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剑帝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最终绝望
再加上又有灵气之地给他修炼,简直就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而且他本身也没想过要走,这个名叫永安的孩子,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肖家家主肖逝水对这个儿子的期望,既然他会给出第一枚丹药,那么就自然会一直将这孩子治好,不会中途丢下他不管的。
“好,有叶使君这句话,肖某也就放心了,薛兄,就劳烦你驾一下马车,等到了家我再另寻一名车夫,还望海涵。”
“老爷说的哪里的话?如果不是老爷,我也不可能走到今天的这地步,又不是真正的修士,哪来那么高的姿态?不就是区区的一介马车车夫,这一职务,薛某还是担当得起的!”那薛姓修士将捆得严严实实的高姓车夫往马车当中一扔,便接过了之前扔在一边的鞭子,看起来就像是真的要驾车一般。
这让叶倾城对他的印象又改观了不少,之前他就已经发觉到此人的神念要比不少同阶存在要强得多,没想到竟然没有什么高姿态,换成其他人,只怕早就在凡人的世家家族当中位高权重,作威作福了,而这薛姓修士竟然愿意当车夫替肖家家主赶马车?哪怕就算是修为再低的入门修士,也有着高于任何凡人的高傲,能够让他们来赶马车……从这可以看出两点,一是肖家家主肖逝水对这薛姓修士非常好,以至于让他能够放下修真者的高傲,甘愿当一名贫贱的马车车夫,即使只是一会…………二十是此人懂得感恩,有恩必报,在自私自利的修真界当中,也算是一股清流了。
可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叶倾城很清楚,这只是因为此人修为太低,接触到的圈子太小的缘故,如果他能够成为上仙级修士,并且在这弱肉强食的修真界当中待的久一些的话,他绝不会像现在这样给肖家赶马车的,即使对方再有大恩也是一样,仙就是仙,凡就是凡,仙凡有别,正如人妖殊途,他终有一天会明白这个道理。
不过,叶倾城还是颇为欣赏这种人的,在肖家这样的凡人世家家族都能够成长出这种程度的神念强度,那么只要给他机会与条件,是能够成为非常厉害的修士的,尤其像他这样的神念攻击型修士可是什么稀少的,就像对方想要代表肖家招揽他一样,他作为青木宗真正的宗主,也想要招揽此人,就像他之前招揽的那些家伙一般。
他并不知道墨香的情况,如果他知道墨香就是一名顶级的神念攻击型修士的话,恐怕便会想尽办法将此人送去墨香的身边,如果他也能够成长到天仙级的话,一旦与墨香配合起来,那将会是一种堪称无敌一般的组合,只不过正因为不知道,他才仅仅是有那样的一个念头而已。
于是,在肖家家主肖逝水的盛邀之下。叶倾城上了肖家的马车,随着他们一行人往青峰镇外城而去。
在车厢内,叶倾城有些欲言又止,不过还是被老成的肖逝水给看出来了,于是连忙问道:“叶使君可是觉得此车有些不舒服?”
“不不不,我只是对这孩子刚才的话有些好奇,他说你夫人……”
“死了,是生这孩子时难产而死的。”
“啊?不好意思,我真不知道此事。”叶倾城顿时有些尴尬,他本来也只不过是好奇,肖逝水当年这样倔强的一个家伙,会嫁给他当夫人的,又会是怎样的女子。
只是他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回答,从礼节上来说,他刚才太没有礼貌了,要知道世家家族可是最重礼节的,若不是他叶倾城是肖家的恩人,只怕肖逝水早就发火了。
“无妨的,叶使君你久居药神岛,又是刚刚返回东方大陆,不知道这些的,是无心之举,正因为这孩子他娘早逝,所以我把所有的爱都投入到了他的身上,只是谁又能想到会…………也不知道我们肖家是怎么招惹了老天爷,先是我爹,然后是我老婆,最后是我孩子,叶使君,你说我们肖家咋就这么倒霉呢?”
“我说逝水,这天底下受到不公之人犹如过江之卿,数都数不清,你只是其中之一,而且相对我见过的不少真正很惨的人来说,你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最起码你又碰上了我,不是吗?你不是那种自欺自艾之人,当年我第一次见你时便是如此认为的,正因有你,你肖家才能够沉冤昭雪,走到如今的地步,凡事都要向前看。这才是你肖逝水。”
“使君的话,我懂…………只是,唉,不提了,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些干嘛。”
(iishu)是,,,,!
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关于朔方军
【】(iishu),
“对了,我还有一件事想要问你,不知道朔方军现在如何了?”似乎是也一样认为不应该在永安的面前提这些会让他伤心的事,于是叶倾城便立刻换了一个自己一直担心的话题。
就像刚才提到过的那样,纵然外界过去了三十年,但是对于他来说,真的宛如弹指一瞬一般,昔日自己在离开朔方军之前所做出的那番演讲到现在都还历历在目,他真的有些担心朔方军的情况。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身为河东、平卢、范阳节度使的安禄山一旦叛乱,朔方军因为距离很近的缘故,所以会遭遇到叛军最大的攻势,如今大唐已然平乱,就是不知道朔方军究竟如何了?
“朔方军?为何会问起这个?”
“我与朔方军当中一位将领有旧,只是之前听你们一说,这才知道安禄山叛乱的事,那么朔方军自然是首当其冲的,因此有些担心。”
“虽说不知道你的那位旧识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不过朔方军现在可以说是所有边镇当中最为出位的一支边军,因为他们的节度使是郭帅。”
“郭帅?”叶倾城仔细想了想,当初在朔方军当中的确有不少表现出色的人物,其中最得王帅赏识的,应该是一位叫做李光弼的契丹人,虽然他是契丹人,但却是个帅才,被王帅誉为将来自己的接班人,怎么从肖逝水的嘴里说出来的,是一位郭帅?而且似乎这位郭帅也十分耀眼的样子,连带朔方军都跟着出位了。
“啊,我忘了叶使君你并不知道郭帅,郭帅名为郭子仪,与李帅李光弼并称我们大唐帝国双壁,安史之乱,也是由他们二人一同平定的,朔方军最开始是由李帅指挥,后来又归到了郭帅的手下,在平乱的过程当中表现极好,一路连败叛军,在叛乱平定之后,他们二人因为功勋太过卓著,所以受到了肃宗皇帝的猜忌。李帅在前两年刚刚病死,而郭帅因为年纪大了,早就明哲保身,远离了权利中心,到现在都还活的好好的。”
“肃宗皇帝又是?”叶倾城本以为是玄宗皇帝李隆基在益州指挥着平叛,没想到竟然是什么肃宗皇帝,以他对李隆基的认知,这家伙怎么可能交出他的皇位?要不就是他暴病而死,皇位自然由他的子嗣继承。
“肃宗皇帝便是前太子李亨,叶使君当年在长安待了那么久,应该对此人有些印象吧?”
竟然是他?!叶倾城不由得感到十分的意外。
他的脑海里很快的就浮现出了一张写满了阴险狡诈的脸,他还是叶三郎时就对李亨此人颇为不喜,这家伙除了他认知当中的阴险狡诈,其他方面也都让人不好评价,真要说的话,可以理解成年轻时的李隆基,二人简直就是一个翻版。除此之外,他最让叶倾城讨厌的一点,就是曾经雇佣了丽思寒去做一些坏事,并且还对丽思寒有非分之想,若非当时丽思寒还算小有名气,修为也还过的去,否则叶倾城也不可能遇到丽思寒了。
让这样的一个家伙做了皇帝,大唐真的能够安稳吗?即使如今叛乱已经平定了多年,但这终究不是李亨的功劳,而是肖逝水所说的两位大帅的,李亨甚至害死了其中一人,简直是不可理喻。之所以叶倾城一心认定是李亨下的手,便是因为有王帅王忠嗣的先例在前,当年的王帅身为四镇节度,掌握了大唐大半的军队,结果就因为传言和这李亨走得近,结果就被李隆基给先贬后杀,这事叶倾城从小须弥洞天当中出来时才刚刚听说,当时险些压抑不住自己的怒火。
那李帅李光弼很明显就是王帅的接班人,他也功不可没的平定了叛乱,没想到竟然会和王帅一样被除掉,而且那下手之人还是李亨,这对父子还真行啊?
看到叶倾城的脸色修炼变冷,肖家父子也不由得暗自猜测,这叶倾城所说的故人,该不会就是李光弼吧?
“不过叶使君,关于肃宗皇帝,你其实也不用太在意,因为他前些年也暴病身亡了…………”
“也暴病身亡?”这下子,叶倾城可真的有些蒙了,他虽然知道李家一直都有各种各样的矛盾,父子、兄弟相残是家常便饭,当年太宗皇帝李世民也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斩杀了太子李建成,逼太祖李渊退位这才当上的皇帝。
远的不说,就说李隆基,开元年间,因为武惠妃的诬陷,他甚至直接斩杀了三名儿子,其中便有前太子李瑛,足以见他对于皇位的执着和冷血无情,李亨和他也是一路人,可竟然会暴病身亡?不可能是他那几位儿子做的吧?虽然李亨不是什么好东西,可他的儿子都非常出色的,尤其是长子广平王殿李淑,更是天下闻名,甚至有传言李亨之所以能够当这么久的太子,便是因为李隆基非常喜爱李淑这个皇长孙的缘故。
他可不太相信,那样的一个广平王,会为了皇位而毒杀自己的父亲,他曾有幸见过这位传说当中的广平王,留下了很深刻印象的。
即使时间能够改变一个人,但是在这一点上,身为前传奇捕快的叶倾城持保留的态度。
“现任的大唐皇帝是代宗皇帝李豫,也就是曾经的广平王李淑,他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随同其父太子李亨逃往灵武,李亨在灵武称帝以后组织兵力开始进行反击,而当时的李淑便被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领国之兵,积极平叛。在叛乱平定不久之后,便被立为了太子,在肃宗李亨因病去世之后,便顺理成章的继任了大唐的皇位,只是,他在位期间是真的颇为坎坷。”
“是因为藩镇割据,对吧?”叶倾城想都不用想便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像是这种席卷国的大乱,也是藩镇割据势力的重要机会,只要是有点实力的,必然都在平叛的过程当中疯狂扩军,占领地盘,等到叛乱平定之后,想要动这些藩镇割据势力,可就难了。
(iishu)是,,,,!
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关于藩镇割据势力
【】(iishu),
历朝历代,但凡是出现大型的叛乱,在平叛之后是绝对会出现地方藩镇割据势力的,而大唐尤其如此,在天宝初年,那时候可还没有出现叛乱势力,可因为玄宗喜好边功的缘故,大唐的边镇军队数量是远远高于内地府军的,而且由于府兵制败坏的缘故,内地的府大多只剩下编制当中的六七成,有些州府的府兵驻地甚至长了草,人跑光了大半。
与之相对的,边军却是骁勇善战,战斗力强悍,这样的情况自然是十分危险的。
在这之前,李隆基一直靠着自己厉害的帝王手腕维持着边镇与中原内地府兵的平衡,并且想出了地方节度使两年一换的方法,制约了这些节度使佣兵自重的可能。不过随着一个又一个的例外,李隆基已经无法控制住这些数量庞大的边军,王帅都还好说,毕竟他是李隆基养大的,身兼四镇节度还说得过去,可安禄山不过是区区契丹人,只懂得溜须拍马,心机极重,这样的人,竟然也能够做到三镇节度?而且河东、范阳此两镇更是大唐所有边镇当中最为精锐的两镇,其中的幽州铁骑更是名满天下,与安西的陌刀军齐名,这样的一股巨大力量,再配合周边的强势部族,他要不反,那就真的是废物了。
而在平定安禄山这支叛军的同时,各地藩镇节度便能够借着正当的名义大肆扩军,而在安禄山的叛乱平定之后,李家也不可能削弱他们这些藩镇割据势力,准确的说,是无法削弱,这些藩镇割据势力已然坐大,动了其中一个,只怕其他所有人都会有所行动,一旦所有藩镇割据势力联合起来,那么哪怕就算是安禄山也根本不能够与之相提并论,那会是更大的一场灾难。所以,历朝历代,像这种有功的地方割据势力是真的令朝廷难办,只能够放任他们越坐越大,到最后变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现在的这些节度使以及藩王们,怕是不可能两年就调换了吧?恐怕都已经从换防制改为了世袭制,虽然名义上属于大唐的军队,但都其实已经相当于各节度使和藩王家族的私军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历朝历代斩杀功臣之事虽然一直令人诟病,但却是维护国家和平稳定的有效方针,虽然他对于李光弼感到可惜,但是可以想象一下,一位平定了安史之乱的大帅,其声望会有多么的恐怖?手握重兵不说,军中将领又多为其部将,一旦要反,只怕会是安史第二,这样的人,难道不恐怖吗?换做是他,也未必能够放过李光弼吧?
“果然不愧是叶使君,的确如此,地方藩镇割据势力,是安史之乱平定之后的老大难题,肃宗在位期间,根本难以解决这些问题,他死后问题自然就落在了代宗的身上,可偏偏在有外忧的同时,朝廷还存在着内患……肃宗病逝之前,张皇后想要发动宫变,是大宦官李辅国通知的相关人士,代宗这才顺利登基他登基后,李辅国自然受到重用,于是便逐渐坐大,为了制衡他,代宗又以另外一个大宦官程元振来将李辅国取代,可谁曾想程元振可比李辅国还坏,他把持朝政不说,更是得罪了一干地方藩镇割据势力。”
“是不是有人又借口要除掉程元振而起兵?”
“这倒没有,不过发生了谁都没有想到的情况,因为讨伐安史叛军的缘故,所有的边军都已经往内部调动,而在此期间,吐蕃便乘机占据了安西四镇,并且在前些年派遣大军一路直抵长安,代宗发给各路藩镇割据势力的召集令,根本没有一个人理会,这是因为程元振的关系,无奈之下,代宗与朝廷只得出逃,长安就这样被吐蕃所占据。”
叶倾城听到这里不由得摇了摇头,他没想到,他回忆当中那个既繁华又雄伟的长安,竟然会被外敌占据两次,一次是奚契联军,一次是吐蕃,都曾经是被大唐按在地上暴打的族群,如今竟然能够令皇帝出逃,占据长安,这是当年的他怎么也不可能想到的。如果能够让他回到那个时候,去和别人说如今大唐的遭遇的话,只怕所有人都会把他当成一名疯子吧?
他可以想象,那些蛮人们冲进富裕的长安,会是怎样的一种灾难…………
不过根据刚才肖逝水的说法,如今的长安,还在大唐的手中,那么应该是有哪个依旧还忠于李唐皇室的藩镇割据势力出手相助了,不过只怕这样一来又会产生类似于肖逝水所说的李辅国与程元振之流。
而肖逝水的叙说依旧在继续,他不管叶倾城这些年是不是真的在药神岛,他只知道当年的叶三郎是个非常热爱大唐的子弟,只要提起御史中丞叶三郎,当年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不管如何近年来大唐的遭遇叶倾城是并不知情的,那么他肖逝水就有这个义务把大唐的近况告知叶倾城。
其实马车内不止是叶倾城在认真听着他叙说,就连他儿子肖永安也在仔细的听着这些,因为体弱多病的缘故,他很少能够和外界有什么接触,所知道的事情也就局限于自己家里,至于外面发生了什么,他很少知道,只是偶尔能够听到家中的下人谈论一些罢了。
至于像父亲肖逝水说的什么家啊国啊,他虽然不是很明白,但是看父亲和恩公的表情,他能够理解这些事的重要性,因此并没有发出丝毫的声音打扰他们二位。
那薛姓修士就更不用说了,他身为修士,本身就是超然之人,对于凡世当中的事物并不是很在意,对于肖逝水所说,他可一点感觉都没有的。
“长安被占,自然是要夺回来的,不得已之下,逃窜在外的代宗李豫,启用了现在被称为郭老令公的郭子仪,领兵驱逐外敌,而郭老令公到任之后,虽然当时他手上还没有什么兵力,但是却只靠得一手谋略,便让长安城内吐蕃军闻风而逃,不战而败,简直是神了,而长安便就是这样再次回到了大唐手中。”
(iishu)是,,,,!
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永安与叶倾城
【】(iishu),
听到这里,叶倾城便不再去关注大唐的近况了,因为他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那就是他的心中,依旧对大唐颇为关注,甚至到了忧心的地步,纵然这其中因为主要是因为他曾经是叶三郎的缘故,可这实在是不太应该,因为他现在可是叶倾城,不再是叶三郎,当初是决定舍弃这个身份的。
而且,一名堂堂的天仙级修士,时刻关心着凡世当中的朝廷,这又算个什么事?
看样子大唐已经陷入到了历朝历代后期那种地方藩镇割据势力的情况,而且对于周边的外敌入侵根本毫无抵抗之力,看样子也不知道能够撑得了多久,那老将郭子仪听起来的确厉害,甚至可能超过当年的王帅,最重要的是此人懂得自保,应该可以活挺长一段时间,只要他在,大唐应该是无俣了,可他要是死了呢?
长安被打,众多地方藩镇割据势力竟然都没有反应,就连喊着勤王口号趁机进驻长安的人也没有,这种局面,甚至比之以前那些历朝历代的末期都还要夸张,难以想象这样的大唐,在不久之前还是万国来朝,世上首屈一指的大帝国,是他叶倾城引以为傲的祖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