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汉女学堂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金佶
这个大道理大概是上位者,为了预防被儿女鄙弃。
因为人总是会老,所以这样的道理就被传承接受了。并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规则。
事实上,这个规则对于汉人文化的传承,的确有非常多正面的意义。
对于眼前女人的声音,钱汝君决定不加以理会,就算他们对于她在田地的行为有所抗议,钱汝君也准备不加理会。
在大汉时代的法律与政治,从来不是为平民而准备的,除非这个地方属于关中长安附近,在天子能够观察到的地方。
那么他们的声音随时会被天子体察,他们讲的话才能够发生效用。
就算钱汝君是动用他们的田地,他们去告衙门也没有办法发挥作用,因为钱汝君帮他们增加设备,可没有拿走他们一分一毫的东西,跟美国对于财产的保护比起来大汉,对于财产的保护弱了很多。
何况一般人民想要告官可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想见到县太爷,想进衙门都必须耗费非常多的资源。
这个时代不是民风淳朴,没有犯罪,而是县太爷把这些有冤屈的人排除在外,想要告官,那么他必须首先有地位。
钱汝君还真的不相信眼前的人有什么力量能够去告官。
最重要的是以大汉的条件来说,钱汝君做的事情根本不算是坏事,大家只会觉得他们是赚了。
何况钱汝君在名义上是他们的女儿,她做这样的事只会得到称赞,不会被抓起来关,何况以钱汝君的政治地位,还真的没有人能够把她抓起来关。
钱汝君只是不想跟他们说话,但是该做的事情,钱汝君还是会做。至于他们的心声,钱汝君不想理会。
说起来,钱汝君替大汉的百姓感到悲哀,因为她发现种种的情况都不会对她产生危害,也就是说大汉的百姓在自我保护的能力上面实在太差,朝廷并没有给百姓太多的权利,但是却要他们负担比后代百姓更大的义务。
在这种情况下,钱汝君对大汉百姓还能寻找到自己幸福,感到非常的惊讶。
或许所谓的幸福,都是透过比较得来的。
大汉的改变几乎是慢悠悠的,不像在后世那么急迫。
但是在大汉,很多人认为生活的改变,从饿肚子变成吃饱饭,就变成幸福人生了。
想到后世,吃饱饭,其实不见得是一个人对幸福的追求。
其实,很多人到后世还是有欠债的可能。有没有饭吃的可能。但是要找到饭吃,也比其他时候有机会多了。
受到兴奋的刺激,他们夫妇和媳妇有好一会没有反应过来,看着运到自己身边的穿的用的,他们兴奋很多。
男人则是好奇的打量这些新式厨具。
不管是男人那边,还是女人那边,都有人教他们这些东西的用途。
他们学会之后,更是受不释手。
最让他们感到神奇的是钱汝君带来的水泥块。透过一种他们都了解不了的方法。这些水泥块很快的被组织起来。
变成美仑美奂的中国式庭园建筑。
最先清醒的是男人。
男人的理性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
就算是贪婪,也是男人的理性之一。
他开始计算起,如果钱汝君真的是他的女儿,应该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他觉得,如果是一个富有的女儿或者儿子回来,他应该获得的更多。
“你这么有钱,应该能让人来替我种田,替我弄来更多的钱吧!”
“我不能帮你弄人来佃租,你们付不起薪水。我们金麦城也丢不起那个脸,让人缴田租。但是你附近有很多荒地,替你多开辟一些田,那是可以办到的。
但是我们会帮你在衙门登记,你们记得以后田税也要缴多。”
男子眼睛瞪大开垦附近的荒地,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在钱汝君的口中说起来,却像是随手可做。
超过正常的事情,对大汉人民来说,不是神仙做的事情就是骗子口中骗人的话。
大汉的骗子并不少。
但是他们一般不骗周遭的人。
因为周遭的人要与他们一辈子生活在一起。
大汉的人口流动可没有后世这么频繁,很多人住在一起是一辈子的事,甚至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还有他家族的事。
这些人住在一起,可能是几百年几千年的事,所以一旦交恶可能就会世代交恶。
而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非常多的信用。一旦一个人没有信用。就连日常的日子都过不了。
在住家附近充满不相信你的人或者是仇视你的人那日子真的是不好过。尤其如果你是比较弱势的情况之下。
但是他们认为外地人一辈子大概只有一次接触的机会。
所以他们就会狠命的骗。骗死人不偿命。
反正对方死了他也不知道。
眼不见心不乱,很多人的日子就是这么过的。
会形成这种习惯,也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并且被大部分的人,奉为圭臬。
真正慈善的人,只能在路边冻为枯骨,只有真的出生含着银汤匙,并且能够成为不管事情都闲人,才能够成为一个好人,而不会遭罪。
钱汝君就坐在这样的位置。但是钱汝君多少想要做一些事,如果没有洗脑能力,估计都不知道要死多少次了。
看着眼前的人,钱汝君的心很痛,所以安排了大致上的事情,钱汝君也就没有跟他们说话的兴趣,离开了现场,而让学堂岛学生处理事情。
但是醒悟过来的夫妇,包含他们后来被叫回来的儿子,都不断的跟学堂岛学生,探听钱汝君的身份,还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
钱汝君会听这些要求,认为一个人需要拥有,钱汝君就会不小气的给。
至于他们提出要住到金麦城去,享受富贵的生活,钱汝君就当成没有听到。





大汉女学堂 第611节
钱汝君知道,如果他们到了金麦城,有了钱汝君父母这个特殊身份。
那些被钱汝君洗脑的人还好,但是那些没有经过洗脑的人,就会不知不觉,给他们优惠,这样,普通人都会变成罪人。
钱汝君知道,他们还没有变成罪人,只是一个贪婪的平凡人,所以钱汝君也没有对他们态度恶劣。
在大汉,他们对待女儿的态度,非常正常。
完全没有办法对大家都做的事情,苛责他们。
直到日落时分在学堂岛学生才传来消息,他们已经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
钱汝君吩咐的事情都做完了,对方还是继续提出很多的要求。
他们认为如果钱汝君现在有这么多人使唤,他们也应该要有人可以使唤,不应该还是过着平凡人的生活。
当他们终于看出钱汝君现在有非常多的权利,可以让他们过非常好的生活。
在他们眼中,最好的生活大概就是地主般的生活,他们认为只要求过地主般的生活不是太过分的事情,因为女儿的钱不就等于是他们的钱吗?
一家人为什么要说两家子的话?
这时候他们已经完全忘记他们不承认钱汝君是他们女儿的事了。
他们很羡慕一些大地主所过的生活,既然他的女儿能够使唤这么多人,做好需要花很多钱才能完成的事情,而且速度超越凡人。
他们也看得出来,学堂岛学生是非常优秀的人,如果继续服侍他们,他们不但可以享受很好的生活,并且能够继续跟钱汝君保持联系。
他们认为这些人应该留几个下来帮他们工作。
学堂岛学生也并没有跟他们解释,他们并不是奴仆般的存在,因为在他们心中,他们宁愿是钱汝君的奴仆,钱汝君对自己人的态度可是很好的。
他们知道眼前的人虽然是钱汝君的父母,但是钱汝君并没有把他们当父母看待。
他们对于他们寄予同行,如果他们把钱汝君当成一个女儿照顾,钱汝君绝对会给他们最好的,钱汝君能够给的绝对是这世间最豪华的享受。
“他们都走了,连那个自称是女儿的人都没有留下来。”
“哎,这个女儿果然不当人子,竟然放父母于穷困而不理会。”
这时候,他们已经忘记之前他们的态度,以及,之前如何对待女儿的。
在他们看来,他们有给女儿吃的,让她平安长大,没有被饿死,这就是莫大恩德了。
至于她嫁给一个好人,以至于能够过富裕生活,不是该感谢他们吗?
他们实在想不通,女儿有什么权利这样对待他们?
“之前,他们似乎口中曾经说过金麦城。金麦城我倒是听过,听说金麦城是天堂。要是我们也能够住到天堂里有多好啊!”媳妇突然脸中充满着幻想。
“说什么梦话,金麦城多远啊!我们怎么有钱去。”
“你女儿不是留下很多钱吗?就算一季没有收获,也能够熬得过去吧?我们请个人替我们耕作,我们去金麦城看看好不好。”
男人摇摇头:“你还没有生出孙子呢!想这些有的没有的。”
“可是,听说金麦城生孩子都不会死。女人和小孩都不会死,他们生小孩也不用花钱。”
男人这下子有点心动。如果那里能保证生育,在那里生好几个孩子下来也不是问题。
最重要的是,皇帝刘恒给金麦城福利,移民到金麦城城,不需要本地官府同意。
以前,他们没有走到金麦城的资本,现在他们有走到金麦城的资本,他怎么能不去。
“不然,让媳妇和你儿子去吧!我们去那里生很多孩子会来。孩子还能在那里受教育呢!”
对年轻女人来说。对外面滴世界总是充满憧憬,而且他相信他和。另外一半在外面能够找到工作。以前去没有办法,现在有了机会,他们怎么能够留在这里不出去。
但是对钱汝君的父亲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好打算,要出去他自己想出去,但是带着这么多人出去要花费很多的钱,他觉得最好他出去,至于儿子可以留下来种田,确保家里还会继续有产出。
以后家里的产出大概可以增加很多倍,因为他们也学了新的工作方式。钱,他打算带走,女人,土地就留给儿子。
第九〇三章 此起彼伏
家里人口简单,权利结构就很好划分。
平时谁有权利吃最多饭,挣最多钱的,就能够拥有最多的决定权。
至于家族里,基本上不会在这方面阻止。
只是会埋怨有钱怎么不分给家族。
但是家族不是太大,男人交出一点钱,就能够把家族应付过去。
现在他们家附近就有轨道交通站,虽然还要走一天的时间,但是对他们来说,没有过夜,就不算远。
家里的争论,到了最后,男人拥有最大的决定权。
在这个时代,男人还是有钱的掌握权。
最后,他使出家主的权利,决定了他一个人出去。
至于他儿子会不会侵占农田,他是不怕的。
大汉讲究孝道可不是说好玩的。
就算他在外面一无所有的浪回来,也没事。
至于传宗接代,他可以自己传,在那个地方,多讨点娘子就可以了。
他的娘子哀怨的看着他,知道这个男人带着钱出去,一定会在外面花天酒地,或许她会永远失去这个男人,或许她的男人会在外面带小妾回来。
男人有钱的,不一定是好事。这时候她心里就开始埋怨钱汝君,忘记她身上穿的衣服,还有她碗里吃的饭,都比以前提升了很多。
她开始为了另外一个层面的东西痛苦。
她感觉到她的苦难就要开始了,而这个苦难都是钱汝君带来的。
当然,如果她一个女人大概是不可能出去的,外面对一个女人来说,是一个妖魔化的世界。
她得带着她的丈夫,这个时候她感觉到这个社会对她们真的是太不公平了。
但是这个想法只是突然闪现了一下,在大汉的人民基本上还是比较认命的。
“公主,我觉得他们会找过来耶!”
“……”钱汝君仔细想想,在现在还真的有可能,她还是把他父母所生存的大汉当成传统的大汉了。
不说别的地方,在这个地方附近就有轨道交通,所以附近的治安才会慢慢好下来,甚至一些有实力的商人,也是有意识的在保护这个路段。
只有安全才能够把他们的物品运到远方,除非是一些变态。认为把路段变的危险,就只有他能够运送的话,他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他们虽然没有后代经济学的意识,但是他们对于钱财的流动,于产生还是有一种莫名的想法,只是这些想法很懵懂,但是他们在钱汝君的建设里面,好像见到了一丝光。
人是一种神奇的物种,他会不断改变。
改变还会传染。只是要看传染源的力度大不大。
钱汝君对大汉来说,就是一个传染源。
传染的是一种改变。
改变可能会让人生病。也可能让人变得更为健康,或者能够抵挡一些病源体。
有些人能够看长远的,有些人能看中距离,有些人能看眼前的。更多的人,是人云亦云。
钱汝君自我估计,她大概是最末班车的一员。
她只能人云亦云,只是她的人云亦云,是二十一世纪的人云亦云。
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太多道理,对钱汝君洗脑太过严重。所以她来到大汉,就没有吸收太多大汉的道理。
她只是勉强知道这个时代的一些规矩。
然后在规矩里面,不断的想要回复过去熟悉的日子。
估计每个穿越的现代人,都会在这个时候,发觉生活的美妙,同时渴望把二十一世纪的生活搬到他穿越的年代。
在穿越后的富裕生活,他不需要把所有的元素提高,只要把自己生活用得到的事物,给解离出来,一个人所制造的污染,还是比较少的。
他也就能够心安理得的享受美好的生活。
不管最后,这些科技提高了发展的人类,会多快的迎来各种污染。
因为穿越众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办法解决这些污染。只能寄托这个时代,大自然强大的分解能力了。
钱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钱汝君还真不知道,她的亲属,在这次大概变之后,有多少人会改变生活的轨迹,做出跟以前不同的的事情。
“公主,要不要我们去盯着他们,看他们会不会出来?如果会出来,以我们的估计,他们最近这几天就会出来。
如果他们家庭里有什么变故,才会在之后,有出来的情况。”
学堂岛学生,在群体里生活,虽然他们都没有家里的人,但是很显然的,他们接触到的人,比钱汝君多多了。
他们知道,别人的想法虽然千变万化,但是他们的想法还是有固定轨迹,还有几率。
有些想法虽然会在他们的脑海里出现,但是他们手头的资源,没有办法成立完成想法的要求。
除非他们身边有人帮他。
但是学堂岛学生,自然不会少考虑他们身边可能出息的人。
他们知道,这些人,会影响钱汝君的情绪,自然把钱汝君父母的事情,当成优先考虑的事情。
钱汝君有点心动。她很不喜欢有人找麻烦。
现在,钱汝君身边的麻烦虽然很多,需要她亲自处理的麻烦,却是不多了。
“算了,他就算进到金麦城,只要我不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也没有办法拿出证据,说他是我的亲属。也就没有权利要我承认了。
这世界叫钱汝君的人,实在很多。以后他出现的地方,我绕着走。”
这样的话,在别人来说,只是一句气话,但是对钱汝君来说,这确是可以轻松实践的行动。
钱汝君在金麦城公主府,能够轻易的查知金麦城里所有的动静,但是大部分时候,她会降低自己的灵敏度。
人还是要有一点解决不了的烦恼,才不会过的太无聊。
父母在怎么样折腾人,钱汝君还真的没有把他们灭杀的想法。
“我们这么忙,你们又大部分时间,不在金麦城里活动,他们想要遇到你们还真的非常困难。”
“听说父皇已经开始收商税了,开始就拿几个商业大城下手。听说长安最近百业萧条。”




大汉女学堂 第612节
“有人说,公主劝皇帝收商税,是为了自己的福利。长安百业萧条,但是公主一系的生意却没有受到影响。”
“当然没有受到影响,他们本来就有乖乖缴税,连中央水塔区的那些小摊贩,都没有忘记缴税。你想说的,应该是这些人,现在生意很好,甚至都多赚钱了吧!”
“公主英明。”
“少拍我马屁,你们都养成坏习惯了。在我面前,还是实在一点比较好。”
钱汝君皱起眉头教训道。
她可不希望学堂岛学生不顾实际,这样她就没有办法相信学堂岛学生了,何况他们想要讲难听的话,在钱汝君面前也讲不出来,而他们只能够说实话。
钱汝君到了长安长安显得非常的平静。
商人的地位很低,当官的老爷想对商人做什么都可以找到办法。
在政治上是没有办法抵抗政治力量的,但是他们可以用钱去买通一些人来去除对他们会造成危害的官员。
如果一个官员,他没有力量可以保护自身,却偏偏要找商人麻烦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死于乱葬岗或者死于荒郊野外。
地位比较低的官员,或者是胥吏,除了依靠本身的力量之外,是没有别的力量可以依靠的,大部分的情况,他们跟别的官员结成团,彼此依靠,利用结成团的力量来应对商人的力量。
不是每个商人都会买通杀手来杀官员,也不是每个官员都能够合理的结成团,甚至他们结成团的团队,有些也是没有作用,而另外一些有作用的人,在面对商人的时候,就会变得特别的凶残。
所以看一个官吏对商人的态度,可以知道他背后有什么力量在左右。
其实人存活的规则在每个时代都差不多,只不过在这个时代规则几乎不存在,在大部分的地方有很多可以突破的,而且这个时代的掌握规则的人,也没有能力在每个地方出现规则,所以在城墙之外的地方,可以说就是一个江湖,如果你的死亡没有被别人发现或者是被别人发现,但是没有人会在城外找出原因。
钱汝君改变样貌,走在街道上,她此时扮的是一个普通的长安妇女有点钱,但不是太有钱,至少在消费上面不用太节省。
而其他的学堂岛学生,这时候有空闲在外面活动的,就被钱汝君派到其他的街道去了。
毕竟她一个人看到的东西毕竟比较片面,她希望能够看到这个时候全面的商业状况,看这些人的反对会是长期的,或者是短期的,他们可以支撑多久。
“掌柜的,今天卖的菜似乎比较少?这个季节菜应该是丰收,不像是冬天菜多,没有办法种。”
钱汝君首先去的就是市场,东市西市有一个地方,专门是在卖蔬菜水果的,里面集中了非常多的摊贩,但是这个时候摊贩似乎零零落落的。有很多战友比较大面积的摊贩没有开,这些开的摊贩,似乎就是依靠开摊过日子的,不过看他们的样子,日子也几乎很不好过。
“我们长安的菜都是从远地运过来卖的,虽然现在已经有轨道交通,可以出城到远的地方去,但是轨道交通也不便宜,这些都是成本。
平常我们都跟大批发买进一点货,然后在摆摊卖出去,至于在东市西市的价格都是由大批发商决定的,一般自己跑进来卖的农民也不会把价格降低,除非他不想好好做生意,因为他如果价格降低,就会被其他人所排挤。他们也希望自己带来的菜能够多卖一点钱。
我的店每天只能进一点菜,所以自然是跟这些批发商买,但是这些批发商,现在都不拿菜来卖了。
听说一些没有办法把菜卖出去的农民,有些人拿到长安附近来卖,但是一下子太多人进来,菜也不好卖。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打低价钱。
而且他们送过来的菜不像这些商人会管理这些菜,菜的样子都变得比较好,总之,市场都乱掉了。我们的菜反而也不好卖。”
钱汝君啰里啰嗦的跟他们说了一些话,发现这些商人也不是好人,他们把价格提高了,以此来应付商税。
眼前的东西不好卖,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长安城的百姓还在等着价格下降。会买菜的都是家里没菜,急需这些菜来补充。
但是大汉的百姓很能够吃苦耐劳,即使家里没有菜,也能够把以前做的腌菜拿出来吃。这些摊位的价格提高了,人们也就不买菜了。
但是如果长久这样子下去,人民百姓也只能够认栽,因为如果都没有菜,光吃粮食他们也吃不下去。
已经吃习惯福气的人,再也吃不了苦。
或者他们只能够去买一些钱家农场出产的菜。
钱家农场的菜大部分都是直接销售到富贵人家去,就算他们知道钱家农场是钱汝君的产业,也知道钱汝君是跟皇帝提出商税的人,但是退订的人并不多,因为他们都知道钱家农场的菜多吃能有够有好处,即使有少数几家退订的,发现大家没有集体行动,有一些也回来再继续订,可惜钱家农场有差别价格,老客人的价格最低有优惠,新客人的价格最高。
据说这是因为送菜的时候,新客人必须让,送菜的额外安排路径,比较麻烦。
不管怎么说,钱家农场就是要这么做,你如果生气那么就可以不买,对钱家农场来说,你不买也没什么关系,送到市场去卖一样,销路很好。
1...352353354355356...4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