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第一媳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连小君

    听着陶氏的吩咐,向妈妈只得点了点头,回道:“太太,老奴明白了。老奴一定会好好劝劝大姑娘的,只是知明哥儿的婚事,还请太太多多思量,为着两个孩子多多想想。”

    玉簪院。前些日子姜华荣从陶府回来,陶氏特地让人收拾出来,让她独居的小院子。因着小院的后房,连着花房的暖房,里头种了许多玉簪花,盛开得极为好看,小院就取名做了玉簪院。

    里屋内,姜华荣歪靠在罗汉榻上的大迎枕上,哭得眼睛红红,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从冯老夫人的小佛堂回来后,姜华荣先后就哭了三四次了,任凭底下伺候的丫鬟婆子如何劝,她都听不进去,自顾自地哭着。

    贴身伺候的丫鬟没法了,这才把向妈妈从陶氏院里请了出来。

    向妈妈拍了拍姜华荣的肩头,见她把头侧在一边,枕着头下靠着的软枕又哭了起来。

    原先大姑娘以为太太去了老夫人那边,会为着她在老夫人面前多说几句,可谁能想到,太太竟同意了老夫人的做法,把大姑娘许给了定阳刘家的二公子。

    太太也是为着大姑娘着想的,陶家既是大姑娘的外祖家,又是婆家。那陶家大太太既是大姑娘的婆母,又是舅母,大姑娘嫁过去,该如何自处?

    若是那陶家大太太要问自己儿子纳几房妾室,只怕大姑娘也是没法,只能任由婆母拿捏。

    若是大姑娘嫁去了定阳的刘家,刘家二公子对姑娘一往情深,想必她那婆婆,也不敢太过为难姑娘。且刘家会看在侯府的面上,也不会轻易给那刘家二公子房里塞人的。

    向妈妈在心底里想好了该如何劝慰姜华荣,拿了随身带着的手帕,轻轻擦拭着姜华荣脸上的泪水。

    “姑娘,我的好姑娘,您就别哭了,女人的眼泪,那可是金豆豆,哭出来就不值钱了。”

    “定阳刘家的二公子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他为人上进,又有才情,品性又好,对姑娘您一往情深。若是姑娘嫁过去了,想来是不会亏待姑娘的。

    陶家的寒哥儿虽然与姑娘青梅竹马,又是一起长大的,可那陶家大太太不是善茬,姑娘嫁过去了,岂不是任由她拿捏?太太虽是姑娘的亲生母亲,可那毕竟是舅家,就算姑娘在陶家




第二百六十一章 候府婚事(六)
    听着姜海阳这样说,冯姨娘心底里积压的火气,一下子就涌出来,不顾屋里还有伺候的丫鬟,指着姜海阳就直言道。

    “侯爷,您应该仔细着自己的身子才是,瞧您屋里伺候的这些个莺莺燕燕,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迟早是要把侯爷您的身体,掏得干干净净!”

    说罢,冯姨娘抬起眸子,冷冷地望着眼前的姜海阳,可姜海阳却连看她一眼,都不愿意。

    似乎是早就料到冯姨娘会说了这一通,姜海阳不瞧她,对着屋里伺候的李婆子就吩咐道。

    “李婆子,冯姨娘魔障了,送她下去!请了惠民药局的大夫来仔细看看,瞧着模样,只怕是病得不轻呀!”

    李婆子听着姜海阳的话,有些战战兢兢地,喊了屋里伺候的几个丫鬟,就要来拿冯姨娘。

    还没等走到冯姨娘身边,冯姨娘瞧着那些个丫鬟又和姜海阳勾搭在了一起,拿起了高几上头摆着的茶盏碗碟,往着地上砸了一通。

    茶盏碗碟碎了一地,巨大的响声传出了屋外。

    李婆子等人被冯姨娘这一举动吓到了,生怕她拿了那些个东西,就往自己身上砸来,赶忙站在一旁,躲得远远的。

    “侯爷,妾身没病!有病的该是侯爷才对!侯爷应该请几个惠民药局的大夫来瞧瞧,我看侯爷的多情病,是越发重了。整日里和这些个小蹄子厮混在一起,连礼义廉耻都顾不上了!”

    冯姨娘说着,眼神恶狠狠地瞪着眼前的定武侯姜海阳。

    瞧着他没有反应,冯姨娘像是发了疯一样,没过脑子,直接就道。

    “侯爷,成哥儿和欣荣都是你的儿子女儿呀!大姑娘和知明哥儿的婚事都有了着落,她们两个不是太太亲生的,太太怎会上心?求侯爷看在妾身为您生了两个孩子的份上,您就为他们二人说两户好人家吧!”

    话音刚落,冯姨娘坐在一旁的竹椅上,已然哭成了个泪人。

    看着冯姨娘这副疯魔,不成规矩的举动,姜海阳心中的火气越发地盛了起来,瞅了那冯姨娘一眼,一巴掌就拍在了一旁的高几上,把高几上头摆着的茶盏点心,全部扫了下来。

    围绕在姜海阳身边伺候的那些个丫鬟也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给吓到了,一下子屋里所有伺候的丫鬟婆子,都跪了下来。

    那些个丫鬟纷纷向着李婆子投去了求助的眼神,李婆子是姜海阳的心腹,她若是出来说话,想开姜海阳是会听的。

    李婆子看了一眼哭成泪人的冯姨娘,又看了一眼坐在高椅上一脸怒气的姜海阳,心中左想右想,最终还是大着胆子为冯姨娘说了句。

    “侯爷,老奴瞧着冯姨娘的脸色不大好,想来应该是病了,才会说出这样的疯话的,待老奴吩咐人去请了大夫来,给冯姨娘好好瞧瞧。”

    姜海阳没注意李婆子说的话,而是冷冷地望着那个坐在竹椅上,同样冷冷瞧着自己的冯姨娘,突然开口就道。

    “水灵,你口口声声说我不心疼两个孩子,你又是从哪里得知,我不心疼两个孩子的?若不是为着他们两个,我怎么会去求了太太,让太太为两个孩子的婚事谋划?

    你一个姨娘身份,若是那些个来说亲的人家,知晓了成哥儿和欣荣是你屋里养大的,她们会怎么想?姨娘屋里养大的孩子,几个能有出息?

    若是以太太的名义来为两个孩子说亲,旁人只会以为两个孩子是养在太太屋里的,得了陶家的扶持,这婚事也能说上个好的。”

    冯姨娘没听姜海阳这些解释,话语依旧冷冰冰的。

    “成哥儿和欣荣不是太太亲生的,太太能真心实意为他们二人着想吗知明哥儿和华荣是太太亲生的,知明哥儿虽未说破,却是定了那澄江顾家的姑娘,华荣定的也是定阳刘家,都是世家大族。那成哥儿和欣荣呢”

    姜海阳不再看她,而是把头转了过去,望向了一旁。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心爱的女人已经不解他了,他把两个孩子的婚事交给陶氏来办,也是为了两个孩子好,能沾上陶家的光,亲事也能说得顺顺利利地。

    不然把两个孩子的亲事交给她一个姨娘来办,谁家愿意把自己孩子许给或嫁给养在姨娘屋里的儿子姑娘?姨娘屋里养出来的,终究是小家子,上不了台面。

    看着眼前的冯姨娘,姜海阳眼中充满了狠厉之色,目光如炬地望着她,淡淡道



第二百六十二章 候府婚事(七)
    澄江府,青鱼巷顾家。

    数日前,林氏就吩咐梁嬷嬷喊了递了消息上来,敲定了回程的日子,也就是小年夜前的一日,若顾玉棠和林氏回来,正好还能赶上过小年。

    望海轩,天蒙蒙亮,顾家大太太就吩咐贴身伺候的丫鬟幼蝉把顾二太太梁氏请了过来。

    小厅里头已经吩咐人摆上了早饭,是简单的四菜一汤,加上了一碟刚炸好的油条。

    杨氏穿着件青碧色的常服褙子,简单梳了个圆髻,坐在酸枝木的绣凳上,用着碗里的稀粥,梁氏则坐在她的对面,穿了件青灰色绣宝相纹的杭绸褙子,裙角还有米珠镶了一圈,梁氏不爱吃粥,杨氏就吩咐小厨房,给她做了一笼小笼包。

    就着丫鬟们调好的蘸水,梁氏吃着青花瓷小碟里头摆着的一笼小笼包。“不知大嫂一大早喊我过来,不单只是为着吃这早饭吧?”

    梁氏放下了手中的碗筷,抬眸瞧了对面的杨氏一眼,见她没望着自己,而是低头用着自己碗里的稀粥。

    听见了梁氏的声音,杨氏这才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对面的梁氏,随后低下头去。

    “我吩咐丫鬟请了二弟妹过来,却是不是为着吃这早饭。

    前些日子母亲递了消息上来,说是母亲和棠姐儿,会在小年夜之前回来,叫我们早做准备。但朋普距澄江路途遥远,一时半会也赶不回来,还要去城外的仙元观住一晚,我已经吩咐几个稳妥的婆子过去打点了,只是还差个人过去主持大局。”

    梁氏用着小碟里头摆着的几个包子,心里头猜测着杨氏的意思,杨氏话中说城外的仙元观缺个过去主持大局的人,这不是已经明摆着,让她过去住持大局了吗

    那些个婆子虽说都是些稳妥的,可若是没个人过去看着约束着,用起来终究是不放心。

    且去仙元观是去迎接老太太和棠姐儿,老太太远归,她们这些个做儿媳的,理应出城迎接的。

    她也是知道的,杨氏这些天为了准备过年的事情,已然是忙得不可开交,既然杨氏去不了,就只能由她去了。

    梁氏继续用着小碟里头的小笼包,既不抬头,也没低头,缓缓回了句。

    “大嫂的意思,弟妹明白。母亲要在仙元观那样的地方住一晚,做儿媳的,理应过去照应着才行。大嫂只管放心,过两天我吩咐人去仙元观打点好一切后,我就住进去,等着母亲和棠姐儿从朋普回来。”

    梁氏话罢,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放下了手中的碗筷,还没来得及接住丫鬟递过来的丝巾,就道。

    “大嫂,棠姐儿和那定武侯府小世子的婚事,你还是要尽快到侯府,与那侯爷夫人亲自商量好,若是侯爷夫人同意了这门婚事,大嫂还是让他们尽早过来定婚的好。不说下聘,侯府至少得吩咐人过来把婚事定下了,这样拖着,总是不行的。”

    杨氏叹了一口气,吩咐伺候的丫鬟把桌上摆着的饭菜都撤了下去,眸光清冷,淡淡地回道。

    “就算二弟妹不说,我也是晓得的。棠姐儿与那定武侯世子的婚事,还是早早定下得好。

    我们顾家是商贾人家,棠姐儿便是商贾之女,定武侯府是豪门勋贵,他们家的小世子能瞧上我们棠姐儿,便是我们顾家三世修来的福了,这门婚事,还是早早定下,我才能安心。”

    听着杨氏这样说,梁氏心里头也晓得如今杨氏的难处。

    顾礼池不在府里,这诺大的一个顾府,就杨氏一个女人撑着,大事小事丫鬟婆子都来禀她。杨氏既要顾着痴傻的顾玉里,又要顾着棠姐儿的婚事,又要腾出手来,去应对那顾礼池一次又一次的



第二百六十三章 候府婚事(八)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没过几日,顾玉棠就收到了从澄江递下来的书信。

    屏退了屋里伺候的丫鬟,顾玉棠只留下了阿华和大寒二人,吩咐了阿华和大寒二人守在珠帘外头,顾玉棠窝在珠帘里的软榻上,仔仔细细地把杨氏喊丫鬟写给她的信看了几遍。

    杨氏在信中提及了顾玉棠和姜知明的婚事,杨氏知道定武侯夫人陶氏是个不好相与的,在信里劝了顾玉棠几句,却没明说什么。

    杨氏还同她说了,待顾玉棠回澄江后,杨氏会喊上了梁氏,去定武侯府里头和陶氏商量她与姜知明的婚事,最好是先定下了。

    待顾玉棠及簪之后,定武侯府再来下聘,顾玉棠也就能顺理成章地嫁入定武侯府了。至于嫁入侯府后,顾玉棠该如何孝顺公婆,如何侍奉丈夫,杨氏都在信中写得一清二楚。

    杨氏心中想着,离顾玉棠及簪也就一两年的时间了,这些事情,还是要尽早告诉她的好。免得到时候嫁入了侯府,顾玉棠不知该如何孝顺公婆,侍奉丈夫,那岂不是给陶氏找了话头?

    看完信后,顾玉棠知道母亲的用心,母亲这么做,也是为着她好。把自己和姜知明的婚事早早定下后,就算日后陶氏再如何如何不喜她,她总是能嫁入侯府的。

    阿华在珠帘外头看着自家姑娘看完信后,一副若有所思地模样,就知道太太在信中,一定是提及了姑娘这些日子所想的。

    姑娘这些日子所想的,无非就是与那姜家公子的婚事?

    姜家公子虽喜欢自家姑娘,可没得侯爷侯夫人的同意,姜家公子也不能娶了自家姑娘入侯府,且把侯夫人陶氏不是个好相与的,姑娘想要顺顺利利嫁入侯府,少不得还有一番磨难。

    难不成太太在信中写的,就是为姑娘排忧解难的法子?

    阿华不敢断定,掀开了珠帘,端了一盏茶就进了里屋。

    把茶盏搁在了顾玉棠身旁的高几上,阿华就问道:“姑娘,太太让人写了这封信下来,有没有提及姑娘和姜家公子的婚事?

    昨个儿石头小哥过来的时候,同我说起了姜家公子这些日子不大高兴,说是为着与姑娘的婚事。侯爷夫人始终不愿意姑娘嫁入侯府,所以迟迟未曾去府里和太太提亲。”

    听着阿华这样说,顾玉棠把杨氏喊人递下来的信拿给了阿华,口中说道。

    “这件事情母亲也顾虑到了。母亲同我说,既然那定武侯夫人不愿意上门来提亲,母亲会邀约了二叔母,去侯府里头商量我与姜知明那臭小子的婚事。我现在只求那个臭小子别去侯爷夫人那里闹,若是他去侯爷夫人那里闹了一遭,只怕就算母亲和二叔母亲自去了,侯爷夫人也是不肯松口的。”

    阿华略略看了几眼顾玉棠递给她的信,信中除了太太对自家姑娘的交代,还有对她们这些伺候在姑娘身边的人的交代,太太吩咐她们,叫她们好好照顾姑娘,莫要让姑娘受到一丝一毫的委屈。

    她们伺候在姑娘身边,就是姑娘的体面,莫要做出了什么叫姑娘丢了体面的事情。

    这些道理,就算杨氏不说,她们这些个姑娘贴身伺候的,也是晓得的。

    日后姑娘嫁入了定武侯府,那她们就是姑娘的陪嫁,就是娘家人的体面,若是姑娘遭了婆母的磋磨,她们一定要护着姑娘,不能叫姑娘平白受了欺负。

    “姑娘,姜家公子心里头装着姑娘,若是姑娘嫁过去侯府,想来姜家公子不会叫姑娘受了委屈的。但姜家公子到底是定武侯府的小世子,府里不会只有姑娘一个女人,若那陶氏往着姜家公子屋里塞了人,姑娘也只能忍着,不能轻易发作,平白惹了婆母不快。”

    阿华心里头虽说有些不忍,但太太在信中吩咐她,一定要叫她把这些利害关系和姑娘说清楚了才行。

    瞧着阿华像个出嫁已久的老妇人一样,朝着她唠唠叨叨大半天,顾玉棠当场就笑出



第二百六十三章 候府婚事(八)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没过几日,顾玉棠就收到了从澄江递下来的书信。

    屏退了屋里伺候的丫鬟,顾玉棠只留下了阿华和大寒二人,吩咐了阿华和大寒二人守在珠帘外头,顾玉棠窝在珠帘里的软榻上,仔仔细细地把杨氏喊丫鬟写给她的信看了几遍。

    杨氏在信中提及了顾玉棠和姜知明的婚事,杨氏知道定武侯夫人陶氏是个不好相与的,在信里劝了顾玉棠几句,却没明说什么。

    杨氏还同她说了,待顾玉棠回澄江后,杨氏会喊上了梁氏,去定武侯府里头和陶氏商量她与姜知明的婚事,最好是先定下了。

    待顾玉棠及簪之后,定武侯府再来下聘,顾玉棠也就能顺理成章地嫁入定武侯府了。至于嫁入侯府后,顾玉棠该如何孝顺公婆,如何侍奉丈夫,杨氏都在信中写得一清二楚。
1...6970717273...1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