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野性时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王梓钧

    现在不管孙林怎么说,所长都不会去怀疑宋维扬的身份,甚至他在报告中根本就不提宋维扬。一是收了钱怕暴露,二是不想把事情搞复杂。

    做完笔录,所长立即把案情上报,这事儿是他无法做主的。

    其实工厂住宿区那边就有分局,但宋维扬刻意忽略了,他也不想惊动太上边儿。

    案情层层上报,很快引起重视,剩下的就不关所长什么事了。他虽然也有功劳,但没资格去深城,一位总局的同志亲自带队杀向特区,配合特区警方捣毁了几处窝点。但四个头头跑了一个,那家伙根本就不在深城和老家,谁都不知道上哪儿胡混去了。

    在此之前,整件事早就传遍了厂区。人们在议论之余,居然对陈桃找了个台商男朋友更关注,毕竟女工做小姐并不罕见,而女工要嫁给台商还是头一次听说。

    如果这台商是个糟老头子,那人们只能鄙视。可宋维扬偏偏年轻帅气,抛开台商的身份,嫁给这种男人也不亏啊,一时间不知有多少女工羡慕嫉妒恨。

    连带着,陈桃的姑姑都有了特别待遇,姑姑的儿子才18岁,便有不少人上门来说亲。新厂长也对她姑姑另眼相看,叫到办公室谈了好几次话,旁敲侧击的打听是否能跟台商合作,直到听说宋维扬是做食品的才打消念头。

    宋维扬不想节外生枝,在孙林被抓的当晚,便跟郑学红陈桃一起回到容平。

    转眼元宵节过去,宋维扬也要开学了,整天忙着复习功课。

    顺便一提,宋维扬的复习效果不错,上期的期末考试全校第98名。虽然全年级共有140多个学生(本市最好的高中),他这成绩上大专都够呛,但比刚重生那会儿有显著提升啊。

    罐头厂的情况也不错,春节期间销售火爆,完满完成4000万的月销售额计划,达到了4300多万。不过广告费也多,一个月就砸了400多万进去,除了没在中央台露脸,喜丰罐头的广告在各省台都有投放。这种搞法,这么高的广告费,除了大品牌之外,也只有卖保健品的敢玩了。

    在罐头销量喜人的同时,各省经销渠道显得比较混乱,同时山寨仿冒产品层出不穷。

    宋维扬在新年股东会议上说:我们的产品能在过年卖得好,一靠广告营销,二靠产品设计。但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放眼全国,做罐头的同行,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以前的名牌罐头,现在要么死了,要么半死不活。我们的罐头也是这样,靠玩花样开拓市场,但水杯罐头和礼品罐头早晚得死,只有千纸鹤罐头还能撑几年。我估计吧,等新鲜劲一过,竞争者增多,最快两个月,水杯罐头和礼品罐头就要销量暴跌。所以,我宣布,公司正式转向饮料生产。我已经跟轻化工学院联系好了,合作研发茶饮料。

    我同意!陈桃举手说,反正她无条件支持宋维扬的计划。

    我也同意。郑学红跟着表态。

    杨信问:那我们去年引进的生产线怎么办?

    宋维扬笑着解释:虽然我们转向饮料生产,但罐头产品也不会放弃。等到水杯罐头和礼品罐头销量暴跌的时候,就取消那些联营工厂的合作,咱们自己的生产线刚好可以应付。至于老厂房和老生产线,我决定淘汰掉,引进新的瓶装饮料生产线!

    是不是太快了?我有点跟不上啊。杨信自嘲的笑着说。

    不快,我准备做冰红茶,宋维扬说,冰红茶几十年前就有了,洋鬼子发明出来的。他们喝不惯中国传统茶饮品,于是就变着法的弄新花样,光是冰红茶就已经搞出很多种。技术方面并不复杂,我准备把研发人员送去港城玩几天,让他们收集各种冰红茶的样本,相信个把月就能弄出来。

    杨信问:大陆没有吗?非要送去香港。

    宋维扬说:大陆暂时没有冰红茶卖,因为大家都习惯泡茶喝。

    杨信担忧道:那万一生产出来没人愿意买怎么办?毕竟更偏向于外国人的口味。

    绝对有市场!宋维扬肯定道。

    杨信欲言又止,但终究没有再说话。公司几乎等于是宋维扬的一言堂,宋家那两位就不说了,郑学红和陈桃也站在宋维扬那边,杨信顶多也只能提出些疑问和建议。

    宋维扬只知道旭日升冰红茶很牛逼,几年就做到30亿产值,但他忘了旭日升是哪年冒头的。

    旭日升恰好比宋维扬早了一步,此刻已经研究出冰红茶的配方,正在兴建厂房,也是决定在今年夏天投放市场。

    到时候,两款冰红茶同时问世,相信一定厮杀得非常激烈。




081【民族品牌之殇】
    在春节过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中央再次强调改革发展和稳定: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保持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进行改革的必要条件。

    今年高考的时事政治,应该可能会考到这段话。

    宋维扬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新闻联播的时政要闻必看,就算当天错过了,第二天也会买报纸补上。重生虽然重生了,大方向清楚,但许多细节早已遗忘,他必须坚持看新闻读报纸。

    中央的会议结束没多久,宋维扬便明显感觉到地方风气的变化。

    关于兼并茶叶厂的谈判突然加快速度,政府和国企方面咬死不松口的茶场,一下子就愿意全部出让了。不仅如此,茶场周围的数百亩山林,政府还打算以15元每亩的价格,租给罐头厂长达30年之久,只要不放火烧山挖洞开矿,宋维扬想在山上干什么都可以。

    范正阳本来就属于改革积极派,现在没了束缚,立即放开手脚想要大干一场。

    黄市长在省里的老领导,也从改革保守派慢慢脱掉保守二字——主要是正在实行税制改革,地方政府突然财政窘迫,恨不得把地方国企的烂摊子全甩掉,亏损企业全部卖完了才开心。这样既能摆脱财政包袱,又属于响应中央号召的政治正确。

    虽然宋维扬没有让郑学红冒充台商搞合资,这个做法有点出乎黄市长意外,两人之间也没有再直接联系。但就在4月初,黄市长突然牵线搭桥,主动给罐头厂送来3000万元的银行贷款。

    不知何时,黄市长已经把银行系统拉到他那边,范正阳败退得有点迅猛。

    宋维扬拿到这3000万贷款,居然不知道该怎么用

    又是一个周末,杨信突然找到宋维扬:董事长,不如我们也做保健品吧!弄一个配方,把这3000万全部用来打广告,一年有可能纯利润就破亿。

    宋维扬翻了翻白眼:别把喜丰的牌子搞坏了。

    杨信兴致勃勃地说:不用喜丰的商标,另开公司,弄一个新品牌。买保健品太赚了,跟捡钱一样,不做保健品总感觉亏得慌。

    保健品市场虽然满地黄金,但沾着毒药,宋维扬劝说道,而且,现在是公司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必须专注于食品饮料市场。搞多元化经营可以,但得做大以后,现在考虑这个问题还太早了。

    杨信见宋维扬主意已定,只能叹气说:唉,放在地上的钱都不捡啊,太可惜了。

    杨信有这种想法很正常,因为今年中国的保健品行业突然大爆发,但凡有钱的公司,要么做保健品,要么搞房地产。

    由于巴统组织解散,西方向中国出口电脑的禁令失效,中国的诸多计算机企业全部凉了。包括辉煌一时联想公司,现在也是举步维艰,柳总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搞股份制改革。

    而靠卖电脑汉卡发家的史育柱,也感觉生意做不下去。他去年建造巨人大厦,靠卖楼花在港城卷了一个多亿,竟然拿着这些钱全部投入保健品行业。

    史育柱宣布将斥资5个亿,在一年内推出上百种保健品。他亲自挂帅,成立三大战役指挥部,下设华中华南华北等八大方面军,下辖的30多家分公司改为军师,各级总经理改为方面军司令员军长和师长,预计投入数十万人进行军团作战。

    三株口服液和奉天飞龙也在疯狂扩张,三株的广告甚至打到了西康省,农村的墙壁上到处写着三株争当中国第一纳税人和三株振兴民族工业等标语。

    三株还开创了专家义诊博士,聘请医生到农村义诊,请不到医生就随便让人穿白大褂冒充。由于中国已经有20多年没出现医疗机构下乡的情况,每到一地,农民们都疯狂来看病。而义诊的结果,往往是全村老少都有肠胃病,必须掏钱喝三株口服液才能治愈。

    靠着这种歪门邪道,三株只用了一年时间,就从1亿销售额直接猛增至20亿元。

    现在整个中国市场都被保健品搞疯了,三株口服液奉天飞龙中华鳖精太阳神红桃k还有史育柱即将推出的脑黄金,简直是群魔乱舞。

    别说杨信想要去保健品市场掺一脚,就连吊打可口可乐的健力宝,都在往保健品靠拢——健力宝已经乱了阵脚,被保健品逼得销量有所下滑,于是开始宣传健力宝也有保健功能。

    乐百氏也来凑热闹,从马家军那里买来生命核能配方,就跟去年的马家军教练宣传的中华鳖精一样,一举打响名气,销量逆天。

    看着生命核能和中华鳖精疯狂卷钱,临州的一家保健品公司眼红了,居然直接把马家军注册为商标。马骏仁见到马家军牌保健品畅销,立即把这家公司告上法院,而对方的辩诉理由是:我们公司的几位领导,不是姓马就是属马,要么长得像匹马,为什么不能叫马家军?

    中国似乎进入了全民保健时代!

    真的,如果同意杨信的建议,在这个时候投身保健品行业,以宋维扬的营销手段,纯利润有可能半年就破亿,到明年做到30亿的销售额都有可能。

    但有意思吗?

    上面说的那些保健品公司,十年之后还剩几家?也就一两家在苟延残喘而已(脑黄金不是脑白金)。

    反观做饮料的,除了健力宝生不逢时旭日升自己作死,哇哈哈可是越做越大。

    嗯,还有个天府可乐,那是被美国佬坑死的。

    曾经的国宴饮料啊,天府可乐一度占有中国可乐市场的75,吊打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下属灌装厂就有100多个,还在莫斯科有灌装厂,在美国世贸大厦设立销售公司,日苯企业主动寻求代理权,仅1988年就上税6000多万。

    天府可乐是怎么死的?

    这年头流行搞中外合资嘛,于是就在今年,1994年,天府可乐和百事可乐合资了。

    百事可乐一入股,立即雪藏天府可乐这个品牌,天府可乐在中国市场瞬间消失,全部变成了百事可乐。

    这样的例子太多,比如美加净,中国最大的家化品牌,曾生产中国第一瓶摩丝第一支防晒霜第一支护手霜,牙膏出口量占全国总额的70。四年前,美国庄臣和美加净合资,很快雪藏美加净这块牌子,只用两年时间,美加净的销量就从3亿元降到600万。

    还有雪花,还有香雪海,当年响当当的民族品牌,全都是这样被弄死的。

    多年以后,天府可乐美加净香雪海重出江湖,但已经只能卖情怀,90后的新一代根本就没听说过。

    这些企业,其实都盈利极佳,为什么非要搞合资呢?

    往往是地方政府牵头的,理由是引入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事实恰好相反,技术和经验都没引进来,反而把自己给搞丢了。

    雪花和水仙都是被美国惠而浦搞死的,其中有个故事让人很绝望:水仙的滚筒洗衣机经常玻璃罩破碎,中方基层员工汇报说,这种损坏是物流工人暴力操作导致,只需在包装箱里多加一层2块钱的海绵即可解决。但美方人员却不认可,需要通过研发和产品部门多次试验,来重新检验洗衣机的产品质量,光是上报研发和讨论就用了好几年时间,最后发现果然是物流工人搞的事,而那个时候牌子都毁掉了。

    国际先进经验没见着,美国的大公司病倒是深刻认识了。

    既然不高保健品,这3000万贷款准备用来做什么?杨信忍不住问道。他是总经理,职责在身,必须问个清楚。

    宋维扬笑道:去一趟鲁省,买一家工厂,作为生产冰红茶的分基地。

    杨信问:为什么非要去鲁省?

    宋维扬解释说:全都在西康生产,运输费用太高了。在鲁省建新厂,可以辐射整个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船运和铁路运输都很便利。当然,最重要的,是鲁省那边有个市的领导外号叫做‘陈卖光’。

    陈卖光我知道,找他买厂子,确实很方便。杨信笑着说。

    陈卖光从1992年就开始卖企业,是真正的改革先驱,当时轰动全国,甚至传到了港城,陈卖光这个外号就是港城媒体给起的。

    而且,他不是顺便乱卖,只把国企卖给内部职工,搞的是股份合作制。几年时间,那座县级市的生产总值就翻了接近五倍,可谓相当成功。

    当然,这些被内部职工买下的企业也有搞得不好的,宋维志只是过去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接收一家饮料灌装厂——主要不是买工厂,而是看好那里的政策,政策环境在90年代比什么都重要。



082【分厂计划】
    正好宋其志在东北开拓销售渠道,在长途通话的时候,宋维扬让大哥去鲁省探探路。

    宋其志很快传回消息,由于陈卖光是第一个喊出卖光国企口号的地方领导,惊动全国,闹得太大,如今正在被中央调查组详细调查当中。企业是不敢卖了,卖给内部职工都难,更别说卖给私人。而且陈卖光在当地的官声好坏参半,一些普通工人对其非常痛恨,宋其志不建议去那个地方投资。

    甚至,宋其志还在电话里抱怨,鲁省的罐头销售渠道很难铺开。

    全国罐头行业都处于衰退期,偏偏鲁省那边疯狂建新厂。这些新罐头厂,大多数都是家庭作坊式经营,厂房甚至直接搭草棚就搞定,遇到火灾肯定是一把火给烧个精光,生产安全性几乎为零。

    但这里的罐头就是卖得好,因为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超低。小作坊大肆生产山寨产品,主打农村市场,也在部分大城市出现,正规罐头厂全都被逼得半死不活。

    宋其志还说,由于喜丰罐头卖得好,现在鲁省遍地是山寨喜丰罐头。这里的经销商也不愿做正品生意,全卖山寨货,因为利润极高,正品喜丰罐头只能在鲁省的两三个大城市铺开销路。

    打官司是打不赢的,山寨罐头已经成为某些县的支柱产业,地方政府都在帮着卖,甚至贴牌出口到东南亚。

    宋其志建议道:我觉得应该放弃鲁省市场,这里太吓人了。别说我们外地品牌,就连鲁省自己的罐头厂都被逼死了一大片。有个叫平邑的小镇子,全镇都在做罐头,统共才几万人口,大大小小的罐头作坊有上百家。而且我们也别在鲁省打广告了,全是帮那些仿冒作坊打的,我们打广告,他们卖冒牌货,太亏了!

    说起平邑,宋维扬终于有了印象,那里是中海食品公司的老巢。

    未来大名鼎鼎的中海食品公司,现在也是一家小作坊,其创始人的发家史非常有意思。

    在美国有个故事,旧金山掀起了淘金热。某人来到这里不淘金,专门做撑船摆渡生意,不管是前来淘金的人,还是淘金发财离开的人,全都得坐他的渡船。于是他渐渐搞起运输公司,并因此成为百万富翁。

    中海食品的老总也是这样的,由于当地到处是罐头作坊,他另辟蹊径,不做罐头,而是借来9000块钱,买了一台二手机床,专门生产罐头瓶盖。直到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镇上的300多家罐头企业死得只剩60多家,中海顺势进行兼并整合,踩着无数厂子的尸体迅速壮大。
1...4546474849...3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