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迷途之远古女巫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冰淇淋老歪
有图有真相就好理解一些,祝风
第八十四章 没口福
第二日,直到下午,云清终于吃上了饺子,羊肉大葱馅。面皮有一点厚,没办法,面粉颗粒略微粗些,只能厚点,耐煮。
这里羊肉、鹿肉都不缺,肉质特别的鲜嫩,是云清的最爱。
想当初,连羊肉都极难吃到,更何况鹿肉,见都没见过。现在,可劲造,而且这里的羊和鹿的品种也很多,有很多在动物世界里都没见过,估计都是灭绝品种。
猪肉也会有,只是这野猪肉真心不好吃,纤维粗,特别的难炖,即便炖烂了,论鲜美程度,那也是没办法跟羊和鹿比。
那为什么还要养猪呢就是猪皮实,养好了,出肉多。
这些土著目前还不知道养猪的好处。养两头猪,还是巫清的硬性规定。
野猪可不好养,好养的是训化好的家猪。看猪圈里东一个坑西一个包,围栏不知道整修多少次就知道,野猪习性有多难搞。
族内现在羊和鹿近期也抓了几头,春夏还好,冬天就有些麻烦,这玩意娇气,尤其是幼崽期。
这她也没经验,族人自己摸索吧。
牛肉,到目前为止云清还没见过。狼肉、狐肉,吃过,虎肉也吃过一次,味道一般,不知道是不是烹煮的技法太差导致。反正不期待,她只是羡慕族长屁股底下的虎皮,这绝对是以权谋私。
饺子剩下十几个,想了想,没忍住,还是放到了石碗里,给老巫满送了过去。
巫满老太太最近身体每况愈下,不知道是不是搬迁那段时间折腾的。要说她已经是部落最长寿的人了,而且,部落不缺食少穿,云清来了以后,更是吃过看过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东西。老巫满很满足。
嘴里嚼着云清给她的饺子,没几颗牙齿,吃的胡愣半片的,不过看那个急劲儿,知道她吃的很香。
吃着吃着,又眼泪花花了。这老太太现在感性的很,在云清面前,不是被族人尊敬的智慧又神秘的巫,只是一个脆弱的老太太。
用手指指饺子白色的皮,问道:“这个叫饺子的,外皮这是什么做的”
云清掏出一把没去壳的麦粒,拨开一个麦壳,露出卡其色的果仁,递给老太太:
“呶,就是这个,小麦,磨成面粉,再加水和,就跟和泥一样,和成面团,再分成更小的面团,拍的又圆又扁,就成了面皮。”
老太太伸出干瘪的手接过,手指拈拈,奇怪道“就这个小麦磨出来这么白”
“嗯,里面是白的,磨成最细的粉末,还得用细网筛筛。”云清点点头,掰开一个小麦粒,露出里面白白的果肉。
巫满使劲抬抬下垂的眼皮,瞪大三角眼,使劲看。
“还真是。”
什么网能筛这么细巫满想问,又咽回去了。
问不过来,巫清这小姑娘太神秘了,她的秘密太多,问一还得问二问三问更多,真问不过来。
就算问明白了,还得问,这里面的肉怎么这么细小,怎么做到的巫清又得一顿解释。哎,算啦!都快入土的人啦,不愿动那个脑筋。
老太太指指云清手里的麦粒,殷切的问道:“这能跟粟谷一样种植吗”
“能啊,只是我想,族人还是先把粟谷种好吧,有了经验,下个春天再去种小麦。”
巫满老太太点点头,的确,粟谷还没摸着哪儿是哪呢,都是巫清说干什么就干什么。一样一样学会,学透了才行。
再说,下个春天就种了,族人都能吃的上。哎,只是自己应该没口福了。
看着碗里的饺子,本来打算剩下三个给小草的,既然以后都有的吃,那老太太我就都吃了,太好吃了,忍不住。
吃完饺子,小草也刚好从外面走了进来。
这是
第八十五章
小草为了做好医这个伟大的事业,决定先从造字开始。
她准备了石板和烧黑的树枝,鼓起勇气来到巫满这儿,结果一进门,就看到巫清也在。
伸头一刀,缩头还是一刀,俩巫明显都察觉自己有事了,就只好说了原由。
巫满有些犹豫,转头看向巫清。
云清倒是没意见,相反还非常赞赏。
这搁她原来的社会,小草那就是有理想、有行动的杰出少女,自己充其量是个为生活、生存奔波的女**丝。跟这样的人比,拍马也追不上。
你不得不承认,人和人的差距,就差在用“心”上。
有人说,心在哪,时间在哪,行动在哪,成就在哪。
小草看起来心在医,她除了煮食、搞卫生,其他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医上,或是用在了成为医的道路上。
就冲这份用心,云清也要给支持。
云清冲巫满点点头。
巫满犹豫,是因为她更在意云清是否介意。云清不介意,她当然也无所谓,自己带大的女孩儿,给她看看又有何妨。
巫满在她的狼皮垫子底下摸出占卜龟甲,摆在小草面前。却转头对巫清说道:
“上次,从黑彘部落带回来的新龟甲,巫清还没有描刻,干脆一起吧。”
一起就一起吧,这副已经被摩挲的包浆的龟甲,早晚要随巫满老太太埋到土底,她也早晚得描刻。就算她不用,她还得传给下任巫。
留下传承,这是巫的责任。
小草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得到了同意,乐滋滋的马上开始从龟甲上,一个字一个字的模仿着画出来,想着尽量描画的一样。
只是这可能吗
你让小学生初次学写字,你看她能写什么样肯定偏旁部首不是这大,就是那小,整个文字结构是失衡的。不仅如此,写字速度肯定也堪称龟速。
小草一边模仿一边冒汗,看着容易,下手难。写错了还得毛皮沾湿擦掉,擦掉的地方太湿,还得晾干,才能再写。
也好在,小草模仿的是象形字,多少能看出点那个意思就行了,不然更难。
再看云清,新龟甲一拿来,确认龟壳上的格子分布都是一样滴,那就好办了。
直接用黑色记号笔,在龟壳同样位置画出同样的字就行了,就是大小控制不好。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格子要对,文字要清楚,还要尽量留大,因为还有第二步,刀刻。
至于写字,这真不是事儿,云清那是十几年练出来的。楷书,从小学开始,描红都不知描了多少,初中也没拉下,毛笔字都能写一手。不管是横平竖直,还是撇捺弯钩,就算是曲线圆圈,模仿的那都是非常到位。
小草还在涂涂抹抹第四个字的时候,云清把所有的龟壳都画完了。甚至连那些模糊的线条也一并记录了上去。
哎呦喂,这把小草给佩服的。巫清一出手,绝对的快准狠。不过,话说巫清手上拿的是什么呢
和烧黑的树枝一比,云泥之别,那绝对的丝滑,有内涵。
云清一看小草和巫满那惊异的表情,呵呵一笑,抬了抬记号笔,说道:“能写字能画画的,这叫笔。”又指了指小草手上的树枝,继续道:“你手中的树枝,现在就是你的笔。”
说完云清盖上笔帽,自自然然的收进衣服里,实际就是扔空间了。
“笔!”小草追到记号笔消失的地方,然后低头看看自己手上的“笔”,不知为什么,心中就浮现一句话:又知道了一个新东西。
云清记录完龟壳就告辞而去,小草则继续奋战了好久,才把该记录的图案或者说文字记录完,带着满足和又一堆新问题走了。
&nbs
第八十六章 有果吃
海棠花开了,树下,云清坐在小马扎上,一刀一刀,顺着记号笔的痕迹,在龟壳上刻画出线路。
空间里无风,仿若一幅画。
花,是白白的海棠花,刀,是尖尖的螺丝刀。
云清刻的有些费力,如果没有用记号笔先画过,直接用刀刻,线条肯定会粗糙且做不到顺滑。
想到巫满的那个包了浆的旧龟壳,很奇怪一件事:当初老太太是怎么做到,在龟壳上留下刻痕的呢而且还刻的这么好
哎,忘记问了,如果使用的是石刀,那一定是耗用了非常久的时间,慢工出细活呗。
不知道从哪一代巫开始,龟壳上的文字,有了磨损丢失。后人记录的也是模模糊糊,估计再久些,连模模糊糊的字也会消失殆尽。
还有很多部落巫都没了,一个字的传承都不会留下。
说到这,云清就有些好奇,其他部落的占卜器上,是不是也刻画着一样的符号呢
如果是,那么巫的传承难道是来源自一处如果不是如果不是
……
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的事儿,就不必再想。
如果是修真界,说不定还得追溯追溯,你说在这破原始社会,找这有意义吗
找了半天,啥用没有,是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她又不是考古的。
随便吧,一个传承的工具,装逼的道具而已。
抬眼看看自己的小果林,心中那是一片火热。之前着急,是因为感觉太久,现在花都开了,果还能远吗
虽然大部分果,今年是又吃不上了,不过,葡萄和海棠果肯定能结一些,桃树也开花了,只是应该不会结果。
按照书中所说,五月份要给桃树摘心修剪,明年就能硕果累累。书上说这是有原由的,一来是保证摄取阳光充足,二来是为了营养平衡。
云清抬头看看,自己的空间,都不知道阳光从哪里照进来,反正都一样。而且,空间里的作物,自己从未施过肥,长的却特别的好。
她有种感觉,自己种植的这些农作物,对空间的消耗可能微乎其微。也许是潜意识抱有深深的期待吧。
就算不是,也没所谓。什么时候感觉营养上不来,什么时候再施肥呗。自己储存的陈粮,都够自己一年用的。
看着眼前的桃树要不要修剪呢虽然桃树修剪口诀很多,她觉得自己只明白一句话:强枝疏掉中庸留。
反正就是一棵桃树,那个树枝长得最长最突出,就给它剪断。
没啥舍不得的,拿出剪刀,喀喀喀,修完。这回没有拔尖的支愣着,看着顺眼了很多。
可惜了,叶子长得太大了,不然拿出去扦插也不错。印象中都是那种冒点小芽的,才能扦插。
果树种类还是太少,还得从外面多采集一些才行。哪天就算不愿意做饭了,水果也能混个肚饱。
云清在空间里做够梦了,把刻到一半的龟壳,往柜子上一扔,她得要出去溜驴。
出来正看到鹿寻,他抱着一大捆藤条枝蔓什么的正在路上走,见到巫清赶紧笑着打招呼。
“巫清,你需要背篓和筐吗需要跟我说声,我给你编。”说完,又拍拍这一大捆枝条,“这是狩猎队伍带回来的,现在需要筐和背篓比较多,我就让他们每次遇到,带回来一些。”
“好啊,不过,哪天你有光滑的细树枝再给我编吧,不急,我需要那种的。”
“好嘞。”能为巫清解决问题,那是多荣幸的事儿。
跟鹿寻分开,继续走,经过煮食物的大空场,云清的眼神像往常一样瞄一眼轻轻掠过,再继续往斜前方那么一瞟,就这一瞟,眼神就定在那了。
斜前方,有一
第八十七章 青麻
青麻,这种植物,云清记忆深刻。
小的时候老家有亲戚家种过,云清最喜欢就是在夏季的时候,采摘青麻果。
青麻果长的像一个小酒杯,一瓣一瓣连起来,围成个矮墩墩的圆酒杯。每瓣拨开,里面有很多芝麻粒大、白嫩嫩的籽儿。
青麻果还嫩的时候,把整个果直接放在嘴里,嚼一嚼,清清甜甜。老一点的时候,纤维粗了,皮硬了,就把酒杯的上半部分咬掉。因为蒂端老了,可上半部分还嫩着。再老就只能把小酒杯一瓣一瓣拨开,吃掉里面的香香的籽儿。
青麻果是横跨整个夏季孩子们的零食,云清记忆深刻。但能让她记忆深刻,却不仅仅是因为青麻果是孩子们喜爱的零食。
更因为它的茎皮纤维可以搓成麻绳。
老辈儿搓细细的麻绳,主要是为了纳鞋底子。这种鞋底子就是老布鞋的鞋底。几层破布用面糊糊给粘连成一大张,晒干后,裁成鞋底的形状。一层太薄,一般包边后叠个五六层,当然中间还是得用面糊糊做粘合剂。
最后,就是用到了这种麻绳,加上辅助工具大锥锸子,密密扎扎纳在鞋底子上,这样鞋底子才抗磨。当然这种抗磨是相对的,跟橡胶底是没得比。
要是鞋底多叠几层,做厚一点点,那就是传说中的千层底儿。
说回这个鞋子的重要材料,麻绳。它就是用这个青麻的茎皮做的,晒干的茎皮,是白色的,人为的把它分的很细,几股就可以搓出特别细的麻绳。
年轻人都去买鞋,谁会纳鞋底子,穿老布鞋穿布鞋也是橡胶底子,抗磨啊。可是我的姥姥,她老人家当年还是在搓麻绳纳鞋底子,她说穿这种鞋底的布鞋,舒服。
对于搓麻绳的经过,云清记得非常清楚。因为她,不知旁观的多少次。她就是在姥姥身边长大的,不仅看,有时候还上手搓搓,虽然搓的差,那也是动过手的。
过了那么多年了,老人家搓麻绳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老太太熟练的用手捏住干青麻皮的一端,用指甲把宽茎皮切开细细的几绺,用手指肚搓掉多余渣滓,取三绺线放在小腿上搓。
搓绳一定要顺时针,每一股顺时针单搓,然后再慢慢顺时针三股搓在一起,这样麻绳就做成了,太短不行,还得一边搓,一边往长了续。过程中有时不好搓,还要吐点唾沫捋顺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