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鉴宝人生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吃仙丹
清嘉庆二十四年,金石名家初尚龄着《吉金所见录》16卷,该书刊载“南行唐”背十二朱三孔布手摹本,首次向世人介绍这种布币。
三孔布因形制特殊,存量极稀,是先秦货币中最富神秘色彩的一类,目前已发现的品种除“牟”字已过10枚外,其余均在10枚以内,不少是仅见的孤品。
故泉书认为它“是三晋布币中最稀少一种”,实物多已湮没无闻,保存在私人手中或文物部门的也寥若晨星,其收藏价值不用多说。
三孔布除存世罕见外,主要是采用“朱两制”记重。三孔布分大小二等币值,大者一两,小者十二朱。目前发现以小型居多。
楚琛手中的两枚三孔布,都属于大型三孔布,文字清晰,边廓整齐,通体老坑传世古色,而且一点都没有破损之处,品相可谓完美。
三孔布为圆足,布首和二足上各铸一圆孔,面上有“宋子”二字,系铸币的地名,背首穿孔上铸有数字“十五”,背文“一两”字体稍倾斜,系该币的重量。
吴可笑嘻嘻的说道:“阿琛,‘宋子’三孔布应该有过出土记录吧,我以前看到报纸上说,还说那是唯一一枚呢。”
楚琛笑道:“如果以重量来说,那一枚应该确实算是唯一一枚,因为那株三孔布是小型小孔布,而咱们这一枚,是大型三孔布。”
吴可闻言欣喜的说道:“那不是说,咱们这枚比那枚要更加珍贵?”
楚琛说道:“如果以大小相比的话,肯定咱们这枚更加珍贵,但那枚‘宋子’三孔布,是目前唯一有准确考古出土记载的实物,其意义重大,可谓弥足珍贵。因此,两者的价值,还真不太好判断,再说了,这样的钱币又不会去出售,就别去管它的经济价值了。”





鉴宝人生 第九百五十七章 惊闻变故
“这到也是。-”
听了楚琛的话,吴可点了点头,随后她指着另外一枚三孔布币,问道:“那这一枚呢?”
吴可指的那枚三孔布,同样也是枚大型布币,成‘色’和那枚“宋子”三孔布相当,面上为“五陉”二字,背首穿孔上铸有数字“十七”,背文“一两”字体稍倾斜,钱文为大篆,书法随意‘性’大,笔画线条,细瘦坚‘挺’,文字奇丽,古朴典重。
楚琛摇头道:“这枚三孔布,我以前也没看到过,”
吴可闻言欣喜的说道:“那也就说,这枚三孔布,是独一无二的喽?”
楚琛说道:“这可不好说,我对钱币之类的收藏,知道的不多,这方面,要去问问我师傅才知道了。咱们整理好了东西之后,再去他那吧。”
“行……”
把之前的收获整理了一番,楚琛和吴可就拿上钱币,一起去了趟刘老那。
刘老看到那两枚钱币,也相当的惊异,他鉴定了东西的真伪后,就告诉楚琛,这两枚大型三孔布,他认为应该都是首次发现。不过就像那枚“宋子”三孔布一般,“五陉”三孔布他以前也在一位藏家手里见到过,不过也是小型三孔布,不然他就不会说是首次发现了。
最后,刘老让楚琛把钱币留下来,他想借来研究一下,楚琛当然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在刘老这里呆了一会,楚琛就接到了之前卖给他浅绛彩瓷的那位摊主打来的电话,说是他朋友已经答应了楚琛要求,问楚琛什么时候方便去他朋友那。
楚琛见时间已经将近中午,就跟那摊主约好下午一起去。
中午,在刘老这吃过午饭,楚琛先把吴可送去舅舅赵齐瑞的公司,准备让吴可接手香烛公司的事务。
虽说,吴可理论知识很扎实,但公司的管理没有实际经验根本不可能管理的好,为了今后管理好楚琛的产业,她当然得事先汲取一些经验才行。
把吴可送到公司,楚琛一边驾车往摊主电话里说的地点驶去,一边琢磨着要给吴可买辆车代步。他现在的事情比较多,就算他愿意天天接送吴可,也有分身乏术的时候,到时吴可没车子多少有些不便。
买车对楚琛来说非常简单,直接到段学峰那买就可以了,他想了想,就准备明天带吴可去一趟挑选一辆她喜欢的车子。
一路无事,楚琛先是去接了那摊主,随后就在摊主的指引下,驱车前往位于京城南郊他朋友的家中。
摊主本名汪明才,两人闲聊了几句之后,他就问道:“楚老板,你应该认识大傻吧?”
“当然认识,怎么,他出了什么事了?”楚琛闻言有些好奇,他本来就准备打探一下,大傻为什么没给他打电话,现在听了这话,暗想,难道大傻出什么问题了?
“是啊,大傻被人给杀了。”汪明才长叹一声。
“啊!怎么回事啊!”楚琛听了这话,当即脸上就‘露’出了震惊之‘色’,怎么才几天功夫,居然出这种事情了。
“说起来,这事还是大傻自己贪财惹的祸……”汪明才把事情的缘由,给楚琛简单的说了一遍。
原来,在楚琛买了大傻那件法器的当天中午,大傻的家人回家后发现大傻被反绑着,已经没了气,于是就急忙拨打了110和120。案发现场一片‘混’‘乱’,屋内物品有被人翻动的痕迹。家人查看后初步判断,至少有三件古玩不见了。
办案人员对案发现场进行调查走访后得知,这段时间,一直有一个30多岁的男子经常到大傻家中。
正好大傻住的小区有监控,办案人员立即调取了小区院内那段时间所有的监控录像。他们发现,一男子于当天早上进入小区,过了一个多小时,他离开时手里提着东西,此人很可能就是案件的重点嫌疑人。
第二天,办案人员就确定了男子的身份,而那人居然还没有离京,于是马上开始行动,把嫌疑人抓捕归案了。
经过审讯,嫌疑人‘交’待说,他和大傻是在一家古玩市场上认识的,大傻说自己手头有一些古玩想要出手,正好他有“收货”的朋友,双方随后在一起商量倒卖古玩。
于是四月份的时候,嫌疑人就带着大傻一起去了他朋友那,他朋友对大傻带去的东西到也满意,就都买了下来。嫌疑人说,大傻之前跟他说,会给10的提成,但事成之后,大傻却只给了一半,另外一半,被他百般推脱,一直没要到。
上个星期天,他去大傻家想讨回剩下的那部分,双方发生争执,他顺手抄起客厅电视机旁边的酒瓶,在大傻的后脑勺上拍了几下,结果当场大傻就不行了,于是他就把现场伪装成入室抢劫杀人的痕迹……
听到最后,楚琛觉得大傻可惜的同时,奇怪的问道:“汪老板,那大傻为什么不付剩下的佣金?”
“还不是他贪心呗。”汪明才说道:“据那人‘交’待,说是大傻嫌他朋友砍价砍的太狠,赚的钱太少了一些,于是就想把剩下的那一半拿来补偿。”
楚琛听了觉得非常无语,说道:“大傻这么做有些不厚道吧。”
汪明才有些可悲的说道:“谁说不是呢?大傻这人就是视财如命,完全钻到钱眼里去了,真是要钱不要命。”
楚琛长叹了一声,大傻这家伙也算是咎由自取,不过这么一来,他又到哪去找剩下的线索呢?
“看来,剩下的那些宝藏和我无缘喽!”楚琛有些郁闷的想道。……
汪明才朋友家,是一户小型四合院,装修的比较古‘色’古香,楚琛感觉很不错。
汪明才的朋友名叫武仁民,他看到楚琛和汪明才前来,就把两人带到了客厅,又是端茶倒水,又是拿来水果零食让两人品偿,非常之热情。
最后,还是汪明才表示,先把事情办好了再说,武仁民才笑着带领两人去了他的收藏室。
收藏室内的浅绛彩瓷为数不少,而且大部分都是‘精’品,虽说,浅绛彩瓷在当时的市场并不值钱,但想要收藏为数不少的‘精’品,也是相当不容易的。用武仁民的话来说,这投瓷就要搞‘精’品,这样才能升值快。
要说,武仁民的理念还是正确的的,不过,他没想到,这些浅绛彩瓷的升值速度,万万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于是这些‘精’品,就只能便宜楚琛了。
楚琛对武仁民收藏的这些浅绛彩瓷,都非常满意,而且武仁民给出的价格也比较合适,于是他干脆就打包一起购买了下来,这让武仁民非常‘激’动,连连对楚琛表示感谢,对楚琛比刚才更热情了。
因为量大,楚琛就和武仁民签定了协议,并当场付了钱。不过,一共上百件瓷器,楚琛的车肯定装不下,于是他就给董胖子打了个电话,让董胖子派辆车过来,帮他把这些瓷器运回去。
趁此期间,汪明才就在房间里打量了一番,笑着说道:“老武,看来你的收藏又多许多啊!都有些日新月异的感觉了。”
武仁民哈哈一笑道:“没办法,现在古玩市场也是日新月异,我得抓紧时间屯货啊,不然哪有钱赚?”
汪明才摇了摇头道:“你难道没听说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老话吗?我劝你一句,这事还是要慢慢来,别打了眼,赚的那些钱都打了水漂。”
武仁民笑道:“老汪,这方面我也有数的,我一般就买些我在行的东西,另外,我买的渠道也有保障,比如说梁老板、老温、还有老常……”
听到这,汪明才连忙打断了他的话,说道:“等等,你怎么还去老常那买东西啊?”
武仁民闻言有些奇怪,问道:“怎么?老常有什么问题吗?我觉得老常那的东西还算不错吧,价格又便宜。”
汪明才说道:“老芋头难道没告诉你,老常上次打了眼,进了几件仿品吗?就凭他的‘性’格,你以为他会把那几件仿品留下来,自己承受损失吗?”
武仁民听了这话,惊讶之余,顿时有些急了:“啊!老芋头没跟我说啊!糟了,前天我还去老常那进了几件货,老汪,快帮我看看东西到底对不对。”
说着,他就连忙从一旁的博古架上拿下了几件东西,放在房间里的桌子上,请楚琛和武仁民帮忙鉴定,接着,他又跑去拿别的东西。
楚琛和汪明才正在鉴定的时候,武仁民又从墙角的一个箱子里,拿出了一匹锦缎跑了过来。
武仁民有些焦急的问道:“老汪,这几件东西怎么样啊?”
汪明才说道:“老武,这方面楚老板是专家,你应该先问问他。”
“你看我,都急晕头了。”武仁民拍了拍额头,连忙问道:“楚老板,我这几个东西怎么样啊?”
楚琛回道:“其他我还没看,不过这只青‘花’罐,我看不好!”
楚琛说的青‘花’罐为直口,颈部有一周‘花’卉纹,瓜楞形身体,绘有龙凤图案,寓意“龙凤呈祥”,底部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
这只青‘花’罐使用痕迹明显,看上去好像有一种用了很久,脏东西都跑到瓷器缝里去了的感觉。--40143+dsuaahhh+25338978-->
(.)




鉴宝人生 第九百五十八章 下乡寻宝不容易
武仁民闻言急切的说道:“啊!怎么会,老常当时还信誓旦旦的跟我说,这东西是他从一户祖上在清庭当过大官的农民家里买到的。”
汪明才闻言皱了皱眉头,他和武仁民是从小到大的朋友,看到武仁民这么失态,就语重心长的说道:“老武,咱们这行打眼没什么,只要能够吸取教训就行了,就凭你现在这样的心态,将来还是会吃亏的。”
武仁民听了这话,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讪讪一笑道:“我只是没想到老常居然会骗我。”
汪明才摇了摇头:“你呀,就是太容易相信人了,老常不是不想骗你,只是想从你手里多赚点钱而已,现在他钱赚够了,准备移民了,当然就能骗多少是多少了。”
武仁民显得相当的惊讶,说道:“老常准备移民了?这事我怎么不知道?”
汪明才闻言一脸无语的说道:“周围人差不多都已经听到这个消息了,你居然还不知道?”
武仁=万===吧===nsb=民有些尴尬的说道:“这不是最近去乡下收了点货嘛,昨天晚上我才回来。”武仁民摆了摆手道:“老汪,你放心好了,我又不是傻子,哪有那么容易次次都上当啊!”
“你呀……”汪明才手指虚点了他几下,说道:“算了,这事等看过这几件东西。再跟你说。”
“行!”
武仁民点了点头,心里对汪明才的话。有些不以为然,觉得自己这位朋友太过杞人忧天了。当然,他也知道这是为他好,准备一会听听朋友到底有是怎么说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
接着,他就把注意力转了过来,问楚琛道:“楚老板,我这只青花罐到底有什么问题啊?”
刚才趁两人谈话期间,楚琛又看了其他东西。听见这话,他就说道:“咱们先不说其它,就说罐子上这种用的很旧的痕迹,其实是做出来的,不过做旧的人比较厉害,看起来很自然,但用的有可能还是咱们熟知的那个方法。”
楚琛说的方法,是用高锰酸钾溶液,掺入少许红糖。涂遍器身,底部足圈重点,约48小时后用干布擦拭。所有露胎处、开片处几乎都呈不同程度的紫褐色。如果觉得底足颜色太深,可用洗衣粉擦洗。用细砂纸打磨,使胎微露白色,似糯米胎。视觉上给人以误差。武仁民闻言有些惊讶的问道:“楚老板,您是说做色吗?”
楚琛点头道:“对,就是做色,你看这里……”
说着,他就把青花罐上的一些做旧的特征,以及一些破绽给一一指了出来。
“哎!”武仁民听了楚琛的解释,长叹了一声,满脸的苦涩,不过他的心态还算不错,很快就调整好了,接着就让楚琛帮忙看一看其他的东西。
武仁民运气还算不错,一开始拿来的几件东西,除了那只青花罐,其他几件都是真品,这让他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有些肉痛,用他的话来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剩下的这几件东西升的值,才能弥补青花罐的损失。
接下来,剩下最后一件东西,就是武仁民最后拿出来的一匹锦缎。
汪明才看到那匹锦缎就有些惊讶的说道:“这应该是云锦吧。”
武仁民略微有些得意的说道:“对,就是云锦,这匹云锦就是我这次下乡的收获。”
云锦产自金陵,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到了元代,云锦成为皇家服饰的专用品,以后织锦工艺日趋成熟和完善,清代的时候,云锦的品种已经相当繁多,为此清政府特意在金陵设立了“江宁织造署”,云锦的织造盛极一时。
云锦主要分为“织金”、“库锦”、“库缎”、“妆花”四大类,其中“妆花”生产过程极为复杂,从纹样设计、挑花结本到选料、染色、络丝、打线、络纬、上机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妆花的织造费工费时。
长期以来,云锦一直保留着传统的织造方法,每台织机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作业,熟练工人忙碌一天末叶只能织造出五厘米长的云锦。
云锦在织造中还大量使用纯金线和纯银线,并且配以五彩丝绒线、金翠交辉的孔雀羽绒等稀有名贵锦线,这种用料考究、不惜工本的制作,在纺织业是十分罕见的,从而也使得云锦富丽堂皇,光彩夺目,早在古代就有“寸锦寸金”的比喻。
元、明、清三朝,“金陵云锦”一直是宫廷御用的供品,一直由官府垄断生产,这在文献中是有记载的。如清光绪《大清会典事例》中说顺治初年定,御制礼服,及四时衣服,各宫及皇子公主朝服衣服,均依礼部定式,移交金陵等三处织造恭进。
比如皇帝龙袍,就照例由当时如意馆第一流工师精密设计作出图样,经过皇帝亲自审定认可后,才派专差急送金陵,由织造监督,计算出各道工序,每件衣服用料若干,用工若干作成后按时派专官护送回京。
今存“金陵云锦”文物上的款识就真实地反映了官府严密督办的情况,如金陵博物院和金陵云锦研究所中收藏的作为贡品的锦缎匹料的缎尾就有:“江南织造臣庆林”、“江南织造臣增崇”、“江南织造臣七十四”、“江宁织造局内造”、“江南织局内造”等款识。
像武仁民的这匹云锦,底下留的款识,就是“江南织造臣七十四”。
楚琛看过之后。就说道:“武老板,这匹云锦您是多少钱买的?”
“三万块!”武仁民有些得意的比划了一下。
看到朋友这幅表情。汪明才就皱了皱眉,说道:“老武。今后不懂的东西,你还是别买了。”
武仁民听了觉得有些奇怪:“怎么,这可是妆花云锦,三万还贵啊!”
汪明才说道:“这虽然是妆花,但其实是芙蓉妆。”
武仁民闻言有些不惊讶:“这和妆花有什么区别?”
汪明才解释道:“芙蓉妆,也是在缎底上起彩色花纹,但配色上不如通常妆花和金宝地那样复杂,在同一段上下左右相邻的两个单位花纹一样,而配色也一样,只是在全件料子上分出几段不同的颜色。”
“所以制织的速度也比较快些。过去象这种织法的妆花,花样多用芙蓉花,因此叫做‘芙蓉妆’。后来虽不用芙蓉花,凡是这种织法的织物,仍叫‘芙蓉妆’。你这匹云锦,就是用的这种织法织制出来的。”…
“另外,最重要一点,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匹云锦应该是最近几年制作的。楚老板,我说的对不对?”
楚琛点头道:“确实如此……”
说到这,他就解释了一下这么判断的依据。
听到最后,武仁民的脸上的肌肉不禁抽搐了一下。过了半响,他才郁闷的说道:“难道乡下真没什么好货了吗?”
“到不是说农村一件好东西都没有,但好东西少。一般东西多。”
汪明才说道“许多人都以为,农村还藏着许多好东西。他们一般都觉得,农村受在那段特殊时期受到的冲击小。很多东西还在。其次,农村的古董早已从地主家转移到贫下中农手里,农民不识货,要价低。还有,农民老实,不会做假,从他们手里能买到真东西。”
“因此,很多人不辞劳苦地往农村跑,越是偏僻的地方越是要去。觉得那里很可能还藏着宝藏。老武,你应该也是这么想的吧?”
武仁民讪讪一笑道:“我是这么想的,不过这么想也没什么不对吧?”
“错!大错特错!”
汪明才直接否定道:“我否认,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但实际情况,和这些理由大相径庭……”
接着,汪明才就把他的认识给武仁民介绍了一下,楚琛听了也深以为然。
要说,谁也不敢否定农村有官窑瓷器的存在,也确实有人在农村买到一件汝窑瓷器,发了一笔大财,但事实上,就像汪明才说的那样,农村不是没有东西,但好东西少,一般的东西多。
乡下的地主老财多数都是周扒皮一样的人物,他们家的地下可能埋有金子,但不大可能藏有古董,要他们花钱去买古董,可能性确实有,但难度比较大,毕竟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而且在他们心里,想要保值还是金银来的实在。
这些地主老财家中没有古董,贫下中农手中自然不会有古董。这是大多数的情况,个别特殊的情况也是有的。一些官宦世家、书香门第确实是有东西的,这些家庭的名气大,上面早知道了,怎么可能还会分给贫下中农?
另外,农村的东西一般不会便宜,为什么?因为咱们国家的农民太穷了,他们认为值钱的东西可能就只有那两只坛坛罐罐,他们就指望它了,能很便宜地卖给你吗?问他买的人越多,他越不敢卖,要价就越高,因为他根本不懂得这件东西的真正价值,他只好往上猛抬价,才免得吃亏。
当然,楚琛也不能否认,在**十年代那会,农民因为没见过什么市面,把东西便宜卖了,但现在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随着电视和网络的慢慢普及,古玩卖出天价的消息,基本上大部分人都知道了,农民也不傻,他有东西,怎么可能会便宜卖掉?
楚琛这几年认识不少爱跑农村的铲子和收藏家,他们都没有大的收获,有时候买的价钱还挺贵。不信,你到乡下去买一只民窑碗,保准比城里地摊上的贵。这是因为,那些农民不认识官民窑之分,于是民窑的价格,就照着电视上的官窑出了。
当然,因为农民不认识官窑,如果他家正好有官窑,也确实有可能便宜点卖掉,这种事情,楚琛也遇到过两三次,但就像前文说的那样,农民家很少会有官窑的东西,楚琛能够遇上两三次,已经算是运气很不错了。
最后一点,越是偏僻的地方越不要去。越偏僻的地方越穷,越穷的地方越没有值钱的文物古董,就算地主老财,一般也都屯的是粮食和少量的金银,这是不用怀疑的。试想,那个地方的人过去穷得连裤子都买不起,会有钱去买古董吗?
另外,像这种地方,安全还需要特别注意,人一穷,为了钱很可能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你到处问人家买古董,别人就会认为你带着很多钱,难道你不考虑你的人身安全吗?到最后,别古董没买到,最后反而把钱给丢了,钱丢了还能赚回来,万一把命也给丢了呢?
听到最后,武仁民就说道:“老汪,你的话确实有道理,但不说别人,梁老板也是去农村收货,才发家致富的吧!”
“那也不看看,梁老板去农村收货是什么年代。”
汪明才说道:“他八十年代开始去乡下收货,当时还不敢明目张胆的收,怕被别人逮起来,直到85年之后,大家的思想都解放了,他才放下了心,但其中的辛苦你根本都想不到。”
“而且,好景不长,到九十年代那会,一些无良之人大肆制造赝品,更有一些无良之人,把假货运到农村,放到农民家里,放到老实巴交的土改根子家里,放到生活贫困的地主家里。”
“然后编一个故事,叫土改根子或地主背下来,给他们说一个价,没有这么多钱不能卖。接着请君入瓮,就等着城里的收藏家们来了。当时,梁老板也吃过好几次亏,不信下次有机会,你也可以亲自问他一下。”
1...373374375376377...4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