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永不下车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阳电

    画面中,遥遥相望的机器大军,钻出履带式战车的,的确是看起来渺小而脆弱的身影,那确乎是人类,不会错,哪一个管理员的“全产机”也不会蠢到脱裤子放屁,用小型机器人去操控更庞大的战争机器,但……

    使用人类,掺杂到机器武装的对峙之中,这是一种多么愚蠢的行为;

    sk大区的管理员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他竟会是一个旧时代的孑遗,或者傻瓜吗。

    人,在今天这样的时代,究竟还有什么价值。

    扪心自问,方然觉得没有人比自己更清楚,管理员们的看法应该都一样。

    除去探索性、创造性的科学研究,与科研人才的代际更替,除此之外,他委实找不出任何理由,需要在新时代的大区体系中保留“人”的位置。

    不论从哪一方面考虑,那些有自我意识的血肉之躯,都是价值寥寥、风险极高的定时炸弹,至于让人类参与战争机器的运转,更是极度危险的决策,即便一个人控制的战车、机器人,无法反叛而将管理员消灭,但倘若许多人一起行动,哪怕只是出于各自的利益而蜂拥四起,局面也会变得完全不可收拾。

    所以sk大区的管理员,他究竟在想什么,这样做……

    不,除此之外,的确也有另一种可能性,虽然这种可能性也很难说得通。

    假如说,那些影像资料里的“人”,其实都是被人类远程操控的生化仿真人,操控这些仿真人的人类,都被管理员集中在某控制机构内,用这种方式获得人类头脑、思维的灵活性、复杂性,这倒是一种可能的方案。

    人类士兵,或者人类指挥官,撇开血肉之躯的脆弱、培养代价的高昂、随时反叛的风险,其实在现代战场也并非一无是处。

    只不过这种设想,与sk大区实力的估计相对照,却又显得很突兀。

    一个技术水平略微落后于ne的大区,不论技术、资源,甚至人才方面,都很难与自己治下的ne相匹敌,居然有能力研究并装备如此庞大而复杂的远程操控系统,在军队中填充成千上万的仿真人战士,这怎么想都觉得不可能。

    ne大区的情形,方然很清楚,自己正在使用的这一套远程控制系统,加上遍布大区的上百具仿真人,建设与运行成本都十分巨大。

    实力稍逊的sk,更不可能负担得起成千上万仿真人、被成千上万人控制的系统。

    并不是说以sk大区之力,这种系统,也无法被建造并运行得起来,而是倘若其管理员一意孤行,实施这样的计划,则其投入到军事领域的预算就会被削减,继而,毫不意外的在军备竞赛中迅速落败。

    军备竞赛,表面上是一场迷雾中的博弈,其实倒也有迹可循,并不困难。

    且看ne大区,边境线若干地点的武装机器人,不论数量、还是型号都一直在变化,西历1491年全面停战时,编制2,000的某边境防卫部队,在西历1494年底就会膨胀到编制5,000,从机器人到战车的诸多装备型号也会替换。

    这种替换,完全是基于实战的需要,倘若其中一方迟迟没有这样的举措,原因便不言自明。

    若干年来的白令海峡两岸,机器武装的规模、战力,大致遵循这样的规律,ne与sk大区的武装力量始终维持着大致的平衡,这很有力的证明,sk大区的管理员并不是一个傻瓜,很清楚在这时代暴力是唯一可靠的倚仗。




第四五八章 霍肯




第四五九章 渐冻
    “教授,今天你找到我是想谈什么,不必有顾虑,直接讲就可以了。”

    时间有限,是吗,方然其实无所谓,但他的确有一点好奇,asa为什么让斯蒂芬霍肯这样的理论物理学家进入研究小组,现在,这位教授又想说些什么。

    ne大区的战略态势,固然十分复杂,总不见得会与理论物理联系紧密罢。

    “明白,那么我就直言不讳了。”

    驱使替身,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小径上,看起来斯蒂芬霍肯对周遭景象十分享受。

    虽然有仿真人替身的待遇,可想而知,平常这位霍肯教授也没机会随意外出,在研究机构之外的地方走一走,只见他一边走,一边扫视四周,好像是对周围的一草一木都很感兴趣,然后才扭头说到

    “是这样的,阿达民阁下,自从加入ne大区的研发机构,一直以来我都心怀疑问,您将我们这些业内人士集中起来,从事研究,究竟是出于什么动机。

    作为称霸一方的‘阿达民’,现在,您最应该扩军备战、与竞争者争夺天下,不是么。”

    “这正是我的打算,所以,才召集各位来研讨ne大区的形势。”

    意识到霍肯教授,话里有话,方然只是很随意的应付两句,一边审视教授的表情,当然,从仿真人的脸上他并看不出什么来。

    “我们这些人提交的报告,是否真实可信呢,恐怕,您也不会百分之一百的采信。

    或者,我换一个说法,分布在ne大区各研究机构里的专家,学者,为什么会甘于继续从事研究工作,为您的目标而努力,这一点令我十分困惑,我本人可并不认同,替管理员去研究科学技术,是什么天经地义的责任。”

    听到这话,方然略为扬了扬眉毛,他意识到霍肯教授可能是来谈条件的。

    谈条件,作为一个被管理员掌控生死的人物,这想法似乎很无稽,斯蒂芬霍肯的情形却不太一样,他索性直言不讳

    “阿达民阁下,恕我直言,本人之所以考虑这一问题,无外乎是自己的身体健康条件,十分恶劣,哪怕仅仅只是活着,在今天也不是一个多么轻松的选择。

    直白的讲,在罹患‘渐冻症’之后,我曾多次考虑过自戕,结束这漫长而痛苦的人间跋涉,即便出于种种顾虑而没有实施,继续这样活着,其实,倒不如说是没有自戕的能力和机会,才一直苟活到今天。

    但,倘若接下去的人生,只是为割据一方的管理员效尽犬马,就我自己而言,并不认为这样的人生有何意义,也不想将其继续下去。

    我们的科学研究,究竟是为了什么;

    原谅我冒昧,但,您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么,阿达民阁下。”

    理由,科学研究的动机,这种事居然还要给什么理由,方然的第一反应是拒绝。

    眼前的斯蒂芬霍肯,就算身染恶疾、行动不便,但怎么说也还待在时间的列车上,处境比起那些掉落车外的同类,简直已经好了一千倍、一万倍,不仅如此,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生活条件,甚至包括仿真人替身,也完全是拜现代科技所赐。

    如果不是为ne大区工作,身为管理员,自己可不会发一点善心,耗费大量资源去维持霍肯的生活质量。

    为管理员效劳,进而,为活下去而从事科研,这难道不是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吗。

    几乎就要对教授这样讲,片刻后,方然却有点犹豫,他觉得眼前的斯蒂芬霍肯并不是来诘问自己,或者说,用这种问题来激怒一个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的统治者。

    霍肯教授,他之所以这样问,恐怕还真的是出于一种迷惘,真的找不出继续下去的动机。

    “渐冻症”,只是一个俗称,医学上另有连篇累牍的阐述,总而言之,是一种全身肌肉因神经功能丧失而逐渐失能的致命疾病,直到1494年的今天也未能被根治,充其量只能控制其进展,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因此而十分低下。

    这种低下的生活质量,一言蔽之,绝非“替身”所能完全抵消。

    斯蒂芬霍肯的人生,之所以还在继续,客观上是因为一系列先进的支持技术,主观上,还是出于对探究未知的渴望。

    对这样的人而言,为何从事科研,为什么要继续活下去,艰难而痛苦的维持这样的人生,恐怕还真的需要一个说得过去,能够令自己信服的理由,而绝不仅仅是站在管理员之立场上的自己所想的那样,是专门来找自己讨价还价。

    想到这里,左右也一样是闲谈,方然收起了几分戒心。

    “理由,从我的嘴里说出来,恐怕很难有说服力,但现在谈一谈也无妨。

    不知道‘阿达民’这样的身份,在霍肯教授,你的眼里,或者还有你那些同行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存在

    这里我并无意为自己做一些辩解,但你们必须要知道,科学,同样是我本人的信仰,如非一直持有这样的信仰,便断然无法熬过人类文明最黑暗的岁月,直到成为你们口中,‘独霸一方’的管理员。”

    “文明最黑暗的岁月,这可不一定。”

    “也许吧,这是见地的不同。

    身处这样一个时代,你,我,这时代的每一个人,其实都别无选择,只有沿着命中注定的道路走下去。

    就我个人而言,诉求,在会议桌旁早已说的明明白白,活下去,我的诉求仅此而已,但放眼四顾,过去若干年来发生的一切,各位也都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即便这天经地义般的目标,也绝非等闲便可实现。

    倘若不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ne大区,便无法在这时代维持下去,从我本人到各位的一切幸存者,难免会再度陷入战火,在什么地方,痛苦而绝望的死去。

    教授,你过去的人生,一直到今天都饱含着痛苦,恕我冒昧的猜测,但是,

    你也得清楚这一点,最大的痛苦,从来不是源于身体,其他人的人生又在经历一些什么,痛苦的程度,也并不一定就比你轻得多。”



第四六〇章 理由




第四六一章 研发




第四六二章 沉湎




第四六二章 沉湎




第四六三章 兵力




第四六四章 预感




第四六五章 漂移
    如果不能在眼前的竞争中取胜,遥远的未来,便没有资格去经历,更遑论为之而忧虑。

    这样想着,差不多是强迫着收回目光,把事关文明存亡的遥远未来抛诸脑后,早餐桌旁的男人一开始还以为,这是很难达成的目标,但,从餐桌旁离开没多久,他便不出意外的陷入又一天的紧张忙碌之中。

    管理员,一个大区的“上帝”,即便有能力超强的计算机系统辅佐,时间也根本就不够用。

    上午八点开始,照例进入控制室,面对偌大一整片全息显示屏,手指在键盘上疾飞,此时此刻,大区中各子系统呈交的报告正如潮水般涌来。

    asa的初步筛选,会过滤掉其中的95左右,即便如此,每天需要查看、决策的事项,也至少有几十件。

    “人口代际更替的潜在风险”,瞥一眼题目,方然动动手指把调出文本来查看。

    身为一名日理万机的管理员,哪怕有ai辅助,头脑也必须时刻保持清醒,明白什么事情该关注、什么事情可以拖延,又是什么事情根本无需多看一眼。

    基于这种判断,“人口更替”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领域,自己得亲自经手。

    成交上来的报告,标签上,写着ne760,这似乎是一个从事社会、文明动态分析的研究机构,方然想了想,还是记不起来这机构到底是因何而设立,他继续看下去,倒是很快就明白了科学家们要传达的讯息。

    一言以蔽之,根据人类种群的仿真演算,科学家们在担心,以ne大区目前的实有可繁衍人口六百余万,并不足以完成人口代际更替的任务。

    六百多万人,加上“过剩”的男性和老人,总数达一千万之众,居然无法承担“人口代际更替”的寻常任务,方然起初是很怀疑这点,他甚至在想,这会不会是研究机构里的活动书柜们在危言耸听,或者有意戏弄。

    不过,继续拜读分析报告,他还是逐渐理解了这一结论。

    科学家们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十分简洁,就是在目前东北太平洋大区其他大区也一样的封闭态势下,仅仅依靠几百万年轻男女的自由结合,繁衍生息,则“大区内之全体民众”这一种群的基因分布,就会缓慢而持续的变动。

    这一预测,在方然的意识中,很自然的让他想到哈迪温伯格定律。

    这一定律的表述,简而言之,是对于足够大、随机繁衍、没有外来基因引入的种群,倘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种群的基因分布总会趋于稳定,经过一段时间后,种群中某基因的各分型之比例,会自动趋近于稳定值,至多略有波动。

    以东北太平洋大区的上千万人口,难道,还不足以体现出哈迪温伯格定律的作用吗。

    带着这一疑问,方然继续看下去,才逐渐明白了科学家们想表达的,并不是整个大区之人口的基因分布,会一直持续变动。

    而是这些人口的稳态基因分布,无法预测,因而隐含着一定的风险。

    原因在于,与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相比,今天的ne大区,乃至世界上其他大区的人类种群,正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局面,每个种群都空前严格的与其他种群隔离,除非有意为之,否则便不存在任何基因交流的渠道和机会。

    这一态势,是哈迪温伯格定律的前提之一,现在已严格的被满足。

    在这样的基础上,另一个现实,则是今天人类种群的生存状态,周遭环境,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尽相同。

    近一万人居住在十平方公里的定居点内,人口密度达1,000人平方公里,这一数据,不仅比当年之联邦的数字高了三十多倍,也超过某些人口十分密集之国家、地区的人口密度,是相当惊人的。

    除此之外,这一万人生活其间的环境,从琐碎生活、到长远前景,也和人类曾经历过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尽相同,甚至有极大的差异。

    在这种态势下,环境对基因的选择压力,显然依旧存在,某些时候还会表现的很强大。

    但,即便观察到这一切,任凭科学家们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收集资料进行推演,也没办法准确的判断出,ne大区群体的基因演化,会导向一种什么样的稳恒态。

    基因变迁,长远看来会让东北太平洋大区里的人,变成一种什么样的亚型,现在还未可知。

    读完这一篇学术报告,方然大致明白了科学家们的忧虑,但是,对他们进而提出的一些解决策略,却没有多大的兴趣。

    基因迁移,长远看来是一种未知因素,那怎么应对才好。

    在这一问题上,ne760与相关研究机构里的研究者们,见解可谓五花八门,给出的解决方案,从“新生儿基因工程”到“繁衍控制与审查”,凡此种种,还真是让方然大开眼界,意识到科学家的脑洞是有多大。

    譬如说,为有意识的干预、控制人口代际更替,不管使用什么规则,某几位科学家的联名签署,都认为“繁衍控制”是一种可行的策略。

    具体的实施手段,是将治下男女的配对,从“自由交往”改为“算法控制”,以一种比较安全的算法来决定谁应该与谁繁衍,用这种方式来扰乱哈迪温伯格定律,进而以人类的意志,塑造出想要的基因型分布律。
1...131132133134135...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