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恋之姻缘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镜一方晨
梦恋之姻缘
作者:镜一方晨
丑女相亲自尊心受屈,她急中一晕,进入梦穿世界里。就在那顷刻之间,她狗尾花一样的容颜,转眼变成粉玫瑰……
第一章 相亲
二0一八年九月,周六早上,新义市好合广场的相亲角里,婚介人员已经占好各自的位置,把单身男女的情况介绍簿摆在了桌子上。
上午九点钟,为儿女找对象的人们,陆续多起来,都在翻看单身男女情况介绍簿。
郑晓文的父母,来相亲角的次数,数都数不清了。今天,他们还在细心地翻看着一些适龄未婚男青年的情况介绍,为女儿郑晓文挑选合适的男朋友。
郑晓文相亲已经有二十几次了,全是因为她的长相丑,相亲对象一见她,多数人都是扭脸就走。有几个素质特别好的,再加上特别能忍耐的,会和她应付几句,之后找个借口,随即离开。
这些,郑晓文心里都特别明白因为、所以。
郑晓文的父母、家人的长相,都是一般人,只有她自己长成了让人看着丑的样子,她也很无奈。
郑晓文今年二十八岁,大学毕业,虽然长得有些丑,但是,她是个很有才华的女孩,她文才出众,是个网文作家。
她除了每天忧愁她的不漂亮长相,忧愁她的终身大事还没有着落,其他的,她无忧无虑。
此刻,郑家父母在未婚男青年情况介绍簿上翻着看着,忽然,他们的眼睛一亮,两人同时说:“这个,这个,这个男孩子不错!”
郑家父母看中的这个男孩,是杨依林,今年二十九岁,是一家出版公司的经理。
经婚介电话联系,杨依林一听,他感觉他与郑晓文年龄相当,文化层次相仿,他同意今天下午在《相思》咖啡厅和郑晓文见面。
杨依林坐在咖啡厅里正喝着咖啡,他抬头看见一个漂亮女孩款款而来,他猛地一阵激动:哦,她来了!结果那女孩从他身边走了过去。他心里正有些失落,这时,郑晓文过来站在了他的对面。
“你是杨依林先生吗”郑晓文看着杨依林问。
杨依林赶快回过神来,接过话说:“我是,我是。那你一定是郑晓文了。”他看郑晓文在对他点头微笑,他便示意着对面的椅子说,“请坐。”
杨依林说完这话,他感觉郑晓文的身材还可以,可他没有看中郑晓文的长相。他无意识地想喝一口咖啡,结果他端起杯子,皱了一下眉没有喝,只想立即起身走人。
他随即又一想:不能,不能,既然是相亲,就这样走人,也太没有风度,太不君子,太不礼貌了!他又点了一杯咖啡,让服务员端过来放在了郑晓文面前。
“平时你喜欢干些什么呀”杨依林问道。
“我喜欢看电影,练习书法,画画儿”郑晓文回话说。
“你都画什么画儿”杨依林又问。
“我喜欢画国画儿。”郑晓文笑了说。
“那你会画肖像吗”杨依林随意地问道。
“会呀。”郑晓文很轻松地说。
“那你就送给我一幅你的自画像吧。”
杨依林这一句‘自画像’,瞬间让长相丑的郑晓文受到了强烈刺激,她感觉这种突如其来的刺激太毒气,一下把她刺毒得晕了过去……
杨依林本想,闲聊两句之后,就起身走人,结果他还没有站起来,顺口就说出了这样一句他本不想说的‘自画像’。他正为说出这句伤人自尊的话后悔,他看见对面的郑晓文立时脸色苍白,表情痛苦地身子一软,靠到了椅子背上。他吓得恐慌害怕至极,只觉一阵眩晕,他也晕得不由自己地靠到了椅子背上……
郑晓文气晕之后——她的灵魂随之飘呀飘呀,飘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一九八七年,华元市的秋令早晨,长城西路上有个骑车男青年,他来到长城中路路南81号,华元市利丰塑料制品厂门前下了车。
这个男青年是来这个厂报到上班的,他来得有些早了,他见厂院大门未开,又看看厂院里静悄无人,迟疑中,他没有进厂门上开着的小门,而是走到马路边朝东西看看,看有来这个厂里上班的人没有。
这个男青年,穿着一身合体的休闲西装,显得他身材笔挺,样貌潇洒。
他有一头浓密柔软的黑发。他长得鼻耸梁高恰到美处,他的脸长得线条明晰而又非常柔和。他清朗的两眉下面,一双大而深邃的眼睛里,似是隐伏着一种阳暖柔美的神采。只是,这阳暖柔美里,却搅和着一丝极少数男子中才特有的那种阴冷色调。
男青年看见马路对面,有一个骑车女孩儿,顺着通往厂门的斑马线朝这边来了,他没敢直着眼睛看她,而是在视野里看到这个女孩似乎很漂亮。
这个男青年向骑车过来的女孩微笑时,露出了一排洁白整齐的上牙齿。
那女孩过来马路,见这个男青年向她微笑,看样子像是要和她说话,她下来自行车,向男青年身边走去。
这个女孩就是郑晓文。
郑晓文的过肩卷边儿发柔软松散,颈项细长美到极致。她近似瓜子型的脸庞白皙光洁,鼻秀梁挺,唇红齿白,她的口形笑与不笑都十分好看。
她眉黑而清秀,上睫毛黑黑长长还有一点点上翘。一双乌黑明澈的大眼睛里,潜隐而又释放着才华之神。
她身材修长,曲线优美,整体长相、形象,散发着青春少女的美丽、文雅与亮爽。
今天,郑晓文上穿白色小尖领长袖衬衫,外套淡紫色与白色相间的细横条棉绸齐腰小马甲,下穿淡紫色喇叭长裙,脚穿白色羊皮高跟鞋,这一身装束,更显得她窈窕端庄,清雅靓丽。
郑晓文走近男青年,才看清了他,只这一个看清,她的脸上顿时掠过一丝羞涩,她不再正视他。她为遮掩自
第二章 那痴眼让他难忍
杨依林是华元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今年二十一岁,身高一米七八。从他的外表、气势上看,他给人的感觉,像是有二十七八岁。
杨依林出生在中阳县杨家沟一个农民家庭里。父亲杨云岭是个寡言少语、性格较为深沉内敛的农民,母亲是一位勤俭持家、善良聪慧、精明强干的农家妇女。
杨依林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他的乳名:小子。
杨依林有一位堂叔杨云汉,在一爷之孙中排行老三,他称三叔,他父亲排行老大,杨云汉称他父母大哥大嫂。
今年初夏,杨依林心想,眼看就要毕业了,自己很想留在华元,他每想到此,都会到他三叔家里谈他的工作问题。
杨云汉虽为华元市二轻局局长,可他操了几个月的心,也没有给堂侄找到理想工作,最后决定把杨依林安排到局里的一般工作岗位上了。
半个月前,杨云汉搬了新家,杨依林搬进了他三叔的旧居。
杨依林在二轻局上着班,他心里还在想,自己一直都有努力当官的愿望,现在,在上面做个一般干部,浮在这里又有什么意思若是到下属工厂尽心尽力干出成绩,说不定心里的愿望能提早实现!他把自己的想法和三叔商量之后,叔侄两个便一锤定了音。
杨依林接到局里让他到利丰塑料制品厂蹲点的通知,今天一早他就来厂里报到上班了。
杨依林在冯友民的办公室里正看报纸,办公室主任曲映涛在门外叫着:“许厂长,沈书记让你去一下。”
在冯友民办公室里坐着的许正方,听到叫声立即出了门。
许正方一进沈玉恭的办公室,在里面坐着的冯友民对他说:“咱们还没顾上安排呢,杨依林可来上班了,我让映涛去叫周厂长、小郑了,中午你别走,一会儿你们几个先陪杨依林到两厂转转看看,看完你到这儿来,咱们赶快拿主意,给他安排个位置。”
说话间,周应彬、郑晓文到了门外。
行政大院里,冯友民朝那几个人介绍完杨依林,他又向杨依林依次介绍着书记沈玉恭、财务厂长许正方、生产厂长周应彬,轮到介绍郑晓文时,他说:“这位是局里派来的干部郑晓文……”
此时的郑晓文虽然换上了工作服,可杨依林一眼就认出这个女孩,就是他在马路边碰面说话的女孩,他脸上很快掠过一丝喜色。
冯友民继续说着:“哎,还别说,”他指一下杨依林又指一下郑晓文,“你们两个是同事,也还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呢,呵呵!”他对大家扬扬手,“你们去车间看看吧,我和沈书记还有事,就不陪了。”
许正方、周应彬、郑晓文、杨依林四个人走出行政大院,穿过宽阔的厂院空地,依次进了几个车间。
正在车间里对工人们指点着的工程师秦梓曦,他见这一行人进来,根本无心过问是什么事,只拿眼神痴痴地望着郑晓文,同时紧闭嘴唇微笑着向郑晓文点头示意。
郑晓文除了没有秦梓曦那种眼神,她也向秦梓曦回了一个同样的表情动作。
说也奇怪,秦梓曦、郑晓文两人的无声对话,旁人全然不觉,却被初来乍到的杨依林尽收眼底。
杨依林看到秦梓曦那痴眼一幕,当即心里就莫名地沉了一下,听到周应彬介绍车间主任,他才机敏地回过神与车间主任握手道好。
周应彬指着秦梓曦对杨依林说:“这位……哎,你们两个也是同事啊,这是咱局里派来的秦工程师,你们应该认识吧”
秦梓曦赶紧跨前两步,握住杨依林的手自报了姓名。
这四个人又来到金工车间,开小刨床的女孩林静看到杨依林,不由多看了几眼。车间主任带着看完工人工作情况,出门时,林静抬着有点油污的手,紧追几步,用肘碰碰走在后面的郑晓文:“晓文,你们这是干什么呀”
“上面派来一个干部,冯厂长让陪着他转转。”郑晓文说。
林静一怔:“哦……”她还想问些什么,可又把话咽了回去。
这一行人从厂院东南方向的职工食堂出来,进了厂院正东的仓库大院。
周应彬对杨依林指着说:“你看,这个仓库院很大,院子的东边,过去那个门,是厂里的托儿所,托儿所东边街上有正门。
“南边那排房子,东边院里那间是托儿所的办公室,挨着西边仓库院这间,是保管封五云的办公室。为了工人们领取工具方便,只有封五云的办公室不在行政大院。”
许正方早听得不耐烦了,又听到周应彬介绍封五云,他烦上加恼:让你领着看看就行了,介绍那么清楚干吗呀,你周应彬是讲解员出身啊!耽误事!
周应彬没有看许正方的脸色,他转身指着北边说:“你看北边这个大房子,是咱厂的大仓库。”
杨依林一直认真地听着、看着、点着头。
这四个人从仓库大院出来,都骑上自行车到长城东路路北29号木器分厂去了。
华元市利丰塑料制品厂木器分厂,原是二轻局下属的独立企业,去年上半年,二轻局合并了一些工厂,其中就把木器厂合并到了这个塑料厂。
塑料厂不愿舍弃木器制作,这个木器厂应为塑料厂的一个车间。为方便家具经营销售,有些科室仍然存在。车间主任这个职务,仍按厂长职务称谓。
这四个人来到木器分厂,现为木器厂厂长的何自谦,听说大厂二位副厂长驾到,赶快走出办公室迎了过来。
经许正方介绍,何自谦握着杨依林的手说:“好,好,欢迎!欢迎!”
木器厂厂院里,周应彬对杨依林说:“你看这个北院都这么大,出去厂门,马路对面的南院才大呢。现在南院外单位租用着,我们要用,到期就可以收回来。”
杨依林点了点头。
厂院四周的房子,围成了一个整整齐齐的四方大厂院。
何自谦领着这一行人,顺着西边的一溜办公室门前一
第三章 东园吟诗问媒情
新明区私塾胡同,郑家坐北向南的四合院里,母亲浇着东厢房南窗下的月季花,朝西厢房叫着女儿:“妮妮,你不是说今天早上去东园浇花嘛,太阳都升起来了,快点起来吧。”
西厢房里传出了郑晓文的声音:“妈妈,今天是星期六厂休,我才睡了个懒觉,我这就起来。”
郑晓文的父亲是中医学院的中医大夫。母亲是华元一中刚退休的教师。
郑晓文有一个大伯、一个姑姑。大伯家在外地,姑姑家在华元市内。
父亲、母亲十分钟爱他们的女儿,视女儿为掌上明珠。
郑晓文今年二十八岁,她也和很多女孩一样,喜欢时尚的衣服鞋袜,喜欢流行漂亮的发式,爱整洁。
平时她话不多,如果和朋友们在一起,她也很会嘻闹。
她爱书法绘画,爱吟诗作词。她兴趣面宽,爱好比较广泛。
她不善交际,不会攀附,可自然界的大风光、小景致却都会触到她的心灵。
她的内在,是个善感却不多愁,这样的一个女孩子。
她的外在给了人稳重的印象,看似她很成熟,其实她在很多方面都很单纯,不过她也很有思想。这思想促使她去认识、去感受人生的春夏秋冬和喜怒哀乐。
她的善感全都表现在了她的文字里。
她的不多愁,也都表现在了她的文字里。
她经常写日记,她的日记内容,不只是她自己看到、听到、遇到、感受到的事情记录,更多的是她的思想倾吐。
有时候她还会在日记里游字,以此来愉悦心情。
有时候,她遇到不愉快的事,也会在自我空间里或用文字表述,或用自语方式感慨一番,以此达到抒发感情、祛除胸中积郁烦忧,来使自己的身心舒展、轻松愉快。
她大学毕业之后,去了华元市第九中学,在第九中学的几年中,后两年是在时不时的头疼病中度过的。父亲配制的中药,她服过之后痊愈,隔段时间又复发。
今年三月,她调到了华元市二轻局,工作是管理二轻局下属的三个厂子,以塑料厂为主,隔三差五到局里汇报一次情况。
她自从进了二轻局,到塑料厂上班之后,再也没有头疼过,有时候想起来,她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郑家有两个宅院:西宅,东院。
郑家的东院面积很大。院子里最北边,是五大间坐北向南的上房。
上房前面,西边是一间玻璃花房,东边是一间小东屋。小东屋里养着一只黑背黄犬:大黑。院子西南角的临街地方,是两个卫生间。
有一天,郑晓文对父亲、母亲说,有几个学生家长在塑料厂门外等她,说想让她为他们的孩子辅导英语。
猜你喜欢