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苍山月
“现在知道我是谁了吗?”
“知道....知道。”
“所以,以后别惹我!记住了吗?”
“记住了,记住了....”
咣的一声,把张俊臣的脑袋灌到地上。唐奕阴着脸,起身就往外走。
...
张府大门洞开,杨怀玉向院里撇了一眼,直咧嘴。
“你倒是有点分寸,弄成这样儿,怎么交代?”
冷到冰点的声音从唐奕嘴里发出,“不用交代!”
谁敢要交代?这是捅破天的事,谁挖谁死!
只不过,唐奕心里这口气咽不下去。
张俊臣是废了,但是正主儿汝南王府那一窝****,却还躲在一边看热闹。
这简直和使辽的时候一样憋曲!
“走吧....”杨怀玉叹气道,“官家还等着你回去呢。”
唐奕点头,默然跟着杨怀玉离去。
潘越、宋楷等人跟在他身后,没一个人敢言声儿。
大伙都清楚,唐奕憋着火呢。
穿街过市从张府的甜水巷,一直走到汴河大街,到了桃园码头,就见君欣卓迎了过来。
“你没事儿吧?怎么不叫我跟着?吃亏怎么办?师兄怎么样了?”
一连串的问题让唐奕心情更差。
无意抬头,正看见汴河大街斜对面的一处高墙朱门,门口的一对石狮威仪耸立,好不阔气。
宋楷一哆嗦,心说,坏了!怎么走这儿上船来了?那正是汝南王府啊!
果然!
唐奕猛的一淬,“姥姥的!算计老子?谁都不好使!”
猛的向汝南王府冲了过去。
宋楷要拦他已经晚了,唐奕已经蹿出三四丈。
“快拦住他!”
登时,整个汴河大街上就乱了套。
只见唐奕冲在前,一群锦衣年青人紧随其后,后面还有一大队兵丁呼呼啦啦地跟着。
“叫赵宗懿和赵宗楚出来,就说唐子浩求见!”
过门兵丁一看,“你谁啊?王府世子也是你说见就见的?”
唐奕惨然一笑,“等下你就知道我是谁了!”
.....
ps:这是今晚最后一章,我可以不睡,媳妇得睡觉。没人改错字,苍山是不敢把写出来的毛坯拿出来见人的。明早一块儿发
调教大宋 第297章 最想要的答案
这世上有这样一种人,你不能用世俗的标准去评判,亦不能用常理去揣测。
规矩这种东西,在他们面前就形同虚设。
他们就那么突兀地出现,然后实实在在地摧毁着你的价值观。
寇准属于这种人,唐奕也属于这种人!
在开封城沉寂了多年的唐子浩,就这么突兀的又出现在众人面前。
几年过去,唐子浩虽然蜕去了少年的稚嫩,但不变的,依旧是疯子一般的行事。
先是领着一班拥趸大闹张尧佐府,把张俊臣打成了残废;随即疯劲儿不减,直杀汝南王府。在王府前,当着兵丁、武将、王府侍卫的面儿,直接两个大耳刮子甩的汝南王世子原地直转圈。
再然后,拂袖潇洒而去!
这样的传说,开封以前没有,估计以后也不会再有。
.....
开往回山的船上。
杨怀玉忧心重重地看着唐奕,“你疯了?蔑视皇家,殴打皇族子孙,这事儿谁也罩不了你!”
唐奕冷然一笑,“你他妈要不拦着,我让他俩去和张俊臣作伴!”
杨怀玉一阵哀嚎,跟这位爷就没法讲理。
“现在怎么办?”
唐奕无所谓道:“什么怎么办?凉拌!”
“别说这事儿官家不会护着你,就算有官家肯护,大宗正和台谏院也不会善罢甘休!”
“看着吧,没事儿!”
“没事儿?”
“真没事儿吗?”
“真没事儿!”
回到观澜上院,见到赵祯,唐奕就装起了鹌鹑,低头不语。
赵祯与陪立一旁的范仲淹对视一眼,冷眼看向唐奕,“舒坦了?”
“没有。”
“.....”
“朕只问你一句,为你自己,还是单纯为你那个护卫报仇?”
“那不是护卫,是我兄弟!”
“.....”
“唉~~”赵祯一叹,“下去吧!”
唐奕一扁嘴,“草民告退!”
.....
“回来!”
唐奕停下,“陛下,还有何事?”
“下次别打脸,来告状,朕都不好为你遮掩。”
噗...
范仲淹在边上都快笑哭了,没您这么惯孩子的啊!
等唐奕下去之后。范仲淹忍不住道:“陛下,也别太纵容于他。”
赵祯摇头。
“朕想问范卿一个问题,你最看重大郎什么?”
范仲淹一滞,转而明白了赵祯的意思:“陛下是心思通透之人。”
赵祯苦笑:“这混小子,怕是就抓住了朕的这个痛脚,才会这般毫无顾忌地惹祸!”
那到底是什么让赵祯这般纵容唐奕呢?
正是唐奕那种为了情义可以不顾一切的劲头。
为了范仲淹,他可以不顾一切地投身这个大漩涡;为了那个萧观音,他可以顶着身家性命把她抢出大辽;而为了大宋,他更是不惜名声,几乎把自己都扔到了强宋之路上。
这就是赵祯欣赏唐奕的原因!
刚刚他问,是为了自己出气,还是为了护卫出气。唐奕本能地、不加思索地回答“那不是护卫,那是我兄弟!”
只这一句,就值得赵祯无条件地为他挡住风雨。这说明,唐子浩还是唐子浩,没变!
这是赵祯最希望听到的答案。
只不过,这股劲头儿用对了地方,好处无穷;用不对地方,也是真能惹祸啊!
...
话说回来,这件事上,不但唐奕要宣泄,赵祯也是越想越有气。
“反了,竟敢把手伸到禁军之中!”
赵祯一改脸上的不温不火,猛的把手中茶碗摔在地上。
范仲淹冷然道:“陛下,别忘了,他们早就把手伸到军中了。”
赵祯一怔,不由想起前几年那场匪夷所思的宫廷叛乱。
“陛下,下一步要如何处置?不能任由他们在军中妄为。”
赵祯像是泄了气的气球堆坐在那里,苦声道:“还能怎么办?忍!”
“忍?”范仲淹疑道,“都到这个地步了,还要忍?”
赵祯凄然抬头看向范仲淹,眼神之中尽是苦意。
“范卿忘了吗.....朕!无、子、啊!”
.....
出了赵祯行在,唐奕默然地走到黑子住处。
有孙先生在,黑子命是保守了,但至今未醒。
之前围在这里的人都已经散了,屋前显得极为冷清。
开门进屋,唐奕不由一怔。
本以为会是君欣卓,或是书院的使女陪在一旁,不想却是董惜琴坐在床边伺候着。
一见唐奕进来,董惜琴急忙起身行礼,“唐公子!”
唐奕心中一紧,黑子出事,虽是因董惜琴而起,但她又招谁惹谁了呢?
“惜琴姑娘,今日也是难熬,且回去休息吧,这里让使女盯着就好了。”
董惜琴看了眼黑子,摇头道:“黑子大哥因我而伤,不等到他转醒,惜琴心中难安。”
唉....
唐奕暗道:早干嘛去了?给你们钱就拿着,看在桃园夫人的面子,咱们还差你们一口饭吃?若是在回山老老实实呆着,也出不了这档子事儿!
“对了,有一件事想请教惜琴姑娘。”
“唐公子请说!.”
“黑子大哥似是对桃园的哪位姑娘心有所属,惜琴姑娘可曾看出端倪?不妨指点一二,黑子大哥也不小了,该成家了。”
董惜琴猛的一震,脸色瞬间煞白,随即眼泪就下来了。
“惜琴姑娘,这是何意?是有所察觉?”
董惜琴不说话,只是哭,还不停摇头。
“那是什么都没发现?”
还是不说话,还是哭,还是摇头。.
唐奕抓狂的想撞墙,特么好好说着话,你哭个什么劲!?
除了哭,就是摇头,唐奕实在是拿这女人没办法,“得得,你别哭了,我走还不行吗?”
说着,唐奕调头就跑。
等唐奕走了,董惜琴又哭了好一阵才平静下来,缓缓坐于床沿,看着黑子的面庞久久无言.....
.....
皇帝那关算是过去了,但正如杨怀玉意料之中。台谏院和大宗正这关唐奕都过不去。
唐子浩善闯民宅,什么民宅,那是官宅!
还把张俊臣打了个半死,不但腿断了,听说连子孙根也断了。
更是当街掌阔皇族子孙,这么大的事儿,台谏怎么可能放过?
连一向和观澜关系极好的包拯都没忍住,上书要求惩治唐子浩。
而身为掌管皇族宗法的机构——大宗正寺,又怎能不出来为皇族子孙主持公道呢?
.....
调教大宋 第298章 到底谁干的
唐奕当众掌掴龙子龙孙,就算是在极为开明的大宋,那也是逾越,也是大不敬。
宗正寺说什么也不能坐视不理。
但是,奇怪的是,身为受害者的汝南郡王赵允让却出奇的平静,自始至终未发一言。
与赵允让一同执掌大宗正寺的赵允弼起初还有些奇怪,可是后来,赵祯的一些举动,让赵允弼看出一些端倪。
那就是,台谏不管是谁,上本要治唐子浩的罪,赵祯一律不受,早朝连议都不议。
若有人二次上本,直接就贬出京。不管是谁,连犹豫都不带犹豫的,就连吴奎这种御史重臣都不能幸免。
包拯本来一本未果,要发第二本,幸得知交长辈赵德刚出面劝阻、暗示才压住了火力。
而这几日,即使是在课堂上,儒生们看唐奕的眼神儿都不一样了。
他们大多是唐奕离京之后才进的观澜书院,对于那个唐疯子的认知也仅限于传说。
但是,这次却不同,这次可是实实在在发生在身边的,想想都蛋疼。
张俊臣在开封可是恶名已久,怎么说让唐子浩废了就废了?打断腿不说,还给踢成了大监,直接进宫都不用净身了。这么看来,当年唐奕在开封得是个什么样儿的人物啊?
最关键的是,踢完了,人家还和没事儿人一样。张尧佐喊冤把喉咙都喊破了,也没个屁用,官家连理都不理。
这至使程颢和程颐每次见到唐奕都是裆下一紧,这哥俩以前对唐奕还有诸多不愤.....
二程服过谁?这是从小就立志要当圣人的角色。
但是现在,哥俩觉得,还是老实点吧,这位爷,咱惹不起!不定哪天这货一个不高兴再把咱们给废了,都没地儿说理去。
可是,这个锅,唐奕可不想背。因为除了耶律洪基,他还没往别人下半身使劲的习惯。
腿是他打断的,但废了张俊臣下半生性福的,绝对不是他!
.....
“说,你们谁特么那么损,把张俊臣踢成了太监!?”
“不是我!”宋楷直摇头。“我可有节操的很,只踹脸了。”
“也不是我!”庞玉、范纯礼异口同声道。
“更不是我!”潘越撇嘴道,“当时就顾着爽了,倒是忘了帮曹老二把他踢废!”
谁都说不是,众人看向唯一没言声的唐正平。
唐正平翻了个白眼,“别看我!我什么都不知道!”
说完,转身就走,根本不给大伙儿追问的机会..
“一定是他!”宋楷看着唐正平的背影怪叫,“这孙子阴着呢!”
唐奕点头认同,“特么都是空着手去的,就这孙子不知在哪儿捡了根棍子!”
.....
接下来,赵祯还是很够意思的,帮唐奕挡下了所有的风雨!
赵允弼一看赵祯的态度,就知道这把火烧不到唐奕身上,所性送了个顺水人情,把原来要求严惩唐子浩的奏本改成了双方醉酒,误伤皇族,建议唐奕向汝南王世子当面赔礼道歉。
这已经很给台阶下了。
唐奕一听这个消息,立马就乐了,同意!必须同意!
可是....
把汝南王家的两个儿子叫来回山,唐奕当面怎么道的歉谁也不知道。
只知当时是大门一关,当门再开,两个世子出来的时候,都是捂着肋条的。
这是什么鬼?
哈哈,唐奕还是很听话地,赵祯不让打脸,那咱就不打脸....
......
唐奕疯起来不管不顾,但是冷静下来却一点不傻,知道这段时间得低调点儿,再出事儿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黑子终于醒了,伤情也在一天天慢慢恢复。而董惜琴亦因为心中愧疚,一直照顾着黑子。
唐奕则过起了有规律,且十分乖巧的生活。
定点去给儒生上课,定点回来继续鼓捣各种金属。
只是,课堂之上起了不少变化。
首先是儒生们,似乎一时间都变乖了。上课之时大气都不敢喘,连以往吵得火热的假想题也都极守规矩,先举手,唐奕点头才起来答题;
再有就是,来听课的朝臣一下少了很多。这其中有一部分因为参唐奕的本,让赵祯发下去反醒了;还有一部份自认正气傍身,不耻与唐奕这种无视祖宗礼法的人为伍。
.....
这种平静的日子一直过到八月中,终于,有了一些不平静的事情发生。.
这天,唐奕到范仲淹房中给老师请安。
进屋一看,范、尹、杜、欧阳修几位师父都在,连狄青也在下首的位置就坐。
好吧,欧阳修这“胖子”死皮赖脸地粘上唐奕了,非要收他作弟子。后来,范仲淹被他黏的烦了,只好应下了。
范仲淹见他来了,示意让他在边上稍坐,与几位师父和狄青继续之前的话题。
“侬贼之乱进一步扩大,想来官家也要坐不住了。”
杜衍闭目养神,慢声道:“靠余靖和广南几州的老爷兵就想平乱,难....”
尹洙则道:“侬贼之乱,说到底还是南夷与汉民难以融合的问题,要想根治,非平乱杀贼可破。依我看,当初不如应了侬贼的依附之请,再派遣得力能臣多加约束,说不定也就没了今日的局面。”
....
唐奕在边上细心听着,心中已经有了大概,原来几位师父在关心侬智高叛乱的事情。
想到侬智高叛乱,唐奕不禁摇头轻笑。
这个举动正好被欧阳修看到,“大郎,你对侬贼叛乱也有看法?”
唐奕一怔。
他有什么看法,有看法也肯定是这几位师父不愿意听的看法。
这么多年的师徒,范仲淹一眼就看出唐奕是肯定有话要说的。
“有什么意见尽管说来,这里又没有外人。”
唐奕苦笑,说什么啊?
在他看来,侬智高起兵,就是一笔烂账。
从汉夷关系,再到天朝上邦的目空一切;从广南军政到边境政策;从文臣到武官,里里外外想理都理不通的烂账。
“还是不说了吧。”
他真怕说出点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把几位老师父再气出个好歹。
......
调教大宋 第299章 汉夷关系
香菇,蓝瘦...欠的债有点多,可以赖账吗?
好吧,上面是扯淡!实际情况是动力满满,码字根本停不下来!
大伙儿太特么给力了,直接把我推进了历史销售榜前十!
谢了!
—————————
侬族诸部,名义生活在大宋的土地上,但却不是大宋子民。
不论是南边的交趾,还是大宋自己,对于这群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侬蛮”,根本就没把他们当人看。
这是汉人自古以来的优越性。
汉根正朔!
只有我们汉人才是汉王朝的子民,其他的,就算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那也都特么是蛮夷!
东南沿海的疍民、西北党项羌人、西南的苗壮侬人皆是如此。
这也是古代华夏四方边患不断的一个原因。汉人的包容是有前题条件的包容,是带有优越感的包容。
我们一直在同化异族,但同时,我们也一直打心眼儿里瞧不起异族。
边民异族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怎么可能和你是一条心?
侬族诸部的叛乱,就是在这样的民族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侬族首领侬智高,与南边的交趾有杀父大仇。交趾国欺负侬族就跟下雨天打儿子一样,时不时就杀你的人,劫你的财。
侬智高活不下去了,多次上本朝廷要求依附,并且身段拉的极低。
不求大宋赏赐,只求管管我们,派个官员过来,开个権场互市,让我们侬人有个靠山,能活下去就行。
可是,就这样的要求,朝廷也不同意。
一来,是怕拉拢侬人破坏了与交趾之间的平衡;二来,是怕侬人得到休养,积蓄实力反宋。
朝廷的算盘打的叮当响,想法是极美的。意思就是,让侬族夹在大宋与交趾之间,给大宋当缓冲带。
连广源州大宋都没打算要,何况是几个夷民?
反正死的都不是汉儿,与我何干?
只不过,他们没想过,狗急了还跳墙呢,何况是活人!?
侬智高活不下去了,除了反,就没别的活路。
可是,反谁呢?
交趾他打不过,他爹侬全福就是被交趾给杀的,他自己也被交趾俘虏过。
那就只有攻宋一途。
且西南军政多年息战,不是空城,就是爷爷兵,防御和纸糊的一样,一捅就破。
是以,四月,侬智高率领五千侬人从郁江顺流东下,迅速攻破横山寨,守将张日新、高士安、吴香皆战死殉国。
五月,进围邕州城。
知州陈珙措手不及,急忙下令通判王乾祜防守来远门,权邕州都监李肃防守大安门,武吉守卫朝天门。
只是,宋将防御准备尚未完毕,且仅老弱之兵千人。准备不足而仓促应战。唯败一途。
但,邕州守军却也打出了大宋军人的血性,虽败,然无一人怯阵,尽数战死!
侬智高率兵攻破州城,俘虏了陈珙、张立、王乾祐、陈辅尧、孔宗旦等宋朝文武官吏,
其后,侬智高将这些官吏诛杀殆尽。
李肃、武吉、梅微之等数人,因与侬智高的军师黄师宓有过交情,幸免一死。
侬智高破邕州而后立国,国号大南,自称仁惠皇帝。改年号为启历,并大封文武百官。
皇祐四年五月,侬智高继续突进,迅速向康州推进,广南诸州皆是不敌。短短三个月,竟被其连克九州之地,举朝哗然!
目前,朝廷终于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赵祯急令余靖为宣徽使,统领广南(是广西南路)军政,剿灭侬智高叛乱。
事情走到这一步,你说怨谁吧?
怨侬智高?
不客观。以唐奕后世民族大一统观念来看,侬族虽是异族,但怎么说也是大宋子民,你不给人活路,不反你才怪!
那怨大宋?
也不对。大宋要考虑的问题更多,更复杂。
说到底,就是汉夷关系的大命题。若是早早地解决了这个大问题,侬族不可能反,甚至更根源的交趾也不会自立一国。
可是,这话唐奕不能说,只听几位师父一口一个“侬贼”,就知道他们对夷狄的态度。
名儒重臣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汉人这种汉夷之别的观念有多深固。
“大郎,怎么不说话?”
“啊?”唐奕回过神来。
“没啥说的,反了就打呗。如何治夷,那是打服之后的事情!”
这一点不用琢磨,既然反了,不管出发点是什么,都必须灭之!
范仲淹点头,现在要考虑的是如果平乱。
“余靖上任也有月余,却无寸进。估计官家是要等不急了,很可能从西北调兵南下。”
调用西军吗?唐奕眉头一凝,看向狄青。
果然,狄青眼睛发亮,“若要遣军南下,青自当请战!”
范仲淹点头,“此存亡之机,亦只有汉臣可解此危局了。”
话锋一转,范仲淹看向唐奕。
“且先不说侬贼之乱,正好,我们几位师父有件事要与你商量。”
唐奕愣愣道:“什么事儿?起学舍?直接去张晋文那支钱就是。”
杜衍被他说笑了,“你呀,现在都快成土财主了,除了钱,还是钱!”
唐奕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那别的事儿,您几位也用不着我吗?”
范仲淹也不绕弯子,“书院近来学风不正,想听听你的意见。”
学风不正....?
原来,书院的规模越来越大,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背离创院之初的本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