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刘十八
想了想之后,刘十八似还觉得不妥,又指了指正在和王老头亲热的老黑道:
“为了安全起见,把老黑也带上。”
说完之后,刘十八便好奇的向四周打量起来,只见此处正好是山区边沿地带,往后不远便是厚厚的绿色植被和原始森林。
此时他们一行人刚好站在一面巨大山崖的山脚位置,再往下看是个斜坡。
斜坡的下面围着这面巨大陡峭山崖的,竟然是一条宽约百米的河流,河水清澈见底,一看就知道是可以引用的水源。
小河上,竟然还有一个不知何年何月的拱形石桥,看样子应该是从河对面,通往这面山崖的唯一通道。
不过,令刘十八好奇的是,看了一圈,他却没有看到任何聚集地的痕迹,甚至连其他人也没看到一个。
不过,刘十八自然不是庸人,皱眉想了想后,直接抬起头沿着陡峭的山崖,朝天上看去。
果然,在山崖往上几百米的距离,刘十八隐隐约约的好像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吊篮,上面好似还有人在朝下面观望着……
刘十八心中顿时明白了,王家的这个所谓的小聚集地,并不在地面,而是在眼前的这面巨大的陡峭山壁之上。
回过头来,刘十八再次看了看四周,看着看着不由心中微微一动,因为他好像感觉,自己看到了一丝极为熟悉的地形地貌……
据寻龙点穴看风水的看字一诀而言,此地的地形地貌,很象是一个巨型古墓所在。
因为在风水学一门中,最基本的核心三大元素风,水,地气,此地全部拥有。
而根据常理,风水一门中观山望势其实应该有最常见的五大要素,龙、穴、砂、水、向。
而这五个要素的本质,却全部指向一个字:“气”,这气所知的其实是地气。
所谓的寻龙,点穴,察砂,观水,定向,目地都在于找寻吉祥幸运之气,从而避开凶煞之气。
风水一脉中有言:
“阳宅照重水,阴墓照重山”。
其意为,阳宅看重水势,建立新宅首要向内照马鞍形的虚缺处挖地基,以求可以无阻吸纳生元之气。
而埋葬死人的阴宅,则看重山体龙脉之气!
墓穴吸收生气和死气是相对立的,一般阴宅第一要看尖顶,看是否种植松柏,银杏等具有尖顶的长高植物,或位置高端大气远超周边平。
并且,在选择地势的时候,更要尽力避免,截腰、汲阴、担枕头、角冲、天堑煞,等五种不利的地形。
而综上总总归纳之后,基本具有所有建阴宅的必要元素,因此,刘十八更加肯定心中所想,此地定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古墓所在。
见刘十八四处观望,低头沉思,一直没说什么话的王胖子,笑眯眯走过来道:
“刘大师是不是在好奇,我们王家所说的小聚集地在哪里?”
“不!”
刘十八摇摇头,伸出手指了指头顶的山崖道:
“在上面!”
说完,刘十八又指了指陡峭的山崖,面带古怪的笑道:
“又或者说在山中!在山肚子里也未尝不可……”
听到刘十八这么一说,王胖子顿时呆住了……
王老头好似也听到儿子和刘十八对话,立刻走过来笑道:
“刘老弟,你果然是风水一脉的高手,就随便看看就知道了,王家老巢在什么地方。
要知道赵四海曾经派人来无数遍,也没找到过我王家这个隐蔽的地方,佩服佩服!”
刘十八看着王大标,却面无表情直接问道:
“我更好奇的是!这个地方最深处,你们进去过没有?我劝你们不要轻举妄动……”
王大标闻言顿时色变,讶然道:
“你?你怎么知道……”
刘十八扭头邪异一笑,附耳在王老头身边低声道:
“因为,我不光看风水,还是个摸金校尉!”
————————————
今天第一更,下一更白天,周末休息一下。周一的0点再三更
第1602章 秦中自古 帝王都
“我是个盗、墓贼!”
刘十八最后的一句话,彻底将王老头子惊到了,因为他这辈子活这么久,从没听到有人说过这个词儿,就算他自己知道,那也是十分久远的事儿了。
“呵呵!”
王大标干笑两声后笑道:
“刘老弟在和我开玩笑?”
刘十八点点头道:
“对,你把它当成玩笑就对了。”
说罢,刘十八指指头顶道:
“我们是不是该上去了,都奔波了一晚上,该歇歇了。”
王大标面带狐疑之色,对身后两个持枪的护卫点头道:
“用步话机发信号,放吊篮。”
————————
吊篮很大,好像是山区中一种特有的藤条编制而成,质地坚韧,最顶层应该有一个类似绞盘的东西由发动机带动,一次性可以装二十到三十个人上下峭壁。
吊篮的四角和四面都用钢索栓住,稍微一数就有八根之多,只要有两个对角的钢索不断,哪怕断了其中的六根钢索,也能安全的把吊篮中的人送到崖顶。
刘十八站在吊篮边缘,低头看着地面的植被越来越小,忍不住好奇的对身边得意洋洋的王大标问道:
“记得我曾经问过,此地到底所在什么位置,上次你指给我说了一个模糊的地方。
可眼下不一样了,既然进了山区,还有连绵不绝的山脉,尤其是我们身处的这个峭壁往上看几乎一眼看不到头,所以此山脉所在,绝非寂寂无名吧?”
王大标闻言点点头笑道:
“刘老弟果然慧眼如炬,实不相瞒,此地正是以前的白于山山脉的边沿地带,我们身处的这个山头和身后的所有山脉,都称之为白于山。”
刘十八听到这里,不由眼珠一亮顿时就知道了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
在以前那个还没毁灭的时间段,刘十八和李二狗夫妇,路小林,宁敏儿等人经历过秦岭惊魂。
为了寻找秦始皇的真正陵寝所在,尤其对这个省份所有特殊的地形地貌都有过不同程度的研究和了解。
刘十八低声附和着王大标的说法,轻笑道:
“此地,以前叫做横山,也有称之为白露山的,而称之为横山,是因为这片山脉乃是洛水最主要的发源地。”
王大标古怪的侧过头笑道:
“刘老弟果然学识渊博,贯穿古今!老头子这一辈子,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能这么流利的将此地的地名和来历,说得这么清楚。”
刘十八挤挤眼珠,怪笑道:
“我不是说过了,我是个贼!”
“额!”
王老头被这句话,一下子呛到喉咙,顿时说不出话来。
刘十八却不管王老头咋地,而是背着双手,看着眼前连绵绿色的大好河山,豪情大发的笑道:
“自古以来,秦地除了多皇冢陵墓之外,还有多油气,多煤矿的美誉。
世人皆以为,皇冢多集中在秦地的东北方向,却忽略了西南方的横山一脉,同样也是山高奇峻,绝不会缺少上古陵墓的好地方。”
王老头一直默默的听到这,才目光深沉的站在刘十八身侧,眸中闪着幽幽绿光瞪着他道:
“在下面,你说你原本是个摸金的,老头子还以为你在开玩笑,可现在老头子却信了你的话,你根本就不是什么风水师,而是个正儿八经的盗、墓贼……”
刘十八看了王老头一眼,含笑点头,而他的心中,却默默的思索着这片横山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白于山脉,在华夏历史上曾有过白露山、白玉山、横山、长城岭等称谓。
在靠近北部的地方,与宁边回、族区的盐池县南部、甘陕省东南部的环县、内蒙区的西南边缘接壤。
这片山脉的原始地理地貌和山体,皆由砂岩、页岩构成,上覆厚层黄土及洛水的流水堆积物组成。后来受地壳运动和河流切割等影响,形成长梁、残塬、沟壑、墹地相间分布的特殊地形。
尤其是此地平均海拔,低处有一千六百米,高处则接近两千米,长梁顶起伏和缓,为秦地高原北部海拔最高的区域。
这里的原始植被中,尤以中药材为最,其资源丰富,然而在文明时代的时间段中,此地的地面却因土地流失,土壤侵蚀严重而成为闻名的贫困山区。
在秦汉时代,横山一脉又长期处于汉族与北方民族的战争前沿,所以一些长城遗迹和堡寨遗迹遍布了整片山脉。
但是此地,经过后来的开发探测之后,又成为甘宁盆地的重要油气田产油区,兼侏罗纪煤田的产煤区,露在地表的各种可用能源极端丰富。
可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句传说:“秦中自古帝王都”,在华夏国本省帝陵数量密集,为华夏之最。
王老头一直在默默的瞪着刘十八,见他正在思考着什么面带微笑,于是不失时机的问道:
“你对古秦地的皇陵,了解多少?”
刘十八扭头笑笑,摇摇头道:
“了解得粗浅,也不算多!”
这时候,一直躲在刘十八身后偷听爷爷对话的王思涵眼珠一亮,伸手扭住刘十八一支胳膊,摇晃着娇声问道:
“这些东西我还是头一次听你和爷爷谈及,快说说,说说呗?”
刘十八左右看看这好奇瞪着自己的爷孙两,无奈苦笑道:
“那我就据我所知随便说说吧。”
这时,吊篮中其他人的注意力,好似也被刘十八和王老爷对话给吸引,产生巨大的兴趣,再听到刘十八准备,随便说说!
于是,所有的人不约而,同时竖起耳朵看了过来。
刘十八清清嗓子,回身指着吊篮下一片壮丽的河山大声道:
“此地为古秦的横山山脉,在半个世纪之前,已发现的帝王皇陵,合计有八十二座之多。
除开华夏族公认始祖轩辕黄帝、炎帝的两座皇陵之外,更有春秋战国时秦国历代王族陵寝,比如秦景公、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秦二世等等……
除了秦国的,还有西汉的十一座帝陵,还有十六国至北朝时的前秦苻坚、大夏赫连勃勃、西魏元宝炬、北周武帝宇文邕等人各有一个王陵。
还有隋唐时期的文帝杨坚,唐朝的历代帝陵十八座。”
说道这里,刘十八却语声一顿,回过身来看看周围瞪自己的所有人一眼,然后压低声音用阴森的语气缓缓道:
“我们身后的这片冲天峭壁,据我判断,应该是还未被确定方位的另外三十八位皇帝中的其中一个。……”
众人闻言目瞪口呆,大惊失色……
————————————————
0点之后,继续更新,感谢诸位读者支持。
第1603章 丈人看女婿 越看越顺溜
听到刘十八所言,众人身后正在坐巨型吊篮上升的这片冲天峭壁,应是还未确定方位的三十八位皇帝中其中一个的坟墓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
因为世界的毁灭和崩溃,大部分的历史遗迹,文献,书籍的损毁和丢失,导致在最近半个世纪出生的人,对以前那个毁灭世界中的东西早已一无所知。
唯一还知道一点知识的人,也只有年近八十五岁的王大标老头了,这老头算得上是以前的标准八零后,知道很多东西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关于陵墓这一块来说,王大标其实也一知半解,是个半吊子,所以听刘十八说道这,不由好奇的翻着老眼问道:
“还有三十八座皇帝劳资的坟墓,已经确定在秦地,但是还没发现?不知是哪些?”
刘十八闭上眼回忆了一下,然后才应道:
“在秦地还未确定的墓冢中,应该还有西周十三个皇帝中的七个,有秦朝的二十三个秦公。
还有前秦高祖苻健,后秦太祖姚苌,高祖姚兴、北魏孝武帝元修、西魏恭帝元廓、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宣帝宇文赟,加起来一共三十八位。”
刘十八说道这里,便闭上了嘴,因为吊篮已经上升到峭壁顶端。
一行十几人,踏出吊篮后,顺着峭壁上延伸出的一条木板小路,依次走上了崖顶。
刘十八回过身来朝,后面那个巨大的绞盘看了看,又看了看带动巨大绞盘的那个发动机。
发动机是老式型号,此时被一个搭建的遮雨棚遮盖着,令刘十八不解的是,这么大一个重达好几吨的玩意儿,是如何弄到这段峭壁上来的?
看到不解的地方,刘十八也没在意,而是随着自己一行人,朝正面的崖顶看去,看着看着不由眼前一亮。
原本他以为峭壁顶端没有多大面积,顶多几百平米供人落脚罢了,然后真正囤积物资和提供人员居住的地方,应该是在山腹之中。
可一看之下,刘十八不由大呼过瘾,赞叹不已。
因为整个崖顶的面积,竟然极为宽阔,粗粗一看仅平地就接近十亩方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