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在大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沐飞尘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修行在大宋 ”查找最新章节!
“儿子,生在咱们这王侯家,不一定就多快活,你别看爹爹我天天好像过的很闲逸,但爹心里苦啊...”
蜀王常常跟儿子交心的时候,如此说。
而世子殿下每每这时候都会跪在自己的父王面前,泪流满面的说:“孩儿不孝,让爹爹受苦了。”
这对慈父孝子是成都百姓眼中的楷模,这也恐怕是百姓们能在蜀王身上找到了唯一优点了。
这天晚上,蜀王怀揣着总督大人吃的瘪,终于能睡个好觉了。香甜的睡去,并且做了个在总督大人的床头撒了一泡尿的美梦。
--
但是与蜀王宫距离好几里的总督府,今晚总督大人就心绪难平了。
白天所发生的事情,让他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
这恐怕不是或者说不只是官场上互相争权夺利的延伸,真要是巴中县丞要把草曹县令扳倒,就不会把事情闹得这么大。
上百万两的脏银,跟土匪勾结抢百姓的钱,持续了几十年。
这个案子要是传扬出去,放到全天下的官场那都是不得了一件大事。
即便是吏治相对来说不那么清明的魏国梁国,也没听说过某个县令敢这么干。
诚然,可能只是没被发现没被举报,但这也足以说明这件事的严重性。
大宋一直在强调吏治,强调为官清廉奉公,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强调的厉害。
大宋律法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们不怕家丑外扬,不怕他国人嘲笑我们又查出来一个贪官污吏,我们最怕的是家里有很多蛀虫,而我们却毫无所知,甚至,闭口不敢言。
大宋律例年年都有增补修订,这是当今陛下继位的和诚元年,帝王亲自在律法书里加上的,目的就是提醒所有官吏,管官治吏是一直都要重视的事,是一场永远不会完结的战斗。
所以这件案子,如果能坐实,那绝对是本年最轰动的一件大案。
总督大人先前在心中对自己这个同窗的信任,在陈乐天他们离开后,在翻了那些资料后,开始动摇了。
如果说之前只听流言,总督大人其实更多的还是不信的,因为当年一起读书的时候,这位同窗身上可一点也看不出是个这样手腕心机非常的人。
是,没错,人的确是会变的,可是变化这么大,真的很难想象。
“老曹啊,你这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若是真的,我能怎么办”尽管已是深夜,但总督大人还在书房里点着灯皱眉深思。
日间在大堂上,那个叫陈乐天的年轻人滔滔不绝,说着那些感情丰沛的话。那陈乐天哪像是军伍出身的士卒,那张嘴跟朝堂上的御史简直不相上下,一件事正过来反过去能说好几遍都不带重样,而且习惯于铺陈排比,用的词句都是危言耸听,但是百姓们最喜欢听的话。
比如说,如此下去,大宋将亡。比如说,照此情形,国将不国...
这些很大很大的话,真认真说起来,也并不是就不对,其实是很有意义的话。但这些话还有另一面,那就是在百姓眼中,它是非常有单纯性的。
比如说大宋将亡,百姓们的理解就是大宋将亡,而非多重因素综合在一起才会导致这个结果。百姓们对这种结论有兴趣,并不是因为它背后的可怕,而是它危言耸听的特征。说的简单点,就是百姓们平日的生活过于平凡,所以就算是听故事都喜欢听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
大堂上,总督大人是不能不让陈乐天说的,陈乐天一连说了一两个时辰,也不嫌口干舌燥。
总督大人表面上不动声色,其实越听越心惊。那些关于曹县令的桩桩件件事情,与铁头帮的勾结、交易,真是触目惊心。
“压根就不只是银子的事儿。”陈乐天挥斥方遒:“今天曹县令敢跟土匪勾结一起谋取百姓的钱财,明天,他就敢跟梁国间谍一起谋取巴中城的机密。总督大人,学生虽然一介白丁,但这点浅显的道理还是懂的。”
至于那件小插曲,其实表面上看起来总督大人很生气,但其实总督根本没放在心上。
当时是这样的。陈乐天说到曹县令的时候,用了一句如此行径,真可谓猪狗不如。总督大人就皱眉打断说,公堂之上,注意言辞。陈乐天却说,这个词用得还算是轻的,接下来却提了一句,听说曹县尊跟总督大人是同窗不知总督大人三番五次打断学生说事情的经过,是否想要包庇曹县令
如此直白的质问,让总督大人非常难堪。总督大人就说,本官奉公执法,岂容你在这公堂上胡言乱语的撒野来人,打二十大板!
这时候刘大明站出来拱手道:“打不得。”
总督大人知道刘大明厉害,在蜀地打过很多官司,可以说是蜀地的第一状师,说好听点叫状师,说难听点叫讼棍。虽然在百姓们眼中,这个刘大明经常帮助穷人打官司。但在官府眼中,这种人就是专门利用律法中很多人不知道的漏洞,来左右是非,总的来说,在官府眼里状师就不是什么好人。见刘大明那成竹在胸的样子,总督不禁脱口道:“为何打不得”
“回禀大人,根据大宋律,不得无故惩罚告状之人。”刘大明道。
“大宋律还规定,不得侮辱诬告朝廷命官,陈乐天诬告本官徇私包庇,我打他几板子已经算是网开一面了,若真是追责起来,至少要判他监禁三个月!”总督大人皱着眉头一副还是很生气的样子,其实他根本不生气,他就是想杀一杀陈乐天这年轻人的锐气,总不能被这小子说自己包庇,自己还一点行动没有,那不是太没面子嘛。
刘大明又拱拱手,正衣襟道:“敢问大人,陈乐天何时诬告大人了”
总督大人一拍桌子道:“你没听见吗,他说本官徇私包庇,说本官因为跟曹县令曾经是同窗而包庇,这还不算诬告吗”
第四百八十八章 烦啊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修行在大宋 ”查找最新章节!
“儿子,生在咱们这王侯家,不一定就多快活,你别看爹爹我天天好像过的很闲逸,但爹心里苦啊...”
蜀王常常跟儿子交心的时候,如此说。
而世子殿下每每这时候都会跪在自己的父王面前,泪流满面的说:“孩儿不孝,让爹爹受苦了。”
这对慈父孝子是成都百姓眼中的楷模,这也恐怕是百姓们能在蜀王身上找到了唯一优点了。
这天晚上,蜀王怀揣着总督大人吃的瘪,终于能睡个好觉了。香甜的睡去,并且做了个在总督大人的床头撒了一泡尿的美梦。
--
但是与蜀王宫距离好几里的总督府,今晚总督大人就心绪难平了。
白天所发生的事情,让他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
这恐怕不是或者说不只是官场上互相争权夺利的延伸,真要是巴中县丞要把草曹县令扳倒,就不会把事情闹得这么大。
上百万两的脏银,跟土匪勾结抢百姓的钱,持续了几十年。
这个案子要是传扬出去,放到全天下的官场那都是不得了一件大事。
即便是吏治相对来说不那么清明的魏国梁国,也没听说过某个县令敢这么干。
诚然,可能只是没被发现没被举报,但这也足以说明这件事的严重性。
大宋一直在强调吏治,强调为官清廉奉公,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强调的厉害。
大宋律法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们不怕家丑外扬,不怕他国人嘲笑我们又查出来一个贪官污吏,我们最怕的是家里有很多蛀虫,而我们却毫无所知,甚至,闭口不敢言。
大宋律例年年都有增补修订,这是当今陛下继位的和诚元年,帝王亲自在律法书里加上的,目的就是提醒所有官吏,管官治吏是一直都要重视的事,是一场永远不会完结的战斗。
所以这件案子,如果能坐实,那绝对是本年最轰动的一件大案。
总督大人先前在心中对自己这个同窗的信任,在陈乐天他们离开后,在翻了那些资料后,开始动摇了。
如果说之前只听流言,总督大人其实更多的还是不信的,因为当年一起读书的时候,这位同窗身上可一点也看不出是个这样手腕心机非常的人。
是,没错,人的确是会变的,可是变化这么大,真的很难想象。
“老曹啊,你这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若是真的,我能怎么办”尽管已是深夜,但总督大人还在书房里点着灯皱眉深思。
日间在大堂上,那个叫陈乐天的年轻人滔滔不绝,说着那些感情丰沛的话。那陈乐天哪像是军伍出身的士卒,那张嘴跟朝堂上的御史简直不相上下,一件事正过来反过去能说好几遍都不带重样,而且习惯于铺陈排比,用的词句都是危言耸听,但是百姓们最喜欢听的话。
比如说,如此下去,大宋将亡。比如说,照此情形,国将不国...
这些很大很大的话,真认真说起来,也并不是就不对,其实是很有意义的话。但这些话还有另一面,那就是在百姓眼中,它是非常有单纯性的。
比如说大宋将亡,百姓们的理解就是大宋将亡,而非多重因素综合在一起才会导致这个结果。百姓们对这种结论有兴趣,并不是因为它背后的可怕,而是它危言耸听的特征。说的简单点,就是百姓们平日的生活过于平凡,所以就算是听故事都喜欢听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
大堂上,总督大人是不能不让陈乐天说的,陈乐天一连说了一两个时辰,也不嫌口干舌燥。
总督大人表面上不动声色,其实越听越心惊。那些关于曹县令的桩桩件件事情,与铁头帮的勾结、交易,真是触目惊心。
“压根就不只是银子的事儿。”陈乐天挥斥方遒:“今天曹县令敢跟土匪勾结一起谋取百姓的钱财,明天,他就敢跟梁国间谍一起谋取巴中城的机密。总督大人,学生虽然一介白丁,但这点浅显的道理还是懂的。”
至于那件小插曲,其实表面上看起来总督大人很生气,但其实总督根本没放在心上。
当时是这样的。陈乐天说到曹县令的时候,用了一句如此行径,真可谓猪狗不如。总督大人就皱眉打断说,公堂之上,注意言辞。陈乐天却说,这个词用得还算是轻的,接下来却提了一句,听说曹县尊跟总督大人是同窗不知总督大人三番五次打断学生说事情的经过,是否想要包庇曹县令
如此直白的质问,让总督大人非常难堪。总督大人就说,本官奉公执法,岂容你在这公堂上胡言乱语的撒野来人,打二十大板!
这时候刘大明站出来拱手道:“打不得。”
总督大人知道刘大明厉害,在蜀地打过很多官司,可以说是蜀地的第一状师,说好听点叫状师,说难听点叫讼棍。虽然在百姓们眼中,这个刘大明经常帮助穷人打官司。但在官府眼中,这种人就是专门利用律法中很多人不知道的漏洞,来左右是非,总的来说,在官府眼里状师就不是什么好人。见刘大明那成竹在胸的样子,总督不禁脱口道:“为何打不得”
“回禀大人,根据大宋律,不得无故惩罚告状之人。”刘大明道。
“大宋律还规定,不得侮辱诬告朝廷命官,陈乐天诬告本官徇私包庇,我打他几板子已经算是网开一面了,若真是追责起来,至少要判他监禁三个月!”总督大人皱着眉头一副还是很生气的样子,其实他根本不生气,他就是想杀一杀陈乐天这年轻人的锐气,总不能被这小子说自己包庇,自己还一点行动没有,那不是太没面子嘛。
刘大明又拱拱手,正衣襟道:“敢问大人,陈乐天何时诬告大人了”
总督大人一拍桌子道:“你没听见吗,他说本官徇私包庇,说本官因为跟曹县令曾经是同窗而包庇,这还不算诬告吗”
第四百八十九章 等你兑现承诺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修行在大宋 ”查找最新章节!
忽然制止住总督大人对陈乐天行刑的刘大明好整以暇的清清嗓子,然后道:“好,首先我们来看看。陈乐天说的并非是总督大人包庇曹县令,而是说的,莫非总督大人念及旧情包庇大人这两句话是截然不同的,前一句话才是真正的诬告,因为那句话就是确定了总督大人包庇曹县令,而后一句话只是一种询问。就好像是在问总督大人,跟曹县令认识多久了大宋律对于诬告有明确的规定,第一,要有明确诬告的话,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散播了这种话。比如说,陈乐天在大街上跟很多不相干的人散播大人包庇曹县令。而陈乐天此言明明只是一种询问,而且是当总督大人面跟总督大人说的......”
总督大人被刘大明绕的脑袋晕乎乎的,下一刻回过神后,时间已经过去了小半个时辰,而刘大明还在那滔滔不绝,而且还是一副能接着说三天三夜的架势...
旁边拿着打屁股板子的两个衙役手里半举着板子,也愣在那听了半个时辰。
“好了好了,你的意思是就不能打他”总督大人抬手道。
“回禀大人,不是不能打,而是要按规矩打,如果随便说打就打,那要大宋律有何用大人,咱们大宋可不是梁国魏国,当今圣上常言,为君之道应先存百姓,以百姓心为心,连陛下都要这么做,更何况其他官员呢。”刘大明再三拱手,礼数做的很足,只是这话说的实在是让总督大人听不惯,可又无法反驳。
于是乎,最后总督大人还是作罢,不打了。
陈乐天干咳两声,这回真真见识到了刘大明的厉害。方才他真是捏了一把汗,他几乎是指着总督大人的鼻子质问了,当时也不知是怎么了,就上头了。他本以为自己这么说总督大人会骂他几句,哪知道捋了总督大人的虎须,直接就要揍他。
他见事已至此甚至已经做好了被打的准备,能怪谁,只能怪自己刚才没控制住自己。却不料刘大明像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一般站出来,口吐真言舌绽莲花把全场的人都说的哑口无言。最后竟然成了如果这板子打下来,那就是坏了大宋律,就是跟陛下说的话对着干。这他娘的也太厉害了吧都说讼师那张嘴,活人说成死。果然不是吹牛的。
书房里的总督大人回想起这件事,其实只是笑笑,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堂上他表现的很生气,其实只是找台阶下而已。既然刘大明那半个时辰的台阶找的如此牢固,不用他自己架梯子,那是最好不过了。
“老曹啊,你要是能找个像刘大明这样的状师,说不定还能有点转圜余地”总督大人脑子里忽然冒出这个念头,不过很快他便摇头否定了。原因很简单。没有哪个状师敢接这案子。无论曹县令到底是真通匪还是假通匪,或者换种说法,既然总督府接了这个案子,那么这个鸡蛋很难是无缝的了,也就是说曹县令再怎么说也是有错误的了,差别无非就是通匪一千两和一百万两而已。哪个状师接了这个案子,在公堂上替曹县令说话,弄不好从此以后就会被百姓唾弃。被一个两个百姓唾弃没什么,但要是被成千上万的百姓唾弃,那这个人还能活吗。
的确有很多状师专门帮助为富不仁的欺负良善,搬弄是非。但没人敢跟整个天下的百姓作对。就像再坏的人也不敢当所有人都认为是坏人的那种坏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