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调教大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苍山月
.....
————————
玩个游戏,大伙儿可以在这个单章的章节说里猜结局。
猜唐奕和赵祯到底要怎么打破这个亲情的死局。
猜对了,等我写到那里的那一天,答案揭晓。qq或者微信,200红包做噱头。





调教大宋 第786章 一个阎王也是阎王
江山无限,盛世容姿。
百姓只看到太平盛世,丰衣足食。
臣子只道,政通人合,君慈臣忠。
唯有帝王,能看到太平粉饰背后的真相,远比世人想像的要肮脏得多、灰暗得多。
唐朝酷吏来俊臣所箸《罗织经》,被誉为“让人冷汗迭出的整人诡计全书”。虽是小人之术,可全书开篇的第一句却道尽世态炎凉,人间百态。
“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
唐奕想打破这“多矫的人情,多伪的世俗”,所面对的人,又是万人之上看尽世伪的君王。
岂、可、信、乎?
......
正如此时,夜幕降临。
唐奕回到小院,直接进了萧巧哥的房间。
不多时,许是海南的春天没有北方的凉爽,福康和君欣卓的房门几乎是同时吱呀呀地开启。
两女似是都听见了对方的动静,皆是一怔,下意识地就要往回退。
可是,只闪了半个身位,又觉不妥,已经看见了,退回去算怎么回事儿,不约而同地相视一笑。
福康开口道:“房中憋闷,出来透透气。”
君欣卓顺势接道:“往年在北方,此时尚在飘雪。”
“嗯。”
几句寒暄却是让二人尴尬大减,行至院心,又齐齐向萧巧哥的房中看了一眼。
福康红着脸,“夫君......回来了?”
“嗯。”
“却是难为了萧妹妹,等到今日才得圆满。”
福康说的是,萧巧哥本来抓到的是头名,却一让再让,成了最后。
可是,君欣卓想的却是更早。
“巧哥从大辽出来那一天就注定是大郎的姻缘,确实让她等久了。”
福康心头一颤,却是理解歪了,深深地看着君欣卓。
这个女人又何常不是呢?她等的更久,更艰辛,现在难免有怨言吧?
不由得向君欣卓深施一礼,“全怪福康,若非我身份成堵,大郎也不会让巧哥妹妹和君姐姐等这么久。”
君欣卓急忙扶起她,“妹妹说的哪里话,一家人,却是说远了。”
福康抓着群欣卓的手道:“以后家里妹妹都听姐姐的。”
君欣卓不依,“妹妹是公主,自是听妹妹的。”
福康由衷一笑,说实话,谁不担心嫁作人妇之后,妻妾不得善处,何况是三个正妻平起平坐。
可她是多么幸运,摊上萧巧哥与君欣卓这两个好姐妹,当真难得。
“好啦,我们不争了,听大郎的。”
君欣卓甜甜一笑,“嗯,听大郎的。”
福康闻声,甚是欣喜,“姐姐以后要多笑,很好看。”
“咯咯......”
君欣卓忍不住又笑了起来,却是第一次被女人夸赞。
......
静下心来,两个女人心中都有一种叫作幸福的东西涌现,抬眼望着千灯万盏一般的星空。
福康由衷长叹,“其实,最不容易的是大郎!”
“嗯。”君欣卓轻嗯一声,代表了千言万语。
唐奕这些年有多不容易,没有人比她更清楚了。
正要再说几句唐奕的好话,却是萧巧哥房中的动静吸引了两女的注意力。
隐约传来唐奕高亢之音:
“奕得天眷,承蒙娘子,不离不弃,受我一拜!”
君欣卓与福康脸色瞬间涨红,呆愣当场。
耳熟。
对视一眼,哪还看不出对方表情里的蹊跷?不由心中暗骂唐奕:
你个混蛋!
......
——————————
第二天一早。
好吧,唐奕能不能过得去第二天一早,还是未知。
而远在万里之外的开封,也有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事关阎王营。
......
本来,阎王营在唐奕出京之前就已经在选兵重建。可是,唐奕在汝南王府那么一疯,也不是全无后果,起码阎王营首当其冲就受到了波及。
古北关一战,天下共暏,阎王之威,震彻宋辽两朝。
回京之后,犒赏军将自不用说,重建阎王营更是民心所向,百官共识。
可是,唐奕那边一疯,杨怀玉的处境就尴尬了。谁都知道,阎王营和唐疯子走的近,而且闯汝南王府的人里还有阎王营的人。
当时,汝南王一家全断了腿,再加上韩琦,这么大的事情,赵祯不得不把阎王营重建的事情缓下来,防止事态扩大,引来更多的非议。
那段时间,别说是阎王营,整个观澜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出点什么差错。赵祯甚至把通济渠都送出去了,也是为了安抚。
反正,这一缓就是整整一年。
今日是大年初三,文武百官、四夷诸邦,大庆殿行开年大朝,共贺大宋。
本来是挺好的一个日子,可是大辽使臣却是提了一个要求。
这个要求,够光棍。
这一点上,不得不说辽人确实够爷们儿。输了就是输了,不会像汉人那般遮遮掩掩。而且,契丹人敬重英雄,也敬重对手。
阎王营在古北关前把大辽二十万大军打的几近溃散,这样的神军,他们当然像当年的杨无敌一样敬重。
而且,后来听说阎王营的营帅也是杨家之后,更是佩服的不得了。
在开年大朝会上,辽使当众提出要一睹阎王营的风采。
对此,耶律德绪不禁眉头一皱。
他是常驻大宋的通政官,这个贺岁使是新来的,之前没和他通过气有这么一出啊?
显然,这是耶律洪基的意思,事先不与他通气。
刚要出班喝止,不想,宋主赵祯淡淡一笑。
“准奏!”
这是一个宣扬武力,彰显国威,震慑四方的好机会,赵祯自然要准。
其实,官家心里明镜一般,阎王营自打回京之后不得重建,这不是什么秘密,辽朝常驻开封的使馆自然也是全知道的。
辽人打的什么主意?
无外乎想在诸邦友国之间,让大宋现个眼。意为让各国看看,天朝上邦向来是这么对待功臣的。这样的神军为南朝立下不世之功之后,却是什么下场。
辽人以为阎王营打残了,一个战损三分之二的军队不得重建,那怎么拉出来见人?
可是,辽人不知道,阎王营就算只剩一个人拉出来,那也是震慑宵小的活阎王。
赵祯知道这一点。
他犹记得阎王营的前身邓州营,只剩一十九员战将,由那个独臂将军带到他面前时,是什么样的气势。
......




调教大宋 第787章 阅兵
对于大辽使臣的请求,无论大宋官员还是周边各国的使节,都不意外。
古北关一战定乾坤!耶律重元降宋,燕云易主,宋辽态势立时反转。那一军神秘的阎王可谓是天下皆知。辽人想看看是谁打败了他们,很正常。这符合契丹人的“尿性”。
同时有详知大宋时局的使臣当然也知道那一军神兵的现状。知道辽人暗地里使的什么心眼儿。
可是宋皇一口答应倒是让诸使有点意外了。
其中就有西夏使节....
说心里话,西夏的贺岁的使节这次进京,可以说老实的都有点不像话了。跟小媳妇似的大气都不敢喘。
他就没想过要搞事儿,更没想过大辽会搞事儿....
有点想不明白的是,古北关那一仗,大辽被打的北都找不着了,一下子丢了燕云十六州这个要害,国力大减。
耶律洪基虽有励精图治之愿,却没了重振国威的余力。
无论战略上,还是经济上,大辽都是一泄千里,不复当年了。
这个时候大宋不挑事儿已经是万幸,怎么还登鼻子上脸呢?
他当然知道大宋没有重建阎王营,以为辽使这是在让大宋难堪。
可是想了半天也没明白这里面能有什么猫腻。
使劲摇了摇头,让自己清醒下来...还是算了,咱别掺合....老老实实眯着吧。
其实夏使也是有心无力啊。
宋辽夏本来是三足鼎力之势,谁也奈何不了谁。作为最弱的西夏,还可以朝秦暮楚,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蹿来蹿去,蹭点好处。
可是燕云一下子姓了宋,却是把三国的平衡彻底打破了。现在是南朝一家独大,手握燕云,就是主动权尽在其身。
大辽倒成了那个提心吊胆过日子的小媳妇.....
而且。
现在西夏国内,乱象以成。
断了青盐之路,西夏的民间私贸彻底截断,现在只能靠官方互市从大宋摄取给养。可是大宋的互市也是随缘,时开时不开,连皇家供需都时有断给,更别说民间了。西夏全境民怨沸腾。偏偏这个时候皇族后裔李杰讹起事叛乱。无力让西夏以武力敲开两国商贸。
现在的西夏皇帝是既要平乱,又要安抚民心。焦头烂额,自顾不暇。哪还有心思和大辽一起挤兑大宋?巴结大宋多开几天互市才是真的!
好好瞅了一眼辽使,心道:你自己玩去吧,咱就不帮你了....
不但不能帮,而且逮着机会还得落井下石...
况且已经死在大宋一个使臣了,他可不想有命来,没命回去。
....
——————
而更让夏使不解的是
赵祯不但答应让辽人见识一下阎王营,而且准备让所有使臣,满朝文武、开封百姓也见识一下阎王营!
立刻下了一道旨意昭告全城!
“大年初五午时中。宣德楼前,圣阅阎王军!”
各国使臣登时心生疑窦,看宋皇那架势颇有底气,不会是趁着这两天,临时往阎王营里塞人充数吧?
不约而同的看向辽使,这个时候,以辽人的尿性,肯定得出来说几句,把这条路堵死啊。
夏使也能着辽使发难,正愁没机会讨巧,在宋皇面前留个好印象呢。
可惜,辽使注定让众人失望。
不但没有出来挑刺,而且欣然接受,谢南朝皇帝隆恩。
夏使更是不明白了,辽朝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真就光棍到想拜一拜英雄?
总觉得哪里不对,却又摸不着头脑。也只能再等两日,看阅兵之时,又有什么变故。
....
两日之后,午时未到,初三大朝上的各国使节可以说一个不少,全部进宫见驾。与大宋皇帝,文武百官一起登上宣德楼。
刚一上楼,众人一窒!
只见宣德楼外,数十万开封百姓,除了御街正中的御道是皇家专中,不得站人。其余的地方,皆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各国使节无不咋舌!他们哪见过这么大的场面?说句不好听的,有的小国。全国老幼加在一块儿,也没开封城的人口多。
忍不住感叹,大宋天朝上邦当真非虚。
赵祯暗暗扫视众人。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
随着时间推移,午时中一到,由南熏门向内城延伸,欢呼沸腾的百姓,自觉安静下来。到了最后。宣德楼前肃穆非常。
城楼上的各国使节大气都不敢喘,生怕破坏了这份安静...
也都知道,大戏开锣了!
果然!
...
踏!
...
踏踏!
踏踏!
马蹄击地,由远而近。宣德楼上隐约可见一队骑士,踏马而来!
缨盔对缨盔,马头抵马尾,枪尖并枪尖!
宣德楼上看去。
整整十列!在御街上一字排开!
那就是十条直线!看得见前骑望不见后兵!
连骑士手里的战枪都是枪尖对齐,怒指苍天!
纵然不到两千之数,可是肃杀之气,有如将士们眼神中的凶狠!带着血腥气,让人生寒!
“!!!”
辽使眼冒金光,呼吸都停了下来,一瞬不瞬的盯着远远而来的骑队!似乎等的就是这一刻!
而夏使也是看的眼睛都直了,却不忘提醒众使。
“你们听!!”
踏踏!
...
踏踏!
...
“这不可能!!”
有使臣细听之后惊叫出声!
“连马蹄踏地,都是一个步调!一个声响?”
这怎么可能?
....
没有什么不可能!
御街之上,不是乱蹄齐飞,而是永远一个调子,一个声音!永远是不紧不慢的...
踏踏!
踏踏!
仿佛踩在在场每一个宋人的心里!踏在每一个外邦使臣的胆上!
那是纪律!铁一般的纪律!
阎王营用铁与血磨砺出来了至胜法则!!十人如一,百人如一,千人...
如一!
终于!阎王营将士穿过御街,行至宣德楼下站定!
啌!一个声音!震的众使一愣一愣的。
...
杨怀玉首当其冲,翻身下马。
众将士紧随其后...
啌!又是一个声音!
啌!!啌!
长枪落地!跨步而立!还是一个声音!
绝了!夏使心道:这他-妈是怎么练出来的?
“末将杨怀玉!”
“领将士一千七百七十四人!”
“奉旨面圣,烦请陛下圣阅!”
“好!!!”
赵祯一声大喝,眼神热烈!
每每想到,这样的不败之军是赵宋治下的军队,他这个皇帝就说不出的自得、畅快!
“众将神勇,冠绝古今!朕心甚慰!”
顿了片刻:
“杨怀玉!”
“末将在!”
“朕且问你!畏战否!?”
“何为畏战,末将不知!”回答铿锵有力!傲气无边!
“但有召唤,可否再战!?”
杨怀玉闻声,猛然抬头!刀子一样的目光直逼宣德楼上的各国使臣,尤其是辽使!
“回禀陛下!!”
啌!
长枪一震,身后一千七百多阎王营将士,立时山呼接上!
“召之即来!”
“来之能战!”
....
“战之必胜!”
“战之必胜!”
“战、之、必、胜!!!”
...
“威!”
百姓之中,自有人想到当年阎王营出征那一幕,发自内心的一声嘶吼!
“威!!”
威字一出,霎时间,点燃了民情!
“威!”
“威!!”
数十万人的呐喊!震的宣德楼上的使臣们,不由倒退一步!
无不暗自冷汗连连,心道,这就是故意给咱们看的啊.....
可是话说回来。
这还是往是儒风温婉的大宋朝吗?
精气神....
变了!
————————
媳妇睡了,错字明天改,我也睡了,大家晚安。




调教大宋 第788章 又被卖了
从庆历八年,唐子浩在宣德楼喊出“一寸山江一寸血,一寸江山一寸家”,喊出“汉儿当自强”开始。
到嘉佑二年,东华门外,大军北去,万民呐喊“威武”送行。
再到今日,重回宣德楼
“战之必胜!”山河为之色变。
威武震天的军民怒吼,震得皇城楼上的鎏金大瓦都在颤栗。
各邦使节仿佛看到煌煌大宋朝,那个雍容华贵的老妇人,那条醉卧中原的睡龙,正在缓缓褪去往日的温良,慢慢睁开那迷离的醉眼。
锋芒毕露、杀气冲天。
这样的宋军,幸好只是这不到两千,要有个十万二十万,谁也没信心能挡得住大宋的兵锋。
此时,文彦博几近狂热地望着城下杀气凛然的阎王营,望着数十万嗷嗷叫的大宋百姓,心中激动之余,却是想起了一个人,一个身处万里之外的疯子。
不由暗叹,也许唐奕是对的!
大宋朝太需要这份血性了,大宋朝也太应该早点让这份血性显露出来了。
扫了眼一众番邦使臣,目光最后落在辽使身上。还行,文扒皮还没激动到忘了自己的本份。
有些话,官家是说不了的,只能臣子来说。
正对辽使,不无轻蔑道:“我朝天家乃不世仁君,纵有无敌神军,却无穷兵奢武之意。”
“去岁古北关下,若挥师北去,辽帝可堪一战乎?”
言下之意更是露骨,意思是,我们仁慈,不但没打你,而且没急着再建神军,这是大宋仁慈,你别登鼻子上脸。
辽使恭敬一礼,却是无话可说。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半,自然得给宋帝一个脸面。
说白了,宋辽各驻使臣,大辽知道阎王营一直没重建不假。可是,大辽会不知道亲手打败他们的那一军阎王到底有多厉害?
表面上看,辽使是在找事儿,是想给大宋难堪。实际上,这一场不光是大宋要给各国使臣看,大辽也需要这么一场阅兵来给各国使臣看。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大宋需要彰显军力,震慑四方。
而大辽,也需要大宋彰显军力,来给自己找个理由一个败的理由。
其中道理不难理解。
古北关那一战,大辽确实是败了。可是,被五千宋军打的二十万大军毫无还手之力,这事儿说出去就太丢人了。
谁不得琢磨琢磨,当世武力第一的二十万契丹铁骑被五千人打蒙了,难道大辽已经腐朽如斯?
要知道,辽朝也是大国,除了大宋,也有一堆的番属国和邻国,也需要国际地位和处理国际关系的。
虽然丢了燕云国力有所减弱,可是契丹人终究是草原民族,根基尤在。耶律洪基也是一下子被唐奕给打醒了,卯着劲要报仇血恨。
所以,不光大宋需要安稳来推行国内改革,大辽也需要空间来积蓄力量。
这个时候,就更不能被西夏、回纥、黑汗这些邻国看轻。
他可以败给大宋,这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但是,却不能比其他小国再弱。
这个事实却是需要重新证明的,否则大辽将永无宁日,就此沉沦。
所以,辽使特意请求大宋安排这场阅兵。
挑刺是假,真正的目的是让各国使臣也看看,大辽的二十万大军是怎么败的。
不是我军太无能,而是敌人太凶残。
在无力用武力与诸国证明这一点的现在,大辽只能退而求其次,借着大宋的强,来给自己找一个败的理由。
而阎王营果然没让辽使失望,就这精气神儿,激动得辽使就差没大吼一声:
你行你上,不行别bb!
甚是恭敬地朝赵祯一礼,“南朝陛下实乃千古仁君,外臣明感五内!”
“治下之军,更是海内无敌,我朝败的心悦诚服!”
得,就这么一句话,不管是宋,还是辽,里子面子就都有了。
赵祯甚为满意,这是一种默契,大家心照不宣。
笑着令辽使平身,又转向一众使臣。
“诸使可还满意?”
西夏使节闻之,立马一个大礼及地,“大宋军威震天,实非我西夏小邦所能及也。”
他也是有求大宋,哪敢说个不字?
一众使臣也是躬身下拜:
“天朝威仪,震慑海内!”
赵祯闻呼更是激动,再看辽使。
“辽臣既已满意,那请转告辽帝,宋辽两朝为兄弟之邦,虽有摩擦,然澶渊盟约尤在!”
“当年,先帝能以渡世胸怀放辽军北归;今天,朕也可以不记前嫌,与辽朝再叙百年太平!”
赵祯使了个心眼儿,特意提了一下澶渊之盟,后面还加了一句,那是先帝的胸怀广大,放了你们一马,可不是城下之盟。
辽使听罢,满头黑线。
这话他要是接了,那就等于把澶渊之盟重新定性了。
这事说起来,根本就不怪大辽,是特么你们南朝自己人内斗。一句“城下之盟,岂可为荣”不但干掉了寇准,也让本来是赢了的一场战争,弄的好像很丢人一样。
大辽自然是乐见其实,大加宣扬。
现在又要我们辽朝帮你往回找补,真有种日了狗的感觉。
可是,不答又能怎样?行势比人强,你卖了我们一个脸面,那就得还回去一个脸面。
“宋皇仁达,外臣感激涕零。”
“必将原话转达我朝陛下,想来我朝陛下也是认同的。”
1...286287288289290...4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