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黄金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以前他没有品茶的机会,没有那个经济实力,也没那样多的能力。
可现在,他不光经济实力到了,连品茶的能力也提升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比竞品茶也好,品酒也罢,靠的还是嗅觉和味觉,而随着他的身体素质大幅度提升,他的嗅觉和味觉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普通人,要不然也不会真的品尝出第二杯茶和第一杯茶之间的区别。
可惜,孙萌萌只当他是在吹牛。
当然,他也不是真的显摆自己的能耐,这种事儿开玩笑易阳的说说没关系,如果真的跟人较真并且傻不拉几的这向人证实,那不但无聊而且相当愚蠢。
因此他只是嘿嘿的笑,然后喝茶。
然后,两个人就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当中,谁也不说话,就像两个真正的茶友一样静悄悄的喝茶,一时之间整个房间里竟然只能听到茶水在紫砂壶中发出的轻鸣声。
可难得的是两个人一点都不觉得尴尬,反而有一种“这才正常”的感觉,并且相当享受这种静谧的气息。
直到他们喝干一壶开水,孙萌萌才忽然“噗嗤”一下笑出声来,“你打算喝穷我”
“嘿嘿,这么点水也能喝穷你小富婆。”
“这水很贵的好伐,别看这谁不起眼,也是从龙游一座山泉里直接运过来的。”
“哇塞,难怪这茶喝起来这么有滋味,原来是水也是好水。”
“不然岂不是浪费了这好茶叶”
“是这个道理,不过你也太会享受了,”徐景行带着些夸张的表情赞道:“我决定了,回家也找找看,看我们那儿有没有这样的业务,据我所知,崂山上也是有几眼难得一见的清泉的。”
“啧啧,你更土豪,名山大川里的泉水比我这小地方的泉水值钱多了,”孙萌萌笑着打趣道。
“那也不一定,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万一岛城人不吃一套,说不定根本没有人搞这
第431章 信仰
何况,就算是神仙,也未必真的能做到超脱。
就像之前他讲的那个“桔中棋仙”的故事,那些神仙都跑到桔子里去寻求逍遥了,可依然避免不了被桔农打扰的现实。
神仙都这样,何况两个凡人。
所以徐景行和孙萌萌都相当识趣的没有触及这个话题,这种时候就没必要说这些扫兴的话了。
卡宴的速度很快,不到一个小时就进入了开化县。
不得不承认,开化县确实有人杰地灵的气质,进入县区后虽然有一种比较落后的感觉,可气氛却一点都不闭塞,反而有一种“有隐士长居”的灵气——是个适合隐居的好地方。
徐景行慢慢的开车,留意着路过的风景,看到漂亮的地方也忍不住掏出手机“咔嚓咔嚓”的拍几张照片,此举略显庸俗,惹来孙萌萌几个白眼,但他依然乐此不疲。
毕竟出来玩一趟,不留点纪念实在说不过去,何况他还有个徒弟和妹妹要打发,没办法带妹妹出来也就罢了,把徒弟一个人扔在酒店就有点过分了。
所以,拍点照片回去,给徒弟过过眼瘾,权当安抚。
当然,他也没忘记来开化的目的,寻找传说中的开化纸。
开化纸是个好东西,在清代是最名贵的宣纸,清早期,从顺治开始,一直到乾隆时期,宫廷中用的纸张就多是宣纸,后来开化纸的制作工艺有所退化,到嘉庆、道光时期,用的就只是开化榜纸了。
开化榜纸跟开化纸比起来,纸张略厚,色泽略黑,品质略次。
可是再往后,连开化榜纸也成了传说中的好东西了。
到了现在,谁手里要是有一卷开化榜纸印刷的古籍,那不次于拥有一件上好的瓷器。
据说真正的开化纸的质地非常细腻,色泽极其洁白,帘纹不明显,轻薄,可韧性却强,摸起来柔润可爱,就连稍微次一等的开化榜纸,质地也是不差的。
然而诡异的是,在开化本地却很少有开化贡纸的传说,别说正式记载了,连乡野传说都没有,如果不是真有实物流传下来,还有正史记载,更有制纸遗址存在,人们都要怀疑开化纸是不是一个张冠李戴的玩笑了。
根据现有的资料不完全统计,清朝用开化纸和开化榜纸抄写、刻印的、留存至今的善本书有乾隆年间手抄正本《四库全书》、扬州诗局刻印的《全唐诗》、清初的《芥子园画传》、康熙殿本版《御纂周易折中》《周易本义》、康熙秀野草堂刊印的《昌黎先生诗集注》、雍正六年的《古今图书集成》等。
这些珍贵的古籍能保存至今,开化纸和开化榜纸那独特的质地和长久的使用寿命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些用开化纸和开化榜纸抄写、刊印的古籍,至今都保存完好,如同新书一般,纸张摸起来更跟刚制造出来的一样柔软,看起来甚至比新纸还要舒服。
另外开化纸因为制作工艺的缘故,纸张上会有一些天然的桃红一样的晕斑,所以又被称之为“桃花纸”,看起来特别的美观。
徐景行当然没有机会看到那些用开化纸或者开化榜纸刊印、抄写的古籍,只是从网上看到了相关图片。可管中窥豹,在网络上的惊鸿一瞥,足以让他联想到真正的开化纸是怎么样一种动人的宣纸。
一种能让无数文人为之
第433章 有点飘啊
徐景行朝孙萌萌点点头,率先走进屋里。
屋子里挺干净,看上去跟普通人家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墙壁上挂着几幅字画,字画的水平先不谈,纸张倒是不错,看上去跟他在网上看到的“开化纸”有点类似。
当然,也只是类似而已,具体质感怎么样,是看不出来的,需要上手。
中年女人也跟着进来,热情的招呼他们坐下,还给他们泡茶,同时不着痕迹的问:“你们要多大尺寸的”
徐景行虽然腻歪这个女人,但还是答道:“四尺、八尺和丈二的吧,最好全开,有吗”
“有有有,各尺寸的全开都有,”中年女人兴奋的回答道,然后朝里屋喊道:“妈,要四尺、八尺和丈二的全开,别拿错了。”
擦,这女人,指挥老太太的时候一溜一溜的,怎么不亲自去拿啊
想到这里,他觉得有些反胃,看也不看中年女人泡的茶水,将目光移到墙壁上的一幅字上,那是太祖的《沁园春雪》,用行书写的,看起来挺飘逸,笔画龙飞凤舞的倒是好看,几乎是一气呵成,如果不是对行书有研究的人,估计一个字都认不出来。
中年女人顺着他的目光看了一眼,连忙陪着笑脸说道:“那是浙省书法协会一个书法家来求纸时写的,据说人家一幅字值十多万呢。”
这样的字能值十多万
徐景行心说:我的字比这好多了,五万一幅要不要
但终究没有直接说出来,毕竟在人家家里做客,再腻歪也不好当面打脸,何况跟这么一个乡野村妇计较个什么劲儿啊还不够丢份的。
只是有话不能说,那感觉别提多憋屈了。
一旁的孙萌萌目光在他脸上扫了一圈,“扑哧”一声笑出声来,显然很乐于看到他吃瘪。然后目光也在那幅《沁园春雪》上停留片刻,低声道:“有点飘啊。”
“不是有点飘,是非常的飘。”
“看落款,我貌似听说过这位,名气不小呢。”
“呵呵,很正常,这些协会里多的是这样的书法家,”徐景行说到“书法家”三个字的时候,特意加重了语气,很是不屑,这年头,不光“大师”不值钱,连各种“家”也不值钱了,什么阿猫阿狗都敢把作家、书法家、画家、艺术家之类的名头往自己脑袋上扣,也不怕压断脖子。
在古代,能被冠以“家”的,最起码在这个行业里的成就要能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行,可是现在呢,很多人只是入门级的水平,却敢大咧咧的自称为“家”,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
就说这幅《沁园春雪》,看上去写的不错,实际上呢,这字跟贴上去的一般,完全没有根,非常的飘,看似龙飞凤舞,实则如同无根之萍,这是基本功不够扎实的原因,说的再具体一些,对方应该是直接从行书学起的,甚至有可能只会写行书。
这样一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看似不错的行书,因为行书本就潦草,就算基本功差点,笔画中有缺陷,一般人也看不出来,不像楷书,楷书的基本功要是不扎实,一下笔就会露馅。
因此一些人为了追求速度,往往直接从行书开始练手,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入门,然后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招摇撞骗了,反正一般人根本看不懂行书。
这幅字的作者就是如此。
第434章 善男信女
徐景行没有见过真正的开化纸,也不知道开化榜纸长什么样儿,但也可以确定面前这纸没有达到传说中的水准。
不过这纸跟市面上常规的宣纸比起来,质量要高出那么一筹,如果价格不是很离谱,还真值得入手。当然,这一家人说的什么“贡纸”一说,听听也就罢了,如果“贡纸”也就这水平,那清朝那几位皇帝也太好糊弄了。
这么想着,摆摆头示意孙萌萌也上手看看,说说看法什么的。但那姑娘却只是好奇的瞅了瞅,没有伸手,看样子是对宣纸没有什么研究。
既然孙萌萌没有什么意见,他便开门见山的问道:“余婆婆,这纸什么价”
“四千五一刀,”余婆婆颤颤巍巍的回答道。
四千五,这个价格还可以啊,不离谱,毕竟是纯手工制作的东西,质量也略微的高于市场水平,价格却跟市场价格相当,倒是挺厚道的。
可惜这里只有生宣。
暗道可惜的同时问道:“那余婆婆,你有多少现货”
“啊你要多少”老太太遮遮掩掩的,问话的时候还悄悄的瞥了坐在沙发上两眼放光的中年女人一眼。
这里面有故事啊。
徐景行一看老太太这样子,再结合中年女人的态度和反应,大致猜到这家里可能发生了一些不值得称道的事情,但他可没打算掺和别人的家长里短,只是谨慎的说道:“五十刀以内我全要。”
“真的”
“真的”
老太太和中年女人一起问道。
他点点头,“当然,前提是质量得有保证,不能比面前这一刀差。”
“不差不差,一点都不差,”中年女人兴奋的说道。
老太太则想了想,有些为难的说道:“小伙子,那个,麻烦你亲自搬出来。”
“没问题,”他见老太太宁肯让他这个顾客自己动手,也不愿意让那个中年女人帮忙,更加确定这一家人之间有所龌蹉,但只当没发现一样跟着老太太进入里间。
里间挺大,摆着几排柜子,看样子是专门用来陈放宣纸的,只是现在大部分是空着的,只有靠墙一排还有一些,满打满算也就二十刀左右的样子,按照一刀四千五的价格算,也就是九万块左右,还在他的承受范围内。
他虽然没有这方面的预算,但手头却也还算富裕,完全可以拿得出来,就像他之前所说,五十刀以内他都能吃得下。
因此随口问了一句:“余婆婆,就这些了”
“嗯,就这些了,”老太太有些不舍的轻轻拂去一刀宣纸表面的浮尘,“做不动了。”
“那太可惜了,您的手艺没有传下去吗”
“儿子会,可是懒,吃不了那个苦,做事儿也不惊喜,不是个认真做纸的料,”老太太更加遗憾。
徐景行也觉得很遗憾,这余婆婆的手艺虽然没有完全复制出传说中的“开化纸”和“开化榜纸”,但水平也不差,如果能想办法改良一些制作工艺,说不定有机会让这纸更进一步。
可是现在,竟然要面临着失传的窘境。
不过也能理解,因为手工做纸确实累,还麻烦,要说赚钱也不见得就多赚,本来一个月就做不了几刀,还要面临着成本上涨和卖不出去的风险,除非开工厂进行大规模生产,以量取胜。
可是,开工厂同样要面对那些风险,甚至还要跟那些大品牌进行竞争,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血本无归,更不是一般人敢做的事情,要不然的话余婆婆的儿子不会放着这么赚钱的买卖不做。
 
第435章 古籍
徐景行想了想说道:“如果是独门手艺,这个价格还真够便宜的,可是既然有其他人学会了,那这手艺就一文不值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手艺迟早会扩散,所以,我最多出五万块。”
“不行,五万绝对不行,”中年女人急忙摇头,“虽然有人学过,但这手艺也是他们花钱买的,怎么舍得扩散出去谁不是当宝贝一样捂着就算会扩散开,那也是几十一百年以后的事情了,短时间内还是非常值钱的。”
“这个账不是那么算的,”徐景行摇头道:“这关系到市场的问题,如果国内就只有我会这门手艺,那就只有我一个卖家,多少钱买下来我都不怕亏本,可是,市场本来就不大,现在又多出了许多个卖家,别说十万,五万块钱可能都赚不到,说得形象点,就是蛋糕本来不大,还有那么多人要分,我可能连点渣子都吃不到。”
“所以,你觉得我会花十万块钱去冒这个险”
中年女人也摇头,“会这门手艺的人绝对不多,而且那些人也不是卖纸的,而是打算自己用。”
徐景行也不肯松口,神情淡然的反驳道:“这都是你自己说的,我可没办法验证,何况手艺已经卖了出去,谁知道他们怎么利用”
“那五万块也太低了,再加点,”中年女人听到这话,迟疑片刻后这般说到。
见这女人松口,他悄悄的松了一口气,“这样吧,我看了看,这里有十九刀纸,按照之前说的价格算,是八万五千五,加上你们的手艺,凑个十四万,怎么样”
“十五万!”中年女人斩钉截铁的说道。
这时,一旁的孙萌萌捅了捅他的手肘,“你还没看他们的手艺呢,万一不完整……”
他顿时惊醒,“价格先不谈,我得确保你们教的手艺没有藏私。”
一直在一旁默不作声的余婆婆说道:“保证没有藏私。”
中年女人也道:“这东西有什么好藏的,我跟你说吧,从原料到工序都被我录制成光盘了,全部过程一点不漏,还附带文字讲解,不信的话可以先看看,”说着拿出一张光盘塞进电视旁边的老式cvd里,打开电视,画面一闪,出现余婆婆的身影。
画面中的内容真是余婆婆做纸的全过程,只是这录制效果实在拙劣,好在足够清晰,余婆婆一边讲解一边动手,确实足够详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