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巅峰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急冻人
财团们让开了大路,并为了弥补损失。冲进了期货市场,大批购买空单,想要用对冲的方式。减少损失。
他们的行动,让金融市场雪上加霜。
“下跌无止境!”这是一家美国报纸的标题,也生动地说明了美国经济,如过山车一样,从高峰。正在飞速下滑。
新总统被金融市场的动荡给吓坏了。
他来自一个得克萨斯农场,执政经验少,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弱。
冲动是他的本质。
他冲动了。
美元开始大幅度贬值。他希望以这种方式,将全世界拖下水,将经济危机,转嫁给世界。面对来自其他国家地指责,他充耳不闻,任由美元疯狂贬值。
其他国家也愤怒了,开始大量出售美元,1 6 k小说网.电脑站http://www.piaotian.com.com” target=”_blank”>" target=
>www.piaotian.com.com换成相对稳定的欧元、日元、港币。
要不是人民币禁止境外流通,他们还会购买大批的人民币。
美国开始感到有些不对劲了。
因为这个下滑的势头太猛了,猛地让他们也有些控制不住了。美联储开始介入,想要止住下滑的美元,否则继续这样跌下去,美元就算不成为一张废纸,以后大家也不敢用了。
可是下跌的势头已经形成,要想止跌,谈何容易。
涨息,涨息有什么用?
照这个势头,银行的一点利息,还不够弥补损失的。人们嗤之以鼻,继续大量抛售美元,换成其他国家地货币。
东南亚最先顶不住。
他们在九九年,刚刚经受了一场来自美国的金融风暴,损失不可估计。
此时哪里还有余力,顶住这场席卷全球的美元风暴?
东南亚国家纷纷将国库中地美元,不计血本地向外抛售,能收回来多少算多少。所有的外汇储备,都换成了日元、港币,还有一些国家,开始从民间收拢人民币,作为国库储备。
十多年来,中国和世界的生意规模逐渐扩大,每年的经济往来,何止亿万。
许多的人民币开始被人们带出境外,用于小额支付。
尤其在中国地周边国家,如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差不多将人民币,当作了流通货币在使用。虽然中国的中央银行,并没有松口开放人民币,但也默认了人民币流往境外的行为,并先后发了几次文,将居民出国探亲,允许携带地人民币数量,作了规定。
随着人民币流通规模越来越广,这个限额也在逐渐扩大。
从最初每人限带一千元,到五千元,到一万元,后来,更是扩大到了五万元。
越南、泰国、老挝、缅甸……,一个基于人民币的中国经济圈,正在不断扩大,影响力,直达东南亚各个国家。
这次的美元风暴,让其他国家都看清了美国转嫁经济风险的本质。
东南亚率先从民间收拢人民币,公开宣称,人民币也是他们外汇储备的一种。虽然欧元、日元还是他们的首选,可是人民币,在中国方面还没有开放之前,就从此,成为了部分经济实力弱小的国家,倚仗的基础。
人民币储备,在这些国家中所占的份额,占到了百分之几,乃至百分之十几。
人民币,开始渐渐走上国际经济舞台。
缅甸方面可能是最激进的,它直接宣布,人民币是它们国内法定流通货币。对外经济行为,也以人民币计价。
没有其他国家跟进。
国际上都知道,缅甸的经济交流,基本上就是和中国之间进行,不用人民币计价,还用什么?
用不可靠的美元?
大多数国家,还是采用一揽子储备的形式,用多种外汇,最大限度保持稳定。
只不过,很多国家也开始考虑,长久以来所形成的美元计价方式,是否应该加以改变?用美元计价,眼看风险太大了,是否应该以其他某种货币,来予以替代?
欧元和日元,开始更多地成为国际贸易中的计价单位,美国的经济地位重要性,无形中,开始渐渐削弱起来。
虽然美元还是国际的主要结算单位。
美国还可以扮演“类中央银行”的角色,可是面对群雄并起的“地方银行”争夺客户,美国感到万分忧虑。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多种货币搭配的一揽子计划,来替代单一货币储备。这就相当于在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之外,其他银行也开始发行货币,不知不觉中,美元的地位,开始下降,被其他货币所挤占。
国际结算货币种类,也在不断扩展,从美元一家独大,进而发展到各种结算单位并存。
美国本打算通过美元大幅贬值,转嫁金融危机,谁知道,却迫使其他国家,减少美元的拥有量、使用量。
这是否,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个问题,当时的世界各国,并没有太过深入地思考。但它的深远后果,将逐渐体现出来。《font style=”display:none”》[ piaotian小说网 http://www.piaotian.com.comt” target=”_blank”>" target=
>www.piaotian.com.comt color=”red”》手机访问:http://www.piaotian.com.comt” target=”_blank”>" target=
>www.piaotian.com.comt》 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重生之科技巅峰 第二百三十四章 走向现实的乌托邦计划
.
管外界怎样变幻,非洲基地都按部就班,实行着当初个基地的初衷。
和北京总公司研发是为了商业化,为了赚钱不同,非洲基地从事的所有研究,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进行——那就是乌托邦计划!
汪工站在高高的自动工厂上方天桥,俯瞰着他的地盘。
他当初来到非洲,是为了完成萧墙交待给他的任务:用从德国得到的大型高精密车床作为母机,供应国内所需的大型高精密制造设备。
另一个任务,就是研制出十二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
这两个任务,早在两年前他就已经圆满完成。可是,他却留了下来,并且将老伴也接了过来。一切,都是为了乌托邦计划。
汪工所领导的是基地制造部门,这可是全基地最庞大的一个部门。
制造部门有粗加工、精加工、精细加工、特种加工等四个层级,每个层级的保密级别都不相同。最简单的粗加工,工人人数最多,有四百多人。他们的行动非常自由,平时在基地外围工厂上班,下班可以回家。精加工有一百多人,他们就只能住在厂区,不能回家。
精细加工和特种加工则实行的是高度保密措施,总共只有九十八人。
这么少的人,要想完成基地研发部门送来的各种超高精密度的样品,难度非常大。全靠总部带来的高精密度自动化生产线,才能做出研发部门满意地样品来。
在这个超高精密厂房里。实行的是和实验室相同的无尘设计,每个工作人员,都穿着全副连套防尘服。虽然工厂里都有空调降温,一天工作下来,还是感到很疲倦。
自动化生产线强调的不是批量生产能力,而是尽可能保证最高品质。
所以,虽然自动化生产线一共有三个厂房,数万平米,但生产能力仅仅能够完成研发部门的小规模试制。并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产量不大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里所需要的大多数合金材料,都只能由基地自行制造!
基地建有一个小型的特种合金加工厂,通过从非洲各国购买原材料,自行小规模生产,产量也就能维持基地研发部门的试制。有些新配方材料,连特种合金厂也无法提供,全靠实验室制备。不论从成本计算,还是数量上来说,都无法承担大批量加工地要求。
在超高精密厂房相邻不远的地方,还有两个特种加工车间。
那里加工的都是一些特种合金部件,或者是超大型的零部件。里面的制造设备,一些是总部购买以后,提供给他们的,更多的是根据加工需要。自行制造的加工设备。
汪工在天桥上看到他等待地一个部件加工完毕,从天桥上走了下来。
“小型火箭发动机总算完成了,我这就给设备项目组送过去。”他从工作人员手上接过一个两尺来长的玻璃盒。里面有一个直径相当于成人拳头、三十工分长的火箭发动机。
在玻璃盒上,贴着一张标签“集装箱空间传送动力发动机”。
汪工将玻璃盒夹在肋下,离开防护严密的加工厂,走进了一座七层楼高的基地办公大楼。
这栋大楼并不高大,看起来外表也朴实无华。是基地的行政事务大楼。里面有很多的工作人员来来往往,看起来非常繁忙。
汪工拐弯走进右侧的一条通道,推开了第二间房间地大门。
房间上写着“休息间”。
他走进去。里面一个人也没有,椅子都被摆放得整整齐齐,桌上还有一盆花。靠墙的位置,还有一台饮水机、一台咖啡机和一台可乐机。
他推开会议室旁边的一个小门,房间里靠墙放着一列衣柜。
汪工打开最靠里地一个衣柜,里面挂着几件衣物。他将衣物挂钩移往一旁,把一个挂钩扭动了一百八十度,衣柜壁缓缓滑向一旁,露出了一个电梯平台。
他走进去,关上电梯门,按动按钮,电梯平稳地向下行。
在电梯门关上的时候,衣柜的挂钩也翻转一百八十度,重新回归正常。衣柜门自动关上,看上去,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基地的核心研究实验室,全部都修建在地下两公里的地方。
为了建立这个核心地下研究机构,基地工程队整整花了近十年地时间,一点点向下拓展,不断加固。直到下挖至两公里的地方,才转而横向掘进,并时刻进行固化处理,安装液压支撑臂。
工程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完工!
目前只是把主要的核心研究室,都转入了地下,只在地上留下了一些外围实验室。而按照最终设计,他们将把所有地实验室都转移下来,并且会再向下掘进几百米,建立一个小型工厂,囤积一批物资,用于在隐秘情况下的研制开发工作。
当初在执行乌托邦计划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可能他们一生也看不到这个计划实现的那一天。
因此,如何在隐秘的条件下,坚持研究,成为他们考虑的首先项目。
汪工在两年以前,也是这样认为的。
可现在,随着光电混合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到来,并搭建起一套模拟显示系统,大多数人却发现了一丝光亮,似乎研究就要获得突破性飞跃。
乌托邦计划要进行许多大型的地面、空间试验,以验证相关研究成果。
以前,几内亚比绍区区一百公里的国土纵深,他们根本无法在保证机密的情况下,进行试验。很多测试。他们只能通过十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进行理论上的验证。进展缓慢不说,数据地真实性,也很让人怀疑。
但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在近乎实际的情况下,公然展开大规模试验。
这样,所有的研究成果,都能摆上台面。在一个只有他们存在的类真实世界里,肆无忌惮地进行各种各样的试验!
想想吧。许多研
,就是因为需要进行大量注定必然失败的试验,造成费,才因为资金制约,使得研究只能蹒跚而行。可是他们,却能够在并不额外投入的情况下,没日没夜地展开各种近乎于真实的试验,随时验证他们地想法。对研究方向进行调整、修正,这个研究进度,怎么可能不快?
光电混合超级计算机系统,超拟真世界的出现,让他们的研究,一下提高了十倍、二十倍,甚至是一百倍!
并且,光电混合超级计算机系统强劲的计算能力。在数据回放、分析、辅助运算等等方面,都给予了科学家极大的帮助。
连汪工这样,只想这位乌托邦计划做出贡献。并不奢望看到结果的人,都开始怦然心动起来。
也许,在他们有生之年,真的可以看到计划实现的那一天!
研究人员地热情,空前高涨!
汪工从电梯出来。没有直接去动力部门,而是转到了材料部门。
材料部门是仅次于制造部门的第二大研究机构。
他分成了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三个大项,每个大项下面。又细分了许多小组。像黑色金属、合金、陶瓷、玻璃、塑料、碳与石墨材料等等,十多个小组。
萧强当初觉得材料研究的耗资太大,在这方面走了一些弯路。然而材料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你的理论研究再出色,没有合适的材料,根本无法作出符合预期要求的产品来。结果寰宇公司在很多时候,只能向国内的研究单位求援,寻求材料配方。
此后,他开始加强了在材料研究上地投入。
特别是乌托邦计划,需要的材料都是从国际市场上购买不到的新型材料,这些材料国外都是对中国出口封锁地,他们想买也买不到。
等到寰宇公司率先研制出十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材料研究开始发挥大作用。
各种基础材料的物理研究,都有非常详尽的数据。材料研究更多的是通过无数的试验,以寻找最佳配方,或是将多种材料融合,制造出合乎要求地新材料。
超级计算机加快了这个实验的进程。
萧强通过奥斯丁,秘密调运过来的数十台超级计算机,让材料研究走上了正轨。这也间接使得其他研究部门大大受益,一个个能够满足他们基本要求地新材料、新配方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材料选择范围。
但真正让乌托邦计划冲上快车道的,还是光电混合超级计算机的到来。
在所有研究部门中,材料部门对于新超级计算机的到来,举双手双脚欢迎。
他们已经在十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中,尝到了甜头,新成果层出不穷地出现,他们怎么可能,不热烈欢迎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到位?
疯狂的材料部门,进行了一系列被其他部门笑称为“大跃进”的大规模试验。
各个小组,都利用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先后输入不同的变量要求,同时进行一百个以上的誓言。如此海量的试验,新的发现、新的配方,如雨后春笋,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
验证模拟试验结果的小组,全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
他们将其他小组转过来的,取得了成果的实验,在现实条件下重现。有些重复性试验,取得了和模拟试验一样的成果,有的居然还出现了超过模拟试验的成绩。
只有很少的验证试验,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效。
寰宇公司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研究,已经有将近十年的运用经验。
超拟真材料研究工程学,寰宇公司的内部应用软件,其拟真程度非常之高。要是横向比较的话,寰宇公司要是自认第二。其他任何公司,都没有资格称老大。
没有取得成效地验证试验,主要还是因为人们现有水平的缺陷,一些人们还没有发现的特殊物理现象,制约了超拟真研究,完全等同于真实世界。
基地材料部门验证小组,将失败的实验原始记录和当初的模拟试验纪录,都传回了寰宇公司总部应用软件部门,供其进行分析。一些设计上的缺陷。会进行修改,但现有物理研究上的缺失,就不是他们能够解决得了的。
即便如此,无数新配方、新材料的发现,也让验证小组叫苦不迭。
验证小组地规模不断扩大,还是跟不上新发现的速度。
最开心的,是那些急等新材料的研究部门。有些研究部门的关键研究,已经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但手头没有合用的材料,一直眼巴巴地等着。
现在,他们一下子从以前只能在有限的几种材料中,勉为其难地凑合,到现在,几十上百种材料及相关数据摆在面前,让他们挑花了眼。
于是,他们也终于可以在相关实验中。采用各种不同材料地数据,来验证他们的新研究成果。
这就是现代科技,一环扣一环。每一环的成果,都会引发链式反应。
光电混合超级计算机的出现,让寰宇公司总部的研究部门、基地的乌托邦计划研究机构,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如同坐上了高速列车。一往无前地冲在了世界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并不断将双方地差距拉大、拉大……
汪工找到了材料部门的负责人,前苏联的一个著名材料学专家瓦西里。他正埋头在电脑屏幕上,看着一屏又一屏地数据,目不转睛,一点也没看到汪工的到来。
瓦西里是在苏联崩溃前夕,才被杨克维奇从中央材料研究所,游说出来的。
他的来到,大大加强了材料部门的研发实力。他所带来地相关研究材料,充实了材料部门的数据库,并缩短了一些重要配方的研究时间,取得了相当巨大地成绩。
在基地里,像他一样的前苏联、东欧科学家还有不少。
汪工没有细算过基地到底有多少科学家,不过据他估计,应该有五
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国科学家,前苏联的科学家右,还有三百多名前东欧的科学家。
由于前苏联在崩溃前后,国内的经济、政治形势极度恶化,造成大量的科学家出走。
这个数字,不少于数十万。
杨克维奇明白萧强的心意,他没有胡乱招收这些科学家。每一个被招来的人,都是具有相当科研实力,在国际科学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著名科学家。
在那混乱的几年时间里,很少有人注意到了有科学家失踪。
人们大多以为,他们去了欧洲。
到了近两年,因为基地已经具有了强大的研发能力,并且研究的深度,开始渐渐超过世界现有水平,再从外面补充研究人员,已没有必要,才逐渐减少,并最终停止。
汪工好容易才趁瓦西里喝水的时候,找到机会和他谈了一小会儿。就在他们谈话的时候,瓦西里的眼睛,也没有离开过屏幕。
他主要是来询问几种最新配方的研究进展,同时,也要求材料部门,提供一些新型材料详尽的数据资料,以方便制造部门,据此提出相应的加工制造方案来。
对于材料部门的突出成绩,其他各个研究部门都欢呼雀跃,只有制造部门感到头痛不已。
随着各种新材料的纷纷出现,这些材料的强度、耐腐蚀性、抗高温高压性能,也一再更新,一举超越了旧有的材料。
这就给制造部门带来了大问题,一些常规的加工技术,无法使用在这些新材料上面。
有些材料的硬度极高,就是采用新型合金刀具,也很难加工。而有些材料的耐高温,一旦合成以后,再要改变外形,将非常困难,只能采用强效激光,一点一点打磨。
所以,要制造出各个研究部门的需要的样品,制造部门,也是昼夜展开对新材料特性的研究熟悉,明了它们地具体特性。才能有针对性地采用各种新的制造工艺,对其进行加工。
这就需要详细的材料数据,作为他们分析的基础。
现场监督着瓦西里将相关数据,传入了制造部门的数据库,汪工才离开了材料部门。
他来到动力部门,将他们需要的小型火箭发动机样品,交给他们,签收了回单之后,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和他们讨论起来。
动力部门研究的项目,既有相对常见的冲压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电磁推进系统等,也有一些超前的理论研究项目,例如激光动能发动机、电磁漏斗离子喷射推进系统等。
有些理论研究已经初见端倪,但缺乏实验条件。
好在盘古世界地出现,让他们有了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平台,可以进行深入地研究。
汪工正和几名研究员讨论,惊奇地看见扬科维奇走了进来。
杨科维奇现在的正式职位是基地的总经理。主管着行政事务,事务繁忙,他可是很少来到地下的,现在过来,不知道有什么事?
杨科维奇一眼看到了汪工,笑着迎了上来,用流利的中文说道:“汪工,总算找到你了。他们说你去了材料部门。我到材料部门,却说你已经走了。”
“呵呵,我给他们送样品过来。顺便去材料部门,了解一下最新配方的进展。”汪工笑着说道。
杨科维奇转头四下看了看,问道:“孙总工怎么不在?”
孙总工是动力部门的负责人,是基地里难得地一名长者,今年都有七十多岁了。
动力部门办公室研究人员说道:“孙老到超燃冲压发动机项目组去了。今天要做一款新材料的验证。他一直很关心,早早就去了,”他看了一下手表。又说道,“实验都进行了好几个小时了,估计快要结束了吧。总经理要不再等等?”
“不等了,我们过去!”杨科维奇向汪工点点头,两人并肩出去。
汪工联系到他特意来找自己和孙老,猜到了他的想法,在过道里,低声问到:“是不是准备进行发动机试制工作了?”
“是的。老板传话过来,说他的小卫星进展很快。让我们派人过去,借着这个机会,将我们的空天飞机计划纳入小卫星计划,作验证性实际测试。”杨科维奇认可了他的判断。
汪工皱了皱眉头,说道:“是不是太仓促了?超燃冲压发动机,也就这一年才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而且这还是模拟验证地效果,连发动机设计,都还没完全定型。我们要做出样品来,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