问道。
区老摇了摇头:“这到不能肯定,不过除了后面祝枝山的跋尾是伪作之外,其他地方我还真看不出什么问题,至于到底怎么样,你可以仔细看看再说!”
“那我看看……”
因为卷轴比较长,就算三个人同时观看,也一点都不挤,等刘老看完之后,不禁就大赞道:“用笔圆转遒丽,结构严谨,逸致翩翩,不愧为赵孟頫,真是好字啊!不过,这个跋尾,就像好菜里的苍蝇,真是倒胃口!”
区老也皱着眉头说道:“是啊,也不知道姓吴的那家伙,干嘛要在这上面留下这一段,如果是留他自己到也没什么,干嘛要留祝枝山的名讳,真是徒惹人厌!”
“区老,您说的到底是谁啊?”郑教授连忙问道。
“阿琛,你知不知道是谁?”刘老问道。
楚琛微微一笑道:“除了祝枝山的外孙吴应卯,还能有谁!”
“原来是他啊!”吴叔和赵学义全都恍然大悟。
郑教授恍然道:“以前看书上说,吴应卯模仿祝枝山非常相像,没想到今天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
“什么名不虚传,他这是没安好心!一个以专门模仿外公字画来牟利的人,人品也好不到哪去!”
区老说道:“我觉得吴应卯之所以在这幅作品的上面留祝枝山的字,也是想用祝枝山的名头提高这幅作品的价值。要知道,一幅没有收藏印的作品,和一幅有祝枝山跋尾和收藏印的作品,价钱相差还是很大的。”
“区老,您的意思是说,另外两个收藏印主人的年代,都要比吴应卯来的晚?”
刘老闻言就笑道:“小郑啊,亏你还是历史系的教授,难道连项元汴和顾韡生活的年代你都不知道?”
郑教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刘老,您也知道我主要研究的是唐宋史,明代的文人我还真了解的不太多,这项元汴我虽然知道一些,不过也仅限于知道他是明代的画家,至于生平我还真不太清楚。”
区老说道:“那你这方面应该要补习一下了,虽说不必要通熟,但多少还是要有些了解的,不然以后买古玩有可能要吃亏。”
“行,这事我记住了……”
“阿琛,这两人你应该知道吧?”刘老问道。
“这我到还是知道的……”
项元汴,为明代收藏家、书画鉴赏家。字子京,号墨林,一号墨林山人,又号香崖居士、退密斋主人。家以善治生产而富。工画墨竹、梅花、兰草,颇有逸趣。
其精于鉴赏,好收藏金石遗文,法书名画,其“天籁阁”藏书皆精妙绝论,每遇到宋刻,即邀请文彭、文嘉兄弟共同鉴赏。当时越中藏书家,当以嘉兴项元汴、鄞县范钦为。清初,清兵南下后,他的藏书,其藏品被千夫长汪六水所劫掠,散失殆尽。……
而顾韡同样是收藏家,生活的年代也是明末清初。他字开林,号河渎渔人。明亡后,拒不仕清。专以藏书、读书为娱。重视收藏明季图籍,以明代遗民自称,以怀念故国的心情从事典籍的收藏,因而多明代史料……
介绍过留有收藏印的两位人物后,楚琛又说道:“我觉得这幅《洛神赋》之所以这么默默无闻,与项元汴和顾韡这两人的遭遇还是很有关系的。我估计,项元汴被汪六水所劫掠的众多藏品之中,这幅作品应该就包含在内。”
“后来,顾韡得到了这幅作品,但他又因为厌恶清朝,可能是担心宣扬出去之后,会被统治者收去,所以也就秘而不宣了。从而导致了这幅《洛神赋》的默默无闻。”
:"..",。,谢谢!




鉴宝人生 第六百七十二章 真作假时假亦真(续五)
听了楚琛的解释,大家不约而同的都点头表示同意。
虽说吴应卯的生卒年不详,但是从吴应卯一些作品的题识来看,应该差不多是生活在项元汴活跃的那个年代,也就是说,很可能眼前这幅《洛神赋》是从吴应卯那流传到项元汴手中去的。
再加上后面两位主人,项元汴和顾韡的遭遇,这幅赵孟頫的代表作一直默默无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此时,郑教授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就问道:“但是,又为什么这幅《洛神赋》从完成之后,到被吴应卯得到,这段时间同样也一直默默无闻呢?”
区老开口说道:“我觉得,这和作品是写给管道升的关系还是很大的。”
管道升是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她是赵孟頫的妻子,封吴兴郡夫人,世称为管夫人。
管道升和赵孟俯的感情非常好,当然,在古代纳妾是很正常的事情,赵孟頫也兴起过这样的念头,还直接和管道昇提起过,管道昇当然不会满意,于是就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我侬词》。
词中口语和畅,形象鲜明,感情真挚,令人深思,使得赵孟頫深为内疚,终于回心转意,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延佑五年,管夫人脚气病复发,经赵孟頫多次请求,次年四月,方得准送夫人南归。五月中旬,途经山东临清,管夫人病逝舟中。赵孟頫悲痛万分。为她亲笔撰写了《魏国夫人管氏墓志》。
相濡以沫的管夫人撒手西去,给了赵孟頫很大的打击。他对官场的虚名。也因此彻底看破。由于丧偶,长途跋涉。操理丧事,赵孟頫晚年的健康状况急剧下降。
延佑七年,仁宗特遣使臣赐衣缎,并召赵孟頫返京,但此时赵孟頫因病已不能长途跋涉了。次年英宗即位,再次遣使召赵书写《孝经》,赵以年迈体弱要求致仕,终于得到朝廷的应允。此时赵孟頫耳鸣眼花,颓然老矣。但他倾心于佛、道之旨。以书写经文为乐,并写下许多书画作品和题跋……
区老接着说道:“从题识来看,这幅作品是在管道升逝世后的第二年,赵孟頫因为心中强烈的哀思才写下来的。因为这幅作品的意义不一样,完成之后,赵孟頫肯定是自己收藏起来的。”
“等赵孟頫逝世后,又因为个中含义,赵家人除非是走投无路,不然也不可能把这样的作品给卖掉。所以。我觉得这幅作品可能一直珍藏在赵孟頫后辈的手中,有可能直到吴应卯那个时候,才不知因为什么原因,转让给了吴应卯。”
区老的解释。大家同样也觉得挺合乎情理,郑教授虽然也觉得事实可能相差不大,不过他马上又想到了另外一个可能。就说道:
“区老您说的确实有道理,不过我也有个猜想。会不会是赵孟頫的后辈和吴应卯的关系好,因为想多卖些钱。所以故意让吴应卯以祝枝山的名义写下这样的跋尾呢?要不然,吴应卯也不至于为了并不是很大的附加值,写下会留下骂名的跋尾吧?”
“你这么说,到确实也有道理。”区老笑道:“不过嘛,这事情到底如何,咱们做为现代人,也无从得知,咱们研究的话,也只要有个合情合理的解释就可以了,如果非要钻牛角尖,那是自己找罪受。”
大家闻言全都点了点头,对区老的话表示同意。
过了片刻,赵学义开口问道:“那么也就是说,这幅《洛神赋》是真迹无疑喽?”
“是不是真迹,咱们首先来说说,赵体楷书的特点。”
刘老笑着说道:“第一,赵孟頫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他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
“第二,赵体楷书,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
“第三,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另外,赵孟頫在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也是赵体的特点之一。”
1...267268269270271...4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