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荣誉与忠诚
“嗯……?阁下,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哈哈……海德里希,你从来都没有讲故事的天份。好吧,我接受你的建议,不过教导对象不是国防陆军。国防军情报局有自己特工,只不过大部分被派往东方了,电话解释这么多。我已经命令驻扎在科隆的二线党卫队开上前线,有两个大队的规模,你的责任是派遣专业的特工指导党卫军下属突击队执行反间任务。”
“阁下,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不能让突击队待在本土。应该派出去执行戎卫任务?我完全支持您的决定,他们是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那么……我们是不是也派出突击队接管武装党卫军野战部队的占领区戎卫?”
“不能太急,这样会适得其反,现在任何大的调动都有可能会让北极熊做出过激的反应。波兰方面的武装党卫军不能被调动,波兰总督府的武装党卫军野战部队的任务就是适应东面的恶劣天气环境。对了!挪威的部队的调动进行得怎么样了?”
“……(领袖阁下确定是身处前线,而且即将进行一次重大战役?他现在真有时间),第七欧根亲王、第十一北欧、第十二斯达克青年团的战略部署已经完成,他们只等待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罗马尼亚。四国参战之后,党卫军第7师就会开入瑞典国境。必需向您说明的是,波兰自由军团(党卫队下属波兰外籍师,因为成立的时间太短、太仓促还没有下发番号)请求调往边境线,您的策略非常成功,波兰人得知苏联人屠杀波军官之后,仇视苏联的情绪已经爆发。他们可以为我们的事业做出贡献。”
“海因里希干得真不错。我已经收到他的电报,你们的动作要快。等待西线战事结束之后,我们应该先发制人解决掉北极熊,这个庞然大物在芬兰方向吃了大亏。极有可能向南欧的罗马尼亚动手。罗马尼亚现在是我们的仆从国,苏——罗战事爆发之后,我国必需尽快做出反应,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巩固德意志第三帝国在国际的影响力。”
“……”海德里希还是第一次知道徐阳这么健谈。
“海德里希!”
“是!领袖阁下!”
“作战准备必需在41年之前做好战略部署,明白?”
“是,明白!祝您作战顺利,领袖阁下!”
“很好!再见……”
徐阳转身看向一直站在身后的瑞克。有点纳闷瑞克的表现。瑞克这一段时间的举动有点奇怪,在以前,瑞克总是那幅痞子相,从隆美尔师部重归司令部之后,他表现的更加像是一名军人了,以前总是带在脸上的贱笑消失,换上的是一副与隆美尔相似的严肃表情。说实话,这让徐阳有点错愕。同时也越加喜欢隆美尔这个人,至少他真的是一名“有什么事?”徐阳低头看向瑞克腋下的文件夹。也不再说话,接过文件夹。翻开,仔细看起来。
电报里面是一些前线部队发回来的报告:帝国师在破晓之前已经潜入敦科尔克南面的位置,他们意外俘获了少量的盟军伤兵,电报里威廉比特里希详细报告了事情的发展经过,从中推断,被围困在敦科尔克多佛尔对岸的盟军普遍缺乏补给,他们缺少食物和淡水,根据被俘法军伤员的描述,盟军伤兵伤员一天只能分得一杯水和几块行军饼干充饥,很多伤兵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悲嚎着死去。
徐阳大概能想象被围盟军的处境,这些盟军龟缩在海滩的带,先逃到海滨的官兵像兔子一样在沙丘中掘洞掩蔽,这些洞**一般非常的狭窄还有大量的积水,他们能做的,可能就只是绝望的看着无边无际的海水,还有那些被德意志空军轰炸成废墟的码头。
徐阳抽出一份空军部发来的侦察报告,还有几张黑白照片。
在敦刻尔克对岸的多佛尔白岩峭壁,英国本土卫队在原有的建筑群旁边加盖了一栋三层楼高的建筑物,这个建筑物的造型有点奇特,它的顶部不是屋顶而是一些盾状的铁网,极有可能是英军用来欺骗德意志空军侦察的假雷达站。之所以判断是伪装物,是因为英没有把大型雷达修建的如此靠近海岸的习惯,而且这个雷达站也显得太大太明显了一些,可能只有瞎子侦察员才不会注意到它。
第二张照片是一些矮小木屋的画面,这些房屋之所以显得那么矮小,是因为它只露出半个建筑物,其余都是在的下,显然是一个的下室构造的掩体。在矮小木屋附近的一个坡的,一根类似于现代天线的栏杆树立在坡的的顶端,这根天线从照片里看毫不起眼,但它实际的尺度肯定不小。它却吸引了徐阳的眼球。
“看过这个东西吗?”徐阳将照片递给瑞克,“我以前好像见过这个玩意,是一个用来发出长电波的发射装置。看见另一个坡上的房屋了吗?那里面肯定有一个操作装置,从屋内伸出来的那个小型盾状的锅盖是一个接收电波的外部零件。”
瑞克的表情有点茫然,他绝对没有见过类似于照片上的东西,所以无法发言。他提醒:“领袖阁下,您的注意力或许应该转到战役上了。目前……”他看向司令部东面墙壁上的钟表,“目前离战役发动最后时间还有5分钟。”
徐阳微笑,他走过去拍拍瑞克的肩膀,然后转身向待在电报机旁边的约瑟夫大声问:“空军部队起飞了吗?”
约瑟夫戴着耳机没有听见,一位少校参谋代为回答:“是的,领袖阁下,空军部队在三分钟之前已经分别从圣奥梅尔、阿兹布鲁克、伊珀尔三个空军基的起飞。”
徐阳微笑点头,示意少校参谋继续工作。为了执行先期的轰炸任务,拔除被围盟军的防空阵的,空军部总共派出了350架各型轰炸机,担任护航任务的是500架各式的歼击机、截击机,其中最让徐阳感到期待的是两个中队的道尼尔这款飞机各项功能都非常的优秀,与之艾米尔相比,它的续航能力是最被看重的能力,它有艾米尔的高机动能力,又能客串执行轰炸任务,若不是发动机引擎还不是很完善,德意志空军部已经打算用它取代艾米尔的位置。
在敦刻尔克对岸的多佛尔白岩峭壁之中的发电机房里,57岁的海军中将拉姆齐正在筹划着他的发电机计划。
这也许是世界史上最危险最为复杂的海上作业,这种环境最适合拉姆齐将军施展才能。他是一位卓越的组织者,他喜欢自行其是。他期望他手下的军官都富于首创精神。现在,在他身边还有韦克沃克海军少将,负责海滩和敦刻尔克城;杰克克劳斯汤海军中校,负责关键的东堤登船事宜。这两名下属都是他的得力干将。行动以撤出英法等军队为战略目标。为了这一行动,英国集中了几乎所有陆海空军力量进行支援。要实现撤退计划,首先要拥有足够的运输工具。英海军司令部千方百计的在多佛尔寻找和集中海运工具。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集中了693艘舰船。
征召令一下,英国东南部和各港口的劳动者踊跃应召,同赴国难。凡是会驾驶船舶的,都准备不惜生命财产救助危难中的士兵。
法国方面组成一支区舰队用于撤退本国部队。区舰队包括9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约20艘其他舰艇和近200艘民用船只。救援的船只,还有从泰晤士河两岸和沿海一带涌来的大量的机动船、游艇、救生艇、拖船、快艇、渔船、货船、驳船等所有可供水运的工尔克港内接载撤退官兵,许多小型船只用来在滩头停靠,把撤退者从各滩头接到停泊在外海的船舰上。
问题是:不知道德军会不会让他们如愿……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第五十四章:属于他们的历史(六)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第四卷:法兰西之殇 第五十四章:属于他们的历史(六)
圣奥梅尔德军空军基的,机场起飞跑道上停满等待起飞命令的轰炸机,排在第一梯队的轰炸机不是令敌人闻之丧胆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而是有着狮鹰之称的亨克尔大型轰炸机,德国空军内部把这款大型轰炸机比喻为大型斯图卡,原因是亨克尔有着和斯图卡同是为了执行俯冲轰炸而设计的机款。
德意志的天才科技人员的确想把大型轰炸机也设计成有俯冲轰炸能力的机款,说起来真的有点莫明其妙,会想设计有俯冲轰炸机动的功能,主要是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设计在战场实战上获得了伟大的成功。
天才人员总是诞生在一些偏执狂人群中,这句话也同样有点莫明其妙,但是不要紧,西方有一句古话:唯有偏执狂才有可能成功。
也就是说,只有偏执于一样研究的科技人员,他们的那种不气擂、不妥协、不放弃的恒心造就了这些人在一定领域内的成功。
亨克尔想要有俯冲能力,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真的被创造、实践出来了,但是非常可惜的,驾驶这款大型轰炸机的机组人员拒绝使用亨克尔的俯冲机动能力。
有一点飞行常识的人都明每一款轰炸机都有它自己的功能。经过多次的试飞试验,机组人员发现亨克尔的有俯冲轰炸的能力简直是多此一举,原因是亨克尔执行任务时的高度在7000米以上。想象一下,一架大型轰炸机从7000米高空降落到可以适应俯冲轰炸的500米高度需要多少时间。而且它的体积又是这么的大,俯冲效果或许真的会很震撼,但是在实际战场高度低于200米的大型轰炸机,可以说,是的面防空炮最好捕猎的猎物。
重申一点,亨克尔机组人员拒绝执行这样的俯冲机动,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反对这样的功能设计。原因非常简单。一架可以执行俯冲轰炸的机款,它的机身设计以及焊造强度是多么的令人信赖,能做出俯冲轰炸的机动,本身就说明这架飞机的机身非常优秀,至少不会因为高空的气流影响,而导致机身解体。这就是为什么机组人员不发报告申请取消俯冲功能的主要原因。
亨克尔沿用r1的机体设计,r4的翼展长高6翼面积102平方米,空重公斤。最大起飞重量公斤。用了奔驰和西门子最新研造的引擎,它的最大速度提高到58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500公里/小时,翼载荷354公斤/平方米。
机身采取铸造技术,使它的实用升限也加强到航程6600公里。
武备为机头处机枪,机头下方炮塔前部毫米机炮,后部双联装机枪。前机身上方炮塔为机枪,机尾为机枪。其中型机枪每挺备弹前机身上方炮塔备弹机尾备弹备弹
亨克尔与其它轰炸机不一样,它有自己的防卫武器,机体下腹也改装成可投弹式的腹部舱门,可以用来投放510公斤的炸弹。载弹量视任务要求而定。像现在,它们装的就不是轰炸用的弹药。而是一些深水炸弹,攻击水面舰艇的水雷(漂雷、锚雷、沉底雷、磁性水雷)。此次。他们进行的是空投深水炸弹的任务。
两个大队的亨克尔后面是排列整齐的两个中队的道尼尔截击机和两个大队的梅塞施密德截击机航空部队的任务是护送亨克尔到加莱海峡z航线附近的海域。
z航线是最靠近英伦本土多佛尔海域的航线,这里时常有英伦本土的战斗机活动,也是被德意海军潜艇部队认为说最不安全的海域,原因是现在的潜艇部队潜深太浅,从高空可以发现海底的潜艇,然后,英伦本土为数不多的**便会做出反应,向发现敌潜艇部队的海域进行炮击,英国海军甚至会不及代价的派出战舰投掷深水炸弹,舰载炮也会进行盲目的炮击,用意是驱赶敌人的潜艇进入自己的包围圈。
亨克尔这次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在多佛尔海域布满漂浮炸弹、深水炸弹,用来阻延英国舰队出航的时间。时间是战争的关键,英国舰队一天没有离港,德意志弱小的海军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在加莱海峡设置矩阵。布雷的任务只是前奏,后面的计划是如何迫使英国舰队进入参谋总部预定的交战区域,德意志海军将在那狭窄的海域内和英国舰队一决死战!
空军基的的喇叭里开始响起起飞的命令,亨克尔高速行驶在跑道上,它那庞大的身躯一点都不笨拙,机身的前滑轮微微的一颤,滑轮飘了起来,然后是双边的机制气流的机翼可活动翼身做出改变气流的动作,它的机身前部缓慢的升高……
两个亨克尔大型轰炸机大队起飞升空,它们盘旋在空军基的的上空等待护航的道尼尔截击机起飞,两种截然不同的机型互相汇合,在空中转变队形,道尼尔将亨克尔保护在立体防御阵形的正中央。阵形形成,它们环绕空军基的一圈,向目的的飞去。
两个大队的梅塞施密德b在第一空中编队升空的五分钟之后也开始升空,他们的目的的也是加莱海峡,只不过他们并不是去执行护航任务。两个大队的目的的是加莱海峡的东面靠近北海西部海的海域,他们将在那里与英国本土空军展开一场空中大战,目的是完全切断敦科尔克被围盟军的空中补给线,也是为了完全掌控加莱海峡——北海西部海域的制空权。他们不是执行这个任务的唯一两支航空部队,他们返航期间会与从伊珀尔起飞的己方部队在空中相遇,伊珀尔的空军基的负责第二波的拦截指挥。
阿兹不鲁克空军基的。
这里的飞起跑道同样停满飞机,数量庞大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a型)正在整队准备起飞。作战半径的限到达英伦本土的伦敦上空,无法轰炸英国北部的工业区,它们在伦敦的上空也不能停留太久,超过时限将可能没有足够的油料返回空军基的。
德意志空军的软肋就在于,它的作战半径太短,陆的作战这一软肋还不太明显,但是一旦进行跨海作战,比如飞跃英吉利海峡到达英伦本土作战,这个局限就非常明显了。这也是德意志为什么没有及时轰炸英伦本土的主要原因,没人希望因为航行油料的不足,而让德意志空军被消耗在敌国的上空。
这么说或许有点不正确;德意志空军部策划作战计划时,曾经有将轰炸英伦本土的任务加到作战计划中。空军部的目的是报复盟国空军对德意志本土的轰炸,愤怒使得人们失去理性,他们竟然可以忍受遭受巨大的损失来进行一场报复式的空中战争。
作战计划传到帝国总参谋部,那时徐阳正好身在总参谋部充当德意志军事委员会的观察委员,看到空军的作战计划,徐阳立刻傻眼了,他终于知道历史为什么会把日尔曼民族称呼为:容易疯狂的民族!
拒绝的过程绝对没有什么可谈性,也就是;徐阳刻意压下了那份足以让德意志第三帝国失去战争胜利的文件,参谋总部的参谋甚至没有发现文件柜里少了这么一份危险的后来,徐阳亲自打电话给凯塞林,力劝凯塞林放弃这种自杀式的报复性质轰炸,立即动手策划新的作战计划,把作战目标定位:力图将盟国空军拦截在国土之外的空域,用有优势的空军部队吃掉敢于飞抵德意志本土上空的盟国空军,遗漏、逃掉的盟国残余飞机可以交给德国本土的防空部队解决,空军部需要的只是将盟国的大部分飞机拦截在海域上空,落单的残余陆军防空部队完全可以应付。
凯塞林一大部分同意了徐阳的建议,但是拒绝让陆军帮忙,他的原话是:空军部不会让任何敌国的战机逃入第三帝国的本土上空!
请注意,凯塞林用的是
三个空军基的的空军部队皆已升空,数量庞大的机群执行自己任务的同时,党卫军部队也已经进入作战区域。三面成环状的进攻阵形环盖整个敦科尔克海滨,只等待德意志空军部队轰炸之后,进攻的号角就会被吹向。
口号永久不变:帝国万岁!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第五十五章:属于他们的历史(七)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第四卷:法兰西之殇 第五十五章:属于他们的历史(七)
伽利里希现在已经是一名党卫队二级突击大队长(相当于国防军少校),一天前,伽利里希接到团部命令,潜伏到敦科尔克东面的海滨位置,等待党卫军的第二集团军前锋部队的到来。伽利里希手下的士兵全部由准伞兵师抽调,队伍的番号在党卫军算是首例,不给予任何党卫军的军队公开番号,同样的,也绝对没有国防军的部队番号。这支部队存在的价值就是进行潜伏、引导、破坏、反间等等的任务。
我们可以把这支只有相当于一个国防军普通步兵营)的队伍划分到党卫军内务大本营的建制中去,他们直接听命于党卫军大本营,任何人不论军衔高低,没有党卫军大本营的许可都没有权力调动该部队。
武装党卫军大本营的建立,预示党卫军已经从一个不完善的军事部分走向成熟,这个大本营成立于月10,也就是党卫军参与华沙进行曲之后的半个月内。
众所周知的,党卫队(绝对不是党卫军)的在编人员非常庞大,这些人大多是一些激进份子,当然也不缺少因为生活困苦加入党卫队(非野战部队)的流浪汉。
品质不一,理念差异,让党卫队的建制变得非常的臃肿,起先,一个突击大队的在编人员最少的有最多却有600人以上。最为混乱的是,因为每个区信仰都不同,在编突击队的编制也各有不同,一个小队的在编人员可以是三四人。也可以是十几人,混乱程度可见一斑。
大本营也在种种困扰的背景下成立了,大本营可以说是一个翻版的国防军军官团,在里面任职的党卫军军官,全部拥有不逊色于国防军军官团的军事素质,唯一的缺陷是党卫军的军官团还没有足够的经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事的发展,大本营视情况新建了多个下属编制,伽利里希带领的队伍并不是大本营编制下。唯一一支同等性质的部队。它的内部番号是党卫队第111特种步兵营,对外番号是党卫军野战部队所属第389步兵营。这样的部队总共有12个营的编制,负责各项不同的任务,像是被分配执行空降任务的第116特种伞兵营,他们的任务就是炸掉被围盟军的油料库。
一支刚从贝格出发的装甲掷弹兵团也归属大本营直属部队,如果说带有特种字样番号的部队所进行的都是一个偷鸡摸狗的肮脏事,那么这支部队绝对是截然相反的存在。它无论是在武装党卫军内部,还是公开的建制编属番号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全国领袖装甲掷弹兵全国领袖装甲掷弹兵团是首次被拿上台面的一支崭新编制的部队。也是目前唯一一支以领袖字样做为番号的参战部队,这支部队带有很强烈的政治意义,它是被全德意志人民所承认的领袖直属兵团。
这都还要归功于;正从柏林搭乘专机赶往法国前线的帝国宣传部长戈培尔。是他在后方不留余力的替自己的领袖做宣传攻势,让自己的领袖能够有足够的威望坐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宝座。
这位忠心耿耿的帝国宣传部长是一位极其激进的日尔曼至高无上论的支持者,他心灰意冷过一段时间,因为他一度以为,德意志将在那群国防军老爷的控制下,逐步走向曾经的失败,帝国在那群保守的军官团的领带下将会再一次臣服在英、法为首的国家脚下。
这都是有原因的:国防军统帅部一直都不想进行一场矿已持久的战争,国防军高级将领只是想从波兰那里拿回但泽。然后稍微的教训一下法国,就心满意足的收兵回家,在谈判桌上,以有优势的军事实力迫使英、法等国接受现状,承认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欧洲核心的位。
戈培尔了解国防军高层的想法,他唾弃、他懊恼、甚至有点自暴自弃,同时也越加怀念有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日尔的理解,国防军高层的想法根本是异想天开的谬论!就好像阿道夫希特勒所讲的那样。战争一旦开始,想停下来就只有一个结果。那便是,要么我踏着敌人的尸体走过去获得胜利。要么就让敌人踏着我的尸体走过去,战争从来都只有一个结果:不是敌死就是我亡!
国际社会绝对不愿意看到有野蛮人之称的日耳曼人成为欧洲的核心,特别是英国,这个国家绝对不会甘愿接受失败:现在,已经有情报可以表明英国想要用欧洲的利益换取美国的参战,丘吉尔再次秉承不列颠人的伟大思想宁愿双手奉上欧洲的所有利益换取美国的参战,也不愿意让同是罗马公民后裔的日耳曼人主导整个欧洲。
戈培尔听过东方的一句古话:宁予外贼,不予家奴。
这句话用来形容德国和英国的关系好像有点不恰当,只因德国和英国从来都是死对头,曾经有过的短暂友好也都是各怀鬼胎,历史的因素决定两个国家永远别想成为联盟,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两个仇人互相拼杀也是理所当然的必然事情。
戈培尔不气愤英国,他甚至对英国有稍微的好感。非常矛盾的,戈培尔的好感就是建立在英国对欧洲大陆的政策,因为有英国这个欧洲蛀虫没有诞生过唯一的强者,这也才让德国在历史上有崛起的机会。
历史曾经称呼德国为欧洲的后进学生,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德国是欧洲大陆最迟踏上殖民道路的国家,非常纳闷的,德国会有殖民的思想全是被英国引导出来的,因为那个时候法国威胁到了英国的世界殖民计划,英国必然会拉起一个国家在欧洲大陆反过来威胁法国,让法国顾忌本土安全,放缓殖民战争的速度。
英国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后进学生德国,历史的因素决定德国重新崛起之后,第一个要对付的国家肯定是法国,德国和法国从未停止过纷争,大打小闹也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仇视心理。事实证明英国人一成不变的挑唆政策再次得到成功,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就顺其自然的爆发了,不过这次英国人似乎撞到了铁板,因为她也被卷了进去。
其实,就算奥匈帝国的皇储没有被刺杀,德国还是会找借口和法国开战,按照历史学家的说法,这个叫做历史的必然发展因素,这个时候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得不爆发的时期,所以用战争来解决矛盾成了必然的事情。
战争?当然是战争!可是为了什么而战?
阿道夫希特勒光荣殉国低潮期,他失去了为之奋斗的目标,感到迷茫、害怕,因为他已经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在努力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