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苍山月
唐奕展开眉头,“老师安心便是,伤不到根本。”
“还伤不到根本?”潘丰一翻白眼,这位的心可真够大的。
唐奕笑道:“官不官的,老师最清楚,奕根本就不在乎。”、
杜衍急道:“官还是要当的。”
这个世道就是这样儿,读书不当官,那还读什么书?
所以,入朝这个事儿,由不得唐奕,就算他不想也没用,赵祯和几位师父也不会同意。
唐奕也不和杜师父争辩,继续道:“入朝之事且先放下,要是我想,谁也拦不住。”
转头对潘丰道:“生意上也可放心,观澜商合不是他们把我一个人弄脏了就能怎么样的。商合已经上了正轨,开始发力,这一但动起来了,就谁也不能让它停下来了。”
范仲淹奇道:“那你在想什么?”
既然什么都不担心,何苦这般久不见笑容呢?
“我在想......”唐奕略一沉吟。
“老师就不觉得奇怪吗?”
“奇怪什么?”
“贾昌朝这一本,毁我官运是肯定的。但是,他自己的政治生涯也就基本宣告结束啊?”
范仲淹一怔,与杜衍、王德用对视一眼,亦从二人眼中看出了震惊。
大家都是久在官场之人,唐奕一点就透。
唐奕一摊手,“就算贾昌朝是赵允让在朝中的棋子,可是,这个棋子也未免太听话了吧?”
“全无私心?赵允让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都不计后果的?他有什么好处?”
“对啊!”
曹佾也想到了关键,此事对贾昌朝可以说是一点点好处都没有,这个老家伙怎么会这么听话,甘愿牺牲自己,也要保住赵允让的大局!?
“赵允让凭什么能把贾昌朝这般死心塌地的绑在自己的船上?”
......
调教大宋 第349章 示敌以弱
贾昌朝这次玩的有点儿太无私了......
不说别的,庆历之时,夏竦和章得象那是二人连举,且捏造了证据,一众保守派也都是站在他们一边摇旗呐喊。
就算如此,夏竦也是险死还生,只比范仲淹等人在朝里多呆了不到两年,就被赵祯赶了出去再也没回来。而章得象更是当时就被下放,死在了任上。
这次,贾昌朝明显得不到任何支援,就算把唐奕搞臭了,他自己也绝不会比唐奕好到哪里去。
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要说是吴育干出来的,大伙儿绝不稀奇,但要说是贾昌朝这条老狐狸,就没人会信了吧?
“而且!?”唐奕凝重地扫视众人。
“照理说,陛下一连得了两个儿子,赵允让想把他家老十三送回宫的计划已经是没有可能了。”
“那......为什么不见其偃旗息鼓,反而更加迫切地要除掉我。或者说,要除掉我手中掌握的筹码呢?”
“......”
“......”
这的确又是个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
赵允让不退反进,就说明他还没死心,还有后招。
而这个后招是什么,大家并不知道,这才是最可怕的!
敌暗我明,盲入敌阵,这才是最就该担心的。
潘丰急道:“那现在怎么办?”
他到底还是个粗人,再细也没文人那些弯弯绕。
唐奕与范仲淹对视一眼,“将计就计!”
范仲淹接道:“示敌以弱?”
“示敌以弱!”
“既然你要把我打下去,那我就下去好了,总比身居高处给他当靶子来得舒服。”
而且,唐奕很想看看,赵允让的后招到底是什么。
也只有明白了赵允让的意图,他才好有应对之法。
“正好借这个机会,把观澜的压力引到我身上来。”
范仲淹拦道:“不用,观澜这点儿事儿,老夫还顶得住!”
唐奕接下来要面对的态势已经是不可预测了,不能再往他身上压担子。
“那咱们就商量一下,应该怎么被他们压下去吧!”
被他们压下去很容易,难的是,怎么被压下去,还不能让人看出破绽......
——————
近几日,自贾昌朝一本炸下去之后,朝中为之一静,连事关观澜废学弃道的弹劾也都一并失声,谁也不敢再提。
这个时候是最敏感的时候,谁都吃不准大局走势,还有赵祯的态度。任何小的涟漪都可能掀起惊天之浪,所以,谁也不敢触这个霉头,谁都不敢再跳出来立旗。
大家只等贾相公和唐子浩两边哪边先沉不住气,出来发声,到时候再见机行事也不迟。
而赵祯也像忘了贾昌朝有此一奏,一连三天都跟没事儿人一样,朝议之上连提都不提一嘴。
终于,贾相之奏过后的第四天,唐子浩托付范仲淹代呈一表,为自己辩解。
直言在观澜所行这事都是拳拳为国之心,绝无反叛之意,且邓州军营驻扎回山,虽是他请谏而成,但确有必驻一厢的理由。
唐奕这一本就像扔到池塘里的一块石头,果然起了涟漪,朝臣们暗道:看来,唐子浩这是沉不住气了,想要把自己撇清。
可是,这事儿你撇得清吗?
想撇清,可不是几句话就行的,你得有实际行动啊!
于是,有自视刚正的言官开始把炮口对准了唐奕,进奏唐子浩辩驳苍白无力,不足以服众。
唐子浩一看一本效果不大,只得再上一本,这一本也终于有了点干货。
唐奕为了避嫌,自请脱离观澜书院,卸去一切教课、学务之职。
而且说动就动,当天就停了课,搬出了观澜书院。奏本呈到朝堂之上的时候,人已经住进了开封城中的桃花庵。
文臣们一看,这还差不多,总算有了点儿自辨的样子。
而这次自辨也确实为唐奕挽回了一点儿劣势,朝臣们不禁惋惜,唐子浩人狂了点不假,但也是真有本事,就这么被排出中枢之外,着实可惜。
......
下朝之后。
贾昌朝没回政事堂,而是称病回府修养。
下午的时候,换了便装,从后门乘小轿出府,在城里绕了一圈儿,进了相国寺。又趁人不注意,到了相国寺后门的小巷子,那里一墙之隔的,正是汝南王府。
“王爷可安心的,唐子浩自离书院,住进**窝,已经再无翻身的可能了!”
在贾昌朝看来,唐奕这根本就是自己轻贱自己,为了撇清关系,已经连桃花庵这种地方都可以住下了。
汝南王赵允让暗暗点头,“贾相,受委屈了!”
贾昌朝一苦,“王爷只要忘了那......”
“放心,以前的事都过去了,贾相安心出朝,不出十年,本王定让贾相再临卿相!”
贾昌朝暗道:十年......老夫还有几个十年?
“不说这些,王爷下一步可有打算?”
“贾相且安心回去,下面的事情就不需贾相操心了,也好少些麻烦。”
“谢王爷体贴了!”
......
送走贾昌朝,长子赵宗懿和十三子赵宗实从里间闪了出来。
赵宗懿看着院中走出去的贾昌朝,“父王为了一个唐子浩,就舍了贾昌朝,真的值得吗?”
赵允让没说话,正如范仲淹等人所说,为了一个唐子浩,十个贾昌朝也值得!
转头看向一直闷声不语的十三子宗实,柔声道:“你要沉得住气,咱们父子两代几十年都等了,难道还在乎再多等十几年吗?”
赵宗实五官中正,眉眼狭细,第一眼看去,只觉这是个敦厚仁爱之人,但总觉哪里有些别扭,却又说不上来。
此时,听闻赵允让的话,赵宗实眉头稍展,“父王放心,儿臣等得起!”
赵允让莞尔一笑,“那就好!”
这时赵宗懿插言道:“那咱们下一步当如何?”
“废了唐子浩可还远远不够。”
大家都以为,唐子浩的事情应该昨天就划上一个句号了,最终以贾昌朝大胜,唐子浩身败名裂而告终。
可惜......
更猛的料,还在后面!
第二天一早,官家还未临朝,朝臣们正在等着上早朝,就见监察御史司马光到了。
司马君实到了也没什么,主要是他身后跟着的两个大内侍卫抬着的一口大箱子,实在太显眼了。
而且,等上朝列班之时,司马光又把箱子直接抬上了大殿,这下朝臣们更不淡定了。
看来,今天这是有大动作啊!
......
确实是大动作,捂了这么多年的观澜商合,今天要揭盖子!!
......
调教大宋 第350章 以毒攻毒
还有一章应该在十二点之后了吧。
求票!
——————————
大宋台谏沿袭唐制,有察谏院、察院、检院之分。
谏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言官所掌,主要弹劾劝谏,是朝廷的良心。
包拯,还有已经出京的唐介,都属谏院言官。
检院还有一个名字——登闻鼓院,有检举、督查之职。
那是百姓和朝官们告御状的地方,登闻鼓一响,上达天听,不论大小事务,皆由皇帝亲问。
而监察御史,隶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
宋制设六人,掌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
今日,司马君实抬箱上殿,大伙儿一看便知,又不知道是谁要倒霉了。
果然,李秉臣刚一宣布开朝,赵祯还没坐稳,司马光便一抖大袖出班高唱:
“臣有本奏!”
赵祯眉头一皱,心说,还没到朝臣奏议这一步,你急什么?
忍不住看了一眼位列班中的汝南王赵允让,“司光爱卿,何本上奏?”
司马光一揖到地,“臣身为监察御史,有监察百僚,都护民间之职。”
“今日有本奏,邓州唐子浩勾结重臣,结党营私,扰乱朝纲!”
赵祯腻歪地瞪了一眼司马光,然后不着痕迹地又横了一眼赵允让。
心说。都把谋反的帽子扣上了,你参这些还有何用?
不耐烦道:“他怎么勾结重臣,结党营私了?”
司马光闻言猛的起身,把身旁的大箱子一掀,只见里面满满登登都是一本一本的帐册。
“邓州唐子浩自庆历七年起,以观澜书院的名义,引京中诸多权贵入股观澜商合!”
“观澜商合?”
很多朝臣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号,心说,观澜书院还做生意?难怪富得流油,吃用都是最好的。
以前,文彦博也在朝议之上提过一次,只不过,那次只说是唐子浩的生意,可没观澜书院,还有什么权贵的事情。
就听司马光继续道:“短短七年时间,观澜商合已经聚拢了包括曹家、潘家、王家、杨家等将门巨擎,敛财数千万贯。屯币扰民,操纵粮道,其心可诛!”
“......”
“......”
“......”
司马光只是几句话,大伙儿都不用看那一箱子帐册,就已经傻眼了。
“数千万贯?”
是听错了,还是司马君实说错了?数千万钱吧?
大宋一年的财税也才不过几千万贯吧?
赵祯也僵在龙椅上,一动都动不了了。
唐大郎这次玩大了吧?怎么直接就把家底全晾出来了?
下面的汝南王差点儿没乐出声来,心道,这个司马君实还真是个人物啊!只是透给他一点点信息,他居然能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查出这么多东西。
祡宸殿上,已经惊掉了一堆下巴了,可是司马光还没完。
“臣已经查明,唐子浩这些年与将门内外勾结,把观澜商合做到了一个足以毁国灭朝的地步。”
“年入千万贯之资下落不明,致使民间钱荒更盛,已经到了撼动国本的地步。此有臣经年查证,得来观澜细目一百三十七账,还请陛下严查、严办!”
面对堂下的一片寂静,赵祯已经有点慌了。
唐奕这次玩的真是太大了,这事儿放在平时都不是小事儿,何况还和谋反之嫌联系到了一块儿?
“且,且容朕细细查证之后再做定夺吧......”
没办法,只能一个拖字诀,最起码先过了今天再说。
赵祯要拖,可是有人却不让他拖。
汝南王心中暗笑,想拖?那就连下面这一本一起拖了吧!
果然,还没等赵祯再说别的,众臣之中又有一人出班。
“臣,有本奏!”
赵祯定睛一看,是在大辽做了四年通政使,年初刚回朝的范镇。
“爱卿,有何要奏?”
“臣在辽多年,多方查证,得知唐子浩假借使辽之机,用大辽华联铺的所得贿赂辽朝帝、后两族,用意难明,还请陛下彻查、彻办!”
“!!!!”
“......”
通辽!?
范镇这个大雷扔出去,下面嗡的一声就炸开了锅。、
通敌卖国、忤逆谋反、结党营私、操纵民生......
这个唐子浩的脑袋上还能安多少罪名?几项大罪已经让他犯全了。
不过,范镇这一出来,局势反倒明朗了。
司马光一个从六品的监察御史,年轻有冲劲,很可能是对事不对人。
但,范镇却不同。庆历年间,范镇属于保守派,这次火上浇油,对人不对事的意味更加明显一些。
一些与汝南王有牵扯的朝臣都看向赵允让,心说,原来是又有了新动作!
而那些纯粹对事不对人的中正之臣,现在也有了一丝丝的动摇。
做的有点儿过了,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至于这般大动干戈吗?
尤其是包拯,不动声色地看了眼司马光、范镇,最后把目光定到了汝南王身上。
月满则盈,水满则溢!
——————————
下朝之后没多久,在桃花庵中。
潘丰苦着脸大叫:“大郎,这次玩的太大了,如何脱身?如何脱身啊?”
唐奕坐在院中的石几前,一面品着茶汤,一面悠然道:“他们既然要压死我,那我就让他们压呗,力度不够,我再帮他添一把。”
潘丰使劲儿顺着胸口,“早晚让你吓死!”
他也是早朝之后才知道,有司马光和范镇的弹劾的,吓的急匆匆地来找唐奕。可是到这儿才知道,原来这里面有猫腻。
“之前我还在奇怪,司马光不是一向和你相交甚善吗,怎么会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
唐奕一震,低声道:“小点声,要是司马君实与我有交往的事情传出去,那这个底就白泄了!”
潘丰心虚地四顾一望,随后又忍不住啧啧称奇道:、
“难怪,难怪司马光把观澜查了个底儿掉,却偏偏没查到这里面有官家的事情;范镇把你在大辽做过的龌龊之事都抖了出来,却唯独没报你拐了大辽王妃!”
唐奕阴狠道:“这叫以毒攻毒!老子帮他们把我摁到最底下,我看你还能怎么样!”
......
调教大宋 第351章 公道在人心
这章发在这个点儿,是因为过了十二点就是一位好兄弟“陈萌萌”的生日。
就一句话——生日快乐!
多了也不用说了,来点实在的,今天加更,算是生日礼物了吧。
四更,还是五更,看能写多少了。
看书的兄弟们不用谢我加更,谢他吧!在书评区刷个屏,大伙一起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心里话,唐奕还真不怕赵允让构陷。
一来,他干的事情没有私心,身正!
二来,赵祯知道他没有私心,有底气!
再者,唐奕无所求!
人活一世,无非“名利”二字。
而这两样儿在唐奕这里,基本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
于名,要不是老师和赵祯逼着,他是不会学儒的,更没想过当官。
所以,你想废了唐奕,要么暗杀,要么把他建立起来的金融大盘掏空。
于利,就更不用说了。以唐奕现有的财富,就算什么都不干,花到大宋都没了,也花不完。
唐奕怕的,是不知道赵允让要干什么。
敌暗我明是最凶险的,所以,面对这个局面,唐奕只能下猛药了!
老子直接触底行了吧?司马光那一箱子帐册就是唐奕给他的!要不以司马光那芝麻绿豆大点儿的小官,想一个月就把观澜商合查个底儿掉?做梦!
连范镇也是自己跳到唐奕这边来的!
范镇不傻,身为大宋驻辽通政使,观澜书院设在大辽的北阁,还有华联铺这几年的动作他能不知道吗?这里面方方面面要是没有皇帝的影子,唐子浩怎么敢这么玩?所以范镇一回国,第一见事儿是去拜赵祯,第二件事就是来拜观澜。
而当范镇那里传来消息,说是曾公亮,贾昌朝都找过他的时候,更加坚信了唐奕的判断!
那就是,赵允让不惜拿贾昌朝来换唐奕,可见在他的计划之中,唐奕必定是一大阻碍。不然,他不可能这么着急的要干掉唐奕。
那唐奕索性就让所有人以为,他不是个威胁,或者说是废人!
那时候,唐奕这个阻碍没有了,再看赵允让有何动作。总比现在保这个,保那个,最后两眼一摸黑的强。
“大郎要如何应对?”潘丰最关心的就是这一点。
单是谋逆,还真动不了唐奕。但是,再加上结党、屯币、通敌这几条,那就谁都说不准了。
唐奕撇嘴道:“老子通敌,老子还想谋逆,还结党,还操纵民生?你信啊!?”
潘丰把脑袋摇得的直出虚影,“不信!”
“那不就得了,这事儿根本就不用解释,大宋的官们,还是有良心的多。”
“你快别扯了!”潘丰一甩手。
“这事儿你要是没所表示,光凭几个文臣就想混过去?做梦呢!”
“谁说我没有表示?”
“怎么表示?”
“散财!”唐奕咬牙道。“老子就跟他们玩把大的!”
“散财?”潘丰一哆嗦。
这两字儿本就挺吓人的,要是唐子浩说出来,就更吓人了。
————————
这次,唐奕没打算拖下去,第二天就上本自辨,不过,依旧是苍白无力。
出奇的,这次没什么人落井下石,大伙儿都心明镜似的,这几条大罪压下来,唐子浩就算全身都是嘴也说不清。
赵祯许是知道这事算是拖不下去了,也没太说什么,照规矩办,令开封府抓人。
命富弼为主审官,开封府、刑部、大理寺、登闻院四衙会审,一切照律法办事。
朝臣一阵默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前些日子还风光无限的唐子浩这就下狱了?
有良心的,开始为唐奕不平,这次那人玩的有点过了。
而这其中,就有包拯!
......
赵祯刚一下旨,包拯就缓缓出班来到大殿正中。
“臣,反对!!!”
赵祯一怔,万没想到,这个时候还有人反对。而且反对的人,是只认理,不认人的包拯。
“包卿家,为何反对?”
包拯深吸一口气,“陛下恕罪!其实,臣也不知道为何反对。”
噗~!
包括赵祯在内,所有人都愣了。
这不是包拯的风格啊?老包什么时候说过没底气的话,干过不合礼法的事情?
“记得臣入谏院之时,陛下曾与臣说过,臣是直臣、是孤臣,要守好自己的本份!”
赵祯点头,“朕确有此言。”
包拯闻言深深一揖,“那臣反对的理由,应当就是这个本份了吧!”
百官直翻白眼,老包怎么也开始绕了起来?
“臣只是单纯地觉得,做为一个直臣的本份,就是要时刻让自己的君上保持清醒。当所有人,包括陛下都认准一个死理的时候,那直臣必然要出来发声,哪怕只我一人反对,也得让大家都保持清醒。”
“......”
众人都不说话了,包拯话里有话,只不过还没挑明罢了。
包拯继续道:“而现在,貌似大伙儿都不太清醒。”
“何来此言?”
赵祯激动难明啊,这么多天啊......
这么多天,终于有一个人出来说句公道话了,终于有人要拉大郎一把了!
虽然知道这是唐奕算计好的,可是这般死命的把屎盆子把唐奕身上泼,赵祯真有点儿心疼。
“平心而论......”包拯环视众人。
“唐子浩二十有一,虽有绝艳之才,但也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把谋逆、通敌、结党、祸民,几条大罪堆在他一人身上,合适吗?”
“老夫不管什么证据,亦不知其中玄机。纵然其有错,然这几年朝廷拿了唐子浩多少好处?用其度过了几番危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