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鉴宝黄金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一边喝茶,一边跟何老头儿随便闲聊,聊的多是木工相关常识,何老头儿经常跟个好奇的小学生一样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很是好学的样子。

    何老头儿对竹木雕刻有所了解,但对传统的木工技艺却一无所知,只是知道有榫卯这么一回事儿,但这榫卯的具体原理就不太懂了。除此之外,何老头儿在其他方面的学识却不差,或者说非常广博,连徐景行这个自诩一肚子杂学的人都甘拜下风。

    而且何老头儿写的一手好字,房间里随处都能看到他的作品,从这些字来看,何老头儿的文化修养真不弱,而且字风相当洒脱,一笔一划不拘常规,颇有些自成一体的味道,只是笔力稍弱而已。

    另外从钤印中知道何老头儿还有个文艺的字号,观柳老人。

    见徐景行不住的打量那些书法作品,何老头儿笑呵呵的问:“写的怎么样”

    “很好啊,潇洒的很,”徐景行笑道:“何老是练《曹全碑》打的底子吧笔势很飘逸哦。”

    “咦,你连这都能看得出来”何老头儿惊讶的瞪大眼睛,“能看穿我的基本功,这说明你在大字上的造诣也不弱哦。”

    “一般般,小时候跟着我爸练过一段时间,好久没动笔,有点手生,只剩下一张嘴能胡咧咧。”

    “哈哈,你这可不是胡咧咧,”何老头儿很兴奋,拉住他就往书房里走,“来来来,比划两下,较量较量。”

    “啊不用了吧”

    “用,一定用。”

    徐景行哭笑不得的跟着何老头儿进入书房,书房挺大,像是主卧改的,还带着卫生间呢,上午的阳光透过窗外的树荫照射起来,落下斑斑点点的光点,显得特别有意境。

    何老头儿可没想那么多,喜滋滋的拿出宣纸毛笔墨汁砚台镇纸,朝徐景行招招手,“来,用什么笔”

    “什么样的都行,我水平不高,但学的挺杂,随便拿起一支都能比划两下,哈哈,”进都进来了,徐景行也不再矫情,而且难得碰到真正的书法行家,他也有点意动。

    他的书法绘画基础是从小打的,基本功很扎实,上小学中学的时候还经常练习,上了高中才慢慢的放下,等他父亲去世,就再也没动过毛笔,因为他要忙着赚钱。

    四个月前,他开始做雕刻,倒是用到了他的书底,经常在雕刻作品上刻字,但刻字跟写字不一样,刀刻线,笔走面,写字的时候没有修改的余地,连个墨点都不能多余,更别说笔画出格之类的错误了。但刻字的时候不同,都是先画出字的轮廓,再用小凿子或者平头刀一点点将笔画抠出来,容错率很高。

    所以用刀刻字跟用毛笔写字,感觉截然不同。

    徐景行也不知道自己写出来的字还能不能见人,要知道,他以前也是获得过岛城书法比赛一等奖的人,虽然只是青少年组别,但也是一等奖呢。

    希望待会儿不会出丑。

    徐景行一边挑毛笔,一边暗搓搓的想到。

    何老头儿这边的毛笔挺多,而且都是高档货,甚至有一套的笔杆是用和田玉做的,看那玉质就知道肯定价值不菲。

     




第122章 小才女
    相框是近代才出现的木工产物,尤其是在解放之前,绝大部分相框都是木质的,在一般人眼里,普通相框跟遗像用的相框没什么区别。

    但实际上呢,在国内,涉及到已故人士的物品,大都有一些小禁忌,说是迷信也好,说是讲究也罢,反正有那么点规矩。

    这相框也一样,用普通相框装遗像没问题,但用遗像专用相框去装普通照片,那就很不吉利了。

    遗像专用相框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在拼接的时候的顺序跟普通相框是相反的。相框是由上下左右四条榫槽边框一次拼接而成的,一般情况下是顺时针拼接,先右后左,收尾的关门钉或者关门榫是在相框的左侧,但遗像却正好相反,从左侧开始,在右侧收尾。

    其实到了现在,很多相框都是一体成型,已经没有人计较那么多了。

    可徐景行偏偏懂这些偏门知识,所以扫了一眼就发现了相框的异常。发现这点时,他以为这是何老头儿一家人不懂这些规矩,错用了遗像相框,还准备提醒他们一下。

    但话没出口,忽然急忙闭嘴,因为他又发现了更多的疑点,或者说不太妙的细节。

    第一,这套房子面积足有一百二十多平,住一家四口完全没问题,可是他刚刚发现这里根本没有多余的卧室,本应是主卧的地方却改成了书房。这说明,这套房子里除了这爷孙俩之外根本不会有外人来过夜。

    第二,门口有拖鞋,但只有一大一小两双。这说明,平时几乎没有也爷孙俩之外的人进出。

    第三,刚才在厨房水龙头前洗手的时候无意中扫了橱柜一眼,发现摆在橱柜最外端的饭碗只有两个,剩下的那些都摆在橱柜深处。这说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家里吃饭的就只有这爷孙俩。

    刚开始他根本没在意这些细节,毕竟现在这社会,父母忙于工作,爷爷独自带着孩子生活的例子非常多,并不稀奇。但结合这个“错误”使用的相框看,或许何老头儿的儿子儿媳并不是忙于工作,而是有可能已经去世了。

    当然,这只是他自己的推测,事实到底如何,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种有可能是个悲剧的事实,还是不要再次提起比较好,免得尴尬。

    所以他当然什么都没发觉一样继续夸何老头儿写的字。

    何老头儿兴致上来了,又写了一篇《龟虽寿》,用的是隶书,正是徐景行之前一眼看穿的汉隶,汉隶以《曹全碑》为代表,字飘逸舒展,笔画如同鸟儿张开的翅膀,显得特别美观,而且在字体结构上正处于隶书往楷书演变的阶段,所以现在很多人学习毛笔字都是临摹《曹全碑》打基础。

    而且何老头儿写的汉隶可比行楷好多了,基本功异常的扎实,以一笔画都带着两汉时期的书法特点,有小篆的秀逸多姿,也有楷书的工整匀称,深得汉隶之精髓。

    何老头儿也相当得意,把毛笔一搁,“来来来,你也露一手,你在木雕上刻的字就很不错,想来用毛笔写的会更好。”

    徐景行笑笑,也没客气,沉吟片刻,笑道:“看样子何老很是推崇李太白,那我就借花献佛,写一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吧,”说着还问一旁的小姑娘囡囡,“会背诵不”

    “会,”这小姑娘话不多,非常文静,很懂事儿,像个小大人一样,很是惹人喜爱。

    &



第123章 定风波
    囡囡看了看何老头儿。

    何老头儿笑呵呵的点头道:“让你小徐叔叔给你指正指正,他的水平比我高,好好写。”

    囡囡这才接过毛笔,抬头看徐景行,“小徐叔叔,我写什么”

    徐景行看着这个文静大气的小姑娘,越看越喜欢,此时也有心考教,因此笑呵呵的说道:“苏东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能写不”

    小姑娘眨眨眼,张口接上下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背诵完以后,提笔开始默写。

    别说,这姑娘的基础更加扎实,虽然年纪不大,但笔力却不弱,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的,虽然字与字之见的间距把握的不是很好,但单个字的结构却相当严谨,偏旁部首与笔画的构架相当有章法,这功底,比一些所谓的“书法家”都要厚实。

    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水平,真了不起,长大以后只要不放下,凭这个吃饭是绝对没问题的。

    而且苏轼这首《定风波》对囡囡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来讲是有些冷门和偏僻的,最起码他们的课本上肯定没有,绝大部分小学生可能都不太清楚苏轼到底是谁,甚至可能分不清诗于词的区别。可囡囡不但能抑扬顿挫的背诵下来,还能一字不差的用毛笔写出来,确实不简单。

    反正在徐景行看来,这小姑娘比他妹妹强多了,他妹妹的学习成绩虽然不错,但在其他方面就没有值得称道之处了,让她学画画,她能把自己涂成大花脸,让她学女工,她能把自己的指头缝起来。

    当然,不管他妹妹怎么样,那都是他妹妹,他一样疼爱,只是看到囡囡这么优秀的小姑娘,实在没办法不心生喜欢,甚至在想如果小囡囡是自己的妹妹该多好。两个妹妹,一个文静,一个活泼,一个是小才女,一个是开心果,那场面,想想都美。

    可惜,他只能在心里想这么一想,第一次见面就要收人家做妹妹,何老头儿保准一脚把他踢到楼下去。

    所以他只是夸乐一番,最后象征性的点评了几句,看着小姑娘认真倾听的模样,他张张嘴,想说点别的,但想到书桌上遗像专用相框里装着的照片,还是没能说出口。

    但再留下去就没意思了,这都快中午了,难不成要在这儿吃午饭

    可没等他开口,老头儿开口了,“小徐,你会做印章吗”

    徐景行点点头,“会,做木雕的基本上都会做印章,水平高低不同而已,除了金属、玻璃以及翡翠外,其他材质的雕刻方式跟木雕差不多,像是寿山石田黄石鸡血石之类的印石,质地较软,用木工刻刀就能抠得动,所以只要会做木头印章,其他材质就没大问题。”

    “那你看看这是什么石头”何老头儿说着从书桌的抽屉里取出一个锦盒,打开后递给徐景行。

    看到这块石头的瞬间,徐景行就认了出来,这是一块鸡血石,而且还是极品的鸡血石,他虽然不太懂鸡血石的行情,但大致优劣还是能分辨出来的。

    这块鸡血石拳头大小,形状跟路边扔的石头没什么区别,表面红一块黄一块,咋



第124章 观柳老人
    何老头儿沉吟一下,“印文就雕个‘观柳老人’吧,对了,你会篆字不”

    徐景行笑笑,“会,大篆小篆我都有所涉猎,花鸟篆也能玩一玩,对东巴文、金文、八思巴文也有了解,反正刻个章是够用了。

    “真的假的”何老头儿惊讶的瞪大眼睛,“要真是这样,那可真了不起,现在的年轻人可没几个愿意了解这些冷门知识。”

    “没什么了不起的,小时候我爸逼着我学,补不学要挨板子的。”

    “那也了不起,你爸爸更了不起,你爸是专门研究这个的”

    “不,他就是个普通的机电厂工人。”

    “工人”何老头儿更加惊讶,“你爸叫什么,知识这么渊博的人,不应该完全籍籍无名啊。”

    徐景行摇摇头,“已经去世好几年了,而且他确实没什么名气,连他的同事都不知道他懂这么多杂学。”

    “这样啊,”何老头儿脸色一黯,“抱歉,不知道……”

    “没关系没关系,”徐景行连忙摆手,余光看小姑娘囡囡的神色,见她也有点不自然,立刻明白自己之前的推测应该是真的,也就是说,这小姑娘的父母确实都不在了。

    发现这点,他忍不住心生怜惜,或许是同病相怜吧,他对那些同样失去父母的孩子充满了同情,因为那种滋味,只有他们这一类人才能体会得到。

    所谓的感同身受,本来就仅限于同类之间。

    不过这事儿他自己心里清楚就好,知道对方的情况,以后要是还有一起聊天的机会,最起码知道避开这个话题。因此他接着刚才的话题继续问:“何老,你想要什么字体的印文”

    “小篆吧,太抽象的我自己也欣赏不来,”何老头儿想了想回答道。

    “小篆简单,”徐景行拿起毛笔直接写在纸上,写完不满意,重新调整了一下笔画继续写,一连写了十多遍,指着最后一个问:“这个怎么样”

    何老头儿左看看右看看,满意的点点头,“我看着都挺好,”说着赞道:“还是你的字更有水平,看看这笔画,古拙有力不说,竟然用毛笔写出了刀砍斧劈的金石感,要是真的刻到石头上,一定会非常有力。”

    徐景行得意一笑,“我学木雕就是从学习篆刻开始的,上学的时候经常把橡皮檫表面全部刻上文字,一个学期要浪费上百块橡皮檫,所以说点吹牛的话,我的篆刻水平,比木雕水平还要高一点。”

    “哈哈哈,这么说,我还真找对人了,”何老头儿哈哈大笑起来,把那块价值不菲的鸡血石装在盒子里,然后塞到徐景行怀里,“呐,交给你了,我就等着拿成品。”

    徐景行一愣,“不是吧,您就这么交给我了这,这块鸡血石可值不少钱呢,您就不怕我拿着跑了我估计把这块鸡血石换成钱,能让任何人在任何一个国家生活的非常舒坦。”

    “哈哈,别人我肯定不放心,但放心你,”何老头儿哈哈一笑,“你就放心大胆的去雕吧,应该用不了太长时间吧”

    “嗯,按照我的手速,一天时间就够,但是为了不辜负这块料子,我决定好好研究研究,”徐景行说着又把鸡血石拿出来,前后左右上下的拍照,拍了一堆照片后又记下尺寸,再把石头放回盒子里,推到何老头儿面前,“何老,石头先搁在你家,等我拿出具体的雕刻方案以后再说。”

    “啊还要什么方案,不是直接雕就行了”何老头儿一脸茫然的问。

    徐



第125章 何大善人
    老杨一边吃一边感慨道:“你们年轻人可能不知道,毕竟也是七八年前的事儿了,”然后才解释:“说起来,这何老头儿也不是什么名人,自己就是一个高中老师而已,但儿子出息,三十出头就开了一家大公司,据说资产好几亿,可惜老天不开眼,何老头儿的儿子儿媳去谈生意的时候出了车祸,当场就死了,四口之家一下子就剩下何老头儿自己和不满一岁的小孙女。”

    “儿子儿媳死了以后,何老头儿成了公司的继承人,但他转手就把公司卖了,然后把所有的钱都捐了出去,那可是好几个亿啊,当时整个岛城都轰动了,后来后老头儿就一直非常低调,搬了好几次家,到现在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住什么地方,时间长了,认识他的就更少了。”

    “嘿嘿,也就是我这一双眼睛明察秋毫,不然的话,你看满大街上有几个人认识他”

    老杨的观察力确实没的说,何老头儿那么低调都被他认了出来。

    不过徐景行更佩服何老头儿本人,能毫不犹豫的卖掉公司,捐掉收入,那得多大的魄力啊。周振山捐的钱也不少,可周振山的收入更多,只捐出去一半左右而已,可何老头儿却全部捐了出去。

    当然,说全部是夸张的说法,从何老头儿花五十万买下那件紫檀佛柜时的爽快劲儿就能看的出来,何老头儿手里的闲钱绝对不少,但跟捐出去的那笔巨款相比,手里这点应该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已经达到甚至超出了裸捐的标准。

    裸捐不是说一分钱都不给自己留,而是把自己特定范围内的资产全部捐出去。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兼职写书,他把自己的稿费全部捐出去,就是裸捐,跟他有没有另外的收入无关。

    但何老头儿捐出去的是自己全部资产的绝大部分,能做掉这点的,当今世界上估计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大善人,却生活的这么低调。
1...2627282930...4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