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乡村小吏在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智静

    白梅道:“有道理,俗话说的好,狗改不了吃屎的习惯。”

    小舍道:“师父,道衍和尚的道行确实深奥,对他的想法不能用常人的眼光去衡量,所以我一直觉得他与建文皇帝有不解之缘。”

    王力道:“先皇朱元璋有那么多儿子,道衍和尚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永乐皇,他真的有慧眼吗”

    金道判道:“我以前听汤宗大人道: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先皇挑选数名高僧陪侍诸王身边诵经祈福。当时,道衍得到僧录司左善世宗泐的举荐,与燕王朱棣在一起,后来朱棣劝他到北平任庆寿寺住持,从此成了朱棣的密友。”

    师叔道:“我听的有些不同,当时朱元璋选拔十八名僧人给众藩王讲经荐福。当初因为道衍长相怪异没选上,是他主动向朱棣自荐的。”

    小舍道:“道衍和尚不喜欢钱财,也不喜欢美色,甚至将自己已经有的钱财分给乡亲,他那么劳心劳力的替朱棣打建文皇帝,他图的什么”

    金通判道:“要么就是虚名。”

    “也不对啊,他平常退了朝换了衣裳总往寺庙去,不对,你说对了,太子监国时,他曾抱怨过,皇上不让他辅助太子,他还是想着权力的。”

    王力道:“辅助太子这种权力也是虚的。”

    小舍道:“他至少在皇权之外是最大的,大家都称他是黑衣宰相,他就要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师父道:“我觉得,他是个真正的佛教徒,他是苏州人,身在鱼米之乡,不像北方苦寒和黄淮水患地方的人,穷饭也吃不上,才去当和尚。出家人看淡身外之物,悟的是“色即是空”,想的是极乐净土。”

    师叔道:“师兄说的对,他家几代行医,家境不是大富大贵也绝对不是贫寒的。”

    小舍道:“即然他看破红尘,学习佛法,但为什么要出来参加战事呢而且出家时还学习兵法。”

    王力道:“也许借寺庙这种清静之处,潜心研究大业。”

    张王氏下楼来了,对小舍道:“不能让师父再喝了,把酒干了,早点休息吧

    江面上号子声响,雾气氤氲中金通判坐着的船儿往东驰去,小舍送走了异日的同僚回到詹事府,还没捂热板凳,蹇义便来了:“快去金忠那吧,这老头忙得尿也没功夫撒,等着你去帮忙呢。”

    “是为童子军的事吗”

    “怎么不是,招一千人,报名的有一万多,来不及甄选,而且皇上对年龄要求特别严。”

    小舍道:“喔,我马上去。”

    兵部的大厅里挤得满满当当,金忠的尚书房门却关着,小舍好生奇怪:“蹇义说他忙,总不会忙得影子也不见吧”

    正纳闷时,兵部郎中悄悄的对他耳语道:“尚书在里面,你轻轻敲三下窗子,他便会开门。”

    小舍先绕到天井内,窗子关着,还用竹帘挡着,里头什么也看不见。他便朝窗敲了三下。

    黑漆的大门,铜环晃了两下,“嘎吱”一声开了,侍郎探出半个头,招呼他进去。

    金忠在里面书房中,坐在案前在一大摞名册上打着勾。见小舍进来,便笑道:“呵呵,老夫成了老鼠了,躲在阴暗的角落里。”

    小舍道:“为什么啊,是不是找你通关系的人多啊”

    “怎么不是,这招募公告一贴,京师朝廷官员和名人名士都来了,你说这些有钱人,那个不是从小培养儿子习武的,而且习得都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

    &n




第二百七十五章 削藩这种事
    小舍替金忠挡掉了难题,连皇上都知道了,这天刚退朝,金忠便带着他去谨身殿。

    几个太监刚服侍朱棣换好衣服,他气定神闲的坐在软榻上喝着燕窝粥,两人跪拜后分别站立在两旁。

    皇上道:“寡人听闻你让别人在登记册上备注,都不止笑过三遍了,这一招谁教你的”

    小舍拱手道:“启亶皇上,作为家长推荐自已孩子报效国家,是一桩荣光的事,留个名让世人看看,也是应该的。”

    朱棣用手指着他道:“好一个应该的,他们才没你想得那么高尚,看到有好处,一个个挤破了头往里钻,金忠你说对不对你也被他们弄晕了头!”

    金忠连连称是。

    皇上又道:“不过,姜还是老的辣,寡人以为你先招五百的策略是明智的,皇太孙身边必须用最好的,宁缺毋滥。”

    金忠道:“殿下,还有五百人,微臣准备去山东,河南一带去招募,那里藏龙卧虎,有真本事的不少。”

    “可以,只是济南府的除外。”

    “微臣明白,等大典结束便去。”

    “别忘了寡人这爱卿喔”

    小舍道:“谢龙恩。”

    “一定要精挑细拣,不仅要本事高强,人也要长得威武壮实,把他当成我们大明朝的脸。”

    朱棣站起身来,双手交叉着放在身后,走到窗前,对着窗外的蓝天白云道:“让天下都知道我们大明朝的霸气强大。”

    这声音如撞响的钟声,在殿堂中激扬回荡,惊起屋檐下栖息的白鸽,扑哧一声飞向空中。

    小舍浑身热血也沸腾了,大声的道:“微臣明白,微臣一定做到。”

    朱棣回过头拍了一下肩头,冲着他微微一笑道:“寡人和你一般年纪时在燕平,孤身一人守着北疆,在枪林箭雨中长大,长期和彪悍的蒙古人打仗,无数次出征,都是寡人亲自带队,深入大漠,杀得蒙古人闻风丧胆,基本解决了北方的边患,可还被建文君身边的奸臣诬陷,把寡人的领地团团包围,想置人死地。”朱棣说着眼圈也有些红了。

    金忠道:“皇上本领超群,年纪轻轻就战功赫赫,曾经活捉过北元大将,招降了蒙古乃儿不花。”

    朱棣道:“知道朕这段事的人不多了喽,知道朕差点死在蒙人箭下的人少之更少。”朱棣解开衣裳,把肩露出来,上面果然有个三角的创口。”

    金忠道:“陛下,大难不死有后福。”

    “后福什么后福是靠自已挣来的,靠自已血汗换来的。我们在外打拼,连父皇病因都不知,这也算了,宫内有那么多人照料。但父亲去世,我等悲怆万分,想要送父皇最后一程,也被一道真假难辨的遗旨拒之京城之外,建文君这么仁慈的人干不出,方孝孺干不出吗齐泰,黄子澄整天在商量先灭这个王还是先灭那个王。”

    金忠道:“削藩这种事,其实也是对先皇的不忠,齐泰几个居然在朝廷内外大张旗鼓,连续削弱了5个先皇封的王爷,最后又逼到了咱们陛下头上。”

    小舍呆在一旁,他没想到朱棣今天吃了一碗燕窝粥,对他,一个小臣子,精神抖擞的说了这么一段激昂慷慨的话,听听又似乎有道理,他只能,频频点头,原本想把汤宗的事借机说一下,现在看来是完全不可能的了,汤宗毕竟是朱允炆的臣子,而且检举过陈瑛与朱棣之间的合谋。

    朱棣又道:“朕当时知道了早晚会轮到自己,但又不敢违父皇之意,举旗不定时,姚广孝以“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劝朕起兵,还有寡人举荐了这位卜者金忠等贤臣良将,协助训练燕兵,出谋划策。”

    &nb



第二百七十六章 奉天殿前
    小舍一跃上了马,紧追着兵部尚书金忠,老头子怎能比得上他,一会功夫就让他赶上了,小舍道:“大人有啥急事”

    金忠在马上直了直身道:“名单上有两个济南籍贯的,皇上不一定中意。”

    小舍道:“皇上对济南的阴影还没去啊”

    “怎么不是,他差点在那送了名,这辈子是忘不了的。”

    五百个孩子总算选好了,这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全齐整整的列队在小校场上。

    大都在城市长大,皮肤嫩嫩的,人到是长得高高大大的,在教官的口令下进行操练。

    金忠道:“一周下来,皮肤成麦色,这队列就好看了,然后再上体能,争取下个月操上家伙。”

    总教官是皇宫的一等护卫,是个随皇上北伐的三品官,过来对尚书道:“大人,这些娃娃平时吃的好,又在长身体时,恐怕一下吃大锅饭有点不适应。”

    金忠道:“上了体力,饿着吃什么都香,多加些肉,多加些粗粮,这伙食费我找夏元吉去要。”

    这护卫是山东汉子,人爽直,嗓门也直,敬了个礼道:“我已经让手下例清单了,除了伙食,其它都接锦衣卫标准配备。”

    金忠道:“你把单子快些给我,夏元吉马上又要去北平了,让老刺头跑了,别人不敢批。”

    虽然是仲秋,中午的太阳还是有点刺眼,这些娃娃兵个个脸晒的通红,衣服都有些了,小舍道:“是否先给他们配上帽子挡挡太阳。”

    护卫道:“下午就有了,连同服装。”

    ......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十一月八日,皇帝正式下诏册立朱高炽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并在华盖殿行冠礼。

    金銮殿广场军乐声响起,万羽鸽子飞向了蓝天,五百名童子军穿着鲜亮的飞鱼服上场了。这是仪式的压轴大戏。

    永乐皇帝华美的冕冠和礼服站在奉天殿的正中央,朱高炽,朱瞻基爷俩身着金色礼袍分例两旁。紧挨着是姚广孝,兵部尚书金忠,司礼监掌印太监黄俨、太监郑和首辅黄淮,大学士杨士奇、大学士胡广、金幼孜还有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元吉、礼部尚书吕震、刑部尚书金纯、工部尚书宋礼、英国公张辅、黔国公沐晟,都察院左都御王熙和、锦衣卫纪纲等朝廷重臣分列两旁。

    战鼓震天,军号响亮,童子军分五个方队挺着胸,迈着正步,嘴里喊着“吾皇万岁。万岁万岁!”的口号,雄赳赳气昂昂的走过检阅台。

    一阵掌声后、接着是一百人的花枪表演,随着口令,一百支持红缨枪,上下翻舞,时儿如蛟龙出水,时儿像猛虎下山,步调一致,口号响亮。各种枪法一齐施展,令人看起来眼花缭乱

    皇上道:”好看是好看,只是人还少些。”

    方队散开,三百名童子军用演示着棍术:劈、撩、拨、冲,动作整齐划一,最未一个叠罗汉,百十几个人叠成了十几层高。

    皇太孙拍着手道:”真是万众同心,缺一便不行。”

    随着口令,一百支持红缨枪,上下翻舞,时儿如蛟龙出水,时儿像猛虎下山,步调一致,口号响亮。

    接着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表演和格斗。

    个个如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皇上见小皇太子看得眼睛眨也不眨,不由喜笑颜



第二百七十七章 陪太子读书
    小舍踮起脚朝窗内一瞅,正好隔着窗与个白胡须老头面对面。

    老师干瘦的身子微驼着背出来了,他口齿漏着风道:“张大人,贵公子张鑫,天赋异禀,聪慧过众,老夫稍微一点,他便知晓一二,功课好脑子灵。所以大部份时间便留着做无趣之事,刚才又揪前面孩子的辫子了。”

    小舍道:“老先生,后生知惭愧,给您老添麻烦了,您说我们该如何训导他”

    “据老夫看,这孩子精力充沛,思想活跃,不能按老夫常用的方法规导他,老夫怕误了他天赋......”

    小舍带着亮亮回家,路上白梅道:“老师的意思你明白吗这么多童子的学堂,成绩相差大,咱们亮亮吃不饱,大部份时间是浪费掉的。”

    小舍道:“我也想,该给他换个地方了,以前国子监需入学资格限于公卿大夫及富民子弟,学习内容以“亦思替非”文学为主,目的是培养诸官衙译史人才。我现在是正四品还不知够格不够格。”

    “有什么不够格的,国子监八千多童生,难道南京城里三品以上官员有那么多”

    小舍道:“也是,我去问礼部的吕震尚书,这事该他管。”

    “你要抓紧,一开春就让他进去。”

    第二日一早小舍便去找吕震,吕震知道小舍随金幼孜去北方印证了他的“金记性”非常客气。他道:“现在国子监有九千多人。有四种入学方式:

    一,地方学校成绩优秀,且长相端正,就可以推荐来,但如意学生成绩太差,老师会被扣薪俸,所以一般老师宁可不推荐也要保住自已。

    第二科举乡试通过,会试落榜的,翰林院考核过的,也可。

    第三:捐钱、米粮的有钱人子弟。

    第四:高官子弟,名义上要三品以上,但功绩好的可以放宽到正四品。所以张少詹事,你就放心吧,你儿子的事,我吕震亲自操办。”

    “尚书大人,恕下官无知,请问国子监主要学什么”

    “《四书》《五经》,兼习《性理大全》以及律令、书数等,这都着今后考试来的,而且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也派学生来,可以学学西洋文。”

    小舍道:“那太好了,到时候犬儿入学少不了劳大人费心了。”

    亮亮的事谈妥了,小舍心里乐滋滋的,府上大小事情都抢着做,一早把水都烧好了,拿着两暖瓶送到詹事房,蹇义道:“什么春风把你吹得那么欢,说给老夫听听。”

    小舍便托吕震的事告诉了他。

    蹇义道:“这老头,上次为他女婿张鹤朝见太子的事,害得老夫和他一同被皇上关进锦衣卫牢房。”

    小舍道:“那应该是误会,后来皇上知道张鹤是给太子送药的,所以立即把你俩放了。”

    蹇义道:“说起太子,你今天陪我去文华殿太子那,今天轮到我当值。”

    文华殿太子正在书房看书,蹇义道:“他最近对周易入迷了,很受皇上表扬。”

    太子道:“父皇说的对,“不知易,不可为将帅。”所以之后的统帅,基本上都是精通《易经》的。

    蹇义道:”下官上次让殿下去看看周文王、姜太公、孔子、孟子、刘伯温、诸葛亮的文章,他们那个不学了《易经》。”

    太子道:“太师们推荐我学了杂七杂八的书不少于1千本,原来都不如读这本《易经》,真是读书破万卷,不如经书一部




第二百七十八章 草包李景隆
    蹇义交给他一本用蓝绫布包得好好的书本,暖阁的烛火跳跃着,如意已经鼾声如雷,他靠着床,撩开帐幔一个角,小心的打开这本彩绘的手抄本。

    上面写有永乐四年秋月某日姚广孝奉旨谨序几个蝇头小楷。应该是最新版的。小舍迅速翻至第二十八象:辛卯
1...5556575859...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