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有点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天寥廓
目前而言,有了大金刚境的赵锦韵,在级英雄中已经不掉队了,再加上她“明镜”、“惊鸿”两个技能
哦,是了。
她能有这次顿悟,还多亏明镜这个技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如今看来,这些静心增长悟性的技能,才是真正的神技啊,天刀离先天指玄只差半步,他所拥有的“静心”帮助也是非常大的。
级静心有万籁俱寂的效果,能够让天地沉于一心。
李和虽然只有“心眼”这个技能,但是级心眼那聆听万物之声的效果,在李和当初协助天空座修炼反而自己也顿悟这件事中,应该也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的。
依照李和本就超越常人的悟性,然后借助天空座为载体,再有聆听万物之声放大效果,李和一下子就感悟到了整个天地的灵气
才有了一夜之间抽干整个太平洋的灵气,由武入道的说法。
说来,现实世界中人还占了技能的优势啊。
除了技能之外,应该还有装备吧影响心境的装备应该是有一些的,他的那个黑暗象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是个足以一念成魔的装备。
李和在全球收割高级怪物的时候,也见到过增加禅意的菩提念珠,也看过提供剑心的断刃残剑,各种各样的装备,可以说直接提升修为悟性的。
那些增加精神,静心养神的装备,就更别说了。
如此看来,现实世界中普遍境界要高于心意世界的现象,并非说今人天赋更高,而是占了各种各样的优势导致的。
武道修为、技能、属性装备,基本就是构成人类实力的三部分了。
总之。
赵锦韵突破到大金刚境,并且走出一条七宝琉璃体的道路,对于广大女性朋友来说,是一件极其友好的事情。
只是,很多时候,练武就跟做菜一样。
大厨把秘方都告诉你了,甚至录了视频一步步的做出来了,你看了,脑袋表示会了,手却告诉你,不,你不会。
就跟卡萝兴冲冲让赵锦韵教她,教完却苦着一张小脸一样。
学不会
依照卡萝的武学天赋,能够修炼到武夫一品就不错了,先天三境对于她来说比较困难,或许以后大环境更优越了,能够修炼到那个层次吧。
沈千那个家伙如果脚踏实地,以后迈入金刚、指玄不成问题。
还想更高,就看机缘了。
机缘这种东西,很多时候不是有资源就可以的,那得需要感悟,需要突破,这点,哪怕沈千是李和的弟弟都没办法改变。
李和的功夫来自无数道藏书籍,可他就算讲出来,沈千也听不懂。
正如,赵匡胤的一次次机缘,无论是五龙禅师的醍醐灌顶,亦或者是扶摇子的指玄篇讲道,再后来的八荒归元诀与柴荣倾囊相授帝王之道。
这一次次机缘,其他人就能领悟了
251、朝堂攻势
道德经有言:上士问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不笑不足以为道。
世人大多是闻道而不自知的,所以,想赵匡胤这种连续得到大机缘,武道修为一涨再涨的人,在其得到八荒归元诀后,没有人会不考虑进去。
李和再次登录游戏,便发现有人在讨论这个问题。
那个老人
是太监的服饰吧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应该就是玄武司的那位老总管了,大唐后五十年一手遮天的人物。
此刻,这位老总管正说着赵匡胤。
“柴荣强势拿下耶律瀚海,意图敲山震虎,虽然只是凭借军势压人,军中似乎已经没有了绝顶高手,似乎已经可以考虑强杀。”
“但,那只是假象。”
“扶摇子并没有出面,但是我昨天在会场依旧感知到了那个老道士的存在,扶摇子虽然不列入天榜,但其实力,不容置喙。”
“有他护着柴荣,外加后周百万禁军,刺杀柴荣这事,就无需再考虑了。”
“特别是,赵匡胤。”
“柴荣软禁了赵匡胤,但却没有将其处置,他一日不处置赵匡胤,那将赵匡胤放出来的那天,赵匡胤必然是站在后周那边的。”
“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赵匡胤的存在。”
“传国玉玺一事上,我们虽然以推动了谣言,但实际上,赵匡胤确实是得到了八荒归元诀,也确实拥有紫微命格。”
“按照赵匡胤一贯的成长轨迹,我们不得不防。”
“他得五龙禅师传度,便醍醐灌顶领悟大金刚境,得扶摇子讲道指玄篇,便领悟大指玄境,得八荒归元诀,很可能就要大天象境了。”
“三重大境,古今少有。”
“倘若他再进阶到陆地神仙境,那么便是当世李存孝,世间应无一合之敌,如果,不考虑这位李和阁下的话。”
太监说起话来,自然有股阴阳怪气的腔调。
更何况,老总管此刻一番话最后引向李和这边,就是为了让李和表态,表示自己会出手嘛。
李和环视了一眼,笑了笑,并没有急着说话。
目前在进行商议的只有三方势力,准确的来说,现场只有四个人,玄武司的老总管,明月宫的李璇玑,点花司的花蕊夫人,还有他。
后蜀倒是挺敢打敢拼的
李和望向花蕊夫人问道:“如果后周颠覆,重建大唐,后蜀在其中会获得怎样的利益”
花蕊夫人一笑,没有任何犹豫的进行了回答,她笑颜如花道:“后蜀所得,向来是偏安一隅,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别无他求,那就是要大唐承认后蜀的独立了咯
要么封世袭罔替的王爷,要么如同大理那般
“划得来么”
李和再度问道,这种颠覆强国的行动,后蜀作为唯一参与的国家,稍有不慎就会落人把柄,后周发兵剿灭后蜀,那便没有什么道义问题了。
当然,道义不重要,重要的是,后周是有灭掉后蜀的能力的。
对于李和的疑问,花蕊夫人答道:“只要先生是站在我们这边的,那便划得来。”
问清楚花蕊夫人的态度,李和便看向李璇玑,问道:“倘若此次来汴梁,我只出手一次,你待如何”
李璇玑淡眉微凝,说道:“应该是与赵匡胤一战。”
李和这才拿着面前的茶水喝了口,对老总管说道:“赵匡胤交给我了,老总管应该可以安心对付后周了吧”
老总管盯着李和阴恻恻的看了会,如同夜枭般的声音笑道:“当然!”
李和这一番话看似什么都没有说,可却定下了一个基调,他只会出手一次,这算是还了他作为明月宫客卿的情义。
如果还要更多的话,他不介意和后蜀合作。
毕竟,后蜀最开始给出的条件是支持他当皇帝,愿意给他提供地盘、兵马,助他一统天下呢,玄武司底蕴再厚,所具备的资源,终究是不敌一个国家的。
所以,你高华高公公,可想好咯
活了百多岁的老总管什么没见过自然不会因为这点意外而变脸,在最初就算是没有李和,他也是打算颠覆后周的。
所以,李和能够解决赵匡胤,已经足够了
后周如今可不好熬啊
后周确实不好熬,在赏玉大典后的第二天早朝,刚一上朝,朝堂之上就吵成了一片,一个又一个的官员站出。
不是要柴荣释放耶律瀚海避免契丹与后周的争端,就是要尽快查明刺客的身份,放还吴越使团,以免破坏后周历年与吴越的情分。
这批人吵得热闹,却不痛不痒。
真正的杀招在于,朝臣、武将们趁势的一次上书,整个后周朝堂,超过半数人认为,必须将赵匡胤放出来了。
不但要放,还要加官进爵。
后周朝堂上的几位宰相,枢密使的王朴,中书省同平章事的王溥,兵部尚书的范质,三司使的魏仁浦,四位朝堂重臣,除了王朴以外,都站出来了。
王溥带头上书道:“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护送传国玉玺回国有功,因加太尉衔,封卫国公,追封已故护圣军都指挥使赵弘殷”
给赵匡胤加官进爵到几乎位极人臣,然后追封已故的赵弘殷。
几乎赵家的家人都有封赏,赵匡义被封了县男,赵母被封了一品诰命夫人
可谓极尽殊荣,安抚的诚意到了顶点。
但凡局势稳妥,这样的封赏都不会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可毕竟是柴荣怀疑赵匡胤在先,如果没有这样的封赏,赵匡胤如何还肯为朝廷做事
所以,朝臣们认为,可以给。
只要能够先度过目前这关,哪怕是赵匡胤以后会尾大不掉,也必须给,不然,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只要再晚那么两天。
很可能就会出现起义。
是的,朝堂上的大臣们已经猜到了玄武司的手段,明白可能会有边军将士“起义”,然后彻底污反赵匡胤。
那时,柴荣不杀赵匡胤也得杀。
赵匡胤不反,也得反了
因为,只要起义开始,赵匡胤那帮子结义兄弟,肯定会有人拉起反旗的,赵匡胤若是不反,那便再也无容身之地。
而柴荣为了天下的安定,也没理由不杀赵匡胤了
手段是阴谋诡计,但却又是实实在在的阳谋。
252、云淡风轻
满朝文武,不论是真心为后周的,还是搞事的,基本上所有人都在朝一件事情上使劲,那就是放出赵匡胤。
仿佛就是柴荣正在违背天下大势一般,独自一人面对全世界。
换做其他人,这种情况下不慌也得心态爆炸,然而,柴荣只是冰冷的看着满朝文武跪在那里,丝毫没有让步的趋势。
他缓缓起身,就站在殿上,居高临下的看着所有人。
他压根就懒得争论,也无需去争论,他只是在等,等边境的驿报。
“报!!!”
“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起兵造反,十万大军兵锋直指汴梁,言说,言说大周不义,愿为赵将军讨回公道!”
“报!!!!”
“西京府神武军右厢都指挥使王方造反”
“报”
一份接着一份的驿报抵达,传令的驿卒跪了十多个,满朝文武在大佬们震惊起身的同时,也都跟着起身了。
队伍的最前方,王朴不敢置信的转过身去,从最早的那名驿卒手中接过驿报。
看完后,悠悠一叹。
他转过身,看着台阶上的柴荣,严肃的说道:“陛下,臣请派遣赵匡胤携控鹤军、铁骑军前往夏州平乱。”
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了。
既然你们打着赵匡胤的名号造反,那便让赵匡胤去平定叛乱,王朴是不相信赵匡胤会在这个节骨眼反叛朝廷的,哪怕柴荣将赵匡胤关了这么些天。
再一个,赵匡胤目前是殿前司都点检,掌握后周大半兵马。
但是,后周禁军主要有两个部分,分别为殿前司和侍卫司,殿前司的控鹤军是后周第一强军,但是侍卫司的龙捷军、虎捷军亦是可战的强军。
赵匡胤带殿前司去平叛,如果中途兵变造反,后周还有侍卫司可以依仗。
各地勤王部队,未必不能赶到
最起码,侍卫司都点检是李重进,此人乃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是后周皇家的人,没道理不站在柴荣这边
可以说,王朴作为后周的枢密使,已经是为柴荣前前后后操碎了心了。
即便柴荣在赵匡胤一事上连出昏招,王朴也没有怪罪,只是不断的替柴荣修改方案,以求最大限度的补救。
而相比于王朴,另外几位文官大佬就有些沉默了。
同为宰相的中书省同平章事王溥,作为计相的三司使魏仁浦,这两人都没有说话,兵部尚书范质则是在摇头叹息,觉得一切已经为时已晚。
柴荣当初不听劝告,如今只能自尝苦果了。
文官们如此,担任殿前司副点检的张永德则看不下去了,他直接出列,说道:“陛下,何须赵匡胤,区区定难军,张某便可平之!”
“只需给我控鹤军三万兵马,我定当”
张永德还要说,但柴荣已经将手抬了起来,他不得不停下,看柴荣准备说什么。
柴荣将手放下,看了遍满朝文武,说道:“后周到我这,也不过五年光景,在座的哪一位,人生不是过了数十载的”
“大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这数十年改朝换代,比丧葬嫁娶都要频繁,一个朝廷好不好,该不该继续下去,其实大家所想的都是劳资心里乐意与否。”
“今天造反,明天起义,不过是皇帝轮流坐,明天到我家。”
“所求,不过是一个利字。”
“你们不在乎这朝廷到底是大周还是大唐,只要你们官职地位不变,甚至能够升迁,你们就不在乎,也乐得城头变幻大王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