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下车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阳电
失去工作,对普通民众而言,意味着失去唯一的收入来源。
继而,或迟或早,在坐吃山空耗尽存款后,也就意味着彻底丧失支付能力。
一旦丧失支付能力,他们的需求,从吃饭到娱乐的所有生活需要,在资本眼中,就等同空气,没有任何加以满足的必要。
因为他们兜里没钱,甚至付不起一切生活所需的成本,更遑论提供利润。
一旦将这前景与it大潮结合起来思考,就并不难明白,在一切以利润为轴心、而非以人的需要为轴心运转的联邦,信息技术,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系统的爆炸式发展,对普通民众而言,注定是祸非福。
对未来的退休者,一劳永逸退出生产循环、仅靠401k维持生活,表面上似乎逃过一劫。
甚至还真有人会如此幼稚,以为到那时,退休者只要按月从账户中取出马克,就可以安然购买从陪伴仿真人到医疗机器人的一切科技成果,安度优裕的晚年。
只消想想401k的运作模式,就会明白,这不过是在做白日梦。
退休者在401k框架内的退休金,别无来源,只能完全依赖劳动者的费用缴纳,这是铁律。
随着信息大潮的洗礼,伴随新一代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的出现,普通劳动者将会大量失业,失去基本的经济来源。
当他们穷困潦倒,连活下去都成为一种奢望时,还会有缴纳401k的觉悟和心情吗。
即便有觉悟,也有心情,兜里连买饭的钱都没,又拿什么去缴纳。
没有缴纳,401k的资金池将迅速干涸,退休金又会怎么样,各位尽可以自行揣测。
一切,就在不远的将来,所见所想令方然脊背发寒。
虽然对自己而言,追寻永生,就意味着与现实社会的寻常生活告别,401k也好,其他社会体系也罢,和追寻者几乎都没有一点关系,他也用不着为此烦恼。
但提前洞悉这一切,未卜先知,看到人类文明的晦暗未来,他还是难免伤感。
人,人类,人类文明,倘若从一开始就知道,跨越数千年、数万年的漫漫长路,会通向这样暗无天日的终结,一代代的先行者,会不会因此而气馁,质疑自己披荆斩棘,奋力前行,这样做的意义又在哪里。
一切的一切,对人,人类,乃至人类文明,无非是为了延续自身。
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it的浪潮,最终却会反噬这世界,让文明堕入黑暗的深渊。
那么是科学技术的错吗,不,方然绝不这样认为。
利剑,面对残酷大自然时的唯一倚仗,科学,是他的信仰,也是人类文明存续至今、甚至取得光辉灿烂成就的根本推动力。
人工智能也好,无人武器平台也好,智能家政、医疗、陪护机器人也好,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本身并没有对与错,问题只在于,人类社会的运行体制,究竟会让哪些人、又不会让哪些人享受到这些现代科技的成果。
淘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占泥,鳞鳞居大厦。
古老国度的谒语,一针见血,直刺问题的根源。
科学,不是罪恶,信息技术,不是罪恶,替代人类劳动的机器人,更不会是罪恶。
一群人组织起来占有劳动者的辛勤成果,支付远小于总产品价值的所谓工资,就理直气壮将全部产品据为己有,甚至在这些产品有了智能、能自行完成扩大再生产时,将劳动者一脚踢开,任由丧失了任何生产、生活资料的劳动者自生自灭,
这,才是从古到今一切人间惨剧的根源,是世间最肮脏、最卑劣的滔天大罪。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此时此刻,遥想人类文明的未来,卡奥海因里希的话,恍若洪钟,又一次在年轻人的耳边回响。
但面对这一切,自己,又能做什么呢。
……
永生,归根结底,是一个人的事。
社会的变迁,文明的兴衰,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方然曾这样想。
但在阅读过“匿名者”的绝笔后,心中的隐约不安,浮出水面,才让他意识到这一想法的片面之处。
脱离人类文明,脱离人类,单纯以一个人的身份永不下车,是没有意义的。
并非主观上认定的无意义,而是那样的状态,不管如何想象,都将不再是一个“人”的永远活着,而是某种无法描摹的异象。
至于说,那样的异象,究竟是否能被“那个人”欣然接受,甚或如坠炼狱,或许是那一天终究太过遥远,现在的方然,站在西历1479年的时间节点上,还没办法看得清楚,甚至缺乏模糊的印象。
正因如此,眼见世界一天天走向末日,他才难免忧虑。
但这样也是没有用的。
社会,人类文明,盖亚的生物圈,究竟怎样才能拯救所有这一切,现在的他,还没找到答案。
岂但是自己想不出来,每当夜深人静,忙完一整天的繁重日程后,睡前片刻遐想,他也时常会想起那消逝在网络中的“匿名者”,想到他所写下的一切。
追寻永生,认真对待这一切的同类,想必都是人类中的佼佼者。
具体到“匿名者”,能在飞来横祸的打击下,顿悟这一切,甚至留下了绝笔,其人的眼界,能力,思维和头脑,更强大的难以想象。
即便是强如此人,面对这一切,也没能找到答案。
难道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吗。
第二三七章 资金
与罗伯特布朗教授的生意相比,末日储备,在联邦是一项“全民皆宜”的活动。
早在冷战时期,由于当局的宣传和灌输,普通民众对万里之遥的莫斯科充满了厌恶与恐惧畏,浑不知正是联邦一手在尤洛浦降下铁幕,挑起了冷战,还真以为红色巨人会用核弹开路,踏上联邦所在的北大陆。
出于对战争,尤其是核战争的恐惧,很多人都想有一些万全之策。
也正因为理想联盟的存在,联邦的资本家,才担忧暴动而不敢过分苛待劳动者,让冷战时代的联邦民众有了可观的收入,有钱有闲的劳动者们,当然更包括家财万贯的工场主,才纷纷有了储备物资、建立避难所的嗜好。
这种嗜好,差不多一直延续至今,即便经济危机时也未曾中断。
过去,沉浸在追寻永生的思考和行动中,对联邦社会没有极其全面的观察,方然对避难所的认识,差不多仅限于布朗教授承接的那一种。
但求生的欲-望,不分贫富,是联邦大多数民众都有的诉求。
尤其在当今时代,“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it精英们,身在信息技术的潮头,头脑又聪明得很,在预见人类世界那并不美妙的未来之后,更会不遗余力的、去设法谋划浩劫降临之后的生活。
这种诉求,和行动,之前调查ibm夏洛特研发中心时,方然并未搜集到很多信息。
来到研发中心后,和同僚们打了一段时间的交道,他才渐渐明白这些家伙都在做什么,每个月的丰厚薪水,又大半是花到了哪里去。
一言蔽之,用不着亲自观察同僚的生活,asa监测到的物流系统信息,就足以证明。
对研发中心的员工,公司提供条件优越的居住环境,不过,大概是出于狡兔三窟的考虑,一大半职员都会在市郊另寻住处,只把在公司的公寓当做午休、或者加班时落脚的宿舍,也难怪方然住进来后,并没见多少人来来往往。
这些职员在公司外的住宅,可想而知,都会储备有相当数量、品种的物资。
储备物资,在方然眼里是一种不太明智的行为,按他的判断,当人类世界的浩劫降临时,社会规则乃至法律都会崩解,除非拥有足够强大的暴力,否则,囤积再多的物资,也不过是替暴力的掌控者代为保管。
正因如此,一开始,他并没有任何跟风的想法,反而觉得他们挺蠢。
但是在尝试动用asa、却因为算力限制而无法得到有价值结果之后,他才意识到,掌控盖亚表面的互联网络,成为“那个人”,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在达成最终目标前,至少,要保证存活,自己最好也是做两手准备。
再者说,即便是从隐匿身份的角度,让托马斯安生表现的和同僚们一样,也是很有必要。
一旦打定主意,接下来,方然就拨出大笔资金,在夏洛特郊区的租用住宅、乃至公司的住处,储备种类繁多的各种物资。
制定采购清单时,他的标准,则是尽量减少投入的金钱。
并非内心深处认定这是一种无用功,而是在来到夏洛特后,眼见西历1480年将至,规划在科罗拉多的第三座“准末日避难所”也该开工,而这同样需要大量资金。
第三座避难所,价值,和前两座避难所一样,方然并不准备真的启用。
而是作为隐匿身份的道具,与托马斯安生的遗体一道,完成身份置换行动的最后一环。
这座避难所的作用,时间上看,并不是十分的紧迫,按方然的推测,永生追寻者掌控盖亚大局、开始火并,怎么讲也应该是在第三次盖亚大战之后,以自己现在的经济能力,承担这么一座耗资百万马克级别的工程,也的确不容易。
但为今之计,此事却无法再等待太久;
不是他方然等不起,而是这世界,距离又一次全面战争的爆发,分明已越来越近。
第三次盖亚大战,究竟会因何而起,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向前推进,受限于时间精力,他还没有详细推演过。
但一旦战争爆发,联邦的社会运转必定剧变,却是肯定的。
到那时,在战时体制的大框架下,别说筹措百万马克的资金会更困难,即便手握资金,恐怕也找不到承包商、施工队来干活。
一边需要大量资金,一边则继续装样子,几个月后,住处大概存放了从口香糖到双管猎枪在内的物资和装备,对这些网络渠道采购的物资,方然只是有选择性的检查、启用,借机将自己所需的武器等混入清单里,一并采购。
末日,不管具体形态怎么样,迟早是一定会来。
如果说在此之前,这种判断,只是自己一个人的念头,那么在发觉公司同僚的行动后,方然就深刻意识到,为末日而未雨绸缪,并不是什么暴露身份的冒险行径。
只因“畏死求生”的想法,人皆有之,不仅联邦的有钱人在密建避难所,在夏洛特为it巨头贡献利润的所谓中产,也有同样的焦虑,也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应对危机的一切准备。
看到危机的人,无一例外,多少都认真思考过“如何应对”的难题。
即便都能看透大局,人类,也没有真正同心协力、应对危机的策略,而是像现在这样一盘散沙、各自为战。
即使他也明白,类似于ibm内网中活跃的小团体,想必会在应对浩劫时群策群力、协同行动,这种合作关系也仍然十分脆弱,和平年代也许可以一力同心,浩劫真正降临、社会秩序瓦解时,这种合作能否持续,能持续多久,都很难讲。
当个体利益彼此不相干,甚至有冲突时,合作,注定无法长久。
对一切洞若观火,方然的生活,便一如既往。
甚至于,和在学校读书时相比,现在的生活节奏反而更有规律,要担心的风险也更低。
夏洛特研发中心,是ibm的私产,和各色人等来来往往的大学相比,遭遇意外乃至袭击的概率要低得多,寻常蟊贼连大门都进不来,平时偶然见几个同僚,或者上司,asa给出的风险评价也极低。
第二三八章 山雨
(防d设置,很快恢复)
早在冷战时期,由于当局的宣传和灌输,普通民众对万里之遥的莫斯科充满了厌恶与恐惧畏,浑不知正是联邦一手在尤洛浦降下铁幕,挑起了冷战,还真以为红色巨人会用核弹开路,踏上联邦所在的北大陆。
出于对战争,尤其是核战争的恐惧,很多人都想有一些万全之策。
也正因为理想联盟的存在,联邦的资本家,才担忧暴动而不敢过分苛待劳动者,让冷战时代的联邦民众有了可观的收入,有钱有闲的劳动者们,当然更包括家财万贯的工场主,才纷纷有了储备物资、建立避难所的嗜好。
这种嗜好,差不多一直延续至今,即便经济危机时也未曾中断。
过去,沉浸在追寻永生的思考和行动中,对联邦社会没有极其全面的观察,方然对避难所的认识,差不多仅限于布朗教授承接的那一种。
但求生的欲-望,不分贫富,是联邦大多数民众都有的诉求。
尤其在当今时代,“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it精英们,身在信息技术的潮头,头脑又聪明得很,在预见人类世界那并不美妙的未来之后,更会不遗余力的、去设法谋划浩劫降临之后的生活。
这种诉求,和行动,之前调查ibm夏洛特研发中心时,方然并未搜集到很多信息。
来到研发中心后,和同僚们打了一段时间的交道,他才渐渐明白这些家伙都在做什么,每个月的丰厚薪水,又大半是花到了哪里去。
一言蔽之,用不着亲自观察同僚的生活,asa监测到的物流系统信息,就足以证明。
对研发中心的员工,公司提供条件优越的居住环境,不过,大概是出于狡兔三窟的考虑,一大半职员都会在市郊另寻住处,只把在公司的公寓当做午休、或者加班时落脚的宿舍,也难怪方然住进来后,并没见多少人来来往往。
这些职员在公司外的住宅,可想而知,都会储备有相当数量、品种的物资。
储备物资,在方然眼里是一种不太明智的行为,按他的判断,当人类世界的浩劫降临时,社会规则乃至法律都会崩解,除非拥有足够强大的暴力,否则,囤积再多的物资,也不过是替暴力的掌控者代为保管。
正因如此,一开始,他并没有任何跟风的想法,反而觉得他们挺蠢。
但是在尝试动用asa、却因为算力限制而无法得到有价值结果之后,他才意识到,掌控盖亚表面的互联网络,成为“那个人”,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在达成最终目标前,至少,要保证存活,自己最好也是做两手准备。
再者说,即便是从隐匿身份的角度,让托马斯安生表现的和同僚们一样,也是很有必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