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调教大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苍山月
你让他去做强盗,就是在摧毁他的基本盘,那这个天下统一的粘合要素礼教,也将随之崩塌。
谁也不能碰!连暴君昏主也不敢背上失德的罪名。
天子失德,也就等于给了臣子反你的正当理由。
....
礼教、等级、帝王的核心主政思想、保持疆域完整性的大政略方针。这些也同样导致了抑商、扁商成了一条不可逆转的铁律。
没有商人,哪来的金融?而且在后世,我们自己、包括现代世界的许多国家已经用事实证明了,政府计划经济是不可能替代自由贸易金融体系来驱动国家机器的。
而恰恰就是这个金融体系,是工业革命的重中之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甚至高于科技本身!
打个比方就是,如果把工来革命比作一辆汽车,那么科学就是发动机,运输业就是传动系统加四个轮子。
那么现代金融就是汽车的油门,刹车加离合,外加一个方向盘。
说白了就是没有商人地位,就没有现代金融,没有现代金融,就没有行业整合,华夏也就只能看着,什么工业革命,什么大航海,我们没有入局的资格。
论人口两宋都没法和明清比,论武备两宋更没法和明清比;论生产力明清也因为美洲作物的关系超越两宋一大截;那为什么明清都没做到的事情,有人就认为大宋在不改变的情况下就做得到呢?
心情可以理解,可是自信不是这么个自信法,而是我们要认识自己弱在哪,别人强在哪。然后去改变它。
还有的朋友提到十一世纪的科技对比,单单从硬数据上来做比较。怎么说呢....不切实际。
不论是书中,还是史实,大宋根本就没有两国对垒,去对比硬数据的机会。
因为大宋根本就出不了兵。这个帝国太多弊端,他要自救,要生存。什么都不管,撸胳膊就干,是要亡国的!
....
最后说两句,有的朋友说苍山说的这些东西想当然了,呃...这就尴尬了,这段东西是我夹带私货最少的一段,也是最没废脑子的一段。因为如果你有心,随便翻开一个史学大家的大历史作品,有关经济这一段,几乎都是一样的观点。
不是苍山想当然的认为怎么样了,而是苍山想当然的用了一个没什么争议的论点。
还有就是有人为苍山担心,这个坑有点大,把自己埋进去了。
好吧,被你看穿了,这就是个坑。
我也知道上来就干很爽,我也知道抬手就拿出来大炮很拉风。可还是绕了这么多圈子。
明着告诉大伙儿吧,因为我要更爽!更拉风!
当然会大航海、当然有大炮。当然会....
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要等那个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对的事件。这样才能.....爆炸。
记得写燕云之前我和你们说过,等着我爆炸。
苍山没让大家失望吧?
这回我还是这么说,等着爆炸。
主角是个疯子,理智只是几率存在。他出手的时候,一定是不是选时机,而是他要发疯的时候。
(没人改错字,凑合看。)
....
话唠的毛病又犯了,最最后说一句。上面提到的几个有争议的书友,别往心里去,只是恰好看到了。
苍山忍着腰疼,说了这么多,可不是想和谁谁谁,论个长短。
而是...
这么说吧,我是个奇葩写手,现实中我可能有交流障碍。不太会交朋友。可是在书里我是上帝,我很放松,我渴望交流。我有欲望表达。所以我写了这么多,不是为了反驳而写,而是希望你们理解。不用理解我,真正的理解历史。
它的魅力不一定非得是争得了多少荣耀,也可能是它犯过多少错,给了我们多少警示。





调教大宋 第827章 四个亿的一盘好棋(免费)
(这一章不用花钱订阅,补上那个坑爹的单章。)
......
“国舅、敛之,你们先出去。”
“你!”
曹佾瞪着眼珠子,差点没气死。早干嘛来着?正是节骨眼儿上,你让我出去?
“你有什么不能让我知道的啊!?”
唐奕淡淡地看着曹佾,“我什么都能让你知道,可是......”顿了一下。“我却不能什么都让官家知道。”
日!
曹佾一翻白眼,他就说唐奕非得让自己留下来干什么,原来就是个传声筒。
一想也对,贾昌朝这么敏感的一个人物是怎么收服的?唐奕是怎么用的?可不得让官家心里有个数吗?
可是,你不能又变卦啊!
老贾问到点子上了,你又不让听了,好膈应。
“走走走走,没什么好听的!”
却是辜胖子蹿出来,拉着曹佾就往外走。
“不是。”曹佾老大的不乐意。“你放开我。”
“走走走,去找吴相公喝茶。”
辜胖子跟没听见似的,根本不和曹佾讲理。
傻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目送二人出去,唐奕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而是突兀地问道:“相爷怎么看宋之盛世?”
老贾苦笑摇头,“盛世?哪有如此羸弱之盛世?”
“勉强算是富裕、太平吧......”
唐奕赞许点头。老贾能这么说,说明他心里也有无奈。
可是,这不是唐奕的目的所在,继续问道:“那这富裕太平又因何而来呢?”
老贾一皱眉头,“子浩是想说你的观澜商合吧?”
“没错!今日的局面商业一途确实贡献颇巨,但是......“
“难道子浩就想用这个来回答老夫的问题吗?”
唐奕笑了,“非也!”
略一沉吟,“算了,我们换一个角度,换一个问题吧!”
“相爷以为,始皇帝一统六合,根基何在?”
老贾眉头再皱,“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想说粮食,还有人口。”
“粮食?”贾昌朝瞬间抓住脉络。“你是想说,始皇帝之所以能够一统六合,占了粮食之利?”
“没错。”唐奕认可道。“我们不妨从粮食的角度来解读过去,进而看清现在和将来。”
贾昌朝沉思起来,良久,方缓缓点头,“你这么说也没错。”
“战国之前,中原以黍为食,后产量更高的小麦传入中原,第一个收益的就是秦国的中兴之地岐山、少梁。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镇守西戎的小国才能荡平六合,一统诸国。”
唐奕接过话头,“正是如此。”
“从上古到商周,中原农业以‘黍’为主,养活四海之民。可是,黍米产量有限,发展至战国时期,已经趋于饱和,养活不了更多的百姓了。”
从古至今,汉人奉行的原则就是有多少粮食,养多少孩子。
所以,粮食的产出,直接关系到人口的多寡。
夏周时期黍米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到了战国已经是极限了。
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华夏文明处于瓶颈的时候,小麦从西边传入了中原。第一个获利的就是秦国。
有粮,就有人。有人就是有战斗力。
正是因为粮产引发的连锁反映,让秦在与魏争夺巴国井盐这块大肥肉的时候占得了先机。
有了盐这个重要的经济物资,秦之兴盛也就更加的无可撼动了。
......
“秦以小麦振兴国力,此后历经数千年,又是小麦之利,奠定了中原富庶之地的威名。”
“可是,小麦也有和黍米一样也有极限。其实到盛唐时期,中原人口就已经到了小麦的极限了,需要另一种高产作物来打破桎梏。”
......
“老夫明白你的意思了。”
老贾顺着唐奕的思路接道:“你是说,大宋的兴盛就是因为找到了这种打破桎梏的农物。”
“所以,现在的富裕与太平除了商之兴盛,还有它的功劳?”
到现在,老贾终于反应过来,唐奕要说的不是商业,而是占城稻。
唐闻言微微拱手:“相爷高见!正是占城稻。”
......
其实,华夏大地种值水稻的历史早了去了,可以上述到七年多年前。
可惜,一是因为产量,二是因为生长周期和技术的缘故,水稻一直无法取代小麦,打破粮食对中原文明的制约。
产量就不用说了,中原原始的稻种产量不比小麦高,而且从插秧到成熟,要五个月的时间。再加上育苗期一个月,也就是半年的时间,一年只能种一季。
所以,水稻只在江南地区是主要粮食作物,在北方,仍然是小麦的天下。
直到占城稻的出现......
后世的人们对这种来自古代越南的水稻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以为它比中原的原有水稻产量高。
其实不然。占城稻的产量就算高,也没高到哪去,还不足以高到让华夏大暴人口的程度。
它最大的优势也不是产量,而是成熟期。
从下地到收割,只要三个月,有些地区甚至可以两个月就完成从种到收。
这就太关键了。
江南地区完全可以种两季,像海南这种地方可以种三季。
而且,正因为生长周期短,完美的避开了南方的梅雨、台风季节,规避灾害更加稳定。
最最重要的是,在北方,原本只能种一季小麦的情况被彻底颠覆,时间足够种一季水稻,再种一季小麦。
这是一个从“一”到“二”的质变!
也是两宋为什么强敌在侧,三冗难消且天灾不断,还能凑和着过......而且过的还不错,甚至混成了历史上最富的朝代的原因之一。
因为,它赶上好时候了。
如果从粮食的角度来解读华夏历史,那么小麦是第一个台阶,占城稻就是第二个。
......
老贾发现,深入的和唐奕聊天,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这个小疯子有一种异于常人,却能发人深思的本领。
做当大宋曾经的宰相,他想过粮食的重要性,想过怎么多产粮,想过前人的经验教训会给今天带来什么启发。
可是,他却从来没想过把粮食放在全局的角度,来审视整整一千多年的历史......
长叹一声:“如些说来,我辈无能啊!”
“等到了一个千年之机,却还是把国家弄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
唐奕看着老贾,“不是一个千年之机,是两个!”
“两个?”
“对,两个!一个正在发生,一个......已经到来。”
站起身来,“相爷移步说话。”
把贾昌朝请到桌案前,取出一张大大的山河图,缓缓展开。
老贾一搭眼,上书几个大字:大宋疆域图。
可是,图挺大,字也挺大,大宋好像......有点小啊,只在图中间画了小小的一点。
唐奕一指图上最右,几乎十数倍于大宋的一大片土地。
“相爷现在应该已经知道了,海的那边不是尽头,而是另一片陆地。”
贾昌朝点头,“嗯,虽然只有两天,但涯州处处都是那片大陆的离奇传说。”
“那相爷也应该知道,船队带回了那边的东西。”
“你是指玉米?土豆和番薯?”
“对。”唐奕重重点头。“这几样东西,单论产量,可以把大宋的粮产最少提升一倍!”
“而且,若是实际推广开来,远不止一倍,三倍、四倍也非不可能!”
“哦?”
唐奕解释道:“相爷还不知道吧?玉米、土豆不但产量惊人,而且不挑地。”
“耐汗、耐寒、耐热、耐盐碱,适应性极强,连山地、石头缝子都种得出来。”
“相爷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
贾昌朝瞪圆了双眼,万没想到,那小小的百艘巨舰之中,最不起眼的一艘小船里的种子竟是如此至宝。
“人口!”
老贾几乎是嘶吼而出,眼中直冒绿光。
“若是如此,天下之间,无处不可耕,无处不可种,必然户籍暴增!”
“如今大宋有户六千万,近亿人口(宋时一户平均不到两个人)......”
“若能暴涨四倍,就是四亿多啊!”
“呵呵。”
唐奕笑的极为开心,问出一个让贾昌朝之后三天都睡不着觉的问题:
“上一个千年之机我们并没有把握好,那么这次若是给相爷相当于四个大宋的一局好棋,相爷打算......”
“如、何、落、子!?”
......




调教大宋 又一个单章,十分重要
声明:
苍山月这个家伙很懒,除了起点官方历史作者群、没有加过任何一个书友、作者、交流群。也没开过任何一个小号假冒大神。
苍山月这个家伙也很笨,自己都写不明白,更不可能给别人讲课。
他确实很穷,但还没穷到卖一次脸皮就要五块钱的地步......
总之,我是我,别人都不是我,别把别人当成我。骗子很多,大伙儿小心冒充的我。
(我真的是我啊...)
___
神他-妈坑!
扣扣号:1023486328
一零二三四八六三二八
就这个人啊!记性好的都记住了,这是个骗子,不是我。




调教大宋 第828章 野心太大
这个诱惑太大了。
四倍于现今大宋的粮食产量,四倍于现今大宋的人口基数,这盘棋.....
如何来下!
贾昌朝只觉自己呼吸急促,心跳骤升,砰.....砰,胸口撞击的声音在耳朵里震响回荡。
四个大宋....如何来下?
如何来下.....
老贾知道,他赌了一把最大的,也赌对了。
这个局,他没遇到过,范仲淹也没遇到过,上述几千年历史,没有一个人遇到过!
好牌,这是一手绝对的好牌!
即使在他的有生之年很可能看不到那四个亿的局面,可是,能为其筑下基石、定下方针,贾昌朝已经心满意足了。
这对于任何一个有欲望的读书人来说,都是致命的诱惑。
.....
不行,老贾开始患得患失起来。
现在想这些还太早,唐子浩在问他,问他要如何来下。
这是考校,若答的他不满意,那可能这四个亿好棋就落到别人手里了。
想到这里,贾昌朝几乎是趴在那诺大的山河图上,心智飞快的转动起来。
“岭南!”
贾昌朝那是有真本事的,稍一看图,就已经有了轮廓。
指着图上“小小宋朝”的最南边开口道:“玉米、土豆到处地可植,那么五岭之外的贫瘠山地也将再不是问题。”
“所以,岭外蛮荒之地也将很快成为历史,甚至.....”
老贾飞快的思考着:“甚至在不远的将来,五岭之外这片土地会比北方更加的富庶。”
难怪唐奕先跑到岭南来了,他就是早有准备?
.....
“还有!”老贾说到兴起,指着图上一角。
那里是大辽,虽然只有轮廓,没有写明是大辽,可是老贾认得,那就是大辽。
“四亿的人口已经不需要任何阴谋诡计!,大辽将不再是威胁,大军压进,足可把辽人赶到沙漠里去!”
“不对。”刚刚说完,又自己把自己推翻。“不用这么麻烦。”
“玉米、土豆是耐寒耐旱的,也就是说,大辽五京范围之内,包括极北苦寒之地,皆可耕种。”
“我们只要用农耕把辽人拉下马背,拿起锄头就好。”
“农业会慢慢蚕食大辽,根本不用打。”
“还有西夏!”又指向同样没有名字的西夏疆域。
“吐蕃.....”
“大理!!”老手在图上猛的一盖。
“只要稍加征服,把中原的农耕文化渗透进去,这困扰了汉人千年的番邦异族都将成为历史!”
“很难。”唐奕平静地看着贾昌朝,竟泼起了冷水。
“即使这些地方尽数被汉化,亦被农耕所占领,我们也很难掌控这么大的疆域。”
“诶~!”贾昌朝嫌弃地一摆手。
“都这个时候的,子浩也不用藏着掖着了吧?”
“你的观澜商合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抬起头来,“这十年间,老夫无时无刻不在看着观澜一步一步铺满大宋,于是老夫发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就是华联铺和运网的重点不在于开了多少家分铺,也不在于给官家和你创造了多少财富。”
唐奕更加玩味地问道:“那在于什么?”
贾昌朝答道:“在于它从南到北,从东向西,盘活了整个大宋的商农百业!”
“哈。”唐奕笑出了声儿。“果然最了解你的人永远是对手。”
“相爷所言不假,观澜的根本就是把各个独立存在的行业粘合成一个整体。”
“所以嘛!”贾昌朝面露得意之色。“有你的观澜,这么大一片地就能粘合在一起。加之我们施行了千年的礼教法度,要真正掌握这个天下,不难!”
唐奕点头。
“没错!可是,还不够。”
“还不够?”老贾拧着眉头。“哪里不够?”
唐奕道:“相爷是有抱负的人物,也是读书人中为数不多敢想敢做的果决人物。”
“可是,您别忘了,儒家大道帮我们治理这个天下,帮我们教化德行,但有得必有失.....”
“它同时也让汉人少了一点相爷这样的野性,.少了一点侵略性。”
“一指图上,相爷的理想很丰满,可是现实却很骨感。”
“因为根本就走不到你想像之中的这一步,我们甚至连走出去都做不到,哪里还轮得到观澜发挥效力?”
“这当如何呢?”
贾昌朝沉默了。
低头沉吟,缓缓点头,“确有此弊.....进退两难。”
“如何去弊存优?”
“如何走出去呢?”
说着说着,老贾猛的瞪圆双目,僵硬着脖子,慢慢看向唐奕。他不知道怎么地,想起一个事儿来。
“天下至圆.....”
“你的天下至圆!”
唐奕说什么也不肯为“天下至圆”这句认错,难倒.....
“你.....”
“你要倾覆儒道!?”
.....
这就是和聪明人聊天的好处,一点即通。
唐奕扬起嘴角,“言过其实了!”
“我并不想颠覆它,只不过想给它加点料。”
儒学有它的存在价值,至少在文明没有发展到忽略时间、空间的地步之前,儒术的教化作用在统治层面来说,是无可替代的。
况且,没走到理学那一步的儒学也并没有那么不堪。
唐奕只想让“二程”在里面夹带一点私货,给统治阶级找一个“打出去”的理由,给除了当官以外的科学跟探索找一个上升的渠道罢了。
贾昌朝怔怔地看着唐奕,说心里话,即使唐奕现在可以说是坦诚相见,可是偏偏老贾还是有种看不透的感觉挥之不去。
他已经是顺着唐奕的思路,尽最大可能的放飞想像力了.....可是,他还是跟不上唐奕的节奏。
“这.....这可行吗?”
唐奕道:“可不可行,那是我的事,无需相爷操心,相爷只需看好这盘棋怎么下。”
“至于还需要哪些棋子,奕会给相爷准备好的。”
“那就......”老贾怔怔地看山河图。“那就这么下吧!”
“也就这样了?”
最后一句是个问句,实在是贾昌朝不知道这个疯子心里到底还装着什么惊世骇俗之想。
而唐奕也没让贾相爷失望,回答绝对对得起这个问句。
“还不够。”
“还不够?你还想如何?”
唐奕一指图上,“这里是交趾,这里是琉球。“
“高丽!”
“金五国!”
“东瀛!”
“黑汗、高昌!”
“还有这里....吕宋、海南诸岛!”
说到这儿,唐奕停了下来,先不点名,而是偏头看向老贾多了一句嘴。
“相爷你说,始皇帝一统六合,统一度量衡、文字、礼教,其意义何在呢?”
他跳的太快,老贾还没从他指点过的那些地方里回过神来,想了半天才答:
“战国之时,各诸侯国的文字、语言,包括文化已经开始出现分歧。”
这种分歧可不是方言与方言,扁字和方字之间的差别,而是完完全全的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任其发展,后果就是后世的欧洲,除了肤色相同,南北几乎找不到共同点,也不可能被融合成一个民族。
1...313314315316317...4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