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第一媳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连小君

    入了九月以后,朋普就是一场接着一场的雨,似乎没有停的趋势,蔡氏也躺在榻上病了许久,不见痊愈。冯老安人请了几个大夫过去瞧了,断断续续吃了几副药,还是老样子。

    整日秧秧的,没有半点精气神,说话吃饭都没有力气,需要人专心伺候着,像是已经时日无多了。

    蔡氏病着,冯老安人也不愿把管家的担子落在自己身上,就让自己身边的紫娟暂代了蔡氏管家,不过这期间,顾礼华倒是纳了蔡氏院里的一个小丫鬟红梅做妾。

    蔡氏躺在榻上病着,顾礼华也不敢让人大操大办,请了林氏身边伺候的梁嬷嬷做了全福人,带着红梅到冯老安人身边见过之后,又到了祖宗祠堂磕过头之后,冯老安人赐下了一对翠玉莲花金丝缠枝镯子,红梅也算是嫁到了顾家。

    前些日姜知明为了讨顾玉棠高兴,特地让人在顾玉棠院里的廊下也装上的暹罗带过来的西洋玻璃,还让人送了一只金丝雀和一只白色绒耳猫过来,姜知明还担心顾玉棠养不好这雀儿和猫儿,特地从卖雀儿猫儿的暹罗商贩那里,买了一个专门教养这两只动物的小厮。

    那小厮原先叫扎西,顾玉棠总觉得怪怪的,就改名为阿罗。

    屋外的雨还在刷刷地下着,顾玉棠让人在廊下支了桌子凳椅,坐在了廊下看着外头的蒙蒙细雨。她今日穿了件杭白色的绣猫儿扑蝶的褙子,戴了几支素银镶珠的簪子,簪子上头还嵌了一串碧玉串成的流苏。瞧着姜知明这几日没有出门,一直待在院子里,

    ,就想问问他的情况,把在廊下扫地的大寒喊了过来。

    “大寒,姜家公子这几日还待在房里吗可曾去过什么地方没有?”

    自从那日自家姑娘从街上回来之后,似乎就变了,原来对姜家公子还冷冷淡淡的,一副爱搭不理的模样。如今可是要早中晚,向她问三次姜家公子在干什么,若是她回答不出,还要被她说几句。

    大寒心里已有准备,从容不迫地道:“姑娘,姜家公子这几日都歇在院里,听说是染了风寒,在屋里头养着呢,姑娘要不要亲自过去看看?”

    顾玉棠脸上微红,大寒这个丫头,倒是早就把她摸得透透的了,知道她心里头记挂着姜知明,不好的明说,就直接问了顾玉棠要不要过去看看,她是回答去也不行,不去也行,陷入了两难的地步。

    不过她仔细想想,姜知明那么健硕的一个人,怎么会被小小的风寒击倒呢?她还是不过去亲自瞧了,免得遭府里头的其他丫鬟瞧见了,平白惹人非议。

    她是不能亲自去瞧,但是大寒能去,送点补身子的药物过去,顺带打探打探消息,也是可行的。

    顾玉棠心里定了主意,带了笑意,就对着大寒吩咐道:“大寒,前两日我不是同祖母说我胸闷气短吗她让梁嬷嬷给我送来的几支补气的老山参,你拿了钥匙之后,把箱笼打开,把里头那几支老山参拿出来,用那个黑漆雕花的匣子装好,送过去给姜家公子。”

    大寒接过了顾玉棠递给她的钥匙,只是迟迟未动,只道:“姑娘,您不是说那几支老山参要派人送回去给太太吗如今怎么就舍得拿出来送给姜家公子了?”

    顾玉棠笑了笑,不理她,道:“咱们还不着急着回去,祖母那里还有好些补气的老山参,大不了咱们到时候再向她讨几支就是。咱们上一次从姜知明那里拿走了那么多山参,如今还几支回去,也是理所应当。”

    既然自家姑娘都这样说,大寒也不好自讨没趣地问下去,转身就去了顾玉棠堆放箱笼的侧房里头




第一百六十六章 风云(四)
    顾玉棠不进去屋里,阿华也没辙,只能自己进去屋里,把顾玉棠那件用鹅毛编织的大氅拿了出来。阿华还记得,这是去年姑娘的生辰,老夫人送她的生辰礼物。仔细想想,姑娘今年的生辰,也快到了。

    阿华把鹅毛大氅披在了顾玉棠的肩上,又吩咐小丫鬟把隔廊的帘子放了下来,挡住了迎面吹过来的穿堂风。

    不过竹帘有缝隙,无论用多么厚实的竹帘,风都能轻松从竹帘的缝隙里穿过来。

    阿华把刚沏好的茶摆在顾玉棠身旁的小桌上,想起来先前她出去发生的事,就道:“姑娘,方才我从齐夫人那里回来的时候,路过了冯老安人的屋子,红姨娘正在屋子里头和冯老安人学管家呢。想来再过些时日,冯老安人就会让红姨娘替了紫娟姑娘,来管着府里头的琐事。”

    “我觉得倒是不会,红姨娘跟着冯祖母学了管家,未必以后这二房就由她来管。一来,红姨娘资历太浅,又没有根基,家里头没有帮衬的人,压不住那些个大丫鬟大管事。二来,世家大族都是由太太管家主事的,太太还活着,让一个姨娘来管家,这不是惹人非议吗”顾玉棠捧起旁边冒着热气的茶盏,轻轻饮了半口。

    林氏前些日子叮嘱了她,要顾玉棠少管些闲事,如今二房正是多事之秋,还告诫自己千万别卷了进去。

    阿华没想到,自家姑娘还懂这些。是呀!当家太太还在世,若是让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姨娘来管家,行使了太太的职权,传了出去,这就是宠妾灭妻,要遭人非议的。

    阿华望着顾玉棠,轻轻一笑,道:“姑娘能想到这些,阿华已经觉得很欣慰了。我家姑娘,长大了,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了。”

    阿华说的没错,在二房客居的这大半年里,顾玉棠学到了很多,也懂了很多。

    冯老安人既是二房的老夫人,又是二房实际的掌舵人,若是谁讨了她的欢心,那么他在二房就会有立锥之地。若是和冯老安人过不去,那么他在二房活得也会很艰难。

    且冯老安人为人和善,对待丫鬟婆子们也很谦和,很多房里的丫鬟婆子,都巴不得到冯老安人院里去伺候。

    蔡氏虽说是二房的管家大太太,可做事总拿不定主意,总是要让人去请示了冯老安人,她才能顺顺利利地做下去。府里头的丫鬟婆子最会看风使舵,瞧着蔡氏都亲自去请示了冯老安人,更是不把蔡氏放在眼里,做事更是消极怠慢。

    顾玉棠细细想了之后,觉得若蔡氏不是个拿不定主意的人,是个有自己主意的人,那么冯老安人也不会这样待她了。有了自己的主意,就会和冯老安人的想法起了冲突,到时候两个人吵到一起,二房怕是要永无宁日了。

    顾玉棠心里头关心着蔡氏的风寒,问道:“阿华,这几日你去覃大夫那里,他有没有和你说起蔡氏的风寒了?这么久还不见好,难不成是真的时日无多了?”

    阿华叹了一口气,环顾了一下四周,这才敢道:“姑娘,您有所不知,这几日府里头的管事已经吩咐下面伺候的人去看风水宝地了,管事还去了城里头最好的棺材铺,订了上好的棺木,说是准备给蔡大太太冲冲喜!六老爷还去城外法华寺请了师傅回来,在蔡大太太房里诵经祈福呢。”

    蔡氏不过病了个把月,风水宝地买好了,上好的棺木也买好了,还去寺庙里头请了和尚回来诵经祈福,这究竟是要干什么?

    不好好请几个大夫回来瞧瞧,吃几副药,一个二个巴不得蔡氏赶紧入土,这些个管事,到死是奉了什么命令?

    “是什么人吩咐那些个管事去做的?你可找人问了?”顾玉棠越想越气,蔡氏虽不是什么好人,但是这样做,实在是太让人诟病了。传了出去,这会给那些准备看二房笑话的人,多了几个话头。

    阿华想了片刻,就道:“姑娘,听院里伺候的婆子说,这些事情都是六老爷吩咐下去做的,可打的却是冯老安人的名号,管事婆子们不敢问,都照着吩咐去做了。冯老安人那里也没人敢去说一声,生怕惹恼了她老人家。”

    未免也太着急了些,才娶了个姨娘回来,这么快就想着把蔡氏收拾了?

    蔡氏死了,他好把那个姨娘抬到大太太的位置吗到时候红姨娘和老太太学完了管家,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坐上了管家大太太的位置,她这个六叔,怎么和自己爹爹那么像?

    不过自己爹爹还好些,还和娘亲商量了几次,但即便商量百次千次,她都不会让陈氏那个女人入府的,陈氏那样的女人,她只会去厌恶,不会去同情。两相对比之下,她六叔委实是太过于猴急了。

    “阿华,你带上点东西,去蔡氏的院子里探探,她的身体究竟怎么样了?我总觉得这件事里头不对劲,六叔这么猴急,想必是有什么隐情的。还有,别过去打草惊蛇,我这六叔可比我想象中要难对付得多。”顾玉棠话音刚落,就把茶盏里头剩余的茶水一饮而尽了。

    阿华得了顾玉棠的吩咐,叫了个小丫鬟过来伺候着顾玉棠,自己就出门办事去了。

    大寒去到了西厢里头,被姜知明盛情招待了一番,姜知明先是让石头带着她去小厨房里头吃过了晚饭,才把她带到了姜知明平时待客的小厅里头,桌上摆了满满当当的茶点,大寒一边吃着茶点,一边回答着姜知明的问题。

    “我病了这些天,你家姑娘有没有问起我?”

    “有,当然有了。姜家公子,我家姑娘早中晚都会问起您来的,可她没让奴婢过来,奴婢统统



第一百六十七章 风云(五)
    蔡氏整日躺在榻上,屋里伺候的丫鬟婆子也叫顾礼华缩减了一半,覃大夫叮嘱过蔡氏的病需要静养,经不得吵闹,顾礼华又从剩下的几个丫鬟里,挑了几个得力堪用的出来。

    一个就是如今站在蔡氏身边的丫鬟月儿,另一个则是茶水房伺候的丫鬟柳儿,外加一个灶上伺候的婆子和一个厨娘,还有两个看门的小厮,现在蔡氏院里,统共就六个人伺候。

    三更半夜的,丫鬟婆子都去睡了,因着今日是月儿当值,就睡在隔壁屋子,蔡氏屋里有个什么动静,她都能听见随时起来。可今夜她睡得实在太死,蔡氏躺在榻上喊了半晌,没见一个人过来,心中这才动了大怒。

    月儿瞧着蔡氏脸上的怒容更盛,忙跪了下来,连声道:“求太太恕罪,奴婢睡得实在是太死了,才没听见您的声音,奴婢这就去茶水房,烧上了水,给太太沏一壶茶过来!”月儿说着,欲要挣脱蔡氏,可蔡氏把她紧紧得拉住,她根本动弹不得。

    蔡氏望着眼前的丫鬟月儿,心里头的火气就不打一处来,马上便要发作出来。她一只手紧紧地抓住了月儿,另一只手则扬起来正朝着月儿挥了过去,行至中途,蔡氏就停了手中的动作。

    蔡氏转念一想,不过是个小丫鬟,遵别人命令行事罢了,自己如今落到这副田地,也不是她造成的,就算拿了她出气也无济于事,索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把她放了。

    蔡氏松开了那只紧紧拉着小丫鬟的手后,小丫鬟朝着蔡氏福了一礼,点着了屋子里已经熄了大半的蜡烛,然后急急忙忙地走了出去,去了隔壁的茶水房烧水去了。

    蔡氏瞧着小丫鬟行走在廊下,一副胆战心惊的模样,把已经碎了一半的铜镜捡了起来,照了照自己如今这副模样,披头散发,形容枯槁,面如死灰,一副离死不远的模样,她当真的命不久远了吗

    若她真的死了,她也要把顾礼华那厮拉下马来,夫妻就应该生同寝,死同穴。

    蔡氏这样想着,又是一阵猛烈的咳嗽,几乎嗑得她喘不过气来,小丫鬟听见了声音,马上就奔了过来,喂着蔡氏喝了几口温水,才勉强压了下去。

    小丫鬟月儿瞧着蔡氏咳得面红耳赤,整个人已经去了一半的模样,觉得蔡氏的日子不长了,心中已经有了主意,她是冯老安人指来伺候蔡氏的,蔡氏如今这副模样,她有必要把这件事去禀了冯老安人。

    自入秋以后,大雨就是一场接着一场,每场大雨过后,天气就会凉了许多。只是府里面的秋衣还在赶制着,如今能穿上秋衣的,也就只有冯老安人和林氏两个长辈,其他的小辈身上着的还是时兴的夏装。

    昨日夜里下了一整夜的暴雨,夜里又是打雷,又是闪电的,还伴随着一阵阵的狂风,顾玉棠躺在榻上辗转反侧了一宿,都没能好好地睡下,到了四更天的时候,外头的雨渐渐小了下来,她才能好好得睡上几个时辰。

    昨夜的大雨,把树上挂着的枯枝烂叶一起打了下来,顾玉棠的小院里,枯枝腐叶散落了一地。

    阿华瞧着自家姑娘还在睡梦中,不好得进去打扰,吩咐了小丫鬟把早饭送去内室之后,就领着大寒就把院里面堆着的枯枝腐叶给扫了,把院子打扫干净之后,又给悬在廊下的雀儿喂了食,抱着猫儿就去了顾玉棠的内室。

    顾玉棠早已醒来,梳洗了之后,就在屋里用着早饭。因着朋普下了大半个月的雨,山上发了洪水,冲垮了城外的几条道路,庄子里头的农户进不来,城里面的瓜果蔬菜就减了一大半。

    顾府如今用的这些蔬菜瓜果,还是半个月前就买好存在地窖里头的,没人进城赶集,城里面的菜贩子把菜价一下子哄抬了起来,有钱人家勉强还能吃上点瓜果蔬菜,贫困人家就只能去街上挖野菜了。

    冯老安人和林氏已经商议过了,决定开仓放粮,在府外面搭设几个粥棚,让那些无家可归,吃不上放到穷苦人家,吃上几碗热粥。不仅如此,冯老安人更是拿了自己的体己银子出来,让人赶制一批冬衣出来,秋分过了之后就到了冬日,冬日是死人最多的季节,那些熬不了多久的老人小孩,大多数都撑不过寒冬。

    顾玉棠今早用的稀粥,还是从大厨房拿去外头粥棚里的热粥匀出来,府里面新鲜蔬菜少了,大多数都是一些面食。

    顾玉棠就着一碗稀粥,一道咸菜,吃了两个馒头,剩下的那些包子馒头,阿华领着大寒进来的时候,顾玉棠就让她们分了。

    顾玉棠用丝绢擦了嘴之后,望着坐在八仙桌前喝着粥的阿华和大寒,看着屋门旁堆了一座如同小山大小的礼物盒,想着应该是姜知明那个傻小子一大早叫人送过来的。指着那堆礼物,问阿华道:“阿华,那堆东西是姜家公子一大早叫人送过来的吗都是些什么东西?”

    阿华闻言,赶忙三下五除二咽下了自己嘴里的馒头,喝着稀粥道:“姑娘,您还没醒,姜家公子就吩咐石头叫人送过来的了,听说都是些吃食,有什么松子糖,窝丝糖,蜜饯,糖莲子之类的。”

    阿华端起一个青花瓷的小碗,把里头的稀粥一饮而尽,舔了舔碗边,又问了句,“姑娘,要不要奴婢拆开看看?”

    顾玉棠一听阿华这话,就知道她的嘴又馋了,若



第一百六十八章 风云(六)
    街头,李铁户家。

    因着李家也设了粥棚,李府的人手一直不够,李铁户就让自己的女儿李娇娇去了厨房帮忙。李娇娇体型宽大,干不了什么重活,又怕越帮越忙,李铁户索性就让女儿在房檐下,帮着小厨房负责择菜的小丫鬟择菜,然后淘米。

    李娇娇身边伺候的小丫鬟也是一刻没闲着,帮着李娇娇干了很多活计。

    李娇娇一脸打了好几个喷嚏,小丫鬟赶忙就送了丝绢上去,并问道:“姑娘怎么了是不是着凉了?要不要奴婢去请个大夫过来?”

    李娇娇接过了小丫鬟递来的丝绢,吹了鼻子之后,道:“你瞧着你家姑娘像是有病的吗我总觉得有人在背后说我的闲话,若是让我发现了,我绝对饶不了她!”

    李娇娇说话的时候,虽说平平淡淡地,可在外人看来,面目狰狞得可怕,脸上的横肉在不停地抖动,吓坏了旁边伺候的小丫鬟。

    小丫鬟不敢多言,赶忙继续自己手里的活计。

    梧桐巷的大户人家都设了粥棚,但顾府是朋普的豪门大户,所以就由顾府牵头,背后的翠竹巷李家,街头的黄家,街尾的朋普县令左家,都设了一两个大大小小的粥棚。

    但梧桐巷毕竟是大户人家的所在地,家里头又住着女眷老人小孩,若是让一个两个起了歹心的人闯了进去,那可是了不得的。

    所以这几日各家各户门前都安插了几波守卫,冯老安人和林氏商议之后,觉得门口的守卫薄弱,一天前来喝粥的乞丐又多,难免不安全,就拨了后院伺候的小厮一起去前院巡视着,每人手里都配了一丈长的木棍。

    若是有什么三教九流的人混了进来,也好将他打了出去。不过一场天灾之后,总有人会乘机出来兴风作浪,朋普的大户人家可是隔壁几个县的七八倍,虽一直平平静静地,但总有心怀不轨的人在窥视着。
1...3839404142...1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