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永不下车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阳电

    毫无疑问,面向未来的“自产机”,一切底层构件也都要符合fscim框架。

    接触fscim的时间不长,一开始,这份工作对方然还挺有挑战性。

    “自产机”的本质是什么,推而广之,完全自动化的生产过程,将会把人类世界推入怎样的境地,这些深奥的问题,并不是他现在优先考虑的东西,而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锂聚合物电池apms”项目上,获取讯息并积累经验。

    和aig小组的气氛不同,在计算机基础研发组,同僚们的关系相对而言会更轻松。

    在方然看来,是因为这里并未云集一大批崇拜人工智能、认为掌控ai就能掌控一切的疯狂天才,而大抵都是对自动化、智能化很感兴趣,而对这一切将引发人类世界何种剧变不甚了了的实干家。

    说来可笑,身为世界的悲观论者,自己都不愿与思想上的“同类”待在一起。

    反而是在方然眼中,那些看不透文明未来的同事们,从思想到行动还更阳光、更让人觉得舒服些,让他感觉到自己还生活在人间。

    甚至于,其他还有好几个乐观的理想主义者,真的认为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体系,可以将人从繁重的生产劳动中一劳永逸的解放出来,在不远的将来,劳动者无需挥洒汗水,而只要从事优雅的创造性工作。

    从理想主义的角度,面对划时代的“自产机”,这的确是一种很容易出现的幻觉。

    问题只在于一点:

    究竟是谁,将切实掌控这生产的体系。

    如果是联邦社会的所有人,甚至,是盖亚表面的所有人,那么,在“自产机”高度发达的那一天,人类就将迈入天堂。

    反之,如果是极少数人,到那一天,人类就将掉入地狱。

    当然这是理论情况,实践中,文明要掉进地狱,也根本不需要“自产机”发展到极致,在这至少几十年的漫长过程之前,盖亚大战,就足以充当一切的导火索,将人类千万年来积累的文明成果毁灭殆尽。

    世界的长远前景,着实堪忧,但既然不是因追寻永生而起,方然就不在乎。

    相反,他很适应基础研发组的氛围,不仅每一天都早出晚归、在工作室忙碌很久,偶尔还会和比较友善的同事们闲谈几句,这样做并非只为了营造托马斯安生人畜无害的形象,也借此侧面了解一下赫伯特西蒙最近的动向。

    和四处奔波的大忙人肯汤普森相比,赫伯特西蒙的行踪,则可以说是“深居简出”。

    来夏洛特研发中心之前,方然只对这一个名字有印象,进入基础研发部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他倒是见过西孟先生很多次,这位年过五旬的资深专家,基本上每周都会组织一次部门范围内的讨论会,听取众人的意见,然后向在座者介绍近一段时间来的研究热点,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和很多企业里的类似流程不一样,基础研究部的讨论会,不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很务实,原本对fscim理解有限的方然也收获不小。

    但西蒙先生的畅所欲言、悉心指导,仅局限在会上,其他时间则很少在工作室露面。

    对一位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者而言,时间,显然十分宝贵,或许是和方然的观点类似,无意参与到it领域未来控制权的争夺之中,又或者是对人类文明的未来持不同看法,总之,不论日常观察,还是通过网络窥探,方然都没发现赫伯特西蒙有什么异常的迹象。

    而asa31的监控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基础研发部的人身安全风险,相比在aig时更低。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说,夏洛特研发中心的野心家们,全都集中在aig项目组中,与世无争的则都去了基础研发部门么。

    可能有这样的因素,不过,考虑到环境、氛围对人思维的影响,工作了几个月的方然也意识到,为apms之类体系开发底层构件,或者为通用型系统提供底层支持,类似的研发活动,的确很难让工作者有掌控大局的体验,进而,也很难让参与其中的人野心膨胀,萌生争夺控制权、称霸盖亚的念头。

    与承担军方项目的aig2、aig3小组不同,基础研发部的工作,完全是为应用提供底层的支持,与联邦军方、军队体系乃至其他暴力系统都几乎没有直接的关联。

    且不说研发部的成果,即便是这些底层构件支持的apms、通用ai等系统,面向的也是联邦、乃至全世界的民用市场。

    即便“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从核电站到低压电器元件的很多领域,都颇有建树,但把持这些领域,似乎也和“掌控盖亚”的目标毫无关联。

    相比之下,倘若一直从事诸如“复仇女神”的研发,因此而产生危险的念头,则实属寻常。




第二四四章 链条
    (防d设置,很快恢复)

    一旦这样的改造完成,掌控安普公司的股东和董事们,就可拥有一部完全自主、排除任何人为干扰的利润机器。

    到那时,像“安普”这样的企业,就不再需要雇佣员工,只靠人工智能就能维持生产运转,完成从原料采购到成品交付的一整套流程,进而让办企业、开公司成为简单直白的资本运作,只要投资采购“自动化产品制造体系”,就能源源不断的获得产出和利润。

    到那时,联邦的一大批普通劳动者,则将失去利用价值,进而失去工作。

    只有少数研发与技术人员,暂时还有岗位,任务则是将it领域与其他生产领域的技术结合起来,制造越来越多的apms。

    这种机器,不管缩写是什么样,方然则将其称作“自产机”。

    在夏洛特研发中心,具体的讲,其中的民用it系统工程部门,一大半的岗位都围绕“自产机”进行,此外就是fscim体系的研发岗,和少量技术支持、运行维护的外派岗位,而方然的工作,就是在赫伯特西蒙的带领下,为“自产机”和类似的体系提供底层构件。

    毫无疑问,面向未来的“自产机”,一切底层构件也都要符合fscim框架。

    接触fscim的时间不长,一开始,这份工作对方然还挺有挑战性。

    “自产机”的本质是什么,推而广之,完全自动化的生产过程,将会把人类世界推入怎样的境地,这些深奥的问题,并不是他现在优先考虑的东西,而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锂聚合物电池apms”项目上,获取讯息并积累经验。

    和aig小组的气氛不同,在计算机基础研发组,同僚们的关系相对而言会更轻松。

    在方然看来,是因为这里并未云集一大批崇拜人工智能、认为掌控ai就能掌控一切的疯狂天才,而大抵都是对自动化、智能化很感兴趣,而对这一切将引发人类世界何种剧变不甚了了的实干家。

    说来可笑,身为世界的悲观论者,自己都不愿与思想上的“同类”待在一起。

    反而是在方然眼中,那些看不透文明未来的同事们,从思想到行动还更阳光、更让人觉得舒服些,让他感觉到自己还生活在人间。

    甚至于,其他还有好几个乐观的理想主义者,真的认为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体系,可以将人从繁重的生产劳动中一劳永逸的解放出来,在不远的将来,劳动者无需挥洒汗水,而只要从事优雅的创造性工作。

    从理想主义的角度,面对划时代的“自产机”,这的确是一种很容易出现的幻觉。

    问题只在于一点:

    究竟是谁,将切实掌控这生产的体系。

    如果是联邦社会的所有人,甚至,是盖亚表面的所有人,那么,在“自产机”高度发达的那一天,人类就将迈入天堂。

    反之,如果是极少数人,到那一天,人类就将掉入地狱。

    当然这是理论情况,实践中,文明要掉进地狱,也根本不需要“自产机”发展到极致,在这至少几十年的漫长过程之前,盖亚大战,就足以充当一切的导火索,将人类千万年来积累的文明成果毁灭殆尽。

    世界的长远前景,着实堪忧,但既然不是因追寻永生而起,方然就不在乎。

    相反,他很适应基础研发组的氛围,不仅每一天都早出晚归、在工作室忙碌很久,偶尔还会和比较友善的同事们闲谈几句,这样做并非只为了营造托马斯安生人畜无害的形象,也借此侧面了解一下赫伯特西蒙最近的动向。

    和四处奔波的大忙人肯汤普森相比,赫伯特西蒙的行踪,则可以说是“深居简出”。

    来夏洛特研发中心之前,方然只对这一个名字有印象,进入基础研发部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他倒是见过西孟先生很多次,这位年过五旬的资深专家,基本上每周都会组织一次部门范围内的讨论会,听取众人的意见,然后向在座者介绍近一段时间来的研究热点,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和很多企业里的类似流程不一样,基础研究部的讨论会,不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很务实,原本对fscim理解有限的方然也收获不小。

    但西蒙先生的畅所欲言、悉心指导,仅局限在会上,其他时间则很少在工作室露面。

    对一位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者而言,时间,显然十分宝贵,或许是和方然的观点类似,无意参与到it领域未来控制权的争夺之中,又或者是对人类文明的未来持不同看法,总之,不论日常观察,还是通过网络窥探,方然都没发现赫伯特西蒙有什么异常的迹象。

    而asa31的监控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基础研发部的人身安全风险,相比在aig时更低。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说,夏洛特研发中心的野心家们,全都集中在aig项目组中,与世无争的则都去了基础研发部门么。

    可能有这样的因素,不过,考虑到环境、氛围对人思维的影响,工作了几个月的方然也意识到,为apms之类体系开发底层构件,或者为通用型系统提供底层支持,类似的研发活动,的确很难让工作者有掌控大局的体验,进而,也很难让参与其中的人野心膨胀,萌生争夺控制权、称霸盖亚的念头。

    与承担军方项目的aig2、aig3小组不同,基础研发部的工作,完全是为应用提供底层的支持,与联邦军方、军队体系乃至其他暴力系统都几乎没有直接的关联。

    且不说研发部的成果,即便是这些底层构件支持的apms、通用ai等系统,面向的也是联邦、乃至全世界的民用市场。

    即便“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从核电站到低压电器元件的很多领域,都颇有建树,但把持这些领域,似乎也和“掌控盖亚”的目标毫无关联。

    相比之下,倘若一直从事诸如“复仇女神”的研发,因此而产生危险的念头,则实属寻常。



第二四五章 全产
    一旦掌控了自动化生产体系,原则上,只要下达命令,体系就能根据管理员的指示,自行调整生产流程,制造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如果掌控的生产体系,灵活性够强,规模也够大,就无须与其他竞争者争夺现有暴力体系的控制权,而完全可以自立门户,协调资源与产出,打造出一支绝对忠诚的无人化、智能化机器大军。

    对尔虞我诈、惊心动魄的暴力争夺而言,这,的确是一条捷径。

    然而唯一的问题在于:

    迄今为止,人类世界的智能化生产体系,还远不足以实现“按指令制造出任何产品”的终极目标。

    方然最熟悉的apms,最接近前述定义的一种自动化体系,由“国际商用机器”的几百名it研发工程师,配合电池制造领域的技术专家,也要历经数年才能拿出一套实用方案,不仅代价高达三十亿联邦马克,体系的功能,也仅限于按指令制造不同规格的锂聚合物电池。

    锂聚合物电池apms,顾名思义,只能生产电池,而没办法按指令调整产线,制造出其他工业品。

    至于导引头、电磁线圈或爆炸物等武器模块,更是连想也别想。

    “自产机”,按方然的朴素定义,是能够自主完成某一系列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体系,这种体系的无人化水平很高,原则上,是可以完全脱离人的因素而完成生产流程。

    但其灵活性就逊色于传统的生产线,在设计指标里,根本就没这么一项功能。

    现状如此,至少在眼前的时代,一个掌控了全世界“自产机”的管理员,仍不具备任何与传统暴力体系叫板的实力。

    但是遥望未来,“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也好,联邦的其他it巨头也罢,显然不会满足于“自产机”这样的初级产品,而是会在一系列类似产品的基础上,着手研发更加庞大、功能更强的新一代智能化生产体系。

    这并非方然的臆想,而是出现在ibm计算机基础研发组中长期规划里的条文。

    换言之,业界对“自产机”之后的发展,已经有了大概一致的思路。

    在apms之后的智能化系统,会实现什么样的功能,对此,方然也进行过前瞻性的研究。

    在广泛“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与ieee、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等国际组织的文献资料后,证实了自己的猜测,下一代自动化制造体系的产出对象,将不再是局限于某一领域、某一门类的产品,而是apms本身。

    能够自动化产出apms的体系,名称可以叫做automaticalpipelineoutputsystem,也就是文献中出现过好几次的apos。

    方然则有自己的见解,按简单、明了的原则,他更愿意将其称为“全产机”。

    顾名思义,所谓“全产机”,并不是直接制造出一切门类工业品的巨大机器,而是能根据指令,生产出不同门类产品所对应的“自产机”的,具备高度灵活性的“自产机之源”。

    “全产机”,一旦被研发出来,将会引发世界工业体系的剧变。

    如果说,现阶段像“锂聚合物电池apms”的存在,只是威胁到了一些传统制造企业的生存,那么在“全产机”出现后,即便像夏洛特研发中心这样的智力密集型机构,也会因此而遭遇严重的冲击。

    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一旦人工智能掌控的“全产机”,能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制造出多种门类的apms

    那些研发“自产机”的工程师,从码农到技工,统统都会失业。

    下一代智能化生产体系、apos的出现,具体的时间节点,业界尚没有定论,从事基础研发工作的方然也说不上来。

    但是在明确了这一发展方向后,再看每天的工作,伏案于工作室的年轻人就格外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和工作室其他同僚正在做的事,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在为自己和同一领域的无数劳动者们开掘坟墓。

    it领域的前沿研发,不论围绕互联网络、数据挖掘还是基础体系,本质上都是在为“人工智能”的主攻领域而服务。

    而人工智能的极大发展,不仅催生了apms的出现,或迟或早,必然催生出apos。

    面对能够按需制造出一大批apms的“全产机”,可想而知,除最尖端研发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外,不仅传统工业领域会哀鸿遍野,就连现在如火如荼的it领域都无从幸免,甚至连托马斯安生现在的岗位,都可能被无情的替代掉。

    哦,这样说也未必正确。
1...5556575859...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