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汉这件事儿
作者:梅小兰
文案预计本周五(1月27日入v),当日万更,还在养肥的宝宝们快别养了,求支持~~感恩~~谢瑶有些搞不懂徐行俨这个人。她不明白为何无论自己怎样暗示明示,这个乡下来的穷武夫都一直对自己如避瘟疫。……徐行俨上辈子听到谢瑶对自己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徐二,若真有来世,请你离我远远的,越远越好!他铭记于心,并于此生努力遵循。谢小娘子血泪箴言撩汉这件事儿,要量力而行……——————本文架空,仿武周背景,作者历史废,不考据。
撩汉这件事儿 第一章
谢瑶一觉醒来,迷迷糊糊揉着眼睛掀开锦被,拨开床帐正要叫人,伸手就碰到个冰冰凉凉的东西,一低头就看到枕边放着把匕首。拿到眼前细看,陈旧古朴的古铜色刀柄上刻了两个小小的篆体,“扬文”。
她昨晚这一觉睡得有些发懵,做了个奇怪的梦,梦境朦胧,只记得一个将军叫一个女子“含真”,含真是谁?
她脑子浑浑噩噩,一时竟没想起来这把匕首从何而来。
她握住刀柄微微用力,“噌——”的一声,雪亮的刀刃露出一寸,光芒曜似朝日。肩头一缕青丝垂落,荡到刀刃上,无声无息,那缕发丝已经断成两截。
谢瑶奶娘卢氏推门而入,恰好看到这一幕,惊呼一声急忙上前,从她手里抢过匕首将刀刃归鞘,一惊一乍道:“匕首乃是凶器,也是戾器,二娘昨日已经看了半晌,恐怕上面的有几道花纹您都数清楚了,这一大早的如何又拿出来了?今日不看也罢。”
说话间走到梳妆台前,将那把匕首随手收进妆箧的小抽屉里。
谢瑶眼前终于蹦出来一张年轻青涩又不失俊朗的脸,那人手里捏着一株已经凋谢的海棠花枝,将腰间匕首解下递给她,穿着深色短褐,衣服虽陈旧却极干净整齐,长腿窄腰,身形笔挺,说话语气也不卑不亢。
他说:“有幸得娘子赠花,某虽识字不多,但也懂得礼尚往来。魏太子造百辟匕首二,其二曜似朝日,名曰扬文,便是这把。娘子出门行走时,当有件硬物防身。只是匕首是戾器,用时需当心。”
临走前谢瑶问时,他回答:“某姓徐,名行俨。”
谢瑶精神不济,支着下巴坐在妆台前,半眯着眼补觉。
卢氏抚着谢瑶散在肩后乌黑鉴人的秀发,看着铜镜里的她笑着说:“二娘如今的美貌已经在神都中数一数二了,过两年若长开些,恐怕再无人能比了。”
谢瑶打了个哈欠,往镜中瞥了一眼,说:“奶娘您这违心的话说了好多年,不说多的,单说裴舍人,论容貌我不及她,论才华更是难与其比肩,那什么‘洛阳第一才女’的头衔,估计也早让人在背后笑掉大牙了。”
她一向有自知之明,母亲貌美,但大部分都被兄长谢琼继承了去,到她这里,顶多落个中上之姿。至于那什么才女,呵,不提也罢。
“那名声可不是咱自己硬安的,那可是圣人亲口所述……”被毫不留情地戳破,卢氏脸上有些挂不住,很是不忿地狡辩。
说到这里,卢氏想到了什么,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正色道,“昨日之事,娘子歇下得早,有所不知,阿郎夜里回府之后发了怒,将跟着娘子出府的几个婢子仆人打骂了一顿,罚了半个月月钱,连带着夫人也得了教训。”
“阿郎还说,今日娘子跟着夫人从永安寺礼佛回来后,不准出府走动,待及笄之后便直接着冰人议亲,也不必再等柳家郎君中进士这个彩头……“
卢氏说着,抬眼看了看谢瑶的神色。
谢瑶这下算是清醒了,心中嗤笑了好几声,脸色却没让卢氏看出来什么变化。
她这个奶娘心肠是好,可肠子有点太直,藏不住事儿,她可不想将自己的心事摊开了摆在父兄和阿娘面前。
于是只是用葱白手指在琳琅满目的妆箧盒中挑挑拣拣,最后挑出一枝缠枝牡丹红玛瑙双股钗和一根掐丝红宝石玉簪递给卢氏:“奶娘觉得这两支和我今日这件红石榴褙子搭吗?”
好不容易说出个自觉有分量的事儿来,娘子却仍旧漫不经心,卢氏心中有点着急,但她知道娘子向来有自己的主意,只好接过两支首饰,干笑两声说:“这两支配着艳而不俗,和这一身红衣极搭,耳坠就用前些日子秦家郎君送的那对红玛瑙吧?”
谢瑶眯着眼笑:“表兄的眼光向来不错。”
卢氏急忙附和。
谢瑶坐直了身子任凭卢氏打理,心中却想着方才卢氏所言,她自然知道父亲为何会相中柳昀之。
谢京华是两朝大儒,身居礼部尚书要职,朝中法度礼数没人比他更清楚,但恐怕他也是最不愿遵循的那个,只因如今朝堂正中那把椅子不是从前九龙戏珠的龙椅,却变成了九凤衔珠的凤椅。
尧舜以来数千年之内出了第一位女帝,这在他看来是滑天下之大稽。女人如何能当皇帝?谢老身为儒家大成之辈,自然是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以身护法。
只是自陛下登基以来,他虽然有心做那为守护正统而赴死的第一人,那位女圣人却并不愿意成全他,即便朝堂上数次言辞激烈地针对陛下,那位每次也只不过是重重拿起轻轻放下,依旧让他安安稳稳地担着这大周第一礼官的职位。
柳家背后站着的是陛下和先帝的二子瑞王,本是理所应当的皇位继承人,只是皇位没坐够两个月,就被他的母亲赶了下去。柳家是瑞王岳家,谢父急着和柳家结亲,这般带着家人一起守护正统的耿直无私心肠,大周官场大概找不到第二人了。
梳妆停当,卢氏又看着铜镜夸赞了一番,但谢瑶心中很不厚道地腹诽,奶娘夸赞的……大约是她自己梳头的手艺……
谢瑶随口附和两句,正要起身。
不料卢氏按住她的肩头,突然摆正了脸色道:“娘子听婢子一句劝,阿郎生气也是为娘子着想,当朝虽鲜卑立国,但毕竟是汉人的天下,这京城贵胄书香门第里还是更重礼教,裴舍人是圣人身边红人,抛头露面替圣人接见朝官是理所当然的,她在京城里出风头惯了。”
“但娘子毕竟不同,您如今尚未及笄,这婚事也还待商榷,昨日您在朝阳楼里和裴舍人联诗,惹得东市堵了半条街,近边人明白你是故意跟阿郎唱反调,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谢府家教有亏呢,就算娘子不在意自己,也当顾及一下少夫人的面子,娘子和大郎兄妹感情自幼深厚,但少夫人毕竟是外姓人,姑嫂之间的情分稍不留神,就要生分的……”
谢瑶原本一直漫不经心地听着,直说到最后一句,她才终于正色看了奶娘一眼。
不为别的,只是觉得教她说这话的人很有水准,明白谢瑶最在意的是什么,当真是棍随蛇身,杖打七寸。
阿娘那性子……是想不到这么多的,父亲最厌恶耍心眼之人,觉得那是小人行径,那就只能是阿兄了。
谢瑶笑意中带着妥协:“明白明白,劳奶娘操心,我以后注意就是。”
卢氏眉开眼笑,“我也只是瞎胡说,娘子其实自己心里通透着呢。”
出门之前,谢瑶拐回去将那把新得的匕首揣在怀里,少不得又被卢氏唠叨了几句,都被谢瑶敷衍过去。
可惜她到了内堂之后,没那么容易消停。
谢夫人在闺阁中时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嫁人生儿育女后以夫为天,儿子长大后又开始靠儿子。平日里甚少出门,就算有走动也是几个亲戚或者父亲的同僚内眷之间,又兼耳根子软,一贯听风就是雨,也不知她跟前的婢子们怎么跟她咬舌根的,一见到谢瑶就唠叨个不停。
从谢瑶入了饭厅到她放下筷子,谢夫人的嘴皮子就一直没停,连食不言寝不语的夫子言也抛到了脑后,苦口婆心地劝女儿少和丈夫唱反调。
谢瑶听着母亲从舅父家的表姐说到西市卖胭脂的货郎家的女儿,无不是听了父母之命嫁了个好夫家之后幸福美满。
谢瑶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直等到谢夫人说累了,才好整以暇地接过一旁侍女递上来的茶水慢吞吞地抿了一口说:“女儿明白阿娘的心意,只是太宗皇帝幺女养面首之事,阿娘怕是忘了。”
只一句话,谢夫人的脸登时就变得五颜六色。
太宗幺女宣阳公主不满太宗为其择的驸马,反而看上了大德寺的高僧,两人私下往来多年,给皇室脸上抹的黑用整条洛水都洗不净。
谢夫人身旁的锦娘见状,急忙岔开话说:“这日头不低了,今日十五,婢子估摸着出城人多,万一迟了路上怕会耽搁,误了时辰佛祖归罪不说,今晚恐怕还返不回来了。”
谢夫人信佛,最怕得罪佛祖,闻言原本想要数落女儿的话立马抛到九霄云外,风风火火地吩咐仆从们准备出发。
谢瑶看得好笑,觉得母亲嫁人这么多年还留着满身的少女气也是不易,这归根结底还是父亲的功劳,不管如何,父亲对母亲的心意是明摆着的,原本心中的怨言顿时消了不少。
府外马车早已备好,她等了一会儿见母亲还没出来,便率先携了卢氏往前堂门口去。
还未绕过影壁,管事匆匆进来,见到谢瑶后忙上前,将手里的一张折叠的纸递上道:“方才一个乞儿送来书信,说是有人托付转交给二娘子,俾子不敢随意处置,便忙送来了。”
谢瑶伸手接过,纸张仓促折叠,并无信封,也非常见的雪白宣纸,写信之人也不知是从哪儿随便寻来的泛黄草皮纸,展开后见纸上只有一句:“今日不可出洛阳城,切记。”
最后两个字行文仓促,力透纸背,看样子应是慌忙写下。
这几个字字迹俊秀挺拔,风骨凌凌,只这一行,谢瑶竟能隐隐瞧出点当代鸿儒前任尚书令廖阁老的遗风,但又和廖阁老仙风道骨的文人风格不同,带了点杀伐之气。
谢瑶将那张信纸翻来覆去看了两遍也没找出来第二行字,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也弄得她有些糊涂,便问管事:“来人可留下姓名?”
管事回道:“不曾,那小乞儿只说是一位郎君托付,说罢就跑了,也不好拦着。”
谢瑶又将那话看了两遍,却仍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只觉得这送信之人大概是来恶作剧的。
这时谢夫人带着一群仆妇从后面过来,谢瑶挥手让管事离开,将那封信随手塞进袖子里,上前挽着谢夫人一起出门上了马车。
与此同时,方才送信的小乞儿离开后并没有跑远,只是拐进了隔壁一道巷子,巷口站着一个穿着深色短衣的少年,斜靠在墙壁上,凌乱的黑发半散着绑在脑后,鼻梁硬挺,一张脸轮廓分明,眼中饱含和年龄不搭的沧桑,正目光沉沉地盯着墙角出神。
听到脚步声后,他身体一绷,目光瞬间森然,条件反射地往腰间一摸,却摸了个空,待抬头看到来人,身体和精神才松了下来。
但即便如此,那小乞儿还是触到了他的眼神,原本的笑意僵在脸上,欢快的脚下一个趔趄,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
撩汉这件事儿 第二章
永安寺曾位居洛阳城内永安坊中,占据半坊之地,因高祖皇帝之母信佛,高祖打下江山登基后便将其母的灵位供奉于永安寺中。
太宗时,随着洛阳城日渐繁华,永安寺香客日隆,贵客也越来越多,往往每逢初一十五,从永安寺正门开始,车马相连数里,连累周遭几个坊都堵得水泄不通。
于是高宗在登基之初,便将永安寺迁至洛阳城外东南方向的兴坪山下,是以这一日谢府女眷是要出城的。
出了城门后,马车顺着官道行了五六里路,至一处斜坡底下,突然停了。
没多久,最前头一个仆人跑过来说,斜坡上滚下一堆大石头,挡住了去路,前面已停了两家马车,正在商议着和后来的府邸护院们一起把路清开了。
谢瑶和卢氏在一辆车上,听完下人回禀,卢氏突然“咦——”了一声,笑道:“方才没出门时听掌管马车的阿房说,今早发现两辆马车的车轴都断了,如果不是库房有备,今日恐怕都出不了门,如今这里又落下大石,看来这次佛祖给咱们出了不少难题。”
谢瑶心中微怔,手往袖子里一缩,却发现刚塞进袖子里的那张纸条没了,大概上车时已经丢了。
今日当真不该出城?
她掀开车帘探出头去,发现这片刻功夫,不少马车逶迤而来,都在后面相连停下,有人上前打听消息后,便喊了护院来帮忙一起清理障碍,看样子都是京中贵人们趁着十五到寺里上香。
谢瑶呆坐一会儿,心中不安,掀开车帘下马,走到前面谢夫人的马车旁,试着问母亲要不要回转。
谢夫人闻言掀开车帘说:“以我看,这多半是佛祖给我们出的难题,不过今日正好是十五,上香人多,眼看这路就清出来了,我们自然是要去的,这般才显得心诚。”
谢瑶虽然也知道母亲多半不会半途回转,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见果然如此,便也不再多言,或许是她多虑了也说不准。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马车终于动了,只是抵达永安寺时已经接近午时,比原本打算的要晚了许多。
谢夫人一下马车就阿弥陀佛地念着,错过了良辰唯恐佛祖责怪,谢瑶有些无奈地在旁边道:“礼佛讲究的是心诚,阿娘只要心意到了,佛祖又怎会怪罪?”
谢夫人却无论如何也说不通,只说今日错过了时辰,今晚就只能在寺里借宿一晚,明日再多参拜一日,权当弥补。
而且有这样想法的不止谢夫人一个,京中佛法盛行,同来的一些贵妇人们纷纷商议一起在寺内借宿。
谢瑶无奈,也只能留下来陪着母亲,又派了下人回府报信。
永安寺本就是皇家寺院,因距离京城有些远,常常会有香客们留宿,所以预备歇脚的客房不少,床褥棉被虽比不上家中,但还算干净。
当晚这些京城高官家眷们便浩浩荡荡地留了下来,大部分都是熟识的,有个别不相识的报上主家姓名也就聊开了,在后院石桌上摆上各色瓜果点心,一群妇人聚在一起喝茶聊天等着小沙弥们上晚饭,俨然把佛门净地当成了自家后花园。
谢瑶站在廊下,认了认母亲身边的那些贵妇们,发现都是熟面孔,比如阿兄谢琼的上官,户部李尚书的夫人和幺女,还有父亲的下属,礼部江侍郎的二房,以及忠勇侯的夫人带着儿媳和孙女,黄门侍郎的夫人和两个双胞胎小儿子,还有几个是谢瑶不认识的,数下来大概有十多家。
这小小后院俨然囊括了大周小半个朝堂的后院家眷,谢瑶啧啧两声,没兴趣掺和进去,见小沙弥端了饭菜来,随便用了点便让卢氏打了热水洗漱休息,伴着院子里的一群贵人们顶着初上华灯的聊天声睡了过去。
……
夜里谢瑶是突然惊醒的,毫无预兆,突然就睁开了眼。
而后她就发现了不对劲,除了呼吸平稳的卢氏之外,屋内竟还有一个人。
意识到这件事后,她浑身汗毛瞬间倒竖,身上立马出了一层冷汗。
窗外圆月当空,正是夜半时分,院中吵闹早就已经歇下,万籁俱寂,只剩下飒飒风声。摇摆的竹林在月光下的影子透过窗子落在屋内地上,犹如魑魅魍魉,张牙舞爪。
谢瑶屏住呼吸,一动也不敢动。
平日里的小聪明在致命危险到来的一刻派不上任何用场。
她克制住心头颤抖,努力平心静气,一只手悄悄地在被子里摸来摸去,指尖一凉,终于摸到了匕首,可惜刚握到那把“扬文”,那人已经来到床前。
谢瑶只来得及坐起,刀刃还未抽出,肘间一麻,手不由就松了,匕首掉落,清朗月光下,她眼睁睁看着利器落到一只骨节分明的大手中。
她没有出声,一方面是明白出声叫喊除了会要了自己的命或者坏了名声之外起不到任何作用。
另一方面,她已经看到那人月光下照亮的半张脸,不久前他们刚见过。
那人接过她落下的匕首后就没有别的动作,没有伸手来捂她的嘴不让她叫喊,也没有拿出利器威胁她不准出声,他就静静地看着她,仿佛穿越千山万水,目光轻柔得让谢瑶不由心头悠然。
沉默良久,他低声说:“不要怕,是我……”他似乎觉得这样说不妥,又说,“我是……”
“我知道你。”谢瑶这般回答,为了避免惊动卢氏,她还特意放轻了声音。
此时的她意外地冷静,没有觉得丝毫害怕,方才的心悸从看到他脸的那一刻就已凭空消失,虽然不知道他为何会半夜突然至此,但她直觉他并无恶意。
他在距离床边三尺之远处站定,借着不远处的屏风挡住了窗外洒进来的月光,整个人埋在黑暗里,视线似乎落在她脸上,又似乎不是,不知在想些什么。
谢瑶心中怪异,只觉此刻这人和前日的少年有些不大一样。她拥被而坐,心中琢磨着此人此行的目的。那日她和裴莞联诗,输了一句,当时喝了些酒水,脑子一热,便应了她的赌注,折了一株海棠下楼,赠了一位少年。
后来想想,她的行为,也确实是有那么点……不大合适。
她记得当时这人拘谨得满脸通红,浑然不似此刻的沉着冷静。
徐行俨犹疑半晌,又开口:“你还记得我?“
谢瑶眼睛微瞪:“东市酒楼之事只过了一日,我自然记得。”
话音刚落,她隐约听到他喉咙间滚出一声叹息,而后略微往后退了一步站定道抱拳:“徐某深夜唐突,冒昧打扰小娘子好眠,是某之过,只是此刻人命关天,还需谢小娘子相助。”
谢瑶脸色惊异,盯着他隐在暗处的脸审视片刻,也没去想方才他那句问话是不是不太对劲,不自觉坐直了身子:“此话怎讲?”
徐行俨垂眸思量,片刻后才抬眼看着她道:“此事是徐某之过,事后再向娘子赔罪,只是庐阳王今夜谋反,偷袭洛阳不下,此刻正带了五百残兵朝永安寺杀来,人虽不多,对付寺中毫无章法的妇孺僧侣却绰绰有余,若再耽搁,恐怕整个永安寺中之人都将有性命之忧。”
撩汉这件事儿 第三章
片刻错愕之后,谢瑶很快镇定下来,沉吟片刻,抬眼看他,“我为何要信你?”
“谢小娘子其实心中已有判断。”
谢瑶看着这人的脸,只觉得他这了然于胸的姿态,很有些欠揍。她暗哼了一声,正准备掀了被子下床,又停下动作,抬头看向面前之人。
徐行俨和她对视一眼,默默转身面对屏风而立。
谢瑶心中默念,非常时刻行非常之事,江湖女子不拘小节,而后伸手拿了衣服迅速穿戴整齐,道:“郎君有何吩咐尽管说,只要我能做到的,定当竭尽全力。”
徐行俨回身就着月光看了桌几上的漏斗,心中默算了时间,道:“我已大致算过,今晚住下的贵人带来的护院约有百八十人,永安寺重礼佛轻武艺,青年僧人不多,抛却年迈高僧和年幼沙弥,可以一战的约有百人。”
“庐阳王带的人虽略多,但我们以永安寺为堡垒,易守难攻,只要这二百人能协调配合,京城又离得这么近,寺中还多贵人,不愁等不到援兵来救。且我已经设法惊动了寺中僧人察觉到有不明之人来袭,不消片刻,前寺僧人处便会有动静。“
谢瑶听罢就明白了:“你是想让我帮你说服院中家眷将护院归你调配?”
徐行俨双眼亮了亮:“谢小娘子机敏。”
谢瑶一侧唇角暗自一弯,又立马放了下去,忙垂下眸子避开徐行俨的视线,又突然抬眸看他:“今日清早你是否托了一个乞儿给我送了一封书信?”
……
屋内说话的动静惊醒了外间的卢氏,再听到屋内竟然传出男子的声音来,顿时吓得三魂丢了七魄,眼前还没适应屋内的黑暗就摸黑下了地,叫了一声“娘子”后,磕磕绊绊地碰倒了一张胡凳,摸索着往内间来了。
只是还不等她进去,谢瑶已经端了一盏灯出来,手里的烛光照亮了屋子,绕过屏风迎面看到卢氏也没有任何解释,只凝重地说:“奶娘赶紧先穿了衣裳,一会儿要有大事发生,当心保重自己。”
卢氏瞪着眼睛不明所以,谢瑶却没空解释,匆匆推门而出,迎面一阵夜风吹来,熄了她手里的蜡烛,只留下一缕袅袅青烟。
头顶月色朗朗,院中情景一览无余,昨夜那群贵妇们坐着的那张石桌底下留了个装瓜果用的铜盘子,大概是小沙弥收拾时漏掉了。
谢瑶看了看手里的烛台,直接将熄灭的蜡烛从烛台里□□随手扔了,走到石桌旁将铜盘子捡起拎在手里,握住长长的铁钎,将烛台底座做锤,正准备往当了锣面的铜盘上敲,只是敲下的一瞬,又犹豫了。
朝阳楼上联诗是雅事,这样做,就落了下成。
她正踟蹰,西边突然蹿起一道火光,屋里立马就有了动静。
她心中暗道,这姓徐的真有魄力,放火的事情竟也干得出来。
已经有下人推门出来打量,谢瑶当即跑上去,将烛台和铜盘往那婢女手里一塞,喝道:“没看到着火了吗?别愣着,快去将贵人们都叫起来!再晚就要命了!”
那婢女被唬得一愣,手忙脚乱地接过,一边敲一边看着西边的冲天火光抖着嗓子喊:“着火了着火了,快救火——”
这招果然管用,第一声脆响之后,院子里就有屋子陆续亮起了灯,没多久,所有人都已经手忙脚乱衣衫不整地跑出来,四下张望打听哪里着火了。
原本这里都是女眷,带着的小娘子小郎君们大半夜从被窝里拉出来,免不了又要哭闹,女人焦急慌张,小孩哭闹喧哗,整个院子转眼就已经站满。
而那道莫名其妙的火光,竟然又莫名其妙地熄灭了,敲锣的婢女看收不了场,吓得结结巴巴,不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