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苍山月
曹觉不解,“让宋相公来干嘛?”
“忽悠蛮子他比较在行。”
“那也不用劳烦他亲自来吧?照着埃及有样学样不就得了?”
唐奕摇头道:“罗马和埃及不同,埃及可以用软刀子,罗马却是要用强!”
这里是欧洲的宗教中心,不是怀柔之策就能解决问题的。必要的时候,流血、镇压都是有可能的。
......
——————
唐奕没想到的是,半年之后,当宋庠和耶律洪基的回信同时摆上唐奕的案头的时候,特么唐疯子脸都绿了.....
两个事儿,一件也没办成!
......
调教大宋 第871章 文人的阴险
此时,两封件摆在唐奕面前,一封是耶律洪基亲笔给唐奕的回信,一封是宋状元的。
先说耶律洪基,这货就是个逗逼,对于大宋想联辽的想法,是这么回复唐奕的:
“洪基不才,玩物丧志,理政无方,失祖宗基石于瞬倾,倒燕云权柄于汝手,实罪也。”
“然,辽宋之怨,乃南北两朝之宿命也。中原成败,亦我炎黄子孙之内争尔(契丹人以炎帝后人自居),非西夷蛮邦可亲也,亦非苟且营谋可定也。”
“契丹铁骑,正义之师,谋燕云,必战之,何需奇谋取巧乎?洪基自愧,知耻后勇,不屑与之。”
“先帝有灵,必知洪基之心也。”
......
“今请盟誓,结秦晋之好,归炎黄一心共商西进。”
“然,洪基不敢允复。南北积怨,旧恨未除,新怨方兴,何以言共乎?”
......
“但祝子浩,扬我炎黄血脉之威于万里,平西荡寇,战无不胜于西夷。”
“东归之日,愿与君长醉古北关。”
“待醒......”
“战之!”
“决燕云之失得于兵寒,定辽宋大势于宏关,方为男儿之快意也!”
“磊落...”
“浩然。”
“无愧祖先,无愧吾心!”
——兄:耶律洪基,敬上。
......
“......”
要不要这么萌啊?要不要这么直男啊?
这信看得唐奕是哭笑不得,我是应该夸他是纯爷们儿,还是骂他是二百五?特么就没见过这么不着调的皇帝!
不过,回头想想也是,这还真就是耶律洪基那个纨绔皇帝能干出这种事儿来。身为皇帝,还非要堂堂正正的和大宋一决高下,不屑奇谋取巧......
好吧,这是在恶心唐奕呢,燕云一役,唐奕不就是奇谋取巧了吗?看来,这货心里不是没有怨气啊!
无语摇头,“冤冤相报何时了,何必呢?”
边上的杨文广翻着白眼,一时无语。这么不要脸的话,也就他说的出来。
“不过,耶律洪基这次确实有点让人意外。很友善的向大宋告知东罗东的阴谋,结果又很不友善的拒绝了大宋的结盟。”
“这叫什么事儿?”唐奕默然。
他明白耶律洪基心里是怎么想的,正如他原本说的那样,耶律洪基更像一个侠士,而非一个皇帝......
......
——————————
放下耶律洪基的信,唐奕略有失望。
虽说大辽没有与东罗马混在一起,也没有与大宋结盟,算是不好不坏。可是,如此一来,狄青就还得守在燕云,不得施展,确实有点可惜。
看向第二封。
按理说,埃及到罗马撑死一个月就打个来回,宋状元的信早就应该回来了。而事实上,这也不是埃及与罗马之间的第一封信了。
看着纸上的四个大字,唐奕不由得更加头疼,苦笑道:“宋公序要不要这么狠啊?这不是坑我吗?”
杨文广立时大笑,一副事不关已,喜闻乐见的高兴样子。
“那怪得了谁?你不把儿子还给他,他能给你好脸色才怪!”“
“那怪我吗!?”唐奕立着眼睛。“那货自己不想去见亲爹,关我鸟事!?”
......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唐奕远赴万里攻下罗马,把宋楷给救了出来,结果这货不想去埃及听亲爹训话,非要留下来给祁雪峰修碑。于是,当唐奕第一封信送到开罗,宋状元就怒了。
特么老子万里迢迢跑到埃及来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这个儿子吗?
结果他还挺有脾气,不来见亲爹,还得亲爹跑到罗马去见他?
宋状元哪受得了这个,立马义正言辞的回复唐奕:“庠乃官家钦定之埃及节度使,罗马之政非庠所职也,癫王自理!”
言下之意,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别来找老夫!(找,也得是把儿子给我绑回来再找。)
唐奕也是日了狗了,你们父子掐架,关我屁事儿?
于是,唐奕又去了第二封信,言辞恳切至急,把罗马之局详尽描述,最后还认了个怂。
“罗马之势,非埃及可比。旧教故识深入民心,教庭余孽尾大不掉!”
“强取,则民乱;宽待,则恐政令难通。”
“奕之所能不及伯父,非公不可为之。”
......
宋庠看了信,知道唐奕是真遇到难处了。
事实上,罗马的形势远远不是埃及可以比的。
埃及的问题是政(分割)教合一,且法蒂玛王朝相对温和,只要拿下贵族和皇室,立起新任哈里发,基本就可以做到平稳过度。
但是,罗马则不相同。他是教权大于皇权,连皇帝登基都需要教会承认才可以。且整个欧洲不但等级制度极其森严,对教权的认可也已经到了一个近乎疯狂的地步。
主教是死了,神罗皇帝也挂了,但是民众对皇室的尊敬,对教权的认可,丝毫没有减弱。
如今,大宋对罗马只能是武力统治,还远远做不到掌控,唐奕想像埃及那样迅速同化,却是没那么容易了。
......
但是,话说回来,特么那个混蛋儿子还是没来见他啊?且话已经放出去了,现在让他去罗马,这老脸往哪儿放?
纵使知道唐奕那里需要人,宋庠也是拉不下这个面子的,只是回信时隐晦地提典了一下唐奕。
“前人之智,今可复用。”
八个字,看的唐奕一头雾水,怎么就非得腐儒作态,这么拧巴也?
去信:“哪个前人之智?公请明鉴。”
宋庠回信,“《太史公书》可查。”
......
你大爷的,老子在罗马,你让我上哪找《史记》去?再说,唐奕想破头也没想出来,司马迁写了哪一段是汉人同化蛮夷的,又适用于今的?
去信:“再绕弯子,老子弄个白番婆子给宋楷,让你抱个黄毛孙子!”
宋庠无语,这无赖什么损招都想的出来,怎么就想不通呢?
于是回了四个大字:
“焚书......坑儒!”
“.....”
......
看着这四个大字,唐奕有种冲动——杀回埃及,弄死宋庠算了!
“焚书坑儒?”这特么还真不是汉人治夷,这是始皇治汉。
宋状元是把现在的罗马比成了先秦刚刚统一的列国,把当时的儒家依附分封而存的局面看做是罗马教权独大的写照。
不得不说,把儒家的灾难拿出来用,宋公序是真特么够阴的,这不就是明告诉让唐奕要大开杀戒吗?
可是,始皇焚书坑儒,下场可不太好啊......
......
唐奕心说,你别骗我,老子现在还没开杀呢,就已经不太好控制了。这要是再激进一点,还不直接就炸了?
再去信,“别玩我,民心不可逆!”
结果,这回宋庠也来脾气了。
“愚蠢!!”
“秦之焚书,还有下一步!”
“......”
看到这里,唐奕终于通透了,对宋庠佩服的简直五体投地。
坏!真他妈坏!坏的流脓!!
......
对秦朝来说,焚书坑儒确实有其负面影响,造成的社会动荡从一个侧面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可是,做为一个后来者,宋庠跳出当时的局限,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却是给唐奕生动的上了一课。
那就是:
焚书灭儒之举,确实对秦有害,但却也粉碎了列国的分封制度,形成中央集权的局面,奠定了大一统的初步概念。
那个时候的华夏其实与欧洲很像,正统的封建制王朝、王侯公卿,等级森严。中原百姓像现在的欧洲一样,严格遵守着这个制度,不敢越雷池半步。
而像宋庠所说,跳出来,从全局来看从分封到中央集权,焚书坑儒确实有下一步,那就是陈胜吴广喊出的那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这句话可是太厉害了,说它是对华夏历史影响最深远的一句话,也不为过。
正因为这句话,穷苦百姓开始不屈服于命运,草莽可为将相,指点江山;无赖可以得国,把皇帝拉下马,把贵族出身的霸王灭杀在乌江边。
再然后,华夏的命运除了外族入侵导致的朝代更迭,绝大多数时间是由百姓的肚子决定的,而不是信仰和贵族......
你让我吃不饱肚子,我就敢反你!!这已经是千古定律。
皇汉死于内乱,天唐亡于一帮盐贩子,大明更是让一个下岗驿卒拉下了马。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个种子一但在人民心中发了芽......
唐奕还真不信,欧罗巴这种贵族至上的体系能一直挺到一千年后?
做梦吧!
宋庠的主意其实并不难,唐奕举一反三,甚至可以来个加强版。一面重锤打压欧洲贵族,一面把“宁有种乎”的心思种下去。
另一面,咱们像大宋一样,给底层百姓一个向上爬的通道不就得了?
这个时代的欧洲,知识和权力都掌握在贵族和教会手里,平民别说知识,他们连拿起武器的权利都没有。
可以像埃及那样,先把书院开起来,向平民兜售知识和尊严,再从平民中选官......
三管齐下,到时是信神,还是信面包?把命运交给自己,还是交给神?就由他们自己选择了。
......
————————
“唉....”唐奕长叹一声。
“要不怎么说这帮做学问的没一个好东西,这坑起人来,完全没有节操可言。”
......
调教大宋 第872章 四个声明(为“山下出水”盟主加更)
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纪,西方世界的唯血统论、贵族情结,依然有相当的市场,在欧洲,这个爵、那个公依旧是高人一等的象征。
庶民与贵族之间的鸿沟,虽说被现代文明所冲淡,但是仍然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欧洲的价值观,更不要说在十一世纪的欧洲。
血统的高贵与否,不但决定着你是铁匠的儿子,还是花匠的后代,更直接决定了人一生的命运......是贫穷,还是富有;是勇士,还是懦夫。
......
在这样的背景下,唐奕越琢磨宋状元的招数越特么损,越琢磨越想乐。
他实在想像不出来,当白种穷人高举锄头、镰刀山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冲进皇宫的画面是什么样儿。
更想像不出,失去了贵族统治和神权左右的欧洲会走向何方?
......
————————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让贵族地位、唯血统论思想根深蒂固的罗马庶民接受这些外来思想呢?
呵呵,这就不用宋状元来教唐奕了。
所谓政治把戏,别说是唐奕这个本来就不是很君子的疯子,在大宋随便抓个县官,甚至拎一个儒生,都能给你玩的飞起。
儒学的仁治、德治、礼治,那可不是当摆设的。
......
首先,唐奕以教会的名义,向整个罗马城一连颁布了四个声明。
第一。
东方的宋朝并不想侵略罗马,相反,他们是神的使者,是来把罗马人民从暴君手中拯救出来的。
为了表达宋朝的善意,他决定,把罗马还给罗马人,把命运交给人民自己——大宋会帮助罗马重现罗马帝国的旧日辉煌,把长老院和议会重新带给罗马人民;
第二。
为了尽快恢复罗马秩序,还人民一个和平的罗马、一个昌盛的罗马,自由的使者、大宋的癫王殿下决定,把罗马城的七个山丘分成十四个行政区域。
每一个区域通过人民自行推举的方式,选出人民所爱戴、认可的官员若干。
分别为:
最高行政官一名,名为里正。
最高执法官一名,名为捕头。
最高事务官一名,名为主簿。
秩序监督者若干,名为捕快。
以上人员由大宋提供相应的佣资,服务于人民。
......
第三。
一个月之后,教会决定,在罗马广场的西北角(原大角斗场遗址)举行集会,对“渎神者”祁雪锋重新进行公开审判,新任主教德立普二世将最终决定原主教对祁雪峰的审判是否公正。
......
第四。
大宋癫王殿下眼见罗马人民生活的窘迫,也深深感觉到在与暴君亨利四世的战争之中,对罗马人民造成的无辜伤害。
为了忏悔这无心的罪恶,癫王决定,在罗马广场南端(原万神庙遗址),与教会合力创办“孔子学院”,让东方的璀璨文化与神的光辉一同照耀罗马。
同时,在学院尚未建成之前,先期设立孔子医院和孔子养善院。
医院将为罗马人民提供先进的免费的医疗服务;养善院将收留在战争中失去家园的老人与儿童。
......
——————————
这四条够仗义吗?
唐奕要是罗马平民,他都得感动的哭晕过去!
先不说第一条,旧罗马的辉煌那本来就是是罗马人民心中的骄傲,大宋不是侵略罗马而是把罗马还给罗马人,这一点足够让所有人兴奋!
当然,兴奋之余,他们也就不再关心大宋还回来的罗马是帝国,还是共和国了。
......
对于普通平民,最重要的其实还是第二条和第四条。
第二条,罗马人自行推举区域的行政官和执法者,这相当于让罗马人自己决定谁来管理自己。
曾经高高在上的罗马官员不再是贵族专属,而很可能是自己身边熟悉的朋友、长辈,甚至就是自己......
浓重的参与感和自由感,让所有生活在最底层的民众开始期盼,乃至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
这条消息一出,立马淡化了大宋军队攻陷罗马造成的恐怖气氛,进而对大宋人的到来,罗马人甚至开始不是那么恐惧了。
对此,唐奕也只能臭屁的一摊手,摆出一副无奈的表情:
“这帮白种人得压抑成什么样子了?”
要知道,皇权不下县,里正、族长治度,还有行政雇佣制,这在华夏都快玩淘汰了的东西,结果就把罗马人高兴成这个样子。
那要是来个科举制度、军功制度......平民也可能当官,甚至是宰相,士兵可以升到将军,那还不把罗马人乐出毛病来?
当然了,罗马人一高兴又忘了一个事儿,特么佣资啊佣资...佣资可是大宋在出。显然罗马人不明白,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的道理。
拿着大宋的工资,你要不帮大宋说好话....可能吗?
....
还有第四条。
这才是这四个声明之中,最厉害的一条!
这是唐奕在宋庠开书院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良版。
说白了,文化入侵谈何容易?
人家说了上千年的语言、写了上千年的文字,信了上千的神。
凭什么就改说你的语言、写你的文字,信你说的道理呢?
这一点,就不是金戈铁马、刀架在脖子上就能轻易改变的了。
怎么办?好办!
迂回战术,曲线救国呗。
首先。唐奕把汉学和教会绑在一起,先消除了天然的疏离感再说。
至于,教会学校里教儒学。神父的课堂上讲科学,会给信仰带来多大的伤害....
那就应该是教会担心的问题了。
...
当然这还不够。医院和养善院这种慈善机构,会进一步抬高孔子学院在罗马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对于连饭都吃不起的罗马平民来说,医疗简直就是奢侈。能把他们从病痛中拯救出来,大宋应该比神更值得敬仰。
这一点唐奕几乎不用怀疑。
看看后世的南美就知道了。
当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一同来到美洲。
西班牙人带去的是枪炮与征服。结果,美洲土著,把西班牙人的头颅挂上了树梢。
而葡萄牙人带去的是礼物与神的仁慈。
结果...
南美甘愿被葡萄牙剥削了几个世纪!最后整个南美说的差不多都是葡萄牙语。
唐奕相信,这招儿要是用的好,那欧洲和大航海之后的美洲没什么区别...
不同的是...
若干年后,欧洲信奉的不再是神,而是儒学。
说的语言、写的文字,也将不再是“西撒克斯方言”而是汉语!
...
————————————
(所谓行政雇佣制,是指古时中国,县一级政府除县令外,都是徭役雇佣制治,捕快吏员,其本质不是国家调派,而是以出徭役的形势,工资都是百姓自行筹措,而非由评廷负担。)
这一章有点少,只两千字。
明天还要去医院,更新依然可能很晚。
调教大宋 第873章 中医对西医(四千字)
坑已经挖出来了,唐奕洋洋自得,只等教会对祁雪峰的重新审判,还其清白,进而彻底动摇教会的地位。
然后就......就等罗马人自己往坑里跳吧。
......
——————
罗马十四个行政区域的选举,唐奕是不打算参与的,只派出人员主持统计,把握大方向即可。
只要不是旧贵族或者激进、仇宋份子,大宋军管之下,基本可以做到“顺应民意”。
至于孔子学院,这倒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建起来的,主要还是从大宋向罗马输送文人比较麻烦。路远不说,主要还是没人愿意离乡背景,需要多费周折。
但是,养济院和医院却不用那么麻烦,随时可以问世,提前为孔子学院造势。
唐奕不是拖拉的性子,四个声明出台不久,先是征用了教会的几处房产供养济院使用,又从埃及调拨了一批粮食和人员,先在罗马广场开起了“粥棚”。
至于医院,那就更好办了,从涯州军内调派医兵出来即可,暂时为罗马穷人提供医疗服务。
......
还别说,立竿见影。
华夏文明,尤其是大宋,最擅长的就是这种以小恩小惠,赢得巨大回报的能力。
粥棚一开,不消一日,罗马城中无家可归或者破产穷人,就都聚集在罗马广场排成了长队。虽然每天每人养济院只免费供应一木碗的清粥或者面汤,但是起码饿不死人。
这大大缓解了罗马城因宋军入侵而造成的紧张气氛,赢得了罗马人的好感。
这些低层民众本来就是战争的受害者、牺牲品,有人能让他们不被饿死,能对他们好,自然很快就忘了宋人不过是外来者。
......
此时,唐奕和曹觉、宋楷就站在罗马广场的一角,看着不远处的宋人给罗马百姓们发放粥食。
曹觉拧着眉头,“我就奇怪了,这种事儿交给你新选出的那些罗马里正、捕快不就得了,干嘛非得用我的人?”
现在施粥的人员都是涯州军里特意选出来的汉人士兵,每天五十人,全军的汉人兵轮留排班。
“你懂个屁!?”唐奕瞪了他一眼。“交给罗马人,那特么这些穷人记的是里正的好,还是大宋的好?”
曹觉无语,做好事儿都这么多花花肠子,简直就不是人。
又看了一眼粥棚那边儿,歪着脑袋更是纠结。
“不过,也是奇怪了,这帮没出息的东西,打进城的时候,一个个生猛的不行,现在又都装的人模狗样,好像特么手上没沾过血的菩萨一般!”
“给老子丢人!”
曹觉说的,当然就是他手下的汉人兵。
打仗的时候,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生怕落后于黎人和侬人。可是一但放下刀枪拿起粥勺,却是换了个模样。
曹老二眼瞅着他们一个个脸上挂着和蔼的笑意,遇到饿的厉害的老人或者小孩还大发善心的多给一勺,俨然把罗马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一般对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