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在大明搞社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因为那些买不起布的人,分了田之后都买的起布了。

    甚至还有人买丝绸穿。

    不管您信不信,有一个可以说理论您可以试一下,给您家的佃户定一个规矩,就是只买徐家的布,然后您把地租下降到五成,等一年您看看您损失是否真得很大。您再给徐家的工人也定同样的规矩,然后同样增加他们的工钱,最后您可以看看他们是否让徐家的棉布销量增加。”

    杨信说道。

    红巾军那边是真的。

    因为天启的地租是实物,所以老百姓只能种粮食,之前水灾没感觉到变化,今年秋天新粮下来后,突然一下子不愁吃饭的民兵,几乎掀起了一股做新衣服的狂潮。

    苏州那边都猝不及防。

    苏州的棉布价格都被这些疯狂做新衣服的民兵拉高两成。

    而且不仅仅是新衣服,那些终于有了余钱的民兵甚至掀起一股娶新媳妇的风潮,无数原本没钱娶妻的光棍,在新粮下来后开始实现自己的梦想。

    然后他们的婚事又带动了整个消费的增长,盖新房子,买锅碗瓢盆,给新媳妇买套首饰戴着,甚至还有人买大牲口,搞得牛驴之类价格都上涨不少。连造小船的工匠都忙的日夜不停,毕竟小船才是那一带主要交通工具,谁不想驾着一艘新船去接新媳妇。

    这就是内需。

    这才是大明真正要走的路子。

    徐光启沉思中。

    当然,杨信并不指望他会因此而改变什么,但就目前而言,苏松士绅的确出现了改变,面对红巾军的威胁他们的确试图缓和一下矛盾,让他们自己地盘上的贫民能够不闹事。毕竟从常州和镇江的情况看,真要是出现这种情况,他们的团练很悬,几万团练很可能被疯了的百姓淹没,而且团练也要花钱啊。

    与其再继续增加团练数量,最后还不一定能够镇压住,何不向贫民让出一点利益,缓和双方矛盾来维持呢左右他们也不是说真就得靠着那六七成地租过日子,五成地租也不是不能接受。

    这是杨信想看到的。

    他并不想看到这片土地陷入持久的战乱。

    红巾军就是为了逼迫士绅做出一些改变。

    主要是这一带士绅都已经转入了工商业,农业本身只是他们财富的一部分而已,而且所占比例正在不断下降中。

    他们有让步的余地。

    让步对他们来说,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

    但只是这一带。

    其他地方就别想了,那些纯粹的土地士绅们是死也不会让步的,对于这一点杨信还是很清醒,他们又不是苏松这些士绅,他们的一切都依赖对佃户的压榨,要他们减租他们宁可上刀枪,而且他们也习惯刀枪,话说都到崇祯末年了,孙传庭仅仅清理一下士绅的田产,就遭到了他们的疯狂报复呢!

    而那还是在李自成的刀都快砍到脖子上的时候,那些纯粹土地士绅在这一点上可是堪称冥顽不化。

    这时候外面一片嘈杂。

    杨信和徐光启走出皇极殿,然后就看见又一群大臣走来,为首的同样也是一个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朱延禧,他这个大学士不怎么管事,主要是他负责修两朝实录。但此刻朱大学士同样一脸严肃,而在他身后则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星等人,这支队伍人数比刚才那支少,但官员等级却普遍更高,尤其是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全在里面。

    他们同样直接走向后面的乾清门。

    “朱阁老,这是要去哪里”

    杨信热情地喊道。

    朱延禧很随意地向他一拱手,但并没有回答他。

    后面星眼神有点复杂。

    目前这局势真得很让人凌乱,杨信毫无疑问是他们最大敌人,可此刻杨信却是他们这边的,因为杨信背后是皇后,同样不会容忍客氏得到这个保太后。而他们要面对的主要对手反而不是阉党,而是同样的东林党,而且还是曾经的东林党核心,最大的敌人此刻利益一致,曾经的战友变成了敌人。

    此刻的星都快凌乱了。

    杨信笑咪咪地看着他。

    两人就像一对死玻璃般默默对视着。

    这支队伍就这样走过。

    “我就喜欢看这个,徐公,您不一起去看热闹吗”

    杨信对徐光启说道。

    这些人不用说就是去跟顾秉谦那帮打擂台的,两个阁老,一个建极殿大学士一个文渊阁大学士,目前内阁除了首辅叶向高,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孙承宗,武英殿大学士朱国祯之外,就是他们俩了。目前内阁总共五个大学士,剩下的老臣基本上都自己请辞,包括被请辞的刘一燝,现在两个大学士各带着一帮大臣,到乾清门外摆擂台,这样算是一场盛事,杨都督当然要去看热闹。

    “老朽没这兴趣!”

    徐光启一脸无语地说道。

    既然这样杨都督就不勉强了,他绕开朱延禧的队伍,从另一边直奔乾清宫。

    。




第四五一章 铁骨铮铮东林党
    “陛下,顾家是昆山顶级望族,目前昆山就是以顾,归,方,沈四家为士绅之首,每家都是世代簪缨,归家即世宗朝大儒归有光后代,地方上号称县官印不如归家信,方家乃藏书世家,沈家身兼儒医。

    而最富者顾家。

    大明两百余年顾家出了一个状元一个探花。

    至于进士就多不胜数了。

    故此红巾军在侧,顾家真得寝食难安。”

    杨信和天启站在乾清门旁边的房间里,透过新安装的玻璃窗看着外面说道。

    外面以两位大学士为首,正在分组辩论中,不过没有动手的,大家都是文化人不动手,大学士对大学士,御史对翰林,都是学富五车的,对于给客氏封保太后的问题引经据典,展开恍如捉对厮杀的辩论赛。其中最激烈的是**星这个北方东林党元老,对文震孟这个南方东林党新秀,虽然新秀其实也五十了,但和**星比起来还得算晚辈。

    毕竟人家是真正元老。

    至于杨都督……

    他负责扒皮。

    “他们现在说的这些都不值一提。”

    杨信继续蛊惑圣听。

    “这些人都是一辈子浸淫在儒家典籍里,一辈子钻研资治通鉴之类史书,他们有的是办法把黑变成白,把白变成黑,但咱们不需要管这些,咱们就只效法太祖的处理方式。太祖读书也不多,但太祖从不会被他们蒙蔽,太祖时候苏州知府金炯和户部尚书滕懋德,上奏请求三吴官田与民田赋税一则,太祖做的只是去查他们家官田多还是民田多。

    最后查出多数是官田。

    他们并不是自己冠冕堂皇所说为了老百姓,而是为了他们自己从中获利。

    眼前的事情也一样,他们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奉圣夫人的保太后,而是想依靠这一点获得奉圣夫人青睐,再通过奉圣夫人来对付臣,解除明年他们全力进攻红巾军的阻碍。

    所以此刻文震孟这些去年还在民间骂奉圣夫人妖妇祸国的清流名士,一下子成了请封保太后的主力。

    原因只有一个。

    他们的家就在红巾军周围。

    他们个个都有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亩良田。”

    他说道。

    天启饶有兴趣地看着外面并点头。

    “那**星这些人因何反对”

    他问道。

    “维护东林党的形象,一贯以来东林党都是标榜正义的,并且以杨涟等人在诏狱中不肯认罪,作为他们铁骨铮铮的象征,而视臣大爷和臣为阉党奸臣,那些为臣大爷所用者都是奸臣,趋炎附势的小人,同样奉圣夫人过去与臣大爷和臣被他们并称为三害。

    但现在呢

    他们在几乎不择手段地巴结奉圣夫人。

    那么如果不能把他们和东林党割裂开,以后东林党还怎么标榜过去那些正义和铁骨铮铮

    **星作为目前北方东林党硕果仅存的元老,他害怕,害怕苦心经营的东林党形象因此而崩塌。

    而且他们又不是红巾军周围的,根本不用害怕,他们可以超然地站在这里用怒斥文震孟等人,向天下百姓显示东林党还是过去铁骨铮铮的正义集团,这些人只不过是东林党内的叛徒而已。这样就保住了东林党的形象,而保住东林党的形象就意味着过去的一切不变,那些同样远离红巾军的地方士绅,就会继续尊敬他们。”

    杨信说道。

    “也就是说都是在演戏。”

    天启说道。

    “对,都是在演戏,为奉圣夫人请封者是演戏,无论陛下封还是不封,他们的目的都达到了,奉圣夫人终究会感激他们,阻止者也是在演戏,无论最后结果如何,他们终究把文震孟这些人踢出了东林党。

    用不了多久这件事就会通过邸报传播全国。

    所有人都会知道,东林党依然铁骨铮铮地奋力阻击叛徒和阉党奸臣。”

    杨信说道。

    “那我倒是很想陪他们演下去。”

    天启说道。

    “陛下之意是”

    杨信意外地说道。

    “让司礼监拟一份圣旨,劝谕他们,就说朕已经在考虑这件事,但又因为言官反对正在犹豫,总之就是这样的意思,他们不是想演戏吗那就别让他们停下了,我倒是很想看看他们能演到何种地步,另外兄之前说过报纸,此时倒是应该办起来了,以后这黑白不能只由他们说了算。”

    天启说道。

    “这个还需要铅活字,印刷机和新的油墨。”

    杨信说道。

    准确说他们需要降低报纸成本。

    目前的邸抄成本仍然不低,所以他们需要手动印刷机,也就是一个人坐在机器前面,一下下往下压的那种,至于发行倒是很简单,杨家在各地的钱庄和商号就能充当发行商,甚至还可以雇一群小孩沿街卖报。

    实际上杨信之前就想过这个问题,但大明理论上合法的报纸并不存在,虽然邸报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理论上这东西仍不合法,只是民间跑到官府私自抄写而已。崇祯甚至对此进行过整顿,主要是那时候连军情塘报都有人抄了卖的,最终导致很多军情泄露,比如圆嘟嘟那次,民间就对双方战况可以说非常清楚。

    圆嘟嘟为何被京城百姓切齿痛恨

    因为他那份必不使敌越蓟西一步的揭帖到的时候,京城周围已经庐屋煨烬,尸骨撑距,都这样了他还在吹牛,一边是他吹牛揭帖,他还不是报告,而是类似传单告示的揭帖,一边是正在烧杀抢掠的建奴。

    京城百姓真得忍无可忍了。

    都这时候了你还骗我们呢!

    但抄这个真不能说是合法,所以杨信想办报纸,还是必须得到授权,他这些年可以说忙得马不停蹄,哪有心情想些这个。不过现在既然天启提出了,也就正好顺水推舟,反正技术条件已经没什么问题,而且发行渠道也已经具备,剩下就是在各地设立一个个报房,然后从京城快马传递,在当地快速印刷,以低廉价格对外出售。

    而且可以设立多份。

    京城一份,南京一份,西安一份,广州一份,各地搜集附近新闻,然后互相传递作为互补。

    这样就可以及时知道各地情况。

    包括那些地方的发行点,也可以在转印的报纸上添加本地消息,最终就是一个完整的报纸系统。

    “这个倒是需要研究一下。”

    天启立刻来了兴致。

    然后两人不再搭理外面的辩论,赶紧回乾清宫研究他们的手动印刷机。

    然而就在这时候,一场新的风波已经开始。

    奉圣夫人宅。

    “姓许的,你想干什么”

    侯国兴看着闯入的许显纯和锦衣卫喝道。

    “侯兄弟恕罪,许某也是为了公务,陈仁锡潜逃后,其仆人供述,苏州来的郎中周奎乃是同谋,听闻周奎父女二人正在贵府,许某只好上门打扰了。”

    许显纯笑着说道。

    “许掌印,你是不是觉得我们侯客两家已经今非昔比了。”

    客光先冷笑道。

    他俩属于奉旨禁足此处闭门思过,侯客两家并不分开,毕竟侯家就是侯国兴而已,客氏基本上不会在家,她正牌男人早死了,客光先和他儿子就在这里给她主持家中事务。客氏进宫哭了一回后,他俩被释放,但革除一切官职,然后禁足家中闭门思过,至于外面的事务还有客家的那些亲信负责,不过总的来说的确可以用今非昔比形容。

    过去的门庭若市是别指望了。

    “客兄说笑了,许某执行公务而已。”

    许显纯笑着说。

    “那就请便吧。”

    客光先冷笑着说道。

    许显纯也懒得理他们,紧接着后面的锦衣卫涌入,开始在这座规模不小的府邸展开搜查,他带着几个陈仁锡府中的奴婢,这些人认识周奎父女,但他们一番搜索却根本没找到人。

    许显纯看着一个手下。

    “掌印,的确是在这里。”

    后者确认。

    “奉圣夫人归宅!”

    外面的喊声突然间响起。

    许显纯忧伤了一下,赶紧带着那些锦衣卫列队迎接。
1...232233234235236...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