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茹的六十年代生活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关外雪中客
“恩,爸。”
安庆昌看见爸爸解了围,忙递过去个感激的神色。
安奶奶察觉屋子里气氛有些怪异,于是主动挑起话头:“庆宇啊,在部队工作还好吧!”
安庆宇听到安奶奶问话,也不好追问安庆昌,于是顺理成章的接过安奶奶扔过来的问题。
连忙回答道:“妈,我工作挺好的,领导们都对我很关心,我前段时间还获得了一个个人三等功,评上了先进,明年指不定能再升一级呢。”
安奶奶听到安庆宇可能升职,也高兴的笑了起来:“这就好,这就好!”
安奶奶虽然是个农家妇女,但是也是知道升职就代表工作做得好,这是光荣的!
唐静秋是这里面最开心的人,男人工作出色,得到领导们的赏识,才能够在部队里走的更远。
安爷爷闻言,立马详细的询问他有关工作上的事。几个男人不时的在旁边说上之言半语的,顿时,屋子里的气氛有热烈起来。
此时的情景就是这样的,男人一堆谈工作、国家大事;
女人一堆聊衣服、吃食、孩子和村里的八卦;
最后两个小孩子觉得大人的话很是无聊,也听不懂,跑到了外面出去玩耍去了。
无论什么样子的聚会,总有曲终人散的一刻。
所以在安家吃完饭之后不久,安庆宇一家就告辞回家去了。
随着安庆宇一家人的离去,喧闹声、嬉笑声渐渐消失不见,安茹家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路上的安庆宇还是没有忘记安庆昌的异样的脸色,但是看到周围一直向他打招呼的热情的乡亲们,于是压下心中的疑问,准备一会回家向唐静秋细细询问。
“庆宇回来了。”
“回来了,安大叔身子骨还硬朗?”
“哎,身体壮着呢!”
“庆宇啥时候回来的?”又有一个女声说道。
“昨天刚回来,赵大年!”
“庆宇有时间去我家坐坐,咱们兄弟好久没见了!”安磊看见安庆宇回来,就热情地招呼着。
“石头,你小子听说刚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媳妇,这你得请客啊!”安庆宇知道年前安磊刚娶了媳妇,这才调笑道。
“请客,我请客!”安磊被安庆宇的话闹了个大脸红。
晚上安庆宇向唐静秋问道白天在安老爷子家时,安庆昌的异样。
唐静秋放下手里的针线,看着安庆宇道:“庆昌他啊,当初也去考试了,没被学校录取当上老师,这才有些不太高兴!”
“哦,是这样啊”安庆宇回想起当初的情景,深感自己不应该直接问道。
“恩,这事你以后就别提了。”
这边的安茹见到了安庆宇,除了外嫁的安大姑外,安家人都见过了!
安建斌安爷爷,是安家的一家之主,今年55岁,是一名经过抗战退伍的老党员。
安奶奶刘珺,是安爷爷的第二任妻子,今年45岁,是个慈祥善良的女人。
安大伯安庆宇,是安爷爷第一任妻子的孩子,今年35岁,在b省军区当一个排长,如今入伍将近10年了。
大伯母唐静秋,是安庆宇的妻子,今年32岁,父母已经死了,跟娘家大嫂相处不好,于是慢慢的断了和娘家的关系。
大哥安国,是安庆宇的大儿子,几年13岁,在h县的学校念书。
安爸爸安庆昌,是安爷爷的二儿子,今年24岁,妻子沈翠翠,年24岁。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安谨,6岁,女儿二丫,3岁。
安小叔安庆荣,是安爷爷的三儿子,年21岁,妻子赵小花,年19岁,有一个儿子才一岁。
以上是安茹自己见过的所有安家人。
据安小婶的说法,安茹在之所以叫二丫,就是因为大伯母以前有个女儿叫大丫,可惜的是因病去世了,算是早夭吧。
所以安茹都3岁了还没有取名字,这个时候的破四旧还没有到来,农村里的老人还是很迷信的。
安茹没见过的安大姑,据爸爸安庆国说,比他大4岁,从小就特别照顾他。
那么安大姑今年应该就是28岁了。
这个年代都讲究多子多福,4个孩子还真不算多。
安家的家境在这个农村的年代,算的上优越了,安茹心想。
安爷爷是大队书记,手里有点小权利,虽然说为人公正不徇私,但是别人上门办事,总要送点礼不是,你要是不收,人家还不乐意。
安大伯是公职,而且这个时候的军人津贴并不少,他有时也会贴补安爷爷他们。
自己爸爸和叔叔都是成年男性壮劳力,妈妈和婶婶也是女性劳力,一家人挣得工分并不少,只要不是遇到天灾之类的,糊口并不成问题。
当然,你想要天天吃肉,那是没有的。
安茹的六十年代生活 第9节
这个时候的农家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才会杀猪吃肉。
☆、第11章 咱当兵的人
安庆宇在家的时候修整房子,加盖房顶的茅草,砍柴劈柴,挑水施肥,替唐静秋上工,凡是家里的活都做了,只为了给唐静秋减轻负担。
家里只有一个女人在家,他也总是不回来,生活困难可想而知。
虽然他的弟弟们有时间会帮唐静秋做一些重活,但是依着唐静秋的脾气来说,是不愿意多麻烦分了家的小叔子的。
只有在他在家的时候多做点重活,才能给她减轻一些负担,对她好点。
安庆宇为人不错,所以人员也好,当兵3年没有回家,从小和他一起光屁股长大的朋友家得去看看,村子里照顾过自己的老一辈人得去拜访。
所以这些天的安庆宇到是忙的脚不沾地的。
不过,他也没忘了自己唯一的一个独苗苗安国。
安庆宇是农村人,农村人都很重视传宗接代,他也不例外。
所以安庆宇趁着自己在家,准备好好和安国聊聊天,问问他近况,问他以后准备做什么。
农村孩子早当家,13在安庆宇看来就是个大人了!
他在外这些年,一不注意,孩子都长大了,长的都快比他妈高了。
晚上,安庆宇家,饭桌上。
“小国,你学习上有什么问题没有?”安庆宇看着和自己一个模子里印出来似的安国说道。
“爸,学习上还好,不算太吃力!”安国听见爸爸问话,连忙把碗放下回答道。
前文说了,安国今年是13岁,在县里的初中念一年级。
“那好,努力读书,争取考上高中!”安庆宇继续鼓励他,这是每一个望子成龙的人内心最真切的话语。
“我会用功的,爸爸,你放心吧!”安国知道在这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父母供养自己读书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只有用加倍的努力来回报他们的付出。
“我们安国是个孝顺的,他学习上从来都很用功,他呀,不会偷懒的!”一旁的唐静秋笑眯眯的看着这父子俩说道。
“恩,那就好,有不会的问题抓紧时间问问老师,我们在这方面也帮不上你,你也算是个大人了,自己把握吧!”安庆宇知道村子里没有什么有文化的人,儿子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了。
“吃的怎么样?自己带的饭菜,冬天容易冷掉,不要怕花钱,在学校吃点好的,否则的话,身体会垮的!”一边说话,另一边还夹了一块大肥肉放在安国的碗里。
“爸,我妈给我钱了,你放心吧!而且学校还有一个火炉子,专门给带饭的学生热饭用的,我们还能喝上热水呢!”安国怕安庆宇担心,连忙回答道。
其实火炉子是有,但是那么一小个,怎么可能每天都能用上呢,更别提是一个从农村来的人了。
县城里有些坏孩子,专门欺负农村学生。
可是他不能跟妈妈说,妈妈一个女人有什么办法呢?
可是他又不能像爸爸说清事实,爸爸过两天就回部队了,好不容易回一次家,不能给他添麻烦的。
“和同学之间要相处和睦,不要吵架,更不能动手,知道吗?”安庆宇转而又严肃的说着。
“放心吧,爸。县里的同学们都是文明人,不会打架的!”是啊,他们就是在一旁嘲笑他,嘲笑他的贫穷,嘲笑他带着补丁的衣着,嘲笑他饭盒里的杂粮面。
安国现在也是个大小伙子了,也有羞耻心,被别人嘲笑是很痛苦,但是他却不能反抗、去打架。
如果把别人打伤了的话,那家里就得赔偿医药费,那是钱啊!
是爸爸当兵出生入死换来的钱啊,是妈妈辛辛苦苦上地,腰都直不起来换来的钱啊!
他怎么可以允许自己因为一时之气,就浪费钱呢?
此时的安国最喜欢的人就是韩信,忍得□□之辱,待到功成名就时,且看他能如何!
自从安庆宇回家后,安谨就变成了他家的长驻客。
这是因为安庆宇会在闲着的时候,给安谨讲故事,讲他当兵的故事,讲一些部队上的新鲜事。
这一行为完全收服安谨的心,现在的安谨最喜欢的就是大伯了,连安爸爸都吃醋了!
哈哈,想起那天安庆昌问安谨最喜欢谁,安谨毫不犹豫的说是大伯时,安庆昌吃瘪的脸,好笑极了!
感觉这些日子像河水般的流过,20多天眨眼而过。
这一天,安庆宇背起包裹,在安家人的目送下渐渐远去。
安茹看见大伯母唐静秋哭的不能自已,眼泪像不要钱似得流下来。
重逢又别离的场景,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军人!
安茹看着远去的安庆宇,仿佛耳边想起了那一曲激昂、振奋人心、摄人魂魄的《当兵的人》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
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
自从离开了家乡,就难见到爹娘...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头枕着边关的明月,身披着雨雪风霜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为了国家的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枪...”
它唱出了像安庆宇一样的士兵们的心声:
这一群有血有肉的血性男儿,为了国家的建设,浴血在战场上、边关上;
从不想苦、也不喊累,想家的时候,只能把泪水往回咽;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不为私情所动容。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千千万万的可敬又可爱的军人啊。
为了保卫国家,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
安庆宇的离去,安茹相信除了大伯母和大哥,最为不习惯的应该就是安谨了!
再也没有人给安谨讲军人的故事,讲打仗的故事了!
还好,过几天又有事情转移了安谨的注意力,他这才不长吁短叹了!
因为学校要开学了!
秋收之后,学校终于开学了,安小叔开始过上了早出晚归的教学生涯。
安小叔现在是个民办教师,除了大队里给的工分,每个月还有几块钱的补贴。
对于安小叔的待遇,最高兴的莫过于安小婶了。
男人工作轻松,还能有钱赚,现在大队里的女人们谁不羡慕她。
而安谨也如愿的背着小书包,上学去了。
看的出来安谨很享受被一群小伙伴围着,羡慕的望着他的小书包的样子。
不过学校开办之后也是有好处的,因为有时候广播会响起,给全大队的社员们带来一些外面的信息。
比如这天广播中就这样报导到。
“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同志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
他决心为*奋斗终身,甘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雷锋同志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政治上要求严格,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提升自己。
我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艰苦朴素,学习他的乐于助人,学习他的“钉子精神”。”
安茹在安萍家坐着,此时的他们没有玩翻绳子,因为这个游戏安茹小朋友表示玩腻了。
此时的安萍正在教安茹写字,看来不管到了那里,安茹都不能逃脱好为人师的人啊!
安茹听到广播中,就立马表示自己不学了,要听广播!
外面的新鲜事儿,安萍也是愿意了解的,于是就放弃了教安茹的念头。
这边的安茹舒了一口气,就听广播继续着:“雷锋同志是一个好同志,他把平时节约下来的钱支援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和辽阳水灾区。
雷锋同志的日记中记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一旁的安萍连忙对着安茹说:“我也要向雷锋同志学习,乐于助人!”
这个广播安爷爷让李校长有时间就读一些报纸,就是为了让社员们了解外面的事情。
虽然广播中每天只有这些思想教育,可也是聊胜于无,是吧!就像安萍就是很喜欢。
这天放学之后的安谨,兴冲冲的跑来安茹面前炫耀。
“妹妹,妹妹,你会从1数到100吗?”安谨的眼睛亮晶晶的,好看极了!
切,想她安茹当年可是研究生,这种幼儿园级别的问题还不是手到擒来!
可是,不能!郁闷!
“哥哥,我不会啊,那你会吗?”安茹抬起头,瞅着安谨道。
“嘿嘿,哥哥当然会啊!哥哥现在念给你听啊!”安谨听完妹妹的话,连忙回答道。
“1,2,3,4,5...97,98,99,100。”于是安谨清脆的声音在安茹的耳边响起。
“哥哥,哥哥,你真厉害!”安茹现在有些无聊,所以逗逗安谨。
“那是,哥哥可是全班第一个全念对的。”安谨骄傲的抬起小脑袋,像孔雀一般,安茹仿佛都看到了安谨身后开屏的孔雀羽毛!
☆、第1968章 年
1968年
四年时间悠悠而过,如今的安家村变化很大。
安茹的六十年代生活 第10节
村里四年前办的小学也就是红星小学,学生的人数达到了100多人,安爷爷对此很是欣慰。
由于这几年没有天灾,加上安爷爷有些给村里的社员们创收,征集了公社领导们和下属社员们的意见,决定办一个粉条厂。
原料就是红薯。
红薯亩产高,而且对土地的要求不高,是现在做粉条的首选。
而且粉条这东西没有机器,手工也能做,农村人最是不怕费力气了!
在安爷爷的极力主张下,大队里办了一个红薯粉条厂的队办企业,主要生产各种纯手工的红薯粉条。
为什么是纯手工的呢,主要是前期买机器投入成本很大,然而队里却没有多余的钱,抗风险能力也小,再加上也不知道这个队办企业的前景如何。
所以为了避免损失队里的损失,前期的投入要尽可能的小,机器那就是不可能买的。
后来粉条厂的销路不错,就接着组建了运输队,安庆昌就是运输队的队长。
虽说要经常出去跑,但是啊,待遇不错,有时候还会给安茹和安谨带回来一些外面的糖和点心。
而安国上了高中后,由于运动的冲击,无法考大学之后,在大队里当了一个会计,毕竟也算是高中毕业的知识分子不是。
这个粉条厂一年下来能给大队平均每个人带来5元钱的收入,在这个以往农村人一年只能分20多元钱的年代,安茹就能想到这是超级多的一笔收入。
现如今的安家村大队得益于粉条厂,工分可是很值钱的,附近的小姑娘们都以嫁入安家村为荣,村里的小伙子们也不愁娶媳妇了!
安家人中,沈翠翠和唐静秋都去了粉条厂工作。
除了农忙的时候下地,每天都是在粉条厂上班,工分都有10个。
只有安小婶由于当初怀孕生子,错过了一个进入粉条厂的好机会。
安家又添了一口人,是的,安家多出来一个臭小子,用安小叔的话说,就是一个讨债鬼,天天哭、夜夜哭,哭的他上课都没有精神了!
总的来说,安家的生活是欣欣向荣啊!
而安茹也在前年过年之后的初二那天,见到了自己的亲大姑安庆庆。
安庆庆本身年纪不大,但是看着却很苍老,手上干巴瘦的一点肉也没有!
安庆庆来的那天是带着自己的男人和孩子一起来的。
安大姑嫁到了隔壁的大队,条件不如安家村大队好,但是姑父也是个心疼人的,又是儿女双全的人,所以也很幸福。
姑父叫韩进,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大韩彩云,是个女孩儿,男孩韩文韩武,是对双胞胎男孩。
看的出来他们虽然家里贫困,但是被安大姑教育的挺好,很有教养,在饭桌上看见了肥肉,即使眼馋,也没有争抢。
安大姑是安奶奶生的第一个孩子,比安茹的爸爸大4岁,在安家做姑娘的时候,很是照顾比她小的两个弟弟。
安茹听爸爸回忆说,自从他有记忆时,安大姑就做饭、洗衣服、照顾弟弟们忙个不停,有了好吃的她也不吃,都是让给嘴馋的安庆荣。
安茹看的出来安爸爸和安小叔对于见到姐姐也是很开心的。
男人们晚上还和姑父喝起了酒,喝的醉醺醺的,姑父脸很红,还说起了让人听不懂的胡话。
这一天天朗气清,上工的社员们在田地里干活。
安茹也乖乖的去上学。
是的,安茹今年7岁了,从今年秋天起就开始背着花布的小书包,跟着自家的哥哥安谨一起去学校了。
小姑娘的头发不似以前的干黄,也许是这两年不用饿肚子了,安茹的头发变得乌黑,眉眼清清亮亮的。
哦,万恶的花布包!
在安茹心中土的要死的花布,就是那个后世某女星穿着它参加某某国际电影节。
安茹如今也用上了它,拒绝被妈妈沈翠翠无情地镇压了,老妈还她眼光不好,这么漂亮的花布都不喜欢!
安茹多么想反驳一句啊,那个女明星都被群嘲了,呵呵!
哎,40年的代沟就像是大西洋那么宽!
“通知,通知:
毛大人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安家村生产大队将再次迎来20名知识青年...”
安茹听到这个熟悉的知青一词,愣了愣。
安家村生产大队也要迎来知青了。
两年前文化大运动开始,由于自己家在农村,地处偏僻,所以整个大队上就2个人被划分成富农了,队里还有几个下放过来的臭老九和□□分子,这些人有时也会因为资本主义做派被批、斗。
而安茹还小,虽说听爷爷说过,但是也没有去看他们批(斗)的场景。毕竟没有亲眼,总感觉它离自己的生活那么遥远,一点也不真实。
同时也是安茹发自内心的逃避这些事情。不想面对。
农村的运动比县城里的少很多,也不经常搞这些,毕竟大家不能耽误了生产不是。
安茹想到,这两年陆陆续续的来了10多个知青,分配到社员家中吃住。加上又到的20多个,这回老三届的知青们算是到齐了!
这些知青,现在让安茹无比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正身处这一特殊的时期,无法逃离命运的枷锁。
或者说是责任。
由于安茹是穿越过来的,不同于这个时期一些人的疯狂,她是理智的,她知道要理性的看待一些黑五类分子,看人不能要分个身份出来,对于那些品德好的人,不能和现今的人们一样,把他们当成反社会主义的阶级敌人。
因为有超脱于这个时代的思想和理念,拥有这个时代不曾拥有的先进知识,自己又有一个身为大队书记的爷爷。
所以安茹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在有限的能力下,帮助一些人、拯救他们免于磨难。
算了,现在不想那么多了,还是快上学去吧!
安茹不管前世还是今生,那可是妥妥的学霸一枚啊!
当然安茹小学霸是从来不迟到的!
可不能因为任何事情,毁了一世英名啊!
这些天为了迎接知青的到来,可把身为大队书记的安爷爷忙坏了!
首先人来了,得有地方住,是吧?
在哪住呢?这时候的农村可没有多余的空闲房子,前段时间安排的知青都是到了人口少的人家去了。
这回一下子又来了20多个最好是盖个房子把这些知青们集中到一起管理。
虽说村子里的地基要不了多少钱,但是盖房子可是需要花大钱的。
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多余的钱盖房子呢?
连安茹家也不例外。
有人说新盖一间房子可不行,这可不是盖学校,不能把队里的钱花在知青身上。
安爷爷听到下面的人反对的话,才说道:“插队的知青们有安置经费,过些日子就能拨下来。”
有人听说有安置经费,就提议道让他们继续住到社员们家里。
住的地方要讨论,他们生活的一切东西也要照顾到。
这些杂乱而又琐碎的事情,都需要身为大队书记的安爷爷一一决定。
综合以上大家的意见,安爷爷最后拍板决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