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修行在大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沐飞尘

    “对啊,他凭什么他巴不得我死呢,省的分他家财!”常何在大声道。

    陈乐天拍拍常何在后背,安抚下他激动的心情,继续道:“那正好,既然你大哥巴不得你死,这问题就好办了。你就在你大哥面前吹牛,说,只要运镖路上有我,不管碰到什么硬茬子,都能化险为夷,我如今的拳法已经深得爹爹真传了...你听懂了吗”

    常何在摇摇头:“不懂。”

    “激将法没听过”陈乐天揉着额头,觉得跟常镖师说话真是累啊。

    常何在一拍手,跳的老高,道:“我懂了,哈哈,懂了!我就吹牛皮,然后大哥肯定不服气,然后我就说不服气你就试试,然后就




第一百一十二章 皇上圣明
    许逍许大真人之所以反对陈乐天给武当谋划生财之道,道理很简单。一旦武当山跟梁国草庐一样,大肆搜刮信徒钱财,就变味了。

    那就不是道场,而是市场了。

    许逍去过草庐,见过那如天上人间般鲜亮华丽巍峨的宫殿,也见过那些信徒狂热到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成为草庐俗家记名弟子...

    许逍不知道对草庐来说,那样的情状是好是坏,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许逍和武当这一代大真人们,没有一个人会愿意武当也变成那样!

    粗茶淡饭,陋屋小床,桃树几棵...

    这样才是武当啊!

    陈乐天从许师叔祖这掏不出不让他继续天道崖修炼的缘由,又跑去找王重阳。

    王重阳说,这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很简单。就像小池塘,刚被连续几日的暴雨注满了,雨刚过去,池塘里的水还在翻腾,这时候就不能再去动池子里的水,应该让它平一平静一静,待平静下来后,继续扩大池子也行,钓鱼也行了。

    陈乐天这才明白,放心的回去休息了。

    不过他闲不住,只在自己屋里闲了两个时辰,就歇不住,跑去藏书洞看书。

    道家经典无数,但陈乐天目前最喜欢的还是圣贤老子的道德经。

    历朝历代,对于道德经的讨论就从没停止过。当然,它是道门经典中的经典,这是毋庸置疑的。有歧义的不是道德经经典的身份,而是大家对它其中内容有不同理解。

    武当和草庐最大的区别之一,便是对道德经差异极大的理解。

    所以武当历代掌教与草庐大天师之间,才有了如此深的隔阂。这种距离,不是简简单单的势力问题,而是从立派思想上就分开了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即为此意。

    藏书洞里书册浩如烟海,陈乐天计算过。一个人从八岁时便在此看书,不吃不喝不睡,一刻不停的看,想要把这里的书全部匆匆浏览一遍,要看到八百多岁。

    但是谁又能把这里的书全部看一遍呢,更何况,也不需要全部都看。很多书中的内容都是相通的,看书的人是可以做到融会贯通的。

    就像陈乐天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即便是必读儒家入门经典,其中也有不少意义相近的内容。

    但是在书海中徜徉,确实是一件很享受的事,陈乐天很感谢如今正在外游历的先生,在他小时候,把他养成了这个读书爱书的习惯。他明白,这个好习惯自己将终生受用。

    正读的入神,王重阳忽然拍下陈乐天的肩膀。陈乐天抬头看看是王重阳,没理他,继续低头看书。

    王重阳撇撇嘴,也去找了本书来看。两人相距几尺,互不干扰的看到掌灯时分,再一起出了藏书洞。

    藏书洞大门前站着四个守卫的道士,还另有上百道士日夜巡逻。

    陈乐天如今真气大涨,灵识也更为敏锐,瞧瞧门口的四个守卫,估

    摸了下,发现他们都是春境,与如今的自己不相上下。

    陈乐天不禁问道:“所有守藏书洞的道士都是这个水平”

    王重阳点点头,脸上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

    陈乐天诧异的吸口气道:“这么多春境我看咱们这届修行院的学生,恐怕也不一定有那么多春境修行者吧,你们从哪找那么多能人”

    王重阳笑道:“你不跟书院修行院比,我还能吹一吹牛皮,跟书院比,我牛都吹不出来了。”

    “此话怎讲”陈乐天更好奇了,追问道。

    王重阳拉着陈乐天往别处走去,边走边道:“你们新入修行院的学生,都是新学生,新学生春境的人少那是正常的。你知道咱们这些守藏书洞的守卫,都是些什么人吗”

    说着,王重阳回头看一眼,又继续道:“你看看他们哪个是年轻人都是在武当待了几十年的老徒子徒孙了!”

    陈乐天这才想起来,每次来藏书洞,看到的都是四十岁朝上的不同面孔,恍然道:“岁数大更可靠些,毕竟藏书洞是重中之重的地方。”

    王重阳道:“他们都不容易,修道几十年不得法门,仍旧无怨无悔,叫他们下山去娶妻生子,他们还都不愿意,真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

    “人各有志嘛,你王重阳不也不爱美人爱修道吗再说了,这种问题你得去问师叔祖,或者掌教师父,他们看问题比我们透彻多了。”

    王重阳没料到陈乐天忽然说到他的感情之事,脸一红,冷哼一声,超先走了。

    陈乐天在后面哈哈大笑。

    忽然看见清风大踏步而来。

    陈乐天觉得跟几个月前相比,清风长高了起码有四五寸,本来比他矮一个头,如今快要跟他差不多高了。而且,脸上的神情也越来越坚毅,好似一块璞玉,在雕琢中越来越成型了。

    “陈公子,有信,京城来的。”清风将手中的信递上,今天态度还算不错,喊了声陈公子。

    “京城来信家里还是书院”陈乐天问道。

    “不知道。”清风摇摇头,走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有千秋万代吗
    大将军李戎生此刻一身青袍,头戴方巾,如国子监的学子,这是陈乐天第一次见大将军如此穿着,与军营中的那个铠甲披身满脸风尘的大将军判若两人。

    两人正说着话,陈乐天不禁笑道:“大将军穿书生衣裳,倒也挺像个儒生的。”

    大将军不知是恼陈乐天不说正事,还是觉得被说像儒生所以不高兴,又踹了陈乐天一脚,道:“本将军就是儒生,当年若不是误入歧途,现在该是在庙堂上跟朝臣们互喷口水。你小子几个月不见,似乎涨胆子了,敢对我评头论足了来人呐,拖出去打二十军棍!”

    陈乐天正想冷笑说‘您当这是在军营’

    谁知话还没出口,居然真的走进来两个兵卒,把陈乐天拖了出去。

    陈乐天当然是不敢挣扎的,瞅了瞅拖他的俩人,发现正是大将军的两个亲兵,求饶道:“二位兄弟,等一下,我还有话说。”

    “哼!”亲兵只冷哼一声,根本不理会,将陈乐天拖到院子里往银杏树上一绑,噼里啪啦哼哼哈哈的打了实实在在的二十军棍。

    幸好陈乐天现在已是春境的肉身,否则搁在以前,这二十军棍早把他打的皮开肉绽七八天才能养好。

    “小的知罪了。”陈乐天拍拍屁股走回书房,毫无诚意的拱手认错。

    大将军李戎生见陈乐天生龙活虎的很,心中高兴,要知道这两个亲兵都是军伍中的大力士,他们用尽全力的二十军棍搁在普通人身上,起码能把人打个半死。可陈乐天此时却毫无妨碍,似乎根本没挨那二十军棍,看来确实是大有长进。虽然心里快慰,但大将军脸上却还是一副生气的样子,道:“你现在厉害了是吧不怕打了是吧打不痛你了是吧”

    陈乐天赶忙给大将军倒杯茶,谄媚道:“您就别寒碜我了,我这点长进,在武当山都排不上名号的,在书院,也排不上名号。唉,您说这修行之道,怎么我觉得比咱们当兵打仗还难啊”

    李戎生顺利被陈乐天转移了注意,道:“都一样,哪个都不比哪个难,哪个也都不比哪个容易。你别急,当年你刚入军伍,我给你们讲战阵讲机变,你起初不也是懵懵懂懂吗,不也不是学生里最聪明的那个吗我还是那句话,想做人杰,就得刻苦。”

    陈乐天嗯了一声,忽然抬头道:“好久没听您这句话了,军中还好吗”

    李戎生道:“上回武当之行匆匆而过,因为要赶时间回来跟圣上商量火器局的事。今天咱们好好聊一聊,多喝几杯。”

    陈乐天拍手道:“好。”

    晚饭就大将军李戎生和陈乐天两人吃,李二爷李通说是出去有事,所以没在。

    大将军李戎生挥退仆人和亲兵,拍拍陈乐天的肩膀,换上宠溺的神情,道:“路我给你铺,但辛苦还得你自己辛苦,我代替不了你。”

    陈乐天举起酒杯先干为敬,然后道:“您放心,保证辜负不了您的期望,不敢说三十岁之前到秋境,到夏境应该是可以的,我就是爬,也要爬到夏境。您是知道的,我这人本事可能不大,但我决心一定够大!”

    大将军点点头,也干掉杯中酒,道:“这我相信。”

    陈乐天道:“我听咱们伍来信,我走后少了个人,他们都不给加人是吧”

    大将军道:“他们不给加是一方面,主要是我支持他们,不然你的顶头上司刘校尉早就揍他们了。我觉得位子留着也行,将来你混不下去了还能回去,哈哈。”

    两人相视大笑。

    从实际年龄上来说李戎生比陈乐天也大不了多少,但两人的关系亦师亦友,说起行伍朝堂之事,李戎生是老师,说起在李戎生眼里,奇奇怪怪的理论和乱七八糟的想法,李戎生是朋友。

    甚至,说起火器之事,陈乐天隐然有种老师的味道。

    这便是两人的默契和投缘。细说不明,追究不出,只在满桌的酒香中了。

    喝完一坛酒,两人又说起了火器研究局之事。圣上的意思是让圣上做名义上的最高负责人,李戎生做实际上的最高负责人。

    但这个提议李戎生反对。北军事务本来就足够多的了,每次他回趟京城,北军积压下来的事他都得连续熬十几个通宵才能赶上进度。这种情况下,再要他负责实际的研究局之事,他没这个精力和时间,而且他也不可能在京城待着,长时间远离北军,会让北军的战力下滑,甚至崩塌。

    圣上见此法不行,又说起了至今尚未得知姓名的陈乐天,说既然大将军没时间,那就让那个火器研究院的提议者,你麾下的得力干将做实际负责人。

    李戎生知道,圣上是迫不及待要见陈乐天了。但考虑到陈乐天的性子,大将军还是跟上次一样,无情的拒绝了圣上。

    圣上气的差点挥剑砍了李戎生,李戎生倒是不慌不忙的摸摸圣上抓在手上的剑,叹道‘不够锋利啊’,然后说道:“臣的意思圣



第一百一十四章 打草谷有危险
    陈乐天心知肚明,有些东西,不能说不可说。

    他的思想,受未知来信的影响,可以说已经与当今的人有很大差别了。

    譬如说,他觉得深爱一个人不一定就非要成亲,因为成亲之后围城中的争吵,在进入围城前,是无人能料到的。所以无论能否终成眷属,只要曾经给过彼此快乐,就足够了。

    这等惊世骇俗的说法,恐怕只有到了李玄同王重阳这等境界的人才能理解一二。

    所以,陈乐天透露出一丁点不合时宜的东西,大将军就若有所悟了,但大将军李戎生直接说,我暂时理解不了,你必须先说服我,然后才有在帝王面前试一试的可能。

    虽然十有**,帝王在听了你这些荒诞之言后,会把你砍头。

    陈乐天笑道:“不说这个,大将军,咱们多喝点酒,多说点火器研究院的事,这才是咱们目下最重要的,来,干!”

    下午的时候,李戎生把袍泽们给陈乐天带的礼物交给陈乐天,陈乐天打开沉甸甸的包袱一看,不禁失笑。都是些各种各样的点心,桂花糕,高粱饴,薄饼应有尽有,多数已经被路途颠簸的不成样子了,想必都是他们在战场上缴获来的战利品。

    李戎生笑道:“你那伍中的弟兄们对你真是情深义重,我的亲兵来回传递消息之事,被他们知道了,非求着我那亲兵带东西来给你,要不是换马不换人的走驿路,送到你手也是坏了的,你快吃点吧,再搁几天就真要坏了。”

    陈乐天随便抓了点吃几口,觉得味道还真不错,笑道:“分给大家吃了吧,我在京中想吃啥都有。”说着,陈乐天把点心给打他军棍的两个亲兵,让他们分着吃了。

    这些点心,都是袍泽们打草谷时从土匪们手上抢的,他估摸,在边塞能有这么些点心的,肯定是踩了比较大的土匪窝。

    大将军道:“没错,称得上是悍匪,小虎还受了不轻的伤。”

    陈乐天微微皱眉,沉默了片刻,忽然道:“打草谷这事我觉得得改一改了。”

    李戎生道:“是该改一改了,风险越来越大,去年一年,北军光是打草谷就死了十几个人,土匪们被我们北军杀了十几年,丢了几万条命,也越来越精了。不止我们北军,南军和水师最近几年面对土匪的伤亡情况也增加了很多。”

    陈乐天道:“你们上面的事我不懂,我只知道在北军,咱们出去打草谷的困难是一年大过一年。土匪们势力越来越大,我们不管,就没人去管他们,魏梁两国从来不出兵剿匪,也不知他们的皇帝是怎么想的。”

    这几十年的天下太平,匪患又开始滋生,边塞百姓苦不堪言,尤其是魏梁两国的边城百姓,若不是魏梁明确律法规定,边城百姓无故不得迁徙,边城早就是空城了。

    即便是以胜似他国富庶之地著称的大宋边城,百姓们都竭力以游学作为内迁的借口,可见,边城之乱,对百姓的伤害有多大。

    一直以来,都是大宋出兵充当维护稳定的角色。匪患严重时,有势力过大的土匪窝出现时,大宋统帅就上奏朝廷清剿,朝廷都会准许,然后大宋军队就开进或荒漠或山中去剿匪。

    每每这个时候,魏国和梁国都会调兵遣将加强防守,生怕大宋军队顺手打他们一下。事实上,除了北军,其他宋军根本就不会在不得圣旨的前提下进攻魏梁。

    只有北军,常常毫无征兆的打一下魏梁边城。

    有一次大将军李戎生在因此被圣旨责备之后,上书为自己辩



第一百一十五章 四个同窗
    傍晚的时候,将军府来了几个年轻人。这些人都穿着儒生的青衫长袍,背上背着行囊,风尘仆仆的脸色,像是刚远行回来。

    他们在前院里规规矩矩的站成一排,不言不语,目视前方。

    不一会儿,李通走进来,对这些年轻人挥挥手,示意他们跟着自己。

    李通带他们来到后院,大将军在后院里和陈乐天散步。陈乐天一看这几个年轻都认识,笑着招呼道:“几位同窗,许久未见,别来无恙啊!”
1...3334353637...1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