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在大明搞社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其实也不麻烦。

    就是直接找那些土司花钱买。

    从石柱向南,全是崇山峻岭里的乱七八糟土司,大土司中土司小土司,宣慰司,宣抚司,长官司等等,以奢崇明的永宁宣抚司为例,辖区内还有太平长官司和九姓长官司,古蔺或者现在的名字落洪之前还是奢家另一伙的。贵州和川东这片土地就是这样,卫所,汉人土司,夷人土司犬牙交错,奢家这些还是开化的土司,山里面还有些乱七八糟根本不问外事的土司刀耕火种呢。

    他们也很穷。

    给他们十两银子买一对男女他们还当好事呢。

    甚至都不用银子,秦良玉直接在这里买相对廉价的盐,然后驮着一口袋盐过去就能换一家被土司抛弃的属民。

    这段时间从这里送出去的山民都是这样的。

    不过杨信的好生意不是这个,而是……

    “这个。”

    杨信把他的烟卷拿出来了。

    然后秦良玉愕然地看着这家伙点上烟吞云吐雾。

    “这个就适合你们这里种。”

    杨信笑着说道。

    这个的确最适合这里,石柱可是重要产烟区,而且原本历史上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大量种植,估计是平奢安之乱的明军带来的,要不然不至于这么快传播到这一带,要知道北方至今也还没有种植的。而这东西在贵州还有医疗效果,毕竟这里潮湿阴冷,这东西还有点效果,所以在贵州迅速扩散,尽管有崇祯禁烟令,但他的话在下面就当个屁放,崇祯末年时候贵州连小孩都有抽烟的了。

    既然这样还是从这里开始吧。

    “种子我会让忠州的商号给你们,种植和制作也教给你们,但这个不要在你们的农田种植,毕竟吃饭是最重要的,只需要在山上开些荒地来种,这个就喜欢山上向阳的山坡之类,等秋后烤干的烟叶我那里收购。”

    杨信说道。

    烟还是可以抽的。

    他也阻挡不了,如今福建山区早就到处都有了。

    崇祯以圣旨都阻挡不了,他又何必阻挡,相反把这东西引入山区让那些山民种植也挺不错,这样石柱这边种植烟草,他那里收购并加工成卷烟,再加上秘制香料和高端包装走奢侈品路线,在京城豪门家出售。至于容器肯定不能用纸盒这么老土,直接上金属盒子,甚至于高档的镀金镶宝石的,剩下就是用铁罐成罐子卖了。

    这就可以了。

    然后搞出不同口味的。

    甚至还可以配套火柴,这个有点难度,但也不是没有可能,首先白磷是现在就能做出来的,唯一问题就是恶心点,剩下白磷到红磷的转化也需要点技术来解决,不过应该没什么问题,唯一的问题是成本很高,但作为豪门装逼的奢侈品这个就无所谓了。

    想象一下未来的大明士绅们一身儒衫,听着秦淮佳丽的歌声掏出一个珠光宝气的小盒子打开,从排列整齐的烟卷中拿出一根,再从同样精致的火柴盒拿出长版火柴划着点燃……

    这个场景也是很有几分诡异的。

    既然适合这里,那秦良玉当然没意见,反正她们周围就不缺这种向阳的山坡。

    杨信没有继续逗留,秦良玉征集军队也需要时间,这里其实并不只有她们一家土司,马家只是世袭的宣抚使,但那些大家族的首领都有土官职,所以这支军队需要这些家族都同意。不过也没有问题,秦良玉在这地方一言九鼎,其他各家都听她的,但这些士兵从石柱周围集结,再加上一些必要的安排仍旧需要一点时间。

    杨信是不可能等的,他们只要能尽快赶到就行。

    这里好在有长江水路,估计半个月足够他们到永宁。

    不过他们得保密。

    好在这也不是问题,无非多雇些船而已。

    杨信紧接着离开,然后利用他的速度优势狂奔向遵义,再接着前往贵阳,这时候巡抚已经是王三善,原本坚守贵阳的李枟已经告老,原本历史上他就已经卸任,只不过王三善还没到所以留在贵阳。

    王三善还是有些才能的。

    在杨信告警后,他立刻开始布置预作防范,不过他缺饷,这个只能由杨信先从贵阳的守诚钱庄代付一万两,这里的钱庄存银不多,随后会从南京的钱庄调一批过来备用。现在守诚钱庄已经代理了朝廷的很多支付,反正最后九千岁会加上一部分利息还上,而白银的运输就是钱庄自己的事情了,这种支付手段被官员深恶痛绝又无可奈何。

    因为这样他们就没法从中捞钱了。

    要知道光各省白银解运重铸的火耗,就能让那些官员捞一笔。

    离开贵阳后杨信又跑到赤水卫和毕节卫,完成对这些地方官员的警告,拎着尚方宝剑命令他们做好准备,然后这才返回他已经离开了二十天的永宁。

    。






第三六八章 清君侧
    


    “奢宣抚使,还有十天!”

    杨都督坐在一张同样十六人抬的太师椅上,看着迎面路遇的奢崇明说道。

    “下官正在搜捕。”

    后者随意地行礼说道。

    “我想你不会让我失望的,对了,你们这永宁山清水秀,看看这河水都清的跟水晶一样,我准备在这里修个园子,以后每年冬天到这里来住些日子,顺便再安排些家奴过来开个荒,奢宣抚可不要不欢迎吆。”

    杨都督说道。

    “下官自然是欢迎的。”

    奢崇明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那就这样定了,奢宣抚也抓紧些,杨某还要再看看风景,就不耽误奢宣抚搜捕逃犯了。”

    杨信说道。

    说完他的太师椅继续向前。

    “都督,前些天奢崇明去了大方,估计是去找安邦彦了,另外奢家的青壮也都以搜捕为名集结起来,这些天一直在各处关卡,估计得有两万多人,而且他弟弟也在各处土目间联络游说,据说颇有些不臣之语。”

    旁边的林问本看着依然站在那里的奢崇明等人低声说道。

    “怕什么?就是那杨应龙又如何?”

    杨都督高声说道。

    林指挥赶紧闭嘴,然后小心翼翼地看着后面的奢崇明。

    奢崇明朝他微微一笑,紧接着带领手下转头走了,林指挥心惊胆战地长出了一口气……

    “你很害怕?永宁卫就这么怕他们?”

    杨信说道。

    “都督有所不知,咱们永宁卫虽说是员额五千多人,但实际上经历当初播州之乱和奢家内乱一直就在打仗,缺额至今很多还没补齐,还有一些调到了遵义等地镇守,目前算算也就两千多不到三千兵,算上余丁也就四千多点。奢家一声号令三万青壮可集,上次他们内斗时候,光奢世统就调动了一万多蛮兵,都是山野里凶悍能斗的,他们真要闹事永宁卫转眼就完了,都督其实不妨宽限些,实在不行末将等凑些银子……”

    林指挥说道。

    “闭嘴,你这是什么话?”

    杨都督怒道。

    林指挥一脸忧郁地赶紧闭嘴。

    “你祖上是什么出身?”

    杨都督喝问。

    “回都督,末将祖上是跟着开平忠武王的部将。”

    林指挥说道。

    “你说这话有脸见贵祖?你们是太祖设立的镇守之将,世代承袭,太祖要你们在这里是镇压这些土司,确保他们不敢生异心,他们敢造反你们就杀,拿银子收买岂不是耻辱?再敢说这种话小心尚方宝剑,他们是山民凶悍,你们就是世代软弱的?你们手中的刀剑火器大炮难道是摆设?从明天开始,所有青壮也别搜捕了,都集结起来,本都督要检查军备,我的银子取来没有?”

    杨都督喝道。

    “回都督,已经取来。”

    林指挥说道。

    “明日操练,顺便发银子,你不是说总共四千多青壮吗?一人二两,明日操练表现好的奖五两,另外把永宁卫老弱妇孺统计一下,明天同样到城外集合发银子,每人一两,记住了,银子本都督不缺,但不能给他们,要给也得给咱们自己兄弟。”

    杨都督说道。

    好吧,林指挥并没有因此而欢呼。

    毕竟这样他们就没法克扣了,不过他也不敢说什么,人家身旁是铡刀一样的尚方宝剑呢,话说林指挥也是头一回见有尚方宝剑跟铡刀一样,而且据说这把尚方宝剑已经砍了一千多颗人头。伺候着这位祖宗还是老实点吧,人家那是真正只手遮天的,他一个小小的卫指挥,还不是掌印指挥,那还是老老实实的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杨都督的十六抬太师椅昂然向前。

    这就是太师椅。

    十六个人抬那也是太师椅。

    然后他就这样悠然地欣赏着风光,不过这个地方的风光确实不错,四周青山绿水,中间一座幽静的城市,河面一艘艘小船甚至竹排,无论山间平地还是山坡梯田上都是油菜花盛开,蓝天白云下明净的黄与绿互相映衬……

    “都督?”

    林指挥提醒都快打瞌睡的杨都督。

    然后前面一个卑躬屈膝的人赶紧带着应该是儿子上前。

    “下官九姓长官司长官任世藩见过都督。”

    他说道。

    “罢了,起来吧,这是你儿子?”

    杨都督说道。

    “这是犬子祈禄。

    孽畜,还不快给都督磕头。”

    任世藩说道。

    那年轻人赶紧趴在那里磕头。

    “起来吧,我就喜欢年轻人,赏你了。”

    杨都督拿颗宝石扔给后者。

    “谢都督赏赐。”

    任世藩父子赶紧感谢。

    “看你们不像土人吧?”

    杨信说道。

    “回都督的话,下官祖籍应天府溧水县,祖上是随傅颖国入蜀的部将,因熟悉土人民情,就被封世袭长官司。”

    任世藩说道。

    “这也是功臣之后啊,那就赶紧回去,把你部下青壮也带来。”

    杨信说道。

    “呃,下官治所距此近百里。”

    任世藩愕然道。

    “随你便,一个青壮二两银子,到的就有份。”

    杨信说道。

    “孽畜,还不快骑马回去叫人来伺候都督。”

    任世藩毫不犹豫地一脚把他儿子踹出去。

    其实他那个近百里只是夸张而已,九姓司在兴文县旁边的久庆,距离这里直线距离也就三十公里,只不过地形崎岖不能算直线,但无论如何这时候骑马肯定能在天黑前赶回去,剩下就看那些青壮能不能一天步行百里了,不过想来有二两银子可拿,他们拼了命也会赶到的。

    任家是长官司。

    这属于县级土司,宣抚司相当于府级土司,不过任家虽然是汉人,但治下属民却是夷民。

    杨都督满意地继续欣赏风光。

    而这时候奢崇明已经回到了他的宣抚司,然后一脸铁青地直奔后院一处单独的小院。

    “奢公,何人将公气成如此模样?”

    黄澍坐在那里喝着茶说道。

    而在他旁边是奢寅,很显然两人的交情不错。

    不过这也难怪,说到底奢寅也不过是偏远土司少爷,跟这种江南花花世界来的根本不是一个境界,黄澍稍微用点手段,就能让他感受一个新世界,什么秦淮风月,什么勾栏胡同,什么扬州画舫,奢寅这样的土包子懂什么?他见过那些新奇花样,懂那其中滋味吗?看看他周围都是些什么货色,他知道那些小厮的好处吗?

    他也就懂霸王硬上弓。

    “朝廷真想改土归流?”

    奢崇明一脸凝重地说道。

    “奢公,这改土归流从万历三十五年时候就喊出了,您是今日才从梦中醒来吗?这朝廷对西南土司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改土归流,不改土归流如何才能收税,奢公说说你已经多少年没交过粮了。”

    黄澍说道。

    土司也是交税的。

    只不过是类似包税的方式。

    朝廷给土司定一个税额,比如水西土司就需要每年交一定数量的粮食,土司不是说不交税的,另外还得进贡一些特定物品,比如九姓长官司就得贡马,但实际上到这时候连士绅都不交,难道还指望土司交税?他们交的数量也不多,地方官也怕他们造反,最后就变成基本上没人交了,广西养不活靖江王,就是因为土司都不交税。

    奢崇明当然也不会交。

    税倒是不重要,可这个改土归流他真受不了。

    不过算算他周围真没有多少没改土归流的,隔壁播州平定后改土归流了,只剩下几个小的长官司不值一提,另一边镇雄嘉靖年间就曾经改土归流,只不过后来又改回土知府。但镇雄陇家之前因为水西安家安尧臣冒姓陇,试图夺土知府之位,同样也闹了多年,后来才由万历强行找了个陇家的旁支继承,现在对朝廷正感恩戴德。
1...186187188189190...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