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搞社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这就是他的沿海民兵。
但首先得毁掉他们旧的组织体系。
“你,带着两个营去香山,把剩下的疍民全抓来,无论男女老幼,敢反抗的格杀勿论,像徐义这样的直接就地斩首,跑了一个我让你挂第二根绞索。”
杨信对李元说道。
“小的这就去,小的保证一个不漏!”
李元擦着冷汗说道。
旁边杨寰朝两个军官一招手,他们赶紧集合自己部下然后跟着李元走了。
“至于你们,是不是恨我”
杨信对着剩下那些疍民用疍家话说道。
那些青壮都没说话,但却用仇恨的目光看着他,包括原来那些羞涩少女也变成了愤怒的野猫。
疍民女人也很有战斗力。
历史记载虽妇女亦能跳荡力斗。
“我给你们一个报仇的机会,给你们一人一把刀,你们可以来杀我,但逃跑者乱枪打死,只要你们只攻击我,这些士兵就不会动手。”
杨信说道。
那些青壮面面相觑。
就在同时杨信吩咐一声,那些士兵立刻拔出佩刀,然后直接扔在了那些青壮们的脚下,后者面面相觑,不过这些家伙的野性终归还是有的,紧接着一个看起来最强壮的家伙就捡起来一把刀,有他带头其他那些不再犹豫,上百青壮迅速各自捡起刀……
“来吧,让我看看你们的本事。”
杨信一脸装逼的淡然,背着手站在那里说道。
最先捡起刀那个看了看左右同伴,紧接着吼叫一声直冲向前,他两旁同伴立刻跟随,看着恍如一群疯狗。
为首那个转眼到了杨信面前,手中刀当头砍落,但就在刀落下的一刻,对面原本一动不动的杨信骤然蹿出,几乎同时一只大手糊在他脸上,按着他的头斜向后推。这家伙惊叫一声立刻向后倒下,但因为双腿依旧在向前,整个人甚至都向上翻起,然后一下子在后背砸在地上,伴着砸落的沉闷撞击瞬间昏迷。
而此时杨信已经开始了他的表演……
第三一三章 郑芝龙
“这就是你们的本事”
杨信站在一地哀嚎的疍民青壮中,摊着双手一脸鄙视地说道。
不过后者倒是没有被打死的,也没有真正受太重伤的,基本上养个三五天就又生龙活虎了。
但即便如此也让周围一片寂静。
无论是那些葡萄牙人,前来交易的商贩,还是被赶过来伺候杨都督的前山寨守军,全都战战兢兢地看着这个堪称非人类的家伙。
“男女分开关押,先清醒几天再说。”
杨信说道。
那些士兵迅速上前,把地上的疍民青壮拎起来,而另外一部分则去把剩下那些男女强行分开,直接驱赶到几个仓库,那些疍民没人敢反抗,毕竟他们也看出来了,这个恐怖的家伙并不想杀他们。而在他们不远处,一座简易绞刑架正在迅速树立起来,然后徐义被拖过去套上绞索,在那些疍民默默地注视下,几名士兵拽着绳索把他吊起……
“叔父,这些家伙野性难驯,真好用吗”
杨寰问道。
“野性就是野兽在我手中,也一样变成最忠心的狗!”
杨信接过手巾擦着手说道。
“一官!”
一个声音突然在远处响起。
杨都督立刻转过头,就看见码头上一艘福船正在靠岸,甲板上一个年轻男子正愕然地看着这边。
“一官,你终于回来了!”
一个葡萄牙人朝那个年轻人喊着。
杨信的脸上立刻露出笑容……
“你,过来!”
他指着那年轻人说道。
杨寰急忙喊了一声,码头上的士兵瞬间把枪口对准那人。
“都督,都督,这是小人的外甥,刚从福建运货过来。”
人群中一个大明商人急忙走出,走到杨信跟前堆着笑容行礼说道。
“福建运货至此”
杨信看着他说道。
那人脸上冷汗立刻冒出,紧接着腿一软跪下。
“你们是三十六行的吗只有广州三十六行的人获准和葡萄牙人贸易,你们运货也应该去广州,那么你们把货运到这里是想干什么”
杨信说道。
那人趴在那里哆嗦着。
“哈哈,跟你开个玩笑,起来吧。
本都督不管你们那些事情,只要你们照着本都督新定的税法交税,你们爱跟谁交易跟谁交易,爱把货卖给谁就卖给谁,不过要是敢不交税,那么我就得把你们挂到这里了。本都督的规矩很简单,生意可以随便你们做,你们有本事把船开到泰西去,本都督还要送你们一块匾额,但税一分不能少。”
杨信说道。
“谢都督开恩。”
那人擦着冷汗起身说道。
“你叫什么”
杨信问道。
“小的泉州商人黄程,在此做海上生意,这是小的外甥郑芝龙。”
黄程赶紧说道。
说话间现在只有十八岁的郑芝龙被带过来,在他舅舅的示意下行礼,杨信看着这个原本历史上的海上枭雄,后者被他看得多少有些毛骨悚然,低着头一动不敢动。不过这时候的郑芝龙对杨信没什么价值,毕竟他还没去日本,原本历史上应该是明年去日本,然后作为李旦的亲信以翻译身份参与了明军与澎湖的荷兰人交涉。
就这样开始了他东亚海上霸主的大业。
但现在他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商人而已。
“带着你的货去交税吧,另外这些年你们应该偷漏不少税款吧补交一千两,以后老老实实交税。”
杨信说道。
“小的这就去准备银子。”
黄程说道。
杨信点了点头然后走向自己的临时衙门。
“郑芝龙。”
他走过郑芝龙身旁时候,笑容诡异地说了一句。
后者低着头一动不敢动。
第二天下午,前往香山一带扫荡的两个营,和配合行动的本地驻军,驱赶着上千疍民返回,双方很显然并没有发生战斗,毕竟这些疍民目前来说仍旧是大明的良民,至于那十几颗人头,估计是被哄着拿下然后砍了的。这些疍民同样被男女分开关押,之前那些只是关押而已,每天三顿饭还是管饱的,所以情绪都很稳定,毕竟他们吃饱饭的日子不多,尤其是杨信是敞开了让他们吃饱的,很多人明显心情还不错。
但这一天杨信依然没见到广州官方的人。
也没有书面的联络。
就仿佛广州的大小官员,肇庆的两广总督,这些大明在广东的地方官员们全不知道他的到来,也不知道他已经把一个海道副使,一个同知,一个知县和一个参将关在大牢。
总之没有任何反应。
“叔父,他们这是向您示威啊。”
杨寰说道。
“随他们便,明天把这份告示张贴出去。”
杨信说道。
这是他设计的新税法。
此前明朝在这里收的就是抽分税,目前的做法是根据船的大小,一共分不同等级抽分,每艘外国商船到达之后本地提调报香山县,香山县报布政使司,然后就是目前杨信监狱里的香山知县,海防同知,海道副使安排人过来验船,验完之后按照大小收税。过去是按照货值抽分的,但这些船在查验前就被走私商把载的货物瓜分一空,等查验官员到的时候也就剩下点渣渣,所以最后改成了直接按照船的大小来收。
一年四万两。
无论来了多少外国商船,大明官员一年就给皇帝收四万两。
已经几十年这个数字了。
这就是大明朝廷收的海关税,或者叫舶税。
至于针对本国出海商船征收的,一是引税,也就是出海许可证,这个税忽略不计就可以,因为一年总共几百两,每引六两,最初才三两,一年额定发一百一十引,六百六十两,税监太监在的时候他不按限额发,可能一年收的多一些,但额定就是一年六百六十两。
二是水饷。
也就是本国商船货物进口税。
这个同样忽略就可以,因为税率低得令人发指,百分之二,这种是针对合法商船收的,每年一百一十引就是一百一十艘,而且绝大多数在外海逃税提前就接货了,甚至后来水师就跟护送哪个高官显贵一样,回来一艘船就一路押送到广州防止半路卸货。
不过问题是大明水师也走私啊,水师战舰也接货啊。
就这税率还能收几个钱
至于不合法的商船……
不合法的谁他玛进港交税啊!
三是一项附加税。
而且是一项脑残的附加税,因为变成了美洲白银的中转站,那些大明商船的船主把货运过去就能换大量白银,所以都往马尼拉跑,但那里回程根本没有值得运回来的东西啊。这样广州的官员收的之前那个水饷就减少,所以强制性每艘加一百五十两,这样那些商船干脆装大米,本来这是一个补充广州本地粮食不足的好办法,但官员们加了限制,最多五十石,多出的按照贩运番米收税。
本来广州大米就不足,还为了那点不够官员一桌酒席的银子限制商船往回运大米。
明明该鼓励才对啊。
对于大米进口最聪明的办法是给补贴,反正那些船回来空着也是空着,一年怎么还不得运回十几万石大米,这些海船都是千石起步的。
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大明的进口从来都不是大头,大明朝廷海关收入流失真正的大头是出口税,大明海外贸易的真正核心是出口。
一部分是通过澳门的出口,这是最大的一块。
但这个税不是澳门的外国商人交,而是本国的出口商,也就是三十六行来代交,理论上是外国商人交,但大明官员觉得一船船检验之类太麻烦,干脆三十六行自己报吧,就像现代海关专门的报关代理一样。但现代海关报关代理就是代理,而三十六行本身就是出口商啊,这些全都官商勾结的老油条,他们自己报那不是搞笑吗,结果只能越报越少。
最后实际上也不得不实行包税,但就两万,大明每年从这里通过葡萄牙人出口数百万的货物,而交的出口税就两万两。
之前的舶税四万,这个出口税两万。
这就是大明朝廷在广州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收的主要税款。
至于本国商人的出口,那个就是国内商税,不算出口,就是出海时候到海道副使那里查一下引,用烙铁在船上烙个标记,这样就算经过检验,是合法的商船而不是走私了。
不过商人需要付出的仍旧很多。
因为烙这一下子并不容易,不烙就是走私,哪怕就是合法的,但官吏不给你烙你也无可奈何,最后还是得给官吏大笔孝敬,所以就算是真走私的,给了孝敬也一样可以烙上,反正有这个缉私的水师就不查了。
总之国内商人的出口是便宜不了朝廷的。
最终这些总的加起来,关税,出口税,进口税,附近税,特许经营税,这些全都加起来,广州这个海外贸易给朝廷的税收,每年不会超过七万两。而与这个数字做对比的是,广东三个陆路关卡,粤北太平关,潮州,肇庆,分别是一年四万,六万,四万,也就是说广州一年的海外贸易税收,仅仅比潮州一个陆路关卡略微多一点点。
。
第三一四章 战争这就开始了
至于杨信的新税法里面舶税依然不变,但根据船上载的货物种类进行不同程度的减免。
粮食,马匹,硫磺。
这三样全都享有减免舶税的优待。
但传统的进口货物如香料之类,这个仍旧必须根据货值交税。
这个与舶税无关,舶税只是允许你靠港贸易,但你带来的货物该交税还是得另外交税的,而且税率也不一样,比如说带着奇珍异宝来的,这个税肯定就得重一些了,单纯的胡椒可以低一些,至于空船只带着银子来的,这个就只交舶税可以了。
不过这些改革不会增加税收。
因为绝大多数欧洲商船其实都是空船来的。
他们就算带着货也卖不出去,原本历史上崇祯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第一批商船到广州结果就是这样,他们自己哀叹什么也没卖出,就是在这里扔出了七万枚西班牙银币,而且还因为最初的冲突,缴纳了两千多两银子的赔偿。这个时代的大明真没有什么需要进口的,也就是些香料和硫磺,但这两样根本不可能填满蜂拥而来的欧洲商船,还有同样蜂拥而出的大明商船。
最终这项税收改革的结果,只是让以后的欧洲商船全都改成大米压舱,然后廉价的南洋大米涌入大明。
继而从这里北上。
杨信会在这里以低廉的价格收购,然后直接海运遥远的辽东。
在那里他甚至可以赚十倍的差价。
这里的大米就几钱银子,但辽东哪怕今年也依然是五两,这个生意还是很有搞头的。
但对舶税本身来说,不但不会增加,甚至有可能减少,毕竟都带着大米压舱的话舶税会减的,如果有谁能带着一船马瓦里马,那甚至他们的舶税会直接免除的,所以这项改革不会增加舶税。但杨信的目标本来也不是舶税,他的税法改革最重要是出口税,而且是税率惊人的出口税,最大宗出口品蔗糖直接加税到百分之十,棉麻布百分之二十,丝绸百分之三十,瓷器百分之五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